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脱证的论治
脱证的诊治
开化县中医院 黄晓涛
概述
脱证,是因邪毒侵扰,脏腑败伤,气血 受损,阴阳互不维系而致的以突然汗出, 目合口开,四肢厥冷,甚则神昏为主要 临床表现的急危病证。西医学各类休克 可参考本病救治。
西医学认为休克是指在感染、出血、心泵 衰竭、过敏和严重创伤等强烈致病因素作 用下,组织血液灌注不足,造成细胞水平 的一种急性氧代谢障碍,导致细胞受损的 病理过程。临床主要表现为有效循环血容 量锐减,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组织器官 灌流明显不足,以致重要生命器官缺血、 缺氧,不能维持正常的代谢活动,最终发 生严重的多器官功能衰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1773年法国医师首次采用“Shock”的名 称描述枪伤患者的临床危重状态表现,首 次将休克的命名用于临床至今已经有二百 多年的历史,人们认识休克走过了一个漫 长的道路。然而休克人仍然是临床死亡率 很高的危重病。美国的急诊科每年有一百 万的休克患者,中国数量更多,最少要有 500万/年。 由于休克的理论认识和临床研究在中西医 危重病急救医学领域日益深入,如何提高 休克患者的救治率和死亡率是国内众多学 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三)诊断要点
休克诊断诊断四要素包括:a、病因;b、 一定程度的急性血压下降;c、组织灌注 不良或缺氧表现;d、器官功能变化。
1、一般检查:详细询问病史、病因、并注意如下 体征,尽早发现休克的早期临床特征,并对病情 作出判断。 (1)神志状态:不安、躁动、淡漠、抑郁(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血液量)
如何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
一 系统继承中医理论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没有继承就没有创 新。任何一门学科和技术,开始都是模仿,后 来才是创新和提高。中医学也不例外。中医急 症的大家任继学先生在《悬壶漫录》中说:没 有完整、系统地继承中医药理论,就不会对疾 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就不会有理想的疗效。 就会形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理论。
再如曾治疗一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西医予 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但是仍有手指关节疼痛, 四肢不温,遇冷疼甚,皮色乌黑,若洗衣服接触 冷水则疼痛剧烈。辨证为寒凝血脉,使用乌附麻 辛桂姜汤、阳和汤病情缓解。有时辨证准确,医 生不敢将川乌、草乌、附子、干姜、桂枝、细辛、 麻黄一起给病人用,仅仅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或 者当归四逆汤,这是病重药轻,所以选方也是需 要临床多加磨练的。
所谓全面系统,就是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 科,从中药、方剂到诊断和治疗,从内、难、 伤寒到温病,从本草到针灸和外治法等等,完 整地将古人的经验和理论继承下来。下列书是 必读的①《中医基础理论》;病机19条;② 临床常用的方剂;③《伤寒论》;④《金匮要 略》;⑤《温热经纬》;⑥《中药学》。
学习中医学,必须强调学习方法。开始必 须死记硬背,打好基本功。如中药的性味归经, 汤头歌诀不仅要背组成,也要背剂量、适应症 和加减法。不仅初学者要练童子功,多年的临 床医生也要学而时习之,把以前没有打好的基 础补回来。
如天津的王今达教授,采用菌毒并治、泻 热通腑、益气扶正治法,大大降低了多脏器 衰竭的病死率;有的医院在西医基础治疗之 上采用通腑泄浊法,加以中药大柴胡汤为基 础方化裁,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救治重症胰腺 炎,取得了比单纯西医治疗更好的疗效。
正虚喘脱证名词解释
正虚喘脱证名词解释
正虚喘脱证是中医学术语,常用于辨证论治。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些名词进行解释。
首先,我们先来解释“正虚喘脱”中的“正”。在中医学中,“正”通常指的是人体的正常状态或者是身体的正气。正气是指人体内固有的抵抗力和调节能力,能够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当身体的正气充足时,人体处于健康状态,各种疾病也不易侵袭。
接下来是“虚”的解释。在中医理论中,“虚”指的是人体内在的气血阴阳等方面的不足或者是功能失调。虚证通常表现为面色苍白、精神疲乏、气短懒言、舌质淡、脉弱等症状。
然后是“喘”的解释。在中医学中,“喘”指的是呼吸困难、气息不畅的症状。喘证常见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表现为呼吸急促、气喘、咳嗽等症状。
最后是“脱”的解释。在中医术语中,“脱”指的是某种病证的恶化或者是病情加重的状态。脱证常见于中风、癫痫等疾病,表现为病情急剧加重,甚至出现意识丧失、肢体抽搐等症状。
综上所述,“正虚喘脱”是中医辨证的一种分类,指的是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将疾病归纳为正常状态、虚弱状态、呼吸困难和病情恶化等四种情况。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恢复患者的健康。这种分类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把握病情,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试谈张锡纯欲脱证治特色
亦表现为肝气虚。其论治大气 下陷诸病 中, 亦有很 多欲脱
之证 。虽未明言此 大气下 陷而脱 的病症 由于肝气虚而 致 , 但在治疗时 , 指 出宜补 肝之气 , 则 升肝 之气 。认 为用 黄芪 不惟补肺补脾 , 且补肝 。说 “ 亦 黄芪性 温而 升 , 以之补 肝 , 原有 同气相求 之妙用 , “ ” 凡遇肝气虚弱 , 不能条达 , 一切补
张锡 纯 脱 证 治 法 文 献标 识 码 :B
论证 独具 匠心 , 自成 风 格 , 临证 治脱 颇 多启 迪 。 对 d i 0 3 6/. s. 05- 34 2 1.9 15 0:1.9 9 ji n 10 9 3 .0 0 0. 4 s
中 图分 类 号 :R 4 . 2 92 1 病 机 从 肝虚 立论
虚极 即有 阴 阳之 异 , 言 虚 极 , 指 阴 虚 而 论 , 虚 则 风 前 多 阴
属肝胆 虚极 , 泄无制 , 重用萸 肉, 以芍药补 肝 , 龙 疏 故 辅 佐 牡敛之 , 则能 固摄元气 而止 汗, 元气无 外脱 之虑 。因胸 使 中大气下 陷, 见短气不 足以息 , 努力呼吸有 似乎喘 , 或 或气 息将停 , 危在倾刻 , 脉沉迟微 弱, 或六脉 不全 , 参伍不调 , 或
张锡纯运用山茱萸肉治脱证特色分析
肝 。故 人 虚极 者 ,其 肝 风 必 先 动 ,肝 风 动 ,即元 气 欲 脱 之 兆 也 ”。 对于元 气之脱 ,认为“今但 即脉以论 ,如此证脉若水上浮麻 ,此上 脱之证也 。若系下脱其 脉即沉细 欲无矣 。且元气上脱下脱之外 , 又有所谓外脱者 ,周 身汗出不止者是也 ”。
379.
[9] 韩 捷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中 医 药 治疗 研 究 进 展 [J].中医 药 学 刊,2005,23(7):1271~1272.
[1O] 沈洪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用药的几个 特点 [J].江苏中医 药 ,2006,21(7):15~16.
[11] 沈 洪 ,朱 萱 萱 ,刘 万 里 ,等 .调 理脾 肺 法 对 实 验 性 大 鼠溃 疡 性 结肠 炎 作 用 机 理 的研 究 [J].江 苏 中医 药 , 2002,23 (12):53 54. (收 稿 日期 2009—09—18)
综上所述 ,张锡纯运用山茱 萸肉治疗脱证 的经验堪称独到 , 谙熟药性 ,注重用量 ,讲究用法 ,疗效显著 ,对临床应用具有较高 的借 鉴 价 值 ,对 提 高 中 医 急 症疗 效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收 稿 日期 2009—09—04)
1 谙 熟 药 性 ,用 法 讲 究 张 氏对 山茱 萸 的 救 逆 之 功 非 常 推崇 ,认 为 “山茱 萸 肉既 能 敛
脱证
4、神经原性休克 可由外伤、剧痛、脑 脊髓损伤、麻醉意外等引起,因神经作 用使外周血管扩张,有效血容量相对减 少所致。
5、感染性休克 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 素等产物所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伴休克。常见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6、梗阻性休克 指血流主要通路受阻而导 致的休克。包括:①机械因素所致:静脉 回心、心脏流出受阻两者障碍②胸内压升 高:张力性气胸、正压通气。③流出道受 阻:肺栓塞、主动脉夹层、肺动脉高血压、 心包填塞。
4、皮肤湿冷、发绀、常有明显花斑。 5、意识改变 6、出凝血功能异常 7、晚期是可出现DIC和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晚期是可出现DIC和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三)诊断要点 休克诊断诊断四要素包括:a、病因;b 休克诊断诊断四要素包括:a、病因;b、 一定程度的急性血压下降;c 一定程度的急性血压下降;c、组织灌注 不良或缺氧表现;d 不良或缺氧表现;d、器官功能变化。
(2)中度休克:血容量减少20%~40%, )中度休克:血容量减少20%~40%, 失血量约1200~1700ml,四肢发冷,肢端发 失血量约1200~1700ml,四肢发冷,肢端发 绀,烦躁不安,或淡漠,脉搏细速,收缩 压明显下降至75~60mmHg,脉压差显著缩 压明显下降至75~60mmHg,脉压差显著缩 小,中心静脉压显著下降,尿量减少。
脱证
概述
脱证,是因邪毒侵扰,脏腑败伤,气血 脱证,是因邪毒侵扰,脏腑败伤, 受损,阴阳互不维系而致的以突然汗出, 受损,阴阳互不维系而致的以突然汗出, 目合口开,四肢厥冷, 目合口开,四肢厥冷,甚则神昏为主要 临床表现的急危病证。 临床表现的急危病证。西医学各类休克 可参考本病救治。 可参考本病救治。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毕业论⽂范⽂
毕业论⽂按⼀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等教育⾃学考试本科及研究⽣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集中进⾏科学研究训练⽽要求学⽣在毕业前总结性独⽴作业、撰写的论⽂。从⽂体⽽⾔,它也是对某⼀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定意义的论⽂。⼀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学年(学期)进⾏。
中医毕业论⽂范⽂1
1、中药在美国的发展尚需⽕候
根据美国膳⾷补充健康和教育法案,中医药被限定在膳⾷补充剂的范畴。根据这项法案,⽣产商不能声明某种膳⾷补充剂能够治疗某种疾病,只是说通过科学研究,对⾝体的某些结构或器官有改善和保健作⽤。这种定性从某种程度上就限制了中医药作为药品在美国市场的发展。⽽相关专家认为中医药作为膳⾷补充剂更易进⼊美国市场。总之,中医要想以药品的⾝份进驻美国看来还要有很长的路要⾛。
2、针灸在美国的发展持续升温
针灸作为最早被美国⼈承认并接受的中医疗法,它的独特魅⼒和神奇的功效⼀直在美国得到关注,并持续升温。21针灸在美国的发展背景针灸是世界上最古⽼、最为⼴泛应⽤的医疗⽅法。它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中国。1971年,当纽约时报记者JamesReston写了有关中国针刺⿇醉的报导后,针灸在美国变得⼴为⼈知。除了开始主要⽤于治疗疼痛症状,如头痛、⽛痛、关节痛、肌⾁痛、神经痛、⼿术后疼痛等,也⼴泛应⽤于其他领域,如癌症、⾎液病、哮喘等等。⽬前全美有20多个针灸医疗中⼼从事针灸治疗和研究,研究项⽬有200多项,所治疾病数⼗种。规模较⼤的中医、针灸学校现有20多所,有40多个中医针灸学会或基⾦会,创办近10种中医、针灸杂志,并在不同地区召开了⼀些国际性中医药或针灸学术会议,交流研究成果。全美现有30多所中医针灸学院,其中加州就有⼗⼏所,这些学院都是民间社团或私⼈举办。学院在校⽣最多达500多⼈,最少仅⼏⼗⼈,学⽣来源主要是华裔,也有相当数量是⾮华裔。22针灸在美国的⽴法情况针灸的⽴法在美国历经了探索期、⽴法规范前期,完善⽴法期3个阶段。
甲亢中医辩证论治
甲亢中医辩证论治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是指甲亢表现有急剧的致命性加重。这是甲亢少见的并发症,病情危重,病死率很高。甲亢危象常在未诊断或治疗不彻底的久病甲亢患者中发生,女性多见,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少见。特征为发热,与体温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以及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或胃肠系统的功能障碍。一般在严重甲亢未接受治疗或治疗不完全,在某种应激状态时发生。本病属中医“脱证”、“眩晕”等范畴。
【辨证分型】
阳气暴脱证:神志淡漠,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息微唇绀,体温不升。舌淡,脉微细欲绝。
[治法方药] 回阳救逆。参附汤或四逆汤加减。
真阴衰竭证:神恍惊悸,面色潮红,汗出如油,口渴欲饮,饮不解渴,身热心烦,四肢温暖,舌光剥无苔,脉虚数。
[治法方药] 育阴潜阳。三甲复脉汤加减。
阳竭阳脱证:神志恍惚,大汗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呼吸微弱,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或脉微欲绝。
[治法方药] 回阳救逆,敛阴固脱。参附子汤合参脉散加减。
【其它疗法】
1.针刺疗法
(1)取毫针刺激人体的一定穴位,调整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中度刺激。取穴及配穴:①臑会、气舍、间使、太冲、太溪,可滋阴降火,平肝潜阳,适用于阳亢火旺者。若突眼者,可加取天柱、风池;失眠者、加胆俞、心俞;潮热者,加大椎、劳宫;盗汗者,加阴郄、后溪;易饥、消瘦者,加三阴交、足三里。每次留针20分钟。
②合谷、天鼎、水突、关元、照海、有益气养阴的作用,适用于气阴两虚者,若心悸怔忡者,加取内关、神门;便溏、呕吐者,加取内关、公孙、脾俞、天枢。每次留针15分钟。
厥脱证——精选推荐
厥脱
厥脱证非单纯之厥证或脱证,是指邪毒内陷或内伤脏气或亡津失血所致的气血逆乱,正气耗脱的一类的病症。相当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一、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一九八九全国厥脱证协作组起草制订的《厥脱证诊治规范》进行诊断,西医诊断参照一九八二年全国急性“三衰”分会制订的休克诊断标准。
二、中医治疗
(一)治疗原则:本证因感受邪毒,内伤脏气,亡津失血,创伤剧痛,气血逆乱,阴阳耗脱为其病机,阴阳耗脱为其临危表现。根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应以救阴、回阳、固脱为先,随之审因而治或病因同治。
(二)急救处理:
1.宜静卧、忌搬动,采用头低脚高位,使精血充盈,滋润心脑。
2.输液救阴:即用养阴或增液注射液2000—3000ml静脉滴注;或用葡萄糖盐水、葡萄糖水、平衡盐液等,每日视病情需要而用3000—5000ml静脉滴注(具体可参照抗休克中扩容疗法)。
3.回阳救逆:艾条灸关元穴15分钟,艾火与皮肤表面的距离以病人能够耐受为度;或用参附注射液20ml加入25%葡萄糖水20ml静脉缓慢推注每15—30分钟一次,连续3—5次,或予参附汤灌服每次50 ml,每6-8小时一次,鼻饲。
4.神昏者:针刺人中、涌泉、足三里穴,或用清开宁注射液10ml加入25%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缓慢推注,每1—2小时可重复一次,连续3—5次。
5.喘促者:鼻导管氧气吸入。
6.脉微欲绝或不能触及者:立即用参附注射液20ml,或生脉注射液20ml,或参麦注射液20ml,25%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缓慢推注。
疗效评估:本阶段虽然症状较重,但多数属于发病初期,中医药治疗疗效较好。但某些老年患者,正虚较重,虽积极抢救,但疗效不佳,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应重点考虑其新的方法。
李士懋:中医药善治急危重症
李士懋:中医药善治急危重症
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瘟疫流行百余次。中医在长期与急危重症做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医经溯回集》到《温疫论》《广瘟疫论》《伤寒瘟疫条辨》《疫疹一得》,中医经典论著中有大量有关中医治疗流行病、传染病和急危重病的文献记载,是治疗急性病的宝贵财富。新中国成立后,中医治乙脑、外感、流行性出血热乃至非典型肺炎等成功案例,亦再次证实了中医善治急性病的论断。
但是,由于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和中医本身对急危重症研究的忽视,导致中医在治疗急危重症方面处于不利的劣势,大大逊色于西医。要想把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优势发挥出来,就必须迎头赶上,抓紧将短板补齐。
诊治急危重症数万例
已故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认为,中医不是“慢郎中”,中医在治疗急危重症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有的急症单纯中医就能搞定,有的急症可在西医配合的基础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1962年,李士懋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大庆油田总医院任儿科专职中医大夫。那时的大庆自然环境恶劣,冬天气温很低。因为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所以病人特别多,尤其是儿科患者更多。病种主要为高热、昏迷、休克、麻疹、肺炎合并心衰、流脑、菌痢、中毒性消化不良等,几乎全部是急危重症。由于是急危重症,所以死亡率非常高。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儿科工作的8年中,李士懋诊治的急危重症累计数万例。
当时有一些白胖的麻疹患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体温达到41℃以上,疹子出不透,使用中西医常规治法疗效不佳,有没抢救
中医脱证
【现代医学的认识】
脱的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的各种休克极 为相近,因此现代医学的各种休克可参照 本证辨证施治。
一、概念 休克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血容量 的急剧减少,导致急性的全身微循环功能 的障碍,使保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供血 不足,严重的缺血气氧而产生代谢障碍和 细胞受损的病理状态。其表现为头晕血乏 力,神情淡漠,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 四肢湿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尿量减 少,休克指数等于或大于1等一系列症状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休克时等于或 大于1,正常时0.5)。
二、中医急救的综合措施 1.吸氧。 2.输液:用葡萄糖、盐水、低分子右旋糖 浆、平衡盐液等,每日视病情需要用30005000ml。
3.针灸: (1)电针:取人中、素 或加内关、涌泉, 轻者取单穴,重者取双穴或三穴。电压6-9 伏,频率100-120次。 (2)耳针:取肾上腺、皮质下、心等,两
耳交叉取穴。 (3)艾灸:用艾条灸关元穴15分钟,或艾 条灸气海穴数10壮,以复阳气。
三、辨证施治 1.气脱 证候:汗漏不止,肢体微冷,神情昏倦, 面色清白,目视不明,息微失声,舌质淡, 苔白润,脉微弱。 治法:益气固脱。 方药:独参汤(《景岳全书》)。人之生 命全由气,气聚则生,气散则死,独用人 参大补元气,使气不尽脱。 也可用黄芪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静点。
2.阳脱 证候:冷汗淋漓,四肢逆冷,忽而昏愦, 面唇青紫,口开目闭,手撒遗尿,舌淡或 紫,脉微欲绝或散大无根。 治法:回阳固脱。 方药:参附汤,红参温补元气,附子温壮 复阳,二药相互振奋阳气,益气固脱。若 手足冷至腕踝,加干姜以增强附子回阳救 逆之力,并酌加甘草调和之;若无脉者, 加葱白或猪胆汁,以通血脉,若冷汗不止 者,加龙骨、牡蛎以潜阳敛汗。也可用参 附注射液静滴。
浅谈脱证
浅谈脱证
包培荣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1)
脱证是由于多种病因侵扰人体,导致气血受损,脏真败伤,阴阳气血不相维系所致的一组临床证候群,常有突然汗出淋漓,面色苍白,烦躁不安,胸闷气喘,目合口开,神情淡漠,六脉垂危,二便自遗,甚则神昏。具有西医学休克的特征,属于西医学休克的范畴。如《临证指南医案·脱》中所言:“脱之名,惟阳气骤起,阴阳相离,汗出如油,六脉垂危,一时急迫之证,方名为脱。”
1 《内经》论脱证
脱证的概念源于《内经》,首见于《灵枢·决气篇》,篇中记载:“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候也”(《甲乙经》在“其脉空虚”之前补“脉脱者”三字)。指出了精、气、津、液、血、脉六气之脱。古人认为六气在人体各有其分布,其功能主次的区别,均为其分布的脏器所支配。六气化源均受于胃,若六气虚而脱失,则五脏六腑皆受病,营卫不行,五脏不通,化源气绝,病势危笃。《素问·热论篇》言:“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阳明者……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深刻的阐明了脱证的病位、病机、演变与结局,其病位是五脏六腑皆受病;病机是营卫不行,血脉不通,循环衰竭;演变与结局为五脏不通,而致死亡。并指出阳明脾胃受病,胃气败绝者,三日其气乃尽,病情危笃。
《灵枢·血络论》中阐述了“阴脱”、“阴阳俱脱”的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如“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来合和,因而泻之,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苍苍然,刺之血出多,色不变而烦悗者,刺络而虚经。虚经之属于阴者阴脱,故烦悗。”指出阴阳尚未调和的体虚之人,应用针刺泻法,就会使阴阳俱脱,表里相离而面色苍白。针刺络脉出血较多,泻络时经脉随之而虚,阴脉受损,五脏阴精随之虚脱,虽面色未变,但古人已认识到心胸烦闷已为阴脱的早期改变。
中风中医辨证论治
欢迎阅读五.中风
中风又名卒中,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与脑,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不利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病轻者无昏仆。中风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两类。多见于中老年人,四季
不足,以阴虚、气虚较多见,而以肝肾阴虚为根本,两者可互为因果。急性期,多以标实证候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虚实夹杂,或以本虚为主。
【辨证施护】
(一)辨证要点
1.辨中经络与中脏腑中经络病情较轻,一般无神志昏蒙症状;中脏腑常有神志昏蒙表现,病情重。病程中,中脏腑和中经络可相互转化,病由中脏腑转向中经络,病势为顺,预后多好;若病由中经络转向中脏腑,则病情加重,预后不良。
2.辨中脏腑之闭证与脱证闭证乃邪毕于内,属实证,症见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若兼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脉弦而数,则为阳
1.
(
(jian),(2
护治法则:平肝潜阳,活血通络。(治疗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3)阴虚风动
证候表现:平素头晕耳鸣,腰酸,心烦失眠,突然发生口眼?斜,言语不利,手指蠕动,甚或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护治法则:滋阴潜阳,息风通络。(治疗代表方:镇肝熄风汤加减)
(4)气虚血瘀
证候表现: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强语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黯淡,苔薄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护治法则:益气活血。(治疗代表方:补阳还五汤)
2.中脏腑
(1)闭证
1
2)
3
(2
证候表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多汗肤凉,二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中医脱证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中医脱证医学知识
31
3.若出现息微或气促,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下 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者,为肺脏真气衰竭,可 用醒脑静或清开灵注射液以醒脑开窍。
4.若出现目光晦暗,瞳视呆滞或放大,或息微, 良久一息,鼻口无气或脉见釜沸,鱼翔或人迎、 趺阳六脉俱伏者,此心肺肾脏真气将绝,可参照 “卒死”进行急救。
中医脱证医学知识
中医脱证医学知识
12
一、概念
休克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血容量 的急剧减少,导致急性的全身微循环功能 的障碍,使保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供血 不足,严重的缺血气氧而产生代谢障碍和 细胞受损的病理状态。其表现为头晕血乏 力,神情淡漠,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 四肢湿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尿量减 少,休克指数等于或大于1等一系列症状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休克时等于或 大于1,正常时0.5)。
中医脱证医学知识
9
3.理化检查:收缩压降低80mmHg以下,原 有高血压者收缩压下降30%以上,脉压差小 于20mmHg。
血常规:白细胞总分数升高,红细胞血红 蛋白降低,红细胞压积上升(失液性)。 血糖:低至4mmol/L以下。
中医脱证医学知识
10
中医鉴别诊断: 1.厥证:厥证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 肢厥冷为主症,实者属多,无大汗淋漓, 而脱证以虚为主,以大汗淋漓、目合口开、 二便自遗为主。
中医脱证医学知识
中医辨证论治
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
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表证,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4、气虚感冒证: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
5、阴虚感冒证:滋阴解表,加减葳汤加减。
二、急性支气管炎(咳嗽)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加减。
3、燥热伤肺:疏风润燥,清肺止咳,桑杏汤加味。
4、凉燥伤肺症:清宣凉燥,润肺止咳,杏苏散加减。
三、、慢性支气管炎(咳嗽)
1、痰浊阻肺证:治宜燥湿化痰,降气止咳方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寒饮伏肺证:治宜温肺化饮,散寒止咳方用小青龙汤加减。
3、风寒犯肺证:治宜宣肺散寒、化痰止咳,方用止嗽散加减。
4、风热犯肺证:治宜清热解表,止咳平喘,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5、痰热郁肺证:治宜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方用桑白皮汤加减。
6、肺肾阴虚证证:治宜滋阴补肾、润肺止咳,方用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7、肺气虚证:治宜补肺益气,化痰止咳方用补肺汤加减。
8、肺脾气虚证:治宜补肺健脾,化痰止咳方用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悸、肺胀、喘证、水肿)
(1)急性期
1、外寒里饮证:温肺散寒,涤痰降逆,小青龙汤加减。
2、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3、痰蒙神窍证:涤痰开窍,息风止痉。涤痰汤加减,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4、阳虚水泛证: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5、痰浊阻肺证: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3 中医骨伤科内治法
• ②行气消瘀法: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 适用于:损伤后有气滞血瘀,局部肿痛,无里实热证, 或有某种禁忌而不能猛攻急下者。 • 常用方剂:消瘀活血为主的桃红四物汤、活血四物汤、 复元活血汤或活血止痛汤;以行气为主的柴胡疏肝 散、复元通气散、金铃子散;以及活血祛瘀、行气 止痛并重的血府逐瘀汤、活血疏肝汤、膈下逐瘀汤、 顺气活血汤等方。 • 消法 ,一般并不峻猛,如需逐瘀通下,可与攻下药 配合。对于素体虚弱或年老体虚、妊娠产后、月经 期间、幼儿等不宜猛攻破散者,可遵王好古“虚人 不宜下者,宜四物汤加穿山甲”之法治之。
2.损伤部位辨证治法
• • • • • • • (1)按部位辨证用药法 头面部用 通窍活血汤; 四肢伤用 桃红四物汤; 胸胁部伤用 复元活血汤; 腹部用 膈下逐淤汤; 腰及小腹伤用 少腹逐淤汤、桃核承气汤; 全身多处损伤可用 血腑逐淤汤。
• (2)主方加引经药 • 上肢加 桑枝、桂枝、羌活、防风; • 头面伤 如巅顶加藁本、细辛,两太阳加白芷, 后枕部加羌活; • 肩部加 姜黄; • 胸部加 柴胡、郁金、制香附、苏子; • 两胁肋伤加 青皮、陈皮、延胡; • 腰部伤加 杜仲、补骨脂、川断、狗脊、枸杞、 桑寄生、萸肉等; • 腹部伤加 炒枳壳、槟榔、川朴、木香 • 小腹伤加 小茴香、乌药; • 下肢损伤加 牛膝、木瓜、独活、千年健、防 已、泽泻等。
• ①和营止痛法:适用于损伤后,虽经消 下等法,但仍气滞淤凝,肿痛尚未尽除, 而继续运用攻下之法又恐伤正气。 • 常用方:和营止痛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脱证得论治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省中医)ICU包培荣休克相当于中医得脱证。中医认为脱证就是由于多种病因侵扰人体,导致气血受损,脏真败伤,阴阳气血不相维系所致得一组临床证候群,临床常有突然汗出淋漓,面色苍白,烦躁不安,胸闷气喘,目合口开,神情淡漠,六脉垂危,二便自遗,甚则神昏等临床表现、具有西医学休克得特征,因此脱证属于西医学休克得范畴。如《临证指南医案·脱》篇中,所言:“脱之名,惟阳气骤起,阴阳相离,汗出如油,六脉垂危,一时急迫之证,方名为脱。”
中医对于脱证认识深刻,治疗经验丰富,中医学从宏观得角度辨证论治,具有深厚得学术沉淀,与西医得微观认识具有互补性,因此加强对中医脱证得研究可以拓宽对于休克得治疗思路,深入发掘中医遗产对于休克得救治具有重要得意义、做临床学经典,就是我们传承与研究中医得唯一方向。
(一)《内经》论脱证
脱证得概念源于《内经》,首见于《灵枢·决气篇》,篇中记载:“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候也”(《甲乙经》在“其脉空虚”之前补“脉脱者"三字)。指出了精、气、津、液、血、脉六气之脱。古人认为六气在人体各有其分布,其功能主次得区别,均有其分布得脏器所支配。六气化源均受于胃,若六气虚而脱失,则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化源气绝,病势危笃。《素问·热论篇》言:“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阳明者……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深刻得阐明了脱证得病位、病机、演变与结局,其病位就是五脏六腑皆受病;病机就是荣卫不行,血脉不通,循环衰竭;演变与结局为五脏不通,而致死亡。并指出阳明脾胃受病,胃气败绝者,三日其气乃尽,病情危笃、《灵枢·血络论》中阐述了“阴脱”、“阴阳俱脱"得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如“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来合与,因而泻之,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苍苍然,刺之血出多,色不变而烦悗者,刺络而虚经。虚经之属于阴者阴脱故烦悗。”指出阴阳尚未调与得体虚之人,应用针刺泻法,就会使阴阳俱脱,表里相离而面色苍白、针刺络脉出血较多,泻络时经脉随之而虚,阴脉受损,五脏阴精随之虚脱,虽面色未变,但古人已认识到心胸烦闷已为阴脱得早期改变。
《内经》中不仅认识到了内伤正气就是脱证得病因,同时也认识到外邪致脱,并提出了种种治疗方法。《素问·缪刺论》言:“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指出了外邪客于五络,可使五络俱竭,使人出现虽有身之经脉气血流动,但形体却失去知觉,象“尸体”一样称为“尸厥”。对于尸厥除了采用缪刺,以及与竹管吹双耳之外,还可用“剃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烧灰),饮以美酒一杯,不能饮者灌之,立已。”此即配合左角发酒治疗外邪致厥脱得记载、可以瞧出,凡就是外感六淫、伤津失血、汗吐下太过、脱气亡阳等均可致气虚阴阳受损,五脏亏耗,脏真受损,五络欲竭,阴竭阳脱,气立孤危,升降出入无权,故临床表现机体内外上下得一派虚衰危侯。《内经》从病因、病机、及临床证治等方面有较全面得认识与记载,奠定了较为全面得脱证病生理基础、
(二)《伤寒论》与脱证辨治
东汉末年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虽未专论脱证,但却从厥证得辨治中丰富与发展了脱证得临床辨证论治。仲景从伤寒、大汗、吐利、误治、以及隔上有寒饮等方面,阐述了,寒邪伤阳,误治伤阴,所致阴液耗竭,阳气欲脱之证。如“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原文29条),“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痛,又下利,厥逆而恶汗者,四逆汤主之、”(原文353条)“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原文354条),指出了伤寒、误汗、伴有下
利等致病因素导致阴竭阳气欲脱得临床表现。又如“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原文377条),“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原文388条),“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原文389条)指出了亡津失液,脉微欲绝,大汗亡阳,肾绝不固得危重征象。
仲景不仅对亡津失液,阳气欲竭证予以回阳救逆,对于寒邪伤阳,脾肾阳衰之证刻刻不忘温阳,如“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四逆汤主之”,“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少阴病,……若隔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原文324条)。在此基础上,并且告诫医者,“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温里宜四逆汤”(原文372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原文277条)体现了病则急救,未病先防得治疗原则。
《伤寒论》中,以不同程度得伤寒亡阳少阴病证,通过对四逆辈方药得加减应用,对素体阳虚复感外邪,邪气直中少阴,阳气极虚,真阳欲竭,阴盛格阳,虚阳外浮;或因她经之邪误治、失治,损伤心肾阳气,转而入里致肾阳虚衰,残阳欲脱之象,进行了温阳救逆、回阳固脱、通阳破阴、宣通上下内外等治法,使阳潜卫固,上通下达,气血运行,升降有序,出入条畅,已达阴阳平密之目得、阐述了许多行之有效得方剂,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等,开拓了治疗脱证得先河、
(三)后世对脱证得发展
后世医家在前贤基础上从不同得角度完善了脱证得辨证施治。
《景岳全书·杂证谟·厥逆》言:“血脱者,如大崩大吐或产,血尽脱,则气亦随之而脱,故致卒仆暴死。"“气并为血虚,血并为气虚,此阴阳之偏败也,今其气血并走于上,则阴虚于下,而神气无根,就是即阴阳相离之候,故致厥脱。"指出了亡血失精阴阳相脱导致脱证;
《医学源流·病不可轻汗论》“天时暑燥,卫气开而易泄……复发散之剂,必至大汗不止,而亡阳矣"。《类证治裁·厥证》言:“由吐泻后真阴大伤,厥气上逆,阴阳失交”,《医学新悟·论下法》言:“此皆在当下之例,若失时不下,则津液枯竭,身如槁木,势难挽回矣。”“郁热蓄甚,神昏厥逆,脉反滞涩,有微细欲绝之象……投以温药则不可救;或者妄行攻下,致残阴暴绝,势大可危。”(此为典型得脓毒症休克),可以瞧出汗、吐、下三法用之不当则变症蜂起指出了津液脱失,亡阴亡阳导致脱证;
《类证治裁·脱证》言:“生命以阴阳为枢纽。阴在内,阳之守,阳在外,阴之使。阴阳互根,相抱不脱。……夫元海根微,精关直泄,上引下竭,阴阳脱离,命立顷矣、”阴阳平密就是维系生命得根本,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三为久病亏虚,阴阳俱脱,导致脱证;
《张氏医通·脱》中言:“上下俱脱者,良由上盛下虚,精华外脱,其必食肥甘,好酒色,而体肥痰盛,往往类中之虞?……颠仆遗尿,喘鸣大汗者,此上下俱脱也。"指出了上盛下虚,上下皆脱之脱证。同时阐明了恣食肥甘,将息失宜,体肥痰盛得易栓患者,易发生脑血管病变,也易出现仆倒遗尿,呼吸困难,大汗亡阳之征,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相似。《简明医彀·厥证》言:“急病或重病患者,突然大汗不止,或汗出如油,声短息微,精神疲惫不支,脉微细欲绝,或脉大无力,舌踡少津,为阴阳将脱之危象。此段得描述,与急性循环衰竭非常相关如急性MI、乳头肌或腱索断裂、急性肺栓塞等……、
《类证治裁·脱》中也言“上下俱脱者,类中眩仆,鼻声鼾,绝汗出,遗溺失禁,即阴阳俱脱"。文中清楚得表达了中脏病人,所出现得阳浮于上,阴竭于下,阴阳俱脱得临床表现。此征象与急性脑干病变、中枢性循环衰竭相似。
总之,脱证得分类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为脱分阴阳,《类证治裁·脱证》中说:“喘促不续,汗多亡阳,神气乱,魂魄离,即脱阳也。……血崩不止,大下亡阴,……即阴脱也、”《临证指南医案·脱》中说:“夫脱有阴阳殊,……如中风眩晕呕吐喘衄汗,多亡阳之类,就是阴脱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