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从心出》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中“作用”“好处”的解答
现代文阅读中“作用”“好处”的解答一、首段的作用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如2001年高考卷选文《门》的首段:“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
如徐志摩的散文名篇《藏根草》的首段:“好一座颇有古堡风度的万佛阁,被人遗忘在大殿的背后,断了香火,受了冷落。
”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如《峭壁上的树》的首段:“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的跳下悬崖?是为了避免那场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返顾的投落这峭壁?”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如《野菊花》的首段:“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它不仅总括全文,开篇点题,而且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和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
根据上述思路来解答2004年全国卷Ⅱ的第18题,答案也就迎刃而解。
既然《老家》表现了孙犁先生既思念家乡却又不想回乡的矛盾心情,并在开篇就引用诗句:“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
”那么,文章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有关回家的梦境,其作用当然就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对故乡难以割断的感情”,“使文章更形象生动,更真实可信”,因为“这种思乡之情萦绕在意识的深处,自然会形成不断的梦境”。
二、末段的作用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如2004年北京卷《普希金之画》的末段:“我忽然想起俄罗斯作家协会主席尼古拉耶维奇说过的一句话:‘上帝给你一种才能,一定还会给你所有的才能。
’这是俄罗斯谚语,很耐人寻味。
我想,才能应包括人的灵性与悟性。
人对各种艺术是有通感的,从通感到‘通才’并不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
”这一段正是作者对全文的总结以及对题旨的点化。
有时候,试题只针对最后一句发问,这一句偏偏又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学生说的“看不懂”。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天津卷)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天津卷)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天津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1至6页,第II卷7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选择题共42分)注意事项: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一.(18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真谛.取缔.孝悌.瓜熟蒂.落有的.放矢B. 包庇.奴婢.媲.美筚.路蓝缕刚愎.自用C. 驿.站后裔.臆.断神采奕.奕自怨自艾.D. 嗜.好对峙.吞噬.恃.才傲物舐.犊情深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抱负威慑流芳百世源远流长B. 寒暄署名曲意逢迎各行其事C. 偏袒蒙昧重蹈覆辙积腋成裘D. 学藉暴躁浮想联翩山清水秀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古往今来,总有一些勇敢者在钱塘潮涌之际,与潮搏击,出人的活力和勇气。
②“五一”黄金周期间,十多万游客来到杨柳青这里的民俗艺术。
③目前对于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出了不少理论或模型,基本上都处在假设和推测的阶段,并没有一个十分成熟的理论。
A. 展示观赏即使/也B. 展现参观即使/也C. 展现观赏尽管/但D. 展示参观尽管/但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B. 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C.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电视和电脑这一对时代的宠儿,对我们来说几乎是不.可或缺...的。
D. 这些风言风语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风不起浪.....”嘛。
九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训练11
一棵树上的两种果实两家相邻,以远墙相隔,墙东栽了一棵石榴,墙西栽了一棵樱桃,春天开花的季节,姹紫嫣红,分外妖娆。
两家经常坐在各自的树下乘凉,吃饭,因为有了两棵树,他们的生活五彩缤紛。
但时间久了,两棵树的枝条开始延伸生长,它们逐渐漫过了院墙的界限,石榴的枝条跑向了墙西,而樱桃的枝条呢,也无声无息的伸进了东邻。
又到了开花时,东家开始给石榴打药了,因为石榴树上生了许多的虫子。
他给自己的石榴打完药,仔细观察,竟然发现樱桃漫过的枝条上也有害虫。
他想了想,觉得这可能是因自己的石榴引起的。
于是,他重新配了药,沿着漫过的枝条将药打在樱桃枝上。
过了几天,他再次观察时,竟然发现所有的害虫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感觉很快乐。
一场大风雨,残花遍地,西家心疼得看着自己的樱桃,他动手给樱桃破损的部分进行捆绑,捆完时,竟然发现越过院墙的石榴也是体无完肤,他忽然想起来了,东家的主人可能出差了,要是几天后回来,石榴也许就会错过了花期。
他没有再多想,动手将石榴残破的枝条修理好。
几天后,两棵树又是生机盎然。
到果实成熟的季节了,东家孩子吃了自己的果实后,看上了蔓延过来的樱桃,他哭着要吃。
西家的主人听见了,对东家说,没关系的,拣大的给孩子摘一些吧。
东家的主人过意不去,便将自家的石榴摘下许多,送给了西家。
两家人和睦相处,种了一棵树,却能吃到两种果实,两家人感到分外高兴。
过了几个月,换了新邻居,原来的两家搬走了,先是东家觉得西家的树枝碍事,便拿剪刀剪了个精光,接下来,西家觉得东家在找自己的事,便索性趁他家没人时,打落了正在盛开的花。
秋天,该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了,两家的树枝上光秃秃的,只有几枚残叶在秋风中叙说着凄凉。
生命本是一棵华美的树。
如果我们想使自己的生命同时拥有两种果实,那么,你就该允许别人的枝条伸到自己的世界里,同时,你也要学会,将自己的成果奉送到别人的面前。
1.从文体看,这篇文章属于散文2.从结构看,这篇文章属于式结构。
3.从表达方式看,这篇文章重在4.从表现手法看,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的方法。
《春从心出》阅读答案
春从心出阅读答案:1、追寻和思考人生的真谛为线索或思考人生的真谛为线索。
2、诗意地看待生命,看待青春,看待成败得失,看待生关死劫;需知,有一种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从心灵滋生出来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
3、①在没有演出的剧场,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剧。
②对旧照片窥视欲久盛不衰。
③以往和如今买书的不同经历。
每个1分。
4、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写出了作者读书的认真(1分),也写出了作者对书林杂芜现象的不满(1分)。
②书反映了人生百态(1分);人生如书,要坚韧地追求生活的真谛,书写美好人生(1分)。
5、内容:启示人们要热爱生命,感悟生活,诗意地看待生活。
结构:起过渡作用;深化了作者的思考,引起了议论。
(各1分)阅读试题: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线索。
(2分)2、请用一句话写出你对“春从心出”的理解。
(2分)3、作者在开篇强调“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文中第②③④段的哪些内容具体体现了人生旅途中的浏览?(3分)4、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①理解“但仅是头一章,便几乎每页都有别字蹦出,如沙石硌牙,好不扫兴!”句中加点词在语句中的含义。
(2分)②理解“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在文中的含义。
(2分)5、第⑥自然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2分)春从心出刘心武①愿乘火车,喜欢那窗外舒卷的田园画面;愿乘轮船,喜欢那船头劈开的浪花飞溅;愿乘飞机,喜欢那舷窗外的云海无边……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
②愿有机会,被准允一个人进入没有演出的剧场,随便选一个适中的座位,静静地坐在那里,凝望那垂闭的大幕,在万籁俱寂中,以回忆,以想象,以对自己钟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的深深感激,以对艺术的敬畏与对审美的忠贞,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话剧,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神秘莫测,难以言喻……啊啊,那是怎样的一种超级享受!③当近照堆积如山时,我们厌倦了摄影,甚至消褪了清理回味的兴致。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天天练48散文阅读专练写景状物类含解析20190428192
散文阅读专练(写景状物类)一、[2019·清流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到齐鲁余光中①清明节前一星期,我乘坐的飞机降落在济南的遥墙机场。
邀请我去齐鲁访问的虽然是山东大学,真正远去郊外欢迎的,没有料到,却是整个春天。
从机场进城,三十公里的高速公路上,车辆稀少,但两侧的柳树绿荫不断,料峭的晴冷天气,千树新绿排成整齐的春之仪队,牵着连绵的青帐翠屏,那样盛况的阵仗,将我欢迎。
②从城之东北进入山东大学的新校区,外事处的佟光武处长和刘永波副处长把我安顿在专家楼,就将我留给了济南的春天。
一千年前,济南的才女李清照说:“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我在山东十天,尽管春寒风劲,欺定我这南人,却是一天暖过一天,晴得十分豪爽。
愈到后来,益发明媚,虽然说不上春深似海,却几乎花香如潮了。
不,如潮也还没有,至少可以说沦纹回漾。
③专家楼外,有几树梨花,皓白似雪,却用淡绿的叶子衬托,分外显得素雅,那条巷子也就叫梨花路。
偌大的山大校园虽然还只是初春,却已经众芳争妍,令惊艳的行人应接不暇了。
桃花夭夭,冶艳如点点绛唇。
樱花串串,富丽得不留余地给丛叶。
海棠树高花繁,淡红的风姿端庄而健美,简直是硕人其颀。
④但令我一见就倾心,叹为群艳之尤的,是丁香。
这名字太美了,美得清纯而又动听,令人生起爱情的联想,“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的名句谁读了能忘记呢?丁香与豆蔻同为桃金娘家的娇女,东印度群岛中的马鲁古群岛,即因盛产这两种名媛,而有“香料群岛”的美称。
早在战国末期,中国的大臣上朝,就已用丁香解秽。
干燥的花蕾可提炼丁香油做香料,也可以入药,有暖胃消胀之功。
此花属聚伞花序,花开四瓣,辐射成长椭圆形,淡绿的叶子垂着心形,盛开时花多于叶,簇簇的繁花压低了细枝,便成串垂在梢头,简直要亲人,依人。
你怎能不停下步来,去亲她,宠她,嗅她,逗她。
⑤后来我写了《丁香》一诗,便有“叶掩芳心,花垂寂寞”之句,不但写实,也借以怀念李清照,中国最美丽的寂寞芳心。
现代文阅读“作用和好处”题答题指导
现代文阅读“作用和好处”题答题指导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罗秋菊“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C级。
作品的基本特征是指作品就整体而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最重要的特点,比如作品的体裁、叙述方式、语言风格、时代特征等等;表现手法则指作者为强化表现效果在作品中所运用的各种表达技巧和方法。
这一考点能体现出文学作品的文体特征;同时,它有着较强的包容性,从语言特征到篇章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等,都被纳入它的命题视野,考查的方式也十分灵活,并且体现出了较强的综合性。
在这一考点中,问某方面有何“作用和好处”则是一种常见的题型。
2005年全国各地各省市16套高考语文试卷中就有11套直接考到此种题型。
2006年全国卷Ⅰ、安徽卷、重庆卷、江西卷、山东卷、湖北卷都涉及了此题型。
在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1-5中,关于“作用和好处”的课后练习也是不在少数。
下文略举几例:必修1:《华罗庚》练习二、请找出文章中引用的华罗庚的诗句,说说它们对表达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受所起的作用。
必修2:《渐》练习二、课文引用了“抱犊跳沟”的故事,这种写作手法对于说明“渐”的道理有什么好处?必修4《拿来主义》练习三、揣摩下面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分别指出它们各自使用了什么修辞格,有什么作用。
必修5:《城南旧事》练习二、《麻雀与小孩》和《送别》的歌声反复出现,请结合故事情境,比较小英子在不同歌声中的情感反应和心理变化。
你能领悟这两首歌在整个故事的叙事中所起的作用吗?而纵观广东省近四年来的高考试卷,现代文阅读中有2年的试题出现了“作用和好处”题型。
2007年其它省市的命题也有不乏此种类型的题目。
(1)2005年高考试卷第17题: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2007年高考试卷第16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3)2007年福建卷第14题: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散文主题结构类题型解答
• 例题回顾四:(四川卷 《柴禾》) • 15.第3自然段主要叙述了什么内容?这些内 容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 答案: • 内容:主要叙述了我家柴垛积累过程。 • 作用:通过叙述父子兄弟辛勤积累柴垛的过程, 赋予柴垛物质以外的意义, 既承接上文“柴垛是家力的象征”, 又与后文“我们在心里需要他们”呼应, 并为柴火在今后的生活中的巨大变化做铺垫。
• 例题回顾一:(重庆卷 《太阳梦》) • 15.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 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6分)
• 答案: • (1)老刘艰辛寻“梦”——画山画得苦 。 • (2)老刘“梦”的实现——从太阳中获得 灵感,独创“西藏山水画派”。 • (3)老刘再寻新“梦”——陷入苦闷期, 想再上一个艺术高峰。 由老刘的“梦”引出的众人之梦
(2)语句位于文章的中间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为了使叙述主体彰显而谈 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就 有衬托作用
衬托作用
渲染烘托气氛 在行文中,为了使主体更加突出而 对环境等加以描写,为人物的出场 营造气氛。
(3)语句位于文章末尾
• 总结上文 • 呼应上文 • 点明主旨 • 升华感情 • 深化主题
• 卒章显志
• 例题回顾二:(大纲卷 《 听朗诵 》) • 17.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 (6分)
• 答案: • ①首先以收听朗诵开头.迅速切入主题, 看似随意,实则精心; • ②然后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论述影响历史 与世事流传的原因,紧扣主题,层层深 入. • ③最后以明确鲁迅文章与道义共存的主旨 收尾,前后照应,顺理成章。
• 例题回顾五:(湖北卷 《杜鹃啼》) • 17.文章用了较大篇幅叙述“姑嫂鸟”的 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2023年《春》阅读练习及答案15篇
2023年《春》阅读练习及答案15篇《春》阅读练习及答案1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注] 朱弁(1085~1144):字少章,号观如居士,宋高宗建炎元年冬出使金国,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被拘留了整整十五年,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秋回到故国。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5分)9.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前两联。
(6分)参考答案8.答案:表达了诗人长年被拘禁在异国他乡,感到年华已逝(1分),有家难回的悲苦忧愁(2分)和对故国的深深思念之情(2分)。
(共5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前两联描写了遥远的塞北阴冷萧瑟的景象。
首联写惨惨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极写其荒凉凄惨。
(2分)颔联写花上露水充满寒意,连蝴蝶都不愿飞来,暗云低垂芳草连天,草中藏着乌鸦,极写其荒寒阴森恐怖。
(2分)阴惨的景象之中流露出无限的悲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诗歌鉴赏:本诗前两联写塞北阴冷萧瑟之景。
首联写惨惨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多么荒凉凄惨!颔联的描写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味道。
花上露水充满寒意,连蝴蝶都不愿飞来,虽有芳草碧连天,可草中藏着乌鸦,多么阴森恐怖!这就和江南的春天形成鲜明对比,把诗人思念故国的深情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后两联抒情。
诗穷是指自己的诗难以把浩荡的愁怀尽情地抒写出来,酒薄则更让人痛苦:想回故乡除非是在梦中,要做梦只好喝酒,可酒薄无力,梦中尚未到家,人却已经醒了。
诗的最后以东风吹白了两鬓的黑发作结,将故国之思抒发得淋漓尽致。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2春风轻轻地吹着,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老师带我们去春游。
我们带上干粮和水果,乘上汽车向风景区驶去。
一路歌声一路笑。
目的地到了,我们像一群蝴蝶飞进了花草丛中。
我们登上了小山冈,向四面望去,啊,麦地变得那么小,小河像一条银色的带子绕过了田野。
山东省曲阜市第一中学高中现代文阅读练习题(有答案)百度文库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呼应着“一带一路”倡议,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的延伸,诗歌创作也开辟出了一条朝向海洋的航线。
越来越多的诗人将笔触伸向大海的神秘与无垠,抒写海洋意象与海洋经验,从而拓宽了新诗的题材,形成了诗歌创作中审美方式的嬗变与生存经验的更新。
②海洋意象与海洋经验对于中国诗人来说并不陌生。
当曹操面对大海时,首先征服他的是大海对日月经行的容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但是,曹操在《观沧海》中对海洋的书写也预示了诗人的位置与书写范式:一种海边眺望式的感性书写。
这种书写一直延展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意味着诗人的立足之地仍然是坚实的陆地。
诗人用想象中的春暖花开遮蔽了对大海本身的恐惧,拒绝了直接面对大海不测的幽深与辽阔。
这种对于海洋的眺望式书写构成了审美经验与生存经验的双重自闭。
在眺望中,海洋成为陆地的中断而不是延伸,作为陆地的限制而不是开放。
用黑格尔的话说,他们和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
③现在,到了必须与海发生积极关系的时刻。
诗人们不再满足于对海的眺望与想象,而是真正地朝向海洋,投身海洋,置身于大海之中。
“一带一路”倡议为海洋诗歌创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三沙抒怀》《诗遇三沙》《海天集》等诗集的陆续出版,展示了诗人们跃过陆地的边界,朝向海洋,投身大海的积极努力。
诗人们终于摆脱了眺望式、观光式、想象式的海洋书写,而真正让海洋作为一种诗歌元素内化为诗人的生存视野,从而在诗歌中带来一种全新的生存空间感受与诗歌审美经验。
④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一种新的生存空间与生存经验的开拓。
在诗歌中,海洋成为祖国的具体构成部分,被诗人具体地感知。
诗人李琦在《三沙笔记》中写道:“祖国在此,有了颜色、气味、形状和声音/蓝色的系着白浪花飘带的祖国/贵重的被波浪簇拥的乡土。
”诗歌更新着人们对于祖国的认知:无垠的大海的蓝也是我们贵重的乡土。
⑤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海与诗”构成一种丰富而微妙的互喻关系。
2011年秋四科联赛语文试卷及答案
麻城市2011初中四科综合测评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各有一项是完全正确的,请你选出来。
()(2分)A、拮.据(jie)不省.人事(sheng ) 深恶.痛绝(wu)B 、惘.然(wang) 相濡.以沫(ru) 随声附和.(he)C、颀.长(qi) 孜.孜不倦(zhi) 锲.而不舍(qie)D、逡.巡(qun ) 小心翼翼.(yi) 拈.轻怕重(zhan)2.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既然是汉语,就要与汉民族、中华民族紧密相联。
中学语文要不要突出民族传统?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体络绎不绝。
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特大城市,都有申办大型国际会议的实力。
D.“作为文明的传播者,我们的传媒界,不能只考虑经济利益,”他顿了顿,接着说:“更应该清楚自身的社会责任,坚决抵制低俗之风,弘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
”3.趣味成语:请细心观察下面几幅图片,每幅猜出一个成语。
(2分)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在怒山这种极为特殊的高山峡谷中建电站,产生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和移民问题远远小于其他人口密集的江河地区建设水电站。
B.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来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C.在这次煤矿事故中,他是所有遇难的矿工中唯一的幸存者。
他向记者和矿工家属们讲述了当时惊魂的一幕。
D.五月的麻城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批的游客慕名前来观赏杜鹃。
5.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句子分别是()和()(2分)------------------------------------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有的书必须多读,特别是学习文言文,那些范文最好能够熟读到可以背诵的程度。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注意关键词语和代词
注意句子在文中的位置
注意句子可能采用了某种表现手法(表达
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安排) 注意上下文 注意对句子的语法分析,了解句子的主干 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和变式
句等特殊句式
答题模式
内容+手法+效果
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
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
(1)语句位于文章的开头:
例如杨朔《荔枝蜜》从“被蜜蜂蜇了 一下,从小怕蜜蜂”到对蜜蜂“有好 感”到“作者在梦中变成了一只蜜蜂”
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1)语句位于文章的开头: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
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为了使叙述主体彰显而谈 衬托作用 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就
·
• 语句: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
二 、 分 析 【 典 型 考 题 二 】
【参考答案】 1、人生如书,书如人生。
2、人生诡谲,犹如书林杂芜。 3、人生要追求活着的真谛,犹如从书林中淘出善本精品。
·
【解题要点】 1、就句子析语法,抓关键词 • 复句先分层,单句找主干 2、就有效信息区,找解读点
pptx2007
(2010全国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
中的含意。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
与灯之间。
3
(2010全国卷Ⅱ)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 含意。 (1)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2)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
2
(2010重庆卷)
余光中《春到齐鲁》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光中《春到齐鲁》阅读练习及答案余光中《春到齐鲁》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春将至》阅读原文①过了年,把贺年片整理完毕,就会感到春天即将来临的那种望春的心情抬起头来。
②翻开年历,方知小寒是1月6日,1月21日为大寒。
一年中,这时期寒气最为凛冽。
当然有时也遍洒新春的阳光,却不会持久,灰色天空即刻就会回来,寒气也相随而至。
严冬季节,寒气袭人,理所当然;在这种情况等待春天的心情,是任何人都会产生的。
生活在全被寒流覆盖着的日本列岛的一切人,不管有雪,抑或是无雪的地方,只要新年一过,都会感到春日的临近,而等待着春天。
③我喜爱这种等待春天的心境。
住在东京的我,尽管是很少,但也能捕捉到一点春天的信息。
今晨,从写作间走下庭院中去,只见一棵红梅和另一棵白梅的枝上长满牙签尖端般小而硬的蓓蕾。
④我的幼年在伊豆半岛的山村度过,家乡的庭院多梅树,初春季节齐放白英。
没有樱树,也没有桃树,只种了一片小小的梅林。
也许是幼年时代熟悉梅树,直到现在,依然喜爱梅花。
梅花,对于我,已经成为特殊的花。
⑤如今,故乡家院里的梅树减少了,而且年老了,已经看不到幼年时代那种纯白的花朵。
即便同是昔日的白花,却略含黄色,并不像《万叶集》和歌中吟咏的酷似雪花的那样洁白了。
“今朝春雪降,洁白似云霞;梅傲严冬尽,竟相绽白花。
”“犹如观白雪,缓缓降天涯;朵朵频飞落,不知是何花。
”读了这类和歌,那种纯白的沁人心脾的白梅,立刻就会浮现于眼帘。
⑥故里家中的梅树都已枯老,但东京书斋旁的唯一的一株白梅,却尚年轻,因而花是纯白的。
⑦我喜爱这种在几乎无花的严冬季节等待春天的心情。
每日清晨,坐在写作间前廊子的藤椅上,总是发觉自己沉浸在这样的情致之中。
眼下还是颗颗坚硬的小蓓蕾,却在一点点长大,直到那繁枝上凛然绽满白花,这种等待春天的情致始终孕育在心的深处。
⑧然而,这种等待春天的一、二、三月期间,大气中的自然运行,却是非常复杂微妙,春天决不是顺顺当当地走向前来的。
⑨新春一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一直要持续到二月四日的立春时分。
春之怀古散文阅读答案
春之怀古散文阅读答案春之怀古散文阅读答案「篇一」《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散文《春》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赖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第一段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2、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这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船泊瓜州》)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3、“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4、景物本身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做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
文中有这样的例子,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5、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A、描写质地的:B、描写色泽的:C、描写生长旺盛的:6、第二段有一处是作者展开的想象。
请在原文中画出来,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春》阅读答案1、人们在草地上愉快地活动,间接地写出了春草的茂盛与可爱。
2、C3、不好,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内涵要丰富得多。
4、找出例子,结合例子分析。
质地:嫩嫩的,软绵绵色泽:绿绿的旺盛: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暑假生活八年级答案【三篇】
暑假生活八年级答案【三篇】【语文】雨中带月字的诗句:1.会挽雕弓如满月2.秦时明月汉时关3.共看明月应垂泪4.明月何时照我还5.床前明月光6.夜吟应觉月光寒7欲上青天揽明月8.烟笼寒水月笼沙9江清月近人10月落乌啼霜满天11.举杯邀明月12月有阴晴圆缺带鸟的诗句:1处处闻啼鸟2飞鸟相与还3决眦入归鸟4千山鸟飞绝5月出惊山鸟6恨别鸟惊心写友情的诗句:1天下谁人不识君2不及汪伦送我情3唯见长江天际流4西出阳关无故人5天涯假设比邻( 开放式默写,网上查就可以了.文言文阅读看课本.)皇后智劝太宗因为爱马暴死要杀马倌,皇后用“齐景公〞之事劝解,太宗明白她的意思,没杀马倌,而且向房玄龄称赞皇后。
3.晏子真正的用意是为了劝齐景公不要杀人,杀了马倌能解一时之恨,但会引起更大的风波。
4.骏马后画之后画养后画死后画人后画雪的功能令人惊奇1.制冷净化空气保健治病2.列数字:说明用雪制冷更环保,更节约。
举例子:日本市民利用雪制冷非常成功,应该效仿。
3.过渡句承上启下4.从文中找第四段,开头到渗透力。
5.正面:装点大自然,给人们带来乐趣,对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有好处。
负面:影响交通,易出事故。
会压坏电线,影响送点。
春从心出1.有一种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从心灵滋生出来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
2.坐在空无一人的剧场中回忆过去;看旧照片;读一本好书。
3.书中给我们阐释了许多人生的道理,让我们更好的做人。
而一个人的一生经历也正像一本书,一页页翻过,一直到老。
4.内容:引起下文结构:过渡作用5.一年四季,不断循环,我们看似无法留住春天,但有一种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从心灵滋生出来的春天,只要我们保持春天般的心,就会更好的生活下去。
一张车票1.人物有:两位母亲和他们的孩子主人公是犯下错误的那位母亲,因为她的出现贯穿全文。
2.沉重、悲哀、忏悔的心情。
3.C4.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作用:表达了这位母亲对自己行为的忏悔,也表现了她希望这位年轻母亲能以她为鉴,不在犯下同样错误的思想感情。
春从心出阅读附答案
春从心出阅读附答案春从心出阅读附答案春从心出刘心武(1)愿乘火车,喜欢那窗外舒卷的田园画面;愿乘轮船,喜欢那船头劈开的浪花飞溅;愿乘飞机,喜欢那舷窗外的云海无边……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
(2)愿有机会,被准允一个人进入没有演出的剧场,随便选一个适中的座位,静静地坐在那里,凝望那垂闭的大幕,在万籁俱寂中,以回忆,以想象,以对自己钟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的深深感激,以对艺术的敬畏与对审美的忠贞,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话剧,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神秘莫测,难以言喻……啊啊,那是怎样的一种超级享受!(3)当近照堆积如山时,我们厌倦了摄影,甚至消退了清理回味的兴致。
可是,我们对旧照片的窥视欲久盛不衰,难道,非得当那岁月梳篦过的残照,零星如梳齿上的断发时,我们才能懂得珍惜,生发出琴弦般颤动的情愫么?(4)以往,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总觉得那陈列出的新书,有许许多多都应该抓紧购买,而自己囊中羞涩,欲壑难填——甚至仅仅是站在书店的橱窗前,便有一种受到特殊强刺激的感觉,怦然心动,难以自持;常常是,进去时拼命告诫自己不得癫狂,而出来时却囊空如洗,抱着一大包书,踽踽独行在长街之上,因为连乘公共汽车的钱也没留下,步行抱书回家真乃苦难的历程……及至回到家中,洗手沏茶,仰坐观书,那一份悠哉游哉的劲头,噫,亚赛小神仙!如今呢,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那些花花绿绿的出版物,虽然呈现着满坑满谷之势,不像以往那样隔着柜台,大半还得有劳售货员取拿,可以随意自选,浏览听便,可是,竟往往很难遇上一两本想买下的书,甚至带去打算购书的费用,竟有花不出去的苦闷;终于淘出购得数种,打“的”回到家中,照例洗手沏茶,倚在沙发上展读,那纸张没得说是雪白挺括的,装帧得也颇称“雅皮”,但仅是头一章,便几乎每页都有别字蹦出,如沙石硌牙,好不扫兴!(5)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书林杂芜,仍要耐心从中淘出善本精品,人生诡谲,仍要坚韧地追求活着的真谛。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带解析(3)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带解析(3)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的心①早春的一个中午,煦风微送,晴空万里。
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暖暖地照在每个人的身上。
②公园里,一大片迎春花正在率先辉映着和风暖阳的呼唤,一面夸张地宣扬身姿,一面吐放着鹅黄娇嫰的花朵,把一根根缠绵的枝条尽情地往四下里仲展,向春天的深处伸展。
③我忍不住了,就用手里的摄像机,记录这早春的时刻。
④不知什么时候,竟涌过来一大帮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一来到这片迎春花前面,立刻像兴奋的小鸟儿,一下子就钻进了迎春花丛中。
有的使劲儿唤着花朵,有的把脸埋进了迎春花的枝条里面,他们完全陶醉了。
⑤冷不丁地,一个男孩子跑到我面前,对我说道:“叔叔,你能不能为我们录一段像?”看到他脸上的期待,我点了点头,准备为他们录像。
可就在这时,却见一个女孩子走到他面前,小声地说了几句话,随后,就见那个男孩子皱着眉头想了想,又和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着什么。
然后,那个男孩子大声对其他孩子说道:“叔叔摄像机里面的电不多了,为了能够快些录完,咱们就来一种新颖的方式,围着迎春花跳着跑一圈儿怎么样?”他的话刚说完,刚才那个女孩子就和另外几个孩子热烈响应起来。
于是,那帮十几岁的孩子就排成一队,手牵着手,围着那片迎春花,整齐而有节奏地微微弯下身体、并起双脚跳着跑。
⑥我一边给他们摄像,一边纳闷儿:这些孩子怎么了?我并没有跟他们说摄像机里电不多了呀,况且,就算是要快些摄完的话,他们围着迎春花跑一圈儿就可以了,可为什么要并着双腿跳呢?⑦当我为那些孩子摄完像,并将录像带交给他们后,他们向我致了谢,一起向公园里别的地方走去。
可是,这个时候,我却突然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个女孩子,走路竟然一跛一跛的。
她,是个残废孩子。
⑧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她,是为了让她和他们一样,在这如画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
《春天的心》阅读答案(锦集8篇)
《春天的心》阅读答案《春天的心》阅读答案(锦集8篇)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天的心》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天的心》阅读答案127.读完全文,你感受到作者所说的“春天的心”是一颗怎样的“心”?28.你认为文章开头两段对春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9.第5段中,你认为那个小女孩子儿向小男孩子儿说了什么?那个小男孩儿皱眉的原因是什么?30.写文章时要注意到前后照应,作品中有多组照应,请你说出其中的一组照应用其作用.31.文中有许多词语的运用都非常具有表现力,请你就下更句子中的黑体词语进行赏析.(1)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2)一下子就钻进了迎春花丛中:32.如果把这篇文章推荐给《自读课本》的编辑作为自读教材,请把你的推荐理由写下来.(可以从内容或写作特色方面进行说明.)27.春天的心是一颗纯真的心,是一颗仁爱的心.28.一方面表现早春的优美景色,一方面以此衬托春天中孩子们的美好心灵.29.小女孩儿提醒小男孩儿,摄像时不能伤害那个有残疾的女孩儿的心.小男孩儿皱眉是在想主意,活动的形式既要让大家一起开心地玩儿,又要不露声色让那个有残疾的小女孩儿留下对春天的美好记忆.30.此题是开放性的,符合题意即可.如,“我”开始时的纳闷儿,后来明白了孩子们那样做的原因,这组照应,为“我”后来抒发情感进行了铺垫.小女孩儿与小男孩儿商量与后面的活动形式,最后揭出谜底进行了照应,这样既制造了悬念,又表现孩子们的美好心灵.31、(1)倾泻,写出阳光的灿烂明媚,表现出人们对春天的感受.(2)钻,写出孩子们对春天的喜爱,动作敏捷,充满活力.32.此题是开放性的,如,这篇文章不仅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春色,更表现了孩子们的美好心灵,他们同样构成了一道风景线.在写作上,作品多处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小女孩儿提醒小男孩儿,摄像时不能伤害那个有残疾的女孩儿的心。
2019-2020学年莱山区初家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莱山区初家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张柏春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
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
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
三国时期的“名巧”马钧虽不善言辞,却心灵手巧,擅长解决实际的技术难题。
宋代的韩公廉成为将工匠传统与天算知识结合的工程师。
明朝的宋应星,没能考中进士,却撰写出《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宋应星本人也被后人视为科学家。
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例如,早在6000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制作玉器。
朱熹付《论语·学而》中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
他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
这是中国思想家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
其实,在工业化早期阶段。
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
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被要求标注。
"Made in Germany"。
相当于劣等产品的标签,这种标注产地的做法给德国人以很大刺激,他们立志要摘掉劣等产品的帽子,经过上百年努力才后来居上.使“Made in Germany”成为精品的标记。
这一时期,“东洋货”也曾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现在日本产品却大都是世界精品。
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
比起标注"Made in Germany",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国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
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自己制作的产品上,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的技艺。
秦代制器,不仅要刻上工匠之名,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以便逐级追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从心出》
①愿乘火车,喜欢那窗外舒卷的田园画面;愿乘轮船,喜欢那船头劈开的浪花飞溅;愿乘飞机,喜欢那舷窗外的云海无边……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
②愿有机会,被允许一个人进入没有演出的剧场,随便选一个适中的座位,静静地坐在那里,凝望那垂闭的大幕,在万籁俱寂中,以回忆,以想象,以对自己钟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的深深感激,以对艺术的敬畏与对审美的忠贞,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剧,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神秘莫测,难以言喻……啊啊,那是怎样的超级享受!
③当近照堆积如山时,我们厌倦了摄影,甚至消退了清理回味的兴致。
可是,我们对旧照片的窥视欲久盛不衰。
难道,非得当岁月梳篦过的残照,零星如梳齿上的断发时,我们才能懂得珍惜,生发出琴弦般颤动的情愫么?
④以往,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总觉得那陈列出的新书,有许许多多都应该抓紧购买,而自己囊中羞涩,欲壑难填——甚至是仅仅站在书店的橱窗前,便有一种受到特殊强刺激的感觉,怦然心动,难以自持;常常是,进去时拼命告诫自己不得癫狂,而出来时却囊空如洗,抱着一大包书,踽踽独行在长街之上,因为连乘公共汽车的钱也没留下,步行抱书回家真乃苦难的历程……及至回到家中,洗手沏茶,仰坐观书,那一份悠哉游哉的劲头,噫,赛神仙!如今呢,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那些花花绿绿的出版物,虽然呈现着满坑满谷之势,不像以往那样隔着柜台,大半还得有劳售货员取拿,可以随意自选,浏览听便,可是,竟往往很难遇上一两本想买下的书,甚至带去打算购书的费用,竟有花不出去的苦闷;
终于淘出购得数种,打“的”回到家中,照例洗手沏茶,倚在沙发上展读,那纸张没的说是雪白挺括的。
装祯得也颇称“雅皮”,但仅是头一章,便几乎每页都有别字蹦出,如沙石硌牙,好不扫兴!
⑤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书林杂芜,仍要耐心从中淘出善本精品,人生诡谲,仍要坚韧地追求活着的真谛。
⑥冬去春来,朋友打来电话,兴奋地报告,他那窗外的晴空中,出现了多年不见的南来雁群,一会儿呈一字,一会儿呈人字,跃然翩飞,引出他心中酽酽的诗意,多年不曾写诗的他,一时竟挥就了五首新作!放下电话,我也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生命中的青春也只有一回。
我们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也只有那么一段,这都很像北国的春天,会翩然而至,绣出万紫千红,却又匆匆而去,甚至伴随着阵阵沙风,在你不经意时,已经落红满地。
现代人里,谁还会像林黛玉那样哀伤地葬花?一时间你会觉得有许多俗众熙熙攘攘,无情地在你跟前践着落花去追名逐利,于是你惆怅,又喟叹……但是,我鼓励自己,也劝告别人,像我那朋友一样,诗意地看待生命,看待青春,看待成败得失,看待生关死劫;需知,有一种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从心灵滋生出来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
1.作者在开篇强调“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文中②③④段的哪些内容具体体现了人生旅途中的“浏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文看,第⑥段中“朋友打来电话”这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划线句子“难以言喻”之后用了省略号,谈谈该标点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划线句子“难道,非得当岁月梳篦过的残照,零星如梳齿上的断发时,我们才能懂得珍惜,生发出琴弦般颤动的情愫么?”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倾诉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请从语言赏析的角度品味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站在书店的橱窗前,便有一种受到特殊强刺激的感觉,怦然心动,难以自持”。
我们在阅读文学名著中也会常有“特殊强刺激的感觉”。
请列举出你印象最深刻的文学名著的书名、作者及经典情节。
书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在没有演出的剧场,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有一幕的活剧。
②对旧照片的窥视欲久盛不衰。
③以往和如今买书的不同经历。
2.①人生如书,书如人生。
②人生诡谲,犹如书林杂芜。
③人生要追求的的真谛,犹如要从书林中淘出善本精品。
3.内容上:这件事启示人们要热爱生命,感悟生活,诗意看待生活。
结构上:过渡作用,深化作者思考,引发议论。
4.省略号作用,相当于等等。
表明作者感情非常丰富,难以言尽。
5.“琴弦般颤动的情愫”是指对人生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语言新颖、贴切、形象,作者巧妙地运用以“零星如梳齿的断发”比喻往昔岁月的痕迹。
作者用反问句强烈表达了只有岁月流逝以后才懂珍惜的疑惑。
(意对即可)
6.“略”。
(不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