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第一单元-仰望星空-教学设计
《秋季星空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秋季星空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https://img.taocdn.com/s3/m/37247372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1.png)
《秋季星空》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秋季星空的特点和观赏方法;2. 掌握一些常见星座和星星的观测技巧;3. 增强对星空的兴趣,提高观星能力。
导学内容:一、秋季星空的特点及观赏方法1. 秋季星空的特点:秋季是观赏星空的好时机,因为天气晴朗,星空清晰。
在秋季的夜晚,可以看到许多明亮的星星和星座。
2. 观赏方法:- 选择一个没有光污染的地方,如野外或山顶;- 星空观测最佳时间为晚上9点至凌晨3点,这段时间内星星最为明亮;- 应用望遥镜或双筒望遥镜可以更清晰地观测星星和星座。
二、常见星座和星星的观测技巧1. 北斗七星:北斗七星是中国古代的七星宿,它位于北方天空,是导航和观星的重要参考点。
观测技巧:在晴朗的夜晚,可以用肉眼直接观测到北斗七星的形状,它呈现出一个奇特的“勺子”形状。
2. 天狼星:天狼星是天狼座最亮的一颗星,它位于南方天空,通常在夏季和秋季较为明亮。
观测技巧:在夜晚仰望南方天空,可以看到一颗明亮的孤星,那就是天狼星。
3. 天琴座:天琴座是一个美丽的星座,其中包含许多明亮的星星和星团。
观测技巧:在秋季的晚上,可以在东方天空看到天琴座,它呈现出一个弯曲的弓弦形状,是一个很容易辨认的星座。
三、兴趣拓展1. 了解更多星座的故事和传说,增加对星空的认识和兴趣;2. 参与天文观测活动或星空夜间露营活动,与其他观星爱好者交流经验和观测技巧;3. 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尽量在观星最佳时间段内观测星空,提高观星效果。
导学案结束语:希望通过本次导学,同砚们能够更加了解秋季星空的特点和观浏方法,掌握一些常见星座和星星的观测技巧,增强对星空的兴趣,提高观星能力。
愿大家在秋季的夜晚,能够仰望星空,感受宇宙的奇奥与美丽。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96e5fd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3.png)
郭沫假设诗两首教学设计郭沫假设诗两首教学设计郭沫假设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1、根据写作背景,正确理解两首诗的主题。
2、掌握郭沫假设早期诗歌的艺术特色。
才能培养点:1、把握诗歌朗读的感情基调。
2、发挥想像和联想,赏析诗歌中优美的意境。
情感体验点:感受诗人对自由、美妙、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诗人为何把“天上的街市”描写得如此美丽?“鲛人”为何落泪呢?课文类型:赏析课。
教学方法:这两首诗代表了郭沫假设早期诗歌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根底上,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通过比拟阅读,理解诗歌的创作风格。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具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天上的街市》。
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诗人凝望着星斗满天的夜空,有感于宫女的幽怨,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82年前,又有一位现代诗人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创作出一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范读,初步感知诗歌。
1、老师配乐朗读,学生感知诗歌内容。
2、指导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师生齐读。
三、诵读,理解诗歌大意。
1、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第一、二节。
①“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说明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②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理解第一节诗中的联想。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接近联想、类似联想、比照联想和因果联想等。
③诗人又是怎样写到了街市和物品的?理解第二节诗中的想象。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根底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④诗人描绘想象之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绪?天上的生活繁华富庶,美妙幸福,令人无比向往。
2、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第三、四节。
①这两节诗又写了什么内容?运用想像,描写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②请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绘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他们获得了自由,可以骑着牛儿,淌过不甚宽广的天河,时时来往,天天相见。
白天,他们男耕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夜幕降临,他们手提灯笼,闲游天街赏景购物,生活过得美满幸福。
七年级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七年级太空一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ade7c6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c.png)
七年级太空一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积累并理解文中重点字词。
学生能够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快速阅读,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学习作者运用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展现太空经历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宇航员严谨科学的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梳理文章内容,理解作者在太空一日的经历。
分析作者的心理变化,体会其严谨的科学态度。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一些科学术语和专业表述。
体会作者在太空遭遇危险时的沉着冷静和坚定信念。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科学术语和写作手法。
2、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作者的经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太空探索的视频)同学们,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是否曾幻想过有一天能够亲自踏上那神秘的太空之旅?今天,让我们跟随杨利伟叔叔的脚步,一起去感受他在太空中惊心动魄的一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解重点字词,如“炽热”“释然”“严谨”等。
请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作者在太空一日的经历。
3、精读课文,梳理情节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作者在太空一日的行程。
找出作者在太空经历中的关键事件和遇到的问题。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4、分析心理,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语句,分析作者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
组织学生讨论:作者的心理变化反映了他怎样的品质?教师总结:作者在太空遭遇了种种危险,但始终保持着冷静、坚定和勇敢,展现了一名优秀宇航员的高尚品质。
5、探究写法,品味语言让学生思考:文章是如何展现太空经历的惊险和刺激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如“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体会其表达效果。
仰望星空科学教案
![仰望星空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40809e27284b73f3425048.png)
1.仰望天空【教材简析】本课作为单元的第1课,学生开始认识太阳和月球。
首先是以分享会的形式,让学生谈谈已经知道的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学生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在太阳和月球的韦恩图中。
这是一个单元前测,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接着通过比较照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
学生围绕“太阳比月球大很多,但为什么它们看起来一样大?”这个问题展开探索,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经历利用模拟实验探索宇宙问题的过程,最后学生继续完善韦恩图。
学生将掌握图片比较、模拟实验两种探索天体的学习方法以及利用韦恩图比较事物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整理知识的方法。
通过本课,学生对于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会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宇宙的相关知识十分感兴趣,也很好奇,他们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已经对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了一定的了解,例如知道三个天体都是球形的,太阳是十分巨大的,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等等。
但学生对这些知识仅限于书面知识的获得,很少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去研究这个问题。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2.了解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
3.理解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对比图片的方式收集加工太阳和月球的信息。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去探索一个问题。
3.能利用韦恩图整理知识,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1.激发对天空的好奇心,乐于探索星空。
2.乐于陈述自己已有的认知,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3.能利用模拟实验收集的证据论述自己对探究问题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家利用不同的技术探索宇宙。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太阳和月球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学生能利用韦恩图、图片比较、模拟实验等方式通过分享、交流、完善来整理知识,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一个圆形纸筒,一个大圆卡片(代表太阳),一个小圆卡片(代表月球)。
教科版科学六下《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d2a0e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6.png)
教科版科学六下《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星空中(一)》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星空的基本知识,包括星座、恒星、行星等。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天文知识的一次初步接触,旨在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星空、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在天文方面,大部分学生可能只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如知道一些常见的星座,对恒星、行星等概念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天文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如星座、恒星、行星等;学会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恒星、行星、星座等基本天文概念的理解。
2.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式教学: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望远镜,加深对天文知识的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观察星空,共同完成观察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场所:教室、天文观测场地。
2.教学器材:天文望远镜、星空图、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星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星空,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介绍恒星、行星、星座等基本天文概念,为学生观察星空打下理论基础。
3.操练(15分钟)教师演示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然后学生分组实践,用望远镜观察星空。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讨论观察到的星空现象,引导学生总结恒星、行星、星座的特点。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天文问题,如“为什么恒星会闪烁?”、“行星和恒星有什么区别?”等,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1.1.1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
![1.1.1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babad1e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8.png)
视频导入《仰望星空》拓展:地球在宇宙中一、何为宇宙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宇”指无限空间, “宙”指无限时间。
——《淮南子· 原道训二、认识不同的天体师:晴朗的夜晚,我们仰望天空,可以看到很多星星。
你们观察过夜空吗?生:会移动的行星、师:没错,那我们看到的星星,大多是恒星,而太阳就是一颗恒星。
除了恒星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行星,但本身行星是不发光的,它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光。
还有卫星、彗星和流星体等。
1.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质量庞大,自身能够发光发热的球状天体。
2.行星自身不发光发热,在固定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类似球状的天体。
3.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月亮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4.星云气体与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物质是氢。
5.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由冰物质组成。
6.流星运行在星际空间的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受到地球引力而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
三、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学生看天体系统示意图,说出由左到右分别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
1.地月系由地球和月球组成,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围绕地球运动。
2.太阳系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行星际物质等构成,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
⭐认识太阳系太阳为中心,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银河系银河系是由太阳和众多恒星组成的庞大恒星系统,在银河系中,有1 000亿颗以上的恒星。
4.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统称为可观测宇宙,许许多多同银河系类似的星系,统称它们为河外星系。
梳理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条件。
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地球上获得的热量较为适中,加之地球公转和自转周期适中,地球表面均匀的吸收太阳辐射,平均温度保持在15摄氏度左右。
《仰望星空》教学设计
![《仰望星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6e36d3db52acfc789ebc967.png)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与老师共同回答总结。
1,现代诗歌有什么样的特点?
(a、形式自由。b、内涵开放。
c、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d、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等等)
2,本文是一首排比诗歌,你觉得排比诗歌有什么特点?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段落整齐好看等等)
《仰望星空》本书第七单元第三十二课,本单元学习主题-品读诗词。《仰望星空》现代诗歌,作者温家宝。温家宝总理说“我希望同学们经常的仰望星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这是温家宝总理的心声也是文章的主旨。
学情分析
学生特点:17幼师班学生多为女生,该班学习气氛好,学习积极、纪律性强;文化基础差,分析能力欠佳,但是集体凝聚力强,动手能力强,具备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
传授知识与技能。通过启发与思考,促进学生能力提高。
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及时消化掌握,使学生学有所练,练有所长。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拓展思维,加深知识的理解。
加深知识点内容的印象,促进学习效果。
巩固所学内容,提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反思:作者背后情感,学生对家、国的认识这一块可能教学不到位。
创作背景为同济大学百年校庆前夕的"2007年5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钟厅向师生们作了一个即席演讲,从而有感而发。
(略,具体网上资料整理ppt演示)。
二、初读文章感受星空之美(15分钟)(阅读朗诵法、师生互动法
1,学生集体诗歌,教师解决里面的个别字的发音。
寥廓(liáo kuò)
深邃(shēn suì)凛然(lǐn rán)依偎(yīwēi)
第23课《太空一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3课《太空一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445732f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4.png)
叩问苍穹一飞冲天领悟航天精神—《太空一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太空一日》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的第二课,选自《天地九重》的第六章,是一篇精彩的自传,真实再现了航天员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
学习本文,应在浏览的基础上,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航天过程中的意外重重,从而体悟杨利伟身上的航天精神,理解载人航天工程不仅带有丰富的科学内容,也带有重要的人文意义。
学情分析:通过对本册书第一单元、第三单元以及《伟大的悲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从抓住主要事件、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来分析人物精神品质,在《伟大的悲剧》的学习中,学生已初步了解到传记文学的特点,但还不能灵活分析。
且缺少对小标题的进一步理解与运用。
教学目标:1.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精读关键语句,理解航天探险过程中的意外重重,探寻杨利伟的良好心理素质。
3.在课内外联读中,进一步体悟杨利伟的航天精神。
教学重点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精读关键语句,理解航天探险过程中的意外重重,探寻杨利伟的良好心理素质。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ppt展示桂海潮、景海鹏和杨利伟的照片询问:大家知道这三位分别是谁吗?大家知道他们的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重走神五飞天路,看一看中国飞天圆梦第一人杨利伟的航天故事和航天精神。
二、品读课文,体悟精神任务一:看标题,入太空·活动一:速读课文,以小标题为中心,扩写或替换补全故事信息。
(学生任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标题,补全)ppt:,(条件),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但最终。
,我看到了(内容),这景象可真是,,我也听到(替换法)的敲击声,这声音真是。
归途中,我经历了,这真是惊心动魄。
小结:升空——飞行——返回小标题概括内容层次分明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迅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概括故事内容。
任务二:入太空,识英雄·活动一:识困境,见心理这是一趟困难重重的旅行,面对困境时杨利伟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佩的瞬间,展现了令人敬佩的心理素质。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主题班会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4214b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f.png)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主题班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含义及其关系。
2.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并认识到实现理想需要付出实际行动。
3.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和执行力,鼓励他们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让学生深入理解“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内涵。
- 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梦想,并制定可行的行动计划。
2.教学难点- 如何激发学生将梦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动力和决心。
- 帮助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坚持和努力的态度。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 讲解“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概念和重要性。
- 分享相关的故事和案例。
2.讨论法- 组织学生讨论自己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途径。
- 探讨在追求梦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方法。
3.活动体验法- 开展梦想规划活动,让学生制定个人的梦想清单和行动计划。
- 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实践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播放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准备1.收集与“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相关的图片、视频、故事等资料。
2.制作PPT 课件,包含教学内容、案例分析、讨论问题等。
3.准备活动所需的道具,如纸张、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1.播放一段关于星空的美丽视频或展示一些星空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看到星空时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星空所代表的无限可能性和未知的梦想。
(二)讲解“仰望星空”的含义(10 分钟)1.通过PPT 展示一些成功人士追求梦想的案例,如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等。
(1)南仁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FAST)的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
他用了22年时间,从提出FAST 工程概念、选址,到主持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为FAST 重大科学工程的顺利落成发挥了关键作用。
南仁东把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中国天文事业,为了给“天眼”选址,他用12年时间带着团队对1000多个洼地进行比选,又实地走遍上百个窝凼。
七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繁星教学设计苏教版
![七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繁星教学设计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ac3fe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b.png)
七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繁星教学设计苏教版《繁星》(一)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流程和方法1、体会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2、诵读课文并揣摩由眼前实景产生的联想和想像。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文章中,我感受到了童心、童趣,领略到了他热爱星空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难点:1.由风景引起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自主学习: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熟读课文2、向学生提供以下资料:①简介②写作背景(见附一、二)(五)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语设计:繁星是常见的,引起过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你一定也观察过天上的繁星,你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好,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灿烂,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女学生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让星星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五四运动之后,有一位中国作家,经常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宇宙直接对话。
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呢?(板书课题)二、指名学生介绍巴金和写作背景(口述)。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同学:① 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三次观察繁星的时间、地点和三次看星感受的词句;② 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词句;③ 理清文章结构。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
要求学生先回忆自己观察繁星的方法和感受;再看看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并与之比较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参考答案)①“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仰望星空歌曲教学教案模板
![仰望星空歌曲教学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ee3fc5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c.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仰望星空》,理解歌曲的内涵。
2.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演唱歌曲《仰望星空》,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的内涵,表达歌曲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音响设备、歌曲乐谱。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歌曲《仰望星空》,了解歌曲背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播放歌曲《仰望星空》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歌曲学习1. 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内涵。
2. 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跟唱,注意节奏和旋律的准确性。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
4. 学生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
(三)歌曲处理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学习歌曲的处理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歌曲处理,如加入朗诵、舞蹈等元素。
3. 学生展示处理后的歌曲,教师点评。
(四)拓展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仰望星空”的理解。
2. 学生分组创作关于“仰望星空”的诗歌、绘画等作品。
3.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星空,培养对宇宙的探索兴趣。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歌曲学习,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
2. 学生在歌曲处理和拓展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精神。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仰望星空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仰望星空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https://img.taocdn.com/s3/m/4184dc2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44.png)
《仰望星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任务背景及目的在学习《仰望星空》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星空的神秘、美丽和浩瀚,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促使学生明白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是深不可测的。
因此,我们设计了此次作业方案,旨在激发学生对星空的兴趣,增加他们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四象限星图绘制:要求学生使用星图绘制软件或者手绘的方式,绘制包括北斗七星在内的四象限星图,并标注主要星座的位置及名称。
2. 星座认知调查: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星座,通过调查研究,了解该星座的传说故事、特点、代表星体等信息,并用PPT或海报的形式展示出来。
3. 星空观察记录:要求学生在晴朗的夜晚前往户外,观察星空并记录自己观察到的星座、亮星、行星等信息,最后撰写感想和体会。
4. 星际之谜破解: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星际谜团,比如黑洞、星系、行星等,深入研究其相关知识,并用PPT的形式给出解读和分析。
5. 星空摄影作品展示:要求学生使用相机或手机拍摄星空相关的照片,并上传到班级相册或社交平台,展示自己的摄影作品并分享拍摄心得。
三、作业要求1. 作业提交时间为一个月,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内容,并按时提交。
2. 作业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分组完成,但每个学生都要做出自己的独立贡献。
3. 学生需要在作业中展现自己的观察力、探究能力和创造力,注意文字和图片的搭配。
4. 作业内容需要符合科学常识和逻辑,避免出现错误或不实信息。
四、作业评分标准1. 完成度:包括作业内容是否齐全、准时提交等方面,不合格者将酌情扣分。
2. 质量:包括作业的内容深度、准确性、观察力等方面,质量越高,得分越高。
3. 创意:包括作业的创新性、独特性、表现形式等方面,创意越突出,得分越高。
4. 表达:包括作业的文字表达能力、图片选择和搭配等方面,表达越清晰、生动,得分越高。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星空》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星空》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097ba6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0.png)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星空的知识点,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课后复习。
3.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爱自然,尊重科学。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星空,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巩固课堂所学。
5.最后,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星空的美丽与奥秘。希望大家在课后继续关注星空,积极探索大自然的神奇。”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五、作业布置
1.课后阅读:请同学们课后再次朗读课文《星空》,加强记忆,巩固所学生字词及课文内容。
2.观察实践:请同学们在课后选择一个晴朗的夜晚,观察星空,并记录下自己看到的星星种类、亮度等特点,以及自己的感受。
3.创作练习:结合课文所学,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关于星空的绘画或写一篇描绘星空的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自己对星空的喜爱和认识。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板书。
2.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介绍星空的基本知识,如星星的种类、特点等,并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3.分析课文中的形容词和动词,如“闪烁”、“耀眼”等,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词汇描绘星空。
4.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互动教学,突破重难点:
a.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认识星星的种类、特点,突破知识难点。
b.设计有趣的语言表达练习,如“我会描绘星空”、“星空词语接龙”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突破技能重点。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仰望星空”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仰望星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22081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e.png)
部编⼈教版语⽂七年级下册第⼀单元“仰望星空”教学设计七年级下第⼀单元“仰望星空”教学设计【单元主题学习内容】1.本单元教材共有四篇课⽂,其中《邓稼先》《说和做》《孙权劝学》是精读课⽂,分别⽤2课时精读;《回忆鲁迅先⽣》是阅读课⽂,共⽤1课时泛读;《语⽂主题学习丛书》共有48篇课⽂,计划⽤6课时⾃主阅读和汇报交流;写作训练2课时。
2.课型解读:本课型以课⽂为中⼼,向阅读材料辐射,从⽽达到以⼀篇带多篇,以精读带泛读,课内⼤量阅读,不断开阔学⽣视野,丰富语⾔积累的⽬的。
沟通课堂内外,创⽴宽松、⾃主的听说读写的⼤语⽂环境;培养学⽣对语⽂的兴趣爱好,满⾜学⽣的阅读需求,以提⾼学⽣的语⽂素养。
【各课时教学设计】课次课型内容要求2课时单元导读课单元导读+⽂学常识+浏览单元⽂章总起、定向2课时精读拓展课《邓稼先》+丛书三篇⽂章学习感悟⼈物精神2课时群⽂阅读课《说和做》+丛书三篇⽂章品华夏风⾻,学民族脊梁1课时情感意蕴课《回忆鲁迅先⽣》+丛书多篇⽂章感受⼤师的情怀,叩问⼈⽣的意义2课时古⽂赏读课《孙权劝学》+丛书三篇⽂章朗读赏析背诵3课时⾃主阅读课⾃由选择阅读《仰望星空》其他⽂章仰⾚⼦之⼼,望灿烂星空,提升品德修养2课时写作训练课单元写作训练《写出⼈物的精神》内容前置,任务驱动第1-2课时学基础⽂化,传词语瑰宝字词、⽂学常识积累2课时单元导读课单元导读+⽂学常识+浏览单元⽂章第3-4课时仰望历史的星空,流放⽣命的精彩1.教学内容:精读《邓稼先》⾃主阅读《丛书1·仰望星空》第2页《“两弹”元勋邓稼先》、第136页《天地苍茫⼀根⾻》、第161页《流放出⽣命的光彩》2.教学⽬标:(1)理清作者思路,探究⽂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2)学习通过对⽐表现⼈物的⽅法。
(3)学习邓稼先为祖国繁荣、民族强盛⽽献⾝的精神。
3.课前准备:(1)阅读课⽂,理解、识记重要注释,利⽤⼯具书查找⽣字词。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吊古战场⽂》、《中国男⼉》两个古诗⽂⼩段。
《仰望星空》教案
![《仰望星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db846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8.png)
《仰望星空》教案【教案】仰望星空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星空的美丽与神秘,培养学生对星空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星空的浪漫情怀,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并理解星空的美丽与神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欣赏星空的艺术之美。
三、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一段音乐及图片,激发学生对星空的兴趣。
2. 学习:介绍星空的基本知识,如星座、行星等,并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具体了解。
3. 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星空背后的科学原理和美学价值。
4. 欣赏: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星空的旁白视频,让学生感受星空的美丽与神秘。
5. 拓展: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外寻找星空的机会,用手机或望远镜观察星星,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星空的观察和感受。
2.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星空的科学原理与美学价值。
3. 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外观察星空并分享观察结果。
五、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宁静的星空音乐,展示星空的美丽图片。
- 引导学生用几个词语或短语来形容他们内心对星空的感受。
2. 学习(15分钟):- 介绍星空的基本概念,如什么是星座、行星等。
-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星空的组成和构造。
3. 分析(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星空背后的科学原理,如恒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 引导学生思考星空给人们带来的美学享受和启迪。
4. 欣赏(1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星空的旁白视频,让学生感受星空的美丽与神秘。
-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观察星空时的感受和想法。
5. 拓展(10分钟):-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外寻找星空的机会,用手机或望远镜观察星星。
- 学生可以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在下节课中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对星空的兴趣,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星空背后的科学与美学。
小学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仰望星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仰望星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d6707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70.png)
小学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仰望星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仰望星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坚持记录的习惯。
2.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2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画出月相的变化,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同时通过模拟实验,对原先的月相变化规律进行一次检验。
对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要让学生真正形成,仅仅靠记忆画和模拟实验只能算是“纸上谈兵”,真实的记录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这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
促进学生开展课后观察活动,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课后观察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明了做什么,怎么做。
另一方面,在课堂中留下争议的问题,需要学生用事实去确定。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
《繁星》主题教学设计
![《繁星》主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b7e244d960590c69fc37641.png)
《繁星》主题教学设计《繁星》主题教学设计 XX 潘莹萍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是“亲近文学”专题,目的是引导初一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步入文学的殿堂。
《繁星》这一课既是文学大家巴金所作,又具有语言生动传情,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与特点,是引导学生初步接触文学的短小精悍的佳作。
文章围绕看繁星。
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段,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书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好享受。
教学总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课文,理解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也能观察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发挥想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完成写话练习。
教学难点:理解、感悟作者观察繁星的感受。
教学方法:1、在朗读中逐渐进入情境,初步体会美好的感情/2、在研读中联系学生实际、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感受。
课程类型:新授课课时准备:2课时课前准备:巴金相关的资料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曾经有人讲过,每个人都有一颗守护自己的星星,当我快乐时、悲伤时,我都会在夜晚的星空中寻找那颗守护我的星星?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播放《秋日的喁语》的音乐)学生思考生:交流讨论师: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个特喜欢看天上繁星的人,许多年前,十九岁巴金在去欧洲的轮船上也曾仰望星空,在他年轻的心中激起了许许多多的感受,下面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自由朗读巴金的《繁星》,让我们随他一起去看星星,听听他看星星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扫清学习障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纳凉(nà)半明半昧(mèi)摇摇欲坠(zhuì)霎眼(shà)静寂(jì)舱面(cang)2、解释下列词语。
第一单元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9b0ba27fd5360cbb1adb0b.png)
第一单元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初一语文(第1讲)主讲教师:王宏(苏州中学)主审教师:周晓平(苏州中学)【教学内容】苏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第二课《繁星》作文训练:有感而发修改作文【目的要求】①欣赏名家美文,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②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
③品味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
④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
⑤培养修改作文的习惯。
《为你打开一扇门》一、学习重点:1.作者简介赵丽宏,散文家,诗人。
1951年出生于上海。
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80年代初出版第一本书,至今已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共40余部,有多种著作在台湾和国外出版。
2.写作背景课文是作者为语文出版社和天津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写的序文。
文学卷共分四卷(散文卷、小说卷、诗歌卷、戏剧卷),共200万字,由赵丽宏主编。
序文写于1997年春季。
这套文库2000年已出版。
文库中,除文学卷外,还有艺术卷、社会卷、科学卷。
3.词语提示音pái huái chōng mào quán dàng徘徊憧憬广袤诠释跌宕形崇高——鬼鬼祟祟斑斓——谰言真谛——啼哭义风俗画:用当时社会风俗以及日常生活作题材的绘画。
喜剧和悲剧:戏剧按照内容的性质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喜剧的结局大多是圆满的,悲剧的结局大多是悲惨的。
4、题目含意。
题目“为你打开一扇门”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字面意思是为你(指青少年)打开某一领域的入口,深层意思是让你由此登堂入室,尽情领略某一领域(指文学)的无限风光。
这个题目新颖别致,生动形象。
题眼是“打开”二字。
围绕它,文章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逐层深入,使青少年读者渐入佳境。
5、中心意思:这是一篇书序,作者凭借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向读这部《文学卷》大书的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仰望星空"教学设计导读:本文七年级下第一单元"仰望星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仰望星空"教学设计【单元主题学习内容】1.本单元教材共有四篇课文,其中《邓稼先》《说和做》《孙权劝学》是精读课文,分别用2课时精读;《回忆鲁迅先生》是阅读课文,共用1课时泛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共有48篇课文,计划用6课时自主阅读和汇报交流;写作训练2课时。
2.课型解读:本课型以课文为中心,向阅读材料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泛读,课内大量阅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
沟通课堂内外,创立宽松、自主的听说读写的大语文环境;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各课时教学设计】课次课型内容要求2课时单元导读课单元导读+文学常识+浏览单元文章总起、定向2课时精读拓展课《邓稼先》+丛书三篇文章学习感悟人物精神2课时群文阅读课《说和做》+丛书三篇文章品华夏风骨,学民族脊梁1课时情感意蕴课《回忆鲁迅先生》+丛书多篇文章感悟名人,心怀天下2课时古文赏读课《孙权劝学》+丛书三篇文章朗读赏析背诵3课时自主阅读课自由选择阅读《仰望星空》其他文章仰赤子之心,望灿烂星空,提升品德修养2课时写作训练课单元写作训练《写出人物的精神》内容前置,任务驱动第1-2课时学基础文化,传词语瑰宝字词、文学常识积累2课时单元导读课单元导读+文学常识+浏览单元文章第3-4课时仰望历史的星空,流放生命的精彩1.教学内容:精读《邓稼先》自主阅读《丛书1·仰望星空》第2页《"两弹"元勋邓稼先》、第136页《天地苍茫一根骨》、第161页《流放出生命的光彩》2.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思路,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2)学习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3)学习邓稼先为祖国繁荣、民族强盛而献身的精神。
3.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理解、识记重要注释,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词。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两个古诗文小段。
(3)尽可能多地搜集邓稼先的轶事及图片。
4.教学设计:(一)初读感知:课前从2015感动中国人物"两弹元勋"于敏入手,导入新课。
然后让学生迅速浏览课文,概括各部分大意,并思考其中的联系。
(学生积极讨论,畅所欲言,最后师生总结)小标题1.展示背景──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小标题2.简介邓稼先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小标题3.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凸现邓稼先的人品,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小标题4.作者为邓稼先成功地领导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巨大成就感到骄傲。
小标题5.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对所从事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小标题6.对邓稼先的总评价──赞歌、挽歌。
思考: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此种手法,超凡脱俗,别具匠心,增强了出场人物的使命感。
)(二)精读赏析:在该环节中,教师抛出主问题:邓稼先具有怎样的品格?为什么把他和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教师引导学生精读第3、5部分内容,明确: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有烘托作用。
奥本海默出类拔萃,是美国一流核物理专家,在世界早有声望。
此处对比,不仅说明邓稼先的贡献与奥本海默齐名,还比他多了好多优秀品质,旨在更生动形象的表现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坚毅和奉献精神。
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三)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汇报"爱国"的名诗名句和名人名言,并联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上读过的爱国篇目谈谈学习了《邓稼先》一文的感受。
2、自主阅读《丛书1·仰望星空》第2页《"两弹"元勋邓稼先》、第136页《天地苍茫一根骨》、第161页《流放出生命的光彩》,让学生找出文章运用对比的地方,品味令自己感动的句子,然后全班交流,并要求学生把本课的阅读感受写在日记上。
第5-6课时华夏风骨,民族脊梁1.教学内容:精读《说和做》自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1》57页《最后一次讲演》、165页《沉船——为邓世昌而作》、173页《血祭——献给抗日战争的殉国者》2.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思路,学习本文过渡自然、严谨条理的结构。
(2)品味精妙的语言,分析本文在叙述中插入形象描写的作用。
(3)学习闻一多先生澎湃的爱国激情、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和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3.教学设计:(一)导入:在世界近代史上,闻一多先生是唯一一个被数颗子弹从背后卑鄙地射杀的诗人。
尽管时代已相隔久远,但一想到这残酷的事情,我们还是会进步助一阵阵心疼!正如闻一多先生是那样地心疼李公朴的死,正如那些"李公朴"们那样地心疼万千底层百姓的挣扎着的生存。
面对死亡,闻一多先生没有丝毫的惧怕,他曾说过:"生命的量至多不过百年,他的质却可以无限度地往高深醇美的境域发展,生命的艺化便是生命达到高深醇美的方法。
"让我们永远称颂这位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今天我们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起来缅怀闻一多这位伟大的民主战士。
2、简介闻一多。
指名学生介绍自己查阅的材料。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中间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2、闻一多先生恪守着怎样的"说"和"做"的原则?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3、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人物?(三)品味语言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炼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把你最欣赏的句子划出来并简析。
1、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
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即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
2、精炼含蓄:比如一格"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
开头饮用的闻一多先生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地美德:"做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使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使"言",也是"行"了。
一个"说"字,竟然表达了这么多的意思!3、富于感情: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
例如:"饭,几乎忘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却与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
同样,"夜间睡得很少"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着一个情由未尽的"他惜寸阴、分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
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就能把平常的语句便的不平常了。
4、富于音乐美:⑴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
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等词语,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⑵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
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想,无声无息""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
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四)拓展延伸自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1》57页《最后一次讲演》、165页《沉船——为邓世昌而作》、173页《血祭——献给抗日战争的殉国者》,品味文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语言,感受人物的伟大之处。
第7课时感悟名人,心怀天下1.教学内容:《回忆鲁迅先生》《语文主题学习丛书1·仰望星空》122页《囚首垢面的鲁迅》、195页《我的一位国文老师》、202页《金岳霖先生》2.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思路,思考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
(2)找出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句子,并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品味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学习《回忆鲁迅先生》1、文章写了鲁迅先生哪几件事。
2.画出对鲁迅先生进行描写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用"我从第()段的第()句这一()描写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的人"的句式说话。
(三)拓展延伸自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1·仰望星空》122页《囚首垢面的鲁迅》、195页《我的一位国文老师》、202页《金岳霖先生》。
1、自读课文,划出描写人物的句子,指出描写类型,并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2、在描写人物上,你从文中得到哪些写作启示?第8-9课时伟人的精神,学习的榜样1.教学内容:精读《孙权劝学》《语文主题学习丛书1·仰望星空》183页《任末好学》、185页《邴原泣学》、190页《司马光好学》2.教学目标:(1)识记本单元词语的音、形、义,积累掌握《孙权劝学》中常用的文言词语。
(2)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翻译课文。
(3)理解文意,品味人物对话,评说人物特点。
(4)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3.教学设计:(一)创设悬念,导入新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的时代,关羽就是群雄中的一位大英雄,但他最终败在东吴的一位将军之手,可想而知这位将军定有非凡之处,他也是咱们安徽人,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他有关的一篇文章。
(板书文题:孙权劝学)(二)范读课文,正音断句1.师范读,生听读,注意正音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