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论政治的历史建构及其意义——云南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教与王权关系

合集下载

论中国佛教与政治的关系

论中国佛教与政治的关系

论中国佛教与政治的关系论中国佛教与政治的关系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佛教发源于公元前1500多年的古代印度。

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也就是清净的意思,佛是觉悟。

释迦牟尼是北印度人,他的故乡位于现在的尼泊尔境内。

佛教的思想,吸收了婆罗门教生生轮回和因果报应的思想,但是它反对人依照出生种姓等级而认定命运,而是相信人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修养来达到成佛,意为达到觉悟的人。

所以佛教在培养人的社会性上比其他宗教更加注重自己的修养,比较适应于东方的天人协调的哲学思想,所以在东方世界得到广泛的传播。

佛教认为世间充满了痛苦,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

它宣扬自我牺牲的精神。

提倡众生平等,认为任何人只要依照佛教教义修行就能获得解脱。

佛教发源于印度,正式传入中国是汉朝,非正式更早一些。

有说法说,佛教正是传入实在后汉的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在中国已经有一千九百多年历史。

而最初的佛寺的名称是白马寺。

佛教传到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互相影响、吸收,发展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对哲学、文学、艺术等其他文化形态,都发生了深远的多方面的影响。

自汉代至今,佛教的传入已近2000年。

它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

佛教一直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各种哲学思想,民间的风俗习惯,社会道德乃至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结合任一起。

中国佛教虽源于印度,但传入中国后,就逐步结合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接受着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和改造,才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并产生了大量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精神和新面貌。

历史上,宗教与国家的政治经济一向息息相关,佛教也不例外。

佛教传入是在汉代,此期佛教刚传人中国,以佛经翻译、解说、介绍为主,人们把佛教看成是黄老之学的同类,禅学被看作是学道成仙的方术之一,佛教是在与道教方士思想结合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在这一段时期内,佛教主要是被统治者用来追求长生不老,成佛成仙,并期望以达到自己的统治的永恒,而其在社会上还未产生强大的影响。

东晋南朝佛教与政治关系

东晋南朝佛教与政治关系
东晋南朝时期,佛经翻译事业得到 大力发展,大量佛经被译成汉语, 进一步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佛教教义的演变
01
02
03
般若学
东晋南朝时期,般若学成 为佛教思想的主流,其强 调“空”的观念,主张超 脱生死轮回。
涅槃学
南北朝时期,涅槃学逐渐 取代般若学成为佛教思想 的核心,强调佛性、一心 、真如等概念。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佛教对文化教育的推动
文化传承
01
佛教在东晋南朝时期与儒家文化相互融合,推动了文化的传承
和发展,丰富了当时的文化内涵。
教育普及
02
佛教寺院和僧侣在当时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教育角色,推动了
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提高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素质。
艺术交流
03
佛教在东晋南朝时期还促进了艺术交流和创作,推动了艺术的
繁荣和发展,丰富了当时的文化生活。
社会影响
这种融合进一步扩大了佛 教在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03
佛教与东晋南朝政治的关 系
佛教对政治的影响
思想基础
东晋南朝时期,佛教思想逐渐传 入中国,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新 的思想体系,为政治提供了思想
基础。
社会稳定
佛教的教义和价值观有助于缓解 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为政
皇权与士族权力的平衡
皇权与士族权力在政治上相互制衡,导致权力分散,难以形成绝对的权威。
东晋南朝的经济状况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东晋南朝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发展,商业也得到了繁 荣。
土地兼并问题
由于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土地兼并问题严重,农民生活贫 困。
东晋南朝的文化氛围
儒家思想的影响

南诏大理国对唐宋王朝的政治认同及其现代意义

南诏大理国对唐宋王朝的政治认同及其现代意义
地理位置
南诏大理国位于中国西南部,与 唐宋王朝接壤,地理位置的接近 为双方政治认同的形成提供了基
础。
文化交流
南诏大理国与唐宋王朝在文化、宗 教、艺术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这种文化上的相互影响加深了政 治认同感。
历史渊源
南诏大理国在历史上曾长期受到唐 宋王朝的影响,这种历史渊源为政 治认同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南诏大理国对唐宋王朝的政 治认同及其现代意义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南诏大理国概述 • 南诏大理国对唐宋王朝的政治
认同 • 南诏大理国政治认同的现代意
义 • 南诏大理国与唐宋王朝的交流
与互动
目录
• 南诏大理国政治认同的挑战与 未来展望
• 南诏大理国政治认同研究的局 限与展望
01
南诏大理国概述
南诏大理国的历史背景
01
02
03
六诏统一
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统 一了洱海地区的六诏,建 立了南诏国。
大理国建立
南诏国灭亡后,其后代在 大理地区建立了大理国, 继续与唐宋王朝保持关系 。
政治制度
南诏大理国实行的是王权 政治制度,国王拥有最高 权力,下设官僚机构进行 管理。
南诏大理国与唐宋王朝的关系
强了双方在军事领域的合作。
军事技术交流
02
南诏大理国学习唐宋王朝联合行动
03
在某些特定时期,南诏大理国与唐宋王朝曾组织联合军事行动
,共同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
05
南诏大理国政治认同的挑战与 未来展望
面临的挑战
历史遗留问题
南诏大理国在历史上与唐宋王朝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包括战争、外交、文化交流等方面 ,这些问题对现代认识和理解南诏大理国的政治认同构成挑战。

南诏大理国通史纲要

南诏大理国通史纲要

南诏大理国通史纲要
南诏大理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国家之一。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38年,当时的国家名为南诏。

南诏的建立者是巴泥,他是一个位于滇池附近的部落酋长。

巴泥统一了周边的部落,建立了南诏国。

南诏的疆域不断扩大,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公元938年,南诏国被大理国所灭,这是南诏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大理国成立后,继承了南诏的文化和政治体制,并继续扩张自己的疆域。

大理国的疆域在其鼎盛时期非常广大,包括了今天的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地。

大理国的首都位于现在的大理市,被称为大理城。

大理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非常繁荣。

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推动了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的发展。

大理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在这里和谐共处。

大理国的文化也非常繁盛。

大理国是著名的艺术、音乐和文学中心之一。

在大理国的统治下,民间文化和宫廷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大理文化。

然而,大理国在后来的历史中逐渐衰落。

公元1253年,蒙古帝国灭亡大理国,使大理国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南诏大理国的历史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民族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以上是南诏大理国的通史纲要,代表不代表具体的历史细节。

如需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阅读相关历史书籍和资料。

从悟达国师经历看佛教与政治的关系

从悟达国师经历看佛教与政治的关系

从悟达国师经历看佛教与政治的关系德光【内容提要】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以来,僧侣与皇室的往来就一直存在。

纵观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佛教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佛教的慈悲、包容精神和因果理念,让中国的历代帝王都无法回避与舍弃佛教。

政治的强权、专制,也让佛教不得不依附于它。

历朝僧团的沙门都与君王有着密切的交往。

两千多年来,对国家政治有影响的僧人不计其数,有的甚至对国家前途和命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悟达知玄国师就是这样一位典型的僧人,他一生经历了五代皇帝,既有对其尊重有加,护持佛法的,也有打击佛教,毁灭佛教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悟达国师一生与皇室交往的传奇经历为引子,试着窥探和分析中国佛教与政治的关系。

【关键词】悟达知玄国师僧侣【作者】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2015级研究生。

一引言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僧人与皇室的往来就没有断绝过,历朝以来僧团的沙门和君王常有密切的合作来往,其中有辅弼朝政被尊为国师者,比如清凉澄观受到唐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等皇帝的敬崇,被尊为七帝国师;或有转而出仕朝中贵为宰相者,如南朝的慧琳和尚;或有一度出家为僧再为人君者,如朱元璋;更有舍弃九五之尊剃度出家者,如梁武帝。

对于国家政治有深远影响的出家人则更是不计其数,他们用佛家的智慧引导朝政,影响帝王。

可以说,两千年来,对国家政治有深远影响的僧人历代都有,有的甚至对国家的前途命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悟达国师知玄就是这样一位大德,他在弘法过程中与皇室保持了比较密切的关系。

在长安期间,他向唐文宗宣讲佛法,与唐武宗辩论。

“会昌法难”后,受唐宣宗钦重,为佛教的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懿宗曾赠给他沉香宝座。

黄巢起义后,唐僖宗在四川避难期间赐予他“悟达国师”称号。

这种种都体现了知玄在当时的影响力和在佛教史上的地位。

知玄亲身经历了佛教由盛而衰,再复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胆识和勇气与皇室小心翼翼地交往,借助皇室对其本人的认可为佛教争取了发展空间。

大理国的政治文化

大理国的政治文化

大理国的政治文化大理国,又称大理国家,是中国南方地区历史上的一个政治实体。

这个国家在唐朝末年随着南诏的衰弱而崛起,在宋朝时期成为了中原王朝征南的主要对手。

境内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也拥有一套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

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大理国的政治文化。

一、政治制度大理政治制度从演化过程来看,具有相当程度的民主色彩。

大理国的公共领导层体系是由国王和贵族精英两个层次构成,国王和贵族精英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权力,相互制衡、相互依存,构成了政治的多元主体体系。

在这个制度中,国王在外事和大政方针上拥有一定的掌控力,而贵族精英则在地方事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大理的官僚系统比中原的官僚制度更为灵活,这个灵活之处更体现在大理制度对人才的重视。

在大理国的政治体制中,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

直选领袖,间接选其它官职。

这种制度,使权力来源得到极好的保障,同时体现出一种民主的性质。

二、文化传统大理国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契丹族和纳西族的文化交融。

过去,大理境内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居住地,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也融入到大理文化中。

加上古代官员和贵族精英的影响,大理文化显得非常复杂。

总的来说,大理文化具有以下特点:1.以音乐文化为主大理是个以音乐为主的国家。

它有着充分的音乐维度和深度,也是世界上独具魅力的音乐文化。

大理音乐自唐代始,大理时期迎娶吐蕃公主进入中原,以吐蕃音乐为母体,演化成为丝路、滇藏、云南三国音乐文化融合的特色表现。

它具有传统民间,也有显赫奢华之气的宫廷音乐,人们善于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守纪律重道德在大理国的政治制度中,人们对纪律和道德约束非常重视。

这也是大理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以道德稳定为己任,通过法律和道德纪律来维护社会和谐。

在这个方面,大理人的观念迥异于当时其他地区众多文化的离群特性。

大理人不仅从内心追求和平,而且更重视道德和纪律。

三、历史轨迹大理国的历史轨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建立、鼎盛、衰落。

论中国佛教与政治的关系

论中国佛教与政治的关系

论中国佛教与政治的关系论中国佛教与政治的关系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佛教发源于公元前1500多年的古代印度。

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也就是清净的意思,佛是觉悟。

释迦牟尼是北印度人,他的故乡位于现在的尼泊尔境内。

佛教的思想,吸收了婆罗门教生生轮回和因果报应的思想,但是它反对人依照出生种姓等级而认定命运,而是相信人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修养来达到成佛,意为达到觉悟的人。

所以佛教在培养人的社会性上比其他宗教更加注重自己的修养,比较适应于东方的天人协调的哲学思想,所以在东方世界得到广泛的传播。

佛教认为世间充满了痛苦,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

它宣扬自我牺牲的精神。

提倡众生平等,认为任何人只要依照佛教教义修行就能获得解脱。

佛教发源于印度,正式传入中国是汉朝,非正式更早一些。

有说法说,佛教正是传入实在后汉的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在中国已经有一千九百多年历史。

而最初的佛寺的名称是白马寺。

佛教传到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互相影响、吸收,发展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对哲学、文学、艺术等其他文化形态,都发生了深远的多方面的影响。

自汉代至今,佛教的传入已近2000年。

它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

佛教一直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各种哲学思想,民间的风俗习惯,社会道德乃至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结合任一起。

中国佛教虽源于印度,但传入中国后,就逐步结合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接受着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和改造,才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并产生了大量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精神和新面貌。

历史上,宗教与国家的政治经济一向息息相关,佛教也不例外。

佛教传入是在汉代,此期佛教刚传人中国,以佛经翻译、解说、介绍为主,人们把佛教看成是黄老之学的同类,禅学被看作是学道成仙的方术之一,佛教是在与道教方士思想结合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在这一段时期内,佛教主要是被统治者用来追求长生不老,成佛成仙,并期望以达到自己的统治的永恒,而其在社会上还未产生强大的影响。

南诏国与佛教

南诏国与佛教

南诏国与佛教周云南诏国始于公元738年,亡于902年。

是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由蒙舍诏首领皮罗阁于公元738年建立,902年亡于权臣郑买嗣。

蒙舍诏在六诏之南,称为“南诏”,六诏分别为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

在唐朝的支持下,南诏先后征服西洱河地区诸部,覆灭其他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独立的政权,即南诏国。

南诏国是一个融合多个民族的集合体国家,但其政治活跃时间与唐朝大抵一致。

因此,无论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还是文化水平都有较高程度地发展。

本文就南诏国的宗教进行简要的分析。

1.南诏早期的宗教在南诏统一洱海区域之前,大姓作为一股政治和军事力量影响着西南地区的发展。

由于大姓即是宗教领袖即鬼主,其纷争的结果必然导致政治上的统一和宗教上的融合。

于是,到初唐时期蒙舍诏并五诏而建立南诏地方政权时,合“夷族”长期崇奉的鬼教形成了南诏前期的国教即巫鬼教。

并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即鬼主制度。

而南诏国的建立使得这样的局面使得爨氏的统治力量逐渐被国家政权所取代,也是西南地区逐步发展起来的关键。

在南诏国初期,其宗教信仰十分复杂,统一的宗教信仰并没有形成,在南诏广阔的疆域里,乌蛮、白蛮是主体民族。

其余还杂居着众多部落民族。

各民族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一,宗教信仰各异。

唐代樊绰《蛮书》载:“第六程至生蛮磨弥殿部落,此等部落皆东爨乌也……大部落则有鬼主,百家二百家小部落亦有鬼主。

一切信使鬼巫。

①”《新唐书.南诏传》载:两爨均有鬼主,且“南路有廓清道部落鬼主三人,波监鬼主十人。

②”说明乌蛮、白蛮信仰鬼教,有鬼主。

当然还有对自然万物的原始崇拜,《南诏图传》中有“三赕白大首领将军张乐进求并兴宗王九人。

共祭天于铁柱侧”③的文字和图画,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有铁柱崇拜的原始宗教信仰,亦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男根崇拜的遗俗。

在总的来说,南诏初期的宗教信仰并不同意,信仰形式多种多样,而且“三教”也已经开始传入洱海区域。

2.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的形成佛教何时传入洱海地区,历来说法不一。

南诏大理国对唐宋王朝的政治认同及其现代意义

南诏大理国对唐宋王朝的政治认同及其现代意义
南诏大理国对唐宋王 朝的政治认同及其现 代意义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南诏大理国的历史背景 • 南诏大理国对唐宋王朝的政治认同 • 南诏大理国政治认同的现代意义 • 南诏大理国政治认同的现代启示 • 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南诏大理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地方政权,位于现今云南省境内,其建国历史悠久 ,对唐宋王朝的政治认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提高地方文化知名度
通过研究南诏大理国对唐宋王朝的政治认同,有助于提高 这一地区的地方文化知名度,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一 地区的历史文化。
提升地方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增强民族自信心
通过对南诏大理国历史的研究,可以增强当地白族等少数民族的自 信心,激发他们的自豪感。
促进地方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通过对南诏大理国政治认同的研究,可以促进当地各族人民的团结 和凝聚,增强地方民族的向心力。
VS
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南诏大理国的文化多样性表现为不同民族 、不同地域和不同宗教信仰的交融。这种 多样性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不仅有助于促 进社会和谐,还对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源源 不断的动力。
加强民族团结和认同的构建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南诏大理国在历史上以民族团结著称,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相互交融,形成了强大的凝聚 力。在现代社会,这种团结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增强民族间的信任与合作。
羁縻制度下的政治认同
总结词
南诏大理国在羁縻制度下形成了与唐宋王朝相对稳定 的政治关系,强化了其对中原王朝的认同。
详细描述
羁縻制度是中国古代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统治 方式,以保持与中原王朝的臣属关系为前提。南诏大理 国在发展过程中,与唐宋王朝之间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羁 縻关系。这种关系使得南诏大理国在政治上更加依赖于 唐宋王朝,从而加强了其对中原王朝的认同。同时,南 诏大理国也通过羁縻制度获得了不少利益,如经济上的 优惠、军事上的支持等,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政治上的地 位和权力。

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文化与政治治理分析

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文化与政治治理分析

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文化与政治治理分析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从420年开始,持续到589年。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政治分裂、战乱频繁的局面,但也是中国佛教、道教、儒学等宗教文化兴盛的时期。

本文将从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文化和政治治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宗教文化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中佛教、道教和儒学是其中三个最为显著的宗教。

佛教是在南北朝时期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的宗教之一。

在这一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上流行的宗教之一。

佛教的发展,不仅在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且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佛教转化了传统的神话体系,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宗教理论体系。

佛教传入中国后,还发展出了适应中国的法相宗、天台宗等不同的教派。

道教也是在南北朝时期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的宗教之一。

道教源于老、庄两家思想的交融,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道教对中国的哲学、宗教、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当时的道教传教先后有庄宗光和道德天尊等重要人物。

道教教义的特点在于追求自然的本性、宇宙的和谐,提倡修炼养生,并强调内在的修行方式。

儒学是当时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体系。

儒家思想强调“礼”、“仁”等价值观,一直贯穿中国历史。

南北朝时期的儒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出现了“和合三教”、“化佛化道”等思想。

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文化的发展和壮大,与社会历史的发展紧密相连。

宗教成为新兴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体系,特别是在大规模战争和动荡混乱的局面下,宗教文化成为重要的精神支柱,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政治治理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治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由于战乱频繁,经济萎靡,社会秩序多次崩溃,所以时期的统一和治理形成一个重要的话题。

各个时期的政治治理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缺陷。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治理对于统一中国和稳定社会具有提高。

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时期前期,北魏孝文帝发起了“洛阳合纵”计划,通过建立裨将军体系,强化中央控制。

南诏大理国政治与政治制度史

南诏大理国政治与政治制度史

•南诏大理国概述•南诏大理国政治制度•南诏大理国政治文化•南诏大理国对外关系•南诏大理国的兴衰历程目•南诏大理国政治制度的影响与启示录01南诏大理国概述Chapter唐朝时期宋代以后南诏大理国的历史背景地理特点地理环境的影响南诏大理国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南诏大理国的经济基础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畜牧业等。

其中,农业是南诏大理国的主要经济支柱。

经济联系南诏大理国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较为密切,尤其是与中原地区的经济联系更为紧密。

这种经济联系对于南诏大理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南诏大理国的社会经济02南诏大理国政治制度Chapter贵族政治南诏大理国重视军事力量的发展,军事领袖在政治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影响国家的决策和局势。

军事力量强大地方自治01020303南诏大理国政治文化Chapter南诏大理国的政治信仰祖先崇拜01自然神崇拜02佛教信仰03尊重自然南诏大理国的政治思想中还强调尊重自然。

他们认为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以民为本南诏大理国的政治思想中,以民为本是其核心。

他们认为人民是国家的基础和根本,只有让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儒家思想南诏大理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推崇仁爱、忠诚、礼义等道德观念。

这些观念在南诏大理国的政治文化中得到了体现和应用。

南诏大理国的政治思想多元包容南诏大理国的政治文化特点重礼尚文实用主义04南诏大理国对外关系Chapter唐朝的西南边疆政策南诏的崛起唐朝对南诏的影响南诏与宋朝的交往宋朝对南诏的影响宋朝的西南边疆政策南诏大理国与元朝的关系南诏与元朝的交往南诏与元朝进行了多次交往,包括朝贡、贸易等。

南诏也接受了元朝的册封,成为了元朝的一个藩属国。

元朝对南诏的影响元朝对南诏的影响也是深刻的,南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受到了元朝的深刻影响。

元朝的西南边疆政策土司管理政策,以维护边疆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大理国的禅让政治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大理国的禅让政治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大理国的禅让政治禅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即皇帝把帝位让给他人。

相传三代时尧禅位于舜,舜禅让于禹,历史上传为美谈。

但时代久远,难考其真伪,所以存而不论。

后世的所谓禅让,实际上是篡权的一块遮羞布,所谓禅位就是篡位,如曹丕篡汉,司马炎篡魏就美其名曰“禅让”。

禅位与篡位之不同,就在于前者是主动让位,而后者是被迫让位。

大理国君的禅位,属于前者。

在中国古代史上,像大理国皇帝频频禅位的现象,是绝无仅有的。

综观大理国历史,传23世(含大中国),其中禅位的国君就有10个。

他们是:1、秉义皇帝段素隆,乾兴元年立,在位4年,宋仁宗天圣4年禅位为僧,子素贞立。

2、圣德皇帝段素贞,宋仁宗天圣4年即位,在位15年,庆历元年禅让为僧,孙素兴立;3、兴宗孝德皇帝段思廉,宋仁宗庆历4年即位,在位31年,神宗熙宁8年禅位为僧。

子廉义立;4、上明皇帝寿辉,宋神宗元丰3年即位,在位一年,因天变(日月交晦,星辰昼见)而禅位思廉之孙正明;5、保定皇帝段正明,元丰5年即位,在位13年,为君不正,禅位为僧,异姓高升泰立;6、富有圣德表正皇帝高升泰,宋哲宗绍圣元年即位,在位2年,还位段正明之弟段正淳;7、后理国中宗文安皇帝段正淳,绍圣2年即位,在位12年,因慧星见西方,大疫。

徽宗大观2年禅位为僧,子段和誉立;8、宪宗宣仁皇帝段和誉,大观2年即位,在位39年,王老,因诸子内争外叛,于宋高宗绍兴17年禅位于僧,子正兴立;9、景宗正康皇帝段正兴,绍兴17年即位,在位25年,宋孝宗乾道8年4月重雾,16日雾才散,遂禅位为僧,子智兴立;10、神宗皇帝段智祥,南宋宁宗开禧元年即位,在位33年,理宗嘉熙2年禅位为僧,子祥兴立。

大理国时也发生两次篡位的事:一是文经皇帝段思英在位仅一年,其叔段思良争帝位,废帝为僧,而自立;二是上德皇帝段廉义被杨义贞所弑而自立,篡位仅4月,高升泰讨而诛之。

不过这两次篡位都没有打着禅位的旗号。

南诏,大理王权、系谱与婚姻

南诏,大理王权、系谱与婚姻

首先是蒙舍诏细奴罗(653-674)与「三赕白大首领将军」张乐进求的联姻。

张乐进求原来是洱海地区各部落共推的共主﹐他自己的据地在洱海南方的赵州白崖一带。

从「南诏图卷」中可以看到当时洱海地区有九个较大的部落酋长﹐后来因为有奇鸟暗示细奴罗为圣主﹐所以张乐进求才将共主的地位让给细奴罗。

张氏的势力自此退回地方性的首领﹐并且将女儿嫁给细奴罗。

一直到十三世纪的张氏墓碑中﹐都称自己为「国舅」﹐是张乐进求的后裔﹐这个「国舅」的名称似乎可以维持相当长久﹐不管是否是一个有实质义意的称号﹐即便蒙氏王朝已经消失﹐这种国舅代表着是一个有历史意义﹐同时是有历史感的家族性标示。

1南诏第二世主蒙兴宗(674-712)时﹐娶赵康的女儿﹐赵康原为东川(滇东)的部落领袖﹐后来因为蒙赵二者之间的关系﹐将赵康赐于赵州地区。

2赵康的势力因此而扩大向洱海东部﹐成为渠敛赵(今海东一带)的部落首领。

赵康还被称南诏王封为「外祖建峰神」﹐外祖之意便是「邦之外亲」﹐是南诏亲家。

他的后代在明洪武时因为助明天兵南下﹐被封为1《南诏野史》(上)「建宁国条」:「张氏……传三十三世至张乐进求﹐一见蒙奇王有异相﹐遂妻以女﹐让位与奇王﹐王姓蒙﹐名细奴罗。

」另外在一份碑铭<张长老墓碑>有「蒙国舅张乐进宁」。

2<建峰亭记>,收于《大理丛书.金石篇》第十册,页49上。

「河东郡应阵翻浪伏波军将」。

3自皮罗阁开始﹐便更积极地以婚姻的方式取得不同部落首领的结盟关系。

据史料反应﹐皮罗阁至少娶了三个部落的女子﹐其一是邓赕诏丰咩的姐妹;4二是施浪诏施望欠的女儿﹐遗南;5以及住在白崖城南蛮子城中的「诚节夫人」。

6除此以外﹐皮罗阁开始计划整合滇东爨部的势力。

滇东长期以来是爨部的二股势力﹐其一是爨归王;另一为其姪子爨崇道。

爨部内部的纷争造成了爨崇道杀死了叔父爨归王及其兄弟﹐后来南诏介入调庭之时﹐皮罗阁却将自己的二个女儿分别嫁给爨归王的儿子爨守隅﹐以及爨崇道。

7后来守隅的母亲阿奼﹐据说是来自南诏的统治部落﹐请皮罗阁协助消灭爨崇道的势力﹐所以南诏就派兵将爨崇道以及两个儿子杀死﹐并且将爨守隅以及皮罗阁的女儿请回到大理洱海平原来居住。

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密宗与白族先民政治生活的积极互动

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密宗与白族先民政治生活的积极互动

佛教密宗阿吒力是云南佛教的四大系列之一,它主要分布在大理及昆明地区,为白族及部分彝族、汉族所信仰。

密宗在传入大理地区的过程中与白族的传统文化相互融合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大理白族佛教密宗阿吒力教派,也称为白密。

大理白族佛教密宗阿吒力教派是云南佛教史上的重要派别,其在云南传播的历史最悠久、形态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特点最显著、影响最深远,从各个维度对其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着重从政治与宗教关系的视角来研究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密宗与政治的互动。

一、佛教密宗是洱海地区各部族从前国家社会跃进到国家的重要文化凝聚力量唐代贞观末年,享有丰厚自然资源的洱海地区已形成十多个诏,通过相互的兼并,留下六个,史称“六诏”。

六诏的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各诏都建立起较严密的政治和军事机构,拥有相当的军事力量,形成胜兵数万的六诏政权。

而这一时期吐蕃向东扩张,并入犯蜀西及西洱河地区,使唐王朝在西北、西南边疆的安全面临危机。

唐王朝非常重视与吐蕃在洱海地区的争夺。

而洱海地区诸蛮对唐王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密宗与白族先民政治生活的积极互动周俊华1,雷信来2,赵金元2(1.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昆明650091;2.大理学院政法学院,云南大理671003)[摘要]佛教密宗在洱海地区的传入,重新建构了洱海地区各部族的民族认同观念,为白族先民共同体的形成发挥了文化凝聚的功能,是洱海地区各部族从前国家社会跃进到国家的重要文化力量,成为南诏时期国家与民族之间实现积极互动的工具。

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形成了与政治权威结合、与本土文化融合、与世俗社会结构对应的僧侣和僧团组织;释儒阶层的产生是佛教、儒教与白族本土文化相互嫁接、吸收、融合的产物,从释儒到儒商,再到乡绅,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演化为不同的社会角色,在白族社会彰显自身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南诏;大理国;佛教密宗;政治生活;互动[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45(2011)09-0001-05Positive Interaction in Political Life between Tantric Buddhism and Bai Ancestors in Nan Zhao and Dali Kingdom PeriodZHOU Junhua 1,LEI Xinlai 2,ZHAO Jinyuan 2(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91,China;2.悦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Abstract 〕Tantric Buddhism has reconstructed the concept of ethnic identity and played a role i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Bai culture to form the ancient Bai community after it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Erhai lake region.It is an important social cultural force for ethnic groups in Erhai region to leap from pre-country period to country period and it remains a positive interactive tool among countries and ethnic groups in Nan Zhao period.Tantric Buddhism in Dali area has combined the political authority,the local culture and the secular society with the corresponding monks and the monk organization.The mutual grafting,absorbing and fusing of Buddhism,Confucianism and Bai culture produce Confucianism Buddhism.The different social roles of Confucianism Buddhist,Confucian Entrepreneurs and squire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shed much light on their own values and functions in the Bai ethnic community.〔Key words 〕Nan Zhao;Dali Kingdom;Tantric Buddhism;political life;interaction 大理学院学报JOURNAL OF DALI UNIVERSITY第10卷第9期2011年9月Vol.10No.9Sep.2011朝时叛时附。

南诏国大理国政治制度史

南诏国大理国政治制度史

南诏国大理国政治制度史
南诏国大理国政治制度史南诏国大理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一直以来,这里的政治制度在不同时期都有所变化,它们分别有初级制、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宗法制度和现代的共和制度。

从古至今,南诏国大理国的政治体制一直处于初级制度之中,这一制度以充当统治者的家族为基础,各家族之间彼此竞争,大家之间互相制衡,共同管治国家,这就是所谓的“分封制”。

这种初级政治制度一直持续到十三世纪中叶,直到南诏
国大理国被宋朝所统治。

在宋朝统治下,南诏国大理国的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引入了封建制度,这是一种基于封建家族的政治制度,它把政权权力集中到一个封建家族的手中,这一家族拥有完全的统治权力,同时也为其他封建家族提供了一定的权利,这种封建制度持续到明清时期。

随着明清时期政治体制的变革,南诏国大理国也引入了宗法制度,这种制度主要是把政权权力集中到皇室的手中,它把皇室作为国家的绝对统治者,把封建家族和其他政治力量作为它的子民和臣民,宗法制度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

最后,南诏国大理国实行了现代的共和制,这种政治制度是以民主精神为基础的,它把政权权力归还给民众,由民众选
举出来的代表性人士组成政府,并由政府担任国家的行政权力。

现代共和制度已经在南诏国大理国持续了几十年,为当地人民带来了自由、民主和繁荣。

总之,南诏国大理国的政治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较大的变化,从古代的初级制度,到宋朝的封建制度,再到明清时期的宗法制度,最后到现代的共和制度,这使得南诏国大理国在政治制度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也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民主。

大理开国皇帝段思平缔造政教合一的大理国

大理开国皇帝段思平缔造政教合一的大理国

大理开国皇帝段思平缔造政教合一的大理国大理国(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是中国历史上在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全国尊崇佛教,历代国君多于暮年禅位为僧。

公元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灭大义宁国,定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国号"大理",史称"前理"。

疆域覆盖今中国云南、贵州西南部、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

公元1095年,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国号"大中",翌年薨逝归政段正淳,史称"后理"。

公元1253年,大理国被大蒙古国所灭,原大理国君段兴智被任命为大理世袭总管。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元朝在大理原境置云南行省,加强了中国对西南边陲的统治。

段思平(公元893年---944年),白蜜族贵族,其父段宝施师任南诏清平官。

后因家道中落,段思平便自幼贫苦,在山中牧羊,因不堪大义宁政权的残酷迫害,在洱海地区组织起义。

不久,起义被镇压,杨干贞下令搜捕他,他在舅父爨(cuan)判和友人高方紫(赵善政旧臣)的帮助下,摆脱追捕,并向东方黑舞、松爨等37部借得兵众,在石城(今云南省曲靖县)会师,以董迦罗为军师,于公元937年2月起兵,讨伐杨干贞,攻入太和城,灭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

第二年改年号为"文德"。

在位8年。

段思平画像在建立封建制度,安定社会秩序的基础上,段思平开始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他提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兴修水利,开垦农田,推广铁制农具和汉族的先进耕作技术。

同时还鼓励发展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使大理国的社会经济在短期内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百姓富裕",生活安定。

段思平在位期间,厉行改革,尽逐杨氏邪臣。

更易制度,损除苛令。

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制度,于是远近归心,咸奉约束,把南诏末朝以来分裂、战乱的局面重新统一起来。

大理国历史

大理国历史

大理国历史大理国是中国古代南方大国之一,其疆域辽阔,历经了数个朝代的变迁。

大理国的兴起源于唐朝时期,在此基础之上逐渐发展壮大,在宋、元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大理国的历史发展。

一、唐朝时期唐朝时期,云南地区被称为南诏,其统治地区包括今云南省东北部,西南部以及四川、贵州、广西一带。

南诏的首都为太和城,即现在的大理城。

唐朝时期,南诏受到唐朝的控制,朝贡纳税,但在唐朝衰落的时期,南诏逐渐得到了独立地位。

唐朝玄宗年间,南诏柿子部首领段思平称帝,建立大理国,国号“大理国”源于“太平盛世”的意思。

二、大理国的初期发展大理国建立之初,吸收了南诏的政治、军事制度,并且采取了新的政策,如丝绸之路的改变、商品易货、水利工程、农业、开矿等,使得大理成为了一个以农业为主,以工商业为辅的国家。

由于大理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大理成为了富庶的国家。

三、政治制度大理国的政治制度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层面。

中央政府由皇帝和六个部门组成,这六个部门分别是军政、财政、兵马、祭祀、户部和法制。

地方政府则分为岛、镇和县三个级别,下设坊、乡、村、社四个层级。

大理国的政治制度非常完善,统治实力非常强大,这使得大理国在南诏、佤邦和缅甸等周边国家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

四、文化与宗教大理国在文化和宗教方面也非常发达。

在文化方面,大理国人民善于制造纸张、染色、画画和书法等,其中以其独特的画画和书法艺术而驰名。

在宗教方面,佛教是主要信仰,还有民间宗教和土地神等信仰。

五、统治者大理国统治者为太和王陈规、熹宗陈承祐等。

其中,陈规是大理国建国后的第二位皇帝,他非常注重农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而陈承祐则是大理国的最后一位统治者,他在面对元朝的入侵时,坚持抗战,最终被元军所俘虏。

六、衰落大理国在宋朝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后来在元朝时期被消灭。

元朝灭大理国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大理国和元帝国的冲突,二是大理国统治者的内斗。

越南及大理国“帝王禅”研究及佛教的中国化

越南及大理国“帝王禅”研究及佛教的中国化

越南及大理国“帝王禅”研究及佛教的中国化【摘要】:本文以记载竹林禅派三祖生平及言行的文献《三祖实录》为基础,重点研究陈仁宗,即竹林大法师的生平、传教言论,并根据当时的大背景,结合大理国的史实进行对比研究。

大理国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儒生无不崇奉佛法,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政治地位,而大理国多位国王都曾先后禅位为僧。

且当时大理国居于我国西南边陲,与越南相邻,故更有研究意义。

关键词:竹林禅派;《三祖实录》;竹林大法师;大理国引言自佛教传入越南以来,便一直在与本土文化融合的道路上发展,且佛教为越南国教,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皆信奉佛法。

而越南佛教的特点在于,佛学派别的创始人或集大成者的构成,大多为统治阶级,呈现“帝王禅”的特点,十至十四世纪越南佛教发展兴盛,在李朝和陈朝统治的前后四百年间,有八位国王出家为僧,尤其是陈朝前期陈太宗、陈仁宗出家为僧,创立竹林禅派。

其中,陈仁宗作为竹林禅派的奠基者,其为越南佛教本土化所作贡献无可替代,本文以陈仁宗为研究对象,结合时代背景,根据其生平、思想、著述进行探讨,结合大理国举国兴佛教的史实进行对比研究,探索现代佛教发展传承的时代意义。

1.竹林大法师生平陈仁宗,即竹林大法师,他自号香云大头陀,竹林上士,人称调御觉皇。

著作甚多。

该派承袭无言通禅派法统,认为佛法亦即老子的“道”与孔子的“中庸”。

主张坐禅和采用临济宗的“四宾主”师徒问答方式传道。

竹林禅派宣扬佛法不离世间法,认为心即是佛,佛在众人心中。

此派最重要的教义是它看重一个人生活在任何情况下的内心修行,不管他(她)是僧人还是居士。

由此可见,佛教虽为出世教,但竹林大祖则奉行入世精神,他虽已远离朝堂,但仍在牵挂国运,同时他自身的存在也是越南民众的精神寄托。

《三祖实录》中记载:經?年乃雲遊方外。

至布政寨。

立(立聖灯本作卜)知見庵以居。

甲辰十二年。

周行聚落。

化除淫祠。

敎行十善。

是年冬。

英宗具表。

請入大内。

受在家菩蕯心戒。

入城之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诏 、 大 理 国是 中 国历 史 上不 同 时期 的两个 地方 性 的 民族政 权 , 他 们与 中原 王 朝一 直保 持 着较 为 特殊 的统属 关 系 , 与此 同时 , 南诏 大理 国时期 的政 权统 治模 式 与佛教 又有 着极 为 密切 的因缘 。因 而, 南 诏大理 国时期 的佛 教思想 及其体 系在整 个 云南 历史及 其佛教 史上有 着极为 重要 的历 史地位 。
年) , 朝廷 册封 皮罗 阁为 云南 王 、 越 国公 , 赐名 “ 归义” , 该年 是南 诏为 云南 王之 始 。据 学术 界研 究 : 南 诏 能统 一六 诏 , 进 而统 一 云南 , 崛起 于 滇 中 , 决 定性 因素主 要有 三条 : 一是 其强 大 的经 济实 力 , 二是
作者简介 : 李 向平 ( 1 9 1 8 ~) , 男, 湖 南邵 东 人 , 华 东 师 范 大 学社 会 发 展 学 院 社 会学 系博 士 生 导 师 ,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宗教 与 社 会 研 究 中 心
作 机 制之 中对佛 教 信仰 的 最 大依 赖 。 实 际上 就是 这 种 “ 信仰 论政 治” 之 意 义在 佛教 信 仰 中的 具体 历 史 实践 。
【 关 键 词】 信仰论政治 ; 佛 教 信 仰 ;政教 关 系
中图 分 类 号 : B 2 4 4 . 9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1 0 0 8 — 7 3 5 4 ( 2 0 1 3 ) 0 4 — 0 0 0 1 一 O 8
主任。
基金项 目: 本 文为 国家 社 会 科 学基 金 重 大 研 究 项 目《 现 阶段 我 国社 会 大 众精 神 文化 生 活 调 查 研究 》 ( 1 2 & z D O 1 2 ) 及《 中国 民 间 信 仰 研
究} ( I O &Z D1 1 3 ) 阶段性成果。
李向 平 :信 仰论政 治的 历史建 构及其 意义 ●● 云南 南 诏大理国时 期的佛 教与 王权关 系
族 的宝 贵历史 财 富 。 白族 历史 上还 有一 个 “ 观音 伏罗 刹 ” 的故 事 , 说 的就是 观音 菩 萨用法 术 打败 了 魔鬼 王 罗刹 , 指 定 细奴罗 为 国王 。这一 佛教 神话故 事反 映 出佛教 战胜原 始巫 鬼教 , 而成 为南 诏统 治
地 方 文 化 研究 2 O 3年 第 4期 一 总 第 4期 一


南 诏 大 理 国与 佛 教 的深 刻 因缘
南诏 是公 元 7 - 9世纪 ( 7 3 8 — 9 3 7 ) , 在 洱海 和滇 池地 区 出现 的一个 少数 民族 地方 政权 。 洱 海地 区
各 部 落拥 权 自立 , 其 中有六 个部 落 最强 大 , 史称“ 六诏 ” 。 因蒙舍 诏地 处众 诏之 南 , 故又称“ 南诏” 。 南 诏经 过 三代 积 累 , 在 第 四代 君 主 皮 罗 阁 的统率 下 , 借 唐 朝 之力 统 一洱 海 地 区 。开元 二 十 六年 ( 7 3 8
2 唐王朝的长期扶持 , 三是借助佛教的力量。 其实 , 早 在南 诏统 一云 南前 , 该 地 区 民族 所信 仰 的是 原始 宗教 。南 诏 中后期 , 南 诏统 治者 开始 推崇 佛教 , 逐 渐在 白族 地 区影 响扩 大 , 其 建筑 、 雕刻、 绘 画等艺 术成 果及 文化 遗 产 , 都 是 白族 等各 民
依据这些护国的理念可以设想国王以及认同并且接受国王统治的国人与官员倘若能够认同国王的正信及其作为信仰实践所治理的国家那么国王就不必设置繁多的官职唯要任贤举能善恶明鉴而赏罚分明尽快远离不忠不良之人效法古人先贤如此则为一圣王明君不开杀戮而国家大治
信仰论政治的历史建构及其意义
— —
云 南 南诏 大理 国 时期 的佛 教 与 王 权 关 系
佛 教 经典 中所 蕴含 的丰富 的治 国理 念在 南诏 大 理 国时期 得 以充 分 的显 现 。“ 以佛授 权 ” 的神 话
传说 、 “ 以佛 治 国 ” 的 统治 理 念 和 “ 官 为僧 、 僧 为官 ” 的制 度体 制 无不 体 现 了南 诏 大理 国时 期 政权 统
治 的宗 教 色彩 和崇 佛之 盛 况 。佛 教在 南 诏大 理 国时 期 的发 展 与变迁 , 不 仅 体现 了佛 教对 于兴邦 安
民之 功用 。 同时 也把 佛 教及 其 佛教 的 信仰 与修 持 、 佛 教发 展 与庄 严 国土 的理 念 紧密 结合 , 从 而 以其 自身特 有 的方式 把 信仰 佛 教 与权 力秩 序 的建 构 得 以有机 整 合 。 这是 佛教 信仰 出世 间与政 治 权力 入
世治 理最 为关 键 的地 方 , 也是 佛教 护 国思想 和 信仰 佛教 之修 持方 式 。在 此其 中 , 王权 与法权 之 间 的 关 系得 以具体 呈 现 。
李 向平
(华 东师 范大 学社 会1 )
f 摘要】 所谓“ 信 仰论政治” 中的“ 信 仰” , 是一种权力关 系的建构 , 即通过权力对神人 关系及其神 圣性的 垄断而展
现 出 来 的 象征 权 力 , 它 是 经 由宗 教 的 、 与 非 宗教 的 历 史事 件 而 逐 步 建 构 起 来 的 。 从 南 诏 大 理 国 时期 的 佛 教 与 政 治 之
间 的 关 系 来看 , 佛 教 在 南 诏 大 理 国时 期 的 发展 与 变 迁 , 充 分 展 现 出 了佛 教 信 仰 之 神 圣 系统 是 如 何 进 入 王 权 的 统 治 秩 序。 又 如 何 通 过 王 权 的 运 作 机制 , 成 为 了统治 集 团 内部权 力建 构的 神 圣性 基础 。 从 而 重新 塑造 了 国家统 治及 其权 力秩 序 的合 法 性 , 具 有 一种 普遍 性 的公权 力之 合 法性 的超越 特 征 。 可见 , 佛 教 信 仰 的 实践及 其表 达 , 一旦 与 国 家权 力及 其制 度 紧密 整合 , 便 会 具有 了 国家 、 民族 的 意识 形 态之 信 仰 特 征 。就 此 而 言 , 南诏 大 理 国 时期 对 于佛 教信 仰 之 推 崇及 其 权 力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