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课研究性学习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阅读课研究性学习初探
实验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宏观背景: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传承人类文化的功能更多地为信息系统所取代,教育的根本定义和价值在于塑造学生一个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变成一个不确定的变化的世界,它要求人们用一种开放的、多元的、主动的思维方式来应对这一变幻的世界。研究性学习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是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微观背景:我们发现阅读课其实是将课内与课外、读与写、自学与指导结合起来,融开放、引趣、导思为一炉的新型课程,它打破了阅读以课本为中心的单一性,打破了严格意义上课堂教学上的封闭性,它把对读物内容的学习和体验放在首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这一切都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最佳土壤。但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阅读课往往只是停留于一般意义的简单的“看”,实际的课堂效
率并不高,也没有在丰富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和实践的能力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所以本课题,尝试在这一领域做一番积极的探索,期望能在探索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为自我个体的发展获取一个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
(二)课题研究意义
1、学习方式改革——自求自得
长期以来,学生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接受性学习。这确实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将教师传授的学科知识接受和内化,掌握系统的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及规律性知识。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对于科学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掌握却非常乏力和有限。而在研究性的阅读学习中,学生作为实践主体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从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内容,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搜集资料、探索研究。这样,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变简单地死记硬背为灵活地运用和拓展,变学科封闭、与社会隔绝为综合开放地学习与实践。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处于自觉主动的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从而使他们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也充分发挥了阅读课的作用。
2、学习兴趣激发——寓知于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他主张将学习视为最快乐的事,“乐则意通”,便能自觉进取,领意深入;“乐则思涌”,便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如此,寓认
知于趣味之中,则学习的劲头经久不衰,学习的成果硕大可人。研究性学习往往让学生在创设的社会情境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小组成员的交互合作,多种渠道,多种方法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一个答案,这个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冒险的快感,也就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开创了语文学习生动活泼的新天地。
3、学习境界提升——教学相长
传统的教学方式按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组织教学,以传播书
本知识、获得间接经验为主,课堂在老师的掌握和控制下整齐划一地进行,在二期课改的今天,尽管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教师尽可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在知识的传承意义上,教师仍然是高高在上的,而阅读课的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通过教学相互启发,提高为学的兴趣,以期在无涯的学海中师生并肩有所收获,这也可视为教学的最高境界。
(三)课题研究可行性
1、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研究性学习是现代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它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施瓦布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经过不断地改进和研究,如今研究性学习不仅是美国科学教育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方法,也是全球教育界的热门方法。“研究性学习”,国外称项目课程、主题研究、专题研究、专题研习等,因其在推动学生主动探究地学习,培养学生通过收集信息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和价值,自20世纪80年代末来受到国际基础教育界比较普遍的推崇和实
施。亚洲国家受儒家教育文化影响深重,长期以来重记忆、重学术、重知识的传承。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各国的教育改革方案中都不约而同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关键凸显出来。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都先后在中小学课程结构中增加了类似我国研究性学习的板块。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的教育方案中都不约而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关键。率先在上海萌芽的“研究性学习”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通知》中明确地将“研究性学习”列入课程计划,作为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从那以后,许多学校纷纷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当然,此项研究开始一般都集中在高中,而且各校也把重点放在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上。如上海市市西中学的“高中自研式活动课”,上海七宝中学的“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等。
不管怎样,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已经成为国际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2、现有条件分析
作为一所城郊农村的初级中学,我校已基本具备多媒体设备和图书馆,各年级每周有一节阅读课,这为我们开展阅读课的研究性学习创造了可行的物质条件;我们课题组教师老中青结合,张教师有相当
的理论素养,高老师有十分扎实的教学功底,本人乐于接受新理论新观念,勇于实践勇于创新,这些为开展阅读课的研究性学习创造了可行的师资条件;我们实验的初二年级学生在两年多的初中语文学习中,有了一定的文化积淀和一定的阅读质疑能力,也能较为熟练地独立操作相关的多媒体设备,为开展阅读课的研究性学习创造了可行的操作条件。
二、课题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开展本课题的宗旨是要在阅读课这个前沿阵地上改变学生以接受性学习方式为单一的学习方式的现状,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内容
主要探索初中语文阅读课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模式,其中包括探索阅读课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研究对象的处理:即处理好课本内容、社会生活的关系等;探索阅读课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即教师在指导和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阅读课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即阅读能力的培养、质疑能力的培养、解疑能力的培养、合作能力的培养、表达能力的培养等等;探索阅读课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法:即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如何选择合适的实施方法,如课题学习、专题调研等。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三)理论基础与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