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之景物、事物形象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________”(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
(2)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
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
【答案】(1)依然(2)写横塘的景中,如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与离情别绪直接相连;结尾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
【解析】【分析】(1)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了。
“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
(2)末句以景结情(寄情于景、拟人等),写横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烘托离别之情。
末句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与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抒情之笔写景,颇具情韵。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
(1)此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做此类题,要注意理解全诗的意思,重点理解“ 石桥朱塔两依然”的诗的意思。
(2)此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
主要围绕情景交融的写法来展开,要注意围绕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来分析。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1)青苔;绿树(2)“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解析】【分析】(1)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具体的意象填写作答。
这首诗写夏季的生活场景主要用“青苔”“绿树”“昼梦”“南风”等几个意象。
2020-2021学年鉴赏诗歌的形象专题练习试题及答案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专题练习(一)人物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骚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参考答案】本词细腻而含蓄的笔墨刻画了一位寂寞难遣、被相思困扰的思妇形象。
(要点一)开头景物具有象征意味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皱了思妇的心;闲逗鸳鸯、揉搓杏蕊的细节,玉簪斜坠独倚栏干看斗鸭等动作情态体现了更深的愁苦相思及孤单寂寞。
(要点二)表现了女子思念情人,急盼情人归来的急切心情。
(要点三)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将军形象?1【参考答案】塑造了一个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将军形象。
颈联写将军返营驰骋之疾速,真有瞬息“千里”之感,与其前面射猎时飒爽英姿相吻合。
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
尾联写将军猎归所见之景。
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
写出了将军归后的踌躇满志与从容自得的心境。
同时抒发了作者人生志远、意气风发的豪情。
(意思对即可)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余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诗纯用白描,不做作,不涂饰,朴素自然,平淡疏野,诗人在给我们展现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的同时成功摄取了一个农村儿童的形象,试对该形象加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勾画了一个热情纯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题葡萄图2(明)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野池(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_____,植物________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的意思是: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已经连到秋天的河堤,菱花结了果实草木很茂盛.前一句写出了池水满的特点,因为有丰富的池水的滋养,菱花结了果实蒲叶长得非常茂盛.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满)、丰盛(茂盛、果实丰硕、生机勃)。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诗句描绘了野池蜻蜓随意飞舞,鱼儿任意游玩的悠闲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1)① 满溢(满);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概括要点作答。
池水:满溢(满);植物: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桑茶坑道中(南宋)杨万里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
(1)诗歌第二句用两个“满”字,描绘了初春时桑茶坑道中________的情景。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事物形象题汇编课件
• 【解析】
• “鹦鹉对其主人也是情深义重,不离不弃”错。根据“常恐思归先剪翅,每 因喂食暂开笼”可知,怕鸟“高飞”先“剪翅”,喂食才开笼,说明主人与鸟 不仅“意不同”,更是极端对立,水火不容,更谈不上“情深义重,不离不 弃”。
• 答案C • 4.这两首诗中的鹦鹉有何相似之处?两位诗人借鹦鹉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三(2020·新高考1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 •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
又名“泪竹”或“湘妃竹”。
•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诗属于古体诗,三次转韵,韵脚依次是 “身”“巡”“寞”“落”“愁”“流”。
• B.“苍梧”的意象不仅承载了虞帝济苍生的坚毅,更承载了 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情。
• C.作者借舜帝二妃抒发恋君之情,表现作者客居他乡的迷茫 与归乡无望的凄怆。
•
•
毫无疑问,诗人是借咏古松以言志。古松是廊庙之材,
而王安石也是以致君尧舜自任的。君主需要并且选择安邦
定国的杰出人才;与此同时,这类人才在愿意献身兼济大
业的同时,在为谁而用的问题上,不能不有所选择。倘若
所遇之君并非明君,则不仅不能有所作为,反而受到伤害,
不能自保。因此,在这首诗里,作者实际上提出了君臣之
13. 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开篇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描绘出粤江木棉花开的繁盛景象。
• B.诗人以“尧时十日”的传说与“魏宫万炬”的典故,形 象写出了木棉花红艳热烈的特征。
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第二轮复习)
读诗
塞下曲(其六)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 塞:古地名。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 简要分析。(6分) ①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总)。②颈 联描绘边塞肃杀的景象,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 难的同情,尾联写边境从古至今战争接连不断,表现了对战 争的厌倦(分)。③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总)。
读诗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①诗人运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等意象 表现情感(总)。②“清秋”、“落叶”暗示了季节已是秋 日;“日暮”“月初白”“流萤”“孤灯”说明时间从傍晚 转到了夜深时分(分)。③抒发了诗人在秋意萧索中、借酒 消愁后无人陪伴的孤独寂寞、苦闷、百无聊赖的情感(总)。
技巧:
1、答题要注意: ①问什么答什么 ②先总说后分析 ③最后一步回扣诗歌主题情感 2、鉴赏形象类题型 ①总括形象(问什么答什么)→结合诗句分析(分 说)→表达情感(总结) ②景物形象思路:画面的特点+营造的意境+表达的 情感 ③事物形象思路:将物象人格化看待+寄托的情感 ④人物形象思路:抓住情感基调(悲喜)+从人物 正侧面刻画看形象+寄托情感 人物形象有诗人形象和诗中刻画形象之分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物象)
在寒冷中开花的自然属性 (1)参考答案:描述了木芙蓉在寒冷中开花的自然属性。 )参考答案:描述了木芙蓉在寒冷中开花的自然属性。 运用了拟人手法。 运用了拟人手法。
木芙蓉逍遥闲适 (2)参考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木芙蓉逍遥闲适, )参考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木芙蓉逍遥闲适, 任由风吹雨打,展示了豪迈与大度的闲适之士的形象; 任由风吹雨打,展示了豪迈与大度的闲适之士的形象; 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 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 把这花看作愁苦。展示了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 把这花看作愁苦。展示了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 象。
年广东卷) 。(7分 (2008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分) 年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注 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 ?(2分 法?( 分) 阅卷参考答案: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阅卷参考答案: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分)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 阅卷参考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 阅卷参考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 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 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 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 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 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形象”题细化训练:物象(典例引领+方法技巧+通关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形象”题细化训练:物象(典例引领+方法技巧+通关训练+答案解析)【典例引领】(2022 •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喷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答案】1. C2.①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
②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 “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说法错误。
文诗中先说笼中的画眉鸟在窗边清风中鸣叫,初听之时,声音还是来自“高笼”之中;但等到诗人了却简单的公事,众人散尽之后,衙署清幽安静,此时再听画眉鸟的鸣声,则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 一般。
因此,文诗也认为画眉鸟在“高笼”中与在山林之间的鸣声是有差别的,对此有所涉及。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
欧诗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托物言志,写诗人听见画眉鸟在山林繁花之间千啼百嚷,才知道笼中画眉的叫声,远比不上它在山间的自由歌唱那么悦耳动听。
在本诗中,诗人对画眉鸟进行正面描写,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题归纳及训练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题归纳及训练“景物形象”即“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因此,情与景是构成意境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抽象的意和情,不能构成意境;孤立的纯客观的景物,也不能构成意境。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艺术境界才是创作诗的目的。
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但它们又有区别: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与全篇对应。
鉴于意境的高度综合性、复杂性,高考诗歌鉴赏很少涉及。
即便涉及,多简单考查,如只要求描述一下画面特点,或者分开考查,如把境(画面)与情分成几问考,以降低难度。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2.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词)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4.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词)。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另附四字术语: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条凄寂、静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
(二)分析诗歌景物形象两方法方法一:把握景物形象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感情景物形象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理解诗歌的景物形象的特点时,考生要注意以下两点:1.意象的色彩(明艳、清丽、素雅、清冷等)。
从意象的色彩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淡酒”“晚来风急”“满地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意象全是“冷色调”,给人一种凄清、悲苦、孤冷的感觉。
2.意象组合的特点。
从意象的组合方式上去感受作者的情感。
动静组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虚实组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点面组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第2辑:事物形象(物象)题专练-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第2辑:事物形象(物象)题专练1.诗歌物象概说事物形象俗称物象,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主要有两类,一是咏物诗中借托的物象,二是抒情诗中借托的物象。
前者如于谦的《石灰吟》中石灰,它在深山中被开采出来,然后在烈火中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诗人借石灰寄托自己不畏艰苦的考验、坚决保持清廉品质的志向。
后者如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中的原上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借原上草的形象,讴歌抗争精神,传达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思想认识。
2.特殊物象及特定含义杨柳——惜别怀远;杨花、柳絮、飞蓬、孤雁——飘零相离;明月——思念愁绪;夕阳——思乡怀亲;子规——悲苦哀愁;菊花——脱俗旷达;莲花——洁身自好;梅花——孤芳自赏、性格坚强;浮萍——身世漂泊、居无定所;落花流水——伤春惜春、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凄楚悲凉;巴山夜雨——悠悠离情;鸿雁、青鸟——思乡、信使;鹧鸪——思乡、凄清;红豆——无尽相思……3.物象题解题技巧点击事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首先要抓住物象的自然属性,分析其的外在特征,如形态、色泽、和环境特点;进而据物象的自然属性思考其社会属性,即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和精神,寻找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在此基础上思考塑造此形象的意义,即体现作者的怎样的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怎样的向往或追求。
答题步骤一般为:(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可结合表现手法进行;(3)点出形象的意义,即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练习一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少年游晏殊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
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
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
莫将琼萼等闲分。
留赠意中人。
○本词吟咏了怎样的对象?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雁(其一)杜甫万里衡阳雁①,今年又北归。
中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画面描述题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8.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2分)
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 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典型例题
长寿山居元夕①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三十九年何限事②,只留孤影伴黄昏。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②当时金统 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
步骤四:发挥联想和想象,用顺畅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
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最后两句诗所写景象。(3分) 步骤一:找出诗句中所有景物或人物。本诗句中的景物有: “水”“风”“蔷薇” 步骤二:找出诗句中这些景物或人物的修饰词及动词。 本诗句中的景物的修饰词有:水(晶帘)、(微)风、(满架)蔷薇 步骤三:加上修饰词及动词,将这些景物重新加以描述: 水面被微风吹动,满架的蔷薇,一院子的香气。 步骤四:发挥联想和想象,用顺畅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 水面如同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微风吹动,泛起了涟漪;花架上开满了蔷薇,满院 都可闻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
中考专题复习系列
诗歌鉴赏
画面赏析
题型一: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题型二: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方法指导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形象专题练习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 形象专题一、什么是诗歌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1)人物形象。
①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②塑造的人物形象 。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
二、做题方法指导(一)、人物形象(1)、命题方式1.此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诗中刻画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3.人物形象所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4.请简要分析某形象。
(2)、 人物形象鉴赏题答题步骤:(3)、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方法一: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及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方法二: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方法三: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方法四: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
(4) 、小试牛刀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形象 人景物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5)、常见艺术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真题解析: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附答案详解)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真题解析: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附答案详解)一、(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5.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欧诗中的画眉鸟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诗歌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写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文诗中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出轻松的气氛,有助于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
欧诗对画眉鸟进行正面描写,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表面写鸟,实则写人,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
文诗本诗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烘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
二、(2020·新课标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
泛指粗劣的饭菜。
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5.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诗歌手法,概括诗歌形象特点的能力。
诗人先写见到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三、四两句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俱来的。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专训试题——湖南省2021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明词,完成后面各题。
满江红.咏竹陆容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
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
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
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
问华胄①,名淇澳②。
寻苗裔,湘江曲。
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
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恍惚微香触。
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
[注]①华胄:旧指贵族的后裔。
②淇澳:淇河岸的弯曲处,历史上以盛产竹闻名。
这首词写出了竹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2.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回答问题野菊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②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颌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欧阳修江南蝶,斜日一双双。
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
才伴游峰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这首词的吟咏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1.竹的特点:翠绿、姿态可爱、高洁、不畏冰霜。
表达的情感:表达出对竹的喜爱、赞美之情,希望具有像竹一样的高洁品质。
解析:关于竹的特点概括,从词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即可,“森寒洁绿”“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性孤高似柏”“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由此可以概括出竹的特点。
作为托物言志类的诗歌,诗人一是表达对所咏之物一竹的某种感情,二是希望自己有像竹一样的某种品质。
2.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解析:要抓住诗句中能体现野菊形象特点的词,并结合环境特点进行分析概括。
3.蝴蝶。
通过对双双对对的江南蝴蝶在傍晚的阳光下翩翩飞舞情景的描写,表现出蝴蝶天性轻狂的特点;通过描写它“才伴游蜂”“又随飞絮”,表现了它对情爱不专一的特点。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
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技巧点拨】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
(共12分)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
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
3从教:任凭。
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
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问题:1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
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6分)【答案】15.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
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妹气质。
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解析】15.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
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以及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的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
关于墨梅画的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桃李依然是仆奴”直接点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点出艺术技艺的高超。
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能说出两首诗具体内容,其区别也就体现出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专题之景物、事物形象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2)本诗收束蕴藉有味,为诗家青睐,请加以点评。
(4分)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阙题唐刘昚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怀?(2)分析这首诗在写景上的特点。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这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特点?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诗的前两联写景选取了哪两个角度?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其好处。
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曲的最后三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用意?5.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①几度:这里指几年。
②翻:反而。
第三联用了“孤灯”“寒雨”“湿竹”“暗烟”几个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诗中的“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柳?(2)一般来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请从状物和哲理的角度分析本诗。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钱塘①逢康元龙② [明] 谢肇淛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
②康元龙:诗人的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1)第一、二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作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回答。
(2)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人在“马上相逢须尽醉”一句中表现出来的复杂情感。
1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 碧玉箫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
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1)这首小调的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2)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11分)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唐)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①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②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 ①鸂鶒(xī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②柘(zhè):一种树。
(1)诗歌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出现的人物形象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除夜自石湖归苕十首(其七)①姜夔笠泽②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③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注] ①姜夔于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冬,到石湖范成大处做客,除夕晚上乘船回家,途中写下了十首七绝。
此为第七首,描写诗人只身夜渡太湖的情景。
②笠泽:指太湖。
③长桥:指垂虹桥,北宋时建,在今江苏是江市。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一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5分)(2)有人说“雁影”是作者的化身,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作简要说明。
(6分)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 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诗歌前六句表达了桐树怎样的特点?(4分)(2)简要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4分)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秋后作者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
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15、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龚自珍漠漠春芜①春不住。
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
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②。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
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③。
【注】①漠漠春芜:茫茫一片春草。
②此句化用宋朝晏殊的《踏莎行》“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的词意。
③此二句化用《金缕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诗意。
这首词中“孤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作简要赏析。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葡萄韩愈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①倒复扶②。
若欲满盘堆马乳③,莫辞添竹引龙须④。
【注】①支离:指葡萄藤不规则的攀绕状态。
②倒复扶:将垂下来的藤条重新扶上架子。
③马乳:马的奶头,这里比喻成熟的葡萄。
④龙须: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
这首诗塑造的葡萄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和意义?诗歌鉴赏专题之景物、事物形象练习【参考答案】1、(1)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早行鲁山所见到的千山竞秀、山路幽深、野趣盎然的景象。
抒写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欣赏之情,写出了作者从容、闲适的心境。
(2)尾联以设问收束。
以“一声鸡”表明白云生处有人家;回应作者“山行”见闻。
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无穷。
2、(1)在阴云低垂,野草青青的背景下,岸边不时有一树盛开的鲜花,明丽的色彩打破了沉闷的气氛,令人眼前豁然一亮。
(2)孤舟古庙,冷寂凄迷;风雨满川,江潮汹涌,画面动静对比鲜明。
诗人静中观动,看风雨吹,潮水起伏,表现出诗人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
(或“表现出诗人孤寂、失意的不平静心境”。
)3、(1)诗人通过白云春光,落花流水,髙柳清辉这些意象,营造了清丽幽美、高雅闲适的意境,抒发了对山居生活的向往。
(2)诗人在景物描写上主要运用由远及近的写法。
白云遮断山道是远景,春光摇曳的青溪是近景,落英随水而至,馥郁的花香具由远而近,柴扉敞、书堂高柳深荫则非近处难见如此明晰。
诗人在移步而变化的美景中寄寓心中的喜悦。
4、解析曲的最后三句描写了大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等景物,都是秋天典型的意象。
诗中所描写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深浓的秋意。
作者因收到万里之外的家信,正做着回家的梦,但大雁的啼鸣、芭蕉叶上的雨声惊醒了美梦,于是倍感思家的愁情和归家无期的惆怅。
答案诗中选取啼雁、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烘托出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
5、答案孤灯、寒雨、浮烟、湿竹,生动恰切地营造出凄迷冷清的氛围。
表达了诗人因伤别而悲凉惨淡的心情。
6、答案(1)诗中的“柳”是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形象。
第二句在动态上描写,第三句在心态上描写——柳想用飞絮蒙住天地日月,把整个世界都变成它的。
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柳来隐喻某一类人。
(2)状物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
早春时节,杂乱的柳枝上刚吐新芽,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枝条张狂,柳絮狂飘乱舞,铺天盖地。
哲理上:在状物拟人的基础上,第四句冷静地指出天地间的大势,转换之间,借物喻理。
“不知”一词表面是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实际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7、(1)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
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
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8、(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
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
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9、【答案】(1)春末夏初的江南,正是细雨纷飞的黄梅时节,烟雨笼罩下的江关越发显得暗淡凄迷。
作者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给全诗蒙上了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或为全诗定下了伤感的情调)。
(2)①表达了诗人于异乡邂逅同乡好友的喜出望外的心情;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③表达了诗人刚与朋友见面又须分手的离情别绪;④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人生不得意的劝慰。
10、【答案】(1)①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娇的秋山图:金风玉露的秋季,漫山遍野的枫叶通红似火,泉水清澈,苍松荫道,金菊绕园盛开。
②这四句描绘的美丽画面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也为后面抒发作者超脱、隐逸的情志作了有力的支撑。
(2)①用典。
②最后一句借用陶渊明隐居山林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告别仕途、归隐山林、借酒浇愁的激愤之情。
11、答案:(1)池塘里,蒲草森森,长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压压的一片,微风吹过,带来阵阵清香;(1分)一对对鸳鸯、,悠悠自在,嬉戏觅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1分)到处都是一片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长势繁密幽深。
(1分)描绘了一幅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
(2分)(2)蚕娘是一个勤劳的、因喜获丰收而内心喜悦的女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