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妇女杂志》关于“新性道德”的讨论

合集下载

关于性的思考

关于性的思考

关于性的思考:性政治学激进理论的笔记》解读于振勇 2010-04-02 19:14:03在现当代社会理论中,女性主义的理论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女性主义理论对传统的社会理论构成一定冲击并拓展了社会研究的视野。

而在女性主义的理论内部,其争论的激烈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女性主义理论之外的其他各种社会理论之间的碰撞。

这些相互争论的理论当中,卢宾关于性问题的理论是很有启发的,通过探讨的的性政治学激进理论的理论,我们可以一窥女性主义理论的内容,获得更多启发。

性与性别的问题无疑是女性主义理论讨论的重点,然而很多女性主义的理论在性与性别问题的讨论中混淆了这两个概念。

葛尔·罗宾是一位重要的人物。

他对于性与性别关系的观点具有很大的开创性。

我们在本文中将尝试以她的一篇重要的文章《关于性的思考:性政治学激进理论的的笔记》为例,对她的一些观点进行阐释性的解读。

文章讨论的是性问题,涉及性的社会控制及其变化,性的社会态度以及女性主义在性问题研究上的局限的讨论。

在我看来,这些讨论背后所涉及的是人的自由问题。

而性问题的研究,包括卢宾所提倡的建立性激进理论的设想所表现的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即个人的自由选择与社会对个人的控制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如何变化的问题。

性问题自然是重要的。

“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些先秦古训表明性与人的物质需求是并行的。

然而,同为人之基本需求,社会对于它们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中国古代社会所提倡是农耕,视农桑为立国之本,几乎每一个社会都提倡民以食为天的理念,而对于性问题,却予以严格控制,把它局限与生殖领域,形成所谓唯生殖目的论,而且这种态度在古今中外所体现的大致相同。

自二战以来,西方社会产生了新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美国兴起所谓性的解放并发展成各种社会运动,与此相伴的是关于性问题的社会理论的产生。

卢宾认为,性带有政治性,“性的领域具有内在的政治学模式、不公正模式以及压迫模式。

伦理之自然——周作人“生活的艺术”与性道德

伦理之自然——周作人“生活的艺术”与性道德

第 33 卷第 4 期2023 年Vol.33 No.42023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JINAN (Social Science Edition )伦理之自然——周作人“生活的艺术”与性道德伊藤德也 著,王秋琳 译(东京大学,日本 东京 153-8902)[摘要] 就周作人的道德理论核心——性道德而言,“生活的艺术”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性欲而进行的种种节制形式。

与张竞生一样,周作人也主张“性的解放”,但与张竞生不同的是,他既要求实证的“科学的冷淡”,又要避免“无谓的牺牲和斗争”。

“伦理之自然化”是人类在不牺牲自己的动物性的情况下寻求彻底的文明化的运动,“生活的艺术”是“凡人”跟各种领域的最前沿保持实证的关系的同时,以超动物的方式创造“自然”的社会文化的行为。

[关键词] 周作人;“生活的艺术”;“伦理之自然化”;性道德[中图分类号] I20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3842(2023)04-0050-13一、绪论传统中国社会中有缠足、宦官及科举制。

周作人将之与清末开始盛行的吸食鸦片并称为中国文化的“四病”①,并坚持不懈地抨击。

虽说他所在的时代这些习惯作为社会文化制度已然渐渐成为过去的遗物,然而他却未曾停止过批判和攻击。

《论八股文》②是他于1930年,也就是八股文先于科举制被废除的近30年后所写的文章,文中他将八股文归因于奴隶性,批判说“它的精神在科举废止后在不曾见过八股的人们的心里还是活着”。

此外,他在1934年写的《太监》一文中在冷静概览宦官制度史之后,加上了这样一段评语:西欧各国无用太监者,就是远东的日本也向来没有太监,他们不肯残毁人家的肢体以维男女之大防,这一点也即是他们有人情有生意的地方。

中国太监制度现在总算废除了,可是有那么长的历史存在,想起来不禁悚然,深恐正如八股虽废而流泽孔长也。

③被他引入文章与自己所憎恶的传统中国社会风气做对比的,是他20岁前半留学明治末期东京时所感受到的日本文化生活,那兼具“天然的爱好与简朴的尊重”的社会文化形式给他留下了清新的印象。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女性解放思潮兴起的迈进点。

对于这一时期的女性解放思潮进行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五四时期的女性解放思潮受到了先进思想的影响。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风起云涌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各种先进思想在学术界和文化界迅速传播开来。

这些思想触及到了妇女的地位和权益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和讨论。

梁启超在《女性之解放》一书中提出“男女极平等”的理念,为中国的女性解放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四时期的女性解放思潮受到了国际影响的推动。

在当时,西方国家的女性解放运动正处于高潮期,女性争取选举权、平权等诉求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种国际背景下,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思想,为中国女性的解放运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五四时期的女性解放思潮主张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当时,传统的封建观念对女性的束缚十分严重,他们被视为家庭和家族的财产,缺乏个体的自由和独立。

五四时期的女性解放思潮主张女性应该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这为中国女性的解放开辟了新的道路。

五四时期的女性解放思潮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有着积极的影响。

当时的一些文学家和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了对传统妇女地位的不满和对女性解放的期盼。

鲁迅的《阿Q 正传》中就描绘了一个假装“解放”的女人;而胡适的《要饭的不要饭的》则表达了对女性自主权的支持。

这些作品不仅批判了封建观念,也为女性解放运动提供了精神支持。

五四时期是中国女性解放思潮兴起的重要时期,受到了先进思想、国际影响、社会要求和文化艺术的共同推动。

这一时期的女性解放运动为中国妇女的解放和平等地位的争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浅论五四时期中国妇女解放思潮

浅论五四时期中国妇女解放思潮

浅论五四时期中国妇女解放思潮摘要:五四时期是现代中国思想大解放时期,其中对妇女解放理论的探讨尤为突出。

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潮,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这一思潮的特点加以系统、深入地研究,有助于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五四时期乃至整个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内在规律和理路。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妇女解放运动。

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想的传播,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对中国社会变迁和文化进步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进一步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上的地位,以期广大妇女发扬五四精神,大胆解放思想,积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一个枢纽时期,是一个思想空前解放,心灵空前觉醒的启蒙时代。

“伦理的觉悟”和“人的发现”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这一历史氛围使得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成为一种思潮。

妇女运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争取女性从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男女不平等的状况中解放出来,为争取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和家庭中与男性具有平等权利的运动,是为推动女性自身的进步和发展而进行的有组织、有纲领、有目标的社会运动。

妇女运动通常是伴随着政治经济的革命或改革的进行而发生的,但又有自己独特的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是以妇女活动为中心的。

纵观世界妇女运动和中国妇女运动,其基本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妇女参政运动、争取选举权、争取受教育权、要求婚姻自主、参加社会劳动、同工同酬等。

妇女运动是与当时的社会思潮紧密结合的。

一、五四时期中国妇女解放思潮兴起的原因中国近代的妇女解放运动从戊戌维新时期开始起步,经过了艰苦的实践和摸索,直到五四时期才找到真正的解放道路。

那么,为什么直到五四时期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才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呢?笔者认为,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中国妇女悲惨的境遇,使她们具有十分强的革命性在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里,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濡染了中国人畸形的女性观念,女性世界成了封建文化残酷肆虐的重灾区。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1. 引言1.1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概述五四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阶段之一,在这一时期,女性解放思潮在中国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研究是对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思想和社会运动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的过程,在研究中,人们可以了解到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影响、代表人物以及继承与发展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权利和解放思想,以及这些思潮对当时社会及之后历史进程的影响和意义。

对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进行研究是深入理解中国现代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2. 正文2.1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历史背景五四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时期也是中国思想解放的开始。

在这一时期,女性解放思潮逐渐兴起,成为五四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在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时期,传统封建礼教束缚严重,女性地位低下,受尽歧视和压迫。

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启蒙思想的影响,使得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观念,提倡平等思想。

五四运动的爆发也为女性解放思潮提供了契机。

五四运动呼吁科学、民主、自由,提倡平等思想和革命精神,这些理念也深深地影响了女性解放思潮的发展。

女性参与五四运动的大胆行动和呼声,同时也使得更多的女性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和权利。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历史背景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时代背景,这为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主要内容一、对传统封建礼教观念的质疑与挑战。

五四时期,女性开始积极探讨封建社会对女性地位的束缚和歧视,批判封建礼教中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

二、关注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的呼声。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倡导男女平等,呼吁废除婚姻中的封建思想,提倡女性拥有自主权利。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总目次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总目次
第 1 3卷 第 6期 2 1 年 1 月 01 1
石家庄学 院学 报
Ju a o h izun n esy or l f iah a gU i ri n Sj v t
Vo_ 3 N . l . o6 1
NO .01 V2 1
《 石家庄 学院学报 》 0 1年总 目次 21
… … … … … … … ・
“ 制拆 迁 ” 强 视角 下 的政府 角色混 乱 问题研 究
… … … … … … … … … -
刘 晓静 , 占成 ( .2 邸 5 ) 4
汉代 后备 吏制 度初 探 以对“ 故吏 ”“ 行 ”“ 、修 、 学事” 等称 谓 的考察
— —
为 中心 … … … … … … … … … … … … 李迎春 (.2 2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安吴四种》 的版本及其价值
倪 玉平 , 高晓燕 ( .2 5 ) 2 日 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石油战
… … … … … … … … … .
— —















合理化与生活世界殖民化 从 韦伯 到 哈贝 马斯 的理 性建构 之路 李 健 (.1 5 ) 3 城市 空 间 的伦 理学 批判 及其 意义 以大卫・ 哈维为例… 高春花 , 孙希磊( _ ) 5 6 3 【 会学 研 究 】 社 城市 居 民社 区文化 需求 研究 以石 家庄 市社 区为例

《中华妇女界》女性杂志中显现的女性问题研究

《中华妇女界》女性杂志中显现的女性问题研究

《中华妇女界》女性杂志中显现的女性问题研究作者:辛玥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02期摘要:在清末民初的文学注重的是民族、国家、个人的关系,家庭小说就成为了这三者间的桥梁。

在这样的环境下,清朝末期的报刊中出现了家庭小说专栏,并且在民初规模逐渐扩大。

以《中华妇女界》为例,创刊于1915年,其作者都是男性,关注于女性的教育及品德的形成,希望通过报刊对女性形象进行塑造,并利用报刊作为传播的媒介,来进行理想化家庭的塑造。

其实这类刊物的兴起,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中华妇女界》;女性杂志;女性问题[中图分类号]:D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1清末民初的环境萌发了家庭小说专栏,自从机械铅印技术来到中国后,西方的不少思想、技术、物品传入到中国,给清末民初思想界、知识界进行大量创刊建报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与思想支撑,因此很多女性杂志也是应运而生。

《中华妇女界》于1915年1月25日创刊,但是持续出版的时间很短,仅仅出了18期,一共一年零六个月。

虽然它的影响力比不上《妇女杂志》,但是还是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尤其是其中显现的女性问题也是值得研究的。

一、《中华妇女界》注重女性在家庭中的教育和地位《中华妇女界》注重家庭的教育思想和家庭的先进观念。

其开创人陆费逵认为家庭是男和女组成的,其国家也是一样,如果一个国家的制度有碍于女,这个国家也就几乎没有制度了。

《中华妇女界》从一开始创刊,就开始刊登家庭小说。

《中华妇女界》在关于女性问题方面,没有仅仅只是关注于中国,还将古今中外的姿态选择需要的予以刊登。

将中国传统的妇德予以保留,将西方的新知识、新的生活方式予以引入,让读者关注中国女性、西方女性的教育、职业、生活状况。

《中华妇女界》注重女性教育、兼顾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其定位就是女性教育。

从女性教育方面来看,通过论说来讨论女性教育的必要性、目的及内容,在杂志中刊登了不少极具学理性、實用性的文章和科普知识。

浅析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和《东方杂志》关于性知识的刊文_张弘毅

浅析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和《东方杂志》关于性知识的刊文_张弘毅

《中国现代文化史》课程论文浅析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和《东方杂志》关于性知识的刊文张弘毅201104010872014-7-17浅析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和《东方杂志》关于性知识的刊文张弘毅 20110401087摘要:近代中国使中国人的性知识得到再一次启蒙,新文化运动则对这一启蒙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新青年》和《东方杂志》作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性刊物,刊载了大量的关于性知识的文章。

这些文章从内容来看可分为生物学和生理学方面的性知识,性道德方面的性知识,婚姻中的性知识三类。

《新青年》和《东方杂志》关于性知识的刊文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刊文的最终的落脚点为三点:对民众性知识的科普以推进“科学”精神;围绕自由和平等两个核心以契合改造国民性思潮;“强国保种”思想。

这三个落脚点贯穿两刊的关于性知识的刊文。

关键词:近代性学新文化运动《新青年》《东方杂志》近代思想“性”,在《中华性医学辞典》的解释是“男、女两性在生物学上的差别”①,而“性知识”则是“指对性的科学知识。

包括性解剖学、性生理学、性内分泌学、性发育、性心理学、性临床学、性病理学、性治疗学、性社会学、性卫生学、性法学、性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②可见,性知识是人类认识“性”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认知,它包罗万象,与“性”这个话题相关的知识,我们都可以称之为“性知识”。

人类的知识的形成是一个过程,而人类的性知识的掌握也是不断发展的历史。

近代中国是中国人的性知识开始革新,实现再一次性启蒙的时期。

近代中国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西方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使中国社会产生了许多新气象和新观念,其中即包括性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晚清时期已经有进步知识分子提出要重新看待“性”的问题,康有为指出:“人生而有欲,天之性哉!欲无可尽,则当节之,欲可近尽,则愿得之。

”③1901年,美国人法乌罗、日本人神田彦太郎组织人力翻译出版了一本性学图书《戒淫养身种子男女交合新论》,由文轩书会和日清书馆联合发行;④此书也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近代性学图书翻译之开端。

“五四”后期周建人性道德思想对当代高校性道德教育的启示

“五四”后期周建人性道德思想对当代高校性道德教育的启示
o r a h oe ia in fc n e a d p a t a au o d e g p t p rto o t i k n n s x a r lt o fg e tt e r tc lsg iia c n r c i lv l e t r d e u he s ii fZh u h n i g o e u lmo ai t c y e tbl h a ce t i c n e t f s x a mo a i a d o r i su e t o o d h r ce f s x a mo ai i sa i s in i c o c p o e u l s f r l y n t tan t d ns f g o c a a tr o e u l t r lt n y
范, 包含着诸 如婚恋观 、 女性观 、 贞节 观和生育观等方 面丰富 的内容。“ 五四” 后期 , 周建人 在《 妇女杂 志》 以原 名周 建 上 人、 建人或笔名乔峰 、 克士 、 高山等发表有关性道德 的文 章数 篇, 涉及 了性道德 的诸多方面, 科学 阐释 了性道 德的 内涵 , 认 为性道德建设应遵循 两性平 等、 和谐 的原则 , 张科 学 的恋 主 爱观和贞节观 , 以及如何进行性教育等等。这些具有前 瞻性
周 湘梅 肖海艳 ,
( 温州医学 院, 1 浙江 温州 3 50 2 浙江大学历史系 , 江 20 0; 浙 杭州 30 2 ) 10 8
[ 要]‘ 摘 ‘ 五四” 后期 , 周建人的性道德思想 内容 丰富, 具有前瞻性。深入挖掘和梳理其性道德 思想的精华, 对于 当代 高校 树 立科学的性道德 观, 进行性道德教育 , 培育大学生 良好 的性道德情操 , 具有重要 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 关键词 ] 周建人 ; 性道德思想 ; 当代 高校 ; 性道德教 育

文学女性与女性文学_兼评_中国文学中的女性主义与女性特征_

文学女性与女性文学_兼评_中国文学中的女性主义与女性特征_

文学女性与女性文学———兼评《中国文学中的女性主义与女性特征》严启刚 杨海燕(四川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31)女性主义是世界性的。

其目的旨在把妇女从一切形式的压迫中解放出来,并促进各国妇女之间的团结。

女性主义又是民族的。

它旨在结合各个国家具体的文化和经济条件考虑妇女的重点和策略。

①———玛丽・艾・萨万由陈鹏翔和惠特尼・克罗瑟斯・迪利主编的《中国文学中的女性主义与女性特征》于2002年由阿姆斯特丹/纽约R od opi出版社出版。

本论文集是世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中国女性主义融合、发展的产物。

在人类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中,20世纪一个最不可忽视的景观就是妇女的崛起。

她们行动起来,呼唤妇女的觉醒,并呼唤整个世界认识妇女。

1929年,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提出“双性同体”的重要思想; 1949年,西蒙・德・波伏娃的《第二性》,提出“女人形成”的论点。

伍尔夫和波伏娃是女性主义的先驱者,她们以宏大的历史目光与开阔的思想视野,对女性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对后来全世界女性文学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了重大而意义深远的影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末,通过反思、修正、探索,又走过了4“妇女中心”批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创建个重要历程:“妇女形象”批评、和“身份”批评。

此外,英美女性主义批评与法国新女性主义遥相呼应、互为渗透、互为补充。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已成为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中最具活力、最具影响的一种批评理论。

・・137不言而喻,女性主义批评给世界文坛带来了一股旋风,使人们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文学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美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说:“女性主义批评比其他任何批评理论对文学标准的影响都大,它也许是现代批评理论中最富有革新精神的势力。

”②这样一股势力,自然也强烈地震撼了中国文坛。

诚如耶鲁大学法语和比较文学教授彼得・布鲁克斯所言:“今天任何一位好的文学批评工作者在某种程度上都必须是女性主义者。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潮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潮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潮肖爱树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 , 与阶级 压迫连体共生的男尊女卑观念 , 使妇女的权 利几乎被剥夺净尽 。

妇女精神上被压抑 , 形 体上受摧残 , 终生苦熬苦作 , 直至被葬入遗 忘的历史深渊 。

虽然历史上曾出现过为命运 而抗争的众多女子 , 但她们无不凄惨地倒在 封建专制的屠刀之下 。

鸦片战争以后 , 随着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西方文化的传入 , 明 清时期萌芽的男女平等思想有所发展 。

戊戌 变法前后 , 禁缠足 、兴女学勃然而兴 ; 辛亥 革命 前 后 , 女 子 参 战 、参 政 运 动 应 运 而 生 。

但戊戌变法如昙花一现 , 辛亥革命也以失败 而告终 , 男尊女卑的观念始终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

继之而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的妇女解放思潮 , 则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使 妇女 问 题 成 为 ‚新 思 潮 中 的 一 个 重 要 问题‛① , 并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深远影 响 。

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 而她们对自己所处的 悲惨地位尚不认识 , 成为维护封建礼教的盲 从力量 。

因此 , 呼唤她们从迷梦中觉醒 , 有 相当大的革命意义 。

另一方面是由于女工队 伍的形成 、壮大和知识女青年群体的日益扩 大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中国的民族资本 主义得到长足发展 , 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 之迅速壮大 。

1915 年在轻工业生产部门中女 工已达到 2415 万人 , 1919 年女工占全体职 工的 4417 % 。

与此同时 , 女子教育也有了较 大发展 。

1916 年 中 国 自 办 女 校 的 学 生 为 17 万人 。

中国妇女群体结构的改变 , 必然会对 妇女运动发生深刻影响 , 也必然会引起新文 化运动倡导者的重视 。

新文化运动初期 , 陈独秀 、鲁迅等激进 的民主主义者以《青年杂志》 ( 1916 年 9 月 以后更名为《新青年》) 为阵地 , 写了大量文 章 , 猛烈抨击孔孟之道 , 揭露 ‚三纲五常‛、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一个历史概念 , 它 是以 1915 年 《青年杂志》的创刊为其起点 , 通过五四运动的催化 , 迅速发展成为以宣传 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思想解放运动 , 一直延 续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前为止的 。

《新妇女》与“新妇女”——五四运动时期《新妇女》关于妇女问题的探析

《新妇女》与“新妇女”——五四运动时期《新妇女》关于妇女问题的探析

五 四运动 时期 , 《 在 新青 年》 及其 所倡 导 的新 文 点来 看 , 应该 只是《 妇女 》 他 新 的一个 主要撰 稿人 。 化 运动 的巨大 影 响下 , 五 四运动 的直 接 推 动下 , 在 发起《 妇 女》 五位 教 师从 学 校 毕 业后 就从 新 的
妇女解放 思潮 十分活 跃 , 办了不 少专 门探讨 妇 女 事 女 子 教 育 , 于 妇 女 问题 本 来 就 有 所 了解 与研 创 对 解放 问题 的 妇 女 刊物 。《 妇 女》 是 这些 妇 女 刊 究 , 新 就 又受 到新文化 运动 的影 响 , 认识 到 “ 使女 子有 要 物之一 , 从它 关 于妇 女解 放 的探 讨 , 以 了解 到 五 彻底的觉悟 , 可 是我们的责任。所以在爱国运动罢课 四运 动时期妇 女解放 思想 的时代 特色 。


关于《 妇女》 新
的时候 , 们 五 个 同志 就 组 织 了一 个 新 妇 女 杂 志 我 社 。 因为那个 时候 , 家 没 有正 式 的功 课 , 天 天 大 就 聚在一块 儿研 究新妇 女 问题 。 i ,l , l
12 90年 1 1日, 月 上海县立 务本 女子 中学 的五 《 妇女 》 新 为半月 刊 ,2开 型 , 年 4卷 , 3 每 每卷 6 位教师共同创办了《 新妇女》 。关于这五位教师 的 期 , 月 1日和 1 每 5日出版 , 1 第 1 第 卷 号是 12 90年 新妇 女 》 创 办 的第 一年 , 期 在 每 姓名 , 新妇女》 在《 上并没有注明, 并且也没有标 明 1 1日出版 的 。《 月 一共 出版 了 四卷 。第 5卷第 1 本 号 学校 的名称 , 只署名 “ 妇 女 杂志 社 ” 新 。静 观 在第 1 都 能按 时 出版 , 来应 该在 12 年 1 1日出版 , 91 月 但是 直到 5月 1日 卷第 2号 的《 告新文 化运 动的 同志们》 , 中 特意 对此 说 明 :我们所 以不 把学 校名称 写 明的缘 故 , 是恐 才 出版 , “ 就 陆秋 心解 释说 ,新妇 女 》 《 自从 12 90年 5月 怕有 旧势 力来 打击 , 愿 我 们 五个 人 负 完全 责 任 , 1日以 后 就 “ 经 了 旧势 力 的 明 攻 暗 袭 。远 的地 情 饱 很 不愿学 校受什 么关 系 。 至于 发起 《 妇 女》 ”… 新 的 方 , 次受着 什 么 检查 员 的 中途 掠夺 。近 的地 方 , 屡 恫 挑拨 等 等卑 劣手 段 不断 地 从 四周来 扰 五位 教师 ,一 个 是 十年 前 复旦 公 学 的第 二 届 毕业 詈骂 , 吓 , “ ” 如 生, 一个 是五年 前 北 大学 校 里 的学 生 , 有 二 个 都 着我们 。 而 在 编 辑 自己也 渐 渐 露 出 几 个 弱 点 , 还 “ 经济困难 , 学识贫弱 , 时间恐慌” l等等 , 2 因此 出版 是五 年 前 省 立 第 二 师 范 学 校 的学 生 , 我 共 五 个 和 人 。l虽然 没有直 接标 示创办 者 的姓名 , 是从 在 就 延期 了 。 ”1 ] 但 《 妇女 》 新 上发 表 文 章 的频 率 和 文章 的 内容及 语 气 据《 民国日 副刊《 报》 觉悟》 上的广告,新妇女》 《 来看 , 陆秋心 应 是 主要 编辑 。汤济 苍 虽 然 在 《 妇 第 5 新 卷第 2号在付排时 , 由于承 印 的国光书局 失火 , 稿件被毁, 未能出版。J 大概从此《 口( 新妇女》 就停 女》 上发 表 了不 少 文章 , 是 从 他 的在 第 1 第 2 但 卷 现在 卷第 1 。 号 号和第 3号上 发 表 的文 章 注 明 了“ 外 来 稿 ” 一 刊了 , 可以见到 的最后一期就 是第 5 社 这

浅谈茅盾时代

浅谈茅盾时代

茅盾时代“时代女性”的分析摘要:茅盾是我国伟大的作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在中国文学史上谱写出了美丽的画卷。

在他的艺术画廊中,另类的,别致的,新颖的,是他所精心刻画出来的众多的女性形象。

我将从人物梅行素,孙舞阳,静女士,慧女士等典型的形象出发,来谈谈茅盾对于女性形象描写的手法特点和茅盾惯于写女性形象的心理。

关键词:梅行素创作手法人物对比模式感情三角纠结模式茅盾一生创作丰富,不管是早期的作品《幻灭》《动摇》《追求》(又名《蚀》三部曲),还是稍晚的《诗与散文》《霜叶红于二月花》,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林林总总。

但是茅盾曾说:“《幻灭》《动摇》《追求》,这三篇中的好虽然很多,我所着力描写的却只有二型:静女士和方太太属于同型,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属于又一的同型。

静女士和方太太自然能得一般人的同情——或许有人要骂她们;慧女士,孙舞阳和章秋柳,也不是革命的女子,然而也是浅薄浪漫的女子。

”他不是单纯的描写的这些女子,而是把她们放在当时的动荡的背景之下,体现从“个性解放”到“社会解放”的社会发展精髓,人们把她们叫做时代女性。

我们接触到这些女性,让我们眼前一亮的首先是茅盾对她们于以往不同的外貌描写。

他笔下无论是柔弱型的女性还是刚强型的女性,都有动人的娇容:弯弯的细眉,长长的睫毛,细白的皮肤,俏丽的小嘴,清澈流动的眼睛,显示出典型的东方美人的高贵的气质。

梅行素“一对乌光的鬓角弯弯的垂在鹅蛋型的脸颊旁,衬着细而长的眉毛,直的鼻子,顾盼撩人的美目,小而圆的嘴唇”还有慧女士的“一双清澈流动的眼睛,伏在弯弯的眉毛下面,和微黑的面庞对照,越显得晶莹,小嘴唇包在匀称的牙齿外面,像一朵盛开的花。

”孙舞阳“弯弯的细眉,有时微绉,便有无限的幽怨,动人怜悯”。

茅盾还注重描写女性的衣饰美,尤其是内衣和外套的样式和色彩,可谓五彩缤纷。

梅女士“穿一件月白色软缎长仅及腰的单衫,下面是玄色的长裙,饱满的孕着风,显得那苗条的身材格外娉婷”,慧女士“穿了件紫色绸的单旗袍,这软绸紧裹着她身体,十二分合适,把全身的圆凸部分都暴露的淋漓尽致”同女性作家相比,男性作家关照中的女性形象更注重形体美和神韵美。

《妇女杂志》的“新女性”形象研究

《妇女杂志》的“新女性”形象研究

女性杂志“新女性”形象研究1.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女性杂志》塑造的“新女性”形象,并分析其在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中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梳理杂志的历史沿革,我们发现“新女性”形象的塑造与时代变迁密切相关,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角色和地位的期待和认可的转变。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文本分析与历史文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女性杂志》的文章内容、视觉形象和语言风格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新女性”形象的多维特征。

本文还将探讨“新女性”形象对女性在现实社会中的自我意识、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的积极影响,以及可能的局限和挑战。

本文通过对《女性杂志》“新女性”形象的深入研究,旨在为理解当代中国女性形象的塑造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为促进性别平等和女性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2.女性杂志的历史与发展女性杂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和女性教育的普及,专门为女性读者设计的杂志开始出现。

这些早期的女性杂志通常包括家庭管理、育儿知识、时尚潮流等内容,旨在指导女性如何在家庭生活中扮演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杂志的内容范围逐渐扩大,超越了传统的家庭和女性角色。

20世纪初,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妇女杂志开始关注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倡导妇女的独立和自主。

在这一时期,女性杂志成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重要平台。

他们通过发表关于妇女教育、职业发展、政治参与等方面的文章,促进了妇女意识的觉醒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20世纪中后期,随着社会文化和女性角色的多样化,女性杂志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杂志开始涵盖更多的主题,如心理健康、职业发展、性教育和女性领导力,更加强调女性的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

女性杂志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包括插图文章、访谈、专栏等,以吸引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的女性读者。

21世纪,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发展给女性杂志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传统纸质杂志面临数字化转型的压力。

另一方面,网络平台的兴起也为女性杂志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和更多样的表达形式。

章锡琛与《妇女杂志》改革

章锡琛与《妇女杂志》改革

百面
章锡 琛 与《 妇女 杂 志》 改革
王 秀 田
摘 要 : “ 四 ” 文化运 动 时期 , 五 新 宣传 贤妻 良母 主 义的《 女 杂志》 到批 判 , 锡琛 妇 遭 章 对其 实施 全 面改革 , 家政 参 考 书” 变为 “ 女 解放 言论 利 器 ” 由“ 锐 妇 。但 因 改革 过 于激 进 , 越 丁时代 步伐 , 致 章锡琛 不得 不 离开 杂 志 , 妇女 杂 志 》 重新 回 归为女 性 软性 超 导 《 也
章锡 琛接 任 《 妇女 杂 志》 编后 , 真 分 析刊 主 认
物失 败 的原 因 , 1 2 从 9 1年 开 始 大 刀 阔斧 地 实 行 改革 , 与之前 形成 了鲜 明 的对 比。 1 .改变 编辑 主 旨: 言论 的鼓 吹万 不可缓
与 改革之 前刻 意 避 开 社会 时事 不 同 , 改革 后
读物。
关 键词 : 章锡 琛 ; 妇 女 杂 志》;改革 《
中图分 类 号 : 8 7 文献标 识 码 : 文 章编 号 :0 4— 1 2 2 1 ) 3— 0 1 4 K2 A 10 9 4 ( 四 ” 流 的 推动 下 , 在 五 潮 进
与 办 刊 初 期 忽 略 读 者 需 求 不 同 , 革 后 的 改
《 妇女 杂志 》 充分 注意 到读 者 的需求 , 再 连 篇 累 不
牍 地介 绍 家政卫 生 等 实用 常 识 。“ 们 并 不 反对 我 妇 女 治理家 务 , 不过在 近 日之下 , 似乎 许多 关于 我 们 所 讨论 的话题 , 比讲家庭 生 活更有 人 注意 , 实 所
书 馆决 定用 改 换 主 编 的方 式 渡 过 难 关 , 锡 琛 在 章
这 种背 景之 下 临危 受命 。

五四时期鲁迅与周作人的“性道德观”

五四时期鲁迅与周作人的“性道德观”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最有力的倡导是“人的解放”,“妇女”(包括“儿童”)的发现是这一时代大主题下的重要子课题。

“女性问题”不但进入“人”的思想讨论范畴,并且深入到中国思想道德、文化心理的隐秘结构和禁忌层面———性。

在这方面,鲁迅和周作人是最深刻的批判者、最有力的建设者,他们通过剖析女性所遭遇的性压抑与性压迫抵达对传统道德观的深层批判,通过提倡新的、人性的性道德观,还原女性作为“人”的全部价值。

而在这一打破禁忌的途中,周作人远比鲁迅走得更急、更远,由他所倡导的新的性道德观,在当下也依旧具有启示性意义。

一、物化的女性身体:“性压迫”场所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谨守从父、从夫、从子的道德戒律,无法独立自主地掌握自己的命运与身体,她们主动或者被动地迎合以男性主导的社会价值规范以及审美需求,心甘情愿或者无可奈何地改造和牺牲自己的身体,诸如缠足、守节、殉节乃至殉葬都是通过身体的残害或者牺牲达成对父权社会的皈依,身体成为两性权利等级关系的表征,亦成为男性对女性性管控和性压迫的最终场所。

目前,学界对于缠足的起源,时间、环境等因素还莫衷一是,但是能够确认的是,在明清之际,女性缠足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并且延展为女性社会身份与尊卑等级的象征。

风气所向,连身受缠足之苦的女性自身不但“不以‘三寸金莲’为摧残,而以小足为宝,甚至以缠足作为身份高贵的象征”[1]155。

这一奇特现象的形成自然与社会价值主导群体———男性———的推崇息息相关。

有研究者称:“缠足是封建社会对女子实行性压迫的重要表现之一,它和性南通大学学报窑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5期双月刊2018年9月出版收稿日期:2018-04-28作者简介:王桂妹(1970-),女,天津人,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王思侗(1982-),女,江苏南通人,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百年‘五四文学’阐释史”(15BZW127);吉林大学青年学术领袖培育项目“‘五四新文化/文学运动’百年阐释史论”(2015FRLX03)五四时期鲁迅与周作人的“性道德观”王桂妹,王思侗(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要:五四时期,在揭露“吃人的旧道德”,弘扬“人的解放”的浪潮中,“性道德”被提到了时代课题的前台。

章锡琛的编辑出版思想探析

章锡琛的编辑出版思想探析

章锡琛的编辑出版思想探析作者:蔡银春来源:《出版广角》2014年第23期[摘要]《新女性》是章锡琛辞去商务《妇女杂志》的主编后创办编辑的女性刊物。

本文通过对《新女性》进行考察,可从中进一步探析章锡琛“有所为”的出版理念、“务实求新”的编辑策略、“兼容并包”的期刊编辑观以及“有所不为”的编辑出版思想。

[关键词]《新女性》;章锡琛;编辑出版思想[作者单位]蔡银春,北京大学。

章锡琛(1889-1969年),字雪村,又字君实,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编辑出版家、开明书店创始人之一。

1926年1月,章锡琛在友人协助下创办月刊《新女性》,并担任主编一职。

在此之前,章锡琛曾任商务印书馆《妇女杂志》主编,其间大力革新《妇女杂志》,终使该杂志“在中国目前关于妇女问题的出版物里,伊总不愧坐在第一把椅子的了”。

有关《妇女杂志》的研究,学界已有较多关注,而对《新女性》的探讨却相对不足,《新女性》的影响力虽不及《妇女杂志》,但由于该刊完全由章锡琛自主编辑和经营,通过对该刊考察,可从中进一步探析章锡琛的期刊编辑出版思想,以供当今参考和借鉴。

一、《新女性》的创刊与“有所为”的出版理念每种刊物的诞生,都蕴藏着出版人的某种理念追求,回溯《新女性》的创刊,可从中探析出章锡琛“有所为”的出版理念。

1921年,章锡琛接手《妇女杂志》主编一职,“那时正当新思潮运动极盛的时期,女性问题为一般人所注意,我感觉到在《妇女杂志》中非讨论到妇女问题不可”,带着敏锐的洞察力,他大力革新《妇女杂志》,将其宗旨变为“谋妇女地位的向上和家庭的革新”,着力探讨当时社会上关注的女性热点问题,并于1922年7月发起成立“妇女问题研究会”,利用《妇女杂志》这个平台,致力于推广妇女运动。

由于定位准确,《妇女杂志》销量大涨,读者反馈良好,章锡琛与协助他办刊的周建人更为积极地投入到对妇女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中。

1925年1月,《妇女杂志》第11卷第1号推出“新性道德”专号,刊载了包括《新性道德是什么》(章锡琛)、《性道德之科学的标准》(周建人)等系列文章,希望通过提倡新性道德来关注女性问题,从而探索女性解放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 , 女性严 格 束缚 在 自己的生理 性别 拘 囿之 内 。 将 依
附并 从属 于男性 。
肉体的要求 , 只能给男子满足性欲和生养儿子” 她 , “ 以女 子 为 达 到男 子 目的 的观 念 ,是 旧两 性 道 德 的
精 髓 ”] 传 统社会 里 , f 4 。在 女性 仅 被 当作性 的对 象 、 性 的客体 , 么是 贞 女烈 妇 , 么是 祸水 娼 妇 , 要 要 但无 论 如何 都 不 是 一个 拥 有 独立 人 格 和 男性 平 等 的“ ” 人 : 在性 生活 及 性文 化 上 , 是 从来 没 有 “ 女 人 ” 更 做 的权 利与 意识 。即使 是女 眭正常 的性 需求 也往 往 和淫荡
为 建 立 在 男 尊 女卑 基 础 上 的 传 统 伦 理 道 德 才 是 女
而 终 ” “ 死事 小 失 节事 大 ”而 男性 则 可 以各 种理 、饿 , 由三妻 四妾 甚 至狎 妓 嫖 娼 , 本 来应 该 平 等 的 两性 使
关 系变 成 了完全 的主从关 系 。而 在此 基础 上衍 生 出
第 1 卷 第 2期 3
21 年 3 01 月
石家庄学 院学报
J u n l f h i h a gU ies y ora o S ia u n n rt jz v i
Vo .3. . 11 No2 M a .011 r2
五 四时 期 《 女 杂 志 》关 于 “ 妇 新性 道德 "的讨 论
1 统 性道德 观 强调 片面 贞操 . 传 为 了保 障男 性 的经 济 支 配 权 和财 产 继 承权 , 传
收稿 1期 :0 0 1— 0 9 2)女 , 17 一 , 河北邯郸人 , 博士 , 博士后工作站研究人员 , 主要从事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 。 ①《 妇女杂志} 9 5 1 1 年由商务印书馆创办 , 初期 由王蕴章主持宣传 贤妻 良 主义 , 四时期 受到激进知识分子 的批判 ,9 1 母 五 1 2 年在章锡琛 主持下 进行改革 . 开始讨论 当时 的社会热点——妇女解放 问题 。
王 秀 田
( 北京 师 范大 学 历 史学 院 , 京 10 7 ) 北 0 85
摘 要 : 四新 文化 时期 是传 统道 德 向现代 道 德 转 型的 重要 时期 , 五 先进 的知 识 分 子借 助 《 女 妇
杂志》 这个 大众传 媒 平 台 , 旧立新 , 构新 性道德 观 。 们认 为 , 有建 立在 恋爱基础 上 的性 关 系 破 建 他 唯
设 的牢 笼 , 种 行为 是 于社会 和 民族 两无裨 益 , 于 这 而
行 为 、 求 、 望 看作 低 劣 污秽 的时候 , 女 将永 远 要 欲 妇 被 置 在 卑 微 的地 位 ,妇 女 问题 决 不 会 有 解 决 的希 望 。”I l J ,妇 女 杂 志 》 为此 《 对传 统 的性道 德 观 进行 了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63 17 (0 10 —0 10 17 — 92 2 1 )2 0 5 —5 统 性 道 德 观强 烈要 求 女 性 坚 守 贞节 , 而男 性 则 不 受 贞操 限制 。 茅盾 尖 锐地 指 出 :男 子可 以于正妻 之外 , “
同时 与 别 的女 人性 交 。 而女 子 则 绝 对不 能 。这 便是 有 史 以来人 类所 公认 的两性 间 的正 当关 系—— 性 道 德 。”1 [ 2 因为这种 片 面 的贞操 观 , 会 要求 女性 “ 社 从一
性 备受 压 迫摧 残 的根 源 和 核 心 。“ 女 间 的一 切错 男 误 , 是 从 性 的错 误 而 生 ; 性 的错 误 中最 基 础 的 都 而
错误 , 就是 关 于色 情 的错 误 。在人 类 把 性 的关 系 和
来 的节 烈观更 是 对女 性身 心 的极 大摧 残 :节烈 不是 “ 女 子 的 自然 的 欲求 . 只是 男 子 要求 永 久 占有 女子 而
的根 本途 径 。

在传 统 的性 道德 观 念 中 , 性 的性行 为 只有 和 女 生儿 育 女联 系在 一起 才 是 合 法 的 , 只 能作 为 一 种 她
“ 品 ” 男性 利 用 。“ 不得 为 了 自己有 精 神 上 或 物 被 她

解 构 传 统 性 道 德 观
中国传统 的性 道德 观是 在长 期男 尊女 卑 的社会 文化 环境 中逐 渐形 成 的 , 有注 重婚 姻 的生育 功 能 、 具 片 面强 调 女性 贞 操 、 反对 自由婚恋 、 欲 、 淫 等特 禁 非
才是道德的, 并主张通过普及性教育和 恋爱教育, 来养成新道德。追求两性的平等对女性从传统社
会 束 缚 中解放 出来具 有 重要 的历 史意 义 , 同时也 因为理论 过 于激 进 而存有 一 定 的局 限性 。
关键词 : 妇女 杂 志 》; 性道 德观 ; 性解放 《 新 女 ’
中图分 类 号 : 27 K 0
五 四 时期 的《 女 杂 志 》 当时 研 究 妇 女 问 题 妇 是 的重要 刊物 之一 , 曾在 中国妇 女 解 放 史上 留下 了不 可磨灭 的影 响 。 章 锡 琛 、 在 周建 人 的主持 下 , 改革 之
后 的《 女杂 志》 虽 然 也 关 注 女 性 求 学 、 妇 ① 就业 等 问 题 。 却将 更 多 的篇 幅集 中于 婚 恋 、 育 等方 面 , 但 生 认
深刻 的 反思 和激 烈 的批 判 , 出建 构 新 性 道德 观 的 提
自己则 又 非 常有 害 ……从 事 奖 励 节烈 的人 , 科 学 从
的道 德 观说是 犯 罪 的 。”j l 3
2传统 性 道德 观将 女性 视 为 男性泄 欲 的器具 .
社 会 任务 。 图将 性道 德 观 念 的革 命 作 为妇 女 解 放 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