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单元一:好孩子课时一:课文导入-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课文讲义。
- 教学过程:1. 引入课文:先向学生展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并猜测插图内容。
2. 导读课文: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3. 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分组练,让学生结合插图内容,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小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学到的内容,并展示个人观点。
课时二:识字研究-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 教学准备:识字卡片,课件,教学视频。
- 教学过程:1. 导入识字研究:通过展示识字卡片,引导学生猜测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 听音辨词:播放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听音辨词,并跟读。
3. 组织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识字比赛,加强记忆和巩固。
4. 小结反思:让学生自己总结学到的生字词,并进行复。
单元二:快乐的一天课时一:课文导入- 教学目标:通过课文导入,引发学生对快乐一天的期待,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教学准备:课文讲义,课件,教学小道具。
- 教学过程:1. 引入课文:利用教学小道具和课件,模拟快乐的一天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导读课文: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研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游戏,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4. 小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并展示个人的想法和感受。
课时二:听说训练-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 教学准备:录音机,讲义,教学素材。
- 教学过程:1. 听力训练:播放录音,让学生听音并进行听写练。
2. 口语表达:分组练,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并展示研究成果。
3. 听力复: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复课文内容。
4. 小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学到的内容,并展示个人的进步和成果。
...(继续编写其他单元的教案,直到完成全部内容)以上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你可以根据具体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进一步完善教案的具体安排和教学活动。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识字1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
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同桌比赛点读。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
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1 认读字音。
2 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 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 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 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臵。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臵,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 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
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天的词语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教后反思:1、秋天的图画教学目标:1、认识“图、梨”等8个生字。
《残疾儿童教育送教上门教案(语文》
《残疾儿童教育送教上门教案(语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五章《关爱身边人》,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关爱残疾人,尊重和帮助残疾儿童的主题。
通过故事《送教上门的小老师》,让学生了解残疾儿童的生活现状,学会关爱和帮助他们。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学习,培养学生关爱残疾儿童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残疾儿童的关注和关爱,使他们学会尊重和帮助残疾儿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残疾儿童的生活困境,并产生关爱之情。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爱残疾儿童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残疾儿童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残疾儿童的生活现状。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认读生字词。
3.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讲解关于关爱残疾儿童的例题,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和帮助他人。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照例题,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关爱残疾儿童,送教上门》2. 主要内容:a. 故事梗概:送教上门的小老师关爱残疾儿童b. 关爱残疾儿童的措施:尊重、帮助、关心c. 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关爱残疾儿童的作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关爱残疾儿童”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要求:内容真实、感情真挚,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关爱残疾儿童的志愿者活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残疾儿童的生活困境,并产生关爱之情。
2. 教学过程:导入、课文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课堂小结。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案识(一)1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学会13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并能正确书写。
认读本课的8个词语,能借助图画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3、通过学生的学习,了解北京有名的建筑物,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建议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识字学词学句,有8幅图、8个词语、一句话组成。
教学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看图,学生通过看图认识北京的建筑物。
前4幅图是北京的古建筑物;后4幅图是建国以后的现代化建筑和与图相配的8个词语。
第二部分是概括总结北京的特点。
第三部分是生字与作业。
学生在学习时对;故、堂、世、纪;4个生字最容易写错。
有的生字学生分不清,如;故;字,右半部分容易写成3笔;有的是笔顺易错,像;世;字。
有的词语不容易记,有的同学没有去过这些地方,记忆这些名词有些困难。
可以采用同学介绍,让知道的学生向大家多介绍一些,因为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最会引起注意。
二、教法建议(1)识字教学本课13个生字中有8个是由熟字组成的,因此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课下请小组长做卡片。
学生自读课文后,请小组长带领大家一起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写字教学写字教学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所以老师可以把课前写好的生字卡片在学生读后,贴在黑板上,写前让学生把这13个生字分类。
按照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独体字等分类。
让学生观察这些生字中哪些容易写错。
我们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个别字教师用板书具体指导。
对于难记的字还可采取书空、在手心或书桌上写一写、同学间互相提示等方式互相学习。
观察生字后,分出类型写,如上下结构的字;安;注意横最长,撇和捺要在一条线上。
左右结构的字;坛、纪、际;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左让右。
独体字写时要掌握好各个笔画之间的搭配。
(3)词句教学本课有8个词,学生看图后,一部分人能了解大概的意思。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查找一些资料。
学生可以自己找一些图片、文字的东西、还可以上网查一些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学习。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动物过冬》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动物过冬》教案25 动物过冬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
2. 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一些动物过冬的情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动物怎样过冬的故事。
课文以小蚂蚁找朋友为主线,分别讲了燕子、杜鹃、黄鹂、喜鹊以及青蛙的过冬的方式。
最后点到小蚂蚁也在准备过冬的粮食。
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情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
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配有三幅图画,图画反映的是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一些动物过冬的常识。
教学建议 1. 字词教学:在鼓励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编顺口溜的方法识记本课较难的字,比如燕字。
2. 课文教学:本课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可以指导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理解课1 / 16文。
3. 朗读教学:本课对话较多,可以指导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分角色读,表演读等。
要注意读出小动物的语气:小蚂蚁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喜鹊和青蛙的对话要用耐心、亲切的语气读。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
2. 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一些动物过冬的情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比较青蛙、蚂蚁过冬方式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 谁知道过冬是什么意思? 2. 出示图片或灯片、标本。
问: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谁能说说它们的名称? 3. 教师讲---------------------------------------------------------------最新资料推荐------------------------------------------------------ 述:今天学习的课文,为我们介绍了燕子、杜鹃、黄鹂、喜鹊、青蛙、蚂蚁过冬的一些知识。
人教版第三册语文教案(全册)
识字 1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
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景。
3、初步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过了炎热的夏天,就是凉爽的秋天。
秋天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让我们一同来欣赏秋天的美景吧!二、读中识字,读准生字的读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四人一小组,练习读词语。
3、指名读课文,开火车读词语。
4、认读生字卡片。
三、读中感悟,整体感知词语的意思。
1、师范读词语,学生想象画面。
2、游戏“找朋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图片,找出相对应的词语,初步感知词语意思。
3、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出语气。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个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还有很多描写秋天的词语,请同学们回家收集,看谁收集的词语最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认读生字新词二、分析字形,记忆汉字。
1、小组自主学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汉字?2、全班汇报。
三、指导学生书写。
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
四、小组竞赛。
1、读词语,看谁读得正确?2、汇报。
3、小组竞赛,比一比谁收集的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多。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学会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有关秋天的词语。
回家后,可以画一画秋天。
1秋天的图画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借助画面边读边想象,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边读边想象,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案1单元: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案1单元: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材也在不断更新,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三册就是其中之一。
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掌握了阅读的能力,才能有效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并进行思考。
然而,很多学生在阅读中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没有进一步思考文章的目的和意图,无法真正理解文章的含义。
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如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入掌握文章的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学习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对于知识的整合和运用能力。
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以此来理解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意思。
这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过程,通过思考和分析,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启示,对于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利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素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人文素养不仅仅是指文学、艺术等方面,更关注于对于人性、情感的理解和关怀。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需要学生关注到文章的情感和人性表达,进而从中汲取人生经验和生活启示,这样可以逐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人性化的思考和价值观。
那么如何实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呢?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推荐一些经典的文章和小说,并通过教学介绍作者及其文学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互动,通过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思考,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文章的目的和意图。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也可以通过互动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阅读和分析文章,逐渐培养起对于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能力,以此巩固和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
关于《狐狸和乌鸦》教案五篇
关于《狐狸和乌鸦》教案五篇《狐狸和乌鸦》教案篇1教材分析《狐狸和乌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狡猾的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
其中课文第四至第八段讲狐狸骗取肉的经过是重点,理解狡猾的狐狸为得到乌鸦叼着的肉,连施三计是课文的难点。
抓住描写狐狸和乌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加深对语言文字内涵的理解,从而领悟道理是突破__重点、难点的关键。
另外,课文结尾直截了当地写狐狸叼起肉回到了洞里,这实际就是留给教者和学者的一个自由驰骋的天地,根据__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就要进行巧妙引导,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设计理念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整体感知,自我感悟,形成语感,陶冶情操,自主发展,应是阅读教学的根本。
2、营造开放的语文教学环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张扬个性,启迪思维,激发创造潜能。
设计思路和特点1、注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就必须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师,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
在设计本教学案例时,牢牢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去做、去演,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去表现自我。
把教学的过程变革为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师(生)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重心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移,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移。
1/3 1 2 3 下一页尾页2、注意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align=left> 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的根本后劲。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教案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教案是中国学生阅读课程中的一部分教材。
这本教材主要涉及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作品和优秀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本教材的教学方法、内容安排以及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
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材中的文章既包含了传统的文言文,也包含了现代的白话文。
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熟悉不同文体的阅读,增加课文的多样性。
同时,教材中的文章选材广泛,内容丰富,涵盖了历史、文化、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现象,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意识。
其次,注重写作技巧的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教材中的课堂作业和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通过模仿经典作品的写作风格,学生可以掌握不同的写作技巧。
同时,教材中的写作指导和例子更是给予学生实践的指引。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涵盖了中国古代的经典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欣赏其美妙的语言表达和丰富的内涵。
同时,教材中的音乐、诗歌和绘画都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目标。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艺术形式,学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有启发性的题目和引导性的问题。
通过这些题目和问题的讨论,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教材中的各种练习和活动也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目的。
通过这些练习和活动,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具有情感的力量,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学生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情感体验和代入感。
同时,教材中的一些课文也以情感教育为主题,通过相关活动和讨论,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
综上所述,是一本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作品和优秀文学作品的教材。
语文第三册教案(15篇)
语文第三册教案语文第三册教案(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第三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第三册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2.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10个生字,知道“我”是什么。
教学过程:一、引言揭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是怎样变化的吗?你们知道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雹是怎么形成的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会把这个答案告诉你。
板书课题:我是什么。
二、新授:1.自读课文,划出本课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注意下面几个字的读音:3.学生质疑。
4.记忆字形。
1)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比比谁的方法好。
2)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教师从旁点拨。
可以用熟字加偏旁记字法来记:晒、飘、冲、助、灾会意法记字;浮、温5.书写指导。
飘:左高右低,“风”的起笔点与左上“”的“横折”一边高。
帮:三个部件要写得紧凑。
害:第七笔“竖”上下要出头。
6.学生练习书写7.作业展示,大家共同评议。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四、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生字卡片:晒太阳漂浮温和帮助冲毁房屋灾害灌溉白袍管理二、新授:1.学习第一段1)学生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2)思考:“我”变成了什么?是怎样变成汽的?又是怎样变成云的?3)解词:“白衣服”、“黑衣服”、“红袍”。
2.看图学习第二段。
1)在这段中“我”是指谁?2)云是怎样变成雨的?又是怎样变成雹子的?怎样变成的雪?3)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3.学习第三段。
1)学习这段你想知道什么?2)学生自由提问。
3)小组讨论4)教师引导大家弄懂下面的问题:为什么说水在池子里睡觉?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舞蹈?唱歌、开会又是怎么回事?5)在这一段中,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4.学习第四段。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语文教案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十七课《小猪快跑》。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情感,学习送课上门的道德理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 培养学生关爱残疾儿童,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重点:掌握生字词,学习送课上门的道德理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文录音、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关爱残疾儿童的小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残疾儿童的生活。
2. 新课导入: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并注意生字词的发音。
3. 生字词学习: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并讲解生字词的意思。
4. 课文讲解:引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关爱身边的残疾儿童,送课上门的具体做法。
6. 例题讲解:出示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进行答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猪快跑》2. 生字词:跑、快、笑、哭、帮、助3. 课文主旨:关爱残疾儿童,送课上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造句。
(3)写一篇关于关爱残疾儿童的短文。
2. 答案:(1)见学生作业。
(2)例句:我跑得很快,把摔倒的同学扶起来。
(3)例文:关爱残疾儿童,从我们做起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关注残疾儿童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但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掌握所学知识。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关爱残疾儿童的志愿者活动,将送课上门的道德理念付诸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关注点。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十单元教案:阅读名著和文艺作品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十单元教案:阅读名著和文艺作品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阅读名著和文艺作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阅读名著和文艺作品,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眼界。
本篇文章将分享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十单元的教案,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名著和文艺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引导学生用心品读名著和文艺作品,从中汲取知识、积累经验和提升自我。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感受到不同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历史和人性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感受到不同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历史和人性价值。
2,引导学生用心品读名著和文艺作品,从中汲取知识、积累经验和提升自我。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名著和文艺作品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这些名著和文艺作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名著和文艺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心品读名著和文艺作品,让学生从作品中汲取知识、积累经验和提升自我。
教师可以采用课文导读、朗读、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领会作品内涵。
3,阅读名著和文艺作品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名著和文艺作品,让学生集中时间去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思考,理解其中的文化、历史和人性价值。
4,讨论和评价在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评价,加深对作品的了解和认识。
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思考,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5,绘画、写作和表演等活动为了更好地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写作和表演等活动。
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表达对作品的感悟,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阅读名著和文艺作品的教学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不同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能够看到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培养还需要加强。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清澈的湖水》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清澈的湖水》优秀教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清澈的湖水》优秀教案【教学要求】1、学会8个生字并书写,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环境人类生活相关,培养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3、学习比喻句像。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字、写字教学。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中的生字澈,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澈组词:清澈。
再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读课题后,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或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二、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学生静听,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2、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问一问老师或同学,把字音读准确。
3、从课文中找出要求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再读课文。
4、检查生字读音:⑴同桌互相读、听,互相订正。
⑵指名认读。
⑶用生字卡片进行全面检查。
5、再读课文,边读边用序号标明自然段。
三、指导读好课文1、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⑴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⑵老师引读,让学生了解内容。
⑶指名读、评,全班齐读。
2、读好二、三自然段:⑴自由朗读二自然段,找出描写两岸风景的句子:(边读边勾画出来)⑵名读勾画的句子。
⑶桌互读第二自然段。
⑷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⑸由练读,找出表示小洁心情的句子。
⑹名读、评,全班齐读。
⑺自由练读二、三自然段。
3、指导读好第四、五自然段:⑴小声读四、五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洁想干什么?结果怎么做的?⑵指名答,想一想,当时小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再请同学演一演。
⑶自由练读四、五自然段:①分四人小组练读课文。
②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四、感情朗读,深入体会1、朗读文中写景的段落:你想不想也做在这条船上,和小洁一起看看这美丽的景色呢?你都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美景读出来?学生各自练读美景部分,指名读,师指导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案《新编小学语文教案》编写参考意见(代序)毕来林《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明确培养目标,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很明显,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教师素质的提高,而要提高教师的素质,除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思想认识和较高的业务基础外,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直接的教学实践和间接地吸收优秀的经验。
一个设计优化的教案,可以说是特定的环境里,特定个体一定的教学成果和智慧展示的结晶,把它们汇集起来,形成系列,便是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众多群体的教学成果的展示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把这样一个精神产品奉献给读者,对于提高一线教师的业务素质,对于促进语文教学的研究与改革,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这套新编教案,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以单元为整体,紧紧围绕基础训练项目,分组(单元)分课编写,把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基本目标。
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作为设计教案的(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使这套新编教案真正成为切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启发教师教学思路,能举一反三的施教方案。
新编教案的体例,分单元分组、单课(两类课文、读写例话)教案、基础训练教案三部分组成。
具体编写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一、单元分组。
一年级把入学教育和汉语拼音单独划分两个单元。
以后按教材的基础训练为标志各划分一个单元块。
每个单元以“第×单元备课指要”为题,围绕本单元的基础训练项目,点明本单元所含的教学课目和教学内容,确定本单元的语文基本功训练重点,指出本单元所属课文的训练要求和教学建议(要点)、教学注意点。
注意前后各单元和课文之间的联系和衔接,突出本单元的智能训练。
二、教案设计。
低年级可根据已经审定的并试行的义务教材的课时按入学教育、汉语拼音、看图读拼音识字、看图学词学句和单元分组中的看图学文、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分篇目分课时设计教案。
语文《画鸡蛋》教案(通用
语文《画鸡蛋》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课文《画鸡蛋》。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理解、绘画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读写。
2. 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了解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奋练习的品质。
3. 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读写、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奋练习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PPT、生字词卡片、绘画用品。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绘画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达·芬奇的画作,引导学生欣赏,引入本课。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3. 生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读写。
4. 课文理解: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画鸡蛋,体验绘画的乐趣。
6. 例题讲解:讲解绘画鸡蛋的方法和技巧。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讲解的方法,现场绘画鸡蛋。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画鸡蛋》2. 生字词:达·芬奇、细心、观察、勤奋、练习3. 课文内容: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4. 绘画方法:示例图、步骤说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个你认为最美的鸡蛋。
2. 答案要求:绘画作品需体现本节课所学的观察和绘画技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了解更多名画家的故事,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绘画比赛,展示自己的作品,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读写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绘画实践的指导和方法讲解。
3. 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读写和课文内容的理解1. 生字词的读写: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小学语文第三册(人教版)教案
小学语文第三册(人教版)教案识字一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正确地朗读词语。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2、学生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3、自制的金色星星。
教学过程: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1、谈话: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
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今天就让我们更多的了解秋天吧!2、演示:播放课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呈现三组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画面。
引导学生观察,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1、凭借插图和拼音引导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找学习伙伴互助读词语,互相正音。
3、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自主认读。
三、指导朗读:1、教师范读。
边演示课件边范读,学生边听边欣赏。
2、分组练读,引导学生正确读词。
(让学生注意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3、多种形式汇报读。
4、交流识字方法。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忆生字的。
四、学生练习朗读。
1、学生自由练读。
要读得正确、读出美感。
2、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配上钢琴曲,引导学生体会意境,谈感受。
3、小组练读,点评。
5、汇报读。
看谁读得最美、最有感情。
评为“金色童音奖”。
五:|生字认读。
1、出示“宜、实、色、华、谷”生字,引导学生认读。
2、读出生字在文中的相关词语。
3、去掉拼音,学生再认读。
4、让学生用生字口头组词。
六、总结本节课内容:第二课时一、导入(复习读课本的词语,引入新课。
)1、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比读。
看谁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4、互相赏读。
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5、全班齐读。
二、练习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
1、分小组轮读。
2、找朋友游戏:出示“我会读”中的生字。
小朋友,生字在这里很孤单,咱们给它找找好朋友吧!3、再读。
采用多种方式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木兰辞》教案2023
人教版小学语文《木兰辞》教案2023【教案】《木兰辞》是中国古代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史诗歌曲,以其激励人心的内容和优美的表达而被广泛传诵。
通过学习《木兰辞》,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同时使他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教案将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木兰辞》为基础,提供一些活动和讨论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代文学作品。
【教学目标】1. 了解《木兰辞》的背景和创作情境。
2. 掌握《木兰辞》的基本内容和言语特点。
3. 学会运用阅读策略,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
2. 《木兰辞》的诗歌原文及翻译版本。
3. 配套教学课件、图片或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一、前导活动1. 创设情境:向学生讲述《木兰辞》是一首关于女英雄木兰的歌曲,激发学生对这个主题的兴趣。
2. 导入话题:与学生分享一些关于女英雄的故事,如《花木兰》、《董永和七仙女》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二、读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木兰辞》的诗歌原文,并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其中的生词和句子。
2. 带领学生共同朗读《木兰辞》的诗歌原文,感受其整体的节奏和韵律。
3. 分段讲解:将《木兰辞》的诗歌原文分段,依次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段的意义和情感。
4. 分角色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角色,逐段进行角色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三、讨论与思考1. 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以激发他们对《木兰辞》的深入思考:- 木兰为什么要代替父亲去当兵?- 木兰在军队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木兰的行为体现了哪些品质?- 你对女英雄木兰有什么感想?2. 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设想木兰的家庭是怎样的、她的生活是怎样的,了解木兰的选择对她家庭和自己的意义。
四、欣赏与评价1. 听读经典演绎:播放或朗读一些经典的《木兰辞》演绎版本,学生聆听并体会其中的情感和表达。
2. 学生表演: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让他们通过行动和情感来表达对《木兰辞》的理解和感受。
2024年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标准教案语文
2024年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标准教案语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具体章节为《秋天雨》。
详细内容包括:词语理解,如“五彩缤纷”、“频频点头”等;句子阅读与分析,着重理解文章中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运用;篇章结构分析,掌握文章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生词、短语,并能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解文章主题思想。
3. 提高学生对修辞手法认识,学会运用比喻和拟人进行写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修辞手法理解与运用。
2. 教学重点:词语理解与篇章结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秋天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秋天特点,从而导入新课。
2. 例题讲解:(1)学习生词、短语,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并进行解释。
(2)分析文章中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运用,如“秋天雨,是一把金色钥匙”等。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新学词语造句。
(2)分析文章中其他句子,判断是否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词语:五彩缤纷、频频点头、金色、钥匙等。
2. 句子:秋天雨,是一把金色钥匙。
3. 篇章结构:总分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新学词语造句。
(2)仿写一篇以“冬天雪”为主题短文,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2. 答案:(1)示例:秋天来,树叶五彩缤纷,像一幅美丽画卷。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事物,学会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在本次教学中,我特别关注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
针对残疾儿童特点,我选择形象生动、富有情感色彩《秋天雨》一文,以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同时,我将词语理解、句子分析、篇章结构等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划分,确保教学过程循序渐进。
二、教学目标设定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效果。
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第一节:《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目标小学语文第三册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要求学生在此阶段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因此,《小学语文第三册》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2. 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3.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和乐趣;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5. 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语文技能解决问题。
第二节:《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三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习字、诗歌鉴赏等方面。
通过教学内容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课文学习: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
2. 习字训练:通过习字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汉字,提高写字水平。
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习字内容,让学生逐步提高写字技能。
3. 诗歌鉴赏:通过学习优秀的诗歌作品,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通过诗歌鉴赏,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和魅力,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第三节: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第三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具体教学方法和策略如下: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情境教学、问题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2. 分层次教学法: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特点进行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宜的教学。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间相互合作,互相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案《新编小学语文教案》编写参考意见(代序)毕来林《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明确培养目标,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很明显,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教师素质的提高,而要提高教师的素质,除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思想认识和较高的业务基础外,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直接的教学实践和间接地吸收优秀的经验。
一个设计优化的教案,可以说是特定的环境里,特定个体一定的教学成果和智慧展示的结晶,把它们汇集起来,形成系列,便是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众多群体的教学成果的展示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把这样一个精神产品奉献给读者,对于提高一线教师的业务素质,对于促进语文教学的研究与改革,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这套新编教案,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以单元为整体,紧紧围绕基础训练项目,分组(单元)分课编写,把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基本目标。
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作为设计教案的(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使这套新编教案真正成为切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启发教师教学思路,能举一反三的施教方案。
新编教案的体例,分单元分组、单课(两类课文、读写例话)教案、基础训练教案三部分组成。
具体编写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一、单元分组。
一年级把入学教育和汉语拼音单独划分两个单元。
以后按教材的基础训练为标志各划分一个单元块。
每个单元以“第×单元备课指要”为题,围绕本单元的基础训练项目,点明本单元所含的教学课目和教学内容,确定本单元的语文基本功训练重点,指出本单元所属课文的训练要求和教学建议(要点)、教学注意点。
注意前后各单元和课文之间的联系和衔接,突出本单元的智能训练。
二、教案设计。
低年级可根据已经审定的并试行的义务教材的课时按入学教育、汉语拼音、看图读拼音识字、看图学词学句和单元分组中的看图学文、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分篇目分课时设计教案。
中高年级则依据单元分组中的看图学文、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和读写例话,分课目分课时设计教案。
各年段教材的基础训练均设计相应的课时教案。
教案的设计力求做到教师的讲读和学生的自读与训练各有所专,又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
新编教案的每一篇教案的内容和安排项目,一般为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思路、教学资料和教学用具或准备(这两项可有可无)、教学时间(课时)教学过程等。
教学中教学目的要求的确定,要紧紧围绕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着眼于学生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包括基础知识,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等基本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教育(包括思想认识,道德品质,意志品格,审美情趣,学习习惯等)两个方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要结合教学要求、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准确地确定。
设计教学思路,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地点明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充分体现教改精神,并注意与教学过程的联系。
选编教学资料要侧重《教学参考》以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备课资料,力求翔实、精当。
教学过程是新编教案的主体部分,它包括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师生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风格的具体体现。
因此,设计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注意从不同类型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要注意体现课文、例话和训练这三种教案的不同特点,要依据课文体裁的不同,篇幅的长短,内容的深浅和训练的难易,以及各年级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合理安排课堂组织形式,确定教师所发挥的作用和学生独立学习的成分的多和少。
从讲读课到阅读课到读写例话和基础训练,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讲解的成分要依次减少,而学生自学的成分要依次增多。
从教学程序上,讲读类课文一般分指导预习、初读课文、指导学生精读细读课文、归纳整理、总结提高、通过练习加深理解等内容,其间教师的指导点拨要相对多一些。
学生自学的成分少一些,阅读类课文或讲读课文中浅显易懂的课文,则可分提示要点、学生自读、指导学法、学生揣摩规律、质疑、师生联系旧知、充分讨论,以及课堂练习等内容,其中学生自学的成分要适当增强。
读写例话要体现指导读懂、自学讨论、获得新知,联系单元组课文的知识和重点项目,指导读写实践等步骤。
基础训练课要树立整体观念,突出单元组训练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体现启发、诱导和学生独立思考、操作的步骤和方法。
1. 讲读课文。
讲读课文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示范教材,一般地说来,其教学过程可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
教案的编写要从整体着眼,从部分入手,进行字、词、句、段、篇的教学,注意每篇课文各部分之间、每个部分与整篇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通过部分研习,回归整体,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并从中掌握学习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同时,要注意根据各个年级的不同要求确定每一课的训练重点。
低年级要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着重进行词句的训练;中年级要突出过渡性,在继续抓好词句训练的基础上,抓好段的训练和由段到篇的过渡性阅读训练,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高年级要以篇的训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在每个年级段,还要注意不同程度地渗透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的训练,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编教案的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 )指导预习,初读课文。
预习是学生自求自解课文内容的最初途径,目的是为精读课文作好准备。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查字典,自提疑难,自解课文大意,并练习作简要的标记,如圈划重点、批注疑难等。
教师的指导应重点放在激发学习兴趣,教会预习方法和检查预习效果上,帮助学生在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指导学生精读细读课文。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是讲读课教案的重要内容。
它包括指导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和感情色彩;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段与篇的层次和内在联系;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体会课文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和方法等。
其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有:教师的引导、提问、点拨和讲解,学生的听说、阅读、思考、讨论等。
教师的讲解要讲究方法,注意适度,要善于指导学生思考的方向,教给学生思考和读书的方法。
对学生思而易误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讲解;对估计学生疑而难解或足以促其智力发展的地方(亦即重点难点),教师的讲解还可适当透彻一点。
学生的讨论要体现教师的引导,避免出现表面上热热闹闹而学生并无所得的教学后果。
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组织学生讨论,要善于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和典型性的问题(结合学生质疑),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目的要明确,要根据每一课的教学目的要求,通盘考虑该问什么,为什么这样问,在何处用什么方式问等,问题的答案和要求学生回答的程度尽可能在括号内注明。
②语言要简练,问点要准确,并富有启发性和思考价值,避免出现泛泛而问而没有思考价值的现象。
③问题的设置要深浅适度,难易相当,大小相宜,面向全体,突出重点,防止过大过深或过碎过浅空泛呆板。
④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注意相互衔接,有一定的逻辑性。
(3 )归纳整理,总结提高。
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将学生获得的知识加以梳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加深印象,提高认识。
可通过围绕全篇课文内容,设计带有总结性的与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方面有紧密联系的问题,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等方式进行。
(4 )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练习是知识转化和能力迁移的重要环节。
教案的编写要重视练习的设计,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设计练习要遵循“有序”、“有法”的原则。
所谓练要有序,就是要按课文教学的层次和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先单项后综合,形成一定的序列。
学生预习自学阶段,可设计一些帮助其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的练习题,包括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等。
其答案一般可在文中直接或间接找到。
在讲读分析阶段,可设计一些能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课文中心的练习题,包括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等。
其答案要使学生在认真读议后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或联系上下文才能找到。
在回归总结阶段(也可在讲读中),可设计一些有一定坡度和难度的思维训练题,包括领略课文优美的文辞,欣赏课文的优美意境,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等。
这样各个阶段穿插训练,且各有侧重,当堂完成,既训练了学生的能力,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所谓练要有法,就是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练习作业的思考、动笔方法,以及教师根据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练习层次等给以恰当的辅导、点拨,使学生能当堂顺利地完成课堂练习。
(5 )设计恰当实用的板书。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
新编教案的板书设计,要紧扣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体现课文脉络,反映作者的行文思路、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思路,做到目的性和准确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和谐统一。
板书可以随着教学的进程逐次出现,也可以总体附于全篇教案后,以供参考。
2. 阅读课文。
阅读课文是学生半独立阅读性质的课文,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凭借之一。
编写教案时,要注意适当提高学生自学的要求,着重于指导学生自觉地运用讲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阅读,使这些知识、方法,得以复习巩固,强化迁移,逐步形成独立阅读的技能。
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作必要的指导和点拨,并且要少而精,要有扶有放。
凡是学生自己通过反复阅读、动脑思考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教案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有:教师提示阅读要点,学生自能读书;教师指导阅读方法,学生揣摩阅读规律;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议论,联系旧知(主要指讲读课中新学到的知识)学习新知,在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重点,突破难点,真正读懂课文。
课堂练习和作业也要由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的设计也要体现阅读类课文的教学特点。
3. 读写例话。
读写例话是以学生学过的一篇课文为例子,帮助学生领会本单元读写训练重点的一种课文形式。
它往往起着统领本单元组课文知识,把本单元组读写训练项目加以概括的作用。
读写例话不同于知识短文,它虽然也提供一些读写知识,但这些知识是通过学生的自学得到的,是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用于指导读写实践的知识。
编写这部分教案时,首先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读懂,通过自学和讨论,自觉形成读写例话所谈的认识,同时,要注意和本单元组课文特别是讲读课文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形成的读写基本功进行读写实践。
体现精要、好懂、有用的特点。
4. 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是在一定阶段对学生进行字、词、句、段、篇、标点和听说读写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训练,它往往安排在每个单元组课文后面,由各种形式的作业练习题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