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评估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评估↓往期相关内容链接:肩关节常见病变丨MRI诊断冈上肌出口位(Y位)的投照方法、相关解剖及临床意义【摘要】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是引起肩部疼痛和活动障碍的常见病因之一。
广义的肩关节撞击综合征包括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喙突下撞击综合征和内撞击综合征,以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最为常见。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肩关节撞击综合征可能的病因和评估撞击造成的损伤情况。
熟悉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更好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文献报道,44%~65%的肩痛是由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引起。
撞击发生于肩峰下间隙,其上界是由肩峰、喙突、喙肩韧带和肩锁关节构成的喙肩弓,下界是肱骨头和大结节,间隙内有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肩峰下滑囊等结构。
多种原因可导致肩峰下间隙绝对或相对狭窄,当肩关节上举、外展时,喙肩弓与肱骨之间的软组织结构受到挤压、撞击,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常见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有时两者可同时存在。
•原发性撞击主要由肩部骨性结构及软组织结构异常引起,又称为结构性撞击。
肩部骨性结构异常主要为喙肩弓骨结构的改变,如Ⅲ型肩峰、肩峰倾斜或低平、肩峰及肩锁关节下缘骨刺等,可直接引起肩峰下间隙狭窄。
软组织结构异常包括喙肩韧带增厚钙化、肩袖病变等。
•继发性撞击由肩关节不稳引起,又称为功能性撞击,如经常进行过顶运动,关节反复处于活动度的极限状态,可引起关节囊及支持韧带松弛,出现关节不稳,肱骨头上移并与喙肩弓发生撞击,造成肩峰下间隙内结构的损伤。
对于怀疑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患者:•X线检查是简单而必要的方法,应拍摄肩关节正位片、冈上肌出口位(Y位)片和腋轴位片,可以显示骨结构的异常、肩峰下间隙宽度、肩袖肌腱和喙肩韧带钙化等并有助于鉴别诊断。
•CT检查可以更直观、立体地显示骨结构的改变。
•MRI不仅能显示骨结构的形态异常和骨髓水肿等,更有助于发现撞击造成的肩袖、滑囊等软组织结构的损伤。
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肩关 节 冈上肌 出 口位 在肩关节撞 击综 合征诊 断 中的 应 用
梁卫 东①
【摘要 】 目的 :探讨肩关节 冈上肌出 1:3位在诊 断肩关节撞击综合 征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 院 2009年 一2011年 确诊为肩关节撞 击综 合征患者 4o例 ,分析其 冈上 肌出 口位的 x线平 片,依 据 Bigliani等人提 出的肩 峰分 型方法分类 ,并测量肩 峰 一肱骨头值 (A—H值 )。结 果 :经分类后 ,获得 I型肩峰 患者 7例 (17.5% ),II型患者 15例 (37.5% ),Ⅲ型患者 18例 (45.0% )。经测量 A—H值 可判 断 :肩峰下间隙 狭窄 患者 l7例 (42.5% ),肩关节骨质 增生患者 12例 (30.O% ),肱骨大结节硬化患 者 3例 (7.5% ),冈上肌肌腱钙化患者 8例 (20.0% o结论 : 在肩 关节撞击综 合征 的临床 诊断 中,冈上 肌出 口位 的 x线平片可 为肩峰分型及 临床 治疗方案 的选择提供依 据 ,肩关节 冈上肌 出 口位 在肩关 节撞击综 合征的临床诊断 中具有重要 价值 。
of acromion an d the selection of clinical therapy in diagnosis of SIS.Supraspinatus outlet plays an importan t role in diagnosis of SIS.
【Key words】 Subae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 Supraspinatus outlet; X—ray; Clinical diagnosis
肩部撞击综合征的普通X线表现
肩部撞击综合征的普通X线表现【摘要】目的探讨肩部撞击综合征的普通x线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临床和x线诊断标准的28例肩部撞击综合征患者的肩关节正位片,冈上肌出口位(y形位),腋位片,着重分析肩峰端形态,肩峰下间隙,肩峰,肱骨结节,冈上肌肌腱。
结果扁平肩峰(1型)5例,2型(弧形肩峰)10例,3(钩形肩峰)型13例,肩峰下关节间隙减小20例,肱骨大转子硬化15例,囊变7例,肩峰下骨刺形成18例,冈上肌钙化3例,喙肩韧带钙化2例。
结论对肩部撞击综合征患者进行普通x线检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研究。
【关键词】肩峰;撞击综合征;x线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2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103-02肩部撞击综合症指病人肩关节外展活动时,位于肩峰、喙肩韧带和肱骨头之间的软组织与肩峰、喙肩韧带撞击,造成这些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并引起疼痛。
笔者回顾性分析28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普通x线表现,旨在探讨该综合症引起的x线改变特点,提高其正确诊断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符合临床和影像诊断标准的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资料28例,男11例,女17例,年龄26-75岁,平均46岁。
其中24例由于肩关节疼痛就诊,4例由于肩关节受伤就诊,追问病史均有慢性肩关节疼痛史。
1.2方法28例均摄标准前后位,冈上肌出口位,腋位普通x线平片。
根据biglian肩峰分型标准进行分型,测量肱骨头与肩峰之间的间隙<10mm为狭窄,分析并记录肩锁关节、肱骨大结节(硬化、囊变、骨赘)、周围软组织(钙化)。
2结果28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肩峰形态:扁平肩峰(1型)5例,2型(弧形肩峰)10例,3(钩形肩峰)型13例,肩峰下关节间隙减小20例,肱骨大转子硬化15例,囊变7例,肩峰下骨刺形成18例,冈上肌钙化3例,喙肩韧带钙化2例。
其中,扁平肩峰的x线表现为肩峰平直,下缘光整,见图1;弧形肩峰表现为:肩峰呈弧形,凸面向上,见图2;钩形肩峰表现为:肩峰尖端呈钩形,肩峰下表面有骨赘形成,见图3。
冈上肌出口位摄片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价值
Va u f u r s i a u u ltr d o r p si ig o i o u a r mi l mp n e n y d o ZHA( h n y n , l e o p a p n t so t a i g a h n d a n ss fs b c o a s e i i g me ts n r me )C u - a g GONG in Ja — p n QI i g, AN , i - u , t 1 M n h i e a .De a t n o d o o y h S c n Ho p t l Afi a e o S o h w p rme t f Ra i lg ,t e e o d s i fl t d f o c o Un v r i Ja g u a i i e st y, in s
tv l e i we A l p te s we e e a i e t n r r ysusng s pr s n t sou ltve a ls iid o he b ss o i e y r v e d. l a int r x m n d by s a da d X— a i u a pia u te iw nd ca sfe n t a i f
i i g me ts n r m e( I ) M e h d : e ci ia n ma ig d t f5 a i n s wi I r o lc e n er s e — mp n e n y d o S S . t o s Th l c l d i g n aa o p te t t S S we e c le t d a d r t o p c n a 8 h
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的X线投照技术与应用
・
பைடு நூலகம்
41 0・
・
临麻医 学工 程2 0 1 3 年4 月 第2 0 卷第4 期
论著 ・
( 临床 工程 )
肩关节冈上肌出 口位的 x线投照技术与应用
钟敏之 ,谭 源满 ,曾旭文 ,贺 李 ( 广州 市红 十字会 医 院/ 暨南 大学 医学 院第 四附属 医院 放射科 ,广 东 广州 5 1 0 2 2 0 )
位 及 冈上肌 出 1 : 7 位 能 突 出地 显 示肩 胛 冈 、肩峰 和喙 突及 肱 骨 上缘 四 者之 间 的 解剖 关 系 ,观 察 肩 峰 及 肩 关节 出 口部 的 形 态 、距 离和
骨质改变。结论 肩关节 出口处狭 窄是诊 断肩撞 击综合征 的重要依据 ,能 为临床提 供更 多病 变信 息 ;C T及 MRI 对肩关节疾病的 诊 断提供 了有力的帮助 .但作肩关节检 查仍 离不开传统 x 线检 查方法。
【 关键词 】 肩关节 ;X 线;出口位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投照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0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0月 第3卷第19期在临床治疗中,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疾病属于肩关节病症之一,主要源于患者的肩峰下组织受到撞击后所导致的疾病症状,患者在从事肩部活动时影响肩关节活动功能[1]。
而一般情况下,患者在患有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疾病后,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而老年群体中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疾病的发病率尤为高[2-3]。
为了有效提高老年患者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准确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主要采用X线投射和CT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查分析,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以下是我院具体的分析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均为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选自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研究对象,120例患者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20~65岁,平均(66.1±2.1)岁,将上述患者按照诊断方式不同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
上述患者均符合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即在不同程度具有肩周疼痛现象,并且在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投照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张雄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放射科 湖南 长沙 410000)【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120例,采用分组法进行研究,将120例患者按照诊断检查方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各60例,对单一组患者采用CT检查,对联合组患者进行CT和X线投射检查。
结果:120例患者中,经过检查对比可知,单一组患者使用CT检查,漏检率较高,而联合组患者在CT检查基础上采用X线投射检查后,漏检率降低为0%,准确率达到了100%。
结论:将冈上肌出口位的X线平片与CT检查相结合,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临床诊断中运用,能够有效提高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断检出率,同时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临床诊断运用价值比较高。
冈上肌出口位的摄影方法与临床诊断价值
临床经验134冈上肌出口位的摄影方法与临床诊断价值陈 茜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摘 要】目的:研究冈上肌出口位的最佳摄影方法和对肩关节损失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患者直立与摄影板前,面向摄影板,两足稍稍分开,被检查的肩部紧贴暗盒,身体的冠状面与板面约55-65°之间,被检肢体下垂,避免肩胛骨与肱骨的重叠影,中心线向足侧倾斜10-15°,从肩胛冈喙突垂直摄入成像板,曝光条件为:75-85KV,12-14mAs。
结果:按照标准体位检查下,肩胛骨内缘投影于肩胛骨外缘中央,与喙突、肩峰一起组成“Y”字形投影,并与肋骨缘完全分离。
所得的图像测量肩缝下间隙。
结论:冈上肌出口位的拍摄常用于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而肩缝-肱骨头(A-H)间距值是对于肩缝下间隙是否狭窄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X线摄像方法;冈上肌出口位;肌腱损伤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2013年5月-2014年5月经肩关节MRI检查确诊为肩袖损伤患者142例,其中男78例,女64例,年龄为33-78岁。
142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肩关节疼痛,肩峰下间隙压痛及运动障碍,有外伤史者54例。
临床定位检查;neer试验阳性120例,hawkin试验阳性117例,jobe试验阳性43例。
所以患者均同时行肩关节前后位及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检查,有阳性发现者加行MRI检查。
1.2 检测方法(1)冈上肌出口位摄片:患者面向成像板站立,患侧肩关节贴紧探测器,健侧向后旋转60°,并中心线向足侧倾斜11°,经肩峰入射。
矢状面与暗盒呈70度夹角,患侧肱骨头置于片中心,暗盒上缘超出肩关节4CM,检测手腕置于对侧肩上使肩胛骨垂直于胸片架。
X线照片显示肩胛骨内缘投影于肩胛骨外缘中央,与喙突、肩峰一起,组成“Y”字形投影,并与肋骨缘完全分离。
冈上肌出口位像,对了解肩袖出口部的结构性狭窄是十分重要的。
正常A-H间距的距离为1~1.5cm,<1.0cm为狭窄,<0.5cm提示有广泛性肩袖撕裂。
冈上肌出口位摄影方法的改良及临床应用
冈上肌出口位摄影方法的改良及临床应用作者:连益民孙天斌陈代标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讨冈上肌出口位的摄影方法及技巧,及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常规冈上肌出口位摄影方法进行改良、简化,采取前后位水平投照的方法,对92例因肩关节疼痛或外伤的患者拍摄冈上肌出口位片,并加以分析。
结果:肩胛骨侧位投影成一明显“Y”字,肩峰形态、骨质结构显示清晰;肩峰分为三型:扁平型(Ⅰ型),弯曲型(Ⅱ型)和钩型(Ⅲ型)。
80例非外伤患者中,Ⅰ型21例(26%),Ⅱ型28例(35%),Ⅲ型31例(39%);12例外伤患者中8例可见骨折或脱位征象。
结论:对冈上肌出口位摄影方法的改良、简化是可行的,能达到临床诊断的目的;冈上肌出口位摄片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外伤所致的肩关节骨折或脱位的诊断也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冈上肌出口位;摄影方法改良;肩峰形态;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临床上,患者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上举或外展困难,Neer撞击试验阳性[1],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就会申请拍摄肩关节正位及肩峰冈上肌出口位片;患者肩部外伤,骨科医生考虑存在肩关节骨折或脱位的可能,特别是需要判断肩关节脱位的方向,也常常要求加摄冈上肌出口位片。
因本院拍摄冈上肌出口位的任务主要由笔者进行,笔者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常规的后前位足侧斜射的投照方法,操作相对复杂,入射角度难以把握,重拍率高,故笔者对此摄影方法进行改良、简化,采用前后位水平投照法来进行摄片;现通过收集92例采用改良法拍摄的冈上肌出口位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冈上肌出口位的摄影方法及技巧,并就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来因患者肩关节疼痛或外伤来笔者所在医院拍摄肩峰冈上肌出口位的影像资料,共92例,均采用冈上肌出口位改良法的投照技术进行数字化摄影,其中男42例,女50例,年龄20~78岁,平均56.5岁。
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影技巧及临床价值
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影技巧及临床价值肩袖损伤以及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肩关节疼痛的主要病变问题。
X 线平片与MRI是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而X线平片由于价格低廉,患者配合容易通常是首选检查方法。
肩袖主要功能为通过稳定肱骨头为三角肌上举、外展提供支点。
肩袖是冈上肌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共同形成肩部核心肌群。
肩袖损伤为肩关节常见疾病,早期症状为问歇性疼痛,劳作后夜间加重,且会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功能性障碍。
在疾病诊断中常采用MRI及X线。
但有分析认为采用X线进行诊断时对病变无法明确观察,采用MR诊断设备较为昂贵无法大量推广。
而冈上肌的出口位测量肩峰到肱骨头的距离对于提示肩袖损伤具有很大临床意义。
(两条以上的肌腱损伤方可诊断肩袖损伤,出口位主要判断冈上肌肌腱的情况)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是引起肩部疼痛的常见疾病。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属于一种非常见的关节炎疾病,主要是肩部外侧的上方,从肩峰至肱骨头之间的一些三角形的结构组织囊,受到了重大的撞击之后,导致肩峰下骨赘引起的一种组织囊炎症,引起患者肩周关节疼痛,外展、屈曲或者伸展活动受到限制,如果疾病没有尽快进行临床确诊和治疗,进展后期将危及患者的肱骨大结节与肩弓、肩峰等组织,肩袖组织发生关节功能退变,甚至在长期的压迫下,最终发生了断裂,引起肩周疼痛和肩关节功能障碍。
各种原因最终导致患者肩峰下间隙缩小,内容物反复摩擦,引起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这种疾病在临床的重要判断依据是通过肩峰与肱骨头(A-H)之间的距离进行判断,A-H的距离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诊断信号。
但是,肩峰与肱骨头组织部位的解剖结构非常复杂,形态多样,并且常规的测量距离进行检查,还是会出现漏诊误诊。
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发现标准冈上肌出口位进行X线片诊断,从上位、前后位三角形进行拍摄影片,能清晰的显示肩峰形状和冈上肌出口位的形态,通过测量进行判断。
磁共振成像(MRI)能清晰显示出骨关节、软组织结构与病变组织,可获得具有高对比高空间分辨率特征的图像,是目前主要的确诊手段。
探讨负重下与自然状态下冈上肌出口位测量A-h值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探讨负重下与自然状态下冈上肌出口位测量A-h值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对负重下与自然状态下冈上肌出口位测量A-h值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选择了我院2017年7月到2017年10月确诊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病人30例,在进行负重下、自然状态下行冈上肌出口位摄片。
结论:测量肩峰到肱骨头间距,得出负重下和自然状态下两组实验数据,进行配对实验,统计得出数据,看有无统计学意义。
根据数值结合狭窄程度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进行诊断和分类,给临床提供准确的依据。
关键词: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冈上肌出口位;A-H值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在实际的临床当中肩部疼痛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其主要就是因为肩袖损伤以及肩关节外伤和退变等原因所造成的。
肩袖损伤的发病率占关节疾患的17%-41%。
肩峰撞击学说是由Neer教授于1972年首先提出,他认为95%的肩袖撕裂是由肩峰撞击所致,因此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
笔者发现一般我们在对冈上肌出口位实施拍摄当中,测量的A-H值90%的人都是小于10mm,和临床当中的诊断标准之间的要求相比较非常低,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患者疼痛配合体位非常困难,患者的胖瘦等自身的因素以及技师对冈上肌出口位摆位的掌握程度不同,这些因素对于A-H值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笔者通过筛选出符合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病例数30例,经过3名有经验的医师对自然状态下和负重下进行测量取其平均值,进行统计。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了我院2017年7月到2017年10月确诊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病人30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1岁,其中19例肩部疼痛1年到3年,8例间断性疼痛半年到一年,3例三年以上。
1.2 仪器设备东芝(型号DST—100S)DR摄片。
1.3 摄影方法冈上肌出口位拍摄,患者面向板子站立,两足稍分开,使身体站稳,被检查者肩关节靠近并贴紧成像板,身体冠状面与成像板呈45°-60°夹角,自然状态下被检查者上臂自然下垂,负重状态下被检查者手提2kg的铅块上臂下垂,并稍后移以避免肱骨与肩胛骨重叠,肩胛骨喙突置于成像板中心,X线中心线向足侧倾斜10-15°,以肩胛骨内侧缘中点摄片,曝光条件:80-85KV,12-14mas,胶片距150cm,使用活动滤线器。
关节镜下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的疗效评价
关节镜下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的疗效评价摘要】目的总结关节镜下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围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体会。
方法选择48例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总结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及康复训练体会,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术后患肢体位的摆放、生命体征、伤口渗血情况的观察及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等。
结果48例患者经过科学的围术期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随访6~12月,4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采用UCLA评分标准,该标准根据肩关节的疼痛、功能、主动向前上举的角度、肌力及患者的主观满意度进行评分,优34例,良4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80%。
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围术期护理及术后的早期合理康复训练,保证患肢功能的恢复,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关节镜肩峰撞击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康复训练【中图分类号】R473。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109-02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概念由Neer 于是 1972 年首先提出,是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也称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构成本症的疾病包括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肩袖退变、撕裂等多种病理变化[1]。
随着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已成为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标准技术[2]。
2011年8月—2013年7月,我科对48例关节镜下采用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进行了科学的围术期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8例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患者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19~57岁;病程3月~2.5年。
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均有不同程度的肩周疼痛和夜间痛,或有肩峰下间隙压痛;术前均常规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即肩胛骨“Y”位X线片及MR检查,48例患者均确诊为肩峰撞击综合征。
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目的:探讨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在诊断肩关节撞击综合征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2011年确诊为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40例,分析其冈上肌出口位的X线平片,依据Bigliani等人提出的肩峰分型方法分类,并测量肩峰-肱骨头值(A-H值)。
结果:经分类后,获得Ⅰ型肩峰患者7例(17.5%),Ⅱ型患者15例(37.5%),Ⅲ型患者18例(45.0%)。
经测量A-H值可判断:肩峰下间隙狭窄患者17例(42.5%),肩关节骨质增生患者12例(30.0%),肱骨大结节硬化患者3例(7.5%),冈上肌肌腱钙化患者8例(20.0%)。
结论: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中,冈上肌出口位的X线平片可为肩峰分型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标签:肩关节撞击综合征;冈上肌出口位;X线平片;临床诊断肩关节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IS)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
1972年Neer首次提出这个概念后一直沿用至今,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和肩功能障碍。
本文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本院收治的40例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2011年收治的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8~52岁,平均(37.2±0.7)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标准,具有一定程度的肩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等。
患者经检查肩外展60°~120°有疼痛弧存在患者18例,Neer撞击检查呈阳性患者27例,普鲁卡因试验呈阳性患者10例。
1.2 方法仪器1.2.1 摄影方法冈上肌出口位体位:患者持后前位站于胸片架前,使患侧肩部靠近胸片架,保持身体的冠状面与胸片架成60°夹角,自然下垂患侧上肢,同时掌心向前[1]。
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肩峰-肱骨头间距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意义
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肩峰-肱骨头间距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意义梁红;钟易【摘要】目的探讨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肩峰-肱骨头间距(A-H间距)值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经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确诊肩袖损伤患者21例,其中先行肩关节正位及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检查,再行MRI检查15例;先行肩关节正位X线片检查,再行MRI检查6例。
结果行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 线片检查15例A-H间距不同程度狭窄,提示肩袖损伤,A-H间距5.0~7.0 mm 3例、>7.0~8.0 mm 6例、>8.0~9.0 mm 6例;6例仅行肩关节正位X线片检查患者均未见异常X线征象。
结论冈上肌出口位X线检查诊断肩袖损伤具有操作简便易行、价格低廉、安全可靠等优点。
【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13(000)008【总页数】3页(P1039-1041)【关键词】肩袖损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冈上肌出口位;肩峰-肱骨头间距【作者】梁红;钟易【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南宁市,53002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南宁市,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1肩袖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动力性稳定肱骨头,为三角肌外展上举手臂提供一个支点。
肩袖损伤是肩关节最常见疾病之一,其早期主要症状为间歇性肩部疼痛,尤以劳作后或夜间患侧卧位加重,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肩关节功能障碍,活动受限,上举外展困难。
肩关节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是目前主要的确诊手段[1]。
但当患者因肩痛症状就诊时临床首选的检查方式往往为肩部X线片,正确选择X线摄影方法成为明确诊断及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关键。
以往常用X线摄影方法为肩部正位片,但肩关节正位片肩胛骨喙突与肩峰、肱骨头相互重叠,仅能观察到有否明显的骨质病变。
了解肩袖出口部的结构性狭窄,测量肩峰-肱骨头间距(acromion to head distance,A-H间距)是十分重要的。
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片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意义
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片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意义梁红;钟易【摘要】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supraspinatus export slice X-ray radiography in rotator cuff injury.Methods:To conduct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n imaging data of 21 cases with rotator cuff injury diagnosed by MRI.Before the MRI examination,6 patients received the affected side shoulder X-ray films and 15 patients did the affected side supraspinatus export slice X-ray films.The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Results:Twenty-one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in rotator cuff injury by MRI,15 patients were in acromion-humeral head spacing stenosis varying degrees.The result from 3 cases of patients A-H spacing is 5.1~6.9mm.6 cases of patients A-H spacing were7.0~7.9mm,and 6 cases of patients A-H spacing is 8.0~9.0mm.No signs of bone lesions.Six cases of patients of shoulder anteroposterior X-raynormal.Conclusion:Supraspinatus export slice X-ray film can offered help to constitute the therapy plan of clinical treatment.%目的:探讨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片在肩袖损伤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MRI确诊肩袖损伤的患者的相关影像学资料,15例患者在做MRI检查前摄取了侧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6例患者仅摄取了侧肩关节X线正位片,将其影像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21例患者MRI检查全部提示为肩袖损伤.15例患者摄取侧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测得肩峰-肱骨头(A-H)间距不同程度狭窄,其中3例患者A-H间距≤5.1~6.9mm、6例患者A-H间距≤7.0~7.9 mm、6例患者A-H间距≤8.0~9.0mm,所见构成骨未见明确骨质病变征象;6例患者仅摄取侧肩关节正位的X线片诊断均为阴性.结论: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片能清晰测量A-H间距,提示肩袖损伤的存在,对患者的下一步检查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装备》【年(卷),期】2013(010)008【总页数】3页(P103-105)【关键词】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片;肩袖损伤;诊断【作者】梁红;钟易【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广西南宁 53002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广西南宁 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肩关节疼痛是临床常见疾病,外伤、炎症、退行性改变和运动等均可引起构成肩关节的骨骼、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损伤。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研究现状分析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研究现状分析【摘要】肩关节疼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AIS)逐渐从肩痛病中独立出来,各种原因导致肩峰下间隙体积减小,内容物体积增大,均可以导致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应结合病史、查体、X线片、MRI、肩关节造影以及术中的镜下病理改变等方面综合判断。
Neer分期Ⅰ、Ⅱ期患者大多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如:理疗,局部封闭,非甾体抗炎药物等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Neer提出前肩峰成形术,该手术成为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标准手术,疗效满意。
但此术式存在损伤大、恢复慢、术后三角肌无力等缺点。
近二十年来,关节镜肩峰下间隙减压术(arthroscopic subacromial decompression,ASD)已替代了开放手术,成为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疗效评价满意。
【Abstract】Shoulder pain is common clinical symptoms. 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 has gradually become independent from shoulder pain disease. All causes of shoulder peak clearance under reduced volume, content increase in size, can lead to 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 diagnosi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history, physical examination, X,ray, MRI, shoulders imaging and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under mirror,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judgment. Neer stageⅠ,Ⅱstage patients usually can treat through th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such as: physical therapy, local close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treatment and obtain satisfactory curative effect.Neer put forward shoulder peak before angioplasty, this surgery has become as a standard operation treatment of 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 and the results were satisfactory. But the operation exists, damage, slow recovery,the triangle muscle weakness of shortcomings.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arthroscopic subacromial decompression (arthroscopic subacromial decompression, ASD) has replaced the open surgery, as a treatment of the preferred method of 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 Satisfied effect is assessment.【Key words】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Diagnosis;Treatment;Operation;Arthroscopic subacromial decompression1972年Neer[1]通过尸体解剖和临床研究,提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概念,并认为是导致慢性肩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曹启诚
【期刊名称】《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年(卷),期】2023(31)2
【摘要】在引起肩关节部位疼痛的疾病中,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是种常见病症,撞击综合征中包含了冈上肌腱的炎症、钙化、肩峰下包含的滑囊产生的炎症、肩袖断裂,在肱二头肌长头处的腱鞘炎,断裂等症状。
本文主要分析了肩关节周围的肌群功能障碍问题、关节活动度问题,以及肩肱节律、肩胛骨异常情况,以此来深入认识肩关节撞击综合征;通过总结不同的肌群、肩关节处的运动康复训练内容,分析非手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优缺点,探讨非手术治疗临床效果不理想、手术治疗术后产生并发症等问题,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总页数】4页(P278-281)
【作者】曹启诚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4
【相关文献】
1.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2.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关节撞击影像学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3.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关节撞击影像学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4.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投照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
中的应用价值分析5.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投照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联合多层螺旋CT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联合多层螺旋CT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薛超;史卓;马云瑶【期刊名称】《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22(21)20【摘要】目的观察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联合多层螺旋CT(MSCT)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500例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疑似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为观察对象,最终将确诊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360例患者设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组,其余未确诊的1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比较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MSCT、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联合MSCT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检出率;比较两组患者的MSCT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联合MSCT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结果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联合MSCT检查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和MS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组患者MSCT的层距、层厚、间距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联合MSCT检查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93.06%、88.00%,特异度为75.00%,明显高于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和MS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单纯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和MSCT相比,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联合MSCT检查对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有更高的诊断敏感度和准确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总页数】4页(P2226-2229)【作者】薛超;史卓;马云瑶【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放疗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冈上肌出口位投照法联合多层螺旋CT对肩峰分型及其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相关性的应用2.冈上肌出口位摄片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价值3.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在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价值探索4.冈上肌出口位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5.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在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价值探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冈上肌出口位投照方法及临床应用
冈上肌出口位投照方法及临床应用
肖正远;戴贵东;兰永树
【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
【年(卷),期】2011(26)2
【摘要】@@ 肩部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 主要由于肩袖损伤、肩关节外伤、退变等原因引起.肩袖损伤的发病率占肩关节疾患的17%~41%[1].肩峰撞击学说由Neer教授[2]于1972年首先提出, 他认为95%的肩袖撕裂是由肩峰下撞击所致.在放射摄影术中, 由于投照部位的组织相互重叠及图像显示范围的局限性, 肩关节正位片对病灶的检出率很低, 对局限性骨关节损伤、肩关节不稳定等均难以明确诊断[3], 易造成漏诊.笔者通过分析75例因肩部疼痛行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及正位投照患者的影像对比资料, 对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投照方法及其在显示肩关节结构, 诊断肩袖损伤、肩胛骨外伤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有一定的体会和认识, 现将个人经验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226-227)
【作者】肖正远;戴贵东;兰永树
【作者单位】646000,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646000,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646000,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22.743;R814.3
【相关文献】
1.肘关节斜位投照方法选择及临床应用价值初探 [J], 梁文华;钱立
2.冈上肌出口位的投照方法以及对肩袖损伤临床诊断的价值 [J], 张天成
3.冈上肌出口位摄影方法的改良及临床应用 [J], 连益民;孙天斌;陈代标
4.改良后冈上肌出口位投照方法的探讨及临床应用 [J], 马厚升;董振玲;刘京礼
5.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在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价值探索 [J], 凌志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冈上肌出口位片
浅谈冈上肌出口位片
适应症:肩关节外伤、骨性结构异常、关节炎、关节不稳(脱位或半脱位)、韧带钙化、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投照细节:1、体位:自然站立,双足略分开站稳,被检侧肩关节靠近探测平板自然下垂稍外展,身体冠状面与平板呈60°至65°夹角(保证受检侧肩胛骨与胸廓拉开),对侧手臂抱头;2、中心线:向足侧倾斜10°至15°经喙突摄入;3、摄片条件:SID:90cm或110cm,滤线器(+),AEC(—),80KV,8mAs。
照片显示:肩峰、喙突、肩胛骨体部投影成“Y”形,锁骨下间隙、肩峰下间隙、肩胛骨与胸廓间的间隙能清楚显示,肱骨头显示在“Y”形的中心。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康复治疗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康复治疗
姜从玉;吴毅
【期刊名称】《上海医药》
【年(卷),期】2017(038)013
【摘要】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是引起肩部疼痛的常见疾病之一,如何正确诊断和康复治疗非常重要.本文概要介绍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康复治疗.【总页数】5页(P13-16,21)
【作者】姜从玉;吴毅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4.1;R493
【相关文献】
1.系统康复治疗对年轻肩关节脱位患者肩关节稳定性的作用 [J], 徐青镭;宫岩虎;蓝朝晖;薛长莲
2.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J], 梁卫东
3.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投照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张雄健
4.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投照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张雄健
5.加味芍药甘草汤颗粒制剂治疗肩关节撞击综合征Ⅲ期阴血亏虚证的疗效观察 [J], 唐志军;余娇圆;何臣;张俊;王力;李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梁卫东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31期
【摘要】目的:探讨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在诊断肩关节撞击综合征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2011年确诊为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40例,分析其冈上肌出口位的X 线平片,依据Bigliani等人提出的肩峰分型方法分类,并测量肩峰-肱骨头值(A-H值)。
结果:经分类后,获得Ⅰ型肩峰患者7例(17.5%),Ⅱ型患者15例(37.5%),Ⅲ型患者18例(45.0%)。
经测量A-H值可判断:肩峰下间隙狭窄患者17例(42.5%),肩关节骨质增生患者12例(30.0%),肱骨大结节硬化患者3例(7.5%),冈上肌肌腱钙化患者8例
(20.0%)。
结论: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中,冈上肌出口位的X线平片可为肩峰分型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肩关节撞击综合征;冈上肌出口位; X线平片;临床诊断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IS)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
1972年Neer首次提出这个概念后一直沿用至今,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和肩功能障碍。
本文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本院收治的40例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2011年收治的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8~52岁,平均(37.2±0.7)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标准,具有一定程度的肩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等。
患者经检查肩外展60°~120°有疼痛弧存在患者18例,Neer撞击检查呈阳性患者27例,普鲁卡因试验呈阳性患者10例。
1.2 方法仪器
1.2.1 摄影方法冈上肌出口位体位:患者持后前位站于胸片架前,使患侧肩部靠近胸片架,保持身体的冠状面与胸片架成60°夹角,自然下垂患侧上肢,同时掌心向前[1]。
1.2.2 中心线向足侧倾斜15°角,经肩锁关节射入。
X射线照片标准显示:肩胛骨内缘(薄)投影于肩胛骨外缘(厚)中央,与喙突、肩峰一起组成“Y”字形投影,并与肋骨缘完全分离。
1.2.3 仪器设备 Philips Bucky Diagnost CS双平板DR系统;东软PACS/RIS 3.0管理系统;ACE自动曝光系统。
1.3 Bigliani肩峰分型标准 1986年Bigliani等[2]人提出的肩峰分型标准:Ⅰ型呈平直形,Ⅱ型呈曲线形,Ⅲ型呈钩状。
目前认为Ⅰ型是基本正常的肩峰形态,Ⅲ型肩峰是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重要病因学因素之一。
2 结果
经摄影后得到40例患者的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射线片,图1为冈上肌出口位标准图,共有7例;图2为肱骨与肋弓部分重叠图像,共13例;图3为肱骨头中心与“Y”字形交叉点未重叠图像,共9例;图4为肩胛骨不成切线位图像,共11例。
按照Bigliani肩峰分型标准得到:Ⅰ型肩峰患者7例(17.5%),Ⅱ型肩峰患者15例(37.5%),Ⅲ型肩峰患者18例(45.0%)。
肩峰-肱骨头值A-H间距值如下:A-H间距≤2 mm者2例,占5%;A-H间距3 mm者1例,占2.5%;A-H间距4 mm者1例,占2.5%;A-H间距5 mm者3例,占7.5%;A-H间距6 mm者2例,占5.0%;A-H间距7 mm者3例,占7.5%;A-H间距8 mm者4例,占10.0%;A-H间距9 mm者1例,占2.5%;A-H间距≥10 mm者23例,占57.5%。
根据A-H值大小分类可得到:图7为冈上肌出口位显示肩峰下间隙狭窄,共17例(42.5%);图8为显示肩关节骨质增生,共12例(30.0%);图9为显示肱骨大结节硬化,共3例(7.5%);图10为显示冈上肌肌腱钙化,共8例(20.0%)。
3 讨论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也叫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从局部解剖来看,肩峰、喙突以及两者间起到连接作用的喙突肩峰韧带组成了喙肩弓[3],从而保护肱骨头和肩袖,肩关节外展活动时,位
于喙肩弓与肱骨头间的肩袖反复摩擦、撞击,导致肩峰下滑囊受累产生炎症、肩袖组织发生退变撕裂,最终引起肩部疼痛和肩功能障碍。
疼痛多发于肩峰位置,但有时疼痛范围较大,可以影响到肩周围以及三角肌,更大范围可痛到三角之肱骨止点;肩关节功能障碍包括活动受限、无力等,主要是肩外展收到影响,在外展60°~80°时疼痛明显。
研究认为冈上肌肌腱形态以及信号的改变是SIS的直接征象。
临床将SIS分三期,第1期又称为水肿出血期,这时期冈上肌肌腱未发生病变;第2期是慢性肌腱炎及滑囊纤维变性期,这时期冈上肌开始信号正常,在
T1W1序列信号增强,而后冈上肌肌腱在T1W1和T2W1处序列均表现出强信号;第3期是冈上肌肌腱断裂期,肌腱部分性或完全性断裂,冈上肌肌腱在T2W1出信号明显增加,冈上肌挛缩[4-5]。
冈上肌出口位又称为肩胛骨“Y”位X线平片,平片是最早用于SIS诊断的影像检查方法,理想的平片可以清晰显示包括肩峰下骨赘、钩形肩峰、A-H值变小和冈上肌钙化等病因相关因素。
Cordasco等[6]人研究表明,胶片距为150 cm时,A-H值平均在0.9~1.0 cm。
正常人的A-H值范围为1.0~1.5 cm,小于1.0 cm时为狭窄,小于0.5 cm时认为有广泛性肩袖撕裂损伤[7]。
本研究中17例肩峰下间隙狭窄患者中,在胶片距为150 cm条件下测得最小A-H值为0.2 cm,最大为0.8 cm,临床诊断为肩袖损伤。
近年来,在SIS临床诊断治疗影像学诊断中,磁共振成像(MRI)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逐步取代X线造影技术。
MRI目前已在肩袖疾病的诊断中广泛应用,横断位、斜冠状位和斜矢状位是评价肩关节最常用的部位[8]。
横断位可以显示肩关节囊及关节盂唇等,Farley认为小于1 cm的撕裂最容易显示。
斜矢状位可以清晰的显示肌腱撕裂等征象,成为最重要的检测体位。
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9]。
较之其他造影技术的一大优点是:能够在肌腱撕裂之前显示病变,MRI对诊断完全撕裂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但由于其具有侵袭性,目前还尚未实现完全临床应用[10]。
冈上肌出口位X线平片与MRI相比更经济,操作更简单,成像清晰可见,对肩峰的分型提供可靠且直接的影像依据,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钟易.冈上肌出口位摄影在肩袖损伤检查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20(12):950-951.
[2] Bigliani L U,Morrison D S.The morphology of the acrom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rotator cuff tears[J].Orthop Trans,1986,10(2):216-228.
[3]施培华,虞和君,黄悦,等.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J].中华骨科杂志,2008,24(3):170-173.
[4]李仙彤.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伤残医学,2008,16(4):13-14.
[5]赵春阳,龚建平,钱铭辉,等.冈上肌出口位摄片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2,9(9):79.
[6] Cordasco F A,Bigliani L rge and massive tears:technique of open
repair[J].Orthoped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1997,28(2):179-193.
[7]顾鹏程,童翔,郭方,等.肩峰解剖形态变异的X片表现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J].浙江创伤外科,2010,15(4):424-426.
[8]顾延,戴尅戎,侯筱魁.肩胛骨X线片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3):154-157.
[9]姜红薇,蒋世曦,甘霖,等.磁共振检查对于子宫颈癌诊断分期的价值[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1):108-109.
[10]周乐夫,周洁,詹勇,等.磁共振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罕少疾病杂志,2012,19(2):20-22.
(收稿日期:2013-05-24)(本文编辑: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