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节选
对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的解读暨若干问题思考
1.关于发展 目标的思考
大 都 市 的 中长 期规 划 作 了 比较分 析 ,从 他 们发 布 的 色 、人 文 、创 新 和可 持
站 在新 的历 史起 点 ,在2020年 续 发 展 ”这样 的 目标上 。 基 本 建成 四个 中心 ”的 目标基础 从总 目标来看 ,我们这次的纲要充分体现了党 中央、
上 ,上海如何 主动承 担 国 家战略使 国务 院对 上海 的要 求 ,增 加 了科 技创 新 中心 的功 能表述 , 命,以更加开放的视野谋划城市未来 同时 充 分 反 映 了 市 民 对 未 来 的愿 景 , 把 情 景 描 述 这 一 块
发展 ,进一步提升发展 目标 ?
落 实进 去 :未来 的上海 是 一座 追 求 卓越 的全 球 城 市 ,是创 新 、生态 和 人 文之 城 。从 城 市性 质 来讲 ,除 了坚 持原 有 的
等 方面 体 现大 数据 应用 和 技术 创新 。 保 险业 为代 表 的服 务 业 和 以信 息产 业 为代 表 的 高新 技术 产
6.在 工作 内涵 上 突 出公 共政 策 的 业 ,不 断增 强 城 市 功能 ,把 上 海 市建 设 成为 经济 繁 荣 、社
属 性 。体现 城 市规 划在 社 会公 共事 务 会文 明 、环 境 优 美 的 国际 大都 市 , 国际经 济 、 金融 、 贸 易
权 威 声 晋 AUTHORITY VOICE
编者 按 :在 上 海 市 交通 工程 学会 近期 组 织 的科技 论 坛上 , 来 自上 海市城 市规 划设 计研 究院 的 高岳 副 院长对 《上海 市城 市 总体 规 划 (2015— 2O40)纲要 》进 行 了解读 ,他 简单 回顾 了上 海 几轮城 市规 划 的情 况 , 简要 介 绍 了总规 的编 制 工作 安 排 及 ,总 规 纲要 的特 点 , 同时 重点 对 纲要 所 涉及 的一 些 重 大 问题 提 出了 自己的思 考 。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送审稿)》提交人大审议
发展经验 , 以及新型城 镇化 的建设步 伐, 跨度
长达 1 / 4世 纪 的远 期 城 市 规 划 , 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 。 有 必 要 全
面、 深入地探讨规划 的前瞻性 , 特别要注 重城 市格局规划 , 慎之 又慎 , 顺应全球 特大城 市的 发展规律 和趋 势 , 充分 考虑城 市基 础设施的不可颠覆性 , 超前谋划, 完善 引领性 。 全球 特大城市 的发展方 向趋于“ 城市 圈” 化, 圈 内人 口高度 集中 , 经 济高度发达 。在 东亚地 区, 以 日本东京 、 横滨 为主体 的 东京城市 圈,预期 人 口规模 4 5 0 0万, G D P占比超过 日本全 国 的 1 / 2 ; 以北 京、 天津为主体 的京津城市 圈, 预期人 口规模 5 0 0 0万; 深圳、 香港 、 珠海 为主 体 的深港 澳城 市 圈, 预 期人 口规模 5 0 0 0
基 础。
海城市 圈” , 预期人 口规模 5 0 0 0万 , 与 东亚其他大城 市圈规模 相 当。这是特大城市 的发展规 律和趋势 ,与现在 的行政区划关系 不会很大 。
这些城市 圈的大文 化中心都 在有 序地 向城 市圈的地 理中心
移动 。东京城市 圈的大文化 中心 向东京 、 横滨交界地区移动 , 京 津城市 圈的大 文化 中心 向北 京、 天津 的交界地 区移动 , 深 圳位 于 香港 、 珠海 的核心 , 成 为深港澳城 市圈大文化 中心 的趋势 明显 。
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议
《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2 0 1 6 — 2 0 4 0 ) ( 送审稿 ) 》 提交人大审议
上海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研究
第104期2017年7月上海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研究浦再明(上海战略系统科学研究院200093)摘要:上海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的过程,是一个城市发展过程,必须注重战略性、全局性、空间性和操作性,需要特别强调从宏观战略上解决结构性问题。
建议不断优化与控制上海城市 功能的发展,重点从以下方面入手:完善全球城市区域体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创新区域 协同发展机制#尤化配置,构建“流动空间”网络#尤化布局,构建协同共享发展格局;体制突破,形成功能优化分工激励#法治支撑,夯实城市发展制度保障。
关键词:城市发展城市功能区域协同城市非核心功能中图分类号:F127. 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309(2017)07-0040-013一、理论背景研究(一)概念界定1.根据城市定位划分的核心功能与非核心功 能。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 要明确提出,“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4勺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 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 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纲要概要中所提到的全球 城市,是指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交互作用下,城市之间的经济网络主宰全球经济命脉,其中涌 现的在空间权力上超越国家范围的主要节点城 市,其在经济实力、资源集聚能力、全球影响力等 方面具备突出优势。
根据上述未来上海城市发展 定位,其核心功能内涵相应地需囊括以下5个方 面:一是具有全球控制力的资源配置中心。
二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三是具有全球 辐射力的资本与财富管理中心。
四是具有全球吸 引力的文化融汇中心。
五是具有国际事务协调主 导性的国际交往中心。
考虑到上述各项功能内 涵,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全球科技创 新中心、国际文化大都市、生态文明城市应视为上 海的核心功能定位。
而与核心功能无关的即可视 为非核心功能,目前来看,非核心功能主要载体可 能出现在占用资源大、较为低端的、层次不高的劳 动密集型低效产业和非高端非核心制造业,以及 与“四个中心”建设距离较远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还有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等。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摘要:本文档旨在介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的主要内容。
上海市是中国的一个国际大都市,面临着持续的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土地资源有限等挑战。
为了推动上海市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上海市政府制定了这份规划。
规划资源的合理分配、区域协调发展、城市更新、生态环境保护和提高城市功能是本规划的重点。
第一部分:背景上海市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中心和国际航运枢纽。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市的人口不断增加,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房地产泡沫、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海市政府决定制定一份长期的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部分:规划目标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的目标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并将上海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
具体目标包括:1. 人口控制目标:202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左右,2035年不超过3000万。
2. 经济发展目标: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上海市经济由产业链延伸向产业网络转变。
3. 环境保护目标:通过提高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保护上海市的自然生态环境。
4. 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服务体系。
第三部分:规划内容1.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加强核心城区的功能,推进城市副中心和郊县协同发展,形成多中心城市格局。
2. 人口分布调控:通过引导人口向远郊区域和城市副中心转移,减缓核心城区人口压力。
3. 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和道路交通网络,提升交通网络的覆盖面和运输能力。
4. 城市更新与土地利用:推动旧城区、老工业区和城市边缘地区的更新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5.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6. 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服务体系,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服务水平。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公示全文内容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公示全文内容“开门做规划”,在全过程公众参与中,“以人民为中心”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以下简称“上海2040”)8月22日面世。
下面小编整理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公示全文内容,欢迎阅读。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公示全文内容《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简称“上海2040”)编制工作自2014年5月6日上海市第六次规划土地工作会议后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已形成规划草案,于8月22日起正式启动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公示。
“上海2040”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后第一个展望至2040年并向国务院报批的超大城市总体规划。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韩正书记担任组长,杨雄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
规划紧紧围绕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强化五个统筹”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基本要求,将国家战略、民众期待、上海实际结合在一起,积极探索规划新理念、新方法、新机制,引领和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
此次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门做规划”,强调专家把关、跨界合作、多方协调、公众参与。
主要成果包括八个方面:一是确立了上海至2040年的发展新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以及三个重点领域的子目标,即建设“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
二是探索超大城市“底线约束、内涵发展、弹性适应”的创新发展模式。
在坚守“建设用地、人口规模、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四条发展底线要求下,引导高密度超大城市由外延增长型向内生发展型转变。
以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城市空间立体、复合、可持续利用;建立空间留白和动态维护机制,探索具有弹性和韧性的城市结构。
上海市总体综合规划文本正文
上海市总体综合规划文本正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适应上海城市的长远发展需要,优化配置各项资源,协调城乡各项建设,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4、《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三条地位和作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
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四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自1999年至2020年,近期至2005年。
规划立足于21世纪的长远发展,对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市域城镇布局及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布局均考虑了更长时间的发展要求,并对城市远景发展进程和方向作出轮廓性安排。
第五条规划区范围本规划区范围为上海市行政辖区,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
本规划与《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1、根据党中央提出的“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新飞跃”的要求,进一步确定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体现区域整体发展的思想,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出发,统筹上海的产业、能源布局、环境、交通和基础设施等建设;2、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3、体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要求,合理安排城市的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施建设;4、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3和休闲的环境。
4第二章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第七条城市性质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2040上海主城区城市规划
2040上海主城区城市规划面向2040年的上海要立足历史新起点,适应发展新趋势,应对发展新挑战,迈向发展新目标。
其城市需要新的城市规划,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40上海主城区城市规划,希望对大家有帮助!2040上海主城区城市规划规划宝山、虹桥、闵行和川沙四大主城片区。
其中虹桥片区东至外环高速公路,南至沪渝高速公路,西至沈海高速公路,北至京沪高速公路的虹桥商务区范围,面积86平方公里。
将增加南北向轨交线路,同时针对创新型人才重点增加租赁性住房的规模,租赁住房比重约50%。
上海将构建“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城乡体系。
8月22日起公示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显示,上海将有9个主城副中心、5个新城中心和2个核心镇中心。
城市副中心是面向市域的综合服务中心,兼顾强化全球城市的专业功能。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下称《上海2040》)提出,上海将有9个主城副中心、5个新城中心和2个核心镇中心。
在中心城内继续提升五角场、真如、花木3 个副中心的功能,并新增金桥、张江2个副中心。
在宝山、虹桥、莘庄、川沙4个主城片区内分别设置主城副中心,实现主城区各片区的均衡发展。
在嘉定、松江、青浦、南桥、南汇等5 个新城内分别设置新城中心,在金山滨海地区和崇明城桥地区设置核心镇中心,强化面向长三角和市域的综合服务功能,承载全球城市部分核心功能。
《上海2040》还提出,突出中央活动区的全球城市核心功能。
中央活动区是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也是服务整个市域的城市中心,包括小陆家嘴、外滩、人民广场、南京路、淮海中路、西藏中路、四川北路、豫园商城、上海不夜城、世博-前滩-徐汇滨江地区、徐家汇、衡山路-复兴路地区、中山公园、苏河湾、北外滩、杨浦滨江(内环以内)、张杨路等区域。
中央活动区重点发展金融服务、总部经济、商务办公、文化娱乐、创新创意、旅游观光等功能。
另外,面对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人口结构更加多元的未来社会,上海致力于通过对城市品质魅力的不懈追求,成为城市治理成功、全球影响突出、市民高度认同的幸福人文城市。
面向2040年的上海市骨干路网发展规划
面向2040年的上海市骨干路网发展规划彭庆艳【摘要】长三角城市群将逐步由上海的单极中心走向上海、杭州、南京及宁波多极中心转变,区域交通系统也将向网络化转变.上海毗邻地区通勤客流将进一步增加,交通商务圈特征将愈发明显,城市交通将向区域延伸.2009版上海市骨干路网规划及实施情况,主要是根据世博会、虹桥枢纽、布宜诺等城市规划重大调整,整合市域干线公路规划、黄浦江越江设施规划等专项规划,以及市域与中心城骨干道路网规划布局策略与方案.结合2040年上海迈向卓越全球城市的总体规划,要把握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机遇,要对未来交通发展趋势进行总体判断,以实现骨干路网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整合,并与城市用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保持互动和协调.【期刊名称】《上海城市管理》【年(卷),期】2017(026)005【总页数】9页(P56-64)【关键词】骨干路网;实施评估;交通趋势;规划策略;路网布局【作者】彭庆艳【作者单位】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Key Words2009年12月上海市政府批复《上海市骨干道路网深化规划研究》,[1]该规划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契机,在《上海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路网的基础上,根据世博会、虹桥枢纽、布宜诺等城市规划重大调整,[2]整合市域干线公路规划、黄浦江越江设施规划等专项规划,提出了市域与中心城骨干道路网规划布局策略与方案。
总体策略为:中心区“完善+疏导”、中心城(外围区)“提升+均衡”、近郊区“强化+整合”、远郊区“发展+引导”。
分区发展策略为:中心区(内环内区域)优化和完善路网级配,加强交通疏导和管理,确保交通可达性;中心城(外围区)适度提升路网容量,均衡交通流分布;近郊区强化专用通道快速通达功能,注重整合区域路网;郊区道路注重发展复合交通走廊的规划建设,注重服务新城、服务长三角,紧密结合区域发展要求,引导城市空间有序发展。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近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完成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正式公布,并宣布即日起启动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公示。
规划确立了上海至2040年的发展新目标: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以及三个重点领域的子目标,即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
对上海城市空间布局,草案提出,上海将构建开放协调的空间新格局。
以“开放市域、服务全国、面向国际”的规划视野,构建“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区域空间格局。
在“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组成的市域城乡体系下,搭建由“城市中心、城市副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构成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形成“大都市圈—城镇圈—生活圈”空间架构。
根据草案,上海将有9个主城副中心、5个新城中心和2个核心镇中心。
在中心城内继续提升五角场、真如、花木3个副中心的功能,并新增金桥、张江2个副中心。
在宝山、虹桥、莘庄、川沙4个主城片区内分别设置主城副中心,实现主城区各片区的均衡发展。
在嘉定、松江、青浦、南桥、南汇等5个新城内分别设置新城中心,在金山滨海地区和崇明城桥地区设置核心镇中心,强化面向长三角和市域的综合服务功能,承载全球城市部分核心功能。
此外,草案强调,突出中央活动区的全球城市核心功能,重点发展金融服务、总部经济、商务办公、文化娱乐、创新创意、旅游观光等功能。
作为“上海2040”规划的亮点之一,草案提出,上海要“营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全年龄段人群提供覆盖高品质公共服务、舒适的公共空间和开放共享的社区环境”。
对此,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局长庄少勤解释称,“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15分钟步行距离打造低碳绿色社区,即通过步行就能解决市民在社区里基本生活,乃至工作、休闲、学习等需求。
上海未来20年发展概要
上海未来20年发展概要  最新官方文件摘要本周末,上海市规土局正式发布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这一官方文件透露了大量上海未来20年发展的重要信息,以下为其中重点信息的原文摘要(官方发布原文全文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共118页)。
总体目标在2020 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底线约束严格控制人口规模,持续优化人口结构和人口布局,有效调整人口密度和人均建设用地水平,促进宜居城市建设。
落实中央严格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规模的要求,缓解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紧约束之间的矛盾,力争至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左右,并作为2040年常住人口规模的动态调控目标(2014年已达2425万人)。
实现规划建设用地规模负增长,做到建设用地只减不增,重点通过推进集约节约用地和功能适度混合来提升土地利用绩效,总量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2014年已达3100平方公里)。
按照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左右的标准,加强分区、分类指导,调控土地供应规模、结构和时序以及开发强度,实现人口规模调控。
空间格局主城区由中心城和中心城周边城市化地区组成。
中心城为外环线以内的地区,是集中体现全球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核心地区,通过优化功能、品质提升,增强城市活力。
中心城周边城市化地区在强化城市生态安全、防止城市蔓延的同时,加强虹桥、莘庄、川沙、吴淞地区的规划和管理,优化和提升功能和品质,与中心城共同发挥全球城市核心功能作用。
规划在中心城内的人民广场、外滩、陆家嘴和世博滨江等地区建设市级中心,面向公众提供高品质的商业文化休闲活动,集聚金融、贸易、航运、文化和科技创新等全球城市核心功能。
以“网络化、多中心”为原则,以均衡布局为导向,以中心城北四区和东部地区为重点,规划培育若干市级副中心或地区中心。
上海城市规划发展解读
April 2017 3 3
上 法 房 地 区域房地产
总量控制的目标在于转变无限扩大城市开发范围的思 路 ,建 设 范 围 须 竖 向 扩 容 ,“上 海 204◦ "首次明确提出了 充 分 利 用 地 下 空 间 资 源 的 相 关 规 划 建 议 ,指 出 分 层 ,分 类 ,分期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逐 步构建以中心城,新 城 为 核 心 ,以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公共活动中心等区域为 重点的地下空间布局,形 成 功 能 适 宜 ,布局合理的竖向结 构 。2016年 6 月 ,住 房 城 乡 建 设 部 发 布 了 《城 市 地 下 空
间 开 发 利 用 “十三五'‘规 划 》 指出我国将建立和完善城 市 地 下 空 间 规 划 体 系 ,到 202◦ 年将补充完善城市重点地 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涉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内容。可 见 , 〃十三五”将 是 改 善 当 前 地 下 空 间 开 发 利 用 建 设 发 展 需 求 旺 盛 但 系 统 性 不 足 ,有 关 立 法 和 规 划 制 定 相 对 滞 后 ,现状 利 用 基 本 情 况 不 清 ,管 理 体 制 和 机 制 不 够 健 全 等 问 题 的 关 键 时 期 ,目 前 上 海 先 行 发 布 的 《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 条例》 将 对 接 " 上 海 2040”中对地下空间资源使用的规 划建议。
建 设 用 地 的 总 量 控 制 是 城 市 转 型 发 展 的 表 现 。首 先 是 转 变 “摊 大 饼 ”式 的 发 展 思 路 ,为的是提高单位资源消耗 的 产 出 ,这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相契合,可倒逼经济结 构 转 型 。为 了 更 好 守 住 建 设 用 地 总 量 控 制 的 底 线 ,早在 2014年上海就对土地利用提出了 "五量调控"的管理思路, 最 重 要 的 一 点 即 为 “存 量 优 化 ” 当前上海的建设用地总 量 中 工 业 用 地 比 重 达 到 约 四 成 ,提 高 工 业 用 地 使 用 质 量 尤 为 重 要 ,如工业用地转性收储之后再出让,在原有补偿基 础 上 再 给 予 一 定 比 例 的 土 地 出 让 收 益 ,给 存 量 土 地 的 再 利 用打开全新的思路。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草案(2016―2040)公示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草案(2016―2040)公示近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上海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局长庄少勤介绍了最新公示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规划》草案)主要内容。
《规划》草案提出,上海到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以内,到2040年控制在250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力争2040年PM2.5浓度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左右,受污染更低安全利用率达到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规划》草案称,上海将有力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逐步推动城市非核心功能向郊区以及更大范围疏解。
同时加强长三角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推动错位竞争、优势互补。
《规划》草案提出“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区域空间格局。
在“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组成的市域城乡体系下,搭建由“城市中心、城市副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构成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形成“大都市圈―城镇圈―生活圈”空间架构。
上海力推超百亿产业配套政策支持临港地区产业发展日前,上海市政府制定《关于深化完善“双特”政策支持临港地区新一轮发展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
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在临港地区基本建成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和现代化滨海新城,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
为推进《若干意见》落地实施,临港地区管委会结合临港开发实际,推动形成“1+3+X”政策框架体系。
将发起设立100亿元的上海集成电路装备材料基金、50亿元的临港智能制造产业基金、20亿元的海洋产业发展基金、10亿元的临港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将设立每年5亿元智能制造专项资金。
将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鼓励社会多元化主体采用各种投融资模式参与临港智慧城市建设,并按项目投入给予补贴。
实施国家海绵城市试点,规划建设综合管廊,打造一批特色“林荫街区”和郊野公园,构建绿化生态网络体系。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全文内容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全文内容《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昨天公布。
在未来20-30年间,该规划是引领上海城市创新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空间资源配置的战略蓝图、政策平台和行动纲领。
下面小编整理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全文内容,一起看看吧。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全文上海2040城市规划纲要本次规划范围为上海市辖区835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6833平方公里)。
该草案从昨起正式启动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公示,时间为8月22日至9月21日。
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本次规划明确,上海至2040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与文化大都市。
上海的城市目标愿景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
本次规划在坚守“建设用地、人口规模、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四条发展底线要求下,上海将引导高密度超大城市由外延增长型向内生发展型转变。
以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城市空间立体、复合、可持续利用;建立空间留白和动态维护机制,探索具有弹性和韧性的城市结构。
建设用地供应未来上海还有多少土地可以用来开发建设?规划明确,实现建设用地规模负增长,推进集约节约用地和功能适度混合,提升土地利用绩效。
根据要求,至2040年,全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
除了新增建设用地,未来上海将“以存量用地更新满足城市发展的空间需求。
”规划还提到,“进行战略空间留白,为未来重大事件、重大功能项目预留空间,加强对留白空间的规划引导。
”区域文化网络联合环太湖古镇群,打造世界级水乡古镇文化休闲区和生态旅游度假区,并探索古镇联动开发和共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策略,促进江南文化以及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再塑和创新。
空间布局形成“一主、两轴、四翼;多廊、多核、多圈”的市域总体空间结构。
其中,“一主、两轴、四翼”是指以中心城为主体,沿黄浦江、延安路-世纪大道两条发展轴引导核心功能集聚,并强化宝山、虹桥、闵行、川沙4个主城片区的支撑,打造全球城市核心区。
上海2040规划解读
上海2040规划解读2040年的上海会是什么样?大家是不是和一样好奇呢?下面一起来了解吧!经过3年砥砺,《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40)》(简称“上海2040”)报告(草案公示版)昨天下午终于揭开面纱,向社会公示。
——公示时间:8月22日至9月21日——公示地点: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一楼大厅;各区县展示点;政府网站(“中国上海”政府门户网站、“上海2040”官方网站、“上海2040”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海2040”是上海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和法定文件,是引领上海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纲领,是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发展蓝图。
“上海2040”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后第一个展望至2040年并向国务院报批的超大城市总体规划。
规划紧紧围绕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强化五个统筹”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基本要求,将国家战略、民众期待、上海实际结合在一起,积极探索规划新理念、新方法、新机制,引领和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
此次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门做规划”,强调专家把关、跨界合作、多方协调、公众参与。
在市民、专家和规划师共同参与的决策机制下,上海2040年的目标愿景被设定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
城市性质是上海至2040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
2040年的上海,将会是一座更具活力的繁荣创新之城创新资源在这里融合,创新人才在这里汇聚,创新企业在这里成长,创新效应在这里扩散。
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将会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将会进一步扩大。
2040年的上海,将会是一座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海纳百川的精神继续在这里弘扬,男女老幼在这里安居乐业,多元文化在这里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上海将会建设成为优秀历史文化与时尚现代文化交融的魅力宜居都市。
2040上海总体城市规划
2040上海总体城市规划《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编制工作自2014年5月6日上海市第六次规划土地工作会议后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已形成规划草案,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40上海总体城市规划,希望对大家有帮助!2040上海总体城市规划1、都市圈面向区域以上海大都市圈全面承载国家重要战略和要求。
“上海2040”将在交通通勤、产业分工、文化认同等方面与上海关系更加紧密的地区作为上海大都市圈的范围,形成90分钟交通出行圈,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积极推动上海大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形成多维度的区域协同治理,引领长三角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2、城镇圈立足市域以城镇圈作为空间组织和资源配置的基本单元TOWN。
“上海2040”将在郊区构筑若干个以新城或新市镇为核心的城镇圈,积极推进郊区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就业、生活、服务等功能一体化,并依托多模式公共交通网络,形成圈内交通出行30-40分钟。
3、生活圈关注社区以15分钟生活圈作为社会治理和社区公共资源配置的基本单元。
“上海2040”重点关注社区作为网络化时代城市的基本社会生活的空间单元,通过15分钟步行生活圈的构建,让市民“住有所居”,日常生活环境更加宜人,出行更加方便,归属感和认同感更强。
二、突出上海区域引领责任发挥上海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中的作用,强化上海对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引领作用,以上海大都市圈承载国家战略和要求,具体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在内的“1+6”城市群范围,总面积为2.9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400万。
1、强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共同完善长江口、东海海域、环太湖、环淀山湖、环杭州湾等生态区域的保护,结合黄浦江和吴淞江形成重要的区域生态廊道,推动区域、流域大气、水环境的联防联治。
2、加强区域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推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与周边无锡硕放、南通兴东、嘉兴等机场的联动,加强上海港与杭州湾沿海港口和长江下游港口的分工合作,深化江海联运、海铁联运模式。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纲要解读.doc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纲要解读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纲要解读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解读到2040年,上海全市平均通勤时间将不超过40分钟。
根据昨日起公示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下称《上海2040》),常住人口规模在2500万左右。
而截至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万人。
其中对上海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提出了负增长要求,至2040年,上海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其中还包括战略留白空间200平方公里。
另外,至2040年,市域森林覆盖率25%以上、对10万人以上新市镇轨道交通站点的覆盖率100%。
沪将构建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城乡体系,将有9个主城副中心、5个新城中心和2个核心镇中心。
浦东新增金桥、张江主城副中心。
八射八联轨交网络《上海2040》提出构建八射八联轨道交通市域线网络,形成8条主城区联系新城、核心镇和中心镇的射线,新城与中心城之间的公共交通出行比重提升至80%,枢纽之间的轨道出行时间缩短至40分钟。
上海将基本实现对10万人以上的新市镇轨道交通站点的全覆盖,主城区轨道交通站点600米覆盖面积、人口、岗位比例分别达到50%、60%、65%以上,新城城区分别达到40%、50%、50%以上。
根据规划,上海将加密北部、东部地区的轨道交通网络,在中环附近预留城市轨道环线,增强沿黄浦江等主要客运走廊的轨道交通服务功能,确保张江、金桥等城市副中心均有至少2条轨道交通线路直接服务。
通过射线加强新城与主城区、重要交通枢纽之间长距离、大中运量的联系,新城与主城区之间轨道交通出行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新城、新市镇内部及以中低运量的局域线、常规公交为主要依托,实现30-40分钟公交可达。
根据《上海2040》,上海将规划建设机场联络线并控制轨道快线,加强浦东枢纽和虹桥枢纽的快速联系。
完善常规公交线网,全面构建地面公交专用道系统,建立水上公共交通及旅游观光交通网络。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概要出炉优化高速公路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概要出炉优化高速公路交通方面,纲要概要提到,完善对外交通枢纽功能体系。
构建国际
(含国家级)、城市级和地区级三级枢纽体系,建立“开放型、化”对外交
通格局。
东部以浦东国际机场、洋山深水港为主体,突出国际枢纽功能;
西部以虹桥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和西北、西南2个货运主枢纽为主体,突出
国家枢纽功能。
优化完善上海站、上海南站等城市级和上海西站、松江南站、安亭站等地区级枢纽布局,结合区域铁路系统及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优化,强化上海北部和南部交通枢纽功能。
促进区域航运网络的一体化发展。
围绕长江水运,提升苏申外港线、
杭申线等高等级航道和外高桥等重要内河港区对国际海港枢纽的支撑作用,完善内河航运服务城市生产生活的功能。
纲要概要还指出,人口调控目标力争至2022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
万人左右,并作为2040年常住人口规模的动态调控目标。
另外,加强交通、能源、建设、工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大气污染控制,
推进大气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持续加强大气,2040年,大幅度降低PM2、
5浓度。
更多产业规划资料,更多园区规划案例、资讯等,可以点击查阅下文
官网详情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节选编者按:创新、生态、人文!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展望2040年,上海将成为一座怎样的城市?目前正在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设想。
下面我们节选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的部分内容为您一一展现。
全面了解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 Striving for the Excellent Global City城市愿景: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
城市性质: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1、城市目标The Primary Objective1.1更具竞争力:一座繁荣创新之城 GlobalCompetitiveness: a City of Prosperity and Innovation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为支撑,以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基础,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契机,提升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和影响力,建立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门户和国家交通枢纽的功能,强化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提高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辐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上海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支点作用,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建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和主要科技策源地之一,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城市的全面创新。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生活、出行、交流交往模式,促进城市生活的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智能化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建设高效互联的智慧城市。
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创新体系,充分发掘传统行业、创新经济的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
1.2更具可持续发展能力:一座健康生态之城 SustainableDevelopment: a City of Green and Well-being贯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能源结构战略转型和调整,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建筑,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率先在国内实现超大城市能耗与碳排放总量的下降。
严守生态优先的发展底线,锚固自然生态格局和基底,严格管控城市增长边界,形成集约紧凑的大都市区空间格局。
贯彻公交优先与绿色出行理念,加强公共交通对城市空间的引导作用,优化和提升慢行交通品质,率先建成公交都市。
着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超大城市多元化风险,保障城市水源、能源和生命线系统安全,提高城市智能化运行水平,建设一个能够应对各种风险、韧性的、有恢复力的城市。
1.3更富魅力:一座幸福人文之城 CulturalAttractiveness: a City of Happiness and Humanity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人的需求出发,构建覆盖城乡、公平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营造更加便利舒适、充满关怀的人居环境,不断增强全体市民和国内外来沪人士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
培育和发展城市的高品质文化休闲功能和旅游服务功能,围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做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推动城市更新。
不断提升文化的全球吸引力、影响力和传播力,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建立健全城乡公园体系,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多的区域公园、城市公园、绿道、广场等可供游憩的空间,丰富公共空间的文化艺术内涵,塑造兼具历史底蕴和创意时尚的现代都会。
2、发展模式转型Transformationof Urban Development Mode2.1底线约束 Bottom-line Constraints土地资源:实现规划建设用地规模负增长,做到建设用地只减不增,重点通过推进集约节约用地和功能适度混合来提升土地利用绩效。
有效调控水资源、能源的消耗,确保资源能源消耗总量在可承载范围内。
人口规模:严格控制人口规模,持续优化人口结构和人口布局,有效调整人口密度和人均建设用地水平,促进宜居城市建设。
生态环境:锚固城市生态基底,确保生态用地只增不减。
加强生态空间的保育、修复和拓展,从城乡一体和区域协同的角度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治联控。
安全保障:加强水资源、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保障,提升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能力,强化城市防灾减灾救灾空间保障和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应急响应能力和恢复能力。
2.2内涵发展 DevelopmentGuidelines实施创新驱动,激发城市活力:以规划创新,引领城市发展方式转型,挖掘创新源泉,持续激发城市创新活力。
理顺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通过适度管控、弹性调节,全方面、全过程、全要素保障和激励社会创新,最大程度释放市场活力。
推动城市更新,转向存量规划:以提高城市活力和品质为目标,积极探索渐进式、可持续的有机更新模式,以存量用地的更新利用来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需求,同时做好城市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倒逼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粗放式扩张向内涵增长效益提升转变,促进空间利用向集约紧凑、功能复合、低碳高效转变。
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精神:以实现全球城市发展目标、提高市民的幸福感为出发点,创造多元包容和富有亲和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和社区休闲空间,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历史底蕴和现代气息兼容并蓄、城市乡村高度融合的空间特色风貌,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塑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推进城乡一体,引领区域协同:立足市域,健全“多规合一”工作机制,促进城乡间在空间布局、产业经济、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面向区域,合理布局各类空间资源,完善区域协同的政策机制,加强跨区域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共建共享。
2.3弹性适应 FlexibleAdaption完善多情景规划策略:应对城市发展面临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为城市空间未来多情景发展预留必要的规划弹性和应对预案,保障规划的科学性。
建立空间留白机制:加强重要通道、重大设施和重大项目的空间预控,规划战略性空间储备用地。
针对不可预期的重大事件做好战略留白。
应对重大技术变革对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的影响,提高空间的包容性。
构建动态调整机制:运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建立“实施-监测-评估-维护”机制,根据城乡发展关键指标的变动,及时调整规划策略,增强规划的适应性。
3、优化上海大都市区空间格局OptimizingSpatial Structure of Shanghai Metropolitan Area3.1强化生态基底硬约束Ensure Ecological Bottom Line在区域性战略生态源地、区域生态廊道的基础上,形成“环、廊、区、源”的总体生态格局,构建以生态保育区、生态走廊、生态间隔带等生态战略保障空间为基底,以双环绿带、生态间隔带为锚固,以楔形绿地和大型公园为主体的市域环形放射状的生态空间格局,强化生态空间对大都市区空间结构和布局的硬约束。
3.2突出“交通-空间”联动发展 EmphasizeTransportation-Spati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以区域交通廊道引导空间布局:增强区域综合运输走廊的服务效率、能级和安全可靠性,对区域交通廊道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培育或提升沪宁、沿江、沪杭、沿海、沪湖等廊道上的城镇和各类节点,强化区域廊道对空间发展的引导作用。
以公共交通提升空间组织效能:完善由区域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中运量公交等多种模式构成的公共交通系统,推进TOD 发展模式。
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复合廊道对城镇体系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强化公共交通枢纽对核心城市、重要地区的集聚带动效应,突出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的土地复合利用,推进城市功能整合和布局优化,降低居民出行距离,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3.3构筑网络化城乡空间格局 Construct an Urban-Rural Spatial Network考虑市域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和公共资源配置,通过划定生态间隔带、控制城镇发展规模、明确城镇公共中心,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协同发展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乡空间格局。
建立“主城区—新城—新市镇—村庄”的城乡体系,差别化制定发展策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
提升主城区的全球城市核心功能:主城区由中心城和中心城周边城市化地区组成。
中心城为外环线以内的地区,是集中体现全球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核心地区,通过优化功能、品质提升,增强城市活力。
中心城周边城市化地区在强化城市生态安全、防止城市蔓延的同时,加强虹桥、莘庄、川沙、吴淞地区的规划和管理,优化和提升功能和品质,与中心城共同发挥全球城市核心功能作用。
突出综合性节点城市功能:充分发挥综合性节点城市在优化空间、集聚人口、带动发展中的作用,承载部分全球城市职能,培育区域辐射、服务功能。
将位于重要区域廊道上、既有基础较好的嘉定新城、松江新城、青浦新城、南桥新城、南汇新城,培育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综合性辐射、服务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强化枢纽和交通支撑能力,加强其与周边地区的组合、协作发展,提升新城的区域核心功能。
其中,依托沪宁、沿江通道,加强嘉定新城与昆山、太仓等地区的联系;依托沪杭、沪渝城际铁路复合通道,加强松江新城、青浦新城与嘉兴、湖州等地区的联系;依托沿海铁路大通道建设,在杭州湾地区建立多方向、多模式的城际交通通道,带动南汇新城和南桥新城的联动发展。
在金山、崇明地区,选择适宜城镇建设为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用地集约、生态良好的相对独立的节点城市,提升地方性服务功能,加强对周边城镇和乡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强化新市镇支撑新城、服务乡村的功能根据新市镇区位、功能、规模和特色等,进行分类指导。
位于区域交通廊道、基础条件良好、功能完善、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口规模20万以上的新市镇,注重培育相对独立的服务功能,按照小城市标准进行设施建设和服务配置。
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紧凑布局,适当提高人口密度。
人口规模5万~20万的新市镇,建成集聚周边农业人口的生态型新市镇,满足镇区和周边农村地区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发挥引导农村居民就近集中居住、带动邻近农村地区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的作用。
人口规模5 万以下的建制镇,以及现状相对独立、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基础的非建制镇,按照小城镇的标准进行设施配置和管理职能配套,增强对周边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覆盖和就业岗位提供,统筹资源配置和社会管理。
凸显乡村的人与自然和谐宜居功能:通过生产方式转变带动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加强村庄分类引导,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保护传统风貌和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