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讲课导语
夫文言文,乃古之文章,其言简练,意蕴深远。
吾辈今人,欲窥古人之智慧,必先通晓文言文。
是以,本讲课程特设文言文翻译一课,旨在引导学子们领略文言之美,掌握翻译之技巧。
盖文言文之翻译,非一日之功,需循序渐进,方能登堂入室。
今者,吾将以此导语,为诸君揭开文言文翻译之序幕。
首先,文言文翻译之要,在于理解。
夫文言文,字字珠玑,一句之中,往往蕴含数层意思。
故翻译之前,须先揣摩文意,领悟其精神实质。
是以,学子们宜先从词汇入手,辨析字词之异同,掌握其基本含义。
如“古之人”之“古”,有“古代”之意,亦有“古老”之意,需根据上下文具体分析。
其次,文言文翻译之妙,在于变通。
文言文之句式,往往复杂多变,有时需进行结构调整,方能达意。
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若直译为“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则显得生硬。
实则,可调整为“孔子言:‘学之又习之,其乐融融。
’”如此,方显古风。
再者,文言文翻译之难,在于语感。
文言文之韵味,往往蕴含于字里行间,需具备一定的语感,方能捕捉。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若仅译为“青色的衣领,我的心情悠然”,则未能传达出原句之美。
实则,可译为“青衫飘飘,我心悠然”,如此方显意境。
此外,文言文翻译之技巧,尚需注意以下几点: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者,忠实原文,力求字字落实;意译者,追求通顺,力求达意。
二者相辅相成,方能翻译得体。
二、遵循原文,尊重原意。
翻译之时,切勿随意发挥,更勿曲解原文。
三、兼顾古今,通顺易懂。
翻译之时,既要考虑古文之韵味,又要使译文通顺易懂。
四、熟读经典,积累经验。
翻译之道,非一日之功,需多读经典,积累经验。
总之,文言文翻译一课,旨在让学子们领略文言之美,掌握翻译之技巧。
愿诸君在此课程中,学有所成,游刃有余,终成一代翻译大家。
现将课程安排如下:一、文言文基础知识讲解二、文言文翻译技巧分析三、经典文言文翻译实践四、翻译作品赏析与讨论愿诸君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上课文言文翻译.ppt
24
无乃……(乎、欤、与)恐怕……吧 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军队(因长途行军)筋疲力尽,郑国又有了准备, 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2、今君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 的大臣,这样未免太晚了吧? 3、为盟主而犯此二者,无乃不可乎? 作文盟主却犯这两个过错,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4、君送杨临贺,诚为厚矣,无乃为累乎 你为杨临贺送行,诚然是情谊深厚,但这恐怕使 你遭受牵累吧!
4、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 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如果他的话正确没人敢反抗,不是很好吗?如 果他的话不对却没人敢反抗,不几乎一句话 可以亡国吗?”
19
得无(非)……乎(耶、欤) 该不会……吧?能不……吗? 1、吾每日三自省察已身:为人谋事而得无不尽 忠心乎?与朋友结交而得无不诚信乎? 我每天都对自己多次反省检察:与人谋事能无不 尽忠心吗?与朋友结交能无不诚信吗? 2、日食饮得无衰乎? 每日饮食该没减少吧 ? 3、单于曰: 此汉精兵也,日夜引吾南行近塞,得 无有伏兵乎? 单于说:这是汉朝战斗力强的士兵 ,日日夜夜引 领我军向南进军靠近要塞,该不会有伏兵埋伏吧?
11
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 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同义连用、偏 义复词等)、虚词删去。
换:对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翻译时都要换 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调:文言文倒装句应依据现代正常语序进行调整。
补: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 使语意完整。
文言文句子翻译公开课
⽂⾔⽂句⼦翻译公开课树⽴语境意识,落实得分点——⽂⾔⽂句⼦翻译⼀|、导⼊:⾼考对古诗⽂能⼒的要求,包括要“理解并翻译⽂中的句⼦”,这是⼀个重要的考点。
这个考点难度⽐较⼤,当然也是得分率低的考点之⼀。
在宁波市⼀模考试中,我们班级的平均得分差不多就只能得到⼀半。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针对⽂⾔⽂句⼦的翻译进⼀步落实⼀些⽅法。
昨天我请同学根据⼀个⽂⾔⽂语段出了⼏个⽂⾔⽂翻译的句⼦,并给出分值和得分点。
现在请同学来解说⼀下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句⼦来出题。
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出的翻译⽂句都⼀些共同点,这些句⼦中基本都涉及到关键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或者固定句式。
这样的出题意识恰恰就说明我们基本已经明⽩了翻译⽂句的关键点。
(⼀)明确踩分点:留、删、补、换、调、变,要求达到“信、达、雅”的⽬标。
⽂⾔⽂翻译可以借助⽅法:留、删、补、换、调、变1.“信”,就是要准确地译出原⽂的内容;2.“达”,就是要求译⽂要通顺流畅;,则要求译⽂规范、得体、⽣动、优美。
(不作要求)(不作要求)3.“雅”,则要求译⽂规范、得体、⽣动、优美。
明确了得分点,这⼀步很重要,因为我们就可以就此⼀⼀落实突破,⽽不会迷失⽅向。
那么接下来我们⼀起来看⼀下,同学们⽣1:假使我⼀旦获机游揽浩⼤的宇宙万物,抒快⼀⽣的志向,来堵住讥讽我的⼈的嘴巴。
:假如我有⼀天获得偌⼤的天下,完成平⽣的志向,按照说离间⾔论的⼈的话,舍弃仲郛,:如果我的⼀⽣能观览宏⼤的宇宙,实现平⽣的志向,来留传在好事者的⼝中,舍除仲郛,我能同谁在⼀起呢?正确答案:假设我有⼀天能够饱览天下的美景,快意于实现平⽣的志向,来堵塞那个讥讽我的⼈的嘴,除了左仲郛,我与谁共享这些呢?总结失分原因:1、字词句式,翻译有误2、忽略语境,不明⼤意3、表意不通,表达不畅明确得分点,还有最为重要的⼀步,就是在于落实得分点。
⾔论及之,则众共⾮笑诋斥,以为怪物。
……《书黄梦星卷》王阳明错例:⽣1:(我)私下奇怪他竟然不惧路途遥远艰⾟,并且勤奋⾟苦不⽌。
文言文翻译指导公开课
误区8:不懂文言修辞
【例9】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 爝(jué)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误译]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的命运, 我们朝廷确实要取代它。你们即使点燃了自 己,也没有日月一样的光明!
[正译]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的命运, 我们朝廷取代了它。你们这些微火残灰, 竟敢与太阳月亮(一样的大明朝)争夺光 明吗! 讫qì 1、完结,终了;收讫;付讫:
[分析与对策] “困于周郎”中的“于”字,表示 被动关系,译为“被”,考生的忽 视造成被动者“曹操”成了主动者。 同学们要注意积累“其、之、 以、而、乃、乎”等《考试大纲》 规定的十八个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 根据句意,准确翻译。
• 文言文翻译常见典型错误汇总 • 误区一:混淆古今异义 • 误区二:词类活用分析错误 • 误区三:误译文言虚词
误区1:混淆古今异义 【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 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 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 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 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 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 “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遗”的古义为“赠予/ 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有同学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 义不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 1、积累古今异义词。 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 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 “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 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 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 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
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2、在学生掌握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上,加强学生踩点得分的意识,通过对已学的难词难句的突破掌握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关键句子),强化得分点。
2、掌握解题方法,答题步骤。
3、调动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思路以练得法,以法导练。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量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资源网络高三资料参考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和步骤:一、导语设计由同学自主谈谈翻译的困惑和亮点以及平时采用什么方法去突破,由此归纳出翻译的原则标准。
译文标准:字字落实一一对应文从句顺二、自主探究,得出翻译的方法。
(温故知新)1、练一练: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归纳:留——人名、地名、官名、制度名词等2、练一练:①“夫六国与秦皆诸侯”,②“昼夜勤作息”归纳:删——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同义互用等3、练一练: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②吾妻之美我者③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归纳:换——单音节词、通假字、活用、古今异义词等1、练一练:①大王来何操?②求人可使报秦者,不得。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归纳:调——变序句(主谓倒装、宾前、定后、状语后置、省略等)5、练一练:①一鼓作气,再而衰。
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归纳:补——省略成分(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6、练一练: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②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③至七月,乃扶病入觐,奏对称旨。
归纳:猜——利用字形、句子结构、语境等揣摩三、归纳总结字字落实留删换三标准一一对应六方法文从句顺调补猜四、试一试行不行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夫子讲课文言文翻译版
孔夫子讲课文言文翻译版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
译文
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对他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神情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
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回答道:“老琴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这支曲子叫做《文王操》啊!”。
讲课文言文翻译
一、《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不是一位君子吗?”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同时,孔子还提出了人际交往的原则,即不以别人的误解为烦恼,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宽容。
二、《论语·为政》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居于自己的位置,其他的星星都围绕着它。
”解读:这句话阐述了以德治国的理念,认为国家的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以道德的力量来影响和带动民众,从而使国家和谐、稳定。
三、《论语·里仁》原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是美好的。
选择不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解读:这句话强调了仁德的重要性,认为仁德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能够使人受益匪浅。
同时,孔子还提醒人们要选择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的智慧。
四、《论语·八佾》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局限于某种器物。
”解读: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君子的要求,认为君子应该具备广泛的才能和知识,不应局限于某一领域。
这意味着君子应该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以适应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
五、《论语·雍也》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乐趣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只有真正喜欢并以此为乐的人,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过对《论语》中部分篇章的文言文翻译和解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课前讲座文言文翻译
夫课前讲座,乃师生交流之盛事,启迪智慧,激发兴趣,实为教学之良法。
然文言文者,古人之言也,其辞简奥,意蕴深远,非吾辈今日之学子所能轻易领悟。
是以,课前讲座文言文翻译,尤为重要。
讲座之初,师曰:“夫文言文者,古之圣贤,述其思想,传其智慧,以教后人。
故而,翻译文言文,非但需晓其字义,更需悟其精神。
”众学子闻言,皆若有所思。
师继而曰:“翻译文言文,首当其冲者,字词之辨析。
夫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是以,学者须熟读《说文解字》,明其本义,方能译之准确。
”学子甲问:“师言字义,吾等粗通,然文法如何?”师答:“文法者,文言文之规矩也。
欲译文言文,必先通文法。
如《左传》之记事,《史记》之叙事,皆有其法。
学者须熟读经典,悟其文法,方能译之得体。
”学子乙问:“师言经典,吾等当读何书?”师曰:“《四书五经》为国学之基石,学者宜先读之。
《诗经》之诗,文辞优美,意境深远;《尚书》之书,记事详实,思想深邃;《礼记》之礼,规范言行,教化人心;《易经》之易,变化无穷,智慧无穷。
读此四经,可得文言文之真谛。
”学子丙问:“师言《易经》,其义难懂,吾等当如何?”师答:“《易经》之难,在于其变化无穷。
学者须细心揣摩,领悟其变化之理。
如能悟其理,则易解矣。
”讲座之中,师又曰:“翻译文言文,还需注意其语气、修辞。
夫语气者,文之灵魂也;修辞者,文之花叶也。
无灵魂,则文无生气;无花叶,则文无色彩。
故而,翻译文言文,须注重语气、修辞。
”学子丁问:“师言语气、修辞,吾等当如何运用?”师答:“语气者,宜根据上下文意,揣摩其情态。
如喜悦、愤怒、哀愁等,皆需表达得体。
修辞者,如比喻、夸张、对仗等,皆需运用得当。
学者宜多读经典,体会其修辞之美。
”讲座将终,师曰:“夫翻译文言文,非一日之功,需学者勤学苦练,方能有所成就。
吾辈今日讲座,虽未能尽解文言文之妙,然已略知其一二。
愿诸君自此以后,勤读经典,深研文言,终成大器。
”学子闻言,齐声应诺,心向往之。
于是,课前讲座文言文翻译,便成为学子们求知路上的指路明灯。
授课的文言文翻译
昔者,孔子设教于杏坛之上,传道授业解惑,后世学者奉为典范。
夫授课之道,非徒口耳之传,实为心传意会,启迪后学,使其明理识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今余有幸,得授一课,以文言文译之,以飨读者。
授课之初,教师须正衣冠,整书案,以示尊敬。
然后,缓缓步至讲台,立定身形,开口而谈:“吾今日所讲,乃《论语》之精华,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语出自《论语·学而》,意谓学习之后及时复习,岂不愉快?有朋友从远方来,岂不快乐?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岂不是君子?教师须讲解此句之深意,使其学生明白学习之道,在于持之以恒,在于乐在其中,在于宽容大度。
次之,教师可引申讲解“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
曰:“仁者,爱人;义者,宜也;礼者,敬也;智者,知也;信者,诚也。
此五常,乃为人之本,行事之准,吾人当身体力行,以成君子之德。
”言毕,教师可举《孟子》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语,以说明道德之重要。
曰:“孟子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吾人若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必得道而多助,何愁事业不成?”又言:“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者,学思结合之谓也。
吾人读书,不可一味死记硬背,而应深思其义,方为真学。
”教师进而讲解《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字真言。
曰:“修身者,修己之身;齐家者,治己之家;治国者,治己之国;平天下者,平己之天下。
此八字,乃人生之目标,吾人当以此为志,努力实践。
”授课之际,教师应善于启发学生思考。
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吾人当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方能不断进步。
”此外,教师还应讲解《中庸》之“中正平和”之道。
曰:“中者,不偏不倚;正者,端正不斜;和者,和顺自然。
吾人行事,当求中正平和,方能合乎天道,成就大业。
”最后,教师总结曰:“授课之道,贵在传道授业解惑。
吾人当以此为宗旨,不断学习,以求明理识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课字文言文翻译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夫传道者,非一途也。
有自小学而至于大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而至于道之极致。
有自方技而至于文学,由博返约,由约而精,由精而神。
有自农工商贾而至于士大夫,由劳而逸,由逸而尊,由尊而显。
学者有志,师亦随之,教之以文,诲之以理,导之以德,养之以礼。
吾师古文,自幼好之。
先父谓:“古文者,圣贤之遗言,国家之瑰宝,学者之瑰宝也。
能通古文,则能通古今,能通古今,则能知兴衰,能知兴衰,则能知所以自立。
”是以余日课古文一篇,不辍。
课字之始,余尚懵懂,不知字之意义,不知文之脉络。
师教余曰:“字者,言之形也;文者,字之串也。
言者,心声也;文者,心画也。
故字者,心之声;文者,心之画。
学者须先识字,识其义,辨其形,察其意,然后能作文。
”余于是始识“一”为万物之始,“二”为阴阳之始,“三”为天地人之始,“四”为四方之始,“五”为五行之始,“六”为六艺之始,“七”为七政之始,“八”为八卦之始,“九”为九宫之始,“十”为十干之始。
字字精微,义义深奥。
及长,师又教余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书,谓余:“此四书者,儒家之经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要道也。
学者须熟读精思,以求其义,明其理,然后能自得。
”余于是朝夕诵习,不知疲倦。
课字之余,余亦课诗。
诗者,心声也,诗言志。
余师课余诗曰:“诗者,所以抒怀也。
诗无达诂,意有所寓。
学者须自抒胸臆,以诗言志,以诗抒情。
”余于是学作诗,先从《诗经》入手,继学《楚辞》,再学《唐诗》、《宋词》,诗艺日进。
课字之道,非一日之功,非一年之成。
学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课字之初,如婴儿学语,须从“一二”始;课字之终,如成人行礼,须从“仁义礼智信”终。
故课字者,如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涉浅水者得鱼,涉深水者得蛟龙。
余课字至今,已数十载。
师已仙逝,余独守此道。
课字之余,余亦课人。
余谓人曰:“课字者,非独课字也,课心也。
心者,万事之本。
心正则字正,字正则文正,文正则人正。
上课翻译为文言文
夫“上课”者,盖言教师之讲授,学生之听受也。
在我国,古之教化,虽无如今之“上课”之名,然其义实同。
古有《礼记·学记》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此所谓“上课”之宗旨也。
盖闻“上课”之事,必择其时。
古之学者,于晨曦初露之际,沐浴更衣,正衣冠,整书案,以待师之来临。
师至,弟子迎之,以示尊敬。
师入室,弟子起立,以示恭敬。
此乃“上课”之序也。
师之讲授,首述经史子集,次及天文地理,而后及于六艺之教。
所谓“经史子集”,盖指儒家经典、史书、诸子百家之学以及文集也。
儒家经典,如《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乃圣贤之言行,弟子当敬而读之。
史书则记载国家兴衰、民族英雄,弟子当熟读深思,以知兴替之理。
诸子百家之学,如孔子之仁、孟子之善、老子之道德、庄子之逍遥等,弟子当博采众长,以广其识。
文集则收录名士佳作,弟子当品味其辞,以增其文采。
天文地理,乃天地之奥妙,弟子当学习日月星辰之运行,山川河流之分布,以明自然之理。
六艺之教,即礼、乐、射、御、书、数,弟子当习之,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师之讲授,弟子须专心听受,不敢有丝毫懈怠。
师之教诲,弟子当铭记于心,不可遗忘。
师之提问,弟子当虚心回答,不敢有误。
师之赞许,弟子当喜而不骄;师之斥责,弟子当悔而不怨。
古之“上课”,虽无如今之课室之宽敞,然而师之用心,弟子之诚敬,皆无二致。
是以,古之学者,虽无今日之便利,然其学问之深,道德之高,亦足以传之后世。
夫“上课”之事,非一日之功,乃终身之业。
弟子须谨记师之教诲,勤学好问,自强不息,方能不负师之期望,成就一番事业。
是以,古之学者,虽不称“上课”,然其学习之态度,与今之“上课”无异。
此乃学问之真谛,亦为人生之要道也。
今之“上课”,虽多方便,然弟子若不专心,则与古之学者无异。
故吾人当效古之学者,专心致志,虚心受教,方能在“上课”之中,获得真知,成就大业。
是以,上课之道,非徒言教,更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志也。
听课用文言文翻译
【开篇】岁在甲子,春光和煦,余以学子之身,负笈于庠序之中。
一日,风和日丽,余步至讲堂,见诸生济济一堂,皆怀揣求知之心,翘首以待。
余亦怀揣谦卑,欲以听讲为务,以广见闻。
【课堂情景】讲堂之内,座无虚席。
先生居中,衣冠楚楚,目光如炬。
诸生肃立两旁,静候先生开讲。
先生起立,拱手一揖,曰:“今日课业,吾将讲授《论语》之《学而》篇,愿诸生专心听讲,勿忘其义。
”先生于是开讲,语重心长,引经据典,阐释《学而》篇之要义。
余聆听之际,恍若置身于孔子门下,亲闻圣人教诲。
【课程内容】先生曰:“《学而》篇首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章教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乐善好施,不怨天尤人。
”余闻之,心有所悟。
夫学,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成就。
友朋相助,亦为人生一大乐事。
人贵有自知之明,不因他人无知而怒,此乃君子之风。
先生又曰:“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此章教人,居家孝悌,处世谨慎,诚信为本,博爱众生,亲近仁者。
”余思之,居家孝悌,乃立身之本。
谨慎行事,诚信待人,方能赢得他人尊重。
博爱众生,亲近仁者,则人生无憾。
【课堂互动】先生问:“诸生以为,孔子所谓‘仁’者,何谓也?”诸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余亦踊跃参与,以所学所闻,与诸生共论。
【结语】一堂课业,听罢已矣。
余心潮澎湃,感慨良多。
孔子教诲,虽隔千载,仍熠熠生辉。
余深知,学问之道,无涯无际,唯有虚心求教,勤于听讲,方能不断进步。
是以余谨以文言纪之,以示同好。
愿诸生共勉,勤学不辍,以不负先生教诲,不负韶华岁月。
上课说话用文言文翻译
夫课堂之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弟子者,受业解惑者也。
师之言语,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弟子之听讲,如海绵吸水,不遗余力。
师之讲授,须详尽周密,条理清晰,使弟子得以领悟,心悦诚服。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故课堂之上,弟子当以思索之心,听师之教诲。
师之言语,或深奥难懂,或浅显易懂,弟子皆须专心致志,虚心求教。
若弟子于课堂之上,偶有疑问,宜举手发言,以询于师。
师见弟子有疑问,当耐心解答,不厌其烦。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师之教诲,弟子之提问,皆应相得益彰,共成学问。
弟子于课堂之上,亦当互相尊重,不得嬉戏打闹,影响他人学习。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同窗之谊,亦当珍惜。
课堂之上,言语交流,亦宜礼貌相待,不得口出狂言,自取其辱。
夫课堂之上,师之言语,弟子之听讲,皆以明理为宗旨。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弟子于课堂之上,当温习旧知,以求新知。
师之教诲,弟子之领悟,皆应相辅相成,共促学业进步。
孔子又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夫课堂之上,弟子当随时记录,以备日后温习。
师之讲授,弟子之笔记,皆应精益求精,以求学业有成。
然而,课堂之上,亦有时言辞之争。
孔子曰:“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弟子于言辞之争,当以仁心待人,以智识行事。
不得因争言而失和,应以理服人,以德服众。
总之,课堂之上,师之言语,弟子之听讲,皆应以学问为本,以道德为辅。
孔子曰:“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弟子于课堂之上,当勤学苦练,以期学业有成,而后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为个人,尽其所能,不负所学。
是以,吾辈学子,当以文言文译之,铭记课堂之上之言语,以励己之学业,以警己之行止。
庶几,不负师之教诲,不负己之青春,不负国家之培养,不负民族之期望。
文言文翻译老师讲课
昔者,吾师于文言文之道,讲授一堂,言辞恳切,座无虚席。
余乃记录其讲义,以传后世,俾学者有所借鉴。
师曰:“文言文,古之语言也,其辞简而意赅,其义深而远。
吾辈今日,虽置身于现代,然文言文之精髓,仍需传承。
今吾与尔等,共谈文言文之翻译。
”师言:“翻译之道,首在理解。
尔等须知,文言文与白话文,虽同出一源,然其表达方式各异。
故翻译之前,必先读通原文,领悟其意。
”师举一例:“《论语》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句中,‘学而时习之’为孔子教诲弟子之法,‘有朋自远方来’则言朋友来访之乐,‘人不知而不愠’则显君子之胸怀。
翻译时,须将此三意融合,方能得原文之真谛。
”师又言:“其次,翻译贵在传神。
文言文之妙,在于意境。
故翻译时,不仅需译其字面意义,更需译其意境。
”师再举一例:“《诗经》有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此句以‘青青’、‘悠悠’形容衣领与心情,意境深远。
翻译时,宜用‘翠绿’、‘绵绵’等词语,以传达原文之美。
”师曰:“再者,翻译需注意修辞。
文言文多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翻译时,须将这些手法巧妙地运用到白话文中。
”师又举一例:“《离骚》有云:‘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此句以‘众鸟’、‘孤云’比喻世态炎凉,以‘高飞’、‘独去’形容孤独之情。
翻译时,可用‘群鸟散尽’、‘孤云飘荡’等词语,以保持原文之修辞。
”师言:“最后,翻译要注重语境。
文言文之语境,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翻译时,须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文化背景。
”师总结曰:“翻译文言文,非一日之功,需循序渐进。
尔等当勤学苦练,多读多写,方能精通此道。
”课毕,余等获益匪浅。
师之教诲,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文言文之翻译,虽艰辛,然其中乐趣,亦不可言喻。
自此,余等更加勤奋,以师之教诲为准则,砥砺前行,以期在文言文翻译之路上,渐入佳境。
口才课文言文翻译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曰:“君子不器,何也?”子曰:“夫君子之学也,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及其成也,则其道多,其技少。
是以其志不可测,其才不可量,其行不可规,其德不可量。
夫器者,用之有度,制之有则,故其用有限,其功有常。
是以君子不器。
”子贡曰:“吾闻君子之道,其宽以大,其严以威,其文以明,其武以威,其礼以敬,其乐以和。
吾欲学之,未知其方。
”子曰:“夫君子之道,广矣大矣,如天地之无不载,如四时之无不更,如日月之无不照,如星辰之无不列。
其道无穷,其用不竭,其体不穷,其变不极。
是以君子之道,不可学而能,不可事而得,不可求而得,不可得而得。
是以君子之道,唯在心而已。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子贡问道:“君子不是器物,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说:“君子的学问,广博而简约,辛勤而功效少,等到他成就之后,他的道术众多,而他的技艺却很少。
因此他的志向不可测度,他的才能不可估量,他的行为不可规范,他的品德不可衡量。
器物,使用有度,制作有规则,因此它的使用有限,它的功效有常。
所以君子不是器物。
”子贡说:“我听说君子之道,宽宏而伟大,严肃而威严,文雅而明显,武勇而威武,礼仪而恭敬,音乐而和谐。
我想学习它,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孔子说:“君子的道,广大无边,就像天地一样包容万物,就像四季一样不断更替,就像日月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照耀,就像星辰一样无所不在。
它的道术无穷无尽,它的功效用之不竭,它的本体无边无际,它的变化不可穷尽。
因此君子的道,不是通过学习就能掌握,不是通过实践就能得到,不是通过追求就能得到,不是通过获取就能得到。
因此君子的道,只在于心而已。
”。
课文言文翻译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翻译:先帝开创的事业尚未完成,便不幸中途去世。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疲惫不堪,这确实是关乎国家存亡的危急时刻。
然而,那些在朝廷内部尽职尽责的侍卫大臣,以及在朝廷外部舍身忘死的忠诚之士,都是因为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要报答陛下。
课上文言文翻译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民皆曰:‘非我也,我无罪。
’可是其国,国乱,而后相曰:‘吾君好仁,吾臣尚忠。
’此亦何益哉?夫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梁惠王曰:“何谓也?”孟子对曰:“君与民同乐,则民乐矣;君与民同忧,则民忧矣。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梁惠王曰:“善哉!吾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然,夫子之志,岂尽在此乎?”孟子对曰:“非也。
吾闻君子之志,在于道。
道者,天下之公器也。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征伐自诸侯出,则诸侯力政,力政则争,争则乱,乱则危。
故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孟子见梁惠王,惠王问孟子:“老先生不辞千里而来,难道是想要为我国谋求利益吗?”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只说利益呢?仁义不也是重要的吗?大王问如何使我国获利,大夫问如何使我家获利,士人和庶人问如何使自己获利,上下都只追求利益,国家就会陷入危机。
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如果国君被杀,百姓都会说:‘这不是我们的错,我们无罪。
’如果国家陷入混乱,然后大臣们会说:‘我们的国君很仁爱,我们的臣子都很忠诚。
’这又有什么用呢?仁爱是人的安居之所,正义是人的正道。
没有仁爱却遗弃父母的人,没有正义却背叛国君的人。
大王只要说仁义就可以了,何必只谈利益呢?”梁惠王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孟子回答说:“君王与百姓同乐,百姓就会快乐;君王与百姓同忧,百姓就会忧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抓好采分点翻译得高分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抓采分点意识。
2.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设想】
1.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二轮复习,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步落实考点内容。
2.在学生掌握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知识重温】——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提问: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是什么?
第一,忠于原文:力求做到___、____、_____。
第二,字字落实:以_____为主,以_____为辅
字字落实包括:实词翻译要准确,虚词翻译明白,句式翻译要恰当,语气翻译要妥帖。
【旧题重做】——期末考试题:
相关语境:史弼……乃上封事曰:“窃闻勃海王悝,凭至亲之属,恃偏私之爱,失奉上之节,有僭慢之心。
州司不敢弹纠,傅相不能匡辅。
陛下不忍遏绝,恐遂滋蔓,为害弥大。
……弼曰:“水土异齐,风俗不同,它郡自有,平原自无,胡可相比?若承望上司,诬陷良善,淫刑滥罚,则平原之人,户可为党。
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
”从事大怒,即收郡僚职送狱,遂举奏弼。
(1)陛下不忍遏绝,恐遂滋蔓,为害弥大。
(2)从事大怒,即收郡僚职送狱,遂举奏弼。
【课堂小结】——抓好采分点
1、词语——关键实词和重要虚词
2、用法——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通假字
3、句式——固定结构和特殊句式
4、句意——具体语境
【例题导航】——市摸底考试
相关语境:许衡……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
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
”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
(1)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
(2)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
【真题迁移】——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
相关语境:何灌……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
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
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
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
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课堂总结】——归纳本课收获
【习题巩固】——二轮复习用书(P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