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景公使鲁有事已仲尼以为知礼第二十一原文-翻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春秋·景公使鲁有事已仲尼以为知礼

第二十一原文|翻译

【原文】

晏子使鲁,仲尼命门弟子往观。子贡反,报曰:孰谓晏子习于礼乎?夫礼曰:登阶不历,堂上不趋,授玉不跪。今晏子皆反此,孰谓晏子习于礼者?晏子既已有事于鲁君,退见仲尼,仲尼曰:夫礼,登阶不历,堂上不趋,授玉不跪。夫子反此乎?晏子曰:婴闻两槛之闲,君臣有位焉,君行其一,臣行其二。君之来速,是以登阶历堂上趋以及位也。君授玉卑,故跪以下之。且吾闻之,大者不逾闲,小者出入可也。晏子出,仲尼送之以宾客之礼,不计之义,维晏子为能行之。

【译文】

晏子出使鲁国,孔子命令及门弟子前去观看,子贡回来,报告说:谁说晏子熟习于礼?《礼》中说: 上台阶不能越级,在堂上不能快步走,授给玉器不能下跪。现在晏子全部与此相反,谁说晏子是熟习礼的人呢? 晏子结束了对鲁君的拜谒后,离开宫廷去见孔子。孔子说:礼仪的规则,上台阶不能越级,在堂上不能快步走,授给玉器不能下跪。先生违反了这些吗? 晏子说:我听说两堂之间,君臣各有其位,君王走一步,臣子走两步。鲁君走来得快,所以我上台阶

跨越而行,在堂上快步走以按规定的时间到达我的位置。君王授受玉时身子低伏,所以跪下以比他更低。而且我听说,大的方面不超越礼的规则,小的方面有些出入是可以的。晏子出去了,孔子以宾客之礼相送,(返回后对及门弟子说): 不合常规的礼,只有晏子能够实行。

【繁体原文】

景公使魯有事已仲尼以為知禮第二十一〔一〕

晏子使魯〔二〕,仲尼命門弟子往觀〔三〕。子貢反,報曰:「孰謂晏子習于禮乎〔四〕?夫禮曰:『登階不歷,堂上不趨,授玉不跪。』今晏子皆反此,孰謂晏子習于禮者〔五〕?」晏子既已有事于魯君〔六〕,退見仲尼,仲尼曰〔七〕:「夫禮,登階不歷〔八〕,堂上不趨,授玉不跪。〔九〕夫子反此乎〔一十〕?」晏子曰:「嬰聞兩檻之閒〔一一〕,君臣有位焉,君行其一,臣行其二〔一二〕。君之來遬〔一三〕,是以登階歷堂上趨以及位也〔一四〕。君授玉卑,故跪以下之〔一五〕。且吾聞之,大者不踰閑,小者出入可也〔一六〕。」晏子出,仲尼送之以賓客之禮,不計之義〔一七〕,維晏子為能行之〔一八〕。

【繁体注释】

〔一〕蘇輿云:「『景公』當作『晏子』,傳寫誤也。」◎則虞案:元刻本、活字本「有」誤作「布」。凌本此章以下各文皆無。

〔二〕則虞案:韓詩外傳四、論衡知實篇作「晏子聘于魯」,初學記二十一引作「使魯」。周廷寀云:「春秋齊使聘魯,自襄公二十七年慶封之後,於經更無所見,蓋諸子之寓言也。」

〔三〕則虞案:元刻本、活字本、嘉靖本、綿眇閣本「弟子」

二字互倒。

〔四〕則虞案:元刻本、活字本「子」下複「子」字。

〔五〕則虞案:韓詩外傳作「上堂則趨,授玉則跪。子貢怪之,問孔子曰:『晏子知禮乎?今者晏子來聘魯,上堂則趨,授玉則跪,何也?』孔子曰:『其有方矣。待其見我,我將問焉。』」論衡亦作「門人問孔子,孔子不知,而問于晏子」。竊疑此章似有重複,自「仲尼命門弟子」至「既已有事于魯君」,古本晏子似無其文,外傳始有之。論衡蓋亦據外傳為說,後人又復據外傳增入此段文字。初學記所引,猶存舊貫,可證也。元刻本、活字本、嘉靖本脫「孰」字。

〔六〕劉師培補釋云:「『已』,即『既』也。蓋一本作『既』,一本作『已』,後人併而一之。」

〔七〕則虞案:初學記不重「仲尼」二字。

〔八〕則虞案:外傳、論衡、初學記皆無「登階不歷」句。

〔九〕則虞案:此二句見曲禮上。

〔一十〕黃以周云:「初學記文部作『夫子反此,禮乎』。『禮乎』,二字句,今本脫,當據補。」◎則虞案:「此」字即指上「禮」字而言,不必再出「禮」字。

〔一一〕孫星衍云:「『檻』,疑當為『楹』字之誤也。」◎盧文弨云:「『檻』訛,元刻作『楹』。」

〔一二〕則虞案:外傳作「夫上堂之禮,君行一,臣行二」,初學記引亦無二「其」字。鄭玄注儀禮聘禮,三引皆無「其」字,當據刪。云「兩楹之閒」者,儀禮聘禮「公側襲受玉于中堂與東楹之間」,

注:「中堂,南北之中也。入堂深,尊賓事也。」李如圭集釋云:「中堂,堂東西之中也。是為兩楹間。」後儒於「中堂」與「東楹」疏說各異,證以晏子此文,是兩楹之間即中堂。云「君行一,臣行二」者,指行於堂上而言。儀禮「公側襲受玉于中堂東楹之間」者是也。蓋主君在東,聘臣在西,臣向東行,君步闊,臣步狹,是君行一步,臣趨而行二步。

〔一三〕孫星衍云:「初學記作『速』,說文:『速,疾也,籀文作「遬」。』◎黃以周云:「初學記作『君之所來速』。」◎則虞案:外傳作「今君行疾」。

〔一四〕黃以周云:「『及』,初學記作『反』。」◎則虞案:外傳作「臣敢不趨乎」,無「登階歷堂上趨」等字,外傳非也。「登階歷堂上趨」者,聘禮曰:「賓入門左,介皆入門左,北面西上,三揖,至于階,三讓,公升二等,賓升。」注:「先賓升二等,亦欲君行一,臣行二。」疏云:「諸侯階有七等,公升二等,在上仍有五等,而得云君行一,臣行二者,但君行少,臣行多,大判而言,非謂即君行一,臣行二。」左僖二十八年傳:「子玉使宛春告於晉師曰:『請復衛侯而封曹,臣亦釋宋之圍。』子犯曰:『子玉無禮哉!君行一,臣行二,弗可失矣。』」又左襄七年傳:「衛孫文子來聘,且拜武子之言,而尋孫桓子之盟,公登亦登。叔孫穆子相,趨進曰:『諸侯之會,寡君未嘗後衛君,今吾子不後寡君,未知所過。吾子其少安。』」韓非子載穆叔語:「今子不後寡君一等。」是其證。朱子語類問行一行二之義曰:「君行步闊而遲,臣行步狹而疾,故君行一步而臣行兩步,蓋不敢同君之行

而踐其跡也。」是「趨」之義也。

〔一五〕則虞案:禮記「授立不跪」,注:「不跪不坐,為煩尊者俛仰受之。」少儀「受立授立不坐」,是通授受言也。聘禮:「賓升,西楹西東面,擯者退中庭,賓致命,公左還,北鄉,擯者進,公當楣再拜,賓三退,負序,公側襲受玉于中堂與東楹之間。」注:「東楹之間,亦以君行一,臣行二。」疏:「兩楹之間,為賓主處中,今乃於東楹之間,更侵東半間,故曰『君行一,臣行二』也。」是受玉之禮也。受玉之禮,君獨見於以尊賓,故無贊,經不言臣立臣跪,此云「跪」者,足補儀禮之略。又案:主君返玉,遣卿于館行之,禮有明文。此云「君授玉」,當作「授君玉」。論衡「授玉不跪,晏子跪」,是亦言授君玉,而非君授玉。韓詩外傳作「今君之授幣也,卑臣敢不跪乎」,尤非。授幣行于私覿時,聘禮云「公用束帛」,注:「致幣也,言用尊於下也,亦受之於序端。」公食大夫禮侑賓云:『公受宰夫束帛。」是此亦宰夫授之,非親授也。當從晏子作「玉」者是。

〔一六〕蘇時學云:「此與論語子夏言同,蓋古有此語。」

〔一七〕王念孫云:「案『不計之義』,初學記文部引作『不法之禮』,上有『反(句),命門弟子曰』六字,然則『不計之義』二句,乃孔子命門弟子之語,今脫去上六字,則不知為何人語矣。外上篇曰『晏子出,仲尼送之以賓客之禮,再拜其辱,反,命門弟子曰』云云,文義正與此同。韓詩外傳載此事亦云:「『孔子曰:「善,禮中又有禮。」』」◎則虞案:指海本已增此六字,「不計」作「不法」。

〔一八〕則虞案:初學記作「唯晏子能為之」。外傳作「孔子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