食品毒理学实验指导-给学生08级

合集下载

食品毒理学实验bk

食品毒理学实验bk

食品毒理学实验指导食品毒理学实验(一)毒理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食品毒理学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掌握有关的毒理学实验技术和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实验效率,特作如下要求:1.课前预习实验指导,对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应有充分了解,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和理论根据,作到心中有数,避免实验中出现忙乱和差错。

2.进入实验室后,首先检查实验桌面上的仪器、器皿、药品等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及有无损坏。

3.实验时务必安静,不能喧哗,作到整齐整洁,有条有理。

严格按照实验指导的步骤进行操作,准确计算用药量,注意爱护实验动物,节约实验材料和药品。

4.仔细阅读实验指导,根据实验指导进行小组分工,尽可能每人都有操作机会。

5.及时地、准确地将观察到的数据和反应如实记录。

实验完毕,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6.实验后整理实验器材,作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工作。

实验室规则1.实验室须保持安静、整齐和清洁。

2.实验完毕将实验台、桌、仪器、用具等擦洗干净。

仪器、用具如有损坏,应报告老师,各组轮流打扫实验室。

关好门窗,切断水源及电源。

3.节约实验用品,爱护器材及动物。

4.随时注意安全操作。

实验一、食品毒理学实验基础常用实验动物的捉取方法小鼠:用右手提起尾部,放在鼠笼盖上或其他粗糙面上,向后上方轻拉,此时小鼠前肢紧紧抓住粗糙表面,迅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小鼠颈部皮肤并以小指和手掌尺侧夹持其尾根部固定手中。

兔:捉拿时一手抓其颈背部皮肤,轻轻将兔提起,另手托其臀部。

二、实验动物的选择毒理学中研究外源化学物的基础毒性主要是进行体内试验,常选用大白鼠和小白鼠、家兔。

根据不同实验目的,可选用不同实验动物。

例如,皮肤刺激实验,可选用家兔,因为家兔为皮肤刺激实验的敏感动物。

动物应注明来源及品系。

除特殊要求外,动物年龄一般选用初成年者:大白鼠、小白鼠为出生后2~3个月左右,体重分别为180~240g和18~24g;家兔为2~2.5kg,猫为1.5~2kg;狗为出生后一年左右。

《食品毒理学》课程实习论文

《食品毒理学》课程实习论文

《食品毒理学》课程实习论文氯化镁的急性毒性评价学生:xxxx 指导教师:xxx摘要:在所挑选合适试验的小鼠中,随机选取小鼠称重、标记,随机分组,依据LD50计算的设计原则将动物分成四个染毒组,给以不同剂量的灌胃染毒,观察实验动物中毒症状,观察中毒状态和所做的反应情况,最后统计中毒死亡数量以及可能的死亡原因,计算出受试物毒性反应与剂量的关系,采用霍恩氏法求出氯化镁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和可信限,并根据LD50值将氯化镁进行急性毒性评价。

关键词:霍恩氏法急性中毒小鼠氯化镁1、前言:氯化镁的性质和毒性大多数毒性物质,无非就是凝血或者破坏神经元。

氯化镁本身的毒性来自其本身凝血的作用,例如卤水点豆腐,就是使蛋白质凝固。

假如一定剂量的氯化镁进入血液,血液凝固,人必死无疑。

所以说氯化镁对于温血动物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杀伤力。

最著名的案例就是杨白劳喝卤水自杀,卤水就是氯化镁。

氯化镁溶液要妥善保管,当做有一定危险的化工产品存放。

常温下为白色结晶。

易吸湿。

100℃时失去2分子结晶水。

在110℃开始失去部分盐酸而分解,强热转为氧氯化物,当急速加热时约118℃分解。

1G 溶于0.6ml水、0.3ml沸水、2ml乙醇。

其水溶液呈中性,pH约为<7。

相对密度1.56。

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2800mg/kg。

2、试验器材和试验方法2.1材料的选取实验动物:在老师所给的动物中选用健康成年小鼠,试验前要对动物饲养观察3-7天,以适应饲养环境,并淘汰不健康或体重不符合要求的动物;2.2仪器与试剂仪器:注射器,灌胃针,电子天平,吸管,吸球,容量瓶,烧杯,棉棒,试剂瓶,棉纱手套,剪刀,镊子,铅条等;试剂:氯化镁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小鼠食料;2.3试验方法2.3.1实验动物与分组首选健康成年小鼠,同性别实验动物个体间体重相差不得超过平均体重的10%,试验前动物要在试验环境中至少适应3-7d时间,以适应饲养环境,并淘汰不健康或体重不符合要求的动物的小鼠,试验时,将小鼠称体重、编号、按随机分组原则,按随机分组表将实验动物分成4组,每组4只。

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

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

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篇一:毒理学实验指导《食品毒理学》实验指导实验一半衰期的测定-比色法测定水杨酸钠的血浆半衰期实验二兔血液红细胞计数实验三四氯化碳对家兔肝脏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影响实验所需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水浴锅、pH计(试纸)、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离心机、一次性注射器。

实验一半衰期的测定-比色法测定水杨酸钠的血浆半衰期一、原理、目的药物血浆半(转载自:.iaocaOfaNWen. 小草范文网: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衰期t1/2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绝大多数药物是按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恒比消除),因此每种药物都有固定的t1/2,不因血浆浓度高低而改变。

本实验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杨酸钠的血浆浓度并计算t1/2。

水杨酸钠为抗炎药,经肝代谢,在酸性环境中与三氯化铁生成一种紫色的络合物,在520nm波长下比色,其光密度与水杨酸浓度成正比。

通过测定水杨酸钠的血浆半衰期,使学生了解水杨酸钠在体内的消除速度,并掌握其血浆半衰期的测定方法。

半衰期是判断毒物蓄积程度的重要参数,对中毒和解毒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二、试剂、器材及动物离心管、试管、磅秤、玻璃棒、注射器、吸管、离心机、721型分光光度计;三氯醋酸、水杨酸钠、三氯化铁;兔。

三、方法步骤1、取离心管和试管各5支,分别标为1~5号,备用。

5支离心管各加入10%三氯醋酸7ml。

2、取兔1只,称体重,从耳静脉取血2ml置入1号离心管,用玻璃棒搅拌。

然而自耳静脉注入10水杨酸钠 (剂量为150mg/kg),并立即和60min后两次自另一耳静脉取血2ml,分别注入2、3号离心管中,搅拌。

4、5号离心管分别加入蒸馏水和0.02水杨酸钠2ml。

3、取上述5支离心管进行离心 (2 000r/min,5min),准确吸取上清液6ml 放入编号相对应的试管中,分别滴入10三氯化铁12滴(0.6m1)摇匀5min后比色。

4、用721型分光光度计520nm波长比色,以4号管调“0”,读得5号管光密度为,再以1号管调“0”,读得2号管为1,3号管为2,将上述操作归纳为下表:水杨酸钠血浆半衰期的测定试管名编号对照立即 60min 空白标准5、计算半衰期① 求k值:k=y/; y=0.02② 求水杨酸钠血浓度:给药后立即血浓度y1=k l;给药后60min血浓度y2=k2 。

食品毒理学实验讲义

食品毒理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毒物损害的形态表现一、实验目的1. 通过本实验,掌握毒物的形态损害作用;2. 学会毒物形态损害的表现及如何记录相关实验现象。

二、实验原理有关重金属铜、锌、铬、镉对鱼类的急性毒性研究国内已有许多报道,鱼类早期发育是整个生活史中对各种污染物最为敏感的阶段,用以作为急性毒性试验具有快速、敏感、经济有效等特点,是生物测试保护天然水体的重要方法。

鲫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 其分布面广而数量大, 个体生长快, 性成熟时间短, 繁殖季节长, 在人工控制饲养条件下可常年繁殖, 选择鲫鱼进行重金属离子毒性实验, 具有一定代表性。

本实验以鲫鱼为研究对象,向其生长环境中加入重金属硫酸铜,观察其形态损伤,希望在形态方面,有利于水体污染的观察。

三、实验试剂、仪器及动物1. 实验动物鲫鱼幼鱼, 购自鱼市场。

实验鱼在水族箱中驯养7 d 以上,暂养期间活动正常,无病,死亡率低于5%;实验前1 d 停止投饵,选择身体健康,反应灵敏,大小基本一致的幼鱼随机分组。

2. 实验试剂CuSO4, 先配制成质量浓度为3000 mg/ L 的母液, 再根据需要稀释成各质量浓度。

3. 实验仪器聚乙烯塑料水族箱,小型鱼类充氧机。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动物的驯养实验鱼在水族箱中驯养7 d 以上,暂养期间活动正常,无病,死亡率低于5%;实验前1 d 停止投饵。

2. 实验动物的分组采用随机实验进行分组,将21只鲫鱼随机分成7组,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另外六组为实验组。

3. 实验动物的染毒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实验期间不更换实验液,全天充气。

为防止饵料影响,实验期间不喂食。

为确定质量浓度的大致范围, 先作预实验, 估计CuSO4的7个质量浓度值, 在每一个质量浓度的水族箱内放入3 尾鲫鱼, 分别观察24 h、48h、96h, 找出各金属的100% 致死质量浓度和最大耐受质量浓度。

再根据预实验结果设6个质量浓度组及1个对照组, 每一质量浓度放鱼5尾, 在曝露的过程中观察它们的形态损伤。

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

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

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引言食品毒理学是研究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学科,其中实验是评估食品毒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食品样品的毒性实验,评估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本文将逐步介绍实验的设计、步骤和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设计为了评估不同食品样品的毒性,我们选择了常见的食品类别,包括蔬菜、水果、肉类和加工食品。

每个类别中,我们选取了两种常见的食品样品作为实验对象。

实验采用小鼠作为模型动物,将食品样品以不同剂量投喂给小鼠,并观察其行为、生理指标和组织病理学变化。

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各种食品样品,确保其新鲜和无污染。

2.动物选取: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健康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3.实验组设置:将小鼠分为不同实验组,每个实验组分别接受不同剂量的食品样品。

4.实验操作:将食品样品按照设定剂量投喂给小鼠,记录每组小鼠的进食情况。

5.观察记录:观察每组小鼠的行为变化,记录可能存在的异常反应和症状。

6.体重测量:定期测量每组小鼠的体重变化,以评估食品样品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7.生理指标测定:定期采集小鼠的血液样本,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如血红蛋白水平、肝功能指标等。

8.组织取样:在实验结束后,取出小鼠的组织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

9.数据统计与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

实验结果1.行为观察:根据观察记录,发现有两组小鼠在接受高剂量食品样品后出现食欲不振、乏力等异常行为。

2.体重变化:高剂量食品样品组的小鼠体重增长较慢,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3.生理指标:高剂量食品样品组的小鼠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肝功能指标异常升高,说明可能存在毒性反应。

4.组织病理学:高剂量食品样品组的小鼠组织中观察到炎症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等病理学变化。

结果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高剂量的某些食品样品可能对小鼠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增长缓慢等行为和生理指标的变化表明这些食品样品可能存在毒性。

食品毒理学实验基础

食品毒理学实验基础

第二,高剂量向低剂量外推的不确定性
在毒理学实验中,为了寻求毒作用的靶器官,并能在 相对少量的动物上就能得到剂量-反应或剂量-效应关 系,往往选用较大的染毒剂量,这一剂量通常要比人 实际接触的剂量大得多。有些化学物在高剂量和低剂 量的毒性作用规律并不一定一致,如大剂量下出现的 反应有可能是由于化学物在体内超过了机体的代谢能 力,这就存在高剂量向低剂量外推的不确定性。
高剂量向低剂量外推的不确定性 小数量实验动物到大量人群外推的不确定性 成年健康动物与不同的人种、种族,而且包括
年老体弱及患病的个体之间的易感性不同
• 首先,实验动物和人对外源化学物的反应敏感 性不同,有时甚至存在着质的差别。
虽然在毒理学实验中通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 ,并尽可能选择与人对毒物反应相似的动物,但要完 全避免物种差异是不可能的。而且在动物实验中,可 观察到体征(sign),而没有症状(symptom)。实验动物 不能述说涉及主观感觉的毒效应,如疼痛、腹胀、疲 乏、头晕、眼花、耳鸣等,这些毒效应就难以或不可 能发现。
• 英国一位科学家曾这样比喻:“在生命科学研 究中使用实验动物就象在分析化学中使用分析
天平一样重要”。

落户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的慰灵碑, 旨在纪念在抗非典疫苗和药物实验中为人 类健康献身的38只恒河猴
第一节 食品毒理学实验的原则和局限性
食品毒理学实验的原则
化学物在实验动物产生的作用,可以外推于人
实验动物必须暴露于高剂量
成年的健康实验动物(雄性和雌性未孕)和人可 能的暴露途径是基本的选择 代表性、可重复性
化学物在实验动物产生的作用,可以外推于人
①人是最敏感的动物物种;
②人和实验动物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化学物的代谢, 与体重(或体表面积)相关。

食品科学毒理学实验教案

食品科学毒理学实验教案

食品科学毒理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食品安全性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

3. 通过对食品中毒理学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判断食品安全风险。

二、实验原理1. 毒理学基本概念: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产生有害效应的科学。

2. 食品安全性评价:通过对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微生物等有害因素的检测和评估,确定食品安全性。

3. 实验方法:主要包括急性毒性实验、慢性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食品样品、试剂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分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急性毒性实验:(1)准备实验动物,对其进行体重测量和分类。

(2)将食品样品配制成不同浓度,分别给予实验动物。

(3)观察实验动物的食欲、活动状况、死亡情况等,记录数据。

(4)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急性毒性LD50值。

2. 慢性毒性实验:(1)准备实验动物,对其进行体重测量和分类。

(2)将食品样品配制成不同浓度,分别给予实验动物。

(3)观察实验动物的生活状况、体重变化、病理变化等,记录数据。

(4)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慢性毒性影响。

3. 遗传毒性实验:(1)准备实验材料,如细菌、细胞等。

(2)将食品样品配制成不同浓度,分别处理实验材料。

(3)观察实验材料的遗传变异情况,如突变频率、基因损伤等。

(4)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估遗传毒性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对急性毒性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食品样品的急性毒性LD50值。

2. 分析慢性毒性实验数据,评估食品样品对实验动物长期健康的影响。

3. 分析遗传毒性实验结果,判断食品样品是否具有遗传毒性。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定,确保实验安全。

2. 对待实验动物要有人道主义精神,确保其福利。

3. 实验数据要真实可靠,避免误差。

1. 实验报告内容:(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材料与仪器(4)实验步骤(5)实验结果与分析(6)讨论与结论(7)参考文献2. 实验报告格式:(1)食品科学毒理学实验报告(2)作者:实验者姓名(3)日期:实验完成日期(4)单位:实验所在学校或研究机构七、实验考核与评价1. 实验考核内容:(1)实验操作技能(3)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2. 实验考核方式:(1)实验操作过程观察:占比30%(2)实验报告评分:占比40%(3)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占比30%八、实验拓展与研究1. 拓展方向:(1)食品毒理学在食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2)新型食品毒性检测技术研究(3)食品安全与健康的关系2.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查阅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

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

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引言: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食品毒理学实验成为评估食品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报告旨在通过食品毒理学实验的研究结果,探讨食品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障公众的健康。

实验一:重金属含量检测重金属是食品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

通过对不同食品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可以评估其安全性。

实验结果显示,某些食品样品中存在铅、汞等重金属超标情况。

其中,鱼类和海产品中的汞含量较高,超过了卫生标准的限制。

这可能是由于水体污染和食物链传递所致。

建议公众在摄入这些食品时要注意适量,并选择来源可靠的产品。

实验二:农药残留检测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物质,但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会导致农药残留在食品中,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通过对蔬菜和水果样品的农药残留检测,可以评估其安全性。

实验结果显示,某些蔬菜和水果样品中存在农药残留超标情况。

尤其是某些进口水果,其农药残留量明显高于国内生产的水果。

这提示公众在购买水果时要选择本地生产的产品,并注意清洗处理。

实验三:添加剂安全性评估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质量和口感而添加的化学物质。

然而,不当使用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对不同食品样品中添加剂的含量进行检测,可以评估其安全性。

实验结果显示,某些食品样品中存在添加剂超标情况。

尤其是某些加工食品中的防腐剂和增味剂使用过量,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建议公众在购买加工食品时要选择添加剂使用较少的产品,并注意适量摄入。

结论:食品毒理学实验结果表明,食品中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需要公众、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来保障食品安全。

建议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食品的选择和消费意识,选择来源可靠的食品,避免过量摄入潜在有害物质。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食品监管,加强对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监督,确保食品安全。

此外,科研机构应进一步深入研究食品毒理学,不断完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为食品安全评估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食品科学毒理学实验教案

食品科学毒理学实验教案

食品科学毒理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4. 增强对食品安全性的认识,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意识。

二、实验原理1. 毒理学基本概念:研究外源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有害效应及其剂量-反应关系的科学。

2. 食品安全性:食品中不存在对消费者有害的物质,或其含量在规定的范围之内,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3. 实验方法:动物实验、细胞实验、体外实验等。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提取与净化实验目的:掌握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提取与净化方法。

实验原理:利用有机溶剂、离子交换树脂等方法提取和净化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实验步骤:样品处理、提取、净化、浓缩、检测。

2. 实验二: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实验目的:掌握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

实验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实验步骤:样品处理、检测、数据分析。

3. 实验三:毒性指标的测定实验目的:了解毒性指标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测定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酶活性、氧化应激产物等指标。

实验步骤:样品处理、指标测定、数据分析。

4. 实验四:食品安全性评价实验目的:学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方法。

实验原理:危害识别、暴露评估、风险characterization。

实验步骤:文献调研、数据收集、风险评估。

5. 实验五: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实验目的: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实验原理:毒理学试验、代谢研究、风险评估。

实验步骤:文献调研、数据收集、风险评估。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食品样品、有机溶剂、离子交换树脂、检测试剂等。

2. 实验仪器:高压灭菌锅、提取器、离心机、原子吸收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

五、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结论。

2. 实验数据和图表分析。

3. 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释。

4. 食品安全性评价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

大学食品毒理学的教案

大学食品毒理学的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食品毒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发展历程。

2. 掌握食品毒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急性毒性、蓄积毒性、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等。

3. 熟悉食品中外源化学物质的来源、性质、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食品的安全性。

教学重点:1. 食品毒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2. 食品中外源化学物质的毒性作用。

教学难点:1. 食品中外源化学物质的来源、性质和毒性作用。

2.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教学内容:一、食品毒理学概述1. 食品毒理学的定义:食品毒理学是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质的性质、来源与形成以及他们的不良反应与可能的有益作用和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和评价食品安全性的一门科学。

2. 食品毒理学的研究内容:食品毒理学主要研究食品中的化学类和生物类外源污染物,如农药兽药、重金属、细菌毒素、霉菌毒素和疯牛病病毒等。

3. 食品毒理学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食品卫生学发展到现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毒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食品毒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1. 急性毒性试验:通过一次性给予动物高剂量外源化学物质,观察动物出现的毒性反应,以评估外源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

2. 蓄积毒性试验:通过长期给予动物低剂量外源化学物质,观察动物出现的毒性反应,以评估外源化学物质的蓄积毒性。

3. 亚慢性毒性试验:在急性毒性和蓄积毒性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动物出现的毒性反应,以评估外源化学物质的亚慢性毒性。

4. 慢性毒性试验:在亚慢性毒性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动物出现的毒性反应,以评估外源化学物质的慢性毒性。

三、食品中外源化学物质的毒性作用1. 食品中外源化学物质的来源:农药兽药、重金属、细菌毒素、霉菌毒素和疯牛病病毒等。

2. 食品中外源化学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和毒理学性质。

3. 食品中外源化学物质的毒性作用:急性毒性、蓄积毒性、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食品毒理学?2. 引导学生思考食品毒理学的研究内容和重要性。

食品毒理学实验指导

食品毒理学实验指导

食品毒理学实验指导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实验一 血细胞的计数【目的要求】学习红细胞、白细胞计数的方法。

【基本原理】血液中血细胞数的计算是使用血细胞计数板。

而且要用适当的溶液将血液稀释后,放入计数板的计数室内,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血液稀释液中的血细胞个数,再将所得结果换算为1mm3血液中的血细胞个数。

【动物与器材】血细胞计数板、玻璃毛细吸管、1ml和5ml吸管、表面皿、显微镜、刺血针、酒精棉球、红细胞稀释液、白细胞稀释液。

【方法与步骤】1.血细胞计数板的结构血细胞计数板为一块特制的长方形厚载玻片,在中部1/3面积处有4条槽。

内侧2条槽之间还有1条横槽相通,因此在中部构成2块长方形平台。

此平台比整个载玻片的平面低0.1 mm。

平台中部各刻有1个含9个大方格的方格网,为计数室。

每1个大方格边长1 mm,面积为1mm2,体积为0.1 mm3。

四角的每1个大方格又被分为16个中方格,适用于白细胞、血小板和培养细胞的计数。

中央的大方格则由双线划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面积为0.04mm2,体积为0.004mm3,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适用于红细胞、微生物细胞的计数。

2.采血管采血管为一细长、均匀的毛细玻璃管,其上有2个刻度,前端刻度指示的容量为10mm3,后端的为20mm3,尾端与1个带孔的橡皮吸球相连。

3.采血及稀释(1)用1 mL吸管准确吸取0.38mL白细胞稀释液,放入1支干净的小试管内,加塞备用。

用5mL吸管准确吸取3.98mL红细胞稀释液,放入另1支干净的中试管内,加塞备用。

(2)用消毒干棉球醮75%乙醇消毒左手无名指或耳垂边缘(或兔的耳缘静脉采血部位),待酒精挥发后用采血针刺入皮肤约2~3mm深,让血液自然流出。

采血时必须待皮肤上的消毒酒精挥发后才能穿刺,否则流出的血液不能成滴,无法吸取。

用消毒干棉球拭去第1滴血液,待流出第2滴血成大滴时,用采血管吸血至20mm3刻度处。

吸血时应注意,不可过度挤压组织以图加速血液流出;吸血时应尽量利用毛细管现象使血液自动进入吸管内。

《食品毒理学》实验1

《食品毒理学》实验1

(一)实验动物的染毒途径和方法
1.经口染毒
(1)灌胃将毒物不经口腔和食道,直接灌入胃内。

急性毒性试验多用此法。

具体方法:用带有灌胃器的适当容积注射器吸取所需的受试液(溶液、混悬液、乳液)备用。

①小鼠保定,一手紧抓住耳后、颈部皮肤,用无名指、小指和大鱼际肌压紧尾根部。

将动物固定成垂直体位,腹部面向操作者,使上消化道固定呈一直线。

另一手持注射器,将针头由动物口腔侧插入,避开牙齿,沿咽后壁缓缓滑入食道。

若遇阻力,可轻轻上下滑动探索,当感到阻力消失时,即将针头深入至胃部。

如动物挣扎,应停止进针或将针头拔出,千万不能强行插入,以免损伤、穿破食道,甚至误入气管,导致动物立即死亡。

进针深度一般是小鼠2.5~4cm。

为验明灌胃针是否正确地插入胃部,可轻轻回抽注射器,如无气泡抽出表明已在胃中,可将受试液推入。

(2)喂饲将受试化学物均匀拌入饲料或溶于饮水中,由动物自由采食。

适用于染毒时间较长的毒性试验,如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

(3)吞咽胶囊将所需剂量的受试化学物装入胶囊内,强制动物咽下。

适用于易挥发、易水解和有异味的化学物,兔、犬、猫可用此法。

2.注射染毒外源化学物的毒性研究中,根据试验目的和需要,可选择腹腔注射、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途径染毒。

大鼠和小鼠经尾静脉注射,兔则经耳静脉注射。

五、注意事项
1.对实验动物要有尊重爱护的态度,实验操作必须严肃认真,注意力高度集中。

2.正确抓取动物,防止被咬伤;严禁乱扔小鼠;防止将小鼠掉在地上。

基于科研素养培养的《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实践

基于科研素养培养的《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实践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食品质量安全备受民众关注。

食品毒理学实验是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关键技术手段,近年来,“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食品市场需要更多的人才来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管理和风险评估,这也就对食品毒理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1 良好的科研素养符合食品质量与安全发展的客观需求食品质量是食品行业的基石,食品安全是人类得以生存的重要保障,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离不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

成都医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该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食品毒理学基础理论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基本技能,并且富有创新思维,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食品专业特色人才。

科研素养即学生具有浓厚的科研兴趣、敏锐的观察眼光、独特的科研思维以及较强的科研能力[1]。

高等学校本科生科研素养是现代高等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也是本科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的重要体现[2]。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才能适应食品科学领域的不断变革与突破,具备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监控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 《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食品毒理学实验》是借用基础毒理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食品中各种外源化学物对人体的损害的作用机制,评价其安全限量并提出预防管理措施的一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3-4],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基础主干课和核心课,在食品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5-6]。

《食品毒理学实验》重在帮助学生掌握有关食品有毒物的检测、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法规,为将来学生在食品安全质量控制工作中运用毒理学理论和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基础知识和技能[7]。

实践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教学的理解,更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方法和科研意识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理论教学不能替代的[8]。

在检验医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116名学生中开展关于《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1.9%的同学对科研素养的培养有更强烈的主观诉求,50%的同学希望增加综合设计型实验,41.38%的同学期望通过增加实验操作技能考核来加强科研基功。

《食品毒理学教案》

《食品毒理学教案》

《食品毒理学教案》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食品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掌握食品毒理学的重要性和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食品毒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3. 食品毒理学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入食品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食品安全与健康的关系。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食品毒理学的重要性和作用。

3. 讨论和分享学生对食品毒理学研究的认识和看法。

二、食品毒物的来源和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食品毒物的来源和分类。

2. 掌握食品中常见毒物的特点和危害。

教学内容:1. 食品毒物的来源和分类。

2. 食品中常见毒物的特点和危害。

3. 食品中毒物的检测和限量标准。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食品毒物的来源和分类,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加深学生的认识。

2. 分析食品中常见毒物的特点和危害,引导学生思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3. 讨论和分享学生对食品中毒物检测和限量标准的认识和看法。

三、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2. 了解食品毒理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技能。

教学内容:1. 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2. 食品毒理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技能。

3. 食品毒理学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活动:1. 介绍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和流行病学调查法等。

2. 讲解和演示食品毒理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技能,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3. 分析食品毒理学实验数据,让学生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四、食品安全与食品毒理学教学目标:1. 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

2. 掌握食品毒理学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

2. 食品毒理学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3. 食品安全监管政策和法规。

教学活动:1. 介绍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包括原料、生产过程和产品安全等方面。

2. 分析食品毒理学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如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等。

食品卫生与毒理学实验教程

食品卫生与毒理学实验教程

食品卫生与毒理学实验教程宜宾学院2010-2011 学年度下期08级4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分组:六小组,每组7~8人实验一实验动物一般操作技术一、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动物体表检查、动物抓取和固定、性别鉴定、编号标记、随机分组、染毒、处死和解剖等技术。

二、实验器材共用:透明胶带1卷、:3%苦味酸溶液(100 mL试剂瓶)、0.5%品红溶液(100 mL试剂瓶)、棉签1包(100支)、创可贴(20个)、标签纸5大张、灭菌生理盐水(100 mL)1瓶、每组:长镊子1支、医用手套2双、记号笔1支、玻璃注射器(1 mL)1支、灌胃针1支、烧杯(50mL)1个、眼科剪1把、75%酒精(200mL)1瓶、一次性注射器(1mL,4号针头)1支受试动物:小白鼠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实验动物的体表检查1、发育状态:体格发育是否与年龄、品种相称,各部发育比例是否正常,有无畸形。

2、营养状态:丰满还是消瘦,检查时可用手抚摸实验动物背、腰部,营养良好时,背腰部厚实,皮肤弹性好。

营养不良时,背腰部椎骨突出,肋骨明显。

3、精神状态:实验动物的自主活动、运动情况,对外界的反应(迟钝或亢进)、步态如何。

4、感觉器官:眼睛的瞳孔是否清晰等,有无分泌物,眼睑有无发炎及红肿,球结膜颜色变化,有否潮红、苍白、黄染或发绀。

5、呼吸系统:呼吸动物如呼吸次数、节律、有无呼吸困难;上呼吸道检查如鼻腔分泌物多少、有无喷嚏和咳嗽;必要时可通过听诊检查肺部。

6、消化系统:采食与饮水观察,包括食欲废绝、减退、亢进和异嗜,口腔黏膜颜色和气味。

有无呕吐、腹泻、便秘,肛周有无污物,粪便数量、硬度、颜色、气味等。

7、被毛和皮肤:检查皮肤颜色、温度、弹性、有无创伤、脓疡、疥癣、湿疹,毛发色泽、疏密、有无脱落。

(二)动物的抓取和固定1、小白鼠(1)抓取双手法:用长镊子夹住鼠尾,放在鼠笼盖或其他粗糙面上,右手提起鼠尾,向后上方轻拉,小白鼠则将前肢固定于粗糙面上。

此时迅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小白鼠颈背部皮肤,将鼠体置于左手心中,把后肢拉直,以无名指按住鼠尾,小指按住后腿(图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毒理学实验指导(08级)
1、食品毒理学基本实验技术
[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实验动物的基本知识及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材料]
一、动物:小鼠,大鼠或家兔
二、器材:手术剪、手术镊、灌胃针、注射器及针头、开口器、导尿管、酒精棉球、玻璃匀浆器等。

[实验内容]
一、健康动物特征观察
二、实验动物的捉拿
三、实验动物的性别鉴别
四、实验动物的灌胃操作
五、实验动物血样采集
六、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
七、实验动物的解剖及脏器分离
八、组织匀浆的制备
2、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实验目的]
掌握实验原理、意义,了解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
正常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均排列在赤道板附近,分裂后期便分成两份分别向两极移动,并在终期分别形成两个子细胞核。

由于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使分裂间期细胞染色体受到某种损伤,在中期就会观察到染色体断片。

细胞进入分裂后期,这种断片落后于向两极移动的染色体而滞留在赤道板附近。

当其它染色体分别形成子细胞核时,这些断片就形成规则的次核。

由于这些次核比主核小得多,顾称之为微核。

微核的产生除了与染色体断裂有关外,还与细胞纺锤体功能失调有关。

故常用来判断受试物的致突变性。

本实验以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为靶细胞,观察受试物的致突变性。

[实验材料]
一、动物:不同性别小鼠
二、器材:手术剪刀、眼科直头小镊子、大镊子、直头止血钳、载玻片、染色缸、晾片板、擦镜纸、干净
纱布、显微镜等。

三、试剂:小牛血清、1:10 Giemsa染液(pH=6.8)、甲醇、香柏油
[实验步骤]
一、实验动物处理:
每组要求雌雄小鼠各5只。

实验一般分三个剂量组,同时设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

小鼠接触受试物的途径尽可能与人接触其途径一致。

最高剂量组可选用60~80%LD50的剂量,然后按一定比例设中间剂量。

受试物接触方式有多钟,常采用的是二次接触法,即小鼠第一次接触受试物后间隔24小时再接触一次,并于第二次接触后6小时处死、制片。

二、制片方法
小鼠颈椎脱臼处死,迅速剪开胸部皮肤,取出胸骨,剔去肌肉,用干净纱布擦净血污。

用小剪刀剪去每节胸骨的骨骺端,用止血钳挟紧挤出骨骺液,涂于玻片上预先滴好的一滴小牛血清中,混匀后以血推片方法制成涂片。

在空气中干燥或用电吹风吹干。

三、固定
将干燥的涂片用甲醇固定15分钟,晾干,(当日不染色的涂片也应固定后保存)。

四、染色
将固定晾干后的涂片,用1:10或1:6 Giemsa应用染色液染色15分钟。

用自来水轻轻冲洗干净,在空气中晾干或用电吹风吹干。

Giemsa染液:称取Giemsa染料3.8g加入375 mL甲醇(分析纯)研磨,待完全溶解后,再加入125 mL 甘油。

置37℃恒温箱保温48 h振摇数次。

过滤两周后用。

Giemsa应用液:取1份Giemsa染液与10份或6份1/15 mo1/L磷酸盐缓冲液(pH6.8)混合而成。

临用时配制。

磷酸二氢钾(KH2PO4) 4.50g;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11.8l g;加蒸馏水至1000 mL 五、观察和计数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选择细胞分布均匀,染色较好的区域,然后在油镜下进行观察。

微核实验大多是观察嗜多染红细胞(PCE)中的微核发生率。

PCE是红细胞成熟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此时红细胞的主核已经排出,因细胞质内含有核糖体,Giemsa染色后呈灰蓝色。

成熟红细胞呈桔红色。

微核的着色性与细胞核一致,呈紫红色或紫蓝色。

微核多数呈圆形,也有为椭圆形、肾形、环形结构;边缘光滑整齐。

直径相当于细胞直径的1/5~1/20。

每只小鼠要求观察1000个PCE,记录出现微核的PCE数,求出微核发生率。

正常小鼠PCE微核发生率为1~3‰
六、统计分析可用t检验,比较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微核发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