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故事-朱安-只被鲁迅供养的女人

合集下载

鲁迅先生的情感经历

鲁迅先生的情感经历

鲁迅先生的情感经历摘要:1.鲁迅先生的情感经历概述2.鲁迅与朱安的爱情故事3.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故事4.鲁迅的情感观念及其影响正文:【鲁迅先生的情感经历概述】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在情感生活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从鲁迅的情感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爱情观念、家庭观念以及其对女性地位的看法。

【鲁迅与朱安的爱情故事】鲁迅与朱安的爱情故事,是鲁迅情感经历中的一段佳话。

朱安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第一位女朋友,他们的恋情发生在1904 年左右。

朱安是江苏吴江人,原名朱瑞文,因为父母离异而跟随母亲到上海生活。

她在上海结识了日本留学生中村不折,跟随他前往日本留学。

此后,朱安成为了鲁迅的邻居和同学。

鲁迅与朱安的恋情,源于他们对文学和艺术的共同爱好。

两人曾经一起翻译小说,共同创作剧本,并在鲁迅创办的杂志《新生》上发表文章。

然而,鲁迅与朱安的感情并未如人所愿。

因为鲁迅回国参加革命,两人不得不分隔两地。

在国内,鲁迅为了摆脱家庭的束缚和社会的压力,开始投身于教育事业,而朱安则因为家庭原因返回了上海。

这段恋情,最终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隔阂而画上了句号。

【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故事】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故事,是鲁迅情感经历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段。

许广平,原名许广惠,广东番禺人。

她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家庭,却因为父母离异而跟随母亲到广州生活。

在广州,许广平结识了革命志士,并开始投身于革命事业。

1925 年,许广平前往北京,成为了鲁迅的学生。

在此期间,鲁迅开始对许广平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两人共同关心国家大事,参与社会活动,共同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1927 年,鲁迅与许广平正式结为夫妻。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许广平成为了鲁迅的得力助手和亲密伴侣,两人共同度过了风雨飘摇的岁月。

【鲁迅的情感观念及其影响】鲁迅的情感观念,深受其家庭背景和时代环境的影响。

鲁迅先生与朱安的故事

鲁迅先生与朱安的故事

鲁迅先生与朱安的故事1. 介绍鲁迅先生和朱安鲁迅先生,中国现代文学领袖,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

朱安,是鲁迅的一位学生,也是一位文学才子。

2. 鲁迅与朱安相识当时的朱安在北京一所小学任教。

他听说鲁迅先生将在北京的某一天发表演讲,于是便冒着雨天前往。

在演讲结束后,他回到台下想要向鲁迅先生表达自己对他的崇敬之情,但是当他走近鲁迅先生时却无法开口。

这时,鲁迅先生问他:“你是谁?”朱安告诉鲁迅先生自己是一名小学教师。

鲁迅先生听后又问他:“你会不会写东西?”朱安回答道:“会啊!”于是,鲁迅先生便邀请他来看自己的手稿。

3. 鲁迅对朱安的赞赏后来,朱安带来了自己的作品,并给鲁迅先生阅读,鲁迅先生高度赞赏他的文学才华和对实事求是的态度。

于是,鲁迅先生开始指导他的写作,并对他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

4. 朱安对鲁迅的感悟朱安从鲁迅先生那里学到了很多文学上的技巧和思想上的启示,鲁迅先生也成为了他的导师和朋友。

在朱安的回忆中,他曾经写过一篇题为《我的老师鲁迅》的文章,其中写到:“老师的眼里并没有世界上的妖魔鬼怪,更没有什么飘渺的理论,只有唯物唯心两半往南往北、示威示能的现实主义思想。

”5. 鲁迅与朱安之间的情感纽带在鲁迅先生的墓志铭上,人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选择的墓铭“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这句话也成为了鲁迅先生对朱安的寄托。

两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如同这句话中的道理,经过不断的走动和实践,逐渐变得坚实和可靠。

6. 结语鲁迅先生和朱安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他们之间建立的师生情谊、思想共鸣、情感纽带,无疑都是彼此人生中的大礼物和难得的财富。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故事还向我们传递出一份深刻的思想启示,那就是勇敢地面对现实,坚定地走下去,才能找到自己的道路,并留下自己精彩的人生篇章。

鲁迅先生的两任妻子

鲁迅先生的两任妻子

鲁迅先生的两任妻子鲁迅先生的两任妻子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下面为大家带来鲁迅先生的两任妻子,快来看看吧。

朱安是鲁迅的原配夫人,她是一个身材矮小、目不识丁的小脚女人,那时的鲁迅在日本潜心学医,“他是不懂爱的”。

因为在日本接到一通发自家里的电报,称母亲病危,鲁迅便决定归国。

回家一看,房已修理好,家具全新,一切结婚的布置都已停当,只等他回来做新郎了。

鲁迅既然不忍拂逆母亲的意思,那么就只能牺牲掉个人的意志,默默地接受了。

鲁迅像木偶似的走完了这一系列麻烦的仪式,可是新婚燕尔的他却做得很决绝,搬出新房,睡到了母亲的房中。

结婚后他很少向外人诉说自己的婚姻生活,仅对好友许寿裳说过一句沉痛的话:“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婚后第四天,鲁迅就携二弟周作人去了日本,离开了母亲强加给他的女人。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与世长辞,本就扑朔迷离的时局再次发生动荡。

此前一天,鲁迅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信中痛陈北京教育界的黑暗现状,笔下充满忧虑和苦闷的`文字向鲁迅请教:“有什么法子在苦药中加点糖分,加糖是否即绝对不苦?”信末署名是:“谨受教的一个小学生许广平”。

许广平是广东番禺人,比鲁迅年轻近二十岁,对社会运动充满热情,她是如此敬仰鲁迅,在年轻女学生许广平的面前,鲁迅也开始变得柔软。

在冲破世俗最终走到一起后,许广平写下了一篇情绪激昂的散文诗:不自量也罢,不相当也罢,同类也罢,异类也罢,合法也罢,不合法也罢——这都与我们不相干,于你们没关系!鲁迅这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可以爱的。

1926年底,鲁迅准备离开厦门大学之时,思念在广州的许广平,靠在一个有个“许”字的墓碑上合影,寄给了她。

1932年,鲁迅编成他和许广平往来的书信,题名《两地书》,并指定说等儿子海婴长大以后留作纪念。

鲁迅逝世后,许广平常应邀写各种回忆文字,她的故事里没有奇闻亦无猛料,但因为主角是鲁迅,便被多方重视。

鲁迅妻子朱安简介

鲁迅妻子朱安简介

鲁迅妻子朱安简介朱安人物简介朱安是鲁迅的原配夫人,然而她一生都得不到丈夫的怜爱,因为她是鲁迅的母亲私下为儿子娶的媳妇,二人婚姻并非鲁迅自愿。

朱安虽然是封建家庭中长大的女子,没有什么文化,但懂得礼仪,性格温和,待人厚道,就算是对待许广平和周海婴都如同亲人。

朱安与鲁迅结婚后一直独守空房,最终也孤独地离开了人世。

朱安人物生平早年生活1878年,绍兴城一户姓朱的商人家中添了个女孩,取名为“安”。

朱安和旧中国很多中上家庭的女子一样,从小被教养成一个切合传统要求的典型:脾气和顺,会做针线,擅长烹饪,不识字,小脚。

朱安四五岁的时候,有一天被带进一个小房间,大人让她脱了鞋袜,把脚浸在一盆暖水中。

过了一会儿,她的妈妈和两个女佣人或亲戚把她按住,拿出特别编制的长棉布条,把她的四只脚趾向脚底屈折,用湿布条一层一层地裹起来,接着又把她的脚跟拼命往前拉,这样就裹成了“三寸金莲”的雏形。

朱安痛得尖叫起来,但随着她的哭声是母亲的训诲:所有好人家的女孩都得缠足。

她只要看看妈妈和家中其他女人,就知道这是事实,没有一个是例外的。

这样的女性本来是不会引起公众注意的,但中年以后的朱安却曾是记者争相采访的对象,她1947年去世时报上也有报道。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原因很简单:旧式女性在死后留名,十居其九是因为与她们有关联的男人,而在朱安来说,这个男人是她的丈夫——鲁迅。

迟迟订婚1899年,通过亲戚的斡旋,朱安议婚的对象是一名周姓前任官员的长孙。

这位周老爷当过京官,后来因为科场贿赂而锒铛入狱,家道中落。

他的长孙十八岁,在南京一间新派学堂念书。

绍兴传统以妻子比丈夫大两三岁为佳,所以两人算是相当匹配,惟一的缺憾是,周家经济颇为拮据。

但是毕竟他们在绍兴还算是体面人家,对“老姑娘”朱安来说,这可能是最理想的安排了。

1901年似乎是他们成亲的好时间,因为绍兴惯例婚礼多半在冬季举行,而朱安的未婚夫鲁迅又将在同年年底毕业,算得上双喜临门。

不料就在这个时候,鲁迅拿到赴日本留学的奖学金,因此朱家想看到女儿成家的希望又落空了。

历史趣谈:鲁迅的妻子是谁?鲁迅与2任妻子鲜为人知的故事

历史趣谈:鲁迅的妻子是谁?鲁迅与2任妻子鲜为人知的故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鲁迅的妻子是谁?鲁迅与2任妻子鲜为人知的故

导语:鲁迅的妻子:鲁迅,中国著名的文学巨匠,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
鲁迅的妻子:鲁迅,中国著名的文学巨匠,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而他的妻子又对他的人生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接下来就由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鲁迅的妻子。

鲁迅的合法妻子是许广平,但是在许之前鲁迅在家乡和一女子拜堂结婚,这是典型的包办婚姻。

这之后鲁迅东度日本学医。

学成归国后与一景仰自己的女青年(学生)相恋后结婚,她就是许广平。

那位家乡女子姓朱(无名)和鲁迅一家终生生活在一起。

鲁迅的结发“妻子”——朱安
1906年6月,25岁的鲁迅正准备在日本东京开始他的文学活动,忽然不断地接到催他回国的家书,信里说,他母亲病得很重,想见见自己的长子。

等到鲁迅焦灼不安地回到家里,才知道这是一场骗局。

原来在他家乡有一种谣传,说鲁迅跟日本女人结了婚,还生了孩子,有人看见他领着妻、儿在东京街头漫步。

族人变着法子把他骗回来完婚。

新娘朱安是鲁迅本家叔祖周玉田夫人的侄孙女,媒人是周玉田的儿媳妇。

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礼俗,鲁迅的母亲鲁瑞没有征得鲁迅同意,便把这门婚事定下了。

现在,看到这个场面,鲁迅当然很生气,但出于对母亲的孝顺,他生活常识分享。

浅析豫剧《风雨故园》中朱安的人物形象

浅析豫剧《风雨故园》中朱安的人物形象

浅析豫剧《风雨故园》中朱安的人物形象作者:刘紫檀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01期【摘要】《风雨故园》是陈涌泉笔下非常经典的一部作品,通过汪荃珍和盛红林的表演,让人们看到真实的鲁迅与第一任妻子朱安,刻画了朱安无奈悲惨的一生。

【关键词】朱安;包办婚姻;命运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1-0032-01第一次知道豫剧《风雨故园》,是在一位师妹的音乐会上,当时就被《来世再也不把女人投》的唱段吸引,觉得一个女人是在多么绝望的情况下,才能对“女人”如此憎恶,对自己的女人身如此“嫌弃”,直到观看了全剧,才对这个人物有了新的理解。

豫剧《风雨故园》是剧作家陈涌泉于2005年创作完成的,故事主要讲述了鲁迅在外留学期间,接连收到母亲病重的书信,匆匆赶回绍兴后发现,病重只是母亲骗他回家的理由,与此同时,鲁迅的第一任妻子朱安已经乘着花轿而来,一场命运的悲剧便由此展开。

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在他的新世界观里,是绝不能容忍包办婚姻的,朱安的出现打破了他对婚姻的一切幻想,此刻的他面对母亲的发难不能拒绝,但内心也不能接受,他不屈从和不爱的人一起生活。

朱安,一个传统家族中的大家闺秀,“被抛弃”是非常耻辱的,从小到大的教育让她即使卑微地活着,也绝不接受那一封休书。

在豫剧《风雨故园》的开头,新娘朱安知道周家大少爷崇尚新学,不喜陋俗,憎恶裹小脚的女人,她便偷偷在自己无比宽大的绣鞋中加入了大量的棉花,为的就是不让周家大少爷看出她裹过小脚。

新婚之夜,新娘期待的揭盖头换成了阵阵的翻书声。

新婚第二天,朱安就过上了“被抛弃”的生活,鲁迅面对难以接受的婚姻只能选择出走,一走就是三年。

周家的大小琐事都是朱安在照料。

在周家,她受族人尊重,受婆母喜爱,尽心尽力就是为了让远归而来的丈夫能对她有一丝的好感。

在周家,她有一个好朋友——“蜗牛”,这个朋友陪她说话,理解她的无奈,她把“蜗牛”当成学习的楷模,坚信自己有一天一定能像蜗牛一样,爬到自己想要的位置,行动虽慢但赋有希望。

无爱的人物例子

无爱的人物例子

无爱的人物例子1906年7月6日,浙江绍兴,洞房花烛夜,鲁迅彻夜未眠,通宵达旦地看书,碰也不碰新婚妻子。

妻子小声催促道:“睡吧”,换来的却是鲁迅的沉默。

接下来,鲁迅睡到了书房,直到去日本求学。

这位新娘名字叫做朱安,她以为丈夫一时心中有气,所以不愿意理她。

她哪里会想到,这种生活会持续41年!1936年鲁迅去世,独守空房的朱安,终于道出了一句著名怨言——1906年6月,在日本仙台留学的鲁迅,忽然接到母亲的来信,说是病重,命他速速返国。

鲁迅匆忙赶回绍兴老家,却发现家里张灯结彩。

原来,母亲鲁瑞骗了他。

这一年,鲁迅25岁,多年前给他订下的未婚妻朱安28岁。

鲁瑞急得不得了,再不结婚,就要让人家看笑话了!于是,她出此下策,谎称自己生病,将儿子骗了回来。

出乎意料的是,鲁迅没有太过反抗。

他像牵线木偶一样,要行礼就行礼,要跪拜就跪拜。

对于此事,他当时的想法是这样的:一是为尽孝道;二是被退婚的女人,一辈子要受耻辱的,他不忍让朱安被人嘲讽;三是他当时有个错觉,在反清斗争中,他大概活不久,因此和谁结婚都无所谓。

当天,鲁迅戴着一条假辫子、红缨大帽,穿上家人准备好的一身袍子,按照旧式婚礼的习惯,在新台门的神堂上,与朱安双双拜了堂,然后任由人扶着,去了新房。

不过,洞房花烛夜,鲁迅看了一整夜的书,他没有跟妻子说一句话,更别提圆房了。

朱安忍不住小声催促道:“睡吧……”鲁迅一言不发,用沉默表示自己的不满。

第二天,按照旧式惯例,新婚夫妇要去拜祖宗祠堂。

但是,鲁迅未循旧规。

当天晚上,鲁迅就睡到书房去了。

周家的仆人王鹤照回忆:鲁迅早上起来的时候,脸上染了一块蓝色。

很可能是蒙着被子哭过,印花被的靛青因为泪水的缘故,染青了他的脸。

接下来的几天,鲁迅仍然独自睡在书房。

不久,他离开老家,前往日本继续求学。

朱安顶着一个名不副实的媳妇头衔,伺候婆婆鲁瑞,一等13年!朱安,1878年生于绍兴的一个官宦家庭,父亲做过县令一类的官。

她从小缠足,疼得大哭,母亲训斥她:“好人家的女儿都是要缠足的!”她没进过学堂,父亲告诫她:“女子无才便是德,好好的女孩子,读什么书,那些诗词唱曲的,没的把心念野了。

鲁迅发妻朱安的生平简介

鲁迅发妻朱安的生平简介

鲁迅发妻朱安的生平简介朱安这一人物是鲁迅的第一任妻子,据说在她的祖上人曾经做过知县一类的官职。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朱安,虽然认识的字并不是很多,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她为人很是懂得礼仪,性格也很温和。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朱安简介。

关于朱安:她出生于1878年。

和封建家庭的女性一样,朱安也塑造了一个性情温和、会缝纫、擅长烹饪、大字不多、小脚的女性形象。

关于她的裹脚,记得是在朱安大概四五岁的时候,她被带进了一个小房间中,她的妈妈就让她脱掉鞋袜,并在温水中泡了一会,然后就和其他两个女佣人一把她按住,拿出一条长棉老布条,开始一层一层地将她的脚裹了起来,于是她的脚就被裹成了“三寸金莲”。

即便她知道这是一个不容改变的事实,照样大哭了起来。

她和鲁迅的婚姻并不幸福。

起初,朱安的结婚对象是一位周姓官员的长孙。

对于朱安来说,将官家长孙分配给“老姑娘”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

但朱安已经有了未婚夫鲁迅。

她要结婚了。

就在这个时候,鲁迅获得了赴日留学的奖学金,所以她的婚姻失败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的女婿出国留学也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因为这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荣誉,但事情的发展不是这样的。

虽然他们后来结婚了,但他们就像过路人一样。

直到最后胡安独自死去。

很多人大概都知道鲁迅的夫人是许广平,但是却不知道朱安才是鲁迅的原配。

因此世人们对这一位原配妻子的了解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对于朱安的生平事迹,更是没有多少人知道。

实际上,朱安的一生都在鲁迅身边度过的,尽管鲁迅并不爱她。

那么鲁迅与朱安之间又究竟有什么问题呢?我记得朱安去世的前一天,我曾对前来拜访的记者说:“周先生对我没那么坏。

两人之间没有争吵。

虽然他不像他的情人那么爱他,但我认为我应该原谅他。

”这是朱安和鲁迅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公开对话。

鲁迅和朱安一生的原因是什么?想来想去,大概是封建制度下的婚姻,以及鲁迅的新思想的原因吧。

当时,鲁迅是一位具有新思想,并且是还留过学的学生。

对于他在面对这么突然的包办婚姻的时候自然很是抵触,即便是他们两个人结婚了,但是注定了这场婚姻的命运是失败的,而在鲁迅的心里则留下了阴影。

鲁迅为何不接受朱安?妻子不够漂亮?

鲁迅为何不接受朱安?妻子不够漂亮?

鲁迅为何不接受朱安?妻子不够漂亮?鲁迅为什么不接受朱安在鲁迅的生活中,有一个人是绝对绕不开的,尽管他们名为夫妻,却名存实亡,形同路人,这个人就是鲁迅的夫人朱安。

三十多年前,开始接触鲁迅作品的时候,我只知道他的爱人是许广平,而朱安的名字却始终被回避被隐藏,她和鲁迅的夫妻关系显得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生前死后她始终得不到公平的待遇。

鲁迅为什么不接受妻子朱安,许多人出于维护鲁迅的角度,都说是因为朱安没文化、裹小脚,两人志趣相异,没有共同语言等等。

这些说法都可以理解,也是原因之一,但未必是最主要最关键的原因。

朱安是一个可怜可悲的女人。

她出身于绍兴名门,官宦人家。

朱安与鲁迅的母亲鲁瑞一样都是大丈夫三岁,都没有读过书,其实以她们的家庭条件而言,想让她们读书,只要在家塾或私塾添把桌椅即可。

但是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时代,女人一般是没有权利读书的。

没读过书自然没有文化,但是这好像并不影响她们成为一个好女人、好妻子或好母亲。

至于朱安的缠足那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一百多年前的旧中国,不缠足的女人少而又少,当然像鲁迅那样具有新思想、接受新教育、念洋书、穿洋服的留学生也相当罕见。

当初鲁迅在日本和母亲通信时表示,希望女方能读书、放足,也只是希望而已,并不是把它作为成婚与否的先决条件。

许多文章在论及鲁迅婚姻的时候,都一致认定1906年鲁迅被母亲以生病为理由从日本召回,他在毫不知情、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做了新郎。

对这种说法我表示怀疑,以鲁迅的聪明才智,能不明白此次回国将要面临的问题吗?母亲生病的情况在可有可无之间,与朱家姑娘谈婚论嫁的问题却肯定无法回避,因为四年以前母亲就为他订下了这门亲事,两年前他返乡时,朱家已经催过婚,这些情况鲁迅都是知情的,不可能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

须知,1906年的鲁迅已经26岁,而朱安已经29岁。

别说是一百年前的29岁,就是在现在,家里有一个29岁的姑娘还没有谈婚论嫁,当家长的肯定也会着急上火。

所以说,鲁迅这次回乡不能说一点预感也没有,只是没想到事情会来得这么突然。

鲁迅与周作人失和始末

鲁迅与周作人失和始末

文化长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和周作人二兄弟联袂走上文坛,其成就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奇迹。

鲁迅和周作人,按其各自在文学上的贡献,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

然而这两位亲密无间的兄弟最后却反目成仇,走向决裂,令人叹惋。

关于周氏兄弟失和的缘由,值得探究。

在周氏三兄弟中,大哥鲁迅在青年时代应当说对周作人情谊最深的。

他们之间年龄相差只有四岁,自幼一同玩耍嬉戏,在同一所私塾中上学,共同经历了家道中落的变故,一同到乡间避难,之后又先后到南京读书,赴日本留学,不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书信不断,互相作诗唱和,赠书寄文,他们一同翻译,一同出书,鲁迅甚至把自己整理出来的《会稽郡故书杂集》以周作人的名义出版。

周作人在日本与羽太信子结婚后,留学生官费根本不够用,鲁迅决定回国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供给弟弟生活。

周作人学成回国后,在鲁迅的举荐下,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遂延聘周作人为北京大学国史编纂处的编纂。

这期间两人真是手足情深,相依为命。

1919年2月,鲁迅卖掉绍兴祖居老宅,举家迁往北平。

1919年7月2日,周作人在鲁迅支持下,赴日本接他的日本夫人羽太信子和四个子女。

他走后,鲁迅即四处物色房产。

鲁迅兄弟俩以省吃俭用储蓄的钱,加上卖掉绍兴故宅所得1000余银元,买下北京新街口八道湾一套大四合院。

这是一套三进的四合院,也就是一个大四合院里,不算厢房有三排正房,共有20多间房子。

房价3500银元,中介费173银元,税款180银元,自来水管费115银元,这个新居花费总计4000银元左右。

这时,周作人在北京大学担任专职教授月薪240银元,兄弟俩月收入共600多银元,房价相当于他们7个月的薪金总和。

鲁迅在北京八道湾胡同买的房子,连蔡元培先生都说豪华。

周作人走后,搬家的一切繁琐事务,都落在鲁迅的肩头。

鲁迅从找房子到买下八道湾,寻工匠整修房屋和水道,购置家具杂物等等,足足忙碌了9个月。

8月10日,周作人一家六口到京。

11月21日,鲁迅与周作人一家住进了八道湾11号。

民国有这样一群女人

民国有这样一群女人

朱安(1878-1947)朱安,鲁迅的妻子,1878年6月生于浙江绍兴。

祖上做过知县一类的官。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朱安,虽然识字不多,但懂得礼仪,性格温和,待人厚道。

因为鲁迅是长子,从鲁迅父亲去世以后,鲁迅的母亲就开始为鲁迅的婚事操心了。

老太太喜欢朱安听话顺从的品性,决定娶来给自己的大儿子鲁迅做媳妇。

1901年4月3日,鲁迅母亲在没有征得儿子同意的情况下,贸然去朱家“请庚”。

结果在两个年轻人根本都不认识的情况下,由双方父母作主,定下了决定朱安一生命运、并给鲁迅和朱安带来终生痛苦的婚姻大事。

张幼仪(1900-1988)张幼仪(1900——1988),名嘉玢。

1900年出生原籍江苏宝山,比志摩小4岁,世居真如,后移嘉定。

祖父为清朝知县,父亲张润之,名祖泽,是当时上海宝山县巨富。

张祖泽有八子四女,张幼仪排行第八,为其次女。

她的二哥张君劢(音迈),是中国现代史上颇有影响的政治活动家和哲学家,民社党创立者。

1912年7月,江苏都督程德全在苏州创立“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12岁的张幼仪在二哥张君劢(嘉森)和四哥张嘉璈的帮助下到该校读书。

该校首任杨达权,重视女子教育,张幼仪在此受到了先进教育。

但三年后,尚未结业的张幼仪就被接回家成亲了。

替她作媒的正是她的四哥张嘉璈,在当时任浙江都督朱瑞的秘书,在巡视学校时他发现杭州一中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学生,这就是徐志摩。

徐家当时已是江南富商,和有着庞大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张家联姻,对徐志摩的父亲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于是徐父申如定下了二人的婚约。

于是15岁的张幼仪就辍学嫁到浙江做了少奶奶。

徐志摩的态度:“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

”1918年生长子徐积锴(阿欢),不久徐志摩就留洋去了,1920年徐志摩收到张君劢的信,被迫不耐烦地把张幼仪接到他身边,张幼仪回忆当时徐志摩的态度“我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

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

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

朱安传

朱安传

前后给海婴信,都已收到。你的生活为难,我们是知道的,而 且只要筹得到,有方法汇寄,总想尽方法的。以前知道寄款不易, 在胜利前曾托来薰阁陈先生转上法币两万元,今天又托上海银行汇 出法币两万元,共四万元。顷又托人汇去十五万元,三批共十九万 元(筹借不易,望省用数月)。来信说,不肯随便接收外界捐助, 你能够如此顾全大局,“宁自苦,不愿苟取”,深感钦佩。我这些年 来,一切生活不肯随便,亦是如此。总之,你的生活,我当尽力设 法,望自坚定。社会要救助的人很多,我们不应叫人费心。至于报 上说,有人想捐一笔款买下藏书,仿梁任公办法,放图书馆内,我 们不赞成的。大先生作品、藏书、什物送人,也不赞成。想你也不 会赞成的。如果有人说及,谢绝好了。
“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 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 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
“——朱安
“大先生与太太每天只有三句话,早晨太太喊先生起来,先 生答应一声‘哼’,太太喊先生吃饭,先生又是‘哼’,晚上先生睡觉迟, 太太睡觉早,太太总要问:门关不关?这时节,先生才有一句 简单话:‘关’,或者‘不关’。” (家中的老妈子的话)
《朱安传》
《我也是鲁迅的遗物: 朱安传》
作者:乔丽华
“生时苦痛,老亦 苦痛,病极苦痛,死 极苦痛”(《佛说大 乘无量寿经·心得开 明第三十四》)。还 听说有一种苦,叫 “求不得”。
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 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
和她谈话没味道,有时还要自作聪明。他举了个例子说:有 一次,我告诉她,日本有一种东西很好吃,她说是的,是的,她也 吃过的。其实这种东西不但绍兴没有,就是全中国也没有,她怎么 能吃 ?
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难,——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 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 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来,没有别的话,请你安心, 自重。

鲁迅与家人的故事

鲁迅与家人的故事

鲁迅与家人的故事鲁迅的原配名为朱安,一位传统的旧式中国妇女。

她身材娇小,一双小脚,目不识丁而忠于自己的男人。

鲁迅是家中的长子,他的婚事自然是大事。

自从鲁迅的父亲去世之后,周老太太更是整日的寻思琢磨,给鲁迅找媳妇。

当时鲁迅已经家道中落,门第高的看不上他们,门第低的他们看不上。

找来找去,就找着了朱安。

朱安出生商人家庭,但是祖上也曾做过知县一类的小官,加之朱安本分温顺周老太太看了很喜欢。

而朱家认为周家虽然经济拮据,但周老爷曾经在京中当过大官,后来虽然被问罪,但周家也还算是绍兴名门。

两家都还挺满意,这婚事也就定下来了。

当时鲁迅在新式学堂读书,对这门婚事虽然提出了反对,但是周老太太坚持,于是只好作罢。

但他也给朱家提了个要求,希望朱安放了小脚,去新式学堂读书。

朱家是传统人家,听了这话十分震惊,并没有按照鲁迅说的去做。

于是这婚事也就耽搁下来,后来鲁迅去日本留学,更是没有成婚的打算。

最后还是周老太太熬不住了,连写了几封信,谎称自己生病了,将鲁迅给骗回来成了婚。

婚礼依照的是旧式礼节,繁琐而严肃。

当时鲁迅已经剪掉了辫子,成亲的时候还戴了条假辫子。

朱安坐在喜轿里被抬到周家,一路上吹吹打打,透着与日后清冷空虚生活不同的喜庆。

喜轿落地,轿子里伸出一只不大不小的绣花鞋。

因为轿子有点高,一时没有踩到地面上,然后绣花鞋就掉了,露出里面尖细的小脚。

朱安听说自己未来的丈夫不喜欢小脚的女人,于是穿了双正常大小的绣花鞋,里面塞满了棉花。

本想着讨好丈夫,却不想闹了笑话,而这似乎也昭示着这段婚姻的不幸。

许多人都害怕新郎闹起来,但鲁迅却全场沉默的配合了。

这倒不是说鲁迅没火气,而是选择了沉默的对抗。

他本来就不满意自己的妻子人选,加之被母亲从日本骗回来,心里压着火气。

成婚的第二天,鲁迅没有按照规矩去祠堂,晚上也没有回新房,而是独自睡到了书房。

第三天就收拾行囊,去了日本。

鲁迅的婚姻爱情

鲁迅的婚姻爱情

鲁迅的婚姻爱情朱安1906年,25岁的鲁迅从日本回国,遵照母亲的意见而与时年28岁的朱安结婚,但一生未与朱安同床(据荆有麟回忆,鲁迅称“多年来只有两三次”)。

婚后第四天鲁迅东渡日本(参照周作人日记,鲁迅当年并非婚后第四天东渡,而是秋天才动身的,八九月份之间)。

许广平1927年10月8日,鲁迅在广州与许广平同居。

1929年,儿子周海婴在上海出世。

许广平:1898年2月12日,许广平生于广东番禺一个败落的官僚家庭里,1918年,许广平入天津的直隶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本科,次年投身五四运动,任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会刊《醒世周刊》编辑,1927年10月3日,许广平和鲁迅在上海开始共同生活。

解放后,许广平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团成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

1959年10月,她完成了将近十万字的《鲁迅回忆录》。

1960年10月,许广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8年3月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1927年10月3日,鲁迅和许广平同到上海,开始了共同的生活。

那一年,鲁迅46岁,许广平28岁。

结婚以后,鲁迅和许广平的感情是超于一般夫妻之上的。

许广平自己说:“我自己之于他,与其说是夫妇的关系,倒不如说不自觉地还时刻保持着一种师生之谊。

这说法,我以为是史妥切的。

”许广平也常常天真地向鲁迅提问:“我为什么总觉得你还是我的先生,你有没有这种感觉?”鲁迅听了,总是惬意地笑笑,答非所问地说:“你这傻孩子。

”他们结婚后不久,许广平真的又当了鲁迅的学生。

在结婚前两人遥居广州、厦门时,鲁迅就向许广平提出过,希望她能学习一门外语。

婚后的一次闲谈中他又提出了这种希望,他同意了。

从1927年12月起,鲁迅开始教她日语,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讲授由鲁迅亲自编写的二十七篇课文,作为打基础用;一个月后,课本换为《二一儿河四草》(即《尼罗河之草》);第三阶段讲授了日文版的《马克思读本》。

中国现代作家的爱情故事

中国现代作家的爱情故事

中国现代作家的爱情故事鲁迅的爱情故事:与朱安结婚1906年夏天,鲁迅从日本返归绍兴,奉母亲之命,与比自己大三岁的同乡朱安结婚。

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言下之意,男人和比自己年纪大的女人结婚,会得到更好的照顾,是享福的美事。

可鲁迅明显对这块“金砖”不满意。

婚后四天,他便毅然东渡日本,朱安则顶着一个名不副实的媳妇头衔,伺候婆婆,独守空房。

1919年冬天,朱安在鲁迅的安排下,和婆婆及三弟周建人一家搬去北京西直门八道湾居住。

或许是因为朱安没有读过什么书,或许是因为大先生鲁迅的“冷落”让朱安在这个家庭有点自卑,又或许是由于朱安天生就有种与世无争的性格,总之,在周氏兄弟分家之前,朱安这个长嫂,没有顺理成章地当上家。

家庭的财政大权,悄然旁落到了周作人的日本媳妇——羽太信子手里。

三年后,因为某种至今不能确定的原因,周氏兄弟失和。

鲁迅带着朱安,搬去砖塔胡同俞氏三姐妹处借住。

由于担心流离失所,搬走之前,鲁迅曾询问过朱安,是愿意留在北京还是回绍兴,如果她回老家去,他会按月给她寄钱。

朱安婉转地拒绝了,她想和鲁迅一起搬出去,照顾他的日常生活。

1924年5月,朱安和婆婆一起,搬进了位于阜成门内的小四合院。

1926年,鲁迅离开北京,南下广州、厦门,同许广平女士结百年之好,后来便长期居住在上海。

这其间,他只有1929年和1932年回过北京两次。

不过,鲁迅始终没有跟朱安离婚。

对于朱安,鲁迅是放弃但不抛弃。

他对朱安或许没有爱情,可一个“义”字还是有的。

离婚,对于朱安这样一个旧式女人何以承受?不离婚,对于自己这样一个“新人”又何尝不痛苦?一方面要忠诚于良心,一方面要忠诚于自己的感受,处于道德与爱情之间的鲁迅,恐怕也只能选择这个折中的办法。

与许广平同居鲁迅与许广平相识于1923年10月。

那时鲁迅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讲师,每周讲授一小时中国小说史,而许广平是该校国文系二年级学生。

在当时学校所有的课程中,她最盼望听讲小说史,上课时常选择第一排座位。

鲁迅孝母之故事

鲁迅孝母之故事

鲁迅(1881—1936)的母亲姓鲁,出生于绍兴乡下一个封建家庭。

鲁迅去南京求学时,母亲给他订了亲。

女方叫朱安,是个没有文化的缠足姑娘。

鲁迅请求退聘。

但他母亲坚决不同意,说退聘有损两家名声,会给女方造成嫁不出去的痛苦。

鲁迅要求朱安放足读书,但对方都没有做到。

1906年,鲁迅在日本留学接到母亲的信,说她患病要鲁迅回绍兴探亲。

其实母亲没有患病,只是听到谣言,说鲁迅在日本有了妻子,所以赶忙让他回家聚亲。

7月初,当鲁迅赶回家中,只见客厅张灯结彩,中间贴了张大红纸喜字,一切都明白了,为了不使母亲伤心,鲁迅默默接受了母亲的安排,奉命完婚,行礼如仪。

入洞房那天晚上,鲁迅对着新娘一言不语。

第二天清早,他就独自搬进了自己的书房,过了三天,他离家回日本了。

青春时期的鲁迅就被“母命难违”的封建礼教剥夺了男女情爱的权利。

他曾对许寿裳说朱安“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的供养她,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其实,鲁迅何尝不知道爱情,但是他不愿让母亲为难,他那尚未萌芽的爱情种子就被礼教的“恶魔”吞噬了整整二十年,直到后来他同许广平同居为止。

鲁迅出于对母亲的爱,宁肯牺牲自己,吞下了“无爱结婚”的苦果。

他毫无怨言,一如既往地孝敬母亲。

1919年,鲁迅在北京教育部任职,他买下了八道弯的房子。

先同二弟周作人夫妇迁入,然后回绍兴接母亲和朱安来京安居。

三年后,因遭到周作人夫妇的侮辱、攻击,他不得不离开母亲,带着朱安另住砖塔胡同小屋。

不久,鲁迅看到65岁的老母亲在周作人家得不到一丝温暖和照顾,时常受到二儿媳妇的闲气。

他再向各方借贷,买下阜成门内西二胡同一座四合院,将母亲接了过去,让老人得以安度晚年,直到85寿寝。

在鲁迅接母亲到阜成门家中后,他曲尽孝道,将最好的大房子让母亲住,自己则独居屋后一间简陋的小房充当书房兼卧室。

他那时已经四十余岁。

但还是像小时候一样,外出上班,必去母亲处说声:“阿娘,我出去哉!”回家时必要向母亲说声:“阿娘,我回来哉!”每当晚餐以后,他总伴着母亲聊一会天,然后回到书房工作。

朱安_朱安姑娘的爱情散文

朱安_朱安姑娘的爱情散文

《朱安_朱安姑娘的爱情散文》摘要:——朱安生鲁迅带给她是孤独还是热闹是荣耀还是耻辱,朱安姑娘做了那男人搁置箱底件衣丢不又不想穿,朱安姑娘祝你生能嫁给位老实贩夫或走卒</细密无神眼神隐约可看出些许哀怨;而薄嘴唇似欲说还休就是这样位国任何国乡村里都可以看到女子却定要和耀眼名系起——朱安生鲁迅带给她是孤独还是热闹是荣耀还是耻辱?到生命终结那天她也也没能说上我们可以想象当初养深闺朱安姑娘定也常憧憬那组组温馨镜头白天想望着夫君离归夜里对灯凝视儿甜蜜酣睡;当奔忙了天夫君捧上杯新沏热茶换是夫君温柔笑就像牛郎织女就像白蛇许仙即使花轿将她抬入周候她定仍憧憬这比己三岁男人将是怎样地如弟弟般地依赖着己呀而她也样会把他当做己山样地依靠、托付殊不知他不是许仙与牛郎而是开天盘古追日夸父而她只不是要拯救与怜悯芸芸众生她悲哀就他这代显得孤独与深邃而己又是那样浅陋与无知暗夜里独处室他可以说天下局势论国运走向;而她只能是吃穿用柴米油盐他可以看穿黑夜她只能看见厅堂里张族谱那里可能就写着“周朱氏”称呼;她把他看做是整世界而他把她却看做是世界粒丑陋芥子这是两条平行线永远也不会交叉其结就是她失落他更痛苦然就是他可以放置痛苦婚姻就像将己件不喜欢衣叠放衣柜里而选择件更尚穿;而她并没有再买能力她也不想再买只能把这件衣将就着穿下直到死朱安姑娘做了那男人搁置箱底件衣丢不又不想穿只山头青雀对只高飞苍鹰只能仰望却不可并行飞翔朱安姑娘渴望追上那男人刚劲脚步她也曾藏匿那处角落学着做尚操练动作她也曾试着学习许多新式东西但切却显得如地愚笨与笑结得只是那男人声叹息她知道这是他对她悲悯而非怜惜所谓妇唱夫随伉俪并行只不是种妄想而已不朱安姑娘并没想到这当她看到男人眼投射冷漠只撮着双手踟蹰地走开了她是有着国传统女性温顺与勤劳但这并她带爱无爱婚姻让她落寞当我们婚姻围城里聚集矛盾而争吵厮打候孤独朱安姑娘连这样机会都没有——当夫妻连吵架都不屑做候那这场婚姻也便成了场真正木偶剧了男人离世对她说只是如村头片树叶飘落而已对她生活并没有实质性影响挂了几十年“妻子”名头到头连“遗孀”名头都落不到她并不朱安姑娘守着那座“丈夫”留给她老屋生命尽头她还想着己辈子是孤独还是热闹?她似乎看到了己成和男人下田劳作村妇脸色暗黄肌肤粗糙却能泼辣地吵放肆地闹带着如憧憬她把生命定格了眼角那滴清泪上朱安姑娘祝你生能嫁给位老实贩夫或走卒。

关于鲁迅的妻子朱安的资料

关于鲁迅的妻子朱安的资料

关于鲁迅的妻子朱安的资料朱安,1878年6月生于浙江绍兴。

祖上做过知县一类的官。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朱安,虽然识字不多,但懂得礼仪,性格温和,待人厚道。

因为鲁迅是长子,从鲁迅父亲去世以后,鲁迅的母亲就开始为鲁迅的婚事操心了。

老太太喜欢朱安听话顺从的品性,决定娶来给自己的大儿子鲁迅做媳妇。

1901年4月3日,鲁迅母亲在没有征得儿子同意的情况下,贸然去朱家“请庚”。

结果在两个年轻人根本都不认识的情况下,由双方父母作主,定下了决定朱安一生命运、并给鲁迅带来终生痛苦的婚姻大事。

读《朱安:鲁迅身后被遗忘的女人》由于孤陋寡闻,平生好像只知许广平女士,却不知在鲁迅身后还有一个叫朱安的女人。

朱安虽是鲁迅的老婆,但却有名无实,她为鲁迅空守了41年,直到1936年鲁迅去世也没给朱安留下有个自己孩子的希望。

她是一个典型封建婚姻包办的牺牲品。

朱安临终前,泪流满面地说:“希望死后葬到大先生之旁,”她想念许广平和海婴。

她面对自己的情敌和情敌的孩子竟然毫无怨恨之意。

1906年7月6日(光绪三十二年农历丙午六月初六)鲁迅在日本被母亲骗回老家完婚。

就在娶亲轿子刚一落地的时候,从轿子里面伸出了一只中等大小的脚,这只脚试探着踩向地面,然而由于轿子高,一时没有踩到地面,可绣花鞋却掉了下来,在这只鞋的里面却露出了一只裹得很小的小脚。

原来,这位新娘就是朱安,她比鲁迅大三岁,她听说新郎喜欢大脚,因此穿了双大鞋,里面塞了很多棉花,想讨新郎喜欢。

可当场就露馅了,这似乎预示着她一生的不幸。

在完婚的第二天,鲁迅没有按老规矩去祠堂,晚上他独自睡进了书房。

第三天,他就回到了日本。

朱安虽然疑惑却是遵从了,好像她生来就注定是为伺候鲁迅的老母亲来的。

朱安毕竟是个单纯善良的女性,她热爱丈夫,忠诚于丈夫,一切寄托在丈夫身上。

她内心虽痛苦,可对鲁迅说,她一点也不怨恨许广平,你们的儿子就是她自己的儿子。

朱安作为旧时代的女人,没文化,没理想。

她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她所爱的男人为什么不喜欢她?其实不用她做错了什么,做与不做命运都是一样的,注定她的一生是悲哀的。

最新优秀作文范文5篇

最新优秀作文范文5篇

最新优秀作文范文5篇那天天气异常晴朗。

我穿着一件漂亮的衬衫去上课。

到了教室,同学们都夸我的衬衫好看,我也骄傲起来。

我在同学面前招摇地走来走去...突然,我看到班里一个穷学生穿着一件又旧又丑的衬衫,在座位上做作业。

我走过去对她说:“喂,你的衬衫又旧又脏。

该换了!”其他同学也说:“对,该换一个了!”这一刻,同学气得脸都红了,但还是憋不住气。

然后,我更是说:“哦,我忘了你家穷到买不起衬衫!”我看到这个同学突然站起来推了我一下。

我摇摇晃晃走了几步,倒在刚刚洒了水的地上。

我的新衬衫全脏了。

我急了,从地上爬起来,冲上去和她打起来。

学生打电话给老师,我们停止了战斗。

老师问了原因,让我们俩写一个检查。

下午,回到家,我又想起了在学校发生的事情。

想想自己错了,不应该傲慢,更不应该看不起同学欺负别人。

第二天,我早早来到教室,看到同学来了。

我快步走到她身边,真诚地对她说:“对不起。

”那个同学原谅了我,我们又成了好朋友。

每当我穿上那件衬衫,我就会想起这件事,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做人不应该贬低别人,不应该伤害别人的自尊。

同时,我交了一个好朋友。

这真是一件难忘的事!在一棵大树下,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正在进行。

在粗糙的空地上,书包做的粗糙球门前,一个金发男孩守着球门。

从他紧张的样子可以看出他是守门员。

在他右脚的膝盖上,有一个用白布包着的伤口。

他盯着对面,好像不在乎右脚的伤口。

在他身后,有一个候补。

他是一个大肚子的男孩,穿着红色的运动服,红色的衣服在明亮的阳光下闪闪发光。

他一脸不耐烦,似乎在想:快来我的舞台!最右边是板凳,观众紧张地看着比赛。

最右边的一个男生,抱着刚进来的弟弟,站在他身边。

弟弟咬着红领巾,睁大了眼睛,好像不想错过什么剧情。

板凳下,不知是谁家的小狗,舒服的躺在阳光下,看着他享受的表情,似乎不在乎比赛的输赢。

戴着红帽子的小男孩弯下腰,红着脸看着体育场,似乎有点不习惯烈日炎炎。

在他身后,有一个小男孩抬起头来,踩了他的脚,好像他被挡住了视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实故事-朱安:只被鲁迅供养的女人
朱安说的最伤心的一句话是,她是鲁迅的遗物,跟了鲁迅一辈子,没有享受过正常女人该有的生活。

她只有一个名分,她与鲁迅的书稿一样,毫无生命,只是鲁迅先生的遗物。

她叫朱安,如果不和鲁迅扯上关系,大概没有人会提及她。

也许,她这一生过的是另一种生活,幸福、平淡,和一个疼爱自己的男人了此一生。

但命运却让她选择了鲁迅,这个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作家。

因此,她的一生跟着不平凡起来。

1906年,鲁迅在日本留学,母亲让他回国,说给他找了个媳妇。

这个媳妇就是朱安。

朱安的家庭祖上做过知县一类的官,她虽不识字,却很懂礼仪。

朱安被鲁迅的母亲看上,就是因为她性格温和,贤惠顺从,是个过日子的人。

鲁迅不愿回去,更厌恶包办婚姻,就回电让姑娘另嫁他人。

这个回电急坏了鲁迅的母亲,她生怕鲁迅娶个日本媳妇回来,就佯装病重,让鲁迅速归。

鲁迅不得不回,回来后知道是让他结婚,很不高兴,却又无法拒绝母亲,只好接受。

结婚那天,鲁迅非常不开心,他装了条假辫子,木偶一样行着大礼。

等他接开女方的盖头,心内的最后一丝期望也消失无踪。

面对眼前这个深目长脸宽额的女人,他连多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

到了晚上,鲁迅坐在桌边看书,整夜不睡,也不答理朱安。

这让朱安诚惶诚恐。

在朱安的观念里,女人结婚之后就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她要照顾好公婆,照顾好丈夫。

她没有文化,对鲁迅谈不上崇拜,却十分敬重他,知道嫁了他就是他的人,相夫教子,勤俭持家是她以后要做的事。

看着眼前的情景,朱安难过万分,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朱安有什么错呢?她只是长得不太好看,又小脚,没文化,这些是她无法改变的现状。

鲁迅没有怨过朱安,只是无法接受这样一个陌生人,与一个没有文化的女人共同生活,对他来说太残酷了。

第二晚,鲁迅索性连新房也不回,躲在母亲的屋内看书,晚了就睡在房内的另一张床上,第三晚,也在母亲房内。

对此,鲁迅的母亲也毫无办法,她能逼着
鲁迅结婚已经很不容易了。

一连三天,鲁迅都没有回新房。

谁能想象朱安这几天是怎样熬过来的?不敢睡,时刻听着门外的响动,希望每次声响都是鲁迅回来的脚步声。

然而,响起的声音又消失,她一次次失望着。

第四天,鲁迅借口学业繁忙,将她丢在家里,启程东渡日本。

鲁迅这一走,就是三年。

在这三年的等待里,朱安有过打算,他不会总待她这样,他总会回来的,她只要一直对他好,一切顺着他,将来总会好的。

朱安心内这样想着,便有了长久等待的动力。

他不在家的日子,她用心照顾婆婆的饮食起居,天天做针线,料家事,日复一日地操劳与等待。

自鲁迅娶了朱安后,痛苦便伴随着他。

他不爱朱安,却也不能休了她。

在当地如果女人被休,会备受歧视的。

鲁迅虽然不爱朱安,她毕竟不是坏人,他不想把她逼向绝路,只能把她供养起来。

她没有文化,无法独立生活,如果休了她,旧礼教会让她走向绝境。

这样的痛苦自朱安走进他的生活起,便落地生根。

他的内心异常孤独,只能借文字宣泄心内的愤懑。

鲁迅回国后,在杭州一所师范学校任教,后来又回到绍兴任浙江省立第五中学教务长,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朱安还以为鲁迅回来后,他们会重新开始。

没想到,日子没什么改变,鲁迅住在学校里,很少回家,偶尔回家也是白天,看看母亲就走了。

就是在家里待上一天,也是在深夜批改学生作业,读书,整理古籍,他根本不和朱安说话。

朱安不好受,鲁迅一样痛苦。

他的烟抽得很凶,整个人都很消沉,人也显得比实际年龄老20岁。

他说:朱安是母亲送我的礼物,我只能供养她。

鲁迅能做的也就是给朱安一个温饱。

朱安在周家,不像鲁迅的原配,倒很像鲁迅母亲的一个贴身女佣。

她把老太太照顾得舒舒服服,烧饭洗衣缝补,她什么都能做。

与老太太也能说上话,她是把老太太当亲娘一样照看着。

这些鲁迅都明白,但不能为了这个就接受她。

不爱就是不爱。

鲁迅每次回家,朱安都像过年一样欢喜,却什么都是照旧,当鲁迅在家没待多久,便转身离去时,朱安满满的希望都如烟花一样,瞬间散尽。

朱安不知默默流了多少泪,年轻的身体在寂寞中,一天天衰老。

就是这样聚少离多的日子很快也没了。

鲁迅前往北平工作,开始了长达7
年的独居生活。

这些寂寞的日子,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与写作上。

经济渐好之后,鲁迅在北平买了院子。

他把母亲从绍兴接过来,问朱安是愿意跟过来,还是回娘家。

朱安自然愿意跟过来。

不管鲁迅如何冷淡她,她对鲁迅的感情从未改变过。

朱安真如鲁迅所言,她不是他的妻子。

而是他母亲的媳妇。

他们依然分居,朱安与老太太住中院,鲁迅自己住外院。

朱安想与鲁迅圆房的愿望再次破灭。

1925年,对鲁迅是一个新的开始。

他收到许广平的第一封信。

他与许广平走到一起似乎是必然。

尽管许广平比他小18岁,是他的学生,但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很容易让他们彼此欣赏和心动。

朱安也不是没有反抗过。

当老太太责备她不生孩子时,她委屈地说:“大先生不和我在一起,怎么生?”鲁迅与学生在一起聊天,并不希望她出现。

为了表明自己的身份,她以师母的身份出现并端茶倒水。

她要让别人知道,她是有名分的。

当时许广平也是在场的女生之一,朱安的出现,只会更加激起鲁迅的嫌恶。

他觉得她让自己在学生面前丢脸了。

起初鲁迅与许广平的同居是秘密的。

一个住在三楼,一个住在二楼,而许广平也以鲁迅的助手相称,直到许广平怀孕,他们的关系才得到公开。

朱安等鲁迅等到50岁。

等来的却是鲁迅与许广平在上海的结婚照。

朱安彻底绝望了,她说:“我好比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

可是现在我没办法了,我没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没用。


此时的朱安,虽有万般的心痛和委屈,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

不管怎样,大先生和许广平有了儿子,朱安认为那是大先生的儿子,也是她的儿子,她是真爱那个孩子。

许广平对朱安的态度很微妙,她在后来的文章中提到过朱安,说,鲁迅原是有个太太的,人称“安姑”。

无论如何,她在心里还承认着这个女人,但更多的亲密也没有。

朱安的一生,都和老太太共度,直到老太太去世。

如果说,鲁迅没有遇上许广平,也许他会比朱安更痛苦,但他最终拥有了自己的幸福,只留下朱安在原地,成了最终的伤心者。

有人说,朱安嫁给鲁迅是幸运的。

如果不是嫁给了鲁迅,谁会知道她7她又
如何会出现在关于鲁迅的传记里?但用一生的幸福来换取这样的被人知道,对朱安来说代价未免太大了。

一个没有正常婚姻生活的女人,劳持一辈子,痛苦一辈子,等待一辈子,其间的辛酸,也许只有朱安本人才能体会吧?也许,她更希望的是,大先生是个普通人,他能把她当成一个爱着的女人。

而不是如此对她视若无睹,让她度过凄苦的一生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