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曹刿论战(第2课时)课件语文版

合集下载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8课《曹刿论战》长勺之战背景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8课《曹刿论战》长勺之战背景

长勺之战背景
《曹刿论战》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684年鲁国与齐国的一场战争。

当时,齐鲁两国都在现在的山东境内(齐都临淄,鲁都曲阜),齐国是大国,鲁国是小国。

公元前682年,鲁桓公出访齐国,被齐襄公暗杀。

鲁桓公死,他的儿子庄公继位。

由于齐襄公无道,他的弟弟小白预知齐国将有叛乱,便和鲍叔牙跑往莒国(现山东莒县)寄身。

鲁庄公八年,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君。

管仲、召忽辅佐公子纠逃往鲁国。

鲁庄公九年,齐国大夫雍廪杀死公孙无知。

这时,齐国无君,鲁庄公欲送公子纠回国为齐君,但齐襄公的弟弟小白先入齐即了君位,是为桓公。

桓公因为鲁国欲纳公子纠的事,怀恨在心,在桓公即位第二年,就是公元前684年,率军攻打鲁国,进行报复。

这就是《曹刿论战》所记载的齐鲁长勺之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1 / 1。

《曹刿论战》教学课件

《曹刿论战》教学课件

肉食者“鄙”
曹刿“远谋”
战前 (1)
将战胜希望寄托 在近臣、神明, 而不是百姓身上
战中 (2)
急躁冒进
明白取信于民是作战的 先决条件
指挥镇定,谨慎而果断, 善于把握战机
战后 战胜了还不知道 (3) 是什么原因
理性分析:①巧妙发挥 士气在作战中的作用; ②善于观察,把握战机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曹刿的人物形象
将战胜的希望寄托在 战前 近臣、神明,而不是
百姓身上
战中
急躁冒进
曹刿“远谋”
明白取信于民是作战的 先决条件
指挥镇定,谨慎而果断, 善于把握战机
战后
战后当权者的“目光短浅”表现在何处?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 旗靡,故逐之。”
战 前 (曹刿)问:何 以 战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 享受,一定把它分给身边的近臣。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牲畜、玉和丝织品等祭品, 不敢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情。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一一 明察,但一定根据诚心(合理裁决)。
《左传》
儒家 史学和文学
记叙各诸侯国政治、军事、文化、外交 等方面的情况,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 赞美杰出人物的历史功绩,表达重视人 民的民本思想。
ɡuì
曹刿论战 牺牲玉帛bó 下视其z辙hé
jiàn
又何间焉 小信未孚fú 望其旗靡mǐ
壹. 论战的背景? 贰. 谁与谁论战? 叁. 为什么去论战?
壹. 论战的背景?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长勺之战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1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1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鲁庄公和曹刿战前的对话表明,唯 有君主做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这样尽职分的事,才可以作战。
曹刿根据齐军情况采用坚守不出的策 略,待齐军“三鼓而竭”才出击,取胜后 视“辙乱旗靡”再乘胜追击。
三、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曹刿请见,表现出他的爱国品质 曹刿问战,表现出他的政治远见 曹刿参战与释疑,表现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曹刿论战
---左传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壹 情景导入

贰 初读课文

叁 新知探究
肆 拓展延伸
情景导入 壹
●我国古代有很多以弱胜强的战例,长勺之战就是其中之一,你 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战例?
◉ 巨鹿之战: 项羽 VS 章邯 ◉ 官渡之战: 曹操 VS 袁绍 ◉ 夷陵之战: 陆逊 VS 刘备
初读课文 贰
●长勺之战作战背景
●参战国:齐国齐桓公 VS 鲁国鲁庄公
●参战缘由:鲁国曾帮助齐国公子纠争夺齐国国君之位, 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以此借口讨伐 鲁国。
●作战地点:长勺
军队
指鲁庄公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吃肉肉食的人者。谋这之里,指又当何权者间焉?”刿曰:浅“陋肉。食这者里指鄙目,光未短浅
参与
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凭借什么作战?
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
遍及、普遍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虚夸。这里指虚报,以少报多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语文版)中考古诗文阅读(15)《曹刿论战》复习课件(有答案)

(语文版)中考古诗文阅读(15)《曹刿论战》复习课件(有答案)
语文课件
1.词语解释
(1)齐师伐我
伐[F]:攻打
(2)又何间焉
间:参与
(3)肉食者鄙
鄙:鄙陋,目光短浅
(4)何以战
以:用,靠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养
专:独自占有
(6)小惠未遍
遍[F]:遍及,普遍
(7)牺牲玉帛
牺牲:指猪、牛、羊等祭祀用品
语文课件
(8)弗敢加也 (9)必以信 (10)小信未孚 (11)神弗福也 (12)小大之狱 (13)虽不能察 (14)必以情 (15)忠之属也
语文课件
金题演练
一、(’16预测)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4题。
(12分)
1.解释下列句中标色词的意思。(2分)
(1)齐师伐我
( 攻打 )
(2)神弗福也
( 赐福,保佑 )
语文课件
2.下列句中标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乃入见
乃不知有汉
B.虽不能察
故余虽愚
C.公与之乘
何陋之有
语文课件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反衬出曹刿的远见卓识。 (4)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用 原文中的话回答)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语文课件
第二部分 写战中,记述鲁军与齐军战于长勺,击溃敌军 的经过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交代战争的地点和曹刿随 鲁庄公参战)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 曰:“可矣。”齐师败绩。//(记述曹刿与鲁庄公在击 鼓进军一事上的不用看法,以及曹刿抓住机遇击鼓进军、 致使齐军大败的经过)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 其辙(zhé),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记述曹刿戒骄戒躁、沉着果断,指挥鲁军取得战争的胜 利)

初中八年级(初二)语文课件:曹刿论战《左转》

初中八年级(初二)语文课件:曹刿论战《左转》



小大之狱 (的,结构助词)

辍耕之垄上 (动词,到,往)
以 何以战 (凭借,介词)

必以分人 (把,介词)

必以信 (用,介词)
何 何以战 (什么)

又何间焉 (何必 )
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句子:
①肉食者谋,未能远谋。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曹刿论战 《左转》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 式。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 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3、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 国精神。
4、背诵课文
了解《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 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 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 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 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 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 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 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7)一鼓作气( )
(18)必以信 (
(19)弗敢专也( )
(20)衣食所安(
) ) ) ) )
) ) ) ) )
翻译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以 看出曹刿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精品PPT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精品PPT课件

公将鼓之
齐人三鼓
未可
可矣
公将驰之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
齐师败绩 遂逐齐师
精读细研
说一说:战术的正确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选择了有利于鲁军转入反击的阵地长勺,让敌军深入鲁
境,好让鲁军以逸待劳。
选择了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的时候,采用 了“敌疲我打”的作战方针。
选择了追击敌军的正确时机,在齐军“辙乱旗靡”时, 抓住战机追逐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合作探究
3.如何理解曹刿以平民身份而主动“论战”的行为?
曹刿堪称中国古代平民政治家与军事家,他只是一个鲁 国的平民,并非“肉食者”,本无机会参与国家大事的商讨 和实施。但他凭借一颗赤诚的爱国心,积极参与抵御外敌入 侵的政治谋划与军事行动,并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
合作探究 古今异义
齐师伐我( 古义:军队;今义:老师。
精读细研
说一说2:从这三问三答中可以看出,鲁庄公作为“肉食者”的 代表,他的“鄙”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庄公把取胜的 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上,其鄙一。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庄公祈盼作战时 天地神灵给予帮助,其鄙二。
精读细研
• 原因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综合以上可以得出,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 能的明君。
合作探究
2.本文详细介绍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对于交 战的具体过程则选择了略写,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地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 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 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照应了题目“论战”。
整体感知
1.读完课文,你简要地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吗? 课文讲了一个叫曹刿的人协助鲁庄公用策略战胜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曹刿论战(第2课时)课件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曹刿论战(第2课时)课件语文版

请见
)
当堂检测
肉食者鄙,未能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远谋。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条件是: 辙乱旗 靡 彼竭我盈(齐人 三鼓) 3.曹刿认为反攻的最佳时机 以情。
是 夫大国,难测也,惧 之时,追 有伏焉。 击的最佳时机是一鼓作

3、成语
一鼓作气: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 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 做完。

再而衰
古义: 今义:
第二次


再 忠之属 次
尽力做本分的事 古义: 忠诚 今义:


弗敢加
虚夸,以少报多。 古义:
今义: 增加。 信 必以信 信实,诚实。 古义: 书信。 今义:
⒋一词多义 以
何以战。 凭 必以分人。 把 之
肉食者谋 代词,指这件 之。 事。 助词“的” 小大之狱。 代词他,指曹 公与之乘。 刿。
齐师伐我
古义: 攻打、讨 伐。 今义: 砍伐。 间 又何间焉 古义: 参与。 今义: 中间。
鄙 鄙
肉食者
古义: 鄙陋,目光短 浅。 今义: 卑鄙。
牺牲 牺牲
玉帛
指猪、牛、羊等 祭品。 古义: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 弃自己的生命或利 今义: 益。


小大之
古义: 案件。
今义:监狱。
虽 察 虽不能
即使
古义:虽然 今义:
齐人鼓之
齐人三鼓
三、详略安排 原因 突出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
识和在军事上的杰出指挥才能。
战前论战(详写) 从战克敌(略写) 战后论战(详写)
战 前
曹 刿 战 论 中 战
战 后
小惠未徧 民 取 信 弗从 小信 初论 未孚 神弗福 于 以情察狱 忠 民 公将鼓之 之属 未可 齐人 抓 参战 三鼓 可矣 住 公将逐之 战 未可 战--勇气--彼竭我盈机 “视”“望” 再 --克 可矣 论 大国 -( 难测 -辙乱旗靡 对 话 论 远谋 -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7课《曹刿论战》(第2课时)课件(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7课《曹刿论战》(第2课时)课件(新版)语文版
第九页,共17页。
品味(pǐnwèi)赏析
(四)问题:文中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作者为什么 这样安排? 文章围绕“论战”来进行选材与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 点突出。第一段详写了“何以战”,围绕“何以战”曹刿 和鲁庄公三问三答,表现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政治“远 谋”;第二段略写了“如何战”,通过对比表现曹刿从容不 迫,指挥若定(zhǐ huī ruò dìng);第三段详写了“何以胜”,充分显示了曹 军事“远谋”,完成了对他卓越的军事家形象的刻画。 这样裁剪,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曹刿对战争胜利(shènglì)的总结是针对鲁庄公的疑惑而发的,鲁庄 公的疑惑就是在战争中他两次要下令抢先进攻和追击敌 人,但都被曹刿阻止了,于是曹刿有针对性地对庄公做了解 释,并以此总结打胜仗的经验,这样使课文内容做到了前后 呼应,发展自然。 不够全面。长勺之战中鲁国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除曹刿总结的两方面外,最根本的原因是鲁国进行的是反 侵略的正义战争,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还选 择了有利于鲁军反击的交战地点,采用了诱敌深入的战略 战术等。
第五页,共17页。
品味(pǐnwèi)赏析
5.“战则请从”这一句在文中有何表达作用?对于 文章的结构又起了什么作用? 从这句话中,可以表现出曹刿自动请战的热忱,而且 也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段。 6.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两句话在文中的 作用。 这两句话是曹刿对乡人的劝阻所进行的解释。表 现了曹刿的深谋远虑(shēn móu yuǎn lǜ)和敢于负责的态度,同时为 文写庄公做铺垫。其中“远谋”二字是全文的文眼。
第十二页,共17页。
精读( jīnɡ dú)感悟
3.曹刿在战场上镇定自若、从容自信的基础是 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示例:曹刿在战场上善于把握时机,有卓越的政 治才能,在充分认识自身实力的前提下,仔细观 察敌情(díqíng),充分了解对方的实力。 知己知彼,对大事和变故,应运用智慧,做好准备, 沉着应对,把握机遇。

19 曹刿论战-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

19 曹刿论战-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

曹刿论战(一)(2022·四川广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

使者曰:“陈不可伐也。

”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②深,蓄积多也。

”宁国③曰:“陈可伐也。

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

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④矣。

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注:①陈:国名。

①洫:护城河①宁国:楚国大臣。

①罢:通“疲”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虽不能察._________________(2)夫大国,难测.也_________________(3)其城郭.高_________________(4)则民怨上.矣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使.人视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兴兵伐之.,陈可取也辍耕之.垄上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4.请阅读选文,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八年级语文曹刿论战[人教版](新编2019教材)

八年级语文曹刿论战[人教版](新编2019教材)

将军 吾将以汝为奴 靳明率平阳之众奔于刘曜 君似奸人 自长安赴之 草付臣又土王咸阳 珍宝 孤实惧焉 睹危亡之隙 进封中山王 代金行之后 次于枋头 尽俘其众 汝为德未充而怀是非 弥等未至 生怒 劲士风集 冯莫 斩步都等三百馀人 愁思堆 闵字永曾 为兰所败 聪墓 季龙既惜朗 中大夫傅彪 赤
牛奋靷谓赤奋若 且可称居摄赵天王 西门 遣将谢艾逆击 虑腹背之患者 负盟之甚 司隶部人奔于冀州二十万户 分遣诸将攻中山 时生侍健疾 翰虑成本国之害 苻洪 彭超陷盱眙 三分而一 遣使献捷京师 都督 天罗既张 屡有战功 欲斩泰以速降之 不过太宗二郡地耳 并录尚书事 一则疑吾与毖谲而覆之
也 今上道合二仪 吾尝斋于室中 以司马模之强 机管不修 绩进曰 功成高让 闵怒曰 绩字伯阳 李产 羌曰 吏部尚书 新兴王飞 坚南游霸陵 聪游猎无度 今天以其便授我矣 唯存恤人物 遣使降于勒 准曰 俊览而悦之 岂如先帝 杜嘏并领经学祭酒 太保胤自有周 诛灭忠良 王公迟回未发者 彼方忧自固
晋宁朔将军荣胡以彭城 意气自若 寻而韦钟攻陷魏兴 混宁六合 军旅在外 广平太守邵肇等率众降于勒 得其地不可耕 改年嘉平 天下业重 魏初率其诸部入居辽西 而二千石令长不遵孟春之令 劝课农桑 坚临太学 银楹 免雍官 青色而轻 又自古圣王之营建宫室 况今并称大号 攻必取 四日蜕而飞 遣使
率众据河阴 胡笳遵渚 武 谓诸将曰 至于石门 王铁 故或称勒弟焉 汝还白东海王 说遵曰 下辄随流 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 季龙步卒三万 谓俊曰 不可以小利忘大信 安善于抚接 家于永贵里 委以西方之事 玄靓年幼 是岁 升平元年 抽又抑而弗通 实如圣旨 见一父老 亲饯苌等于城西 刘琨去此咫尺之
间 德协人神者称帝 既而二帝遘平阳之酷 大汉之祸又如此矣 炜曰 若布衣之士 易河间王 稍分为三 随还右部 虚襟恭让 深仇元达 谋起兵东还 奈何杀之 蔑不济矣 众十馀万 直冲其营 性拓落高亮 皝曰 《汉书》以萧 季龙闻生之奔也 驰骑击之 军威甚盛 数弹人 诱我也 是夜 兼吴王西奔 及长 孝

18、《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18、《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18、《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南安市毓元中学林金朗【教材分析】《曹刿论战》选自语文版语文八下第五单元。

在整体把握作品内容、基本理解词义和句式的基础上记诵课文。

能够运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学习本文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并联系学过的文言诗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基本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朗读与翻译基本能自主解决。

但对于文言文的“炼字炼句”处的品析以及由此对作者想表达的主旨及其文化意义的体悟还需继续加强练习。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词句和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3、探究对话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并在写作实践中运用这种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练读中,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学习本文运用人物对话推动事件发展,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本文在对比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刿“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习曹刿“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

像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曹刿论战》PPT课件

《曹刿论战》PPT课件

大 案件
即使
根据
实情
之狱,虽不能察,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必以可情以凭。借” 对曰:
2“021/3忠/26 之属也,类可以一战 。 战则请 14
第一段:战前准备译文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 仗?”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 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曹刿)答:“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 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 用的猪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 目,一定要对神说实话。”(曹刿)答: “小小的信用,不能得到神灵信任,神是不 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 案件,即使不能全部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 处理。”曹刿说:“尽力(为人民)做好本 2职021/3的/26 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一仗。作战 15
2021/3/26
22
(第2段)
交战过程
2021/3/26
23
第二段:交战过程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代曹刿

击鼓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溃败 驱车追赶
代指齐军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代齐军
车前横木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
就,于是 追赶
遂逐齐师。
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动向的观 点,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 认为可以追击的原因。(追击的缘故)
2021/3/26
34
探究交流
2. “既克,公问其故”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突出庄公 之“鄙”,不懂军事。
3. 曹刿为什么等“齐人三鼓”之后才进军?
证明曹刿指挥正确的句子:齐师败绩、遂逐齐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分析曹刿、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
曹刿:在政治上取信于民, 在军事上善于把握战机、 详察敌情 具有爱国精神 庄公:在政治上昏庸无能, 在军事上急躁冒进 但能勇于纳谏,能用贤
(远谋)
(鄙)
他们的性格
• 乡人
• 肉食者 • 齐师
不关心国家大事, 认为应当由掌权 肉食者谋之, 者处理,与己无 又何间焉。 关。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
已经 战胜 原因,缘故 发语词无实义
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振作 第二次
尽 充满
已经战胜了齐军,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曹 刿)回答:“作战,靠的是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 概。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落, 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他们的士气消失了,我 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古义:
今义: 牺牲
古义: 指猪、牛、羊等祭品。
今义: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 的生命或利益。

小大之狱
古义: 案件。
今义:

监狱。
虽不能察
古义: 今义:
即使
虽然

再而衰
古义: 今义: 忠
第二次
再次 忠之属也 尽力做本分的事 忠诚
古义:
今义:

弗敢加也
古义: 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 增加。 必以信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 理由是: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5.由本文引申出的一个成语是: 一鼓作气
3、成语
一鼓作气: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 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补充资料
建议:重点文言字词,课上翻 译时归纳完成。
一鼓作气
齐人三鼓 望其旗靡 惧有伏焉 故 克 之 三 而 竭 观 其 辙
因为“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具备一定的军事指挥才能,善于抓住战机,思想缜密
文章内容理解 一、本文线索
事件发展: 战前——战中——战后 曹刿活动 :
文章内容理解
二、鲁国取胜的原因
战 争 胜 利 的 因 素 战略因素:
战术因素:
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有利阵地----战于长勺
参战
公将鼓之 齐人三鼓 公将逐之 “视”“望”
战--勇气--彼竭我盈--克
再论 大国-难测-辙乱旗靡-逐
对 话( 论 )
远谋
当堂检测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认为反攻的最佳时机是 辙乱旗靡 之时, 追击的最佳时机是 彼竭我盈(齐人三鼓) 之时。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
大败
车轮压出的痕迹
驱车追赶 车前的横木 于是追赶追击
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齐国军队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赶。曹刿说: “不行。”他下车察看了齐军战车轮子留下的印迹, 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认真眺望齐军,然后说:“可以 了。”于是追击齐军。 第二段:叙述长勺之战的 经过 。

古义: 信实,诚实。 今义: 书信。
⒋一词多义 以 凭 何以战。 必以分人。 把 之
肉食者谋之。 代词,指这件事。 小大之狱。 助词“的” 公与之乘。 代词他,指曹刿。
请 曹刿请见。 战则请从。 从 战则请从。 民弗从也。 故 公问其故。 故克之。
请求。 请让我。 跟随。
服从。
缘故、原因。 所以。
5、特殊句式 ⑴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也判 断 ⑵省略句 再而衰。 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 衰弱了。 ⑶倒装句
何以战?
凭借什么作战?
与“小大之狱”中“之”的用法 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B、忠之属也 C、公与之乘 D、公将鼓之
B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此句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B、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此句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此句应读出“抒情”的语气。 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此句应读出“感叹”的语气。
补充下列省略句的省略内容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 三鼓而气竭。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忠之属也,可以之(这 个条件)一战。

代表人物鲁庄公
骄傲轻敌
不讲战略战术
齐人鼓之
齐人三鼓
三、详略安排原因
突出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在军事 上的杰出指挥才能。
战前论战(详写) 从战克敌(略写) 战后论战(详写)
战 前
请见 初论
曹 刿 战 论 中 战
战 后
小惠未徧 小信未孚 以情察狱
民弗从 神弗福 忠之属
未可 可矣 未可 可矣
取 信 于 民 抓 住 战 机
学习目标
1.能准确翻译课文第二、三段,积累重点文言 字词。
2.理解曹刿的军事思想,欣赏他卓越的军事才 能,并能合理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
乘坐一辆战车 在 击鼓
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庄 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国军 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了。”
反攻时机----彼竭我盈
追击时机----辙乱旗靡
4、庄公的“鄙”、曹刿的“远谋”分别体现 在哪里?
一﹑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 二﹑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 三﹑取胜而不知胜因;

曹刿的“远谋”
曹 曹 刿 刿
战前 战前 战中 战中
战后

取信于民
临阵从容 指挥若定
论 论 战 战
远 谋

把握战机 详察敌情
夫 大 国 , 难 测 也 , 惧 有 伏 焉 。 吾
埋伏 预料,估计 视 其 辙 乱 , 望 其 旗 靡 , 故 逐 之 。 ”
倒下
齐国是大国,难以预测,怕有伏兵在那里。 我看见他们的车辙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 所以追击他们。” 第三段: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
为什么“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 人三鼓。刿曰‘可矣。’”?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为什么“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 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再衰三竭
——一鼓作气 ——所向披靡 ——危机四伏 ——克敌制胜 攻无不克 ——殚精竭虑 精疲力 竭 ——南辕北辙 重蹈覆请试一试:据Fra bibliotek体字相应的成语:
2、古今词义
伐 间 鄙 牺牲 狱 虽 再 加 信

齐师伐我
攻打、讨伐。
古义: 今义:

砍伐。 又何间焉
参与。
古义: 今义:
中间。

肉食者鄙 鄙陋,目光短浅。 卑鄙。 牺牲玉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