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分类特点及应用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的分类及抗菌特点

抗菌药物的分类及抗菌特点

3. 磺基青霉素类 主要有磺苄西林(抗铜绿) 特点:抗菌谱与羧基青霉素相似,但对于铜绿和金葡菌作用略强 于羧苄西林。
4.酰脲类青霉素
特点:
包括呋苄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目前认为是临床应用最有价值的一类青霉素。
(1)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
(2)对青霉素G敏感的细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肺炎链球菌的 作用优于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
(4)林可霉素类(快速抑菌剂)
(5)磺胺类(慢速抑菌剂)
(一)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酮内酯类、两性霉素B、甲硝唑等 具有首剂效应和较长的抗菌药物后效应(PAE)。对致病菌的杀菌 作用取决于峰浓度,而与其作用时间关系不密切。此类药物在一 定范围内可通过提高浓度来提高疗效,但超出一定范围可增加对 机体的毒性反应。 对于此类药物可通过提高峰浓度和药时曲线下面积与最低抑菌浓 度比值来提高临床疗效。对于革兰阴性菌需AUC/MIC90大于125, 而Cmax/MIC90大于8~10,其抗菌效果较好,且也有减缓耐药性 产生的作用。 最好的疗效评价参数是AUC/MIC90和Cmax/MIC90。

头霉素类
通用名 头孢米诺 常用量 (成人) 1g 溶媒(静滴) 注意事项 使用期间避免饮酒。
bid 葡萄糖液、电 解质液 NS, 5%或10%GS
头孢西丁
1-2g q8h~q6h
有胃肠道病史者,尤 其是有结肠炎病史者 慎用。
头孢美唑
1-2g/d 分 NS,5%GS 2次
β-内酰胺酶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
碳青酶烯类
通用名 常用量(成人) 溶媒(静滴)
亚胺培南西司 他丁钠
NS,GS,GNS 0.5 q6h或1.0 q8h(亚胺培南量)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特点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特点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当地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一)分级原则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二)分级管理1.“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

2.“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须经抗感染或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的专家会诊同意后,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

3.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4.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药理学抗菌药物的总结

药理学抗菌药物的总结

药理学抗菌药物的总结
抗菌药物是一类药物,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其作用机制是抑制或杀死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

以下是药理学抗菌药物的总结:
1. 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来源于微生物的化合物,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四环素、氨基糖苷类等。

抗生素通常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如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阻断蛋白质合成等来发挥抗菌作用。

2. 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咪康唑、氟康唑等。

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真菌的细胞膜合成、干扰真菌DNA合成等来发挥抗菌
作用。

3. 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病毒DNA或RNA的合成、阻断病毒的复制等来
发挥抗菌作用。

4. 抗寄生虫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

常见的抗寄生虫药物包括磺胺类药物、吡喹酮类药物等。

抗寄生虫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寄生虫的代谢、杀死寄生虫等来发挥抗菌作用。

总之,药理学抗菌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抑制或杀灭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治疗感染性疾病。

然而,药物的选
择应根据具体病原体类型、药物的毒副作用等因素综合考虑,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常用抗菌药物的特点及临床合理应用

常用抗菌药物的特点及临床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抗生素后效应
(post-antibiotic effect,PAE) : ,
以下 抗生素血药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MIC)以下 抗生素血药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 仍残存的抗菌效应 。
AUC0~24/MIC :
24小时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 小时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MIC比值。 比值。 小时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 比值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β-内酰胺类: 内酰胺类:
• 当浓度>4倍MIC时,其杀菌作用不再增强; 浓度 倍 时 其杀菌作用不再增强; • 当t>MIC占给药间隔 占给药间隔50%~60%时,杀菌效果最佳 占给药间隔 时
提示
• 已达有效治疗浓度,进一步增加剂量不一定能提 已达有效治疗浓度, 高疗效。 高疗效。 • 可通过增加给药次数来提高疗效。 可通过增加给药次数来提高疗效。
抗菌药(antibacterial agent):能抑制或杀灭 )
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 括完全人工合成的抗细菌药物(如磺胺类、喹 完全人工合成的抗细菌药物( 磺胺类、 诺酮类)和抗生素。 诺酮类)和抗生素。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antimicrobial agent):能抑制 )
肌酐清除率(ml/min) 肌酐清除率 >20 10~20 <10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剂量 0.75~1.5g 0.75g 0.75g
间隔 每8h 每12h 每24h
头孢替安
①组织分布广,其中痰、肺组织、扁桃体、肾、盆 组织分布广,其中痰、肺组织、扁桃体、 胆汁中浓度高,不易进入脑脊液中。 腔、胆汁中浓度高,不易进入脑脊液中。 ②主要以原形经肾排泄,其次为胆汁排泄,tl/2为 主要以原形经肾排泄,其次为胆汁排泄, 0.6~1.1小时。 小时。 小时 ③可致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 可致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减少, 胞增多。 胞增多。

最新各类抗菌药物临床特点

最新各类抗菌药物临床特点

珍藏版|各类抗菌药物的主要特点及选用抗菌治疗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疗法之一。

然而,面对种类繁多、适应证、作用机理及副作用各异的抗菌药物,要熟习其特点并做到合理选用,并非易事。

本文结合我国最新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等文献[1][2][3],对抗菌药物的相关要点进行简要梳理,希望能对读者有所裨益。

相关术语抗感染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病原体(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所致感染的药物,其概念较抗微生物药稍宽泛。

后者一般不包括抗蠕虫药。

抗菌药物(抗细菌药):是指对细菌有杀灭和抑制作用的药物。

包括抗生素和其他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学药。

抗生素:是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对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物质。

抗菌药物的分类与特点有多种分类方法。

按药效可分为以下4 类:第I 类: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类、头孢菌素类第II 类: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第III 类:速效抑菌药: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与大环内酯类第Ⅳ类:慢效抑菌药:如磺胺类以上4 类药的联用效果为:I+II = 协同(增强);I+III = 拮抗(可能);II+III = 协同(增强或相加);I+Ⅳ= 协同根据结构,抗菌药物可分为以下几大类,部分大类中还含有多种小类或亚类:1. β-内酰胺类:这类药物均含有β内酰胺环;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激活细菌自溶酶。

其又可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非典型β内酰胺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亚类(表1)。

因其对革兰阳性(G+)、革兰阴性(G-)菌及部分厌氧菌都有抗菌作用,且抗菌活性强、毒副反应低、适应证广,所以临床较为常用。

表1 β-内酰胺类药物的分类及特点应用β-内酰胺类药物时:①必须详细询问相关过敏史,并先做皮肤试验。

对相关药物过敏者禁用。

②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注射。

③头孢哌酮、拉氧头孢可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或出血;头孢哌酮、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可引起戒酒硫样反应,应注意预防。

最新抗菌药物分类和特点全解

最新抗菌药物分类和特点全解

林可酰胺类
四环素类和甘胺酰环素类
1.甘氨酰环素类属于四环素类衍生物,也可导 致牙齿发育期患者(胚胎期至8岁)牙齿永久 性着色及牙釉质发育不良。 2.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可引起良性颅内高压、 前庭不良反应和皮肤色素沉着等。 3.用药交待: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应与食物同 服,用一大杯水送服,服药后直立1小时以上, 避免光照。
大环内酯类
喹诺酮类
1.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具有铜绿假单胞菌活性。 2.莫西沙星具有较强的抗厌氧菌活性,可单药治 疗轻症复杂性腹腔感染;左氧氟沙星用于腹腔、 胆道感染及盆腔感染时,需与甲硝唑等抗厌氧 菌药物合用。 3.用药期间,糖尿病患者应密切注意血糖变化。
硝基咪唑类
1.甲硝唑、替硝唑:通过抑制乙醛脱氢酶,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用 药期间和停药后至少3天禁止饮酒。 2.奥硝唑注射液说明书:奥硝唑对乙醛脱氢酶无抑制作用。(国内 有奥硝唑引起双硫伦样反应报道) 3.阿米巴肠病首选甲硝唑。 4.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或假膜性肠炎(艰难梭菌感染):首选口服甲 硝唑,甲硝唑无效或重症时选择口服万古霉素。
硝基咪唑类
谢谢观看
碳青霉烯类和青霉烯类
单环β-内酰胺类
1.主要用于需氧G-菌感染。 2.肾毒性低。 3.与青霉素类罕见交叉过敏反应。
氨基糖苷类
1.主要用于G-杆菌感染。 2.具有肾毒性、耳毒性(耳蜗、前庭)。 3.具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林可酰胺类
1.林可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的作用机制相同,主要通过与细菌核糖 体5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存在交叉耐药性。 2.林可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均具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尽量避免合 用。 3.克林霉素可经胆汁和粪便排泄,粪便中的抗菌活性可在停药后延 续5天。容易引起二重感染、伪膜性肠炎。最新抗菌源自 物分类和特 点全解青霉素类

抗菌药物分类及抗菌特点

抗菌药物分类及抗菌特点
代表:青霉素 特点: . 杀菌作用强,毒性小; . 除革兰阳性球菌外,对革兰阳性杆菌(如白喉杆菌、
破伤风杆菌)、革兰阴性球菌(如脑膜炎球菌)及螺旋体 有效; . 窄谱,对肠道阴性菌无效; . 口服不吸收,对酸不稳定,不耐酶; . 约金葡菌对其不同程度耐药; . 有过敏反应,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三)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长 或)
阿奇霉素、碳青霉烯类、糖肽类、 唑类抗真菌药物 等
特点:呈现很小的浓度依赖杀菌作用,并表现一定 的,同时也具有时间依赖性杀菌作用。
最好的疗效评价参数是:
抗菌药物的抗菌特点
青霉素类
(一)天然青霉素类 (二)耐酶青霉素 (三)广谱青霉素
(一)天然青霉素类
. 羧基青霉素类 主要有羧苄西林、替卡西林 特点:
()对不产β内酰胺酶的流感杆菌等有较好作用,但可被克 雷伯杆菌的β内酰胺酶所破坏。
()替卡西林在抑制铜绿时与氨基糖苷类有协同作用。
. 磺基青霉素类 主要有磺苄西林(抗铜绿) 特点:抗菌谱与羧基青霉素相似,但对于铜绿和金葡菌作用略强 于羧苄西林。
.酰脲类青霉素 包括呋苄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目前认为是临床应用最有价值的一类青霉素。 特点:
抑菌剂
()大环内酯类(快速抑菌剂) ()四环素类(快速抑菌剂) ()氯霉素类或酰胺醇类(快速抑菌剂) ()林可霉素类(快速抑菌剂) ()磺胺类(慢速抑菌剂)
(一)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酮内酯类、两性霉素、甲硝唑等 具有首剂效应和较长的抗菌药物后效应()。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
和厌氧菌(如产气杆菌、类杆菌、普通变形杆 菌)无效; . 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较第、代为差;
一代头孢
头孢唑林:Ⅰ代头孢菌素中,对革兰阳性菌作用最强。 头孢拉定:蛋白结合率低(),血浓高,有口服剂型,有 利于序贯治疗。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1. 引言抗菌药物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生长繁殖的药物。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加,抗菌药物的分类及特点对于合理使用药物、减少耐药菌种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特点。

2. 抗菌药物分类根据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靶点,抗菌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这类药物可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然而,由于一些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导致这类药物的抗菌活性下降。

2.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然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常常被用于严重感染,易导致肾毒性和耳毒性。

2.3 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广谱抗菌作用,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然而,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抗菌谱逐渐缩小,部分细菌已产生了耐药。

2.4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适用于多种细菌感染,如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然而,部分细菌已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

2.5 糖肽类抗生素糖肽类抗生素包括万古霉素、卡那霉素等,适用于治疗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然而,这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大,应慎用。

2.6 其他类型抗菌药物除了上述常见的抗菌药物类型,还有革兰染色阳性杆菌专用的利奈唑胺、氟喹诺酮类等。

3. 抗菌药物特点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有不同的特点,下面将列举几个常见的特点:3.1 抗菌谱抗菌谱指抗菌药物对不同类型细菌的抗菌活性范围。

广谱抗生素可抑制多种细菌,而窄谱抗生素只针对特定类型的细菌有效。

3.2 耐药性细菌的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的抗性。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越来越普遍。

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至关重要。

3.3 毒副作用抗菌药物在治疗细菌感染的同时,也可能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

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导致肾毒性和耳毒性。

抗菌药物三级分类

抗菌药物三级分类

抗菌药物三级分类**抗菌药物三级分类及应用指南****引言:**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工具,根据其不同的作用机制和药理学特点,被划分为不同的三级分类。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菌药物的三级分类,并探讨各类药物的应用指南,以便医务人员更好地选择和使用这些药物,确保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

**一、第一代抗生素:**第一代抗生素主要针对一般细菌的治疗,其作用机制相对简单,但在一些轻度感染的情况下仍然具有一定疗效。

这类药物通常包括青霉素、红霉素等。

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红霉素则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一定疗效。

**1.1 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作为第一代抗生素的代表,广泛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

其中,盐酸青霉素适用于治疗链球菌感染,若干青霉素衍生物也用于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耐药性较强的细菌。

**1.2 红霉素及其衍生物:**红霉素在第一代抗生素中具有一定的广谱性,尤其对于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革兰氏阴性细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其衍生物,如氨苄青霉素,对一些产生青霉素酶的菌株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二、第二代抗生素:**第二代抗生素相对于第一代,在抗菌谱和药理学特点上有所扩展,更适用于一些中度感染的治疗。

这一类药物包括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等。

**2.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第二代抗生素的代表,主要用于治疗对第一代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

头孢菌素的不同代表如头孢噻肟、头孢呋辛等,具有较好的耐药谱,适用于中度细菌感染。

**2.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红霉素、红霉素衍生物等,其在第二代抗生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对其他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对一些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三、第三代抗生素:**第三代抗生素在抗菌谱和治疗特点上更为广泛和复杂,适用于更为严重的感染情况。

这一类药物包括喹诺酮类、糖肽类等。

各类抗菌药物的特点及应用

各类抗菌药物的特点及应用

各类抗菌药物的主要特点及选用相关术语抗感染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病原体(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所致感染的药物,其概念较抗微生物药稍宽泛。

后者一般不包括抗蠕虫药。

抗菌药物(抗细菌药):是指对细菌有杀灭和抑制作用的药物。

包括抗生素和其他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学药。

抗生素:是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对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物质。

抗菌药物的分类与特点按药效可分为以下 4 类:第 I 类: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类、头孢菌素类第 II 类: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第 III 类:速效抑菌药: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与大环内酯类第Ⅳ类:慢效抑菌药:如磺胺类以上 4 类药的联用效果为:I+II = 协同(增强);I+III = 拮抗(可能);II+III = 协同(增强或相加);I+Ⅳ= 协同根据结构,抗菌药物可分为以下几大类,部分大类中还含有多种小类或亚类:1. β-内酰胺类:可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非典型β内酰胺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亚类(表 1)。

因其对革兰阳性(G+)、革兰阴性(G-)菌及部分厌氧菌都有抗菌作用,且抗菌活性强、毒副反应低、适应证广,所以临床较为常用。

表 1 β-内酰胺类药物的分类及特点2. 氨基糖苷类:目前仍是治疗需氧G- 杆菌严重感染的重要药物。

常用者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依替米星、西梭霉素、核糖霉素、异帕米星、达地米星、阿斯米星、地贝卡星和新霉素等。

其共同特点是抗菌谱广,抗 G-杆菌活性强于青霉素类和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对葡萄球菌属细菌有良好抗菌作用;与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类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等;无抗厌氧菌活性;对链球菌作用差;有耳、肾毒性。

具体适应证包括:①中、重度肠杆菌科细菌等 G-杆菌感染。

②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小诺米星、依替米星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强大抗菌活性。

抗菌药物管理技巧大全

抗菌药物管理技巧大全

抗菌药物管理技巧大全一、引言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不合理使用、滥用等现象,导致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

为了确保抗菌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细菌耐药性,本文将详细介绍抗菌药物的管理技巧。

二、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1.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具有杀菌作用,对繁殖期细菌效果好。

2.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具有杀菌作用,对静止期细菌效果好。

3.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具有抑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效果好。

4.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有效。

5.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磺胺嘧啶等,具有抑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有效。

6.硝基咪唑类:如甲硝唑、替硝唑等,具有抗厌氧菌作用,对滴虫、阿米巴原虫等病原体有效。

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1.明确用药指征: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年龄、过敏史等因素,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2.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按照药物说明书或相关指南推荐剂量用药,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

疗程要足够,避免过早停药导致病情复发。

3.遵循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实行分级管理。

4.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病情、肝肾功能、过敏史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

5.联合用药:在特定情况下,如严重感染、病原菌不明等,可考虑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菌药物。

6.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四、抗菌药物管理技巧1.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制定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培训计划、监测和评价制度等,确保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2.加强抗菌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识,掌握抗菌药物适应症、禁忌症、药物相互作用等知识。

3.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通过收集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分析用药合理性,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三类抗菌药物分级

三类抗菌药物分级

三类抗菌药物分级摘要:一、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背景和目的二、抗菌药物分级的具体分类1.非限制性使用药物2.限制性使用药物3.特殊使用级药物三、各级药物的特点和应用场景1.非限制性使用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小、细菌耐药性好、价格低廉,适用于各种临床场景。

2.限制性使用药物:疗效好,但价格昂贵,毒副作用和细菌耐药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有正当理由并得到主治或以上同意的情况下使用。

3.特殊使用级药物:药力较强,适用于特殊耐药或新上市的抗菌药物,适应症要求严格,需要主任级以上医师会诊后方可使用。

四、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1.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级别2.遵循临床用药规范,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3.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五、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对临床治疗的意义正文: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武器,然而,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过度使用不仅导致细菌耐药性不断加剧,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

为了更合理、安全地使用抗菌药物,我国实行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背景和目的是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遏制细菌耐药性的蔓延。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我国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性使用药物、限制性使用药物和特殊使用级药物三个级别。

非限制性使用药物,也称为一线抗菌药物,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细菌耐药性好、价格低廉的特点。

这类药物在临床各级医生可根据需要选用,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物。

限制性使用药物,作为二线用药,疗效好,但价格昂贵,毒副作用和细菌耐药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需要有正当理由并得到主治或以上同意。

这类药物适用于病情较严重或普通抗菌药物无法控制的感染病例。

特殊使用级药物,即三线用药,疗效好,但价格昂贵,适用于特殊耐药或新上市的抗菌药物。

这类药物的适应症要求严格,需要主任级以上医师会诊后方可使用。

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至关重要。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是一种制定和实施针对抗菌药物使用的政策和指导原则,旨在合理使用、控制和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发展。

通常将抗菌药物分为不同的级别或类别,根据其临床疗效、安全性和抗菌谱的特点进行分类和管理。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分类方式:
1.一线药物(First-line drugs):这些药物是在常见感染病情下首
选的治疗药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较低的毒副作用和较低
的耐药性风险。

它们通常是经过广泛临床应用并被广泛证实有
效的药物。

2.二线药物(Second-line drugs):这些药物是在一线药物治疗失
败或对一线药物存在耐药性的情况下使用的备选药物。

它们具
有较窄的抗菌谱、更多的毒副作用和更高的耐药性风险。

3.限制使用药物(Restricted-use drugs):这些药物具有更狭窄的
抗菌谱,或者因其严重的毒副作用或高度耐药性而受到限制使
用。

它们通常仅由专家或在特定条件下使用,以避免滥用和耐
药性发展。

4.备用药物(Reserve drugs):这些药物是用于治疗多重耐药菌感
染的最后手段。

它们通常是狭谱或新开发的药物,用于处理那
些对其他药物具有高度耐药性的病原体。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减少耐药性的风险。

通过限制某些药物的使用,可以减少滥用和过度使用,从
而减少耐药菌株的发展。

此外,分级管理还有助于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获得最佳的疗效,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和药物相关问题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7/14
泰兴市抗菌药物培训
抗菌药物与附加损害的相关性
三 代 头 喹孢 诺菌 酮素
MRSA VRE 产ESBLs 菌株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四代头孢菌素 (头孢吡肟)
MDR铜绿假单胞菌 MDR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2019/7/14
泰兴市抗菌药物培训
图 细菌耐药机制示意图 2019/7/14
第3代头孢菌素
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
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地嗪、头孢三嗪、头孢唑肟、头孢噻 肟
头孢吡兰、头孢克肟、头孢泊肟、头孢布烯、头孢米诺、头孢唑 兰
①G-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严重全身感染, ②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作为经验用药
③头孢哌酮、头孢他啶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⑤ 头孢地嗪增强免疫力,头孢米诺对厌氧菌作用强,
AmpC基因(1型β 内酰胺酶):G-菌的编码β -内酰胺酶的结构基因。
肠杆菌属、弗劳地枸橼酸菌、沙雷菌、铜绿假单胞菌的AmpC基因表达
可被β -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诱导,引起酶水平千百倍升高,
对多种β -内酰胺酶类药物(包括第3代头孢菌素)的交叉耐药。
2019/7/14
泰兴市抗菌药物培训
头孢菌素抗菌活性和酶稳定性的比较
调查范围
WHO 国内
患者使用频率 (%)
20 ~ 30 50 ~ 80
占药品总经费比例 (%)
15 ~ 30 25 ~ 45
销售额前10位药物 WHO:降脂类等药物。没有抗感染药物。 国内:有4种抗生素(多为头孢类)排名第1、2、4、5位
2019/7/14
泰兴市抗菌药物培训
2019/7/14
泰兴市抗菌药物培训
4.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 1) 羧基青霉素如羧苄西林、替卡西林。 2) 脲基青霉素如哌拉西林(piperacillin) 3) 苯咪唑类青霉素,如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对肠杆菌科作用更广更强,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作用。 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和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 。
5. 主要作用于G-杆菌的青霉素类: 美西林、匹美西林。 对肠杆菌科细菌有良好抗菌作用, 对201G9/+7菌/14、铜绿假单胞菌泰兴和市抗拟菌杆药物菌培训属多无抗菌活性
(二)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
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少等 第1代头孢菌素
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 对青霉素酶稳定, G+球菌(包括产青霉素酶MSSA)和某些G-菌所致感染 。 可被G-杆菌β内酰胺酶所破坏, 第2代头孢菌素 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头孢替安、头孢丙烯等 抗G-杆菌 G+球菌 201对9/7肠/14杆菌科细菌和铜绿泰兴假市抗单菌胞药物菌培等训 抗菌活性差。
等耐药。
2019/7/14
泰兴市抗菌药物培训
常用抗菌药物的特点及应用
一、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青霉素类
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类 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
。 对葡萄球菌(金葡和凝固酶阴性葡球)不产酶和产青霉素
酶株有作用
限用于产青霉素酶 并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感染。
3. 广谱青霉素类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匹氨西林、巴氨西林等。 对肠杆201菌9/7科/14细菌也有抗菌作泰兴用市抗。菌阿药物莫培训西林作用较强。
头孢菌素分 类
第1代 第2代 第3代 第4代
抗菌活性
对G+菌
对G-菌
++++
+
+++
++
+
+++
++
++++*
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金葡菌
G-杆菌
+++
+
++
++
+
+++ *
++
+++
* 部分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医生们获得了抗菌药物这个奇妙的礼 物,但是由于他们不加节制地使用而导致 这份礼物即将毁灭.
----Noman Simm床常见耐药菌变迁
近年来临床上发现耐药细菌变迁:
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率增高;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引起感染增多;
泰兴市抗菌药物培训
耐药机制
产生各种灭活酶 β -内酰胺酶 氨基糖苷钝化酶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靶位改变 PBPs改变 DNA旋转酶改变 RNA多聚酶改变
合成D丙氨酸 D-乳酸,阻结合
泵出增多
膜通透性减少
生物膜形成
有关抗菌药物
产生的主要细菌
β -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氯霉素
β -内酰胺类 喹诺酮类 利福平
头孢三嗪、地嗪长半衰期
2019/7/14
泰兴市抗菌药物培训
第4代头孢菌素
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立定等 抗菌谱和活性适应证与第3代基本相似,对G+球菌作用增强,
对 MRSA 和厌氧菌作用仍不理想; 对β -内酰胺酶比3代头孢菌素更稳定,
对TEM-4、SHV-2、SHV-3、SHV-4等 ESBLs 仍不稳定 肠杆菌属等产生1型β 内酰胺酶稳定性好!
一、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青霉素类
1. 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 等。 多种G+菌感染,如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厌氧球
菌、
白喉杆菌、百日咳杆菌、梭状芽胞杆菌、放线菌属和螺
旋体等感染,
脑膜炎奈瑟球菌、敏感淋病奈瑟球菌等所致的感染。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分枝杆菌、奴卡菌和真菌
抗菌药物分类特点及应用
2019/7/14
泰兴市抗菌药物培训
国内临床各类抗感染药物应用比例
抗菌药物 -内酰胺类
头孢菌素类 青霉素类 喹诺酮类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脂类 其他
比例(%) 50.9
31.9 19.0 19.6 8.4 4.0
17.1
2019/7/14
泰兴市抗菌药物培训
医院内抗感染药物使用频率及经费比
B.耐青霉素肺炎球菌(PRSP)在世界范围传播; C.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出现; D.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耐药细菌显著增多
肺炎克雷白菌和大肠埃希菌等 E.头孢菌素酶(AmpC酶)耐药细菌感染出现。
阴沟、产气肠杆菌和弗劳地枸椽酸杆菌等。 F.MDR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不动杆菌。
GNR、葡萄球菌、淋球菌 GNR、葡萄球菌、肠球菌 GNR、葡萄球菌
MRSA、PRSP GNR GNR 、葡萄球菌、链球菌、
奈瑟菌
万古霉素
VRE
β -内酰胺类
GNR 、葡萄球菌、链球菌、
喹诺酮类
支原体
喹诺酮类
GNR
氨基糖苷类
多数抗菌药
铜绿假单胞菌等
2019/7/14
泰兴市抗菌药物培训
常用抗菌药物的特点及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