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汇总

合集下载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

以下是赤壁之战的知识点归纳整理:
1. 战争起因:赤壁之战的起因是曹操率军攻打东吴。

由于曹操的军队在渡江失败,被东吴军队打败,曹操率军撤退,随后在赤壁一带与东吴联军交战。

2. 军队兵力:曹操率领的军队约有30万人,东吴联军由孙权和刘备联合组成,兵力约有50万人。

由于曹操兵力较少,又缺乏后援,最终导致败走。

3. 战争过程:赤壁之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火攻,刘备与孙权使用火攻烧毁曹操的船只;第二阶段是陆战,由于曹操的兵力不足,无法抵挡东吴联军的攻势;第三阶段是追击,东吴联军追击曹操,最终曹操败退。

4. 战争结果: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三国时期历史的分水岭。

这次战役使曹操失去了对江南地区的控制,也为孙权和刘备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5. 战争影响: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战役使得三国时期的分裂形势更加明显,同时也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谋略——火攻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赤壁之战知识点

赤壁之战知识点

知识点一、通假字1、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住,通“驻”,驻扎)2、将军禽曹,宜在今日(禽,通“擒”,捉拿)3、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猝)4、卿能办之者诚决(诚,通“请”)5、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6、雷鼓大震,北军大坏(雷,通“擂”,敲击)二、古今异义1、鼎足之形成矣(古义:形式确立;今译:逐渐发展成某种事物)2、刘琮束手(古义:投降;今译:没办法)3、权起更衣(古义:上厕所;今译:换衣服)4、初一交战(古义:刚刚开始;今译:农历每月第一天)5、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古义:中原地区;今译:中华人民共和国)6、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译:妻子)7、与苍梧太守吴辰有旧(古义:老交情;今译:与“新”相对)8、兼仗父兄之烈(古义:功业;今译:强烈,猛烈)9、引次江北(古义:驻扎;今译:次序)10、荆州与国邻接(古义:疆域;今译:国家)11、致殷勤之意(古义:恳切慰问;今译:热情而周到)12、割据江东,地方数里(古义:土地方圆,纵横;今译:方位词)13、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古义:他实际上;今译: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14、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古义:官职名,这里指一般属官;今译:致力于,投身到事业中)15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古义:一旦,万一;今译:偶然遇见,不期而遇)三、一词多义当谁以当曹操者(动词,抵挡)当横行天下(动词,应该)孤当与孟德决之(副词,当即)将命猛将统兵数万(名词,将领)求救于孙将军(名词,高级军官)彼所将中国人(动词,率领)将顺江东下(副词,将要)治共治曹操(动词,对付)刘表治水军(动词,管理)卒疲病之卒(名词,士兵)鲁肃闻刘表卒(动词,死亡)五万兵难卒合(形容词,同“猝”,匆猝)方助画方略(名词,次序)地方千里(名词,方圆)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副词,正在、将要)方连船舰(副词,正,或并)乃此乃天也(判断动词,是)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副词,竟,居然)乃罢会(副词,于是,就)骑乃得过(副词,才)为为孙权长史(wéi 动词,是)为操后患(wéi 动词,成为)动以朝廷为辞(wéi 动词,做)保为将军破之(wèi 介词,替)安能复为之下乎(wéi 介词,在)恐为操所先(wéi 介词,与“所”连用,表被动)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wèi 动词,通“谓”)于求救于孙将军(介词,向)见权于柴桑(介词,在)肃追于宇下(介词,到)受制于人(表被动,被)资:多载资粮(物资)此帝王之资也(凭借,资本)能:表恶其能(才能)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能够)盖:英才盖世(超过)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大概)抚:权抚其背曰(抚摸,轻拍)上下齐同,则以抚安(安抚)难:五万兵难卒合(不易)安能抗此难乎(灾难)次:引次江北(驻扎)余船以次俱进(次序)当: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抵挡)并:行将为人所并(吞并)将兵与备并立逆操(合)事:不足与图大事(事业)北面而事之(侍奉)事急矣(事情)足:不足与图大事(值得)精兵足用(充足)走:预备走舸(轻快的)备南走,肃径迎之(逃跑)可烧而走也(使••逃跑)乃: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乃罢会(于是就)骑乃得过(才)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乃至)四、词类活用1、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名词作状语,向南)2、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名词作状语,表面上,实际上)3、刘备、周瑜水陆并进(名词作状语,从水路,从陆路)4、敬贤礼士(名词用作动词,以礼相待)5、与苍梧太守吴辰有旧(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6、为汉家除残去秽(形容词用作名词,都指坏人)7、瑜等率轻锐继其后(形容词用作名词,轻装的精锐部队)8、敬贤礼士(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能的人)9、兵粮精多,足以立事(使动用法,使••建立)10、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动用法,使••逃跑)11、必蹶上将军(使动用法,使••受挫折)12、操悉浮以沿江(使动用法,使••漂浮)五、特殊句式1、子瑜者,亮兄瑾也(判断句)2、曹公,豺虎也(判断句)3、且此帝王之资也(判断句)4、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判断句)5、田横,齐之壮士耳(判断句)6、我,子瑜友也(判断句)7、刘备天下枭雄(判断句)8、行将为人所并(被动句)9、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被动句)10、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动句)11、嬴兵为人马所践踏(被动句)12、逼兵事耳(被动句)13、卿欲何言(宾语前置句)14、何以知之(宾语前置句)15、欲安所归乎(宾语前置句)16、今战士所还者(定语后置句)17、荆州之民附操者(定语后置句)18、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定语后置句)19、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定语后置句)20、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状语后置句)21、裹以帷幕(状语后置句)22、败于长坂(状语后置句)23、亮见孙权于柴桑(状语后置句)。

赤壁之战汇总

赤壁之战汇总

赤壁之战汇总舌战群儒+智激孙权+智激周瑜(精)前因:1.曹操大军南下,败刘备,降刘琮,尽得荆州,声势大振。

2.曹操采用荀攸之计,一方面驰檄劝降孙权,另一方面军队号称百万,沿江而来。

3.东吴谋士大多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

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便以给刘表吊丧的名义前往江夏,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4.刘备与诸葛亮商议也认为,曹操势大,急难抵御,欲结孙权以为应援。

经过:1.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东吴的谋士如张昭、虞翻等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2.智激孙权:诸葛亮以曹操兵多将广为由,激孙权投降,后又以破曹之策坦诚相告,使孙权决意兴兵。

3.智激周瑜:诸葛亮故意提及曹操建铜雀台,垂涎二乔美色之事,建议献二乔以退曹军,周瑜大受刺激,当即表态起兵抗曹。

结果:1.最终孙权下定决心,连刘抗曹。

2.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聚铁山断粮:1.诸葛亮提议周瑜前去开解孙权,坚定其抗曹之心。

2.面对周瑜派来劝降的兄长诸葛瑾,不为所动,反劝诸葛瑾投靠刘备。

周瑜遂有杀诸葛亮之心。

3.周瑜故意派遣诸葛亮前去聚铁山断曹操粮草,欲借曹操之手除掉诸葛亮。

诸葛亮欣然领命,面无难色。

4.鲁肃前往慰问,诸葛亮使用激将法,说周瑜只能水战,激得周瑜要亲自去断曹操粮道。

5.待鲁肃再来通报,诸葛亮揭穿周瑜的阴谋,指出周瑜气量狭小,并希望周瑜以大局为重,不要相互谋害。

最后指出水战才是克敌正道,告诫周瑜不要逞一时之强。

6.周瑜听闻,认为诸葛亮见识超群,愈发想要除之而后快,只是碍于当前局面,暂时压下杀诸葛亮之心。

三江口之战:1.曹操大军南下,号称百万,进攻东吴。

2.孙权决定联刘抗曹,任命周瑜为大都督,统领水军。

3.曹操遣使送书至周瑜处,言辞傲慢,周瑜将书扯碎,斩使示威,并派甘宁等进攻曹军。

4.曹操命蔡瑁等一班荆州降将为先锋,于三江口与吴军对垒。

5.吴军利用曹军不善水战,操练不熟,以少胜多,初战告捷,士气大振。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发生于东汉末年,交战双方为孙权、刘备联军和曹操大军。

以下是关于赤壁之战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归纳。

一、背景东汉末年,曹操先后击败袁绍、袁术等诸侯,基本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曹操亲率大军二十余万南征,企图一举统一全国。

此时,荆州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不战而降,曹操轻易占据荆州。

刘备在长坂坡被曹操击败,退往江夏。

孙权在江东根基渐稳,拥有一定的实力。

二、战争经过1、孙刘联盟刘备派诸葛亮前往江东,与孙权商议联合抗曹之事。

孙权在鲁肃、周瑜等人的劝说下,决定与刘备联合,共同抵御曹操。

2、曹操的失误曹操的军队多为北方士兵,不习水战。

他将战船用铁链连接起来,以减少颠簸,却给了孙刘联军火攻的机会。

3、黄盖诈降黄盖向曹操诈降,曹操信以为真。

黄盖率领数十艘装满易燃物的战船,趁着东南风急,冲向曹操的船队。

4、火烧赤壁当黄盖的战船接近曹操船队时,点燃船上的易燃物,火势迅速蔓延,曹操的船队瞬间陷入火海。

孙刘联军趁机发起攻击,曹操大败。

三、战争结果曹操率领残部北逃,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这场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四、影响1、政治格局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暂时无力南征,孙权在江东的地位更加稳固,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四郡,并向益州发展,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初步格局。

2、经济发展战争使得南方地区的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也促进了南方的开发。

孙刘政权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使得南方经济逐渐繁荣。

3、文化交流赤壁之战期间,各方人才汇聚,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五、主要人物1、曹操作为当时最强大的势力领袖,曹操有着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但在赤壁之战中过于自信,出现了战略失误。

2、孙权孙权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决策,坚定了抗曹的决心,展现出了其果敢和睿智。

3、刘备刘备在困境中积极寻求联盟,保存了实力,并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周瑜周瑜是孙刘联军的主要将领之一,他足智多谋,指挥有方,为赤壁之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赤壁之战知识点

赤壁之战知识点

赤壁之战知识点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之一,发生在公元208年的三国时期。

这场战争由于其激烈的战斗和影响深远的结果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赤壁之战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背景、战争经过和影响等内容。

一、背景1. 刘备、孙权与曹操的国力对比赤壁之战的发生与三国时期各个势力之间的斗争息息相关。

刘备拥有长江中游的益州,孙权控制着长江下游的江东,而曹操则掌控着北方的中原地区。

刘备和孙权感到曹操的威胁日益增加,因此决定联手对抗曹操。

2. 曹操南征与赤壁形势曹操发动南征,意图将刘备和孙权孤立并一举消灭他们。

他率领大军渡过长江,威胁到孙权的势力范围。

然而,曹操遭遇到了孙刘联军的抵抗。

二、战争经过1. 曹操的进军与孙刘联军的计谋曹操率领大军进军到赤壁附近时,孙刘联军采取了火攻的计谋。

他们在战火纷飞之际,点燃了数千只草筏,让火势熊熊燃烧,制造了大规模的混乱。

2. 火攻的威力与赤壁之战的结果火攻成为了赤壁之战中最具影响力的战术之一。

曹操的船队被大火吞噬,曹操无奈只能撤退。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曹操大军的惨败,使得刘备和孙权保住了各自的势力。

三、影响1. 赤壁之战对三国格局的影响赤壁之战改变了三国时期的格局。

曹操因战败而削弱,刘备和孙权则得以巩固各自的势力。

此后,在各个势力的争夺中,三国鼎立的格局逐渐形成。

2. 火攻对战争史的影响赤壁之战中采用的火攻战术成为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一。

火攻战术的成功显示了计谋和智慧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对后来的军事战略和战术起到了积极的启示作用。

3. 赤壁之战的文化影响赤壁之战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战役,也在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许多文学作品、戏剧和电影都以赤壁之战为题材,将这一历史事件生动地展现给观众。

四、结论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战争,其火攻战术在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这场战争改变了三国时期的格局,为后来的历史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的知识点描述了战争的背景、战斗的经过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重要战役。

赤壁之战知识点总结

赤壁之战知识点总结

赤壁之战知识点总结一、赤壁之战的背景1. 曹操的野心赤壁之战的背景,根源于曹操的统一大业。

曹操在东征南方时期,目睹了南方人民生活富裕、地势险要,决心占据南方,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

曹操曾多次率领大军南征,但都遭到了东吴和蜀汉的顽强抵抗。

2. 东吴与蜀汉的联合赤壁之战的另一背景是东吴与蜀汉的联合。

东吴的孙权和蜀汉的刘备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曹操的野心。

两者联合,就能够形成一股强大的抵抗力量,因此对抗曹操有了更多的胜算。

二、战役前的准备1. 孙刘联军的布阵赤壁之战前,孙刘联军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为战斗做了全面的准备。

主要策略包括:诱敌深入,设伏击;联合共诛曹操。

在预备战斗中,刘备亲自到处巡视文后大营,认真熟悉地理条件,智谋了解敌情。

最后,根据地理优势和兵力的分散,刘备率军迁进北岸,领水而北去星罗经良。

赤壁西北又有一斋一个载错地塌视思,密器伏甲,参见展焦电计思斗沛众。

赤壁之战暂怠于章太督十八功,有时巨造,延至道也。

2. 曹操军队的准备对于曹操而言,赤壁之战无疑是场兵家必争之战,因此曹操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采用火攻、集中兵力、临战泼水泡皮麦利、闭门打狗杂工斗和预备粮草物资。

三、战斗过程1. 孙刘联军的火攻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采取了火攻的战术。

根据孙刘联军的计划,他们放飞火船,以假意欲作众军,然见风急急弃引。

胜上风弗坠谓金铁为引,独见通,走系如铁,徽碧接头、甲、关铸川币元胶瓒旗车。

诸军以旌劲劲拦门急,称赞..2. 曹操军队的失败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军队最终遭受了失败。

这主要是由于曹操军队在水战中处于劣势,且被联军以火攻打敗。

虽然曹操重兵固守,但是由于联军的火攻,曹操军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士气大伤,大败而逃。

四、战役的影响1. 东吴的崛起赤壁之战的胜利,巩固了东吴在江南地区的地位,也使得孙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此外,赤壁之战的胜利,也为东吴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曹操的挫折对于曹操而言,赤壁之战的失败使得其南征之路遭受到了很大的挫折,未能实现统一大业。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军事战役,发生于公元208年的东汉末年,是著名的三国时期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场战役以曹操与刘备、孙权之间的正面对抗为主,通过精密的战略部署和灵活的战术运用,最终导致曹操军队的大败。

本文将对赤壁之战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便更好地了解这场战役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一、背景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中国分裂成了三国:魏、蜀、吴。

曹操作为东汉末年的权臣和军事统帅,力图统一中国。

刘备和孙权则分别在蜀汉和东吴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

二、战役过程1. 赤壁之战分为两个阶段:火烧赤壁和水上交锋。

2. 火烧赤壁:刘备和孙权联军采用火攻的战术,放火烧毁了曹操的船只,使曹操损失惨重。

3. 水上交锋:刘备和孙权联军利用水战的优势,采取埋伏战术,伏击了曹操的军队,导致曹操溃败。

三、影响1.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转折点,曹操在战役中的失败对他的统一大业造成了重大的挫折。

2. 赤壁之战巩固了刘备和孙权的联盟关系,奠定了他们对抗曹操的基础。

3. 赤壁之战的胜利也彰显了火攻和水战的有效性,对中国历史上的战争策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其他知识点1. 赤壁之战中著名的战略家诸葛亮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提出了火攻的战术方案,并在战役中指挥作战。

2. 《赤壁之战》是中国文学家罗贯中所著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重要篇章之一,将这场战役描述得生动传神,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赤壁之战的知识点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战役。

赤壁之战不仅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影响,也成为中国文化和文学的重要元素之一。

通过学习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丰富多彩。

《赤壁之战》文言知识整理

《赤壁之战》文言知识整理

《赤壁之战》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权以示群下(视)2、五万兵难卒合(猝)3、雷鼓大震(擂)4、将军禽操(擒)5、烟炎张天(焰)6、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驻)7、助画方略(划)(二)古今异义1、致殷勤之意(恳切)2、莫不响震失色(没有人)3、是时(这)4、驱中国士众(中原)5、便还就孤(靠近)6、鼎足之形成矣(形势形成)7、其实汉贼(他实际)8、地方数千里(土地方圆)9、各顾妻子(妻子儿女)10、初一交战(刚刚开始)11、去北军二里余(距离)12、北军大坏(溃败)(三)词类活用1、词性互用: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旧交,形作名)率轻锐继其后(轻锐部队,形作名)敬贤礼士(贤能之人,形作名;礼待,名作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偏僻地居住,形作动)2、动使动:必蹶上将军(使……挫败)权以示群下(让……看)操悉浮以沿江(使……浮)从吏卒(让……跟从)甚失孤望(使……失望)可烧而走也(让……逃走)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使……建立)3、形意动:英雄乐业(以……为乐)4、名词作状语:备[南]走( 向南)[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在外;在里面)从华荣道[步]走( 步行)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从水、陆两路)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在江中心)(四)一词多义1、卒:鲁肃闻刘表卒。

(死亡动词)乘犊车,从吏卒,(兵、士卒名词)五万兵难卒合,(通“猝”仓猝副词)2、士: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读书人)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

(士兵)3、将: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打算、想)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率领)4、抚:及说备使抚表众。

(抚慰、安抚)权抚其背曰。

(抚摩)5、治:共治曹操(对付)今治水军八十万众(率领)6、足:岂足托乎(值得,动词)兵精足用(足够,形容词)7、次:引次江北(停驻,动词)余船以次俱进(次序,名词)8、数:统兵数万(数词)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算,动词)9、烈:兼仗父兄之烈(功业,名词)火烈风猛(大,形容词)10、事:去亲戚而事君者(侍奉,为……服务)不足与图大事(事业)事急而不断,祸……(事情、事物)11、计:窃计欲亡赵走燕(考虑、谋划,动词)备用肃计(计策、谋略,名词)12、难:今操芟夷大难(灾难、患难)五万兵难卒合(困难)13、略:略已平矣(大致)助画方略(策略)14、方:操军方连船舰(方才,副词)地方百里(方圆,名词)(五)虚词1、而:若据而有之(并列)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因果)备必喜而从命(修饰与被修饰)事急而不断(转折)2、以:权以示群下(介词)蒙冲斗舰以千数(介词)挟天子以征四方(顺承连词)宜别图之,以济大事(目的连词)3、为:今为君计(替,介词)为操后患(是,动词)安能复为之下(处在,动词)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被)4、其:如其克谐,天下可定(语气词)5、乃: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动词)蒙冲斗舰乃以千数(甚至、乃至副词)骑乃得过(才副词)乃罢会(于是连词)6、于: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在介词)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跟介词)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向介词)(六)句式1、判断句(1)子瑜者,亮兄瑾也。

赤壁之战知识点总结

赤壁之战知识点总结

赤壁之战知识点总结赤壁之战,那可是三国时期一场超级有名、超级精彩的大战役!咱今天就好好来总结总结这里面的知识点。

先来说说这场战役的背景。

东汉末年,那局势乱得哟,各地豪强并起,都想争地盘。

曹操呢,势力越来越大,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这时候他的野心膨胀啦,想着一举拿下南方,统一天下。

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荆州的刘表病死了,他的儿子刘琮直接投降了曹操。

这可把刘备给急坏了,赶紧带着自己的人马跑路。

说到这,我想起有一次和朋友去逛三国主题的博物馆,看到一幅巨大的赤壁之战地图,那场面,仿佛自己都置身于那个战乱的时代。

咱们接着说啊,刘备在逃跑的路上遇到了孙权的谋士鲁肃。

鲁肃劝说刘备和孙权联合对抗曹操,刘备那是欣然同意啊。

孙权这边一开始还有些犹豫,毕竟曹操的势力太强大了。

但在周瑜、鲁肃等人的劝说下,最终决定和刘备联手。

接下来就是赤壁之战的关键环节啦。

孙刘联军和曹操的大军在赤壁相遇。

曹操的军队大多是北方人,不熟悉水战。

而且呀,曹操还中了庞统的连环计,把战船都用铁链连在了一起。

这时候,黄盖站了出来,给周瑜出了个苦肉计。

哎呀,这苦肉计演得那叫一个逼真!黄盖被打得皮开肉绽,曹操那边居然真的信了。

然后黄盖就带着装满易燃物的船只假装投降,靠近曹操的船队时,一把火给点着了。

那火瞬间蔓延开来,曹操的战船烧得噼里啪啦的,士兵们乱成了一锅粥。

这场大火可不得了,曹操的大军损失惨重,只能灰溜溜地逃走。

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的胜利告终。

赤壁之战的影响那可太大啦!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让曹操短时间内无法再南下,给了孙权和刘备发展壮大的机会。

从赤壁之战咱们能学到不少东西呢。

比如说,打仗不能盲目自大,曹操就是因为太自信,小瞧了孙刘联军,才吃了大亏。

还有就是要善于用计谋,像连环计、苦肉计这些,用得好就能扭转战局。

好啦,关于赤壁之战的知识点咱们就总结到这儿。

希望大家通过了解这场战役,能对三国那段历史更感兴趣,也能从中学到一些智慧和策略。

就像我在博物馆看到那幅地图时,心里充满了对历史的好奇和敬畏,相信你们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赤壁之战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战役

赤壁之战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战役

赤壁之战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战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经典的历史小说之一,描述了三国时期的战争和政治斗争。

其中,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场经典战役,也是三国时期最具影响力和战略意义的战役之一。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赤壁之战的经典故事以及其背后的战略和战术。

一、战前准备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当时曹操率领中原军队,准备统一北方。

而孙权和世袭上将周瑜联合起来,打算抵抗曹操的进攻。

在战前准备阶段,周瑜和黄盖等人秘密商讨了一些策略。

他们在江中埋下了一批火船,准备在战斗中利用火攻来破坏曹军的船队。

二、战斗初期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大批水军和步兵汇聚赤壁一带,准备与孙权决战。

孙权派出周瑜率军抵挡曹军的进攻。

双方在赤壁一带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由于曹军水军实力较强,开始时占据了一些优势。

然而,在战斗初期,周瑜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来削弱曹军的实力。

首先,他利用火攻将埋伏在江中的火船点燃,引燃了曹军的船队,使曹军水军陷入混乱。

其次,他采取了“借箭”的计策,向曹军放箭,以制造声东击西的假象,迷惑曹军的判断。

三、火烧赤壁在战斗初期的胜利鼓舞下,周瑜决定再次利用火攻。

这一次,他借助风助火,引燃了整个赤壁。

火焰蔓延,烧毁了曹军的船队,使曹军的士气大受打击。

曹操不得不撤退,并且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这场火烧赤壁成为赤壁之战的转折点,也是周瑜的妙计之一。

四、战略分析从赤壁之战的战略和战术来看,尽管曹军兵力强大,但孙权和周瑜利用地理环境和火攻等策略化解了曹军的优势。

他们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并巧妙地运用计谋和战术,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此外,赤壁之战还展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智慧。

战斗中,周瑜敢于决策,并且善于分析和把握敌情。

他充分利用火攻这一当时独特的战术手段,使曹军陷入混乱和困境。

这次胜利不仅仅来自于火攻的奇特之处,更是源于周瑜和他的军队对敌人行为的观测和正确判断。

五、战斗的意义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战略价值。

赤壁总结归纳

赤壁总结归纳

赤壁总结归纳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的三国时期。

本文将对赤壁之战进行总结归纳,旨在深入探讨该战役对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一、战争背景与原因赤壁之战是由三国时期蜀国和吴国联军对抗东吴孙权的魏国所引发的。

当时,曹操率领魏军向荆州进攻,威胁到蜀国的稳定。

刘备为了保护自己的势力范围,选择与孙权结盟,共同对抗曹操。

二、赤壁之战的经过1. 火烧连营赤壁之战中最著名的一幕是周瑜借风助火,火烧曹军连营。

当时,曹军在赤壁设有多个连营,形成战线。

周瑜派遣黄盖假投降于曹军,并将船装满火药。

在合适的时机,孙刘联军打响战斗,同时黄盖引火船冲入曹军的连营,引发大火。

曹军在火势的困扰下,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2. 七擒七纵刘备在赤壁之战中采取了“七擒七纵”策略,成功俘虏了七位曹军高级将领。

通过释放这些将领,刘备向曹军昭示善意,同时也使曹军内部产生混乱。

这为蜀吴联军取得了更大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赤壁之战的影响1. 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赤壁之战后,三国时期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场战役彻底改变了东汉末年各个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为三国鼎立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2. 文化传承与影响赤壁之战也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从《三国演义》到各类文艺作品,都以赤壁之战为历史背景。

战役中的英雄人物、智谋战略等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形象和素材。

同时,战役中的火烧、七擒七纵等战术也经常被引用和解读。

3. 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赤壁之战中,蜀国和吴国展现出顽强的抵抗精神和智勇双全的战略,成功抵御了曹操的进攻。

这使得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敌侵略时,能够从历史中得到鼓舞和启示。

赤壁之战成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的象征。

四、赤壁之战的启示赤壁之战的历史教训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在军事行动中,智谋往往能够战胜单纯的武力。

其次,联合抵抗外敌是保卫领土和民族利益的有效手段。

最后,战争的胜利往往需要在全民参与和共同努力下取得,团结是胜利的关键。

三国演义第十一回赤壁之战详解

三国演义第十一回赤壁之战详解

三国演义第十一回赤壁之战详解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著名战役。

本文将对三国演义第十一回中的赤壁之战进行详解。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东汉末年,曹操与刘备、孙权三方势力之间的一场决战。

赤壁之战的导火索是曹操打算攻打荆州,刘备和孙权联手抵抗曹操的进攻,最终导致了这场战役的爆发。

赤壁位于长江南岸,地势险要,水道曲折。

刘备与孙权商议后,决定采取火攻的战略。

刘备在战前假意南逃,欲引曹操追击。

曹操见刘备逃跑,信以为真,率领大军追赶。

就在曹操追击刘备的同时,刘备与孙权早已在赤壁设下埋伏。

孙权派出周瑜,调动水军与刘备合力,准备在水上对曹操进行火攻。

火攻之日,东风吹拂,曹操的船队正准备渡江,却因为东风的帮助下,被赤壁的孙刘联军击败。

有名的赤壁之战开始了。

孙刘联军趁势展开火攻,曹操的船队大败。

火焰熊熊燃烧,江面上烟雾弥漫。

曹操大军的军船纷纷被火焰吞噬,损失惨重。

面对突如其来的火攻,曹操大军士气低落,不久后遭到了刘备、孙权的进攻。

曹操败退之际,又遭到了关羽的追击,被孙刘联军连番打击。

赤壁之战最终以曹操惨败而告终。

曹操撤退后,刘备、孙权得以保留各自的势力,并开始各自发展壮大。

赤壁之战的意义在于,它彻底改变了当时的格局,刘备和孙权通过联合,成功击败了曹操,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也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被后世赞誉为兵法的经典之作。

总结起来,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

通过火攻战术,刘备和孙权成功击败了曹操,改变了当时的局势。

这场战役不仅在故事情节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赤壁之战的详细描述,展示了各方势力之间的智谋、力量和胆识,同时也揭示了战争中的残酷和无情。

赤壁的知识点总结

赤壁的知识点总结

赤壁的知识点总结一、赤壁之战的背景1.1 三国时期的政治背景赤壁之战发生在三国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动荡的时期。

曹操在北方建立了强大的政权,占据了华北地区的大部分。

而孙权和刘备则分别建立了东吴和蜀汉两个割据政权,位于江南和西南地区。

这三方势力对峙,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1.2 南方抗战的兴起曹操在统一北方后,野心勃勃地向南进攻,企图征服整个中国。

他率领大军南下,占领了长江流域的大片土地。

而孙权和刘备则联合起来对抗曹操的侵略,形成了南方抗战的局面。

在这种背景下,赤壁之战爆发。

二、赤壁之战的导火索2.1 吴军陆续溃败在赤壁之战之前,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进攻东吴,取得了许多胜利。

孙权的军队陆续遭到曹操军队的打击,士气低落,吴军的战斗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2.2 赤壁之战的策略在这样的形势下,孙刘联军采取了火攻的计策,借助风势,放火烧毁曹操的船只,导致曹操军队的士气受到重大打击。

这也成为了赤壁之战的导火索。

三、赤壁之战的过程3.1 吴军的火攻孙权和刘备联军在赤壁采取了火攻的计策。

在风势的帮助下,他们放火烧毁了曹操的船只,导致曹操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削弱。

3.2 曹军的失败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受到火攻的影响,士气低落,无法继续战斗,最终被孙刘联军打败。

这场战斗对曹操的军事计划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了三国时期的一次重大战役。

四、赤壁之战的影响4.1 南方抗战的胜利赤壁之战是南方抗战的一次胜利,打断了曹操的南下计划,为东吴和蜀汉联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这场胜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

4.2 曹操的战略失败赤壁之战的失败对曹操的战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南下进攻计划遭受了重大挫折。

这也标志着曹操未能统一中国的大业遭遇了重大的挫折。

4.3 孙权和刘备的联合赤壁之战的胜利也加强了孙权和刘备之间的联合。

两者在战争中的合作取得了成功,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为日后的抗战奠定了基础。

五、赤壁之战的历史评价5.1 马谡的评价马谡曾经对赤壁之战提出了评价:“曹操大军被火烧,船只数千艘尽付流水,士卒数十万人出必不还,百年形势顿生变故,斯可谓英雄之运矣。

赤壁知识点总结

赤壁知识点总结

赤壁知识点总结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极具战略意义和影响的战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同时也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一。

以下是关于赤壁之战的一些知识点总结:一、战斗背景1. 曹操南征的原因:赤壁之战之所以会爆发,是因为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征讨孙权,目的是为了加强曹魏势力,扩大领土,进一步削弱孙吴势力。

2. 孙刘联合对抗曹魏:面对曹操的大军,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决定共同对抗曹魏。

3. 三国形势:赤壁之战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的政治地图已经呈现三足鼎立的状态,曹操、刘备和孙权三方势力对峙,形成了复杂的政治格局。

二、战斗过程1. 战斗地点:赤壁之战发生在长江中游的赤壁附近,这个地点在历史上成为了这场战役的名字来源。

2. 火烧连营: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和周瑜联合策划了火烧连营的计谋。

他们利用南风的机会,放火烧了曹操的船只,造成了曹军的重大损失。

3. 曹军溃败:在火烧连营之后,曹操的军队大败,士兵伤亡惨重,曹操只能带着残军败将艰难撤退,这场战役成为了曹操军事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挫败。

三、战斗结果及影响1. 孙刘联盟的胜利:在这场战役中,孙吴和刘备联合取得了胜利,成功对抗了曹魏的进攻,保住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2. 改变了三国格局:赤壁之战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使得孙吴和刘备联盟的势力得到了巩固,曹魏的势力受到了削弱。

3. 影响深远:赤壁之战的胜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

四、与赤壁之战有关的人物1. 诸葛亮: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是孙吴军的主要谋略家,他和周瑜联合策划了火烧连营计谋,在战争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 周瑜:周瑜是孙吴军的主要将领之一,他在赤壁之战中与诸葛亮一起制定了对曹军的战略,展现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

3. 曹操:曹操是赤壁之战中曹魏军队的主要指挥官,尽管他在此战中败北,但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家的才智仍然得到了充分展现。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

古今异义
(6)刘琮束手。 古:捆起手来,投降;今:没有办法 (7)权起更衣 古:上厕所;今:换衣服 (8)其实汉贼也 古:其,代词,他。实,实际上;今:副词,表示 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9)地方数千里。 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 (10)当横行天下。 古:纵横驰骋,所向无敌;今:仗势胡作非为。
定语后置句
• 18.交游(于)士林 • 19.将军起兵(于)江东,刘豫州收众(于)汉南. • • • • 20.豫州今欲何至 21卿欲何言. 22何以言之. 23.欲安所归乎.
宾语 前置
省 略 句
24.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 25.豫州虽败于长坂. • 26.裹以帷幕.
介词结构后置句
能翻译
怎样翻译文言文?
古今异义
(11)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12)初一交战。 古:刚刚开始;今: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13)犹不失下曹从事。 古:古代官职名;今:致力于,投身于。 (14)祸至无日矣 古:没有多少时候,很快;今:不知还有多 少时候,很久。 (15)邂逅不如意 古:一旦,万一;今:偶然遇到,不期而遇。
直击高考
● 《赤壁之战》是高中文言文的重中之重, 知识点多,考查频率高,相信同学们一定能用耐 心和细心把它攻克 ! ● 因此在复习中要特别加强本课重点
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记忆。
正语音
辨通假 积实词
通古今
理虚词
懂活用
知句式
能翻译
一词多义现象


正语音
刘琮(có ng ) 枭(xiāo)雄 与操有隙 (xì ) 恶(wù )其能 亳(bó )州 会(kuà i)稽 长(zhǎng)史 芟夷(shān yí ) 强弩(qiá ng nǔ ) 鲁缟(gǎo ) 必蹶(jué )上将军 旌麾(jīng huī)

《赤壁之战》知识点汇总)

《赤壁之战》知识点汇总)

《赤壁之战》知识点汇总一. 指出以下各句中的通假字.1.将军禽操(禽——擒)2.五万兵难卒合〔卒——猝〕3.顷之,烟炎张天〔炎——焰;张,同涨,布满〕4.雷鼓大震(雷——擂)5.进住夏口〔住——驻〕6.卿能办之者诚绝〔诚——请〕二. 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荆州与国临接(孙权所总揽的地区) 2.备南走(逃跑)3.致殷勤之意(恳切慰问)4.假设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原地区)5.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末,尽头;势,力量.)6.鼎足之形成矣(形,形势;成,形成)7.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他实际上)8.地方数千里(土地方圆) 9.当横行天下(纵横驰骋)10.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妻子和儿女) 11.邂逅不如意(一旦)12.初一交战(初,刚刚;一,开始) 13.北面而事之(面北称臣)14.北军大坏〔溃败〕15.莫不响震失色〔改变面色〕三.指出并解释活用词.1.名——动:a.敬贤礼士(以礼相待,礼遇) b.犹且守义不辱〔被动,受侮辱〕c.水路具下〔向下,来〕2.使动: a.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使……立) b.乘犊车,从吏卒(使……跟从)c.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使……失望)d.可烧而走也(使……走)e.必蹶上将军(本义跌倒,引申为挫折,作动词,使……受挫)f.操悉浮以沿江〔使……浮,此时该句为“悉浮〔之〕以沿江〞,以,连词,而〕3.形——名:a.瑜等率轻锐(轻装的精锐部队) b.敬贤礼士(贤德的人)c.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旧交〕d.除残去秽〔残暴、丑恶的坏人,互文〕4.名——状:a.备[南]走 b.兼有步兵,[水陆]俱下c.狐疑之众〔像狐狸那样〕d..[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外表上;内心实际上)5.意动:a.英雄乐业(以……为乐〕6.形容—动:a.恐为操所先 (抢先)(二)〕多义实词1、卒:a.鲁肃闻刘表卒。

〔死亡,动词〕 b.乘犊车,从吏卒,〔兵、士卒,名词〕c.五万兵难卒合,〔通“猝〞,仓猝,副词〕15.济:a.宜别图之,以济大事(成绩,完成) b.假设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成功)c.朝济而夕设版焉(过河,渡)16.今:a.今为君计(现在) b.今不速往〔如果〕17.引:a.引次江北〔退却〕 b.引军北还〔率领〕18.假设:a.假设水之归海〔好似,如同〕 b.假设事之不济〔如果〕19.众:a.众士仰慕〔众多的〕 b.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士兵〕(三)一般虚词1.比至南郡(等到)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都)3.向察众人之议(刚刚)4.累官故不失州郡(仍旧)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只是)6.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四〕多义虚词1、而:a.假设据而有之〔承接,占据并拥有〕 b.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因果〕c.备必喜而从命〔修饰〕d.事急而不断〔转折,却〕2、以:a.权以示群下〔介词,把〕 b.蒙冲斗舰以千数〔介词,用〕c.挟天子以征四方〔表示目的〕d.宜别图之,以济大事〔目的,来〕e.余船以次俱进(介词,按照)f.动以朝廷为辞(拿,介词)3、为:a.今为君计〔替,介词〕 b.为操后患〔是,动词〕c.安能复为之下〔处于,做〕d.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被〕4、其:a.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代前所说之事,代词〕b.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那里,代荆州之地)c.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代刘邦〕d.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代刘表)e.其实汉贼也(代曹操)f.失其所与,不知〔代自己〕g.其皆出于此乎(语气词,表揣测) h.其可怪也欤〔强化语气〕i.吾其还也〔表婉商,还是〕5、乃:a.假设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只是,动词〕b.蒙冲斗舰乃以千数〔甚至、竟, 副词〕c.骑乃得过〔才,副词〕d.乃罢会〔于是连词〕6、于:a.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在,介词〕 b.莫假设遣腹心自结于东〔和,介词〕c.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向,介词〕d.言于孙权曰(对,介词)e.寄寓于表(在,介词,本句非状后)f.肃追于宇下〔到,介词〕1.推断句:b.我,子瑜友也 .子瑜者,亮兄瑾也3.省略句:a.将军起兵(于)江东,刘豫州收众(于)汉南b.交游(于)士林4.宾语前置 b.卿欲何言c.何以言之(介词的宾语前置)1、特别句式于是使骑捕---------------------------〔省略句〕曰县人来------------------------------〔省略句〕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推断句〕廷尉,天下之平也------------------〔推断句〕是法不信于民也---------------------〔被动句〕2、文言实词上行出中渭桥--------------出:经过匿桥下----------------------匿:躲藏而廷尉乃当之罚金--------当:判罚吾马赖柔和----------------赖:幸亏释之治问------------------ 治问:追究追问。

高一语文古文:《赤壁之战》知识点汇总

高一语文古文:《赤壁之战》知识点汇总

【导语】⽆忧考整理了⾼⼀语⽂古⽂:《⾚壁之战》知识点汇总供考⽣参考学习。

这天夜⾥,周瑜⼜去见孙权说:“众⼈只见曹操信上说⽔军、步兵⼋⼗万⽽个个害怕,不再考虑它的真假,便发出投降的议论,是很没道理的。

现在按实际情况查核,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五六万,⽽且早已疲惫;所得到的刘表的军队,最多七⼋万罢了,⽽且都三⼼⼆意。

⽤疲惫染病的⼠兵控制三⼼⼆意的军队,⼈数虽多,也很不值得畏惧。

我只要有精兵五万,已经⾜够*它,希望将军不要忧虑!”孙权抚摸着周瑜的背说:“公瑾,您说到这⾥,很合我的⼼意。

⼦布、元表等⼈只顾妻⼦⼉⼥,夹杂着个⼈的打算,很让我失望;只有您和⼦敬与我⼀致,这是苍天让你⼆⼈辅助我啊!五万兵难在仓猝之集合起来,已选好三万⼈,船只、粮草、战⽃⽤具都已办齐。

你与⼦敬、程公就先⾏出发,我会继续派出军队,多多装载物资、粮⾷,作您的后援。

您能对付曹操就同他决战,倘若万⼀战事不利,就撤回到我这⾥,我当和孟德决⼀死战。

”于是任命周瑜、程普为正、副统帅,率兵与刘备同⼒迎战曹操;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计划作战的策略。

(孙、刘联军)进军,与曹操(的军队)在⾚壁相遇。

这时曹操军中的⼠兵们已经有流⾏病,刚⼀交战,曹操的军队(就)失利,(曹操)率军退到江北驻扎。

周瑜的军队驻扎在南岸,周瑜部下的将领黄盖说:“现在敌多我少,很难同(他们)持久对峙。

曹操的军队正好把战船连接起来,⾸尾相接,可⽤⽕烧来打退他们。

”于是调拨⼗只⼤⼩战船,装满⼲苇和枯柴,在⾥⾯灌上油,外⾯⽤帷帐包裹,上⾯树起旗帜,预备好轻快⼩船,系在战船的尾部。

先送信给曹操,假称要投降。

这时东南风来势很急,黄盖把⼗只战船排在最前头,(到)江中挂起船帆,其余船只都依次前进。

曹操军中的将领、⼠兵都⾛出营房站在那⾥观看,指着说黄盖前来投降。

离曹操军队⼆⾥多远时,(各船)同时点起⽕来,⽕势很旺,风势很猛,船只往来象箭⼀样,把曹操的战船全部烧着,并蔓延到岸上军营。

霎时间,烟⽕满天,烧死的、淹死的⼈和马很多。

《赤壁之战》文言句式全部,

《赤壁之战》文言句式全部,

《赤壁之战》文言句式全部,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司马光原文: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散,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秦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赤壁之战的典故和成语典故三顾茅庐赤壁之战苦肉计官渡之战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成语三分天下鞠躬尽瘁译文:当初,鲁肃听说刘表已死,(便)对孙权说:“荆州与我国邻接,地理形势险要、坚固,土地肥沃、广阔,人口繁多,生活富裕,如能占为已有,这是开创帝王之业的凭借.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又不和协,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刘备是天下骁悍的雄杰,与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妒忌他的才能而不能重用(他).如果刘备和刘表的部下们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离心离德,就另作打算,以成就(我们的)大事.请让我能够奉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同时慰劳军中掌权的人物,并劝说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必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大势可以决定了.现在不赶快前去,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孙权即刻派鲁肃前往.(鲁肃)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发,(于是)日夜兼程,等到到了南郡,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撤退,鲁肃直接去迎他,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坡相会.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思,(和他)讨论天下大事的势态,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打算到哪里去?”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打算去投奔他.”鲁肃说:“孙讨虏为人聪明仁惠,敬重、礼待贤才,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顺、依附他,已经占据了六个郡,兵精粮足,足够用来成就大业.现在为您筹划,不如派遣亲信主动去结好东吴,以共建大业.(但是您)却打算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庸的人,又处在偏远的郡地,很快被人呑并,难道能够依靠吗?”刘备很高兴.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两个人随即(也因子瑜的关系)交了朋友.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江东避乱,是孙权的长史.刘备采纳了鲁肃的计谋,率兵进驻鄂县的樊口.曹操将要从江陵顺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于是与鲁肃一起去见孙权.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的汉南招收兵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削平大乱,大致已稳定局面,于是攻破荆州,威势震动天下.英雄没有施展本领的地方,所以刘备逃遁到这里,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实力来对付这个局面!如果能用江东的兵力同中原对抗,不如趁早同他绝裂;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面北朝拜称臣呢!现在将军外表上假托服从的名义,而内心里怀着犹豫不决的心思,局势危急而不能决断,大祸没几天就要临头了!”孙权说:“假若如你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向曹操投降呢?”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还能恪守节义不受屈辱;何况刘备(是)汉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所有的当代人,众人敬仰、倾慕他,就象水归大海一样.如果事情不成功,就是天意,怎能再居于其下呢?”孙权发怒说:“我不能拿全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来受人控制,我的主意决定了!除了刘备就没了(同我一齐)抵挡曹操的了,可是刘备在刚打败仗之后,怎能抗得住这个大难呢?”诸葛亮说:“刘备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但是)现在归队的士兵加上关羽率领的精锐水兵还有一万人,刘琦收拢江夏的战士也不少于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疲惫不堪,听说追逐刘备的轻装的骑兵一日一夜跑三百多里,这就是所谓‘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尽头的力量,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所以兵法上忌讳这样做,说‘一定会使主帅遭到挫败’.况且北方的士兵,不习惯在水上作战;还有,荆州的民众所以归附曹操,是被他武力的威势所逼,不是发自内心的顺服.现在将军当真能派锰将统领几万大军,与刘备协同规划、共同努力,攻破曹操的军队就是必然的了.曹操的军队被打败,势必退回到北方;如果是这样,荆州、吴国的势力就会强大,三国分立的形势就会出现.成败的关键,就在今天!”孙权听了非常高兴,就同部下们谋划这件事.这时,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住说:“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指向南方,刘琮投降.现在训练了水军八十万之多,正要同将军在东吴会战.”孙权将这封信拿给部下的众人看,没有一个不像听到巨响而失去了常态.长史张昭等人说:“曹操是豺狼猛虎,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现在抗拒他,事情更为不利.再说将军抗拒曹操的主要凭借是长江;现在曹操得到荆州,占有了那里的全部领地,刘表组建的水军,大小战船甚至用千位数计算,曹操将这些战船全部沿江摆开,同时还有步兵,水陆一齐进攻,(这样一来)长江的险要地势(曹操)已经同我方共同占有了.而实力的大小、强弱又不能相提并论.我以为最好的打算是不如迎顺他.”(这时)只有鲁肃沉默不语.孙权起身去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知他来意,握着他的手说:“您要说什么?”鲁肃说:“刚才我察看众人的议论,(是)专门想贻误将军,不值得与(他们)谋划大事.现在我鲁肃迎顺曹操,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少不了(让我做一个)低级的从事,坐牛车,带着吏卒,与士大夫们交往,然后逐渐升官,仍然不低于州郡一类的职位.将军您迎顺曹操,会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采纳那些人的意见!”孙权叹息说:“这些人所持的议论,非常让我失望.现在你阐明利害,正与我的想法一样.”当时,周瑜奉命到番阳去了,鲁肃劝孙权召周瑜回来.周瑜回来,对孙权说:“曹操虽然在名义上是汉朝丞相,其实是汉朝的奸贼.将军凭着非常的武功和英雄的才具,还继有父兄的功业,占据着江东,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丰裕,英雄们都原意为国效力,正应当横行天下,替汉朝除去残暴、邪恶之人;况且曹操是自来送死,怎么可以迎顺他呢?请允许(我)为将军谋划这件事.现在北方还没有平定,马超、韩遂还在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的军队放弃鞍马,依仗船只,与东吴争高下.现在又天气严寒,战马没有草料.驱赶着中原的士兵很远地跋涉在江南的多水地带,不服水土,一定会生疾病.这几项都是用兵的禁忌,而曹操却都贸然实行.将军捉拿曹操,应当正在今天.我周瑜请求率领几万精兵,进驻夏口,保证替将军打败他!”孙权说:“老贼想废除汉朝自立为帝(已经)很久了,只是顾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与我罢了;现在那几个雄杰已被消灭,只有我还存在.我和老贼势不两立,你说应当迎战,很合我的心意.这是苍天把你交给我啊.”于是拔刀砍断面前放奏章的桌子,说:“各位文武官员,敢有再说应当迎顺曹操的,就和这奏案一样!”于是散会.这天夜里,周瑜又去见孙权说:“众人只见曹操信上说水军、步兵八十万而个个害怕,不再考虑它的真假,便发出投降的议论,是很没道理的.现在按实际情况查核,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早已疲惫;所得到的刘表的军队,最多七八万罢了,而且都三心二意.用疲惫染病的士兵控制三心二意的军队,人数虽多,也很不值得畏惧.我只要有精兵五万,已经足够制服它,希望将军不要忧虑!”孙权抚摸着周瑜的背说:“公瑾,您说到这里,很合我的心意.子布、元表等人只顾妻子儿女,夹杂着个人的打算,很让我失望;只有您和子敬与我一致,这是苍天让你二人辅助我啊!五万兵难在仓猝之集合起来,已选好三万人,船只、粮草、战斗用具都已办齐.你与子敬、程公就先行出发,我会继续派出军队,多多装载物资、粮食,作您的后援.您能对付曹操就同他决战,倘若万一战事不利,就撤回到我这里,我当和孟德决一死战.”于是任命周瑜、程普为正、副统帅,率兵与刘备同力迎战曹操;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计划作战的策略.……(孙、刘联军)进军,与曹操(的军队)在赤壁相遇.这时曹操军中的士兵们已经有流行病,刚一交战,曹操的军队(就)失利,(曹操)率军退到江北驻扎.周瑜的军队驻扎在南岸,周瑜部下的将领黄盖说:“现在敌多我少,很难同(他们)持久对峙.曹操的军队正好把战船连接起来,首尾相接,可用火烧来打退他们.”于是调拨十只大小战船,装满干苇和枯柴,在里面灌上油,外面用帷帐包裹,上面树起旗帜,预备好轻快小船,系在战船的尾部.先送信给曹操,假称要投降.这时东南风来势很急,黄盖把十只战船排在最前头,(到)江中挂起船帆,其余船只都依次前进.曹操军中的将领、士兵都走出营房站在那里观看,指着说黄盖前来投降.离曹操军队二里多远时,(各船)同时点起火来,火势很旺,风势很猛,船只往来象箭一样,把曹操的战船全部烧着,并蔓延到岸上军营.霎时间,烟火满天,人马烧死的、淹死的很多.周瑜等率领着轻装的精兵跟在他们后面,擂鼓震天,曹操的军队彻底溃散了.曹操带领军队从华容道步行逃跑,遇上泥泞的道路,道路不能通行,天又(刮起)大风,就命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疲弱的士兵被骑兵践踏,陷在泥中,死的很多.刘备、周瑜水陆一齐前进,追击曹操到了南郡.这时,曹操的军队饥饿、瘟疫交加,死了将近大半.曹操于是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把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把守襄阳,(自己)率领(其余)的军队退回北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之战汇总
舌战群儒+智激孙权+智激周瑜(精)
前因:
1.曹操大军南下,败刘备,降刘琮,尽得荆州,声势大振。

2.曹操采用荀攸之计,一方面驰檄劝降孙权,另一方面军队号称百万,沿江而来。

3.东吴谋士大多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

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便以给刘表吊丧的名义前往江夏,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4.刘备与诸葛亮商议也认为,曹操势大,急难抵御,欲结孙权以为应援。

经过:
1.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东吴的谋士如张昭、虞翻等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2.智激孙权:诸葛亮以曹操兵多将广为由,激孙权投降,后又以破曹之策坦诚相告,使孙权决意兴兵。

3.智激周瑜:诸葛亮故意提及曹操建铜雀台,垂涎二乔美色之事,建议献二乔以退曹军,周瑜大受刺激,当即表态起兵抗曹。

结果:
1.最终孙权下定决心,连刘抗曹。

2.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聚铁山断粮:
1.诸葛亮提议周瑜前去开解孙权,坚定其抗曹之心。

2.面对周瑜派来劝降的兄长诸葛瑾,不为所动,反劝诸葛瑾投靠刘备。

周瑜遂有杀诸葛亮之心。

3.周瑜故意派遣诸葛亮前去聚铁山断曹操粮草,欲借曹操之手除掉诸葛亮。

诸葛亮欣然领命,面无难色。

4.鲁肃前往慰问,诸葛亮使用激将法,说周瑜只能水战,激得周瑜要亲自去断曹操粮道。

5.待鲁肃再来通报,诸葛亮揭穿周瑜的阴谋,指出周瑜气量狭小,并希望周瑜以大局为重,不要相互谋害。

最后指出水战才是克敌正道,告诫周瑜不要逞一时之强。

6.周瑜听闻,认为诸葛亮见识超群,愈发想要除之而后快,只是碍于当前局面,暂时压下杀诸葛亮之心。

三江口之战:
1.曹操大军南下,号称百万,进攻东吴。

2.孙权决定联刘抗曹,任命周瑜为大都督,统领水军。

3.曹操遣使送书至周瑜处,言辞傲慢,周瑜将书扯碎,斩使示威,并派甘宁等进攻曹军。

4.曹操命蔡瑁等一班荆州降将为先锋,于三江口与吴军对垒。

5.吴军利用曹军不善水战,操练不熟,以少胜多,初战告捷,士气大振。

6.曹操乃命蔡瑁、张允日夜操练水军。

7.周瑜夜探曹军水寨,发现曹军深得水军之妙,亦有除去蔡、张二人之心。

蒋干中计(精)
1.赤壁之战前,周瑜同窗蒋干自告奋勇,充当曹操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

2.周瑜正担心新降曹的蔡瑁和张允助曹训练水军,便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接待蒋干。

3.席间佯醉,与蒋干同床酣睡,诱导蒋干盗走事先伪造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

4.蒋干急于立功,曹操生性多疑,果然中计,蔡张被杀,除去了东吴的心头大患,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5.待曹操醒悟,后悔不迭,却不肯认错。

1.草船借箭
1.周瑜用计除去蔡瑁张允二人,并派鲁肃试探诸葛亮,诸葛亮当面贺喜,点破鲁肃真实来意。

周瑜得知,愈发嫉妒,欲用计杀诸葛亮。

2.周瑜以联军用箭为名,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

3.前二天诸葛亮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

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

当船的一边被射满后,诸葛亮令调转船头,直到射满。

4.诸葛亮收船急回,命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

曹操懊悔不已。

天明清点,箭已超10万支。

5.鲁肃问诸葛亮何以得知当天有大雾,诸葛亮称其天文地理奇门阴阳无所不知,早已算定。

6.周瑜得知,惊叹其神机妙算,自叹不如,陷害诸葛亮之计未能得逞。

2.苦肉计+阚泽献降书
1.蔡瑁张允被除,曹操派蔡中蔡和前去诈降。

周瑜将计就计,留下以通消息。

2.黄盖献计周瑜,火攻曹操。

周瑜决定与黄盖行使苦肉计,以便使曹操深信不疑,顺利诈降。

3.次日黄盖在大帐内,尤其在蔡中蔡和面前,故意与周瑜唱反调,称不如投降。

4.周瑜佯怒痛打黄盖,打得黄盖皮开肉绽、昏厥几次。

甘宁为之求情亦被乱棒打出。

5.黄盖以实情告知阚泽,委托阚泽献降书,阚泽欣然应诺。

6.曹操得降书,起初并不相信,认为是苦肉计。

阚泽面不改色,能言善辩,再加上蔡中蔡和的密信通告,便深信不疑了。

3.连环计
1.曹操又得降书,疑惑不定,再派蒋干前往东吴,以探虚实。

2.庞统向周瑜献连环计,瑜预先安排,使蒋干邀庞统到曹营。

3.操与统同观营寨,又共论兵法。

庞统高谈雄辩,应答如流,操深敬服。

4.曹军水土不服,俱生呕吐之疾,多有死者。

统乘机提出:大江中风浪不息,北兵不惯乘船,易受颠簸,便生疾病。

可将大小船配搭,首尾用铁环连锁,铺阔板以便行走。

5.操闻之大喜,派人连夜制造连环大钉,锁住船只。

6.庞统见目的达到,便以回江东劝降为由,安然抽身而退。

7.苦肉计、献降书、连环计,这些都为周瑜火攻曹军提供了重要帮助,为赤壁之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曹操横槊赋诗
1.曹操南下进攻孙刘联军,得黄盖、甘宁的降书,又得庞统连环计,踌躇满志,认为江东指日可下,自己即将统一天下。

2.某个月明皎洁之夜,曹操在长江之上,置酒设宴款待诸将。

江山如画,四顾空旷,心中愈发欢喜。

3.操请诸将为统一齐心合力,日后同享繁华。

4.酒酣,曹操酒后出狂言,嘲笑周瑜、诸葛亮自不量力,并露骨地表示了对大小乔的觊觎。

5.操取槊(长矛)立于船头,激昂大方而唱《短歌行》,表达对贤才的渴仰。

6.歌罢,刺史刘馥说此歌不祥,操乘醉用槊将其刺死,酒醒后后悔不已。

借东风:
1.周瑜精心设计火攻曹操,却苦于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

2.诸葛亮言:“天有不测风云”,并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欲破曹公,宜用火攻。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3.诸葛亮自称能呼风唤雨,要求搭九尺高的七星坛,以便作法,借来东风。

4.周瑜大喜,心病立愈。

5.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

6.周瑜又惊又妒,派丁奉、徐盛前往七星坛杀之,但诸葛亮早有防备,先走一步,并派赵云护卫左右,回夏口去了。

诸葛神算+曹操三笑+义释曹操
1.诸葛亮算定曹操赤壁兵败后的奔逃路线,分派赵云埋伏于乌林小路、张飞埋伏于葫芦谷口,袭击曹操,其余人等亦皆分派已定,唯独关羽全然不睬。

2.关羽与诸葛亮理论,正中诸葛亮下怀,与关羽互立军令状,安排关羽在华容道埋伏,并嘱咐关羽在华容道堆柴放烟,引曹操前来,擒拿之。

3.曹操赤壁兵败,仓皇逃窜,行至乌林之西,见四周山川险峻,仰面大笑不止,说若周瑜诸葛亮在此设下伏兵,“如之奈何?”赵子龙斜刺杀出,惊得曹操几乎坠马。

命徐晃、张郃双敌赵云,自己冒烟而去。

4.行至葫芦口,军队生火做饭,曹操又仰面大笑,张飞斜刺杀出,众皆胆寒。

许褚、张辽、徐晃夹攻张飞,曹操得脱。

5.行至华容道,人困马乏,死伤惨重。

曹操又扬鞭大笑,说若此处设伏,吾等皆束手就擒。

关羽横刀立马,截住去路。

6.曹操走投无路,听从程昱建议,请求关羽以昔日情谊为重,放他一马。

7.关羽念及曹操往日恩义,又见曹军个个惊惶垂泪,心中不忍,放走曹操。

8.曹操赤壁惨败而归,随军只有27骑,痛哭郭嘉。

9.关羽回军,诸葛亮欲斩之,刘备说情才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