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下册第21课《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急流的视角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活力。
2.启发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环保意识。
3.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备课资料:教师准备《我愿意是急流》的文本材料。
2.多媒体设备:教师准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3.文具材料:学生备好笔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急流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急流的奔放与激情。
然后提问学生:你们对急流有什么认识?急流给你们什么感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急流的特点。
二、导读(10分钟)三、阅读与解析(20分钟)1.学生小组内讨论:请学生分小组讨论,每组成员分析一段文字,解释并总结出该段文字的主旨。
3.学生朗读:随机选择学生朗读文章段落,让学生感受语言节奏和情感表达。
四、讨论与思考(20分钟)1.讨论环保:以急流的形象为引子,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环保的思考和行动。
2.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急流、大自然等角色,演绎他们之间的互动,感受不同身份的情感和视角。
五、写作练习(15分钟)要求学生以《我愿意是急流》为题,根据自己的感受或理解写一篇短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积极保护环境,珍惜大自然资源。
展望未来,希望学生能继续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环保行动。
【课后拓展】1.让学生自己选择一则大自然的故事或事件,写一篇文学作品。
2.让学生走出校园,亲自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通过以上设计的教学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力量,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同时,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更加积极向上。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教案标题:我愿意是急流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急流的概念和特征;2. 培养学生对急流的兴趣和热爱;3. 提供学生参与急流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急流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问学生对急流的了解和认识,引导他们思考急流的特点和对人类的影响。
知识讲解:3. 介绍急流的定义:急流是河流中水流速度较快的部分,通常由地形的陡峭程度和水流量决定;4. 解释急流的形成原因:可能是由于山体倾斜、河道狭窄、水流量增加等;5. 讲解急流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影响,如提供水力发电、形成峡谷等。
活动设计:6.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急流地区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海报或展示板展示相关信息;7. 急流模拟实验:利用水槽和小船等材料,模拟急流环境,让学生观察和探索急流对物体运动的影响;8. 急流挑战赛:设置一个急流挑战赛,要求学生设计和制作能够在急流中稳定航行的小船,并进行比赛。
总结和评价:9. 学生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并进行评价和讨论;10.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对急流的进一步探索和学习。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更多关于急流的研究,可以包括地理、生态学、物理等方面的内容;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急流地区,加深对急流的实地体验和理解;3. 鼓励学生参与急流相关的社区服务活动,如河流清理、环境保护等。
教案评估:1. 学生对急流的理解和描述能力;2.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和领导能力;3. 学生设计和制作小船的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4. 学生参与课后拓展活动的积极性和成果。
教案建议和指导:1. 在教案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活动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急流的特点和影响;2. 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学习,扩展他们的知识面;3.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4. 在评估中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了解他人需求的重要性,学会关爱和付出。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原文朗读与解析。
2. 诗歌主题讨论与思考。
3. 诗歌写作背景介绍。
4. 诗歌的情感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诗歌中的生僻字词理解。
2. 诗歌情感的深入体会。
3. 诗歌主题的思考与讨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诗歌。
3. 采用情感体验法,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1. 准备诗歌的原文及其注释。
2. 准备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准备教学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多媒体素材。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朗读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
2. 讲解诗歌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产生。
3.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写作技巧。
4. 深入解析诗歌的意象,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5.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
2. 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这首诗歌,并尝试解释诗歌的主题。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这首诗歌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九、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诗歌学习方面的进步。
2.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价他们对于诗歌主题的理解程度。
十、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章节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2.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诗歌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体会角色的情感。
3. 创作展示:鼓励学生以绘画、音乐、舞蹈等形式,创作与诗歌相关的作品,展示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力。
我愿意是急流 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教案标题:我愿意是急流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他们追求卓越的动力。
2. 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急流”比喻,认识到困难和挑战是成长的机遇。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演示2. 活动材料:纸、铅笔、彩色笔等3. 学生评价表格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展示一幅描绘急流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讨论对急流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发学生思考:你愿意成为急流吗?为什么?探究: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自己对“我愿意是急流”的理解和想法。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概念解释:5. 通过PPT演示,向学生解释“急流”的比喻意义,即在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如同急流一样,可以成为我们成长和进步的机遇。
案例分析:6. 分发案例分析材料,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案例可以是真实的成功人士或历史事件,重点突出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应对和取得成功。
创造性活动:7. 学生个人或小组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困难或挑战,然后用彩色笔在纸上画出一个急流的形象,并围绕这个形象写下自己的解决方案和目标。
总结评价:8.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9.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参与程度,填写评价表格,记录学生的学习进步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拓展活动:10.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困难时,积极运用“急流”比喻,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机会。
教学延伸:11.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的成功人士的传记或故事,进一步加深对“急流”比喻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运用“急流”比喻,认识到困难和挑战是成长的机遇。
他们还将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教案:急流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急流”的概念和特点;2. 增强学生对急流的认识,提高其安全意识;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急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2. 急流的特征和危险性;3. 如何安全地应对急流。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急流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与急流相关的问题。
步骤二:了解急流教师简要介绍急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引导学生了解急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步骤三:探究急流的特征教师带领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急流的特征和危险性。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经验,交流彼此对急流的理解和看法。
步骤四:了解急流的应对策略教师向学生介绍在面对急流时该如何安全地应对的策略,如激流撑杆、侧漂等。
重点强调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步骤五:解决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一些与急流相关的问题,如何应对紧急情况、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步骤六: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主要要点和重要信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实施建议:1. 视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活跃课堂氛围;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其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其安全意识。
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或参观急流景区,加深对急流的认识和理解;2. 开展相关比赛或活动,如拓展训练、漂流等,体验急流的刺激和乐趣。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意见的积极性、合作性等;2. 评估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包括应对急流的安全策略、问题解决的合理性等;3. 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评价,如总结、个人思考等。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通过分析诗歌内容,培养学生对爱情的正确认识和价值观。
3. 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诗歌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时代背景、诗歌主题。
2. 诗歌逐句解析:意象、修辞、情感。
3. 诗歌内涵阐述: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1. 诗歌意象的分析与理解。
2. 诗歌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
3. 诗歌内涵的感悟与思考。
四、教学难点:1.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2. 学生对爱情、人生、价值观的引导与塑造。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逐句解析、内涵阐述。
2. 互动法:提问、讨论、分享感悟。
3. 实践法:朗读、创作、表演。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我愿意是急流》及相关诗歌鉴赏资料。
2.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
3. 教学工具:PPT、思维导图软件。
七、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人及其作品《我愿意是急流》,激发学生兴趣。
2.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意象、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内涵的感悟,培养表达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读、表演,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诗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九、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诗歌《我愿意是急流》,写一篇关于爱情、人生、价值观的短文。
2.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练习,准备参加课堂展示。
3. 推荐一位诗人或一首诗歌,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十、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确保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
目标应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作者米开朗基罗·卜尼西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理解并掌握《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1.2 技能目标:1. 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米开朗基罗·卜尼西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发表时间和背景。
2.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结构,包括诗节、诗句和韵律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形式美。
2.3 诗歌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主题思想,探讨诗人对于生命的态度和价值观。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通过让学生阅读《我愿意是急流》诗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3 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或短文,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写作等,评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4.2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评估他们对《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4.3 写作作品评估: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原文。
5.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米开朗基罗·卜尼西奥的生平介绍和相关作品介绍。
5.3 阅读理解测试题: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4 写作评价标准:制定写作作品的评价标准,用于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爱情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我愿意是急流》的主题思想,掌握诗歌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领悟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象征手法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我愿意是急流》诗歌文本。
2. 投影片:诗歌文本、诗人简介、相关背景资料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诗歌朗诵、背景音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诗歌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
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及其作品,《我愿意是急流》的背景资料。
3. 朗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4. 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象征手法和艺术特色。
5.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背诵诗歌,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教学拓展1. 诗歌背景:详细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2. 相关诗歌:推荐其他现代诗歌,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拓展视野。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艺术特色。
2. 讨论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回答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八、情感教育1. 爱情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爱情,培养健康的爱情观。
2. 人生态度:通过诗歌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完整版)《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知识目标1、学习诗歌朗诵,在诵读中领略异国情趣。
2、了解裴多菲。
能力目标1、体会诗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
2、品味诗歌语言,学习本诗表现手法,展开丰富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德育目标体味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把握一组组意象群和层层递进、富于变化的诗歌形式。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2、比较阅读法。
将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和舒婷的《致橡树》进行比较,这样可使学生对内容、情感及艺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来到美丽的阿拉善,湿湿的雨季和明媚的阳光触动了我的诗情。
愿为大家小读新作:因为世上少有秘境,所以秘境阿拉善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热爱,阿拉善人的头脑里贮藏着无尽的神奇和智慧。
因为世上少有至真至纯,所以爱才是需要用一生来追求和呵护的珍宝,所以才让世人跨越时空、用不同的语言来歌唱。
哪怕是千山万水,哪怕是遍体鳞伤,只要所爱常青,只愿所爱幸福。
历史的长河淘不尽英雄的柔情,岁月的长风吹不老倾城的容颜,让我们一起走进19世纪的匈牙利去品味英雄人物裴多菲的追寻。
二、诗人裴多菲:19世纪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
1、坎坷的一生: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屠户家庭,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
2、战斗的一生:他的一生与匈牙利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联系在一起。
领导1848年匈牙利革命,在为国牺牲时年仅26岁。
3、抒情的一生:他15岁开始写诗,共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和九首长篇叙事诗。
最著名的抒情诗有《民族之歌》、《自由与爱情》、《我愿意是急流》等;最著名的叙事诗有《勇敢的约翰》。
裴多菲用民歌的形式描写人民的斗争。
他说:“在匈牙利人民中间,我的歌是为了争取自由而斗争的第一课”。
(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诗篇给她,这首诗可以看作他献给尤丽亚的一首爱情诗。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精选4篇)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精选4篇)《我愿意是急流》篇1教学目的:揣摩诗的意象,体会诗的章法。
教学设想:一、将西方婚礼中的有关场景通过电教设备引入课堂,将德育与教材的学习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同时接受一次正确恋爱观的教育。
二、教学结构呈递进式复合状(分析写法时:作—仿—创;分析内容时:单样解读—多样解读爱情诗——革命诗;分析特色时:用裴多菲的诗来“现身说法”)。
三、各次朗读均配上有关爱情的比较合适的轻音乐名曲,以渲染气氛,强化美育效果。
四、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场景导入,引发思索1、放电影放映名著名片中在教堂里举行婚礼时的场景片断(从新郎新娘随着《婚礼进行曲》步入教堂开始,至新娘说出“我愿意”为止)。
2、提问题提问:看到这里,老师想打断一下,提个问题。
如果你是这一场景中的新郎或新娘,这时神甫忽然问你:“,你知道你说出这一声‘我愿意’之后所要承担的责任吗?或者说,除了愿意娶她为妻(嫁给他)之外,你还愿意为她作出些什么?”,你怎么回答?3、写心声要求学生:设身处地地以排比段的形式,把自己愿意为对方做的事写在纸上(要求:言简意明,直抒胸臆,体裁不限),然后交流并对比评价。
学生自由写作。
交流时配以有关爱情的轻音乐,如《致爱丽丝》、李斯特《爱之梦》等。
4、作评价教师进行综合讲评。
讲评前和讲评时,要注意发现和褒扬用形象来说话的诗文及其学生作者。
二、引出裴多菲的诗歌《我愿意是急流》,供学生鉴赏和模仿1、引导教师:一百五十多年前,著名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板书作者)也写过和你们刚才所写同样内容的一首诗《我愿意是急流》(板书题目),写了这首诗以后不久(1847年秋),他就和他心爱的人儿森德莱·尤丽亚结为伉俪。
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一首诗。
2、聆听播放配乐诗朗诵《我愿意是急流》,电脑演示作者生平:裴多菲(1823—1849)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
他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8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
(完整版)《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知识目标1、学习诗歌朗诵,在诵读中领略异国情趣。
2、了解裴多菲。
能力目标1、体会诗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
2、品味诗歌语言,学习本诗表现手法,展开丰富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德育目标体味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把握一组组意象群和层层递进、富于变化的诗歌形式。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2、比较阅读法。
将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和舒婷的《致橡树》进行比较,这样可使学生对内容、情感及艺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来到美丽的阿拉善,湿湿的雨季和明媚的阳光触动了我的诗情。
愿为大家小读新作:因为世上少有秘境,所以秘境阿拉善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热爱,阿拉善人的头脑里贮藏着无尽的神奇和智慧.因为世上少有至真至纯,所以爱才是需要用一生来追求和呵护的珍宝,所以才让世人跨越时空、用不同的语言来歌唱.哪怕是千山万水,哪怕是遍体鳞伤,只要所爱常青,只愿所爱幸福。
历史的长河淘不尽英雄的柔情,岁月的长风吹不老倾城的容颜,让我们一起走进19世纪的匈牙利去品味英雄人物裴多菲的追寻。
二、诗人裴多菲:19世纪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1、坎坷的一生: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屠户家庭,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
2、战斗的一生:他的一生与匈牙利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联系在一起.领导1848年匈牙利革命,在为国牺牲时年仅26岁。
3、抒情的一生:他15岁开始写诗,共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和九首长篇叙事诗。
最著名的抒情诗有《民族之歌》、《自由与爱情》、《我愿意是急流》等;最著名的叙事诗有《勇敢的约翰》。
裴多菲用民歌的形式描写人民的斗争.他说:“在匈牙利人民中间,我的歌是为了争取自由而斗争的第一课"。
(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诗篇给她,这首诗可以看作他献给尤丽亚的一首爱情诗。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奥地利诗人勒内的诗歌《我愿意是急流》。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朗读并翻译勒内的诗歌《我愿意是急流》。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1.3 教学方法朗读法:让学生听读诗歌,感受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勒内的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培养学生对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急流、荒林、草棚等。
解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3 教学方法解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和形象,理解其深层含义。
互动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不同意象和手法的理解。
第三章:创作练习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让学生模仿勒内的诗歌风格,创作一首表达自己愿意成为某种事物的诗歌。
3.3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表达,激发创作灵感。
反馈法:让学生互相交流并给予反馈,提高写作技巧。
第四章:诗歌表演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精神。
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4.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表演,可以是朗诵、戏剧表演等形式。
4.3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表演,体验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评价法: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造和表现。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并总结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深入思考和持续兴趣。
5.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在学习中得到的启发和感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
5.3 教学方法反思法:让学生通过反思,巩固学习成果。
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
第六章:诗歌背景与文化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勒内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培养学生对诗歌文化价值的认识。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艾青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诗歌文本解析:逐句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3. 诗歌主题讨论: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1. 诗歌文本的解读和分析。
2. 诗歌主题思想的探讨。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和文本解析。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
3. 鉴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
【教学环节1】1.1 导入:简要介绍诗人艾青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1.2 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教学环节2】2.1 逐句解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
【教学环节3】3.1 讨论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3.2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启示,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教学环节4】4.1 让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
4.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心得。
【教学环节5】5.2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愿意是急流》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估6.1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读后感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
6.2 通过学生的诗歌鉴赏和分享,评估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的发展。
6.3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诗歌文本解读和分析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7.1 教师讲解PPT:包含诗人艾青的生平介绍、诗歌文本解析和主题讨论。
7.2 诗歌全文:打印或投影在课堂上使用。
7.3 相关评论和研究资料:供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诗歌背景和主题。
八、教学进度8.1 第一课时:介绍诗人艾青,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情感。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教案学校理工中专授课时间2015年10月17日地点电教室科目语文授课人李丽授课班级15计算机课题我愿意是急流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先反复朗读,再用心感悟、品味;抓意象,品情感。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品析诗歌,能尝试运用所学知识仿写小诗。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品析诗歌,能尝试运用所学知识仿写小诗。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我愿意》视频导入引入新课进入新课讲授新课一、作者简介:19世纪匈牙利的伟大的爱国诗人裴多菲当过兵,做过流浪艺人,参加过卫国战争。
在与沙俄哥萨克兵的搏斗中为国牺牲,年仅26岁。
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在结识了森德莱·尤丽娅之后,更是激发了他的写作热情,他写了不少动人诗篇给她,《我愿意是急流》就是其中之一。
二、朗读诗歌1、自由读:2、配乐朗读3、齐读三、学生研读全诗,思考并讨论。
1、这首诗中选择了哪几种意象?明确:诗中选择了十二种意象:急流、小河、小鱼、荒林、小鸟、废墟、常青藤、草屋、火焰、云朵、破旗、夕阳。
2、诗中的意象可概括为几类?各代表什么?有什么特征?明确:全诗五段,每段有一组意象构成。
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指导朗读点拨记忆朗读小组内讨论交流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表现。
属于诗人自喻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阔大、粗犷富有男性的阳刚之气,给人以壮美之感;比喻爱人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
3、诗人运用不同意象的用意在哪里?这首诗歌主要表达怎么样的爱情观?对比手法表达了爱情的博大无私,乐于奉献。
4、诗人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的?明确:“我愿意”“只要”。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我愿意是急流》。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3)分析诗中的比喻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2)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背诵与理解。
(2)分析诗中的比喻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2)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及其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我愿意是急流》,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中的比喻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比喻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场景。
(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诗人对爱情的理解。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诗歌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我愿意是急流》。
2. 写一篇关于诗中比喻修辞手法的赏析文章。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类似主题的诗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中比喻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3. 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的把握。
4. 学生诗歌创作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进行巩固。
2. 学习诗中的比喻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急流是一种特殊的地形,水体在河道中流动时,由于地势的陡峭、河面的倾斜、水流的湍急等因素的影响,使水体呈现急速流动的状态。
急流的形成对水生生物、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教案将围绕急流的形成、特点、生态环境等方面展开,旨在提高学生对急流的认识和了解。
一、名词解释1. 急流:指河道陡峭、河面倾斜、水流湍急的一种水流状态。
2. 地形:地球表面地貌的特征和形态。
3. 生态环境: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生物体生活的环境。
4. 水生生物:指在水中生活的各类生物。
5. 活动性:物体或者生物所表现出的活跃程度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急流的形成、特点、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了解急流的形成和特点。
四、教学难点理解急流对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讲授、观察、实验。
六、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10分钟)通过展示急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急流的兴趣。
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经常在哪些地方看到急流?你们知道急流是如何形成的吗?”2. 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了解急流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讲解包括以下内容:a. 急流的形成:地形陡峭、河面倾斜、水流湍急。
b. 急流的特点:水流迅猛、声音巨大、水流中的泥沙携带能力强。
3. 实验观察(3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急流的特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实验流程如下:a. 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小船模型和一桶水。
b. 学生将小船模型放入水桶中,观察小船在不同水流速度下的运动情况。
c. 观察完毕后,学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并进行讨论。
4. 生态环境讲解(20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了解急流对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的影响。
讲解包括以下内容:a. 急流的作用:促进水体循环、形成生态过程。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精选5篇)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精选5篇)《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篇1【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本篇课文选自《语文(基础模块)上》第五单元,这是一首向自己所爱的人表白爱情的诗歌,诗人使用博喻和对比等修辞方式,以两组不同的意象,刻画了一个坚韧豪迈而又充满苍凉感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一个具有娇媚温馨气质的女性形象,表达了诗人为爱情敢于承受孤独、敢于排除任何艰难险阻、甘心付出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的决心和意志,同时也倾诉了对爱人无私的抚慰和支持。
【学情分析】鉴于本课是诗歌单元的最后一首诗歌,此前,学生已经阅读了一定量的诗歌作品,也已经初步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因此,在学习本课时,主要以听配乐朗诵、朗诵阅读再加上适当的点拨的方法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裴多菲的人生经历及其创作情况;(2)感悟本诗的意象群,并把握其各自的特点,领悟诗人要表达的想法。
2.能力目标(1)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2)欣赏本诗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3.情感目标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感,感悟“爱”的真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本诗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知裴多菲的爱情观,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铃响前播放王菲的《我愿意》。
中华民族高吟《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一路走来……五四以来,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诗篇,同时也从国外引进了许多经典的诗歌。
《我愿意是急流》获奖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一)读出美1、导入:配乐朗诵《我愿意是急流》,提问:这是一首什么诗?明确:这是一首爱情诗。
这是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裴多菲写给他的女朋友尤丽亚的一首爱情诗,他在诗中给了爱情一个新的诠释。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我们可以想象,在正处青春年华的诗人眼中,爱情是无限美好的,用青春的激情谱成的诗篇就更充满了美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体会它的美。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读出美!(投影:读出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爱情诗最美的地方,首先在于它的情感。
让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走进诗歌的情境,去触摸作者的灵魂。
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呢?这就要求我们先要理解关键词语所包含的意思,再利用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语气的强弱、语调的高低等技巧把诗中的情感表达出来。
我们以第一段为例:投影: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深情舒缓地)/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放慢、降调)解说:第一句的重音应该放在“急流”“小河”上,因为他们代表着主人公。
而第二句的重音应是“崎岖”一词,这个词很关键,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山岩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象征着诗人在爱情之路上会遇到重重的艰难险阻。
读的时候要有起伏,读出凹凸感。
第三句应把重心放在“爱人”和“小鱼”上,读“爱人”时要深情舒缓,可以用一点气声,读“小鱼”则要突出那种可爱的样子。
最后一句是写在诗人的保护下,小鱼在水中悠闲欢快的、自由活泼地畅游,我们要读出小鱼的轻快感,尤其“游来游去”一词,是重音,应该语速缓慢、语调下降、采用轻声。
这里要说明一下,不一定要声音大才是重音,有时重音也可以用轻读的方式来表达,如“军港的夜啊静悄悄”,这里的“静悄悄”是重音,但它是通过轻声表现出来的。
好,我们请一个同学试一下。
(学生读)非常好。
大家看,我们经过这样设计和处理,就能在朗读的过程中更深入地体会急流、小河所经历的撞击、坎坷及在它们的保护下,小鱼的自由欢快,从而体会诗人为了爱人快乐,而不畏坎坷,就甘愿面对崎岖,承受痛楚的思想感情了。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教案标题:我愿意是急流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急流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 理解急流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3. 掌握急流中的水流动力学原理。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急流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 急流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3. 急流中的水流动力学原理。
教学难点:1. 急流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2. 急流中的水流动力学原理。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急流的形成和特点。
3. 模拟实验设备,演示急流中的水流动力学原理。
4. 小组合作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向学生展示急流的形成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急流是如何形成的?它有哪些特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急流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包括陡坡、河床狭窄等因素。
2. 解释急流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如侵蚀河岸、改变河道形态等。
3. 讲解急流中的水流动力学原理,包括流速、流量和流态等概念。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利用模拟实验设备,演示急流中的水流动力学原理。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流速和流量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急流中的水流动力学原理有哪些应用?四、合作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2. 分发小组合作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地图、图片等。
3. 要求学生合作讨论,探究急流对当地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邀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合作成果。
2. 引导学生总结急流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3. 结合课堂讨论,对急流教案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当地的急流现象,并记录相关数据。
2. 引导学生进行急流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讨论,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合作活动中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品味本诗的语言美。
2.感悟诗中的意象群,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感,感悟“爱”的真义。
3.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感,感悟“爱”的真义。
2.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赏析法预习布置1.自查背景资料。
要点:A、裴多菲的生平和创作。
B、本诗的写作背景。
C、裴多菲的代表诗作。
2.朗读诗歌。
要点:A、感受诗歌情感。
B、品味诗中美点。
C、感悟“爱”的真义。
教学步骤一、导入:(音乐,深情地)前面我们学习了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感受了她独立平等、甘苦与共的爱情誓言,今天我们继续在爱的海洋里徜徉,一起来感受另一位诗人——裴多菲的爱情,看看这位热恋中的男性诗人,他的爱情又是怎样的呢?二、美听。
1.学生交流查找资料。
注意指导学生抓关键词了解作者及诗歌背景。
相关资料参考:裴多菲是19世纪匈牙利爱国诗人。
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
1849年7月在和沙皇军队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6岁。
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800多首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的诗给她。
1847年秋,裴多菲与心爱的人结为伉俪。
在匈牙利文学乃至其整个民族的发展史上,裴多菲都占有独特的地位。
他奠定了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基石,继承和发展了启蒙运动文学的战斗传统,被人誉为“是在被奴隶的鲜血浸透了的、肥沃的黑土里生长出来的‘一朵带刺的玫瑰’”。
一个多世纪以来,裴多菲作为争取民族解放和文学革命的一面旗帜,也得到了全世界进步人士的公认。
2.听范读。
要点:整体感受,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缠绵而坚定美好三、美读。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读流畅。
师:听了这首诗,同学们感觉怎样?(美)这么美的文字,我们怎样用声音把它的美表现出来呢?(读)对!美诗就要美读,那怎样才能算美读呢?第一关就是把它流畅地读下来,并且不读错字,不漏字添字。
下面给大家2分钟时间,等会儿让同学们来试试!(抽平时朗读较差的几位学生读)恭喜大家顺利闯过第一关,那大家想不想再闯第二关?2.整体朗读。
把握节奏、语气和停顿。
师:美学家朱光潜说:“声音节奏是情趣的直接表现,读诗如果只懂语文意义而不讲究声音节奏,对于诗就多少是个门外汉。
”我想,同学们应该都不想做门外汉吧,那我们就进门瞧瞧?下面完成美读第二关:有节奏地读。
请同学们拿起笔一边读一边把这首诗的节奏标注出来。
(让一生起来读,教师适当点拨,然后整体朗读)3.推选朗读,体会情感。
推选朗读水平不同类的学生诵读,要求进入情境,注意轻重抑扬和抒情,语音饱满圆润。
师:诗歌的节奏美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美,读诗更重要的是要读出诗的灵魂。
老师认为要读出诗的灵魂,必须要读懂诗并投入你所有的感情。
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出自己认为最差的一节(用最好的一节,A),投入你的感情,美美地读一读(中上生)。
四、美析(用讨论研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品味,自由发言。
老师提示可以从语言美、意象美、意境优、意蕴淳这几方面去赏析)1.语言美师:美读后,确实很美,你觉得美在哪里?生:有了恋人之前和之后有什么变化:冷暖色调的对比。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句式去品味上面的四节诗:破旗因夕阳而辉煌。
学生品,教师板书。
参考:全诗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修饰,却因极其普通的语言点缀,而倍显自然亲切。
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也始终贯穿于全诗,使得纯洁的爱情与自由的生活有机地融入朴实的言语之中,让读者深深地沉浸在情景交融的诗行中。
2.意象美A、诗中意象有哪些意象?可怎样概括分类?明确:诗中选择了十二种意象:急流、小河、小鱼、小鸟、废墟、常青藤、草屋、火焰、云朵、破旗、夕阳。
每段有一组意象构成。
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表现。
B、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两组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明确:属于诗人自喻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阔大、粗犷富有男性的阳刚之气,给人以壮美之感;比喻爱人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
C、这些意象之间的关系怎样?这样写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爱情观?明确:引出对比,描绘了诗人心目中生死相依、纯洁忠贞的理想爱情,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奉献精神。
诗人以“激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等意象自比,勾勒了一个坚韧豪迈的“我”的形象。
为了“我的爱人”能够“快乐”“鲜艳”,“我”愿意走过崎岖的山路,勇敢地与狂风作战,愿意从容地面对静默的毁灭和风雨的打击,愿意在广漠的天空中孤寂地独举。
诗人用“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夕阳”等意象为喻,展现了女性娇媚温馨的气质,希望她如小鱼,为溪水增添生命的情趣;如小鸟,为荒林带来幸福的歌唱;是常春藤,装点荒凉的废墟;是炉火,温暖阴冷的草屋;是夕阳,照亮嬴弱的灵魂。
“我”渴望爱人的温情能抚慰自己孤独工夺苦难的心灵。
D、是什么让诗人有如此的情怀?引出爱的力量,正是有了爱人的支持、抚慰,诗人也愿意承受一切。
可见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
是爱的力量使诗人“快乐、勇敢、振作、愉快而辉煌”。
这是本文意象的一种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是非常多的,特别是中国古诗词。
比如,《诗经》中的《采薇》,它用的就是对比,还有唐朝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这种对比,给人营造了一种别样的意境,异样的美,让我们一起感受对比带给我们的美吧!(现在请同学们充满感情地读这首诗)F、请注意形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这五组意象运用对比的写法,形成鲜明的反差,流露出诗人的一腔赤诚。
第一段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处对照。
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山岩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象征着爱情之路上会有重重的艰难险阻。
但“只要”爱人是“快乐”的,诗人就甘愿面对崎岖,承受痛楚。
第二段中“勇敢地作战”和“做窠”“鸣叫”形成第二处对照。
小鸟“做窠”“鸣叫”的生活愉快而安逸,而荒林对狂风的作战则充满了危险,象征着爱情路上会遭受到的打击和磨难。
但“只要”爱人生活得幸福,诗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
第三段中“毁灭”“荒凉”和“攀援上升”形成第三处对照。
常春藤“攀援上升”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废墟是它上升成长的依靠,而废墟自身却要一步步走向衰亡,象征着诗人愿为爱情付出一切的巨大的牺牲精神。
但“只要”爱人的生命之“藤”常青,诗人甘愿“荒凉”甚至“毁灭”。
第四段中“饱受风雨的打击”和“愉快”形成第四处对照。
安身于草屋内火炉里的火焰避开了户外风雨的危险,“愉快地缓缓闪现”,这一份安逸和温馨来自于草屋的庇护。
而草屋自身却要“饱受风雨的打击”。
但“只要”爱人能安全愉快,诗人甘愿承受打击。
第五段中“飘来飘去”和“鲜艳的辉煌”形成第五处对照。
“珊瑚似的夕阳”显出了“鲜艳的辉煌”,这是生命的辉煌,而云朵、破旗在广漠的空中飘来飘去却是一种居无定所的飘泊和苍凉。
但“只要”能衬托出夕阳的绚烂美丽,诗人甘愿飘泊。
3.意境美意境开阔,画面舒畅,表现出诗人自由、开朗、奔放的情怀。
4.情感美高尚的爱情表白。
5.形式美比喻丰富多彩,重章叠句,结构结构回环连接。
五、美说让学生自由发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提示。
1.关于意象的认识。
2.说一句对本诗进行欣赏的话。
3.说一句对“爱”的理解。
4.说一首自己印象深刻的爱情诗。
六、创写1.以“母亲”为对象,创作诗歌。
师:是啊!是“爱的力量”使诗人快乐,其实,不只是爱情有力量,世间任何一种力量都是有力量的。
是啊!是爱的力量使我们成长、成熟。
我想我们都有深深的依恋,下面就请同学们以“母亲”为对象,仿照课文的形式创作一首诗,作为献给母亲的新年礼物。
(选好的展出,全体来品读)2.语言表达训练: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改写成散文。
七、教师小结:《我愿意是激流》是诗人献给他的未婚妻尤丽娅的。
那他们的爱情怎样了呢?我们来看结局(媒体展出他们的爱情故事)是啊!裴多菲走了,但他的诗,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回味和思考,尤丽娅也走了,但她是幸福的,因为她曾经拥有真挚而忠贞的爱情。
我想把这首诗送给我们的爱人和爱我们的人(教师深情朗诵)八、拓展学习(一)将莎士比亚《我的情人的眼睛绝不像太阳》(见附录)、舒婷《致橡树》(略)和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这三首诗进行比较,理解体会三首诗表露出的诗人的不同的爱情观。
明确:《我的情人的眼睛绝不像太阳》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第130首,是表露诗人对于自己的恋人的仰慕之情;舒婷的《致橡树》塑造的是与爱人并肩站在一起的形象,表达的是对爱情的另一种理解:独立、平等、忠贞不渝。
而《我愿意是激流》写在诗人和尤丽亚热恋时期,是一首向自己所爱表白爱情的诗。
诗人坦露自己真诚热烈的胸怀,表白自己无私奉献的心愿,不管这种奉献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作出什么样的牺牲,诗人都欣然接受,无怨无悔。
在对爱情的奉献上,这首诗达到了巅峰,具有极其强烈的感人力量。
附:我的情人的眼睛绝不像太阳[英国]莎士比亚我的情人的眼睛绝不像太阳;红珊瑚远远胜过她嘴唇的红色;如果发是丝,铁丝就生在她头上;如果雪是白,她胸膛就一味暗褐。
我见过玫瑰如缎,红黑透白,但她的双颊,赛不过这种玫瑰;有时候,我的情人吐出气息来,也不如几种熏香更教人沉醉。
我挺爱听她说话,但我清楚音乐会奏出更加悦耳的和音;我注视我的情人在地上举步,棗同时我承认没见到女神在行进;可是,天作证,我认为我情人比那些被瞎比一通的美人儿更加超绝。
(屠岸译)(二)比较《我愿意是激流》和《致橡树》,说说自己的爱情观。
参考:1.相同点:(1)主题相同,即“什么样的爱情才是理想的爱情”。
(2)都采用了以物喻人的手法。
2.不同点:(1)对“理想的爱情”的认识不同。
《我愿意是急流》:牺牲自己无私奉献。
疲惫孤独困顿中追求美好的爱情,单方面付出纯真浪漫的爱情童话。
《致橡树》:独立平等互相依存同甘共苦。
理性的表白,人格尊严的抒情。
表达两个平等的灵魂怎样面对生活的现实内容,体现出女性的自我,自立、自尊、自重。
(2)运用意象的方法不同。
(3)民族、时代、性别不同。
问题设计:当女人沉浸在男人们裴多菲式的爱情表白所营造的浪漫多情的氛围中时,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可想想:你愿意作“废墟”上的“青青长春藤”,还是站起来做橡树旁边的挺拔的木棉?(三)朗读各类爱情诗,如《你的名字》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的爱情诗。
生死不离作者:王平久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哪里想着生活继续天空失去美丽,你却等待明天站起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你的呼喊就刻在我的血液里生死不离,我数秒等你消息相信生命不息我看不到你,你却牵挂在我心里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搭起双手筑城你回家的路基生死不离,全世界都被沉寂痛苦也不哭泣爱是你的传奇,彩虹在风雨后升起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你一丝希望是我全部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