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1寻根问祖
寻根问祖七律诗
寻根问祖七律诗以下是十条“寻根问祖七律诗”:1. 《寻根路漫漫》踏上寻根漫漫途,心中情思怎能无?祖辈身影常浮现,血脉相连岂会疏!故乡是否还如旧,族人可曾记得吾?追根溯源心炽热,此路艰辛亦不辜。
2. 《祖源何处觅》时光飞逝岁月悠,祖源何处费心求。
先辈故事传千古,我等岂能忘从头?山川有情应识我,族谱无言待细究。
寻根问祖终有日,情牵一脉永不休。
3. 《根在心中绕》心中常念祖之源,根在何处梦里牵。
姓氏传承如火炬,家族故事永流传。
翻山越岭寻遗迹,涉水渡河觅旧颜。
哪怕前路多荆棘,执着追寻志如磐。
4. 《溯源情深切》溯源之路漫且长,情到深处泪满裳。
祖上功德岂能忘,子孙后代当自强。
旧宅或许已不在,故土依然蕴芬芳。
寻根问祖意义重,莫负先人寄望长。
5. 《根祖情怀深》根祖情怀似海深,千丝万缕系吾心。
古老传说耳边绕,先辈风采眼前寻。
那片土地育吾辈,这份血缘永不沉。
踏上归程寻旧梦,感慨万千情愈真。
6. 《寻根志不移》一路追寻志不移,根祖召唤在心底。
风雨兼程无所惧,只为血脉再相续。
历史长河寻踪影,家族辉煌耀眼里。
待到寻得根源处,满心欢喜难言喻。
7. 《祖迹寻踪难》祖迹寻踪苦难言,犹如雾里看花般。
但凭信念坚持走,总有线索现眼前。
亲族是否还记得,故乡能否再团圆。
千辛万苦终不悔,只为根祖一线牵。
8. 《根祖梦牵魂》根祖常常梦牵魂,岁月难抹那情痕。
遥想当年先辈事,感慨如今我辈人。
寻根之旅多坎坷,问祖之心永留存。
待到谜底揭开日,方知祖德重千钧。
9. 《寻根意执着》执意踏上寻根程,万水千山总是情。
祖宗英名传百世,子孙怎能不继承?漫漫长路心坚定,苦苦追寻意难平。
相信终能得答案,根祖相连共欢腾。
10. 《问祖心匆匆》问祖之心急匆匆,急切渴望知祖宗。
故乡虽远情不断,家族犹存意无穷。
历史尘埃待拂去,血脉传承要认通。
勇往直前寻真相,不负此生此念浓。
我的观点结论:寻根问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且能让人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事情,它让我们与祖先相连,找到自己的来处,也更明白我们要去往何方。
寻根问祖 散文
寻根问祖散文寻根问祖是人们对自身来历和历史渊源的追寻,是对历史和文化的敬仰和热爱。
我们常说的“根”指的是家族的渊源和文化传统,而“祖”则代表着我们的祖先和祖国。
通过寻根问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家族渊源,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牵扯着无数的亲人和故事。
寻根问祖的过程就如同解开这个网的结,一层层地揭开祖辈们留下的痕迹。
可以通过家谱、族谱、族谱等家族文献来了解家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通过寻找祖籍地、祖坟、祖居等地来感受祖先们的生活轨迹。
而寻根问祖并不只是对自身家族的追溯,更重要的是对祖国文化的追寻。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我们的根本。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名人传记、历史文化书籍等来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通过参观博物馆、古迹、文化遗址等来感受中华文化的千年积淀。
寻根问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了解自己的家族和文化,更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我们可以从祖国的历史中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韧,从祖先的故事中学习到勇敢和智慧。
寻根问祖的过程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更加坚定对祖国的热爱和自信。
寻根问祖不仅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我们作为中华儿女,有义务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只有了解自己的文化根基,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我们应该尊重祖先的智慧和劳动成果,继承他们的优秀品质,传承他们的家风和家训。
寻根问祖是一次回归,是对历史的追溯,更是对自我的认知。
通过寻根问祖,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使命。
同时,寻根问祖也是对祖先的一种敬仰和纪念,是对祖国的一种热爱和奉献。
寻根问祖的意义深远而又丰富,它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追寻,更是对自我的思考和认知。
通过寻根问祖,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壮丽。
寻根问祖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更加热爱祖国,更加自信和坚定地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寻根问祖纪事
寻根问祖纪事
自古以来,寻根问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虽然生活在现代社会,但仍然对祖先的历史和文化充满了好奇和敬仰。
在我小的时候,家里人经常提起祖辈们的故事。
他们告诉我,我们的祖辈曾经是一个富裕的家族,但因为战乱和其他原因,家族逐渐没落。
这些故事激发了我对家族历史的兴趣,我决定踏上寻根之旅,去寻找那些失落的记忆。
在寻根的过程中,我首先通过查阅家谱和历史资料,了解了我们家族的起源和发展。
我发现,我们的祖先来自一个古老的村庄,他们勤劳、智慧、善良,为家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历史细节逐渐模糊。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家族历史,我踏上了前往那个古老村庄的旅程。
在村庄里,我参观了祖辈们曾经居住的房屋和农田,感受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和奋斗。
我还与当地的村民交流,了解了许多关于家族的传说和故事。
在这次寻根之旅中,我不仅了解了家族的历史和文化,还深刻体会到了祖先们的奋斗精神和坚韧品质。
这些品质一直激励着我前行,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和拥有的一切。
通过这次寻根问祖之旅,我不仅找到了失落的记忆,还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家族和文化。
我深知,作为家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发扬家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工作,为家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一章 寻根问祖
《我们共同的祖先》
想一想:
我们美丽的祖国称之为“华夏”,我们 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中国人为什么称 自己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呢?
《我们共同的祖先》
1、听了乐乐的故事,你能够说说精卫的行 为体现了什么精神? 2、你还知道哪些反映我国古代先民艰苦奋 斗、勤劳勇敢等优秀品质的故事?
《我们共同的祖先》
《火药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
思想家-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 日―公元前479年4月11 日) ,子姓, 孔氏,名丘, 字仲尼 [4] ,春秋末期鲁国 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 邑)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 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 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 导仁、义、礼、智、信,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传递文明的纸》
最早是写在龟甲和牛羊的肩胛骨成为甲骨文,后 来在竹片、木片上以小刀刻写,竹片成为简,木片 成为牍,在东汉时,蔡伦作为侍奉皇帝读书的太监, 看见皇帝练习写字时用锦帛,他感觉这样很浪费, 而且造价昂贵,于是他制造出了纸。 古代造纸工艺较繁杂,有研磨,捣融,晾晒等 多道工序,制作周期较长,产量较低。
• 什么是公元? • 公元有什么作用? • 怎样表示公元?
公元是“公历纪元”的简称,是国际通用的纪年体系。 • 纪年作用。 • 公元后用字母表示是“A D”,公元前是“B C,中文是“年、月、日、”
《与历史为伴》
• 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传递文明的纸》
活动: 请你用纸以外的、身边的材 料画一幅画,然后进行比较。 活动方法:四人小组讨论,并实 践。
《思想家孔子》
伟大的军事家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 约公元前470年),字长 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 (今山东省北部)人 [。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 事家、政治家,尊称兵 圣或孙子(孙武子), 又称“兵家至圣”,被 誉为“百世兵家之师”、 “东方兵学的鼻祖”。
寻根问祖题纲
寻根问祖题纲寻根问祖的方法一、尽量捕获详细资料。
寻根应主要有以下必备的条件或起码的线索:1、是祖籍地的确切记载(包括文字和口传);2、是始祖名;3、是始祖和所修现有家谱的所处年代;4、是始祖的相关资料(始祖的其它旁证资料,如那个郡望,和谁是本族);5、是现存家谱的字辈排列情况;6、家族的搬迁史。
以上线索和资料一般是不全的,只是上述资料的多少而言。
即使有的个别提供较全,但因时代较近,不便研究。
当然掌握资料越全越详细越便于准确定位你的家族。
有相当一部分同宗提到:一些字辈是什么,当然,这也是一种方法的,当你的字辈如与其他文姓家门相合时,你会有所收获的.但大多数情况下,可能还要有其他的旁证信息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仅有几个单独的字辈没有太大的寻亲作用的(当然有比无要好的)。
家谱中的字辈关系,意义的大小看你家谱历史的长远,如明末清初的字辈关系,那是极其有价值的。
那时家族这一条遵循的比较严格。
如果家谱较近,只是在你家族的近期有效,那也不是寻根的目的所在。
而且家族的播迁因素,使得字辈关系受到了影响。
一方面是字辈本身的固有质,它让你系根,另一方面因播迁和战乱使这种关系破坏。
还存在一个事实,字辈越近,遵循的越不好,直至现在家庭中不是那么有规律地排宗字辈。
所以这些因素都是在研究家谱中应该考虑到和值得注意的。
二、寻根问祖的一些具体问题。
那么具体研究家谱的方法是什么?一般讲,首先要根据你提供的资料确定你的祖籍。
祖籍.通常生活中我们是指你的爷爷辈所住的地方,而在家谱中一般意义是指,你现居地的迁出地,即你的始祖是从什么地方迁来的。
我们说祖籍江西,就是从江西迁来的。
迁入始祖一般是指你现居地的第一人;始祖,是指本支或本房开宗开派的第一世,多以家谱为准。
如江西春元公是江右文氏第一世,而广东东莞文氏乃江右一脉,因此从较远的世代讲,春元公同样是东莞文氏的始祖。
文天瑞也是广东东莞的始祖,准确的说是迁入始祖,是这一支第一个迁入居住东莞的。
而文壁的父亲文仪也尊为广东省文氏始祖,因为年代久远,世代较多,后人在修谱时便从文仪开始另提纲开派而述,作为广东文氏的第一派开始。
品德与社会—寻根问祖
1 、你的朋友是哪种? 友直,友谅,友多闻, 益矣。 2、你有没有经常帮助 你的朋友进步?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 损矣。
兵圣:孙子
孙武,春秋末期军 事家。后人尊称其为 孙子、孙武子、兵圣。 《孙子兵法》是从 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 传的军事著作,在现 世仍有广泛的应用。
张衡
张衡,字平子。东汉 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 数学家、发明家、地理 学家,为我国天文学、 机械技术、地震学作出 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他的贡献突出, 联合国天文组织将太阳 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 名为“张衡星”。
原理: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 指极性 战国:司南之勺(天然磁石)
利用:
三国魏时:指南车(磁铁和差速 齿轮)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制 作指向磁针的方法 后来:罗盘(磁针和方位盘联成 一体) 北宋后期:指南针已用于航海 南宋:针盘导航
指南针的发明和运用,大大促进了中国古代航海事业 的发展。明代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1371-1435)曾率 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有力的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 文化交流。这样大规模的远海航行,如果没有构造先进、 读数可靠的指南针来指引航路是绝对不可能的。
杏林小学 五年六班
陈浩
华夏之祖
蚩尤
炎 帝
文明之祖
中国神话传说中上古东方九黎 族部落首领,又传为主兵之神。 黄帝联合炎帝部落,与蚩尤大 于涿鹿之野,后失败。传说部分九黎 族在蚩尤被战败之后,南下与土著苗 蛮所属部落杂居融合在一起。因此, 又称蚩尤是南方苗瑶民族的祖先。
黄 帝
传说中黄帝的贡献
文字 桑蚕 中医中药 音律 舟车
地 动 仪
祖冲之
祖冲之是我国杰出的 数学家、天文学家。世界 第一位将圆周率值计算到 小数第7位的科学家 。 天文方面,他首次精 密测出交点月日数 (27.21223),回归年 日数(365.2428)等数 据,还发明了用圭表测量 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 刻的方法。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寻根问祖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寻根问祖复习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族和祖先,培养对家族和祖先的尊重和敬意。
2.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对社会责任感,明白自己作为社会一分子的责任和义务。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家族和祖先,对家族和祖先有尊重和敬意。
2. 学生能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有民族自豪感。
3. 学生明白自己作为社会一分子的责任和义务。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表达对家族和祖先的尊重和敬意。
2. 学生如何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有民族自豪感。
3. 学生如何理解自己作为社会一分子的责任和义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家族和祖先的故事,互相交流和学习。
2. 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景和文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3.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分析社会中的案例,理解自己作为社会一分子的责任和义务。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小组讨论材料,包括家族和祖先的故事分享模板。
2. 准备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展示祖国的美景和文化。
3. 准备社会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互动游戏,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家族和祖先,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了解家族和祖先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分享自己的家族和祖先的故事,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4. 分享与交流: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家族和祖先的故事,其他同学倾听并给予反馈。
5. 视频展示:播放一段关于祖国美景和文化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多样性。
6. 情景模拟: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情景,模拟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7.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社会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理解自己作为社会一分子的责任和义务。
9.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采访家人了解家族和祖先的故事,并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寻根问祖的意思
寻根问祖的意思寻根问祖,是指人们在探寻自己的家族历史、文化传承、习俗传统等方面的活动。
这种活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也是人们对于自身文化身份认同的一种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寻根问祖的意义更加深刻,也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寻根问祖的历史寻根问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家族和家族传承,认为家族是一种神圣的存在,代表着祖先的荣誉和传统。
因此,人们会通过祭祖、宗谱编修、家谱传承等方式来维护家族的传统和尊严。
这些传统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近代,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多元化,寻根问祖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
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文化身份和历史背景,希望通过寻根问祖的方式来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和历史渊源。
这种活动不仅有助于个人对于自身文化认同的建立,也有助于推动文化传承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寻根问祖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寻根问祖的意义更加深刻。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各种文化在相互交流和融合,文化多样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这种情况下,寻根问祖不仅是对于自身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也是对于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和推动。
此外,寻根问祖还有助于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形式。
通过寻根问祖,人们可以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也可以将这种文化传承和传统带到旅游目的地,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如何进行寻根问祖寻根问祖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寻根问祖方式:1. 祭祖祭祖是一种重要的寻根问祖方式。
通过祭祖,人们可以表达对于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也可以了解祖先的生平和传统。
在祭祖的过程中,人们可以燃香、烧纸钱、献花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2. 编修宗谱和家谱编修宗谱和家谱是一种传统的寻根问祖方式。
通过编修宗谱和家谱,人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族谱,也可以了解自己的文化传承和习俗传统。
品社五上第一单元寻根问祖
法国于公元1348年,在巴黎东南的特鲁瓦附 近建立造纸场。此后又建立几家造纸场,这 样法国不仅国内纸张供应充分,而且还向德 国出口。德国是14世纪才有自己的造纸场。 英国因为与欧洲大陆有一海之隔,造纸技术 传入比较晚,15世纪才有了自己的造纸厂。 瑞典1573年建立了最早的造纸厂,丹麦于 1635年开始造纸,1690年建于奥斯陆的造纸 厂是瑞典最早的纸厂。到了17世纪欧洲几个 主要国家都有了自己的造纸业。西班牙人移 居墨西哥后,最先在美洲大陆建立了造纸厂, 墨西哥造纸始于 1575年。
“文明之母”——印刷术 默读课文14~15页。
时间:2分钟
印刷(Print )
活字印刷术(Movable type printing technique book)
活字印刷术(Movable type printing technique book)
雕版印书术(Woodblock printed books surgery)
阅读教科书第4页、第5页 自由发表意见
我们国家很早就有了农业文明,远古先民 很早就懂得了种植小米和水稻。在没有文字之 前,历史主要靠人们口头传递,而有关炎帝和 黄帝的许多故事就是这样被流传下来的,并且 与许多神话结合在一起。
由于没有文字记录,而且时间过于久远, 人们很可能把许多人的发明、贡献都归于这 两个人物了。
• 作为中国人,应当了 解自己国家的历史。 同学们一定都听到过 “炎黄子孙”这个名 称,谁能来解释一下, 它是什么意思?
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是( )。 ( )。
传说教人们制作耕田农具、播种五谷、 治病的是( )
A.大禹 B.炎帝 C.黄帝 华夏之祖是( ) A.大禹 B.炎帝 C.黄帝 文明之祖是 ( ) A.大禹 B.炎帝 C.黄帝
寻根问祖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作文
寻根问祖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作文《寻根问祖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作文一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祖先可能来自一个叫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地方。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好多人的祖先都在那里生活。
那里有一棵超级大的槐树,大得就像一把能遮住整个天空的大伞。
有一个老爷爷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那时候因为各种原因,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去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他们一步一回头,看着那棵大槐树,心里充满了不舍。
这棵大槐树就像是一个标记,让那些离开的人永远记住自己的根在哪里。
就算走得再远,他们的心里也一直想着家乡。
现在,很多人都想去山西洪洞大槐树看看,去寻找自己家族的根源。
也许有一天,我们也能去那里,感受一下祖先生活过的地方。
《寻根问祖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作文二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一个神奇的地方——山西洪洞大槐树!你们能想象一棵大树能有多大多壮观吗?山西洪洞的大槐树呀,可大啦!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好多人的祖先都住在那棵大槐树的周围。
有一家人,他们不得不离开那里,去一个新的地方生活。
走的时候,小孩紧紧拉着妈妈的手,眼睛一直盯着大槐树。
他们带着对家乡的思念,走啊走。
就算过了很多年,他们的子孙后代也还记得那棵大槐树,因为那是他们的根。
所以呀,当我们问自己的根在哪里,也许答案就在山西洪洞的大槐树那里呢!《寻根问祖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作文三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来自哪里呀?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一个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山西洪洞大槐树。
听说,以前那里可热闹啦!有好多好多的房子,还有大片大片的田地。
人们每天都开开心心地生活在一起。
可是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情,大家不得不离开。
离开的时候,每个人都很难过,他们看着大槐树,心里默默地说:“我们会记住这里的。
”比如有个叫小明的祖先,他走的时候,还在大槐树下捡了一片树叶,一直带在身上。
这片树叶就像是一个宝贝,让他永远不会忘记家乡。
小朋友们,这就是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呀?《寻根问祖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作文四小朋友们,我来给你们讲个神秘的故事。
寻根问祖七言诗
寻根问祖七言诗
“寻根问祖路漫漫,恰似长征把梦圆。
你想想,咱为了找到家族的源头,不就得像战士长征一样有毅力?这过程虽然艰难,可意义重大。
”
“追根溯源心迫切,如饥似渴盼答案。
哎呀,咱对家族历史的渴望,就跟饿了好久的人盼着美食一样。
难道不想赶紧弄清楚?”
“祖脉相连情深深,好似藤蔓绕心间。
咱和祖先的联系,就像藤蔓一样紧密。
这感情,多珍贵。
”
“寻根之旅多波折,像那海浪起又落。
你说,这一路上遇到的困难,不就跟海浪似的。
可咱不能放弃呀。
”
“问祖之心从未改,如同磐石志不移。
咱对祖先的追寻,就像磐石一样坚定。
这决心,杠杠的。
”
“根在何处费思量,恰似迷航找方向。
咱到处找家族的根,不就跟迷航的船找方向一样嘛。
得用心找。
”
“祖德传承不能忘,犹如明灯照前方。
祖先的品德,就像明灯一样指引着咱。
这得多重要。
”
“寻根问道意执着,跟那追光的人似的。
咱为了寻根,就得有这股执着劲儿。
不然咋行。
”
“祖训牢记在心中,好似警钟常鸣响。
祖先的教训,就像警钟一样提醒着咱。
可不能忘。
”
“问祖寻根情难断,如同丝线紧相连。
咱和祖先的情感,就像丝线一样连着。
永远都在。
”
观点结论:寻根问祖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能让我们找到自己的根,传承家族的美德和文化。
咱都该重视起来。
寻根问祖的作文450字
unit4Earthquake全单元教案Book 1 Unit 4 earthquake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话题为“地震”,主要描写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各项语言活动也都是围绕地震展开。
本单元共分八个部分。
Warming-up部分通过两张图片引出话题“一旦地震发生,将会造成怎样的危害”,为后面的主题作了一个热身运动。
Pre-reading部分设置了两个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
这部分为接下来的阅读作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可通过套乱,参阅有关地震的书籍并运用一些生活常识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Reading部分具体描写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震前、震中和震后。
作者详细描述了地震来临前的一些不正常的自然现象及动物的反常表现;地震的来势汹汹并在顷刻间将整座城市夷为平地;震后人们勇敢面对现实并及时实施抢救和重建工作。
Comprehending部分包括三组练,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Reading部分的文章。
XXX Language部分分为两个部分: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和Discovering XXX部分要求学生在把握文章的基础上,掌握重点词汇的词义及时用,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
其次还对一些复杂的数字读法进行了检测。
第二部分则结合文章研究定语从句。
Using Language局部分为Reading,Writing and Speaking;Listening和Writing。
Reading,XXX包孕读一篇约请函,写一份演讲稿和关于一套新唐山邮票的XXX局部报告了一名地动幸存者的故事,并按照听力材料举行正误判别和回覆下列题目,旨在造就学生获得细节的本领,并经由过程听来仿照尺度的语音和腔调。
Writing局部请肄业生报纸写一篇消息报导,进修若何依照尺度的步调举行写作,如挑选得本地题目和构造言语等。
小学品德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寻根问祖2伟大的发明
2 伟大的发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道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的发明。
2、通过讨论、探究、体验纸的发明和制作过程,并通过与纸的发明以前的中西方不同的书写材料的对比,感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
3、了解纸的作用,特别是纸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
4、学习评价蔡伦和造纸术,了解纸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在活动中训练和提高学生讨论、探究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学情分析纸是人们在生活中不可具之一,几乎每天都与学生们相伴,因此学生们对于纸的作用的了解是不言而喻的。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知道了造纸术是中国人的发明,但往往没有深刻地认识和体验到其所具有的伟大意义。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用纸书写绘画的经验已经积累了很多,可是用其它材料书写绘画的机会很少。
对古代的书写材料和用具有着浓厚的兴趣。
经过四年半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一定的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简单方法,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合作能力,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深度的讨论和探究。
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有限,在安排讨论、探究及体验活动时,教师必须给学生交待明确的任务,提供讨论、探究的渠道,并为学生创设体验的机会,以提高学生活动的实效性。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讨论、探究、体验作过程,并通过与纸的发明以前的中西方不同的书写材料的对比,感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
教学难点:纸的制作过程及传播。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1、同学们,图上是什么?(纸)我们知道纸有很多用途,纸能做什么?那如果没有了纸,世界会怎么样?2、播放报纸、书本、手工制作的图片。
激情描述:是啊,在生活中,纸与,你们看——人们每天都从报纸中了解新闻;我们遨游在书的海洋中,享受着阅读的乐趣;一件件精美的手工制作,传承着中华的文明。
2023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造型,它的设计灵感就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
纸是哪国人发明的?(生答)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纸的世界——传递文明的纸。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寻根问祖复习教案北师大版
寻根问祖一、填空1、本学期学习的《品德与社会》的第(一单元)内容是寻根问祖,第(二单元)内容是可爱的祖国,第(三单元)内容是我们同有一个家2、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的古老河流有: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河、黄河和长江。
这些河流所在区域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这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
这些河流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摇篮.3、中国人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因为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两位领袖,他们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4、传说制定“五音”和制成“八种乐器”给人民带来乐器的人是伶伦,而创造中国文字的人是勤奋和善于思考的仓颉。
5、盘古开天地,大禹治水,体现了炎黄后代坚韧不拔的伟大精神。
6、按照公元纪年法,以每 10 年为一个时间单位,称为一个年代,以每 100年为一个时间单位,称为一个世纪。
我们现在生活在21世纪。
你是____年出生的, ( ) 年上小学一年级。
二、连一连黄河和长江古埃及印度河古巴比伦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尼罗河中国三、实践操作题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制作风筝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你会制作风筝吗?请你把制作风筝的过程写下来.四、选择题1、祖国大地有人类足迹的时间至少在(③)①170年前②1700年前③170万年前2、我们的祖先在(①)就种植了粟(谷子)①9000年前②900年前③90年前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北师大版五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寻根问祖》评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寻根问祖》评课稿一、《寻根问祖》教材概述《寻根问祖》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材中的一篇重要内容。
教材旨在通过该篇文章,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引导学生爱国、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寻根问祖》,学生能够: - 了解中国传统名胜和文化遗产的特点; - 学习识别国宝级文物,了解其价值和意义; - 体会祖辈的艰辛奋斗,树立珍惜当下的思想。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寻根问祖》,学生能够: - 培养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 培养对历史人物和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 培养爱国之情和家国情怀。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寻根问祖》,学生能够: - 激发对祖国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 形成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 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理解文章背后的思想,并可以进行简单的评析;•培养学生对国宝级文物的鉴赏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让他们能够正确理解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引导学生从史实层面去感受祖辈的艰辛奋斗,从而树立起珍惜当下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兴趣在课堂开始时,可以通过几个简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 - 你有没有听过《寻根问祖》这个故事? - 你知道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文化遗产? - 你有没有去过一些历史名胜?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阅读课文《寻根问祖》在学习《寻根问祖》这篇文章时,可以采用教师朗读,学生阅读的方式进行。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逐句解读,在必要的地方进行例证或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 分析理解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理解: - 人物情感:帮助学生了解祖母的情感变化,使其体会到寻根问祖的重要性; - 文化遗产:引导学生了解北京故宫、兵马俑等国宝级文物,体会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 文化传统:通过分析祖母对家乡的思念,让学生意识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寻根问祖作文提纲
寻根问祖作文提纲寻根问祖第一步,必须搜集到相关资料1、先祖迁居前居住地的确切记载(家谱记载或口头流传,如果是做官迁来的可以查看当地地方志史书记载)2、始迁祖的名、字、号、排行字号,始迁祖生卒年月及相关生平事迹,典故。
(始迁祖的兄弟、父、祖父的名号和有无同族、同支);3、字派、排行字辈;4、始祖的相关资料(始祖其他旁证资料,如哪个郡望,和谁是本族);5、家族的迁徙史(如迁徙年月,还有迁徙的故事传闻)。
6、始祖和所修现有家谱的年代。
寻根问祖第二步:怎么搜集寻根资料?1、有家谱的查看家谱,一般家谱的记载最清楚。
2、没有族谱的,查看祖坟墓碑文字,特别是始迁祖的墓碑,大都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3、没有族谱也没有碑记的,只能多问问族中老人,认真记录他们口述的祖居地名、村名、祖先名、字辈、故乡风物人情、故事传说等;尽可能的和老人交谈了解,并把这些珍贵的资料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保存。
4、查看家里有没有保存以前的土地、房产契约,可以大致考查出始迁祖的名字,和所处的时代。
寻根问祖第三步:寻根信息的对接和确认寻根信物并不是特指某件物品,而是指宗谱记载的、口头流传的祖先名号、祖坟祖墓这些寻根信息,通过网络交流,你可以和同宗相认对接的这些信息,没有相似点的,是同宗的可能性就很小,而寻根信息越详尽,寻根可能性也就越大。
对于始迁祖的来源地名,因为在不同年代记载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多少都、什么府、郡之类的,可以根据大致地名所在地的地方县志,寻找到详细的精确位置,再对照如今的地图进行确认,也可以根据当地的人加好友咨询。
寻根问祖第四步:寻根的方式和实地考查把以上这些东西收集得越丰富越好,然后在网上寻找宗亲网、姓氏网,发布寻亲信息。
也可以在当地论坛发帖,再或者搜索加入当地QQ群,进入祖地群、同支派群等和宗亲交流,也可以在一些族谱数据库平台网站搜索,比如家谱国际云服务平台,可以很方便查找。
在网上联系上祖居地宗亲后,要向他了解祖居地相关情况;当大量资料能够确认对接上以后,可以到祖居地实地走访。
清明节寻根问祖
清明节寻根问祖
《寻根问祖》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一个与祭祖有着密切关系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祭扫先人的坟墓,悼念先人,缅怀故人。
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也有许多人选择踏上寻根问祖的旅程,去探寻自己的家族历史,寻找自己的根。
寻根问祖,即寻找自己的家族渊源和历史渊源。
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会离开自己的家乡,离开祖辈们生活过的地方,走向繁华的都市。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自己的家族历史和根源越来越模糊,很多人都渴望寻找自己的家族渊源,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感受自己的根。
寻根问祖,并不仅仅是一场旅行,更是一次精神的追溯。
寻根问祖的过程中,人们会挖掘家族历史,深入了解祖辈们的故事,感受祖国的文化底蕴。
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增进人们对家族和祖国的了解和认同,更可以激发人们向祖辈们学习的愿望,传承祖辈们的品质和精神。
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寻根问祖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方式,人们走出过去,寻找着自己的根。
而随着人们对家族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对家乡和祖国的认同感也会得到增进,寻根问祖也成为一种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家族精神的重要方式。
在当今社会,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虽然为人们带来了物质上的富足和舒适,但也让人们逐渐远离了自己的根和文化。
因此,
寻根问祖成为了一种迫切的精神需求,它让人们重新寻找自己的根,感受祖国的文化,传承祖辈的品质。
愿越来越多的人能在寻根问祖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根,传承家族文化,感受祖国的温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寻根问祖教学内容:文明的曙光(我们共同的祖先)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
2.知道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黄帝,了解有关他们的传说、故事与历史。
3.为祖国的悠久历史而自豪,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一员,产生民族认同感。
〖教学准备〗1.事先掌握学生对‚炎黄子孙‛这一称呼的了解程度。
2.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准备一些有关炎帝、黄帝及其他一些远古神话传说。
〖教学活动及过程〗1.布臵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2页的文字及插图。
教师提问:‚身着不同服装的孩子各自站立在什么位臵上?请你们猜猜看,他们手里举着的是什么?‛(图中展现了埃及的象形文字―――在羊皮上、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在泥板上、印度的梵文―――在贝多罗树叶上和中国的汉字―――在纸上。
)2.讲解与讨论。
教师讲解:‚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有几条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的古老河流―――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黄河和长江。
在这些大河的两岸,诞生了最早的人类,它们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并孕育出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这四大文明古国。
‛教师提问学生:‚我们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有哪些特点?‛(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没有间断过的国家。
)3.全班讨论。
教师引导:‚作为中国人,应当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有关我们国家历史的内容。
同学们一定都听到过‘炎黄子孙’这个名称,谁能来解释一下,它是什么意思?‛请学生自由发言,并引导学生了解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两个领袖,被尊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4.阅读与讨论。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页的文字,并适当地予以解释。
重点应放在,我们国家很早就有了农业文明,远古先民很早就懂得了种植小米和水稻。
在没有文字之前,历史主要靠人们口头传递,而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许多故事就是这样被流传下来的,并且与许多神话结合在一起。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页有关炎帝与黄帝的文字,以及小文的话,并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围绕炎帝和黄帝的各种传说,教师也可以做适当的解释:由于没有文字记录,而且时间过于久远,人们很可能把许多人的发明、贡献都归于这两个人物了。
5.同伴阅读。
同桌之间共同阅读教科书第5页有关伶伦和仓颉的文字,并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向同桌介绍自己知道的其他的古代传说。
6.自由讨论。
请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与同桌阅读与交流的结果。
7.教师总结,应特别突出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以及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
2.〖家庭作业〗1.让学生完成教科书第5页的填空作业。
2.让学生搜集一些古代的神话和传说。
坚忍不拔的炎黄后代教学目标:1.知道一些有关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故事。
2.理解在这些神话和故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1.了解学生对中华民族古代神话传说的了解和熟悉程度。
2.根据学生的熟悉程度和阅读水平选择一些有关的书籍。
〖教学活动及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
教师了解学生搜集古代神话传说的情况,并可以让几个学生谈一谈他们搜集的情况,如从哪里找到的、是什么内容等。
2.阅读与讨论。
教师为学生朗读教科书第6页的课文,并告诉学生:‚在今天的课上,我们也要像教科书中五年级(2)班的同学那样,召开关于古代神话和传说的主题班会。
让我们先从乐乐和小文搜集到的故事开始吧。
‛教师请两名学生分别朗读教科书第6~7页上的精卫填海和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后请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这两个故事反映了什么样的精神和优秀品质?‛(精卫填海的故事反映的是顽强、勇敢、不畏艰难、坚定不移的精神,大禹治水的故事反映的是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坚持不懈等优秀品质。
)3.小组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神话与传说,并共同探讨其中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教师也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书籍分发给各个小组阅读,并做好向全班介绍的准备。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并适当地帮助学生选择故事,尽可能避免小组之间的重复。
4.教师总结,督促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为下次的交流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1.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故事会做准备。
2.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向全班介绍一两个故事,并根据小组的讨论结果,说明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3.教师点评和总结。
〖给老师的建议〗1.有关我国古代的神话和传说是十分丰富的,学生通常都会知道一些,但大多未必认真思考过其中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尤其是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和表述,因此,在阅读、讨论精卫填海和大禹治水的故事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自己分析概括,以使接下来故事会的活动能够达到目的。
2.本课题的内容是很好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素材,因此教师最好安排两课时,将故事会开得尽可能充分,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展示的机会,并保证小组向全班的介绍比较成功。
3.学生对神话和传说的概括可能会比较多样,只要基本正确,教师都应当予以肯定。
4.有时学生可能会一时想不起来,教师可以适当给他们出示一些题目,如愚公移山、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后羿射九日等,内容可以宽泛一些。
与历史为伴教学目标:1.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历史感。
2.知道并学会使用公元纪年的方法。
3.通过风筝等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历史与自己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可以根据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就某一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食物、日常生活用品等都可以),了解其历史由来,以便在课堂上运用。
〖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历史能够告诉我们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情,比如前面学习过的炎帝和黄帝,就生活在几千年前。
但是这么长的时间,人们怎样表达它呢?比如,提到我国伟大的诗人李白时会怎样说?(李白是唐朝人。
)又如,大家都知道的万里长城,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那么,如果有个来自非洲或者欧洲的小学生向你提同样的问题,你应该怎样回答他,才能让他完全明白呢?‛2.阅读与练习。
教师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8页的课文,并强调,公元纪年就是准确表达历史时间的一种方法。
让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第8页的其余文字,并告诉学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可能有自己表达历史时间的独特方式,就像我们中国有秦、汉、唐、宋,但是其他国家的人要明白就会比较困难。
而公元纪年是通用的,用它来表示历史时间,大家都可以明白。
比如上面提到的问题,可以告诉非洲或者欧洲的小学生,李白是生活在公元7世纪的人,秦朝在公元前221―前206年之间,对方就会明白了。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做一些练习,如中国共产党是在公元哪一年成立的、新中国是在公元哪一年成立的、现在是哪个世纪、同学们出生在哪个世纪等。
3.探究讨论。
教师引导:‚历史能够告诉我们从前的事情,那么它是不是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阅读教科书第9页小女孩的话和关于风筝历史的文字,并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教师可以找几个学生向全班谈一谈自己读完这段文字的想法。
教师根据自己在课前所做的准备,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做例子,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历史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自己与历史的联系。
教师让学生从教科书上风筝的故事、教师所讲的例子入手,谈一谈自己想到的历史、自己与历史的联系。
4.教师紧紧围绕本课题‚与历史为伴‛进行总结:‚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都有自己的历史,比如我们使用的物品、吃的食物都是如此。
我们的国家、我们所在的家庭,以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历史和我们的生活相依相伴,它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家庭作业〗‚我的寻根之旅‛(姓氏由来的探究活动)〖评价建议〗观察学生在讨论活动中的表现,并做记录。
2、伟大的发明教学内容:传递文明的纸。
教学目标:1.知道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
2.通过讨论、探究、体验纸的发明和制作过程,并通过与纸发明以前的中西方不同的书写材料的对比,感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伟大的创造。
3.了解纸的作用,特别是纸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
4.学习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准备〗1.学生体验活动时所需的各种材料,如木版、小块的布和绸缎、泥板、皮革、石板等。
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准备制纸的原料及用具。
〖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
请学生再一次欣赏教科书第2页的图画,并引导他们:‚你们还记得吗,这几个小朋友手里举着的是什么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印度的梵文和中国的汉字。
)这些文字又是写在什么材料上的呢?(埃及的象形文字―――在羊皮上,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在泥板上,印度的梵文―――在贝多罗树叶上,中国的汉字―――在纸上。
)这幅画的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想有些同学已经猜到了,是想告诉我们,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发明了造纸术。
‛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10页的课文。
2.体验活动。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每个同学选择其中的一种,在上面或写字或画简单的图画,然后与自己平时用纸写字和画画的体验进行比较,完成教科书第10页下面的作业。
‛3.全班交流。
请几个学生发表自己完成的作业内容。
4.阅读与讨论。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1~13页的内容,然后就下面的问题与参考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既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进行回答,也可以利用课外知识进行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做适当的补充和修正。
在没有纸的时代,我们的祖先把字写在什么上面?(中国有动物的骨头―――甲骨、竹木简、丝绸等,其他国家有纸草、羊皮、泥板等。
)为什么竹简、泥板和羊皮等书写材料没有被流传下来呢?结合教科书第11页呈现的‚东方朔的信‛等内容,以及学生利用不同材料写字、做画的体验,引导学生回答。
(这些材料都有笨重、书写时费力以及不好保存等缺点,因此,一旦纸张出现,它们就必然会被淘汰,未能流传下来。
)5.探究与讨论。
让学生根据教科书第12页的造纸图,自己总结出造纸的主要过程与步骤。
教师请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根据他们的回答,在黑板上写出主要的步骤。
(备好原料―漂洗―切碎―捣烂―蒸煮―再捣烂成泥―制成纸浆―用筛子捞取纸浆―晾干。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动手体验造纸的过程,但需要注意用火安全。
6.算一算:如果用教科书(16开)大小的纸来写东方朔给汉武帝的那封信,需要写几页纸?(如果每根竹简上可以写10个字,那么3000多根竹简就有大约3万多个字,而教科书大小的纸张至少可以写1000字,因此只要30张纸就够了。
)7.自由讨论:‚通过上面的活动,你怎样看待造纸术和蔡伦?‛请学生自由发言,并结合教科书第13页的地图,让学生按照传播时间的先后顺序读图。
教师应提醒学生一个世纪是100年,启发学生了解我国的这项科学发明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
8.教师概括总结:‚如果没有纸,各种知识很难迅速和广泛传播,人类进步的速度会缓慢许多,因此造纸术的出现和传播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