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2课时 空间距离与立体几何中的最值(范围)问题(选用)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法(第2课时)求空间角与距离课时作业理(含解析)

2020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法(第2课时)求空间角与距离课时作业理(含解析)

第2课时 求空间角与距离课时作业1.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P 在棱CC 1上,且CC 1=4CP ,求点P 到平面ABD 1的距离.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由题设条件易知A (4,0,0),B (4,4,0),P (0,4,1),D 1(0,0,4).AB →=(0,4,0),AD 1→=(-4,0,4),过P 点作PH ⊥平面ABD 1,垂足为H ,则PH 即为点P 到平面ABD 1的距离. 设点H 的坐标为(x ,y ,z ),则PH →=(x ,y -4,z -1),AH →=(x -4,y ,z ), ∵PH ⊥平面ABD 1,∴PH →⊥AB →,PH →⊥AD 1→,PH →⊥AH →, ∴⎩⎪⎨⎪⎧PH →·AB →=y -=0,PH →·AD 1→=-4x +z -=0,PH →·AH →=x x -+y y -+z z -=0,解得x =32,y =4,z =52或x =0,y =4,z =1(舍去),∴H ⎝ ⎛⎭⎪⎫32,4,52,PH →=⎝ ⎛⎭⎪⎫32,0,32,∴|PH →|=322.故点P 到平面ABD 1的距离为322.2.(2019漳州5月)如图,在三棱台ABC -DEF 中,二面角B -AD -C 是直二面角,AB ⊥AC ,AB =3,AD =DF =FC =12AC =1.(1)求证:AB ⊥平面ACFD ;(2)求二面角F -BE -D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解析:(1)连接CD ,在等腰梯形ACFD 中,过D 作DG ⊥AC 交于G ,因为AD =DF =FC =12AC=1,所以AG =12,DG =32,CG =32,所以CD =3,所以AD 2+CD 2=AC 2,即CD ⊥AD ,又二面角B -AD -C 是直二面角,CD平面ACFD ,所以CD ⊥平面ABED ,又AB平面ABED ,所以AB ⊥CD ,又因为AB ⊥AC ,AC ∩CD =C ,AC 、CD平面ACFD ,所以AB ⊥平面ACFD .(2)如图,在平面ACFD 内,过点A 作AH ⊥AC ,由(1)可知AB ⊥AH ,以A 为原点,AB →,AC →,AH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B (3,0,0),D ⎝ ⎛⎭⎪⎫0,12,32,F ⎝ ⎛⎭⎪⎫0,32,32,C (0,2,0),所以BC →=(-3,2,0),CF →=⎝ ⎛⎭⎪⎫0,-12,32,设n =(x ,y ,z )是平面FBE 的一个法向量,则⎩⎪⎨⎪⎧n ⊥BC→n ⊥CF→,所以⎩⎨⎧-3x +2y =0-y +3z =0,取x =2,则y =3,z =3, 即n =(2,3,3), 由(1)可知CD ⊥平面BED ,所以CD →=⎝ ⎛⎭⎪⎫0,-32,32是平面BED 的一个法向量,所以cos 〈n ,CD →〉=n ·CD →|n |·|CD →|=-343=-34,又二面角F -BE -D 的平面角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F -BE -D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34.3.如图,三角形PDC 所在的平面与长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垂直,PD =PC =4,AB =6,BC =3.点E 是CD 边的中点,点F ,G 分别在线段AB ,BC 上,且AF =2FB ,CG =2GB .(1)证明:PE ⊥FG ;(2)求二面角P -AD -C 的正切值; (3)求直线PA 与直线FG 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1)证明:∵PD =PC 且E 为CD 的中点,∴PE ⊥DC .又平面PDC ⊥平面ABCD ,且平面PDC ∩平面ABCD =CD ,PE 平面PDC ,∴PE ⊥平面ABCD .又FG 平面ABCD , ∴PE ⊥FG .(2)∵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DC ,又平面PDC ⊥平面ABCD ,且平面PDC ∩平面ABCD =CD ,AD 平面ABCD ,∴AD ⊥平面PCD ,又CD ,PD平面PDC ,∴AD ⊥DC ,AD ⊥PD ,∴∠PDC 即为二面角P -AD -C 的平面角,在Rt △PDE 中,PD =4,DE =12AB =3,PE =PD 2-DE 2=7,∴tan ∠PDC =PE DE =73,即二面角P -AD -C 的正切值为73. (3)如图所示,连接AC .∵AF =2FB ,CG =2GB , 即AF FB =CGGB=2,∴AC ∥FG ,∴∠PAC 为直线PA 与直线FG 所成角或其补角, 在△PAC 中,PA =PD 2+AD 2=5,AC =AD 2+CD 2=35,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PAC =PA 2+AC 2-PC 22PA ·AC =52+52-422×5×35=9525,∴直线PA 与直线FG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9525.4.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面ACC 1A 1与侧面CBB 1C 1都是菱形,∠ACC 1=∠CC 1B=60°,AC=2.(1)证明:AB1⊥CC1;(2)若三棱柱ABC-A1B1C1的体积为3,求二面角B1-AC-C1的余弦值.解析:(1)取CC1的中点O,连接AO、AC1、B1C、B1O,由菱形的性质及∠ACC1=∠CC1B1=60°.得△ACC1,△B1CC1为正三角形.∴AO⊥CC1,B1O⊥CC1,且AO∩B1O=O.∴CC1⊥平面AOB1,∴CC1⊥AB1.(2)三棱锥A-A1B1C1的体积是三棱柱ABC-A1B1C1体积的三分之一,得四棱锥A-BCC1B1的体积是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二,即等于2.平行四边形BCC1B1的面积为SBCC1B=2×2×sin 60°=2 3.设四棱锥A-BCC1B1的高为h,则:13×23×h =2,∴h =3, 又AO =3=h ,AO ⊥平面BCC 1B 1, 建立如图直角坐标系:O -xyz ,则A (0,0,3),B 1(3,0,0),C (0,-1,0),CB 1→=(3,1,0),CA →=(0,1,3),设平面CAB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1=(x ,y ,z ), 则⎩⎪⎨⎪⎧n 1·CA →=y +3z =0n 1·CB 1→=3x +y =0,取一个法向量为n 1=(3,-3,3), 显然n 2=(1,0,0)是平面C 1CA 的一个法向量. 则cos 〈n 1,n 2〉=n 1·n 2|n 1||n 2|=315=55.二面角B 1-AC -C 1的余弦值为55. 5.如图,在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侧棱A 1A ⊥底面ABCD ,AB ⊥AC ,AB =1,AC =AA 1=2,AD =CD =5,且点M 和N 分别为B 1C 和D 1D 的中点.(1)求证:MN ∥平面ABCD ; (2)求二面角D 1-AC -B 1的正弦值;(3)设E 为棱A 1B 1上的点,若直线NE 和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3,求线段A 1E 的长.解:如图,以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依题意可得A (0,0,0),B (0,1,0),C (2,0,0),D (1,-2,0),A 1(0,0,2),B 1(0,1,2),C 1(2,0,2),D 1(1,-2,2),又因为M ,N 分别为B 1C 和D 1D 的中点,得M (1,12,1),N (1,-2,1).(1)证明:依题意,可得n =(0,0,1)为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MN →=(0,-52,0),由此可得,MN →·n =0,又因为直线MN 平面ABCD ,所以MN ∥平面ABCD .(2)AD 1→=(1,-2,2),AC →=(2,0,0),设n 1=(x ,y ,z )为平面ACD 1的一个法向量,则 ⎩⎪⎨⎪⎧n 1·AD 1→=0,n 1·AC →=0,即⎩⎪⎨⎪⎧x -2y +2z =0,2x =0.不妨设z =1,可得n 1=(0,1,1),设n 2=(x ,y ,z )为平面ACB 1的一个法向量,则⎩⎪⎨⎪⎧n 2·AB 1→=0,n 2·AC →=0,又AB 1→=(0,1,2),得⎩⎪⎨⎪⎧y +2z =0,2x =0.不妨设z =1,可得n 2=(0,-2,1). 因此有cos 〈n 1,n 2〉=n 1·n 2|n 1|·|n 2|=-1010,于是sin 〈n 1,n 2〉=31010,所以二面角D 1-AC -B 1的正弦值为31010.(3)依题意,可设A 1E →=λA 1B 1→,其中λ∈[0,1],则E (0,λ,2),从而NE →=(-1,λ+2,1),又n =(0,0,1)为平面ABCD的一个法向量,由已知得cos 〈NE →,n 〉=NE →·n |NE →|·|n |=1-2+λ+2+12=13,整理得λ2+4λ-3=0,又因为λ∈[0,1],解得λ=7-2,所以线段A 1E 的长为7-2.6.(2018承豫南九校)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平面四边形,AB =AC =2,AD =22,PB =32,PB ⊥AC .(1)求证:平面PAB ⊥平面PAC ;(2)若∠PBA =45°,试判断棱PA 上是否存在与点P ,A 不重合的点E ,使得直线CE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若存在,求出AEAP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1)因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22,所以BC =AD =22, 又AB =AC =2,所以AB 2+AC 2=BC 2,所以AC ⊥AB , 又PB ⊥AC ,且AB ∩PB =B ,所以AC ⊥平面PAB , 因为AC平面PAC ,所以平面PAB ⊥平面PAC .(2)由(1)知AC ⊥AB ,AC ⊥平面PAB ,如图,分别以AB ,AC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平面PAB 内过点A 且与直线AB 垂直的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 (0,0,0),B (2,0,0),C (0,2,0),AC →=(0,2,0),BC →=(-2,2,0) 由∠PBA =45°,PB =32,可得P (-1,0,3), 所以AP →=(-1,0,3),BP →=(-3,0,3),假设棱PA 上存在点E ,使得直线CE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 设AE AP=λ(0<λ<1),则AE →=λAP →=(-λ,0,3λ),CE →=AE →-AC →=(-λ,-2,3λ), 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BC →=0n ·BP →=0,即⎩⎪⎨⎪⎧-2x +2y =0-3x +3z =0,令z =1,可得x =y =1,所以平面PB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1), 设直线CE 与平面PBC 所成的角为θ,则 sin θ=|cos 〈n ,CE →〉|=|-λ-2+3λ|3·-λ2+-2+λ2=|2λ-2|3·10λ2+4=33, 整理得3λ2+4λ=0,因为0<λ<1,所以3λ2+4λ>0,故3λ2+4λ=0无解, 所以棱PA 上不存在与点P ,A 不重合的点E ,使得直线CD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

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第2课时)(教学设计)高二数学 (人教A版2019选择性 必修第一册)

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第2课时)(教学设计)高二数学 (人教A版2019选择性 必修第一册)

1.4.2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第2课时)教学设计本小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人教A版(2019)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第四节《空间向量的应用》。

以下是本节的课时安排:1.4 空间向量的应用课时内容 1.4.1用空间向量研究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1.4.2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所在位置教材第26页教材第33页新教材内容分析在向量坐标化的基础上,将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转化为向量语言,进而运用向量的坐标表示,从而实现运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为学生学习立体几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新的观点,为培养学生思维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向量坐标化的基础上,将空间中点到线、点到面、两条平行线及二平行平面角的距离问题,首先转化为向量语言,进而运用向量的坐标表示,从而实现运用空间向量解决空间距离问题,为学生学习立体几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新的观点,为培养学生思维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核心素养培养通过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的理解,培养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通过计算法向量判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提升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通过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的理解,培养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通过空间角、空间距离的计算,强化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教学主线直线与平面平行、垂直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空间向量的基本运算,在此基础上,可以研究空间向量在求距离、夹角的应用,体现了向量的优势。

1.理解两异面直线所成角与它们的方向向量之间的关系,会用向量方法求两异面直线所成角,培养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2.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与直线方向向量和平面法向量夹角之间的关系,会用向量方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强化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3.理解二面角大小与两个面法向量夹角之间的关系,会用向量方法求二面角的大小,提升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重点:理解运用向量方法求空间角的原理难点:掌握运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的方法(一)新知导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称为“黄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交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为23°26'.黄道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为“黄道”.黄道及其附近的南北宽9°以内的区域称为黄道带,太阳及大多数行星在天球上的位置常在黄道带内.黄道带内有十二个星座,称为“黄道十二宫”.从春分(节气)点起,每30°便是一宫,并冠以星座名,如白羊座、狮子座、双子座等等,这便是星座的由来.【问题】空间角包括哪些角?求解空间角常用的方法有哪些?【提示】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 传统方法和向量法.(二)用空间向量研究夹角【探究1】根据前面数量积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向量法求两条异面直线a ,b 的夹角的方法,思考:异面直线a ,b 的夹角为θ,方向向量分别为a ,b ,那么夹角θ与方向向量的夹角〈a ,b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式?【提示】cos θ=|cos 〈a ,b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向量表示式:若异面直线l 1,l 2所成的角为θ,其方向向量分别是u ,v ,则cos θ=|cos 〈u ,v 〉|=|u ·v ||u ||v |. 【思考】两直线夹角的公式为什么不是cos θ=a ·b|a |·|b |?【提示】由于两直线夹角的范围为[0,π2],两向量夹角的范围为[0,π],因此,两直线夹角的公式为cos θ=|a ·b |a |·|b ||,而不能直接用向量夹角公式求两直线的夹角.【做一做】(教材P38练习1改编)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 =90°,AA 1=2,AC =BC =1,则异面直线A 1B 与A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65B.64C.63D.66 【答案】D【解析】以C 为坐标原点,CA ,CB ,CC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可知A 1(1,0,2),B (0,1,0),A (1,0,0),C (0,0,0),则A 1B →=(-1,1,-2),AC →=(-1,0,0),∴cos 〈A 1B →,AC →〉=AC →·A 1B →|AC →|·|A 1B →|=11+1+4=66,即A 1B 与A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66.【探究2】如图,设直线AB 的方向向量为u ,AC ⊥平面α,垂足为C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思考:直线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是哪个角?这个角与向量的夹角〈u ,n 〉之间满足什么关系式?[提示] 直线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是∠ABC =θ,sin θ=|cos 〈u ,n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向量表示式:直线与平面相交,设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θ,直线的方向向量为u ,平面的法向量为n ,则sin θ=|cos 〈u ,n 〉|=|u ·n ||u ||n |. 【思考】设平面α的斜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l 与α所成的角的公式为什么不是cos θ=a ·n|a ||n |? 【提示】(1)当a ,n 与α,l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时,l 与α所成的角与a ,n 所成的角互余.即sin θ=cos a ,n . (2)当a ,n 与α,l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时,l与α所成的角与两向量所成的角的补角互余.此时,sinθ=|cos a,n|.总之,若设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θ,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为φ,则有sinθ=|cosφ|.若直线的方向向量为a,平面α的法向量为n,则sinθ=|a·n||a|·|n|.【做一做】已知向量m,n分别是直线l与平面α的方向向量、法向量,若cos〈m,n〉=-3 2,则l与α所成的角为()A.30°B.60°C.150°D.120°【答案】B【解析】设l与α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m,n〉|=32,∴θ=60°,应选B.【探究3】如图,设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是n1和n2,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的夹角为θ,思考:角θ与向量的夹角〈n1,n2〉满足什么关系式?【提示】cos θ=|cos〈n1,n2〉|.◆(1)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定义: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形成四个二面角,我们把这四个二面角中不大于90°的二面角称为平面α与平面β的夹角.(2)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向量表示式:设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是n1和n2,则平面α与平面β的夹角即为向量n 1和n 2的夹角或其补角.设平面α与平面β的夹角为θ,则cos θ=|cos 〈n 1,n 2〉|=|n 1·n 2||n 1||n 2|. 【说明】二面角的平面角也可转化为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在两个半平面内,各取一直线与棱垂直,当直线的方向向量的起点在棱上时,两方向向量的夹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思考】两平面法向量的夹角就是两平面的夹角吗?【提示】不一定.两平面法向量的夹角可能等于两平面的夹角(当0≤n 1,n 2≤π2时),也有可能与两平面的夹角互为补角(当π2<n 1,n 2≤π时).其中n 1,n 2是两平面的法向量. 【做一做】平面α的法向量为(1,0,-1),平面β的法向量为(0,-1,1),则平面α与平面β的夹角为_______. 【答案】π3【解析】设u =(1,0,-1),v =(0,-1,1),α与β的夹角为θ,则cos θ=|cos 〈u ,v 〉|=⎪⎪⎪⎪⎪⎪-12×2=12,∴θ=π3.【超级概括】1.求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时,要注意其范围是(0,π2].2.求线面角的大小时,要注意所求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才是线面角的正弦值.3.求二面角的大小要特别注意需根据具体的图形来判断该二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三)典型例题 1.异面直线所成角例1.(2022·浙江高二期末)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平面ABCD ,3PD =,2PN ND =,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90ADC ∠=︒,//AD BC ,22=3BC AD DC ==.(1)求证://PB 平面ACN ;(2)求异面直线PA 与CN 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析】(1)连接,AC BD 相交于点E ,连接EN .//AD BC ,可得AED 与BCE 相似,则12ED AD BE BC == 又12ND PN =,则12ND AD PN BC ==,所以//EN PB 又PB ⊄平面ACN ,EN ⊂平面ACN ,所以//PB 平面ACN ;(2)由PD ⊥平面ABCD ,90ADC ∠=︒.以D 为原点,以,,DA DC DP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由3PD =,2PN ND =,22=3BC AD DC == 则()0,0,1N ,33,0,0,0,,022A C ⎛⎫⎛⎫⎪ ⎪⎝⎭⎝⎭,()0,0,3P 则3,0,32AP ⎛⎫=-⎪⎝⎭,30,,12CN ⎛⎫=- ⎪⎝⎭所以465cos ,999144AP CN AP CN AP CN⋅===+⋅+465所以异面直线PA与CN【类题通法】利用空间向量求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步骤.(1)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2)求出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坐标.(3)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出两直线方向向量的夹角.(4)结合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得到两异面直线所成角.2.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两个关注点.(1)余弦值非负: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一定为非负值,而对应的方向向量的夹角可能为钝角.],故两直线方向向量夹角的余弦值为负时,应取其绝对值.(2)范围: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π2【巩固练习1】(2022·贵州遵义市第五中学)在三棱锥P—ABC中,P A、PB、PC两两垂直,且P A=PB=PC,M、N分别为AC、AB的中点,则异面直线PN和BM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3B3C6D6【答案】B【解析】以点P为坐标原点,以PA,PB,PC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令2PA =,则()0,0,0P ,()0,2,0B ,()1,0,0M ,()1,1,0N ,则(1,1,0)PN =,(1,2,1)BM =-,设异面直线PN 和BM 所成角为θ,则||3cos 6||||PN BM PN BM θ⋅==.故选B.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例2.(2022·江西省信丰中学)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PAB△为正三角形,且侧面PAB ⊥底面ABCD ,M 为PD 的中点.(1)求证:PB ∥平面ACM ;(2)求直线BM 与平面PAD 所成角的大小;【解析】(1)证明:连接BD ,与AC 交于O ,则O 为BD 的中点,又M 分别为PD 的中点,∴BP OM ∥,∵BP ⊄平面ACM ,OM ⊂平面ACM ,∴BP ∥平面ACM.(2)解:设E 是AB 的中点,连接PE ,∵ABCD 是正方形,PAB △为正三角形,∴PE AB ⊥.又∵面PAB ⊥面ABCD ,交线为AB ,∴PE ⊥平面ABCD .以E 为原点,分别以EB ,EO ,EP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E xyz -,则()0,0,0E ,()1,0,0B ,()1,0,0A -,(3P ,()1,2,0C ,()1,2,0D -,132M ⎛- ⎝⎭,∴(1,0,3PA =--,()0,2,0AD =,332BM ⎛=- ⎝⎭. 设平面PA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3020n PA x z n AD y ⎧⋅=--=⎪⎨⋅==⎪⎩,令1z =.则3x =-()3,0,1n =-.设直线BM 与平面PAD 所成角为α,∴33sin |cos ,|||||n BMn BM n BM α→→→→→→⋅=<>===,即直线BM 与平面PAD 3 故所求角大小为60°.【类题通法】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的方法与步骤方法一:找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充分利用面与面垂直的性质及解三角形知识可求得夹角(或夹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值).方法二:用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可利用向量夹角公式或法向量. 利用法向量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的基本步骤:【巩固练习2】(2022·青海海东市第一中学)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B C -中,11222AC AA AB AC BC ====,160BAA ∠=︒.(1)证明:平面ABC ⊥平面11AA B B .(2)设P 是棱1CC 的中点,求AC 与平面11PA B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析】(1)设2AB =.在四边形11AA B B 中,∵12AA AB =,160BAA ∠=︒,连接1A B ,∴由余弦定理得2221112cos6012A B AA AB AA AB =+-⋅︒=,即123A B =∵22211A B AB AA +=,∴1A B AB ⊥.又∵22211A B BC A C +=,∴1A B BC ⊥,AB BC B ⋂=,∴1A B ⊥平面ABC ,∵1A B ⊂平面11AA B B ,∴平面ABC ⊥平面11AA B B . (2)取AB 中点D ,连接CD ,∵AC BC =,∴CD AB ⊥, 由(1)易知CD ⊥平面11AA B B ,且3CD =如图,以B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BA ,1BA 为x ,y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B -xyz ,则(2,0,0)A ,1(0,23,0)A ,3)C ,1(2,23,0)B -,1(1,23,3)C -,3,3)P .11(2,0,0)A B =-,1(0,3,3)A P =-,设平面11PA B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11100n A B n A P ⎧⋅=⎪⎨⋅=⎪⎩,得20330x z -=⎧⎪⎨-=⎪⎩,令1y =,则取(0,1,1)n =,(13)AC =-,||36cos,||||22AC n AC n AC n ⋅〈〉===AC 与平面11PA B 63.二面角【例3】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是矩形,1,,2AB AP AD E F ==分别是AP BC ,的中点.(1)求证://EF 平面PCD ; (2)求二面角C EF D --的余弦值.【解析】(1)证明:取DP 的中点G ,连接EG ,CG , 又E 是AP 的中点,所以EG AD ∥,且12EGAD . 因为四边形ABCD 是矩形,所以BC AD =且//BC AD ,所以12EG BC =,且//EG BC . 因为F 是BC 的中点,所以12CF BC =,所以EG CF =且//EG CF , 所以四边形EFCG 是平行四边形,故//EF CG .因为EF ⊄平面PCD ,CG ⊂平面PCD ,所以//EF 平面PCD .(2) 解:因为PA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是矩形,所以AB ,AD ,AP 两两垂直,以点A 为坐标原点,直线AB ,AD ,AP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122AB AP AD ===,所以2AB AP ==,4AD BC ==. 因为E ,F 分别为AP ,BC 的中点,所以()2,4,0C ,()0,4,0D ,()0,0,1E ,()2,2,0F 所以()2,2,1EF =-,()2,2,0DF =-,()0,2,0CF =-.设平面CEF 的一个法向量为()111,,m x y z =,由0,0,m EF m CF ⎧⋅=⎨⋅=⎩即1111220,20.x y z y +-=⎧⎨-=⎩ 令11x =,则12z =,10y =,所以()1,0,2m =.设平面DEF 的一个法向量为()222,,n x y z =,由0,0,n EF n DF ⎧⋅=⎨⋅=⎩即22222220,220.x y z x y +-=⎧⎨-=⎩ 令21x =,则21y =,24z =,所以()1,1,4n =.所以9310cos ,10518m n m n m n ⋅===⋅⨯. 由图知二面角C EF D --为锐角,所以二面角C EF D --310.【类题通法】利用平面的法向量求二面角利用向量方法求二面角的大小时,多采用法向量法,即求出两个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法向量的夹角来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利用这种方法求解时,要注意结合图形观察分析,确定二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不能将两个法向量的夹角与二面角的大小完全等同起来.提醒:若求二面角θ,求出cos 〈n 1,n 2〉后,观察图形,判断二面角为锐角还是钝角,若二面角为锐角,则cos θ=|cos 〈n 1,n 2〉|,若二面角为钝角,则cos θ=-|cos 〈n 1,n 2〉|.【巩固练习3】如图,在三棱台111ABC A B C -中,AB AC ⊥,4AB AC ==,1112A A A B ==,侧棱1A A ⊥平面ABC ,点D 是棱1CC 的中点.(1)证明:平面1BB C ⊥平面1AB C ; (2)求二面角C BD A --的正弦值.【解析】(1)证明:因为1A A ⊥平面ABC ,AC ⊂平面ABC ,所以1AA AC ⊥, 又AB AC ⊥,1AA AB A =,1AA ,AB平面11ABB A ,所以AC ⊥平面11ABB A .又1BB ⊂平面11ABB A ,所以1AC BB ⊥. 又因为2212222AB =+,()22142222BB =-+=22211AB AB BB =+,所以11AB BB ⊥.又1AB AC A =,1AB ,AC ⊂平面1AB C ,所以1BB ⊥平面1AB C ,因为1BB ⊂平面1BB C ,所以平面1BB C ⊥平面1AB C .(3) 解:以A 为坐标原点,AB ,AC ,1AA 的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因为4AB AC ==,111112A A A B A C ===,所以()0,0,0A ,()4,0,0B ,()0,4,0C ,()10,2,2C ,()0,3,1D .设平面ABD 的一个法向量为()1111,,x n y z =,设平面CBD 的一个法向量为()2222,,n x y z =,且()4,0,0AB =,()0,3,1AD =,()4,4,0CB =-,()0,1,1CD =-,因为110,0,AB n AD n ⎧⋅=⎪⎨⋅=⎪⎩所以1110,30,x y z =⎧⎨+=⎩令11y =,则10x =,13z =-,所以()10,1,3n =-.又因为220,0.CB n CD n ⎧⋅=⎪⎨⋅=⎪⎩所以22220,0,x y y z -=⎧⎨-=⎩令21x =,则21y =,21z =,所以()21,1,1=n .所以121212130cos ,310n n n n n n ⋅===⋅设二面角C BD A --的大小为θ,则230195sin 115θ⎛⎫=--= ⎪ ⎪⎝⎭, 所以二面角C BD A --195(四)操作演练 素养提升1.已知直线l 1的方向向量s 1=(1,0,1)与直线l 2的方向向量s 2=(-1,2,-2),则l 1和l 2夹角的余弦值为( )A.24B.12C.22D.32 【答案】C【解析】因为s 1=(1,0,1),s 2=(-1,2,-2),所以cos 〈s 1,s 2〉=s 1·s 2|s 1||s 2|=-1-22×3=-22.又两直线夹角的取值范围为(0,π2],所以l 1和l 2夹角的余弦值为22.2.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外有一点P ,PA ⊥平面ABCD .若PA =AB ,则平面PAB 与平面PCD 所成的夹角的大小为( )A .30°B .45°C .60°D .90°【答案】B【解析】建系如图,设AB =1,则A (0,0,0),B (0,1,0),P (0,0,1),D (1,0,0),C (1,1,0). 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n 1=(1,0,0).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n 2=(x ,y ,z ),则⎩⎪⎨⎪⎧n 2·PD →=0,n 2·CD →=0,得⎩⎨⎧x -z =0,y =0.令x =1,则z =1,∴n 2=(1,0,1),cos 〈n 1,n 2〉=12=22. ∴平面PAB 与平面PCD 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为22.∴此角的大小为45°. 3.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AB 、C 1D 1的中点,则A 1B 1与平面A 1EF 夹角的正弦值为( ) A.62 B.63C.64D.2【答案】B【解析】建系如右图,设正方体棱长为1,则A 1(1,0,1),E (1,12,0),F (0,12,1),B 1(1,1,1).A 1B 1→=(0,1,0),A 1E →=(0,12,-1),A 1F →=(-1,12,0).设平面A 1E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A 1E →=0n ·A 1F →=0,即⎩⎨⎧12y -z =0-x +y2=0.令y =2,则⎩⎪⎨⎪⎧x =1z =1.∴n =(1,2,1),cos 〈n ,A 1B 1→〉=26=63.设A 1B 1与平面A 1EF 的夹角为θ,则sin θ=|cos 〈n ,A 1B 1→〉|=63,即所求线面角的正弦值为63. 4. (双空题)已知点E ,F 分别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BB 1,CC 1上,且B 1E =2EB ,CF =2FC 1,则异面直线AE 与A 1C 1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______,平面AEF 与平面ABC 的夹角的正切值等于________.【答案】3510 23【解析】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A (1,0,0),A 1(1,0,1),C 1(0,1,1),E ⎝⎛⎭⎫1,1,13,F ⎝⎛⎭⎫0,1,23,所以AE →=⎝⎛⎭⎫0,1,13,A 1C 1→=(-1,1,0),EF →=⎝⎛⎭⎫-1,0,13,所以cos 〈AE →,A 1C 1→〉=AE →·A 1C 1→|AE →||A 1C 1→|=3510.所以异面直线AE 与A 1C 1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3510.平面ABC 的法向量为n 1=(0,0,1),设平面AEF 的法向量为n 2=(x ,y ,z ).则⎩⎪⎨⎪⎧n 2·AE →=0,n 2·EF →=0,即⎩⎨⎧y +13z =0,-x +13z =0.取x =1,则y =-1,z =3.故n 2=(1,-1,3). 所以cos 〈n 1,n 2〉=n 1·n 2|n 1||n 2|=31111.所以平面AEF 与平面ABC 的夹角α满足cos α=31111,sin α=2211,所以tan α=23. 答案:1.C 2.B 3.B4.3510 23【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高中数学浅谈空间距离的几种计算方法-北师大版选修2-1

高中数学浅谈空间距离的几种计算方法-北师大版选修2-1

浅谈空间距离的几种计算方法【摘要】空间的距离是从数量角度进一步刻划空间中点、线、面、体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重要的量,是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中研究的重要数量.空间距离的求解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其中以点与点、点到线、点到面的距离为基础,一般是将问题最终转化为求线段的长度。

在解题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特点和概念的内在联系,做好各种距离间的相互转化,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关键词】空间距离点线距离点面距离异面直线距离公垂线段等体积法【正文】空间距离是衡量空间中点、线、面、体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重要的量。

空间距离的求解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空间距离主要包括:(1)两点之间的距离;(2)点到直线的距离;(3)点到平面的距离;(4)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5)与平面平行的直线到平面的距离;(6)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这六种距离的计算一般常采用“一作、二证、三计算”的方法求解。

对学生来说是较难掌握的一种方法,难就难在“一作”上。

所谓的“一作”就是作出点线或点面距中的垂线段,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

除非有相当的基本功,否则这种方法很难运用自如,因此就需要进行转化来求解这些空间距离。

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空间距离的计算方法,使得有些距离的计算可以避开作(或找)公垂线段、垂线段的麻烦,使空间距离的计算变得比较简单。

一、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通常有两种方法:1、可以计算线段的长度。

把要求的线段放入某个三角形中,用勾股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2、可以用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

如果图形比较特殊,便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可写出两点的坐标,然后代入两点间距离公式计算即可。

二、点到直线的距离在求解点到直线的距离时,通常是寻找或构造一个三角形。

其中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直线是此顶点所对的一条边,利用等面积法计算点线距离。

所寻找或构造的三角形有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一般三角形三类,最关键的步骤是算出三角形的面积,然后用等面积法计算即可。

2020年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第2课时空间距离与立体几何中的最值(范围)问题(选用)

2020年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第2课时空间距离与立体几何中的最值(范围)问题(选用)

空间距离与立体几何中的最值(范围)问题(选用)空间中的距离问题如图,平面PAD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PAD 是直角三角形,且PA =AD =2,E ,F ,G 分别是线段PA ,PD ,CD 的中点.(1)求证:平面EFG ⊥平面PAB ; (2)求点A 到平面EFG 的距离.【解】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则A (0,0,0),B (2,0,0),C (2,2,0),D (0,2,0),P (0,0,2),E (0,0,1),F (0,1,1),G (1,2,0).(1)证明:因为EF →=(0,1,0),AP →=(0,0,2),AB →=(2,0,0),所以EF →·AP →=0×0+1×0+0×2=0,EF →·AB →=0×2+1×0+0×0=0,所以EF ⊥AP ,EF ⊥AB .又因为AP ,AB ⊂平面PAB ,且PA ∩AB =A ,所以EF ⊥平面PAB . 又EF ⊂平面EFG ,所以平面EFG ⊥平面PAB . (2)设平面EFG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EF →=(x ,y ,z )·(0,1,0)=0,n ·EG →=(x ,y ,z )·(1,2,-1)=0,所以⎩⎪⎨⎪⎧y =0,x +2y -z =0.取n =(1,0,1),又AE →=(0,0,1),所以点A 到平面EFG 的距离d =|AE →·n ||n |=12=22.(1)空间中的各种距离一般都可以转化为求点与点、点与线、点与面的距离. ①点点距:点与点的距离,以这两点为起点和终点的向量的模;②点线距:点M 到直线a 的距离,若直线的方向向量为a ,直线上任一点为N ,则点M 到直线a 的距离为d =|MN →|·sin〈MN →,a 〉;③线线距:两平行线间的距离转化为点线距离,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或者直接求公垂线段的长度;④点面距:点M 到平面α的距离,若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平面α内任一点为N ,则点M 到平面α的距离d =|MN →||cos 〈MN →,n 〉|=|MN →·n ||n |.(2)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问题,首先应明确所求距离的特征,恰当选用距离公式求解.1.如图,P ­ABCD 是正四棱锥,ABCD ­A 1B 1C 1D 1是正方体,其中AB =2,PA =6,则B 1到平面PAD 的距离为________.解析:以A 1B 1所在直线为x 轴,A 1D 1所在直线为y 轴,A 1A 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D →=(0,2,0),AP →=(1,1,2),设平面PAD 的法向量是m =(x ,y ,z ), 所以由⎩⎪⎨⎪⎧m ·AD →=0,m ·AP →=0,可得⎩⎪⎨⎪⎧2y =0,x +y +2z =0.取z =1,得m =(-2,0,1),因为B 1A →=(-2,0,2),所以B 1到平面PAD 的距离d =|B 1A →·m ||m |=65 5.答案:6552.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4,BC =3,CC 1=2.(1)求证:平面A 1BC 1∥平面ACD 1; (2)求平面A 1BC 1与平面ACD 1的距离.解:(1)证明:因为AA 1綊CC 1,所以四边形ACC 1A 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C ∥A 1C 1. 又AC ⊄平面A 1BC 1,A 1C 1⊂平面A 1BC 1, 所以AC ∥平面A 1BC 1.同理可证CD 1∥平面A 1BC 1. 又AC ∩CD 1=C ,AC ⊂平面ACD 1,CD 1⊂平面ACD 1, 所以平面A 1BC 1∥平面ACD 1.(2)以B 1为原点,分别以B 1A 1→,B 1C 1→,B 1B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4,0,0),A (4,0,2),D 1(4,3,0),C (0,3,2),A 1A →=(0,0,2),AC →=(-4,3,0),AD 1→=(0,3,-2),设n =(x ,y ,z )为平面ACD 1的一个法向量, 则⎩⎪⎨⎪⎧n ·AC →=0,n ·AD 1→=0,即⎩⎪⎨⎪⎧-4x +3y =0,3y -2z =0,取n =(3,4,6),所以所求距离d =|A 1A →|×|cos 〈n ,A 1A →〉|=|n ·A 1A →||n |=1232+42+62=126161,故平面A 1BC 1与平面ACD 1的距离为126161.立体几何中的最值(范围)问题(1)(2019·宁波十校联考)如图,平面PAB ⊥平面α,AB ⊂α,且△PAB 为正三角形,点D 是平面α内的动点,ABCD 是菱形,点O 为AB 中点,AC 与OD 交于点Q ,l ⊂α,且l ⊥AB ,则PQ 与l 所成角的正切值的最小值为( )A . -3+372B . 3+372C .7D .3(2)(2019·温州高考模拟)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平面ABC ⊥平面BCD ,△BAC 与BC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AC =∠BCD =90°,BC =2,点P 是线段AB 上的动点,若线段CD 上存在点Q ,使得直线PQ 与AC 成30°的角,则线段PA 长的取值范围是( )A .⎝ ⎛⎭⎪⎫0,22 B .⎣⎢⎡⎦⎥⎤0,63 C .⎝⎛⎭⎪⎫22,2 D .⎝⎛⎭⎪⎫63,2 【解析】 (1)如图,不妨以CD 在AB 前侧为例.以O 为原点,分别以OB 、OP 所在直线为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 =2,∠OAD =θ(0<θ<π),则P (0,0,3),D (2sin θ,-1+2cos θ,0),所以Q ⎝ ⎛⎭⎪⎫23sin θ,23cos θ-13,0,所以QP →=⎝ ⎛⎭⎪⎫-23sin θ,13-23cos θ,3,设α内与AB 垂直的向量n =(1,0,0),PQ 与l 所成角为φ,则cos φ=⎪⎪⎪⎪⎪⎪⎪⎪QP →·n |QP →||n |=⎪⎪⎪⎪⎪⎪⎪⎪-23sin θ329-49cos θ=sin θ8-cos θ=1-cos 2θ8-cos θ.令t =cos θ(-1<t <1),则s =1-t 28-t ,s ′=t 2-16t +1(8-t )2,令s ′=0,得t =8-37,所以当t =8-37时,s 有最大值为16-67.则cos φ有最大值为16-67,此时sin φ取最小值为67-15. 所以正切值的最小值为67-1516-67=3+372.故选B.(2) 以C 为原点,CD 所在直线为x 轴,CB 所在直线为y 轴,过C 作平面BCD 的垂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1,1),B (0,2,0),C (0,0,0),设Q (q ,0,0),AP →=λAB →=(0,λ,-λ)(0≤λ≤1),则PQ →=CQ →-CP →=CQ →-(CA →+AP →)=(q ,0,0)-(0,1,1)-(0,λ,-λ)=(q ,-1-λ,λ-1),因为直线PQ 与AC 成30°的角, 所以cos 30°=|CA →·PQ →||CA →|·|PQ →|=22·q 2+(1+λ)2+(λ-1)2=2q 2+2λ2+2=32, 所以q 2+2λ2+2=83,所以q 2=23-2λ2∈[0,4],所以⎩⎪⎨⎪⎧23-2λ2≥023-2λ2≤4,解得0≤λ≤33,所以|AP →|=2λ∈⎣⎢⎡⎦⎥⎤0,63,所以线段PA 长的取值范围是⎣⎢⎡⎦⎥⎤0,63. 故选B.【答案】 (1)B (2)B(1)求解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需要先确定最值的主体,确定题目中描述的相关变量,然后根据所求,确定是利用几何方法求解,还是转化为代数(特别是函数)问题求解.利用几何方法求解时,往往利用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将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中的问题进行求解,如求几何体表面距离的问题.利用代数法求解时,要合理选择参数,利用几何体中的相关运算构造目标函数,再根据条件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目标函数的值域,即可利用函数最值的求解方法求得结果.(2)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不仅简捷,更减少了思维量.用变量表示动点的坐标,然后依题意用向量法求其有关几何量,构建有关函数,从而用代数方法即可求其最值.1.(2019·浙江省五校联考模拟)如图,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点A 在平面α内,平面ABCD 与平面α所成的二面角为30°,则顶点C 1到平面α的距离的最大值是( )A .2(2+2)B .2(3+2)C .2(3+1)D .2(2+1)解析:选B.如图所示,作C 1O ⊥α,交ABCD 于O ,交α于E ,由题得O 在AC 上,则C 1E 为所求,∠OAE =30°, 由题意,设CO =x ,则AO =42-x ,C 1O =16+x 2,OE =12OA =22-12x ,所以C 1E =16+x 2+22-12x ,令y =16+x 2+22-12x ,则y ′=x16+x 2-12=0,可得x =43,所以x =43时,顶点C 1到平面α的距离的最大值是2(3+2).2.(2019·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AD =DC =CB =1,∠ABC =60°,四边形ACFE 为矩形,平面ACFE ⊥平面ABCD ,CF =1.(1)求证:BC ⊥平面ACFE ;(2)点M 在线段EF 上运动,设平面MAB 与平面FCB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θ(θ≤90°),试求cos θ的取值范围.解:(1)证明:在梯形ABCD 中,因为AB ∥CD ,AD =DC =CB =1,∠ABC =60°,所以AB =2,所以AC 2=AB 2+BC 2-2AB ·BC ·cos 60°=3, 所以AB 2=AC 2+BC 2,所以BC ⊥AC ,因为平面ACFE ⊥平面ABCD ,平面ACFE ∩平面ABCD =AC ,BC ⊂平面ABCD ,所以BC ⊥平面ACFE .(2)如图所示,由(1)可建立分别以直线CA ,CB ,CF 为x 轴,y 轴,z 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令FM =λ(0≤λ≤3),则C (0,0,0),A (3,0,0),B (0,1,0),M (λ,0,1),所以AB →=(-3,1,0),BM →=(λ,-1,1),设n 1=(x ,y ,z )为平面MAB 的一个法向量,由⎩⎪⎨⎪⎧n 1·AB →=0n 1·BM →=0,得⎩⎨⎧-3x +y =0λx -y +z =0,取x =1,则n 1=(1,3,3-λ),因为n 2=(1,0,0)是平面FCB 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cos θ=|n 1·n 2||n 1|·|n 2|=11+3+(3-λ)2×1 =1(λ-3)2+4,因为0≤λ≤3,所以当λ=0时,cos θ有最小值77, 当λ=3时,cos θ有最大值12,所以cos θ∈⎣⎢⎡⎦⎥⎤77,12.空间中的距离(1)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利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利用空间向量的模长利用辅助线转化为平面距离(2)点线距离⎩⎪⎨⎪⎧转化为两点间距离求解利用向量法求解(3)点面之间距离⎩⎪⎨⎪⎧等积法求解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中的最值(范围)问题 (1)几何体的面积、体积的最值(范围) (2)空间角(或空间角三角函数值)的最值(范围) (3)空间距离的最值(范围) 求解方法⎩⎪⎨⎪⎧①构造函数法②转化为平面问题③引入参数利用向量法[基础达标]1.(2019·宁波市镇海中学高考模拟)在直三棱柱A 1B 1C 1­ABC 中,∠BAC =π2,AB =AC=AA 1=1,已知G 和E 分别为A 1B 1和CC 1的中点,D 与F 分别为线段AC 和AB 上的动点(不包括端点),若GD ⊥EF ,则线段DF 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A .⎣⎢⎡⎭⎪⎫55,1 B .⎣⎢⎡⎦⎥⎤55,1 C .⎝⎛⎭⎪⎫255,1 D .⎣⎢⎡⎭⎪⎫255,1 解析:选A.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E ⎝ ⎛⎭⎪⎫0,1,12,G ⎝ ⎛⎭⎪⎫12,0,1, F (x ,0,0),D (0,y ,0),由于GD ⊥EF ,所以x +2y -1=0,DF =x 2+y 2=5⎝ ⎛⎭⎪⎫y -252+15, 由x =1-2y >0,得y <12,所以当y =25时,线段DF 长度的最小值是15,当y =0时,线段DF 长度的最大值是1,又不包括端点,故y =0不能取,故选A. 2. (2019·杭州市学军中学高考数学模拟)如图,三棱锥P ­ABC 中,已知PA ⊥平面ABC ,AD ⊥BC 于D ,BC =CD =AD =1,设PD =x ,∠BPC =θ,记函数f (x )=tan θ,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f (x )是关于x 的增函数B .f (x )是关于x 的减函数C .f (x )关于x 先递增后递减D .f (x )关于x 先递减后递增解析:选C.因为PA ⊥平面ABC ,AD ⊥BC 于D ,BC =CD =AD =1,PD =x ,∠BPC =θ, 所以可求得AC =2,AB =5,PA =x 2-1,PC =x 2+1,BP =x 2+4, 所以在△PBC 中,由余弦定理知cos θ=PB 2+PC 2-BC 22BP ·PC =2x 2+42x 2+1x 2+4. 所以tan 2θ=1cos 2θ-1=(x 2+1)(x 2+4)(x 2+2)2-1=x2(x 2+2)2.所以tan θ=x x 2+2=1x +2x ≤12x ·2x=24(当且仅当x =2时取等号),所以f (x )关于x 先递增后递减.3.(2019·义乌市高三月考)如图,边长为2的正△ABC 的顶点A 在平面γ上,B ,C 在平面γ的同侧,M 为BC 的中点,若△ABC 在平面γ上的射影是以A 为直角顶点的△AB 1C 1,则M 到平面γ的距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设∠BAB 1=α,∠CAC 1=β,则AB 1=2cos α,AC 1=2cos β,BB 1=2sin α,CC 1=2sin β,则点M 到平面γ的距离d =sin α+sin β,又|AM |=3,则|B 1C 1|=23-d 2,即cos 2α+cos 2β=3-(sin 2α+2sin αsin β+sin 2β).也即sin αsin β=12,所以d=sin α+sin β=sin α+12sin α≥2,因为sin α<1,sin β<1,所以12sin α<1,所以12<sin α<1,所以当sin α=12或1时,d =32,则2≤d <32.答案:⎣⎢⎡⎭⎪⎫2,324. (2019·杭州市学军中学高考数学模拟)如图,在二面角A ­CD ­B 中,BC ⊥CD ,BC =CD =2,点A 在直线AD 上运动,满足AD ⊥CD ,AB =3.现将平面ADC 沿着CD 进行翻折,在翻折的过程中,线段AD 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AD →⊥DC →,DC →⊥CB →,设平面ADC 沿着CD 进行翻折的过程中,二面角A ­CD ­B 的夹角为θ,则〈DA →,CB →〉=θ,因为AB →=AD →+DC →+CB →,所以平方得AB →2=AD →2+DC →2+CB →2+2AD →·DC →+2CB →·AD →+2DC →·CB →, 设AD =x ,因为BC =CD =2,AB =3, 所以9=x 2+4+4-4x cos θ,即x 2-4x cos θ-1=0,即cos θ=x 2-14x.因为-1≤cos θ≤1,所以-1≤x 2-14x≤1,即⎩⎪⎨⎪⎧x 2-1≤4x x 2-1≥-4x ,即⎩⎪⎨⎪⎧x 2-4x -1≤0x 2+4x -1≥0,则⎩⎨⎧2-5≤x ≤2+5,x ≥-2+5或x ≤-2- 5.因为x >0,所以5-2≤x ≤5+2, 即AD 的取值范围是[5-2,5+2]. 答案:[5-2,5+2]5.(2019·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如图,在三棱锥D ­ABC 中,已知AB =2,AC →·BD →=-3,设AD =a ,BC =b ,CD =c ,则c 2ab +1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设AD →=a ,CB →=b ,DC →=c ,因为AB =2,所以|a +b +c |2=4⇒a 2+b 2+c 2+2(a ·b +b ·c +c ·a )=4,又因为AC →·BD →=-3,所以(a +c )·(-b -c )=-3⇒a ·b +b ·c +c ·a +c 2=3,所以a 2+b 2+c 2+2(3-c 2)=4⇒c 2=a 2+b 2+2,所以a 2+b 2+2ab +1≥2ab +2ab +1=2,当且仅当a=b 时,等号成立,即c 2ab +1的最小值是2.答案:26.(2019·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末考试)在正四面体P ­ABC 中,点M 是棱PC 的中点,点N 是线段AB 上一动点,且AN →=λAB →,设异面直线NM 与AC 所成角为α,当13≤λ≤23时,则cos 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设点P 到平面ABC 的射影为点O ,以AO 所在直线为y 轴,OP 所在直线为z 轴,过点O 作BC 的平行线为x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43,则有A (0,-4,0),B (23,2,0),C (-23,2,0),P (0,0,42),M (-3,1,22).由AN →=λAB →,得N (23λ,6λ-4,0).从而有NM →=(-3-23λ,5-6λ,22),AC →=(-23,6,0). 所以cos α=|NM →·AC →||NM →||AC →|=3-2λ24λ2-4λ+3,设3-2λ=t ,则53≤t ≤73.则cos α=12t 2t 2-4t +6=126⎝ ⎛⎭⎪⎫1t 2-4·1t+1,因为13<37≤1t ≤35,所以51938≤cos α≤71938.答案:⎣⎢⎡⎦⎥⎤51938,719387.如图,在△ABC 中,∠B =π2,AB =BC =2,P 为AB 边上一动点,PD ∥BC 交AC 于点D .现将△PDA 沿PD 翻折至△PDA ′,使平面PDA ′⊥平面PBCD .(1)当棱锥A ′­PBCD 的体积最大时,求PA 的长; (2)若P 为AB 的中点,E 为A ′C 的中点,求证:A ′B ⊥DE . 解:(1)设PA =x ,则PA ′=x ,所以V A ′­PBCD =13PA ′·S 底面PBCD =13x ⎝ ⎛⎭⎪⎫2-x 22.令f (x )=13x ⎝⎛⎭⎪⎫2-x 22=2x 3-x36(0<x <2),则f ′(x )=23-x22.当x 变化时,f ′(x ),f (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2) 证明:取A ′B 的中点F ,连接EF ,FP .由已知,得EF 綊12BC 綊PD .所以四边形EFP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D ∥FP . 因为△A ′P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 ′B ⊥PF . 所以A ′B ⊥DE .8. (2019·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数学质量检测)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平面ABC ,平面A 1BC ⊥平面A 1ABB 1.(1)求证:AB ⊥BC ;(2)设直线AC 与平面A 1BC 所成的角为θ,二面角A 1­BC ­A 的大小为φ,试比较θ和φ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1)证明:过点A 在平面A 1ABB 1内作AD ⊥A 1B 于D , 因为平面A 1BC ⊥平面A 1ABB 1, 平面A 1BC ∩平面A 1ABB 1=A 1B , 所以AD ⊥平面A 1BC , 又因为BC ⊂平面A 1BC , 所以AD ⊥BC .因为AA 1⊥平面ABC ,所以AA 1⊥BC . 又因为AA 1∩AD =A , 所以BC ⊥侧面A 1ABB 1, 又因为AB ⊂平面A 1ABB 1, 故AB ⊥BC .(2)连接CD ,由(1)知∠ACD 是直线AC 与平面A 1BC 所成的角. 又∠ABA 1是二面角A 1­BC ­A 的平面角. 则∠ACD =θ,∠ABA 1=φ.在Rt △ADC 中,sin θ=AD AC,在Rt △ADB 中, sin φ=AD AB.由AB <AC ,得sin θ<sin φ,又0<θ,φ<π2,所以θ<φ. [能力提升]1.(2019·温州市高考数学模拟)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AD=λ(λ>1),将其沿AC 翻折,使点D 到达点E 的位置,且二面角C ­AB ­E 为直二面角.(1)求证:平面ACE ⊥平面BCE ;(2)设F 是BE 的中点,二面角E ­AC ­F 的平面角的大小为θ,当λ∈[2,3]时,求cosθ的取值范围.解:(1)证明:因为二面角C ­AB ­E 为直二面角,AB ⊥BC, 所以BC ⊥平面ABE ,所以BC ⊥AE .因为AE ⊥CE ,BC ∩CE =C ,所以AE ⊥平面BCE . 因为AE ⊂平面ACE ,所以平面ACE ⊥平面BCE .(2)如图,以E 为坐标原点,以AD 长为一个单位长度,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B =λ,A (0,1,0),B (λ2-1,0,0),C (λ2-1,0,1),E (0,0,0),F ⎝ ⎛⎭⎪⎫λ2-12,0,0,则EA →=(0,1,0),EC →=(λ2-1,0,1), 设平面EAC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y =0λ2-1·x +z =0,取x =1,则m =(1,0,-λ2-1). 同理得平面FA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λ2-1,-λ2-1).所以cos θ=m ·n |m |·|n |=λ2+1λ·2(λ2+1)=22·1+1λ2.因为λ∈[2,3], 所以cos θ∈⎣⎢⎡⎦⎥⎤53,104.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已知PA ⊥平面ABCD ,且四边形ABCD 为直角梯形,∠ABC =∠BAD =π2, PA =AD =2,AB =BC =1.(1)求平面PAB 与平面PCD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2)点Q 是线段BP 上的动点,当直线CQ 与DP 所成的角最小时,求线段BQ 的长. 解:以{AB →,AD →,AP →}为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各点的坐标为B (1,0,0),C (1,1,0),D (0,2,0),P (0,0,2).(1)由题意知,AD ⊥平面PAB ,所以AD →是平面PAB 的一个法向量,AD →=(0,2,0). 因为PC →=(1,1,-2),PD →=(0,2,-2). 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则m ·PC →=0,m ·PD →=0,即⎩⎪⎨⎪⎧x +y -2z =0,2y -2z =0.令y =1,解得z =1,x =1. 所以m =(1,1,1)是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从而cos 〈AD →,m 〉=AD →·m |AD →||m |=33,所以平面PAB 与平面PCD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3. (2)因为BP →=(-1,0,2),设BQ →=λBP →=(-λ,0,2λ)(0≤λ≤1), 又CB →=(0,-1,0),则CQ →=CB →+BQ →=(-λ,-1,2λ), 又DP →=(0,-2,2),从而cos 〈CQ →,DP →〉=CQ →·DP →|CQ →||DP →|=1+2λ10λ2+2. 设1+2λ=t ,t ∈[1,3],则cos 2〈CQ →,DP →〉=2t 25t 2-10t +9=29⎝ ⎛⎭⎪⎫1t -592+209≤910.当且仅当t =95,即λ=25时,|cos 〈CQ →,DP →〉|的最大值为31010.因为y =cos x 在⎝⎛⎭⎪⎫0,π2上是减函数,所以此时直线CQ 与DP 所成角取得最小值. 又因为BP =12+22=5, 所以BQ =25BP =255.。

数学高考题型专题讲解44---立体几何中最值问题

数学高考题型专题讲解44---立体几何中最值问题

数学高考题型专题讲解44---立体几何中最值问题一.方法综述高考试题将趋于关注那些考查学生运用运动变化观点处理问题的题目,而几何问题中的最值与范围类问题,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又考查运用运动变化观点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将是有中等难度的考题.此类问题,可以充分考查图形推理与代数推理,同时往往也需要将问题进行等价转化,比如求一些最值时,向平面几何问题转化,这些常规的降维操作需要备考时加强关注与训练.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一般涉及到距离、面积、体积、角度等四个方面,此类问题多以规则几何体为载体,涉及到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以及空间线面关系的逻辑推理、空间角与距离的求解等,题目较为综合,解决此类问题一般可从三个方面思考:一是函数法,即利用传统方法或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建立所求的目标函数,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求解;二是根据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变动态为静态,直观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取得最值;三是将几何体平面化,如利用展开图,在平面几何图中直观求解.二.解题策略类型一距离最值问题【例1】【河南省焦作市2019届高三三模】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在棱AA1和AB上,且C1E⊥EF,则|AF|的最大值为()A.B.1 C.D.2【答案】B【解析】以AB,AD,AA1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C1(4,4,4),设E(0,0,z),z∈[0,4],F(x,0,0),x∈[0,4],则|AF|=x.=(4,4,4﹣z),=(x,0,﹣z).因为C1E⊥EF,所以,即:z2+4x﹣4z=0,x=z﹣.当z=2时,x取得最大值为1.|AF|的最大值为1.故选:B.【指点迷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坐标,利用C 1E⊥EF,求出|AF|满足的关系式,然后求出最大值即可.利用向量法得到|AF|的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故选D.【举一反三】1、【江西省吉安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最长棱的棱长为A.B.C.D.【答案】A【解析】解:根据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一个正四棱锥,画出图形如图所示;则,,底面CDEB,结合图形中的数据,求得,在中,由勾股定理得,同理求得,.故选:A.2、【河南省顶级名校2019届高三第四次联合测评】在侧棱长为的正三棱锥中,侧棱OA,OB,OC两两垂直,现有一小球P在该几何体内,则小球P最大的半径为A.B.C.D.【答案】B【解析】当小球与三个侧面,,及底面都相切时,小球的体积最大此时小球的半径最大,即该小球为正三棱锥的内切球设其半径为由题可知因此。

北师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3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第2课时 空间中的距离问题

北师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3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第2课时 空间中的距离问题
距离,而'∥n0 ,所以向量在法向量 n0 方向上的投影向量的长度|·n0|
就等于线段PP'的长度.
点P到平面α的距离,等于点P与平面α内任意一点A连线所得向量 ,在平
面α的单位法向量n0方向上所作投影向量的长度,即d=| ·n0|.

n0= (平面
||
α 的法向量为 n)
=
1
1+3+3
=
7
,
7
即平面 PCD 和平面 ADC 所成锐二面角大小的余弦值为
7
.
7
规律方法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方法
(1)作点到平面的垂线,点到垂足的距离即点到平面的距离.
(2)在三棱锥中利用等体积法求解.
(3)向量法.步骤如下:
变式训练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PD⊥平面
以点 M 到平面 PCD 的距离为
| · 1 |
d=
| 1 |
=
|- 3|
1+3+3
=
21
.
7
(2)由(1)可知平面 PCD 的法向量为 n1=(1,- 3,- 3),
因为 A(0,0,0),D(0,2,0),C(0,1,1),
所以=(0,2,0), =(0,1,1).
设平面 ACD 的法向量为 n2=(x2,y2,z2),
距离.
解 ∵A(2,2,0),B(1,4,2),C(0,0,5),∴ =(-1,2,2), =(-2,-2,5), =(0,0,5).
设平面 ABC 的法向量为 n=(x,y,z),
· = - + 2 + 2 = 0,
7
1

第02讲 玩转立体几何中的角度、体积、距离问题(五大题型)(学生版)-2024高中数学新高二暑期衔接

第02讲 玩转立体几何中的角度、体积、距离问题(五大题型)(学生版)-2024高中数学新高二暑期衔接

(3)求解由斜线、垂线、射影构成的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 4、作二面角的三种常用方法 (1)定义法:在二面角的棱上找一个特殊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如图①,则∠AOB 为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
(2)垂直法:过棱上一点作棱的垂直平面,该平面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产生交线,这两条交线所成的 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如图②,∠AOB 为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
求点 C 到平面 AAB 的距离.
例 12.(2023·全国·高一专题练习)在四棱锥 P ABCD 中,AB / /CD ,AD 2 ,AB 2 ,CD 2 2 ,PAD 为等边三角形, PDC ADC 45 .
(1)证明:平面 PDC 平面 PBC;
(2)求点 C 到平面 PAB 的距离.
中点,则异面直线 BM 与 A1C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10 5
B. 15 5
C. 10 10
D. 3 10 10
8.(2023·海南·高一海南华侨中学校考期末)如图所示,四棱锥 S 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SD 平面 ABCD,
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AC SB B. AB / / 平面 SCD C.直线 SA 与平面 SBD 所成的角等于 30 D.直线 SA 与平面 SBD 所成的角等于直线 SC 与平面 SBD 所成的角. 三、填空题 9.(2023·天津宝坻·高一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如图,在棱长为 1 的正方体 ABCD A1B1C1D1 中,
【过关测试】 一、多选题 1.(2023·贵州贵阳·高一贵阳市民族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如图 AD 与 BC 分别为圆台上下底面直径,AD//BC , 若 AB 3 , AD 2 , BC 4 ,则( )

1.4.2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第二课时角度-线线、线面角)课件(人教版)

1.4.2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第二课时角度-线线、线面角)课件(人教版)

探究交流
向量与的夹角
例 7 如图 1.4-19,
ABCD 中, M,N
例 7 如图 1.4-19,在棱长为 1 的正四面体(四个面都是正三角形)
ABCD 中, M,N 分别为 BC ,AD 的中点,求直线 AM 和 CN 夹角的余弦值.
夹角的余弦值.
追问1:这个问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根据以往的经验,你打算通过什么途径将这个
=
=

3
3

×1
2
2
.
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正弦值等于
3
z E
A
N
B
O
M
x
C
y
D
探究交流
用空间向量求直线 与平面所成角的步骤和方法:
化为向量问题
进行向量运算
回到图形问题
①转化为求直线的方向向量与
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
②计算cos , =


的值
③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
立体几何问题转化成向量问题? 几何法 基底法
坐标法
解:取中点,过作⊥平面,

z E
以为原点,,,所在直线为轴、轴、轴,建立
A
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N
B
O
y
D
M
x
C
请同学们课后完成!
探究交流
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成向量问题的途径:
途径1:通过建立一个基底,用空间向量表示问题中涉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
角的正弦值.
夹角的余弦值.
3
( ,0,0),
2

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
1
(0, ,0),
2
3

名师辅导 立体几何 第2课 空间两条直线(含答案解析)

名师辅导 立体几何 第2课  空间两条直线(含答案解析)

名师辅导 立体几何 第2课 空间两条直线(含答案解析)●考试目标 主词填空1.空间两条直线有三种位置关系 相交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同在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平行直线定义: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称为平行直线. 公理4:平行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为异面直线”. 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这是判定空间两直线是异面直线的理论依据. ●题型示例 点津归纳【例1】 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A 1C 1与A 1B 上的点,且A 1E =A 1F .求证:EF ∥AD 1.【解前点津】 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首先考虑把两直线放在同一 平面内,利用平面图形的性质实施证明,若图形中这样的平面不好找, 可以考虑实施转化,利用平行公理(或后继将要学习的直线与平面平行 的性质定理、向量知识等)实施证明.—【规范解答】 证明:连结BC 1、AD 1,因为ABCD -A 1B 1C 1D 1是正方体,所以A 1C 1=A 1B .在△A 1BC 1中, ∵A 1C 1=A 1B ,A 1E =A 1F ,∴BA FA C A E A 11111 ,∴EF ∥BC 1. 又∵D 1C 1平行且等于AB ,∴四边形ABC 1D 1是平行四边形, ∴BC 1∥AD 1,∴EF ∥AD 1.【例2】 如图所示,长方体A 1B 1C 1D 1-ABCD 中,∠ABA 1=45°,∠A 1AD 1=60°,求异面直线A 1B 与AD 1所成的角的度数.【解前点津】 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步骤如下: ①用平移法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②说明作出的角就是要求的角; ③计算(解三角形); ④结论.【规范解答】 如图所示,连结BC 1、A 1C 1, ∵A 1B 1C 1D 1-ABCD 是长方体,∴AB 平行且等于D 1C 1,即ABC 1D 1是平行四边形, ∴AD 1平行且等于BC 1,∴∠A 1BC 1(或它的补角)是异面直线A 1B 与AD 1所成的角. 设AA 1=a ,∵∠ABA 1=45°,∠A 1AD 1=60°例1题图例2题图∴在△AA 1D 1与△A 1AB 中,AB =AA 1=a ,A 1B =2a ,AD 1=BC 1=2a ,A 1D 1=3a ,\∴A 1C 1=211211B A D A +=2a ,在△A 1BC 1中,由余弦定理知,cos ∠A 1BC 1=1121121212BC B A C A BC B A ⋅-+=42.∴∠A 1BC 1=arcos42,所以异面直线A 1B 与AD 1所成的角是arccos 42. 【解后归纳】 学完空间向量之后,我们还可以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3】 如图所示,求证分别与两条异面直线都相交,且交点为不同的四个点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已知:a 、b 异面,AB 交a 、b 于A 、B ,CD 交a 、b 于 C 、D ,A 、B 、C 、D 四点不同.求证:AB 与CD 是异面直线.^【解前点津】 此题条件不具备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所需条件,而当结论的反面即AB 、CD 共面时,易得AC 、BD共面.即a 、b 共面,与已知矛盾.故用反证法证明较易.【规范解答】 假设AB 与CD 不是异面直线,则AB 与CD 共面,设此平面为α, 所以,A 、B 、C 、D 都在α内, 所以直线AC ⊂平面α,BD ⊂平面α,所以AC 与BD 共面,即a 与b 共面,这与a 、b 为异面直线相矛盾. 所以AB 与CD 是异面直线.【解后归纳】 证明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除利用定义、定理外,还常常使用反证法,要掌握好.【例4】 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AC =AA 1=d ,D 是AB 的中点,若C 1D =211d ,求异面直线AB 与A 1C 1所成的角.《【规范解答】 如图,连结CD ,∵AC ∥A 1C 1,∴∠BAC 或其补角就是异面直线AB 与A 1C 1所成的角, 在Rt △C 1CD 中,∠C 1CD =90°,∴CD 2=C 1D 2-CC 12=247d 在△ADC 中,AD =21AB =2d,AC =dcos ∠CAD =21224742222222-=⋅⨯-+=⋅-+dd d d d AC AD CD AC AD .∴∠CAD =120°,∴异面直线AB 与A 1C 1所成的角为60°.例3题图例4题图【解后归纳】 此题也可运用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θcos 2222mn n m d EF ±++=,求出cos θ,其中EF ,d ,m ,n 就是题中的C 1D ,AA 1,A 1C 1,AD ,而θ就是∠CAD .,●对应训练 分阶提升 一、基础夯实1.“a 、b 为异面直线”是指①a ∩b =,且a ∥\ b ;②a ⊂面α,b ⊂面β且a ∩b =;③a ⊂面α,b ⊂面β,且a ∩β=;④a ⊂平面α,b ⊂平面α;⑤不存在面α,使a ⊂面α且b ⊂面α成立,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 )A.①④⑤都正确B.①③④都正确C.仅②④正确D.仅①⑤正确 2.无论怎样选择平面,两条异面直线在该平面内的射影不可能是 ( ) A.两条平行直线 B.两条相交直线 C.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 D.两个点 3.相交直线a 、b 的夹角为50°,则过交点与a 、b 都成60°角的直线的条数为 ( ).2 C4.正方体的对角线与正方体的棱组成的异面直线共有 ( ) 对 对 对 对\5.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所有各面的对角线中与AB 1成60°角且与AB 1异面的直线的条数为( ).2 C6.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则顺次连结各边中点的四边形是 ( ) A.空间四边形 B.矩形 C.菱形 D.正方形7.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为棱AA 1和BB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CM 与D 1N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 )A.91B.32C.594D. 592.8.如图所示,A 1B 1C 1—ABC 是直三棱柱,∠BCA =90°,点D 1、E 1分别是A 1B 1、A 1C 1的中点,若BC =CA =CC 1,则BD 1与AE 1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A.1015 B.1530 C.21 D.10309.在四面体ABCD 中,AB =8,CD =6,M 、N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且MN =5,则AB!第7题图 第8题图与CD 所成角是 ( )° ° ° °10.空间四点A 、B 、C 、D ,每两点的连线长都等于a ,动点P 在线段AB 上,动点Q 在线段CD 上,则点P 与Q 的最小距离为 ( )B.a 23 C.a 22D. a 21 二、思维激活11.正方体六个面内的所有对角线互成60°角的共有 对.12.在三棱锥S —ABC 中,AB =6cm ,AC =4cm ,∠BAC =60°,M 、N 分别是△SAB 和△SAC 的重心,则MN = .13.在正四面体ABCD 中,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则EF 与AC 所成角的大小为 .14.在四面体ABCD 中,棱长均相等,E 是AD 的中点,则AB 和C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三、能力提高(15.如图所示,在三棱锥D —ABC 中,DA ⊥平面ABC ,∠ACB =90°,∠ABD =30°,AC =BC ,求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16.已知a 、b 是异面直线,A 、B ∈a 且AB =m ,C ∈b .》(1)当线段AB 在直线a 上移动时,C 为定点,证明△ABC 面积不变.(2)当C 点在直线b 上移动,问点C 在何位置时,△ABC 的面积最小.17.如图所示,已知P 为△ABC 所在平面外的一点,E 为PA 的中点,F 为PC 的中点,BE ⊥AC ,PC ⊥AC .。

22版:高考专题突破四 第2课时 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新定义问题(步步高)

22版:高考专题突破四 第2课时 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新定义问题(步步高)
12345
因为 BC=4,则 DE=12BC=2, 所以 OP=OF= 3.
在 Rt△OBF 中,BF=2,OF⊥BF,所以 OB= 7.
在 Rt△OBP 中,PB= OP2+OB2= 3+7= 10,
所以 sin∠OBP=OPBP=
3= 10
1300.
12345
(2)求直线DE到平面PBC的距离.
12345
解 ∵△PAD是等边三角形,AB=2AD,平面PAD⊥平面ABCD, ∴以AD的中点O为原点,OA为x轴, 在矩形ABCD中,过点O作AB的平行线为y轴,以 OP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D=x, ∵四棱锥 P-ABCD 的体积为 9 3, ∴13x·2x· x2-2x2=9 3, 解得x=3,
∴AE= 2 22+22-2×2 2×2×cos 45°=2,
∴AE⊥AB, ∵AB2+PA2=PB2,∴AB⊥PA, ∵AE∩PA=A,AE,PA⊂平面PAE, ∴AB⊥平面PAE,∵AB⊂平面ABCE,∴平面PAE⊥平面ABCE.
12345
(2)求点E到平面PAB的距离.
12345
解 ∵AE=2,DE=2,PA=2 2, ∴PA2=AE2+PE2,∴AE⊥PE, ∵AB⊥平面PAE,AB∥CE, ∴CE⊥平面PAE,∴EA,EC,EP两两垂直, 以E为原点,EA,EC,EP为x轴,y轴,z轴,建立 空间直角坐标系,则E(0,0,0),A(2,0,0),B(2,4,0), P(0,0,2), P→E=(0,0,-2),P→A=(2,0,-2),P→B=(2,4,-2).
第七章 高考专题突破四 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问题
大一轮复习讲义
题型一 空间距离
师生共研
例1 已知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ABC,E,F分别为BC和AC的中点.PA=2, 且PA⊥平面ABC,设Q是CE的中点. (1)求证:AE∥平面PFQ;

立体几何最值问题-高考数学一题多解

立体几何最值问题-高考数学一题多解

立体几何最值问题-高考数学一题多解一、攻关方略事物的空间形成,总是表现为不同维数且遵循由低维到高维的发展规律,所谓升维策略,就是把维数、抽象水平较低的或局部的问题转化为维数、抽象水平较高或整体性较强的整体间的关系问题,通过对整体性质或关系的考虑,使原问题获得解决的策略,如平面图形通过翻折或旋转成为空间图形就是二维向三维的转化与变换.在解题时,考虑把高维空间的问题转化为低维空间的问题,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叫降维法,也可称之为降维策略,如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实际上,许多立体几何问题如求空间角、空间距离等,通常总是转化为平面内的问题,通过计算来解决的,当然将空间角、空间距离转变为平面角、平面上点线距离这一步是需要证明的.在立体几何学习中经常碰到几何体中有变角或变动的线段,此时必须根据题意列出沟通已知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运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来处理,立体几何中由于动点的变化引起的最值,通常建立关于与动点相关的角度的目标函数,转化为函数最值问题求解.若在空间图形中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坐标法,结合条件得到方程(组),则可用解方程(组)求出结果,利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还可以解空间图形中涉及线面关系、面面关系的探究性问题.真可谓:翻折旋转二维升三,空间问题降维处理.点动角变牵动图形,立几最值函数搞定.1.如图所示,圆形纸片的圆心为O ,半径为5cm ,该纸片上的等边三角形ABC 的中心为O .D 、E 、F 为圆O 上的点,DBC △、ECA △、FAB 分别是以BC 、CA 、AB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沿虚线剪开后,分别以BC 、CA 、AB 为折痕折起DBC △、ECA △、FAB ,使得D 、E 、F 重合,得到三棱锥.当ABC 的边长变化时,所得三棱锥体积(单位:cm 3)的最大值为______.【针对训练】2.点P 在ABC 所在平面α外,PA α⊥,PB PC ==,3tan 2PBC ∠=,则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的最大值是______.3.如图所示,在ABC 中,2AB BC ==,120ABC ∠=︒.若平面ABC 外的点P 和线段AC 上的点D ,满足PD DA =,PB BA =,则四面体P 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是______.4.已知底面边长为2的正三棱锥-P ABC ,其表面展开图是123PP P ,如图所示,求123PP P 的各边长及此三棱锥的体积V .5.已知球的直径4SC =,A 、B 是该球面上的两点,30ASC BSC ∠=∠=︒,则三棱锥S ABC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______.(2021全国新高考Ⅰ卷19)6.已知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面11AA B B 为正方形,2AB BC ==,E ,F 分别为AC 和1CC 的中点,D 为棱11A B 上的点.11BF A B ⊥(1)证明:BF DE ⊥;(2)当1B D 为何值时,面11BB C C 与面DFE 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最小?(2022新高考1卷)7.已知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为l ,其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该球的体积为36π,且333l ≤≤)A .8118,4⎡⎤⎢⎥⎣⎦B .2781,44⎡⎤⎢⎥⎣⎦C .2764,43⎡⎤⎢⎥⎣⎦D .[18,27](2022年全国乙卷(文数)第12题)8.已知球O 的半径为1,四棱锥的顶点为O ,底面的四个顶点均在球O 的球面上,则当该四棱锥的体积最大时,其高为()A .13B .12C D .2(2022年全国乙卷(文数)第18题)9.如图,四面体ABCD 中,AD CD ⊥,AD CD =,ADB BDC ∠=∠,E 为AC 的中点.(1)证明:平面BED ⊥平面ACD ;(2)设2AB BD ==,60ACB ∠=︒,点F 在BD 上,当AFC △的面积最小时,求三棱锥F ABC -的体积.10.如图,已知平面四边形ABCD ,AB=BC=3,CD=1,ADC=90°.沿直线AC 将ACD 翻折成ACD '△,直线AC 与BD '所成角的余弦的最大值是________.11.已知四边形ABCD ,2AB BD DA ===,BC CD ==ABD △沿BD 折起,使二面角A BD C --的大小在5,66ππ⎡⎤⎢⎥⎣⎦内,则直线AB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取值范围是()A .08⎡⎢⎣⎦,B .08⎡⎢⎣⎦,C .01⎡⎫⎪⎢⎪⎣⎦⎣⎭ D .88⎢⎣⎦,参考答案:1.3【分析】先求得所求三棱锥体积的表达式,然后利用导数或基本不等式求得体积的最大值.【详解】解法一:由题意可知,折起后所得三棱锥为正三棱锥,当ABC 的边长变化时,设ABC 的边长为()0a a >cm ,则ABC 的面积为24a .DBC △的高为56a -,则正三棱锥的高为=∴2503->,∴0a <<.∴所得三棱锥的体积213412V a =⨯=.令45253t a a =-,则34100t a =',由0t '=,得a =此时所得三棱锥的体积最大,为3.解法二:如图所示,连接OD 交BC 于点G ,由题意知,OD BC ⊥,OG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切圆半径,21π1sin 3232BC BC OG ⨯⨯=⨯⨯,解得OG =,∴OG 的长度与BC 的长度成正比.设OG x =,则BC =,5DG x =-,2132ABC S x =⨯=△,则所得三棱锥的体积2213V =⨯=令()452510f x x x =-,50,2x ⎛⎫∈ ⎪⎝⎭.则()3410050f x x x '=-,令()0f x '≥,即4320x x -≤,得02x <≤.则当50,2x ⎛⎫∈ ⎪⎝⎭时,()()280f x f =≤,∴V ≤.∴所求三棱锥的体积的最大值为3.解法三:如图所示,连接OE 交AC 于点H ,连接AO 、OC ,设OH x =.则AC =,5EH x =-,三棱锥D ABC -2ABC S = ,D ABC V -=2≤=,当且仅当104x x =-,即2x =时取等号.∴所求三棱锥的体积的最大值为3.【点睛】本题为平面图形折叠成空间图形,当折叠终止时,几何体是一个正三棱锥,这个正三棱锥底面边长是一个变元,从而导致三棱锥体积的变化,特别要提醒的是,在折叠问题中,必须注意到折叠过程中哪些要素在变化,哪些要素始终保持不变,其中不变要素见核心要素.根据平面图形的性质,寻找不变的数量关系以及直线与直线平行和垂直的位置关系,是解决折叠问题的突破口,因此折叠问题要通过变图、想图、构图、用图的过程,积极思考,体会解题程序方向性,直击问题的本质,折叠问题既要看清平面转化为空间的过程,又要了解三维空间图形问题的平面化处理,两者是互通的.在建立体积表达式的函数模型之后,结合函数思想求最值,通常用导数法,也可考虑运用基本不等式的方法.策略一:以动正三角形AEC 的边长为变元建立函数关系式,运用导数法求其最大值.策略二:以动正三角形ABC 的中心到边的距离为变元建立函数关系式,运用导数法求其最大值.策略三:以动正三角形ABC 的中心到边的距离为变元建立函数关系式,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值,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2【分析】法一,取BC 的中点D ,连接AD 、PD ,设ADP θ∠=,用θ的正余弦表示AD ,PD ,再利用等体积法求解作答.法二,作PD BC ⊥于点D ,连接AD ,作AF PD ⊥于点F ,证明AF ⊥平面PBC ,再利用均值不等式求解作答.【详解】解法一,取BC 的中点D ,连接AD 、PD ,如图,因PB PC =,则PD BC ⊥,而3tan2PBC ∠=,有sin PBC ∠=则有sin PD PB PBC =⋅∠=PA ⊥平面ABC ,,AD BC ⊂平面ABC ,则PA AD ⊥,PA BC ⊥,又,,PA PD P PA PD ⋂=⊂平面PAD ,因此BC ⊥平面PAD ,AD ⊂平面PAD ,则AD BC ⊥,在Rt PAD △中,令(0,)2ADP πθ∠=∈,sin ,cos PA PD AD PD θθ==,设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为h ,11,22PBC ABC S BC PD S BC AD =⋅=⋅ ,由A PBC P ABC V V --=得:1133PBC ABC S h S PA ⋅=⋅ ,即1122BC PD h BC AD PA ⋅⋅=⋅⋅,于是得cos sin 2AD PA PD PD h PD PD θθθ⋅⋅==,当且仅当22=πθ,即4πθ=时取等号,所以点A 到平面PBC解法二,在PBC 中,作PD BC ⊥于点D ,连接AD ,作AF PD ⊥于点F,如图,PA ⊥平面ABC ,BC ⊂平面ABC ,则PA BC ⊥,又,,PA PD P PA PD ⋂=⊂平面PAD ,因此BC ⊥平面PAD ,而BC ⊂平面PBC ,则有平面PAD ⊥平面PBC ,又平面PAD ⋂平面PBC PD =,AF ⊂平面PAD ,因此AF ⊥平面PBC ,即AF 就是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而3tan 2PBC ∠=,有sin PBD ∠=sin PD PB PBD =⋅∠=,在Rt PAD △中,22211()1222PA AD PD PA AD AF PD PD PD PD +⋅=≤==当且仅当3PA AD ==时取等号,所以点A 到平面PBC3.12##0.5【分析】先求得四面体P BCD -体积的表达式,利用基本不等式或函数的单调性求得体积的最大值.【详解】解法一:由2AB BC ==,120ABC ∠=︒,可得AC =要求四面体P BCD -的体积,关键是寻找底面三角形BCD 的面积BCD S △和点P 到平面BCD 的距离h ,易知2h ≤.设AD x =,则DP x =,DC x =,()12sin 3022DBC xS x =⨯⨯⨯︒=△,其中(0,x ∈,且h x ≤.∴2111366622P BCDBCD x x x x V S h h x -⎛⎫-+=⨯=≤≤= ⎪ ⎪⎝⎭△.当且仅当x x =,即x =P 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是12.解法二:设PD AD x ==,∵PB PA =,PBD ABD ≌△△,1133P BCD BCD V S h -=⨯=△(h 为三棱锥P BCD -的高).当平面PBD ⊥平面BDC 时,使四面体PBCD 的体积较大.作PH BD ⊥,垂足为H ,则PH ⊥平面BCD ,sin sin h PH PD PDB x ADB ==⋅∠=⋅∠.此时,()211sin sin sin 662P BCDx x V ADB ADB ADB -=⋅∠≤∠=∠⎝⎭,当且仅当x =1sin 2P BCD V ADB -=∠,当90ADB ∠=︒,即AD BD ⊥时,P BCD V -最大值为12.解法三:∵13P BCD BCD V S h -=⨯△(h 为三棱锥P BCD -的高),在ABC 中,2AB BC ==,120ABC ∠=︒,则AC =30BAC BCA ∠=∠=︒,设(0PD DA x x ==<<,则DC x =-,1sin 22BCD xS BC CD BCA =⨯⋅∠=△.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有2222cos BD AD AB AD AB BAC =+-⋅∠.代入整理得BD =PBD △中,由余弦定理,有222cos 2PB BD PD PBD PB BD+-∠=⋅,代值整理得cos PBD ∠∴sin PBD ∠=.过P 作PM BD ⊥,垂足为M ,则PM 为四面体P BCD -的高.∴sin h PM PB PBM ==∠故111336P BCDBCD V S h -===△,t =,∵0x <<12t ≤<,∴224x t -=-.2141466P BCDt V t t t--⎛⎫=⨯=- ⎪⎝⎭在[)1,2t ∈上单调递减.∴当1t =,即x =P BCD -的体积最大为1411612P BCD V --=⨯=.4.1213234PP PP P P ===,3【分析】由12APB CBP ≌△△,分析可得123PP P 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再由13P ABC ABC S PO V -=⋅ 结合题干数据求解即可.【详解】由题图可知1P 、B 、2P 三点共线,∴12APBCBP ≌△△.∵60ABC ∠=︒,∴1260ABP CBP ∠=∠=︒,1APB △和2CBP △都是正三角形.∴124PP =.同理可知其他两边长也是4,∴123PP P 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折叠后是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P ABC ,如图所示.设顶点P 在底面内的投影为O ,连结BO 并延长,交AC 于点D ,则D 为AC 的中点,O 为ABC 的重心,PO ⊥底面ABC .AO AB ==,PO ==.故133P ABC ABC V S PO -=⋅=△.5.2【分析】过AB 作与SC 垂直的截面ABM .通过13S ABC ABM V SC S -=⋅△,分析即得解.【详解】过AB 作平面ABM SC ⊥且SC 平面ABM M =,如图所示,由题意知SAC 、SBC △均为直角三角形.∵4SC =,30ASC BSC ∠=∠=︒,故SAC SBC ≅ ,∴SA =,2CA =,∴SA ACAM BM SC⋅==.∴2141sin 2sin 2332S ABCABM V SC S AMB AMB -=⋅=⨯⨯∠=∠≤△.∴三棱锥S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2.故答案为:26.(1)证明见解析;(2)112B D =【分析】(1)方法二:通过已知条件,确定三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借助空间向量证明线线垂直;(2)方法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求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最大,进而可以确定出答案;【详解】(1)[方法一]:几何法因为1111,//BF AB AB AB ⊥,所以BF AB ⊥.又因为1AB BB ⊥,1BF BB B ⋂=,所以AB ⊥平面11BCC B .又因为2AB BC ==,构造正方体1111ABCG A B C G -,如图所示,过E 作AB 的平行线分别与AG BC ,交于其中点,M N ,连接11,AM BN ,因为E ,F 分别为AC 和1CC 的中点,所以N 是BC 的中点,易证1Rt Rt BCF B BN ≅ ,则1CBF BBN ∠=∠.又因为1190BBN BNB ∠+∠=︒,所以1190CBF BNB BF BN ∠+∠=︒⊥,.又因为111111,BF AB BN AB B ⊥= ,所以BF ⊥平面11A MNB .又因为ED ⊂平面11A MNB ,所以BF DE ⊥.[方法二]【最优解】:向量法因为三棱柱111ABC A B C -是直三棱柱,1BB ∴⊥底面ABC ,1B B AB ∴⊥11//A B AB ,11BF A B ⊥,BF AB ∴⊥,又1BB BF B ⋂=,AB ∴⊥平面11BCC B .所以1,,BA BC BB 两两垂直.以B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1,,BA BC BB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0,0,0,2,0,0,0,2,0,B A C ∴()()()1110,0,2,2,0,2,0,2,2B A C ,()()1,1,0,0,2,1E F .由题设(),0,2D a (02a ≤≤).因为()()0,2,1,1,1,2BF DE a ==--,所以()()0121120BF DE a ⋅=⨯-+⨯+⨯-=,所以BF DE ⊥.[方法三]:因为11BF A B ⊥,11//A B AB ,所以BF AB ⊥,故110BF A B ⋅= ,0BF AB ⋅=,所以()11BF ED BF EB BB B D ⋅=⋅++ ()11=BF B D BF EB BB ⋅+⋅+ 1BF EB BF BB =⋅+⋅ 11122BF BA BC BF BB ⎛⎫=--+⋅ ⎪⎝⎭11122BF BA BF BC BF BB =-⋅-⋅+⋅ 112BF BC BF BB =-⋅+⋅111cos cos 2BF BC FBC BF BB FBB =-⋅∠+⋅∠1=2202-⨯⨯,所以BF ED ⊥.(2)[方法一]【最优解】:向量法设平面DFE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因为()()1,1,1,1,1,2EF DE a =-=--,所以00m EF m DE ⎧⋅=⎨⋅=⎩ ,即()0120x y z a x y z -++=⎧⎨-+-=⎩.令2z a =-,则()3,1,2m a a =+-因为平面11BCC B 的法向量为()2,0,0BA =,设平面11BCC B 与平面DEF 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θ,则cos m BA m BA θ⋅=⋅==当12a =时,2224a a -+取最小值为272,此时cos θ=所以()minsin θ=112B D =.[方法二]:几何法如图所示,延长EF 交11A C 的延长线于点S ,联结DS 交11B C 于点T ,则平面DFE 平面11B BCC FT =.作1BH FT ⊥,垂足为H ,因为1DB ⊥平面11BB C C ,联结DH ,则1D H B ∠为平面11BB C C 与平面DFE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设1,B D t =[0,2],t ∈1B T s =,过1C 作111//CG AB 交DS 于点G .由111113C S C G SA A D ==得11(2)3C G t =-.又1111B D BT C G C T=,即12(2)3t s s t =--,所以31t s t =+.又111B H BT C F FT =,即11B H =,所以1B H =所以DH ==则11sin B D DHB DH∠===所以,当12t =时,()1min 3sin 3DHB ∠=.[方法三]:投影法如图,联结1,FB FN,DEF 在平面11BB C C 的投影为1BN F ,记面11BB C C 与面DFE 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θ,则1cos B NF DEFS S θ=.设1(02)BD t t =≤≤,在1Rt DB F中,DF ==在Rt ECF中,EF =D 作1B N 的平行线交EN 于点Q .在Rt DEQ △中,DE ==在DEF 中,由余弦定理得222cos 2DF EF DE DFE DF EF+-∠=⋅=,sin DFE ∠1sin 2DFE S DF EF DFE =⋅∠ =13,2B NF S = 1cos B NF DFES S θ==,sin θ,当12t =,即112B D =,面11BB C C与面DFE 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最小,最小值为3.【整体点评】第一问,方法一为常规方法,不过这道题常规方法较为复杂,方法二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借助空间向量求解是最简单,也是最优解;方法三利用空间向量加减法则及数量积的定义运算进行证明不常用,不过这道题用这种方法过程也很简单,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第二问:方法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求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是最常规的方法,也是最优方法;方法二:利用空间线面关系找到,面11BB C C 与面DFE 所成的二面角,并求出其正弦值的最小值,不是很容易找到;方法三:利用面DFE 在面11BB C C 上的投影三角形的面积与DFE △面积之比即为面11BB C C 与面DFE 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求出余弦值的最小值,进而求出二面角的正弦值最小,非常好的方法,开阔学生的思维.7.C【分析】设正四棱锥的高为h ,根据题意求出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与高的关系,再利用导数求解即可.【详解】设球体的半径为R ,由题知:34363R ππ=,所以球的半径3R =.设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a ,高为h ,则222222l h a h =+=+,22232(3)a h =+-,所以26h l =,2222a l h =-所以正四棱锥的体积42622411214()=333366936l l l V Sh a h l l ⎛⎫==⨯⨯=⨯-⨯- ⎪⎝⎭,设()641=936x f x x ⎛⎫- ⎪⎝⎭,3x ≤≤,所以()5233112449696x x f x x x ⎛⎫⎛⎫-'=-= ⎪⎝⎭⎝⎭,当3x ≤≤()0f x ¢>,()f x 为增函数,当x <≤()0f x '<,()f x 为减函数,所以当l =时,正四棱锥的体积V 取最大值,最大值为643,又3l =时,274V =,l =814V =,所以正四棱锥的体积V 的最小值为274,所以该正四棱锥体积的取值范围是276443⎡⎤⎢⎥⎣⎦,.故选:C 8.C【分析】令四棱锥底面四边形外接圆半径为r ,用r 表示四棱锥的高及底面四边形面积最大值,再借助导数求解作答.【详解】设该四棱锥底面四边形为ABCD ,平面ABCD 截球O 所得小圆半径为r ,则球心O到平面ABCD 的距离h =设四边形ABCD 对角线,AC BD 的夹角为α,则1sin 2ABCD S AC BD α=⋅,于是得该四棱锥的体积:12sin 22sin 36623ABCD V S h BD r r rπα=⋅=⋅≤⋅⋅=当且仅当对角线,AC BD 是截面小圆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即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时取等号,令2(0,1)r x =∈,有23r =23(),(0,1)f x x x x =-∈,求导得:22()233()3f x x x x x '=-=-,当203x <<时,()0f x '>,当213x <<时,()0f x '<,因此函数()f x 在2(0,)3上单调递增,在2(,1)3上单调递减,当23x =时,23max 224()(()3327f x =-=,从而当223r =时,max 222(333r =⨯⨯max V =,此时3h ==,故选:C9.(1)证明见解析;【分析】(1)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AC ⊥平面BED ,然后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BED ⊥平面ACD ;(2)首先判断出三角形AFC 的面积最小时F 点的位置,然后求得F 到平面ABC 的距离,从而求得三棱锥F ABC -的体积或利用等积法及锥体的体积公式即得.【详解】(1)AD CD = ,ADB BDC ∠=∠,BD BD =,ADB CDB ∴≅ ,AB BC ∴=,又E 为AC 的中点.AC BE ∴⊥,AD CD = ,E 为AC 的中点.AC DE ∴⊥,又BE DE E = ,BE ⊂平面BED ,DE ⊂平面BED ,AC ∴⊥平面BED ,又AC ⊂ 平面ACD ,∴平面BED ⊥平面ACD ;(2)方法一:依题意2AB BD BC ===,60ACB ∠=︒,三角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2,1,AC AE CE BE ====由于,AD CD AD CD =⊥,所以三角形A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1DE =,所以222DE BE BD +=,即DE BE ⊥,由于AC BE E ⋂=,,AC BE ⊂平面ABC ,所以DE ⊥平面ABC ,由于ADB CDB ≅△△,所以FBA FBC ∠=∠,由于BF BFFBA FBC AB CB =⎧⎪∠=∠⎨⎪=⎩,所以FBA FBC ≅ ,所以AF CF =,所以EF AC ⊥,由于12AFC S AC EF =⋅⋅ ,所以当EF 最短时,三角形AFC 的面积最小,过E 作EF BD ⊥,垂足为F ,在Rt BED △中,1122BE DE BD EF ⋅⋅=⋅⋅,解得2EF =,所以13,222DF BF DF ===-=,所以34BF BD =,过F 作FH BE ⊥,垂足为H ,则//FH DE ,又DE ⊥平面ABC ,所以FH ⊥平面ABC ,且34FH BF DE BD ==,所以34FH =,所以111323324F ABC ABC V S FH -=⋅⋅=⨯⨯=方法二:AB BC = ,60ACB ∠=︒,2AB =ABC ∴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BE ∴=连接EF ,由于ADB CDB ≅△△,所以FBA FBC ∠=∠,由于BF BFFBA FBC AB CB =⎧⎪∠=∠⎨⎪=⎩,所以FBA FBC ≅ ,所以AF CF =,所以EF AC ⊥,由于12AFC S AC EF =⋅⋅ ,所以当EF 最短时,三角形AFC 的面积最小,即EF BD ⊥时,AFC △的面积最小,,,2AD CD AD CD AC ⊥== ,E 为AC 的中点,∴1DE =,222DE BE BD +=,BE ED ∴⊥,在Rt BED △中,1122BE DE BD EF ⋅⋅=⋅⋅,解得2EF =,∴32BF ,113222BEF S BF EF ∴=⋅=⋅11233F ABC A BEF C BEF BEF V V V S AC ---∴=+=⋅=⋅= .10.6【分析】取AC 中点O ,连接OB ,过点O 作Oz ⊥平面ABC ,以点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二面角D AC B '--的大小为α,把直线A C 与BD '所成角的余弦表示为α的函数,求出函数最大值作答.【详解】在ACD 中,90ADC ∠= ,1,CD AD ==则AC =,过D 作DH AC ⊥于H ,连接D H ',如图,显然D H AC '⊥,ACD 绕直线AC 旋转过程中,线段DH 绕点H 在垂直于直线AC 的平面γ内旋转到D H ',取AC 中点O ,连接OB ,因3AB BC ==,有OB AC ⊥,OB =,,663CD ADD H DH CH OH AC⋅'=====,过点O 作Oz ⊥平面ABC ,以点O 为原点,射线,,OB OA Oz 分别为,,x y z 轴非负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B ,(0,2C -,显然有//Oz 平面γ,设二面角D AC B '--的大小为[0,]απ∈,有(,,sin )636D αα'-,则有(,sin )6236BD αα=--' ,CA的方向向量为(0,1,0)n = ,设直线AC 与BD '所成的角为θ,于是得||cos |cos ,|||||n BD n BD n BD θ'⋅'=〈〉=='因[0,]απ∈,则1cos 1α-≤≤,于是得cos 6θ=,当且仅当cos 1α=取等号,所以直线AC 与BD '11.A【分析】取BD 中点O ,连接AO ,CO ,以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二面角A BD C --的大小θ的正余弦表示,AB CD的坐标,利用空间向量建立函数关系求解作答.【详解】取BD 中点O ,连接AO ,CO ,而AB =BD =DA =2,BC =CD,则CO ⊥BD ,AO ⊥BD ,且CO =1,AOAOC ∠是二面角A BD C --的平面角,令5[,]66AOC ππθ∠=∈,显然有BD ⊥平面AOC ,BD ⊂平面BCD ,则平面AOC ⊥平面BCD ,在平面AOC 内过O 作Oz OC ⊥,而平面AOC I 平面BCD OC =,因此Oz ⊥平面BCD ,即射线,,OC OD Oz 两两垂直,以O 为原点,射线,,OC OD Oz 分别为,,x y z轴非负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0,1,0),(1,0,0),(0,1,0)B C D -,)A θθ,,1,),(1,1,0)BA CD θθ==-,设直线AB 与CD 所成的角为α,则||cos |cos ,|||||AB CD AB CD AB CD α⋅=〈〉==,由5[,66ππθ∈得:cos [,]22θ∈,15122θ-≤≤,则5|1|[0,2θ∈,于是得cos[0,]α∈,8.所以直线AB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取值范围是[0,]8故选:A答案第18页,共18页。

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含解析)

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含解析)

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考点1 点到直线的距离如图,已知直线l 的单位方向向量为u ,A 是直线l 上的定点,P 是直线l 外一点,设AP →=a ,则向量AP →在直线l 上的投影向量AQ →=(a·u )u ,在Rt △APQ 中,由勾股定理,得PQ=|AP→|2-|AQ →|2=a 2- a·u 2.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 考点2 点到平面的距离如图,已知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A 是平面α内的定点,P 是平面α外一点.过点P 作平面α的垂线l ,交平面α于点Q ,则n 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且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就是AP →在直线l 上的投影向量QP →的长度,因此PQ =AP n n.【例1】 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以顶点A 为端点的三条棱长都是a ,且AB ⊥AD ,∠A 1AB=∠A 1AD =60°,E 为CC 1的中点,则点E到直线AC 1的距离为( ) ABCD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 【例2】 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 A ⊥底面ABC ,∠BAC =90°.点D 、E 、N 分别为棱P A 、PC 、BC 的中点,M 是线段AD 的中点,P A =AC =2,AB =1. (1)求证:MN∥平面BDE ; (2)求点N 到直线ME 的距离;(3)在线段P A 上是否存在一点H ,使得直线NH 与平面MNE ,若存在,求出线段AH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学霸笔记点到直线的距离(1)设过点P 的直线l 的单位方向向量为n ,A 为直线l 外一点,点A 到直线l的距离d =|P A ,→|2-(P A →·n )2;(2)若能求出点在直线上的射影坐标,可以直接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距离.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对点训练1】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 B 1C 1中,平面A 1BC ⊥侧面A 1ABB 1,AB =BC =AA 1=3,线段AC 、A 1B 上分别有一点E 、F 且满足2AE =EC ,2BF =F A 1. (1)求证:AB ⊥BC ;(2)求点E 到直线A1B 的距离;(3)求二面角F -BE -C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例3】 在如图所示的圆锥中,已知P 为圆锥的顶点,O 为底面的圆心,其母线长为6,边长为ABC 内接于圆锥底面,OD⃗=λOP ⃗且1,12. (1)证明:平面DBC ⊥平面DAO ;(2)若E 为AB 中点,射线OE 与底面圆周交于点M ,当二面角A -DB -C的余弦值为519时,求点M 到平面BCD 的距离.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 【例4】 在多面体ABCC 1 A 1B 1中,四边形BB 1C 1 C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AB ⊥BB 1,△ABC 是正三角形.(1)若A 1为AB 的中点,求证:直线AC ∥平面A 1BC 1;(2)若点A 1在棱AB 1上且AA 1=2A 1 B 1,求点C到平面A 1BC 1的距离.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对点训练2】 已知多面体PQABCD ,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AD ∥BC ,BC=2AD=2AB=4,四边形PQAD 是菱形,π3QAD,E ,F 分别为QA ,BC 的中点,QF =√6. (1)求证:平面QPDA ⊥平面ABCD ;(2)求点E 到平面QFD 的距离.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对点训练3】 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且P A =2,四边形ABCD 是直角梯形,且AB ⊥AD ,BC ∥AD ,AD =AB =2,BC =4,M 为PC 中点,E 在线段BC 上,且BE =1. (1)求证:DM ∥平面 ;(2)求平面PDE 与平面BDE 夹角的余弦值;(3)求点E 到平面PDC 的距离.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例5】 如图,在四棱锥O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OA ⊥底面ABCD ,OA =2,M 、N 、R 分别是OA 、BC 、AD 的中点.求: (1)直线MN与平面OCD的距离; (2)平面MNR 与平面OCD 的距离.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对点训练4】 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边长为2,侧棱A 1A =3,M 、N 分别为A 1B 1、A 1D 1的中点,E 、F 分别是C1D1,B 1C 1的中点. (1)求证:平面AMN ∥平面EFBD ; (2)求平面AMN 与平面EFBD 的距离.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题型一 点到直线距离问题【例1】 如图,在平行六面体1111ABCD A B C D 中,以顶点A 为端点的三条棱长都是a ,且AB AD ,1160A AB A AD,E 为1CC 的中点,则点E到直线1AC 的距离为( )ABC D 【解答】 在平行六面体1111ABCD A B C D 中,不妨设AB d,AD b ,1AA c . 11AC AB AD AA d b c ,112C E c=-,d b c a ,2110,22d b d c b c a a a,所以1AC d b c ,112C E a =,2111122AC d b c d C E c c a c b c c-=-,所以E到直线1AC 的距离为d ,故选:A 【例2】 如图,在三棱锥 P ABC 中,PA 底面ABC ,90BAC .点D ,E ,N 分别为棱PA ,PC ,BC 的中点,M 是线段AD 的中点,2PA AC ,1AB .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1)求证://MN 平面BDE ;(2)求点N 到直线ME 的距离;(3)在线段PA 上是否存在一点H ,使得直线NH 与平面MNE ,若存在,求出线段AH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答】(1)因为PA 底面ABC ,90BAC ,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11(0,0,0),(1,0,0),(0,2,0),(0,0,1),(0,1,1),(0,0,),(,1,0),(0,0,2)22A B C D E M N P ,所以(0,1,0),(1,0,1)DE DB, 设(,,)n x y z为平面BDE 的法向量,则0n DE n DB ,即00y x z ,不妨设1z ,可得(1,0,1)n ,又11,1,22MN,可得0MN n,因为MN 平面BDE , 所以//MN 平面BDE ,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 (2)因为10,1,2ME,所以点N 到直线ME 的距离d (3)设 0,0,H t , 0,2t ,则1,1,2NH t,设平面MNE 的法向量为 ,,m a b c ,则11022102m MN a b c m ME b c令1b ,则 4,1,2m ,所以cos ,21m NH m NH m NH,即2202830t t ,解得32t 或110t (舍去), 所以32AH. 【对点训练1】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的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π3DAB,13226AD CD DD ,点P ,M 分别为AB ,1CD 上靠近1,A D 的三等分点.(1)求点M 到直线1PD 的距离;(2)求直线PD 与平面1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答】(1)由题可得AD =2,13CD DD , 又点P 为AB 上靠近A 的三等分点,所以AP =1. 在ADP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 22312cos 4122132DP AD AP AD AP DAP, 故2224AD AP DP ,所以ADP △为直角三角形,故DP ⊥AB . 因为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DP ⊥CD . 由直四棱柱性质可知1DD DP ,1DD CD , 即DP ,CD ,1DD 两两垂直.故以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P ,DC ,1DD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1(0,0,0),(0,0,3),(0,1,2)D P D M .因为1PD,过点M 作1ME PD ,(点到直线的距离即为通过该点向直线做垂线,点到垂足的距离)令 1,0,3PE PD,所以 ,0,3E,故,1,32ME.由133960ME PD ,解得34 ,所以11,4ME,故点M 到直线1PD 的距离为2ME. (2)因为 DP , 10,1,1D M ,1PD ,设平面1PCD 的法向量为 ,,n x y z,则110,0,n D M n PD即0,30,y z z令x 1y ,1z ,故n.设直线PD 与平面1PCD 所成角为 ,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 则sin |cos ,|||||n DP n DP n DP所以直线PD 与平面1PCD . 【对点训练2】 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侧棱和底面垂直的棱柱)中,平面1A BC 侧面11A ABB ,13AB BC AA ,线段AC 、A 1B 上分别有一点E 、F 且满足12,2AE EC BF FA .(1)求证:AB BC ; (2)求点E 到直线1A B 的距离;(3)求二面角F BE C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解答】(1)证明:如图,过点A 在平面A 1ABB 1内作AD ⊥A 1B 于D , 则由平面A 1BC ⊥侧面A 1ABB 1,且平面A 1BC 侧面A 1ABB 1=A 1B ,得 AD ⊥平面A 1BC ,又BC 平面A 1BC ,所以AD ⊥BC .因为三棱柱ABC —A 1B 1C 1是直三棱柱,则AA 1⊥底面ABC ,BC 底面ABC ,所以AA 1⊥BC .又AA 1 AD =A ,1,AA AD 侧面A 1ABB 1,从而BC ⊥侧面A 1ABB 1, 又AB 侧面A 1ABB 1,故AB ⊥BC .(2)由(1)知,以点B 为坐标原点,以BC 、BA 、BB 1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可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B (0,0,0),A (0,3,0),(3,0,0)C ,1(0,3,3)A有由线段AC 、A 1B 上分别有一点E 、F 且满足12,2AE EC BF FA .则13AE AC ,1(,3,)(3,3,0)3E E E x y z ,1,2,0E E E x y z , 即E (1,2,0),同理得F (0,1,1)(1,1,1),EF1(0,3,3).BA 10EF BA ,所以1EF BA ,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 所以点E 到直线1A B 的距离为||d EF .(3)设平面FBE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则10330m EF x y z m BA y z,取1z 得1,2 yx ,即(2,1,1)m, 又平面EBC 的一个法向量为(0,0,1)n,cos ,m n m nm n二面角F BE C 是钝二面角,,所以它的余弦值为6. 题型二 点到平面距离问题【例3】 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2,3,60AD CD AD CD ACAB CAB .点E 为棱AB 上的点,且AC DE ,三棱锥D BCE .(1)求点A 到平面CDE 的距离;(2)求平面BCD 与平面CDE 夹角的余弦值.【解答】(1)取AC 中点F ,连接,FE FD ,因为AD CD ,所以DF AC , 又,,,AC DEDEDF D DE DF 平面DEF ,所以AC 平面DEF ,而FE 平面DEF ,所以AC FE ,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由已知,601B AF AC ,所以2,1EF AE BE AB AE , 由AC 平面,DEF AC 平面ABC ,得平面ABC 平面DEF , 因此DE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就是直线EF , 设D 在面ABC 的射影为H ,则H 在直线EF 上, 由题意知13BE AB,则13BCE ABC S S △△, 所以1111123sin60333926D BCE BCE ABC V S DH S DH DH △△,所以1DH ,又因为1DF ,所以H 与F 重合,所以DF 平面ABC ,以F 为原点,,,FA FE FD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F xyz , 则0,0,1,1,0,0,1,0,0,D C A E ,11,,22AE EBAE所以B 点坐标为1,1,0,12CD,1,,2,0,02CB CE CA.设平面DEC 的一个法向量是 1,,n x y z,则110n CD x z n CE x,取1y,则x z ,即11,n,所以点A 到平面CDE 的距离11CA n d n. (2)设平面BCD 的法向量为 2,,b c n a,则220102n CD a c n CB a,取1b =-,则a c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 故 21,n,所以121212cos ,n n n n n n由于平面BCD 与平面CDE 夹角范围为π[0,2,所以平面BCD 与平面CDE夹角的余弦值是385. 【例4】 (2023·江苏苏州·模拟预测)在如图所示的圆锥中,已知P 为圆锥的顶点,O 为底面的圆心,其母线长为6,边长为ABC 内接于圆锥底面,OD OP 且1,12.(1)证明:平面DBC 平面DAO ;(2)若E 为AB 中点,射线OE 与底面圆周交于点M ,当二面角A DB C 的余弦值为519时,求点M 到平面BCD 的距离.【解答】(1)因为P 为圆锥的顶点,O 为底面的圆心,所以PO 面ABC . 又因为BC 面ABC ,所以PO BC ,即DO BC .因为O 为ABC 外接圆圆心,且ABC 为正三角形,所以OA BC . 又因为OA OD O 且OA ,OD 面AOD ,所以BC 面AOD , 因为BC 面BCD ,所以面DBC 面DAO . (2)作OG BC ∥交AB 于G ,取BC 中点为F . 因为OA BC ,OG BC ∥,所以OF OG .因为OD 面ABC ,OG ,OF 面ABC ,所以OD OG ,OD OF.如图,以点O 为坐标原点,OG ,OF ,OD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因为6PA ,AB 3AO ,PO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 所以 0,0,0O , 0,3,0A,3,022B,3,022C, P .由OD OP,得 0,D,9,02AB,AD,0BC ,3,2DB.设面ABD 的法向量为 111,,m x y z ,则1111902230m AB x y mAD yz,取1y ,则11z ,13x ,所以3,1m.设面BCD 的法向量为222,,x n y z ,则222203022n BC n DB x yz, 取2y ,则23z ,20x ,所以,3n.由5cos ,19m n m n m n,且1,12, 解得23,所以 D ,0,n .又因为3,02M ,所以3,2DM , 所以M到面BCD的距离19DM n d n.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 【例5】 (2023·重庆·统考模拟预测)在多面体111ABCC A B 中,四边形11BB C C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1AB B B ,△ABC 是正三角形.(1)若1A 为AB 的中点,求证:直线//AC 平面11A BC ;(2)若点1A 在棱1AB 上且1112AA A B ,求点C 到平面11A BC 的距离.【解答】(1)连接1CB ,设11B D C C B I ,由题意可得D 为1CB 的中点,连接1A D , 因为1,A D 分别为11,AB CB 的中点,则1A D //AC , 1A D 平面11A BC ,AC 平面11A BC ,所以直线//AC 平面11A BC .(2)由题意可得:11,AB B B BC B B ,AB BC B ,,AB BC 平面ABC , 所以1BB 平面ABC , 取AB 的中点H ,连接CH ,因为△ABC 是正三角形,则CH AB ,又因为1BB 平面ABC ,CH 平面ABC ,则1CH BB , 1AB BB B ?,1,AB BB 平面1ABB ,所以CH 平面1ABB ,如图,以H 为坐标原点,,HA HC 为x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则 111282,0,0,0,0,,2,4,0,0,,,,033B C B C A,可得 11482,0,,2,4,,,,033BC BC BA uuu r uuu r uuu r ,设平面11A BC 的法向量 ,,n x y z ,则1124048033n BC x y n BA x y, 令2x ,则1,0y z,即 2,1,0n,所以点C 到平面11A BC 的距离5n BC d nr uu u rr.【例6】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AD CD ,//AD BC ,2PA AD CD ,3BC .E 为PD 的中点,点F 在PC 上,且12PF FC .(1)求证:平面AEF 平面PCD ;(2)求平面AEF 与平面AEP 所成角的余弦值;(3)若棱BP 上一点G ,满足2PG GB ,求点G 到平面AEF 的距离.【解答】(1)如图,以D 为原点,分别以DA ,DC 为x 轴,y 轴,过D 作AP 平行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0,0,0D , 2,0,0A , 0,2,0C , 2,0,2P , 1,0,1E , 3,2,0B ,所以 0,2,0DC , 2,2,2PC ,因为12PF FC ,所以13PF PC ,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 所以 14242,2,22,0,2,,3333DF ,即424,,333F ,所以224,,333AF ,1,0,1AE , 设平面AEF 的法向量为 ,,n x y z ,则22403330n AF x y z n AE x z, 令1x z ,则1y ,所以 1,1,1n,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 ,,m a b c ,则202220m DC b n PC a b c , 令1a ,则1c ,所以 1,0,1m,所以 1101110n m ,所以n m ,所以平面AEF 平面PCD .(2)易知平面AEP 的一个法向量 0,1,0u,设平面AEF 与平面AEP 所成角为 ,则cos n u n u所以平面AEF 与平面AEP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 (3)因为棱BP 上一点G ,满足2PG GB ,所以23PG PB,所以222420,0,21,2,2,,33333AG AP PG AP PB, 所以点G 到平面AEF 的距离0n AG d n.【对点训练3】 (2023·湖北襄阳·襄阳四中校考模拟预测)斜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各棱长都为14,60A AB,点1A 在下底面ABC 的投影为AB 的中点O .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1)在棱1BB (含端点)上是否存在一点D 使11A D AC ?若存在,求出BD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求点1A 到平面11BCC B 的距离.【解答】(1)因为点1A 在下底面ABC 的投影为AB 的中点O ,故1A O 平面ABC , 连接OC ,由题意ABC为正三角形,故OC AB ,以O 为原点,1OA OC OA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2,0,0),0,0,,0,A A C ,112,0,0,4,0,,2,B B C ,设11,2,0,BD BB BB,可得22,0,D , 1122,0,,4,A AC D,假设在棱1BB(含端点)上存在一点D 使11A D AC , 则 1114220,5,A D AC,则11455BD BB; (2)由(1)知12,,2,BBBC,设平面11BCC B 的法向量为 ,,n x y z r,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 则1020,020n BB x n BC x,令x1,1z y , 则1,1n,又 12,0,A B,则1A 到平面11BCC B 的距离为1||||A B n d n,即点1A 到平面11BCC B 距离为5. 【对点训练4】 (2023·天津河西·统考三模)已知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B BC ,12AB AA ,1BC ,D ,E 分别为111,A B BB 的中点,F 为CD 的中点.(1)求证:EF //平面ABC ;(2)求平面CED 与平面11ACC A 夹角的余弦值; (3)求点1C 到平面CED 的距离.【解答】 (1)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BB 平面ABC ,且BC AB ,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 以点B 为坐标原点,BC ,BA ,1BB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0,0,1E , 1,0,0C , 11,0,2C , 0,1,2D ,11,,122F .11,,022EF易知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 00,0,1m ,则00EF m ,故0EF m,又因为EF 平面ABC ,故EF //平面ABC(2) 1,0,1CE,1,1,2CD 设平面CED 的法向量为 ,,m x y z ,则020m CE x z m CD x y z,不妨设 1,1,1m ,因为 10,0,2CC , 1,2,0CA设平面CED 的法向量为 ,,n a b c ,则12020n CC c n CA a b ,不妨设 2,1,0n则cos cos ,m n m n m n因此,平面CED 与平面11ACC A15. (3)因为 10,0,2CC,根据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则1CC m d m 即点1C 到平面CED 【对点训练5】 已知多面体PQABCD ,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AD BC ∥,224BC AD AB ,四边形PQAD 是菱形,π3QAD,E ,F 分别为QA ,BC 的中点,QF .(1)求证:平面QPDA 平面ABCD ;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2)求点E 到平面QFD 的距离.【解答】(1)设O 是线段AD 的中点,连接,QO OF ,过D 作DM BC ,垂足为M , 因为四边形ABCD 为等腰梯形,//AD BC ,224BC AD AB, 所以1CM ,2CD ,因为F 是BC 的中点,可得1,OD MF DM 则//OD MF ,即四边形OFMD 为平行四边形, 可得//,OF DM OF DMOF AD ,又因为四边形PQAD 是边长为2的菱形,且π3QAD, 则QAD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可得,QO AD QO 则222QO FO QF ,可得QO OF ,因为,AD OQ O AD I 平面,QPDA OQ 平面QPDA , 所以OF 平面QPDA ,且OF 平面ABCD ,所以平面QPAD 平面ABCD.(2)以O 为原点、,,OF OD OQ 分别为x 轴、y轴、z 轴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 1,0,1,0,,0,,22Q D FEQ, 可得3,0,,0,22QF DE DQuuu ruuur uuur ,设平面QFD 的法向量为 ,,m x y z ,则0m QF mDQ y,取z,则3,y x ,可得m,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对点训练6】 (2023·天津南开·南开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且2PA ,四边形ABCD 是直角梯形,且AB AD ,//BC AD ,2AD AB ,4BC ,M 为PC 中点,E 在线段BC 上,且1BE .(1)求证://DM 平面PAB ;(2)求平面PDE 与平面BDE 夹角的余弦值; (3)求点E 到平面PDC 的距离.【解答】(1)证明:以A 为坐标原点,AB 为x 轴,AD 为y 轴,AP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A , 2,0,0B , 0,2,0D , 002P ,,, 2,4,0C , 1,2,1M , 2,1,0E , 1,0,1DM,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易知平面PAB 的一个法向量为 0,2,0AD ,故0DM AD,则DM AD ,又DM 平面PAB ,故//DM 平面PAB .(2)易知平面BDE 的一个法向量为 0,0,2AP,设平面PDE 的法向量为 ,,m x y z, 且 0,2,2PD , 2,1,0DE ,则22020m PD y z m DE x y ,令2y ,则1x ,2z , 1,2,2m , 设平面PDE 与平面BDE 夹角为 ,易知 为锐角,所以42cos cos ,323m AP m AP m AP,即平面PDE 与平面BDE 夹角的余弦值为23. (3)设平面PDC 的法向量为 ,,n a b c,且 2,2,0DC ,则220220n PD b c n DC a b,令1b ,则1a ,1c ,故1,1,1n , 设点E 到平面PDC 距离为h ,||DE nh n.【对点训练7】 如图,在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底面ABCD 为菱形,13DD ,2AD ,π3BCD,E 为棱1BB 上一点,1BE ,过A ,E ,1C 三点作平面 交1DD 于点G .(1)求点D 到平面1BC G 的距离; (2)求平面AEC 与平面BEC 夹角的余弦值.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 【解答】(1)如图所示:取F 为AB 中点,ABCD 为菱形,π3BCD, 则222π21221cos33DF ,故DF 222DA DF AF,DF AB ,以DF ,DC,1DD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1,0A, B, 0,2,0C ,E, 10,2,3C ,设 0,0,G a ,则1AG AE AC,即0,2,1,32,3a ,故1323a,解得112a,故0,0,2G ,设平面1BC G 的法向量为 ,,n x y z ,则13020n BC y z n BG y z,取1y ,得到1,2n,点D 到平面1BCG的距离为53DB nn. (2)设平面AEC 的法向量为 1111,,n x y z ,则1111112030n AEy z n AC y ,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取11y ,得到12n;设平面BEC 的法向量为 2222,,n x y z,则2222200n BE z n BC y, 取21x ,得到2n;平面AEC 与平面BEC夹角为锐角,余弦值为121212cos ,4n n n n n n .题型三 平行平面间的距离问题【例7】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在四棱锥O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OA 底面ABCD ,2OA ,M 、N 、R 分别是OA 、BC 、AD 的中点.求:(1)直线MN 与平面OCD 的距离; (2)平面MNR 与平面OCD 的距离.【解答】(1)解:因为OA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以点A 为坐标原点,AB 、AD 、AO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2,2,0C、 0,2,0D 、 0,0,2O 、 0,0,1M 、 2,1,0N 、 0,1,0R ,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 因为M 、R 分别为PA 、AD 的中点,则//MR OD ,MR 平面OCD ,OD 平面OCD ,//MR 平面OCD ,因为//AD BC 且AD BC ,R 、N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则//CN RD 且CN RD , 所以,四边形CDRN 为平行四边形,//RN CD ,RN 平面OCD ,CD 平面OCD ,//RN 平面OCD ,MR RN R ,MR 、RN 平面MNR , 平面//MNR 平面OCD ,MN 平面MNR ,//MN 平面OCD ,设平面OCD 的法向量为 ,,n x y z, 2,0,0DC , 0,2,2DO ,则20220n DC x n DO y z ,取1y ,可得0,1,1n r ,0,1,0NC ,所以,直线MN 与平面OCD 的距离为12NC n d n. (2)解:因为平面//MNR 平面OCD ,则平面MNR 与平面OCD 的距离为22NC n d n.【对点训练8】 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边长为2,侧棱13A A ,M N 、分别为1111A B A D 、的中点,E F 、分别是1111,C D B C 的中点.(1)求证:平面AMN //平面EFBD ; (2)求平面AMN 与平面EFBD 的距离.【解答】(1)法一:证明:连接11,B D NF M N ,、分别为1111A B A D 、的中点,E F 、分别是1111,C D B C 的中点,11////MN EF B D ,MN 平面EFBD ,EF 平面EFBD ,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MN 平面EFBD ,NF 平行且等于AB , ABFN 是平行四边形,//AN BF ,AN 平面EFBD ,BF 平面EFBD ,//AN 平面EFBD , AN MN N , 平面//AMN 平面EFBD ; 法二: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 200103220013A M B E ,,,,,,,,,,,, 123213F N ,,,,,, 110110EF MN,,,,,, 103103AM BF ,,,,,,EF MN AM BF ,,//EF MN ,//AM BF ,MN 平面EFBD ,EF 平面EFBD ,//MN 平面EFBD , AN 平面EFBD ,BF 平面EFBD ,//AN 平面EFBD ,又MN AM M , 平面//AMN 平面EFBD ,(2)法一:平面AMN 与平面EFBD 的距离B 到平面AMN 的距离h. AMN中,AMAN MN122AMN S ,由等体积可得111231332,h 法二:设平面AMN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x y z,,,则030n MN x y n AM x z,则可取 331n ,,, 020AB,,,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平面AMN 与平面EFBD 的距离为19n AB d n题型四 异面直线的距离问题【例8】 如图,在三棱锥 P ABC 中,4AB BC PA PC AC ,平面ABC 平面PAC .(1)求异面直线AC 与PB 间的距离;(2)若点M 在棱BC 上,且二面角M PA C 为30 ,求PC 与平面PAM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答】(1)法一:取AC 中点O ,连接PO ,由PA PC 知PO AC , 又平面ABC 平面PAC ,平面ABC 平面PAC AC ,故PO 平面ABC , 连接BO ,则90POB,又因为,AB BC O 为AC 中点,故BO AC ,,BO PO 面,PBO BO PO O ,故AC面PBO ,在面PBO 中,作OD PB ,则由OD AC 知OD 为异面直线AC 与PB 间的距离,由2,4PO OB PB,PO OB PB OD 知OD 即异面直线AC 与PB法二:取AC 中点O ,连接PO ,由PA PC 知PO AC ,又平面ABC 平面PAC,平面ABC 平面PAC AC ,故PO 平面ABC 以O 为坐标原点,,,OB OC O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则0,2,0,2,0,0,0,2,0,,2,0,,0,4,0A B C P PB AC, 设,,n x y z ,且0,0n AC n PB, 则020y x,令zn ,又 2,2,0AB ,则异面直线AC 与PB 间的距离为n AB d n(2)由(1)知PO 平面ABC ,可得平面PAC 平面ABC , 如图,在平面ABC 内作MN AC ,垂足为N ,则MN 平面PAC , 在平面PAC 内作FN AP ,垂足为F ,联结MF ,PA 平面PAC ,所以MN PA ,且MN FN N ,MN FN 、平面MFN ,所以PA 平面MFN ,FM 平面MFN ,所以PA FM故MFN 为二面角M PA C 的平面角,即30MFN, 设MN a ,则,4NC a AN a ,在Rt AFN中, 4FN a ,在Rt MFN △中,由30MFN 知FN ,得43a ,法一:设点C 到平面PAM 的距离为h ,由M APC C APM V V ,得1133APC APM S MN S h,即11113232AC MN PO PA MF h ,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又4,2,AC PA MF MN PO ,解得h PC 与平面PAM 4; 法二:以O 为坐标原点,OB OC O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 420,2,0,2,0,0,0,2,0,,,,033A B C P M,480,2,,0,2,,,,033PC AP AM,设平面PAM 的法向量为 ,,nx y z ,则由0,0n AP n AM,知204833y x y,令z6,n , 则PC 与n所成角的余弦值为cosn PC n PC, 则PC 与平面PAM 所成角的正弦值sin cos 4.【例9】 如图①菱形ABCD ,60,1B BE EC .沿着AE 将BAE 折起到B AE,使得90DAB ,如图②所示.(1)求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2)求异面直线AB 与CD 之间的距离.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解答】(1)图①菱形ABCD ,60,1B BE EC,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603AE AB BE AB BE ,所以AE所以222BE AE AB ,即AE BC ,又//AD BC ,所以AE AD ,在图②中,90DAB ,即AD AB ,又,,AB AE A AB AE 平面AB E 所以AD 平面AB E ,即EC 平面AB E ,又B E 平面AB E ,所以B E EC,如图,以E 为原点,,,EC EAEB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1,0,0,,0,0,1,E C D B A ,所以0,,AB CD ,故0303cos ,224AB CD AB CD AB CD, 则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34;(2)由(1)得1,0AC,设 ,,m x y z是异面直线AB 与CD 公垂线的方向向量,所以0000AB m z z CD m x x,令1y ,则 m所以异面直线AB 与CD 之间的距离为AC mm【例10】如图所示,在空间四边形PABC 中,2AC BC ,90ACB ,AP BP AB ,PC AC .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 (1)求证:PC AB ;(2)求异面直线PC 与AB 的距离; (3)求二面角B AP C 的大小.【解答】(1)取AB 中点D ,连结PD CD ,.AP BP ,PD AB . AC BC ,CD AB .PD CD D ,,PD CD 平面PCD ,AB 平面PCD .PC 平面PCD ,PC AB .(2)因为PC AB ,PC AC ,AB AC A ,,AB AC 平面ABC ,PC 平面ABC .如图,以C 为原点,分别以,,CB CA CP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则(000)(020)(200),,,,,,,,C A B . 设(0,0,)P t . PB AB 2t ,(0,0,2)P . 所以(0,0,2) CP ,(2,2,0)AB ,设PC 与AB 的公垂线的一个方向向量为(,,)n x y z,则20220n CP z n AB x y,取1x ,得1y ,0z ,即(1,1,0)n ,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又(0,2,0)CA ,所以异面直线PC 与AB 之间的距离为 CA n d n. (3)取AP 中点E ,连结BE CE ,.AC PC ,AB BP ,CE AP ,BE AP .BEC 是二面角B AP C 的平面角.(011) ,,E ,(011) ,,EC ,(211),,EB ,·cos ·EC EB BEC EC EB二面角B AP C 的大小为【对点训练9】 如图,在长方体111ABCD A BC D 中,11AD AA ,2AB ,求:(1)点1A 到直线BD 的距离; (2)点1A 到平面1BDC 的距离; (3)异面直线1,BD CD 之间的距离.【解答】(1)以点D 为原点,DA,DC ,1DD 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11AD AA ,2AB ,则 1,2,0B , 0,0,0D , 11,0,1A , 10,2,1C , 0,2,0C ,10,0,1D所以 1,2,0BD , 10,2,1A B ,所以1A B uuu r在BD上的投影向量的大小为15A B BD BD,又1A B 所以点1A到直线BD 的距离15d;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2)由(1) 1,2,0BD , 10,2,1DC , 10,2,1A B ,设平面1BDC 的法向量 ,,n x y z ,则10n BD n DC ,所以2020x y y z ,取1y ,可得2x ,2z ,所以 2,1,2n是平面1BDC 的一个法向量,向量10,2,1A B 在法向量2,1,2n上的投影为143A B n n,所以点1A 到平面1BDC 的距离为43;(3)由(1) 10,2,1CD , 10,2,1BA ,所以11//CD BA,所以11//CD BA ,又1CD 平面1A BD ,1BA 平面1A BD ,所以1//CD 平面1A BD ,所以异面直线1,BD CD 之间的距离与点C 到平面1A BD 的距离相等,设平面1A BD 的法向量 111,,m x y z ,因为 1,2,0BD ,则10m BD n BA ,所以11112020x y y z ,取11y ,可得12x ,12z ,所以 2,1,2m是平面1A BD 的一个法向量,向量0,2,0CD在法向量 2,1,2m上的投影为23CD m m,所以点C 到平面1A BD 的距离为23;故异面直线1,BD CD 之间的距离为23.【对点训练10】 如图,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ABC =60°,P A =AB =a ,PB =PD a ,点E 在PD 上,且PE ∶ED =2∶1,求异面直线PB 与CE 的距离.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解答】解:由:2:1PE ED ,知在BD 上取点F 使:2:1BF FD , 根据三角形相似易知PB ∥EF ,又PB 平面CEF ,且EF 平面CEF ,从而PB ∥平面CEF ,于是只需求直线PB 到平面CEF 的距离.以A 为坐标原点,AD 所在直线为y 轴, 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由已知,(0,0,)P a ,C 1,,0)2a ,F 1,,0)2a ,E 21(0,,)33a a,则PE =22(0,,)33a a ,CE=11(,,)63a a ,CF=(,0,0).设平面C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1126303n CE ax ay az n CF ax020x y z于是令0x ,=2y ,1z,则(0,2,1)n.∴PB 与平面CEF 间的距离||||5n PE d a n,高中 | 数学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 415【对点训练11】 如图,已知以O 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在平面 上,若PO ,且4PO ,OA 、OB 为圆O 的半径,且90AOB ,M 为线段AB 的中点.求:(1)异面直线OB ,PM 所成角的大小; (2)点O 到平面PAB 的距离; (3)异面直线OB ,PM 的距离.【解答】(1)由PO 且90AOB ,以O 为原点,分别以,,OA OB OP 所在的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由题意 0,0,4,2,0,0,0,2,0P A B ,因为M 为线段AB 的中点,所以 1,1,0M ,所以 1,1,4,0,2,0PMOB,cos 6PM OB PM OB PM OB,,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培优篇42所以异面直线OB ,PM 所成角的大小为 (2)由题意,1122222OAB SOA OB△, 11622PABS PM AB△, 设点O 到平面PAB 的距离为d ,因为PO , 由P OAB O PAB V V所以1133OAB PAB S PO S d △△,所以1124633d ,解得43d ,所以点O 到平面PAB 的距离43;(3)如上图所示,作//MN OB 交OA 于点N ,因为OB 平面PMN ,MN 平面PMN ,所以//OB 平面PMN , 因此异面直线OB ,PM 的距离就是直线OB 与平面PMN 的距离, 也即是点O 到平面PMN 的距离,因为M 为线段AB 的中点.所以 1,0,0N , 0,1,0NM设平面PMN 的法向量为 ,,n x y z,则040n NM y n PM x y z令1z,则可得 4,0,1n 所以点O 到平面PMN 的距离1,0,04,0,117ON n h n, 即异面直线OB ,PM。

专题4.4 立体几何中最值问题(解析版)

专题4.4 立体几何中最值问题(解析版)

一.方法综述高考试题将趋于关注那些考查学生运用运动变化观点处理问题的题目,而几何问题中的最值与范围类问题,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又考查运用运动变化观点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将是有中等难度的考题.此类问题,可以充分考查图形推理与代数推理,同时往往也需要将问题进行等价转化,比如求一些最值时,向平面几何问题转化,这些常规的降维操作需要备考时加强关注与训练.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一般涉及到距离、面积、体积、角度等四个方面,此类问题多以规则几何体为载体,涉及到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以及空间线面关系的逻辑推理、空间角与距离的求解等,题目较为综合,解决此类问题一般可从三个方面思考:一是函数法,即利用传统方法或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建立所求的目标函数,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求解;二是根据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变动态为静态,直观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取得最值;三是将几何体平面化,如利用展开图,在平面几何图中直观求解.二.解题策略类型一距离最值问题【例1】【河南省焦作市2019届高三三模】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在棱AA1和AB上,且C1E⊥EF,则|AF|的最大值为()A.B.1 C.D.2【答案】B【解析】以AB,AD,AA1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C1(4,4,4),设E(0,0,z),z∈[0,4],F(x,0,0),x∈[0,4],则|AF|=x.=(4,4,4﹣z),=(x,0,﹣z).因为C1E⊥EF,所以,即:z2+4x﹣4z=0,x=z﹣.当z=2时,x取得最大值为1.|AF|的最大值为1.故选:B.【指点迷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坐标,利用C 1E⊥EF,求出|AF|满足的关系式,然后求出最大值即可.利用向量法得到|AF|的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故选D.【举一反三】1、【江西省吉安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最长棱的棱长为A.B.C.D.【答案】A【解析】解:根据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一个正四棱锥,画出图形如图所示;则,,底面CDEB,结合图形中的数据,求得,在中,由勾股定理得,同理求得,.故选:A .2、【河南省顶级名校2019届高三第四次联合测评】在侧棱长为的正三棱锥中,侧棱OA ,OB ,OC 两两垂直,现有一小球P 在该几何体内,则小球P 最大的半径为 A . B . C .D .【答案】B 【解析】当小球与三个侧面,,及底面都相切时,小球的体积最大此时小球的半径最大,即该小球为正三棱锥的内切球设其半径为由题可知因此本题正确选项:3、如右图所示,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 E 为棱1CC 的中点,点,P Q 分别为面1111A B C D和线段1B C 上的动点,则PEQ ∆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解析】将面1111A B C D 与面11BB C C 折成一个平面,设E 关于11B C 的对称点为M ,E 关于1B C 对称点为N,则PEQ ∆周长的最小值为MN ==类型二 面积的最值问题【例2】【河南省郑州市2019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在长方体中,,,分别是棱的中点,是底面内一动点,若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则三角形面积的最小值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补全截面EFG 为截面EFGHQR 如图,其中H 、Q 、R 分别为、的中点,易证平面ACD 1∥平面EFGHQR ,∵直线D 1P 与平面EFG 不存在公共点, ∴D 1P∥面ACD 1,∴D 1P 面ACD 1,∴P ∈AC ,∴过P 作AC 的垂线,垂足为K ,则BK=,此时BP 最短,△PBB 1的面积最小,∴三角形面积的最小值为,故选:C.【指点迷津】截面问题,往往涉及线面平行,面面平行定义的应用等,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计算求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明确截面形状,确定几何量.本题由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可知线面平行,补全所给截面后,易得两个平行截面,从而确定点P所在线段,得解.【举一反三】1、【湖南省衡阳市2019届高三二模】如图,直角三角形,,,将绕边旋转至位置,若二面角的大小为,则四面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的最小值为()A.B.C.D.【答案】B【解析】如图,,,分别为,,的中点,作面,作面,连,,易知点即为四面体的外接球心,,,.设,,则,,,.【处理一】消元化为二次函数..【处理二】柯西不等式..所以.2、如图,在正四棱柱1111D C B A ABCD -中,2,11==AA AB ,点P 是平面1111D C B A 内的一个动点,则三棱锥ABC P -的正视图与俯视图的面积之比的最大值为( )A .1B .2C .21D .41 【答案】BABC P -的正视图与俯视图的面积之比的最大值为2;故选B .3、【福建省2019届高三模拟】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所有侧面和底面中,面积的最大值为( )A .2B .C .3D .【答案】C【解析】由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其中,为的中点,平面,,.所以,,.又因为,,所以,故,所以.故选C.类型三体积的最值问题【例3】如图,已知平面平面,,、是直线上的两点,、是平面内的两点,且,,,,,是平面上的一动点,且有,则四棱锥体积的最大值是()A. B. C. D.【答案】A【指点迷津】本题主要考查面面垂直的性质,棱锥的体积公式以及求最值问题. 求最值的常见方法有①配方法:若函数为一元二次函数,常采用配方法求函数求值域,其关键在于正确化成完全平方式,并且一定要先确定其定义域;②换元法;③不等式法;④单调性法;⑤图像法,本题首先根据线面关系将体积最值转化为函数求最值问题,然后应用方法①解答的. 【举一反三】1、已知AD 与BC 是四面体ABCD 中相互垂直的棱,若6AD BC ==,且60ABD ACD ∠=∠=,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是A. B. C. 18 D. 36 【答案】A2、如图,已知平面l αβ=,A 、B 是l 上的两个点,C 、D 在平面β内,且,,DA CB αα⊥⊥4AD =,6,8AB BC ==,在平面α上有一个动点P ,使得APD BPC ∠=∠,则P ABCD -体积的最大值是( )A. B.16 C.48 D.144 【答案】C 【解析】,,DA DA βααβ⊂⊥∴⊥面.,,DA CB αα⊥⊥PAD ∴∆和PBC ∆均为直角三角形.,APD BPC PAD ∠=∠∴∆∽PBC ∆.4,8,2AD BC PB PA ==∴=.学科&网过P 作PM AB ⊥,垂足为M .则PM β⊥.令AM t =,()t R ∈.则2222PA AM PB BM -=-,即()222246PA t PA t -=--,2124,PA t PM ∴=-∴=底面四边形ABCD 为直角梯形面积为()1486362S =+⨯=.学科&网136483P ABCD V -∴=⨯=.故C 正确.3.【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2019届高三第三次测评】已知一个高为l 的三棱锥,各侧棱长都相等,底面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内有 一个体积为的球,则的最大值为( ) A . B .C .D .【答案】A 【解析】依题意,当球与三棱锥的四个面都相切时,球的体积最大, 该三棱锥侧面的斜高为,,,所以三棱锥的表面积为,设三棱锥的内切球半径为, 则三棱锥的体积,所以,所以,所以,故选A.类型四 角的最值问题【例4】如图,四边形ABCD 和ADPQ 均为正方形,它们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动点M 在线段PQ 上,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设异面直线EM 与AF 所成的角为θ,则θcos 的最大值为.【答案】25【解析】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设1AB =,则11(1,,0),(,0,0)22AF E =.设(0,,1)(01)M y y ≤≤,则1(,,1)2EM y =-,由于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为(0,]2π,所以cos θ==.2281145y y +=-+,令81,19y t t +=≤≤,则281161814552y y t t+=≥++-,当1t =时取等号.所以2cos 5θ==≤=,当0y =时,取得最大值.C【指点迷津】空间的角的问题,只要便于建立坐标系均可建立坐标系,然后利用公式求解.解本题要注意,空间两直线所成的角是不超过90度的.几何问题还可结合图形分析何时取得最大值.当点M 在点P 处时,EM 与AF 所成角为直角,此时余弦值为0(最小),当点M 向左移动时,.EM 与AF 所成角逐渐变小,点M 到达点Q 时,角最小,余弦值最大. 【举一反三】1、矩形ABCD 中,,,将△ABC 与△ADC 沿AC 所在的直线进行随意翻折,在翻折过程中直线AD 与直线BC 成的角范围(包含初始状态)为( )A.B.C.D.【答案】C2、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O 是BD 中点,点P 在线段11D B 上,直线OP 与平面BD A 1所成的角为α,则αsin 的取值范围是( ) A .]33,32[B .]21,31[C .]33,43[D .]31,41[ 【答案】A3.【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如图,在正方体中,点P为AD的中点,点Q为上的动点,给出下列说法:可能与平面平行;与BC所成的最大角为;与PQ一定垂直;与所成的最大角的正切值为;.其中正确的有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答案】【解析】解:由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点P为AD的中点,点Q为上的动点,知:在中,当Q为的中点时,,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PQ与平面平行,故正确;在中,当Q为的中点时,,,,可得,故错误;在中,由,可得平面,即有,故正确;在中,如图,点M为中点,PQ与所成的角即为PQ与所成的角,当Q与,或重合时,PQ与所成的角最大,其正切值为,故正确;在中,当Q 为的中点时,PQ 的长取得最小值,且长为,故正确.故答案为:.4、在正四面体P ABC -中,点M 是棱PC 的中点,点N 是线段AB 上一动点,且AN AB λ=,设异面直线NM 与AC 所成角为α,当1233λ≤≤时,则cos 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答案】,3838⎡⎢⎣⎦ 【解析】设P 到平面ABC 的射影为点O ,取BC 中点D ,以O 为原点,在平面ABC 中,以过O 作DB 的平行线为x 轴,以OD 为y 轴,以OP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设正四面体P −ABC的棱长为则()()(((0,4,0,,,,A B C P M --,由AN AB λ=,得(),64,0N λ-,∴((),56,NM AC λ=--→-=-,∵异面直线NM 与AC 所成角为α, 1233λ≤≤,∴2NM AC cos NM AC α⋅==⋅,设32t λ-=,则5733t 剟∴222111124626()41t cos t t t tα==-+-⋅+,∵1313375t <剟cos α.∴cos α的取值范围是⎣⎦.三.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甘肃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高考诊断】四棱锥的顶点均在一个半径为3的球面上,若正方形的边长为4,则四棱锥的体积最大值为()A.B.C.D.【答案】D【解析】设正方形的中心为,当在于球心的连线上时,四棱锥高最高,由于底面面积固定,则高最高时,四棱锥体积取得最大值.设高为,,球的半径为,故,解得.故四棱锥的体积的最大值为.故选D.2.【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已知一个四棱锥的正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其中,则该四棱锥的高的最大值为A.B.C.4 D.2【答案】A【解析】解:如图所示,由题意知,平面平面ABCD,设点P到AD的距离为x,当x最大时,四棱锥的高最大,因为,所以点P的轨迹为一个椭圆,由椭圆的性质得,当时,x取得最大值,即该四棱锥的高的最大值为.故选:A.3.【四川省教考联盟2019届高三第三次诊断】已知四棱锥的底面四边形的外接圆半径为3,且此外接圆圆心到点距离为2,则此四棱锥体积的最大值为()A.12 B.6 C.32 D.24【答案】A【解析】由锥体的体积公式v=,可知,当s和h都最大时,体积最大.由题得顶点P到底面ABCD的距离h≤2.当点P在底面上的射影恰好为圆心O时,即PO⊥底面ABCD时,PO最大=2,即,此时,即四边形ABCD为圆内接正方形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大,所以此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的最大值=,所以.故选:A4.【安徽省蚌埠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检查】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三棱锥表面上的点M在俯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三棱锥表面上的点N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则线段MN的长度的最大值为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三棱锥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 一条侧棱与底面垂直(平面),为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在上,重合,当与重合时, 线段的长度的最大值为.故选D .5.如图,在矩形ABCD 中, 2,1AB AD ==,点E 为CD 的中点, F 为线段CE (端点除外)上一动点现将DAF ∆沿AF 折起,使得平面ABD ⊥平面ABC 设直线FD 与平面ABCF 所成角为θ,则sin θ的最大值为( )A.13 B. 4 C. 12 D. 23【答案】C 【解析】如图:在矩形中,过点作的垂线交于点,交于点设,6.【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已知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为,点在内(不含边界). 若,且,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A . B . C .D .【答案】A 【解析】 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则,解得则正四面体的高为记点到平面、、的距离分别为则因为,所以,则故又,故即实数的取值范围为本题正确选项:二、填空题7.【山东省青岛市2019届高三3月一模】在四棱锥中,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面,且,若在这个四棱锥内有一个球,则此球的最大表面积为__________.【答案】【解析】在这个四棱锥内有一个球,则此球的最大表面积时,对应的球应该是内切球,此时球的半径最大,设内切球的球心为O半径为R,连接球心和ABCD四个点,构成五个小棱锥,根据体积分割得到,五个小棱锥的体积之和即为大棱锥的体积,,根据AB垂直于AD,PD垂直于AB 可得到AB垂直于面PDA,故得到AB垂直于PA,同理得到BC垂直于PC,表面积为:,此时球的表面积为:.故答案为:.8.【陕西省西安地区陕师大附中、西安高级中学、高新一中、铁一中学、西工大附中等八校2019届高三3月联考】如图,已知正四棱柱和半径为的半球O,底面ABCD在半球O底面所在平面上,,,,四点均在球面上,则该正四棱柱的体积的最大值为______.【答案】4【解析】设正四棱柱的高为h,底面棱长为a,则正四棱柱的底面外接圆直径为,所以,.由勾股定理得,即,得,其中,所以,正四棱柱的体积为,其中,构造函数,其中,则,令,得.当时,;当时,.所以,函数在处取得极大值,亦即最大值,则.因此,该正四棱柱的体积的最大值为4.9.【陕西省西安地区陕师大附中、西安高级中学、高新一中、铁一中学、西工大附中等八校2019届高三3月联考】如图,已知圆柱和半径为的半球O,圆柱的下底面在半球O底面所在平面上,圆柱的上底面内接于球O,则该圆柱的体积的最大值为_____.【答案】2π【解析】解:设圆柱的底面圆半径为r,高为h;则h2+r2=R2=3;所以圆柱的体积为V=πr2h=π(3﹣h2)h=π(3h﹣h3);则V′(h)=π(3﹣3h2),令V′(h)=0,解得h=1;所以h∈(0,1)时,V′(h)>0,V(h)单调递增;h∈(1,)时,V′(h)<0,V(h)单调递减;所以h=1时,V(h)取得最大值为V(1)=2π.故答案为:2π.10.【江西省上饶市2019届高三二模】一个棱长为的正方体形状的铁盒内放置一个正四面体,且能使该正四面体在铁盒内任意转动,则该正四面体的体积的最大值是_____.【答案】【解析】由题该正四面体在铁盒内任意转动,故其能在正方体的内切球内任意转动,内切球半径为6,设正四面体棱长为a, 将此正四面体镶嵌在棱长为x的正方体内,如图所示:则x=,外接球的球心和正方体体心O重合,∴外接球的球半径为:=6,a=4又正四面体的高为∴该正四面体的体积为故答案为11.【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期中】已知体积为的正四棱锥外接球的球心为,其中在四棱锥内部.设球的半径为,球心到底面的距离为.过的中点作球的截面,则所得截面圆面积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答案】【解析】如图取底面的中心为,连接平面,且球心在上,由条件知,,连接,,则,于是底面的边长为.又,故四棱锥的高是,所以,即,从而,,于是,过的中点的最小截面圆是以点为圆心的截面圆,该截面圆的半径是,故所求面积为.12.【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等九校2019届高三3月联考】如图所示,三棱锥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过球心且,是边长为2等边三角形,点、分别为线段,上的动点(不含端点),且,则三棱锥体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答案】【解析】过球心,又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因为,在平面内,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即平面,设,,则三棱锥体积,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故答案为.13.【安徽省蚌埠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检查】正三棱锥中,,点在棱上,且.正三棱锥的外接球为球,过点作球的截面,截球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答案】【解析】因为,所以,所以,同理,故可把正三棱锥补成正方体(如图所示),其外接球即为球,直径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故,设的中点为,连接,则且,所以,当平面时,平面截球的截面面积最小,此时截面为圆面,其半径为,故截面的面积为.填.14.【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高三上学期期末】若一个四棱锥的底面为正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正方形的中心,且该四棱锥的体积为9,当其外接球的体积最小时,它的高为_________.【答案】【解析】设四棱锥底面边长为a,高为h,底面对角线交于O,由条件四棱锥P-ABCD为正四棱锥,其外接球的球心M在高PO上,设外接球半径为R,在直角三角形MAO中,,又该四棱锥的体积为9,所以所以,,,时,时,所以时R极小即R最小,此时体积最小.故答案为3.15.【江西省上饶市2019届高三二模】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平面与对角线垂直且与每个面均有交点,若截此正方体所得的截面面积为,周长为,则的最大值为______.【答案】【解析】因为平面与对角线垂直,所以平面与对角面平行,作出图象,为六边形,设则,所以,由对称性得平面过对角线中点时截面面积取最大值为,则的最大值为.16.【河南省洛阳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统考】正四面体中,是的中点,是棱上一动点,的最小值为,则该四面体内切球的体积为_____.【答案】【解析】如下图,正方体中作出一个正四面体将正三角形和正三角形沿边展开后使它们在同一平面内,如下图:要使得最小,则三点共线,即:,设正四面体的边长为,在三角形中,由余弦定理可得:,解得:,所以正方体的边长为2,正四面体的体积为:,设四正面体内切球的半径为,由等体积法可得:,整理得:,解得:,所以该四面体内切球的体积为.17.【2019届湘赣十四校高三联考第二次考试】如图,正三棱锥的高,底面边长为4,,分别在和上,且,当三棱锥体积最大时,三棱锥的内切球的半径为________.【答案】【解析】设,,当时,取得最大值,此时为中点,经过点,且,,所以可求,,因此易求,,,,又∵,∴.。

人教版高考总复习一轮数学精品课件 主题三 几何与代数 第八章 第2课时 求空间角与距离

人教版高考总复习一轮数学精品课件 主题三 几何与代数 第八章 第2课时 求空间角与距离
(1)求证:平面 ⊥平面.
证明在等腰梯形中, = 4, = = 2,则∠ = 60∘ ,
则 = 2 3,所以2 + 2 = 2 , ⊥ .又 = 4, = 2,由
2 + 2 = 16 = 2 ,得到 ⊥ .
.设直线和所成的角为
6
6
6
3
3
2 6
,则cos = |cos⟨,⟩| =
1
2
3
3
×
2
2
=
2
.
3
规律方法
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一般步骤
(1)选择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2)确定异面直线上两个点的坐标,从而确定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
(3)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出向量夹角的余弦值;
用公式 cos⟨,⟩ =
得结论


π
2
利用sin = |cos⟨,⟩|,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0, ],即可得出直线和平面所
成的角
[对点训练3]如图,在四棱锥 − 中,底面四边形
满足 = = 2, = = 5,∠ = 90∘ ,棱上的点
= − = −
1
,
2
=
1
(
2
+ ).
设向量与的夹角为,则直线和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 cos .
⋅ =
1
2
1

8
+
1
2
1
1

4
8
1
2
1
2
1
4
1
2
1
4
+ ⋅ ( − ) = 2 − ⋅ + ⋅ − ⋅ =

专题16立体几何中范围和最值问题

专题16立体几何中范围和最值问题

专题16 立体几何中范围和最值问题专题16 立体几何中范围和最值问题立体几何中的最值与范围类问题,涉及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以及空间线面关系,题目综合性强.解决此类问题一般可从三个方面思考:一是函数法,即利用传统方法或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建立所求的目标函数,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求解;二是根据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化动态为静态,直观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取得最值;三是将几何体平面化,如利用展开图,在平面几何图中直观求解.名师解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课标要求: 立体几何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以长方体为载体,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并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运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推理论证、度量计算等认识和探索空间图形的性质,建立空间观念.内容包括:基本立体图形、基本图形位置关系、*几何学的发展.发展学生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空间角的范围与最值问题【例1】(2021·全国·统考高考真题)1.已知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面11AA B B 为正方形,2AB BC ==,E ,F 分别为AC 和1CC 的中点,D 为棱11A B 上的点.11BF A B ⊥(1)证明:BF DE⊥;(2)当1B D为何值时,面【点评】第一问,方法一为常规方法,不过这道题常规方法较为复杂,方法二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借助空间向量求解是最简单,也是最优解减法则及数量积的定义运算进行证明不常用,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的角的问题,只要便于建立坐标系均可建立坐标系,应的目标函数,运用函数性质解决空间角的范围与最值问题质分析何时取得最大值.空间距离的范围最值问题【例1】(2018·全国·高考真题)A.217B.25【点评】该题考查的是有关几何体的表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求解问题,过程中,需要明确两个点在几何体上所处的位置,再利用平面上两点间直线段最短,所以处理方法就是将面切开平铺,利用平面图形的相关特征求得结果【变3】7.如图所示,正四面体ABCD中,的最小值为14,则该正四面体的外接球表面积是求表面积与体积的范围与最值A.4π3B.8本题求体积的最值时,由于函数式较复杂,采用了换元法进行化简,进而利用导数法求最值,计算较为简便,换元时要注意新元的取值范围求截面周长与面积的范围与最值AD⊥平面α,∠AHD=θ=,△ABC在过其底边BC之间的关系:=.(1)证明:平面BED ⊥平面ACD ;(2)设2,60AB BD ACB ==∠=︒,点F ABC -的体积.【点评】首先判断出三角形AFC 的面积最小时距离,从而求得三棱锥F ABC -的体积11DC D P ⊥①;②平面11D A P ⊥平面1A AP ;1APD ∠③的最大值为90︒;1AP PD +④的最小值为23+ACD;A.直线1B D⊥平面1ACD;B.1A P∥平面1AD所成角的范围是C.异面直线1A P与1-的体积不变D.三棱锥1D APCA.圆锥SO的侧面积为22π.-体积的最大值为B.三棱锥S ABC(2017·全国·高考真题)24.a,b为空间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等腰直角三角形(1)若点A,B,C,D恰为长方体各侧面中心,求该八面体的体积;(2)求该八面体表面积S的取值范围.(2020·海南·统考高考真题)26.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正方形,PD⊥底面ABCD.的交线为l.(1)证明:l⊥平面PDC;(2)已知PD=AD=1,Q为l参考答案:过E 作AB 的平行线分别与因为E ,F 分别为AC 和1CC 易证1Rt Rt BCF B BN ≅ ,则又因为1190BBN BNB ∠+∠=()()(0,0,0,2,0,0,0,2,0B A C ∴由题设(),0,2D a (02a ≤≤因为()(0,2,1,1BF DE ==-所以()012BF DE a ⋅=⨯-+[方法三]:因为1BF A B ⊥作1BH F T ⊥,垂足为H ,因为平面DFE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设1,B D t =[0,2],t ∈1B T =由111113C S C G SA A D ==得1C G =又1111B D BT C G C T=,即1(23t t -设()()4,0,04M a a ≤≤,()(12,4,0,N D ()()12,4,,2,4,4MN a D N =--=-设平面1D MN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1240024400x x y az n MN x y z n D N y ⎧=⎪⎧-+-=⋅=⎧⎪⎪⇒⇒⎨⎨⎨+-=⋅=⎪⎩⎩⎪=⎪⎩令8z =,82,4x a y a =-=+,则(8n =【点睛】本题考查线段在平面上的射影的取值范围的求法,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线面垂直和判定定理,力,考查化归与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中档题由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得到,当点所以14BE =,设AE a =,则AB 在ABE 中,23π∠=BAE 由余弦定理得:224cos 2a a BAE a +∠=⨯⨯则该正四面体的外接球的直径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所以223R =即3R =故2412S R ππ==,故答案为:12π【点睛】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一种是内切,一种是外接.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明确切点和接点的位置,确定有关元素间的数量关系,[方法一]:导数法设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a ,高为则2222l a h =+,2232(3a =+所以26h l =,2222a l h =-所以正四棱锥的体积13V Sh =【详解】如图,圆锥任意两条母线为AB和AD,则截面为等腰三角形ABD,截面面积为:1sin2ABDS AB AD BAD=⋅⋅∠,由图可知,当截面为圆锥轴截面时,∠BAD最大,最大为120°,(0°,120°],∴sin∠BAD最大值为1,=224124AC BC+=+=为定值,故当sin∠BAD最大时截面面积最大,过点F作FH⊥BD1交BD1于因为长方体对面平行,所以截面BFD1E为平行四边形,则当h取最小值时四边形BFD易知h的最小值为直线CC1易知当F为CC1的中点时,过D1作D1H⊥l交l于H.连接DH,则34[方法二]:等体积转换AB BC = ,60ACB ∠=︒,2AB =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3BE ∴=连接EFADB CDB AF CF∆≅∆∴=在11D A A △中,11135D A A ∠=2211112AD A A A D A =+-⋅【详解】连接BD ,根据正方体的性质,又∵BD AC ⊥,且1BD BB ⋂的性质,∵11A B ⊥平面11A D DA 1111A B A D A = ,∴1AD ⊥面1A如图:()1min SE CE S C +=.因为122S B BC ==,1S BC ∠=∴2221112S C S B BC S B =+-⨯⨯ABC 为等边三角形,∴∠心.设F 是AMN 的外心,作外接球的球心,且OF DE =222134R AF OF =+=,解得:的体积最大时,到平面1,+∞故答案为:()24.②③【分析】由题意知,a、b、AC三条直线两两相互垂直,构建如图所示的边长为|AC|=1,|AB|2=,斜边AB以直线AC为旋转轴,则C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以C坐标原点,以CD【名师点睛】(1)平移直线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把异面问题化归为共面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①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②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③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 图1由对称性,不妨设'AA x =则1AG x =-,2AO AG =2222AE DE AO OE ==+= 图2则()2221222AD AH x x ⎛⎫==-+ ⎪⎝⎭()2222122EH AE AH x x =-=-所以()2221144ADE S AD EH =⋅= ()()21因为1PD AD ==,设(0,0,0),(0,1,0),D C 设(,0,1)Q m ,则有(0,1,0),DC DQ = 设平面Q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00DC n DQ n ⎧⋅=⎨⋅=⎩,即00y mx z =⎧⎨+=⎩,令1x =,则z m =-,所以平面QCD在平面PQC 中,设PB QC E = .在平面PAD 中,过P 点作PF QD ⊥因为PD ⊥平面,ABCD DC ⊂平面又由,,DC AD AD PD D PD ⊥=⊂ PF ⊂平面PAD ,所以DC PF ⊥.又由QDC ,所以PF ⊥平面QDC ,从而答案第31页,共3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 空间距离与立体几何中的最值(范围)问题(选用)空间中的距离问题如图,平面P AD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P AD 是直角三角形,且P A =AD =2,点E ,F ,G 分别是线段P A ,PD ,CD 的中点.(1)求证:平面EFG ⊥平面P AB ; (2)求点A 到平面EFG 的距离.【解】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 (0,0,0),B (2,0,0),C (2,2,0),D (0,2,0),P (0,0,2),E (0,0,1),F (0,1,1),G (1,2,0).(1)证明:因为EF →=(0,1,0),AP →=(0,0,2),AB →=(2,0,0),所以EF →·AP →=0×0+1×0+0×2=0,EF →·AB →=0×2+1×0+0×0=0,所以EF ⊥AP ,EF ⊥AB .又因为AP ,AB ⊂平面P AB ,且P A ∩AB =A , 所以EF ⊥平面P AB .又EF ⊂平面EFG ,所以平面EFG ⊥平面P AB . (2)设平面EFG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EF →=(x ,y ,z )·(0,1,0)=0,n ·EG →=(x ,y ,z )·(1,2,-1)=0,所以{y =0,,x +2y -z =0.取n =(1,0,1),又AE →=(0,0,1),所以点A 到平面EFG 的距离d =|AE →·n ||n |=12=22.(1)空间中的各种距离一般都可以转化为求点与点、点与线、点与面的距离.①点点距:点与点的距离,以这两点为起点和终点的向量的模;②点线距:点M 到直线a 的距离,若直线的方向向量为a ,直线上任一点为N ,则点M 到直线a 的距离为d =|MN →|·sin 〈MN →,a 〉;③线线距:两平行线间的距离转化为点线距离,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或者直接求公垂线段的长度;④点面距:点M 到平面α的距离,若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平面α内任一点为N ,则点M 到平面α的距离d =|MN →||cos 〈MN →,n 〉|=|MN →·n ||n |.(2)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问题,首先应明确所求距离的特征,恰当选用距离公式求解.1.如图,P ­ABCD 是正四棱锥,ABCD -A 1B 1C 1D 1是正方体,其中AB =2,P A =6,则B 1到平面P AD 的距离为________.解析:以A 1为原点,以A 1B 1所在直线为x 轴,A 1D 1所在直线为y 轴,A 1A 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1­xyz ,则AD →=(0,2,0),AP →=(1,1,2),设平面P AD 的法向量是m =(x ,y ,z ),所以由⎩⎪⎨⎪⎧m ·AD →=0,m ·AP →=0,可得⎩⎪⎨⎪⎧2y =0,x +y +2z =0.取z =1,得m =(-2,0,1),因为B 1A →=(-2,0,2),所以B 1到平面P AD 的距离d =|B 1A →·m ||m |=65 5.答案:6552.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4,BC =3,CC 1=2.(1)求证:平面A 1BC 1∥平面ACD 1; (2)求平面A 1BC 1与平面ACD 1的距离.解:(1)证明:因为AA 1綊CC 1,所以四边形ACC 1A 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C ∥A 1C 1. 又AC ⊄平面A 1BC 1,A 1C 1⊂平面A 1BC 1,所以AC ∥平面A 1BC 1.同理可证CD 1∥平面A 1BC 1. 又AC ∩CD 1=C ,AC ⊂平面ACD 1,CD 1⊂平面ACD 1, 所以平面A 1BC 1∥平面ACD 1.(2)以B 1为原点,分别以B 1A 1→,B 1C 1→,B 1B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B 1­xyz ,则A 1(4,0,0),A (4,0,2),D 1(4,3,0),C (0,3,2),A 1A →=(0,0,2),AC →=(-4,3,0),AD 1→=(0,3,-2),设n =(x ,y ,z )为平面ACD 1的一个法向量, 则⎩⎪⎨⎪⎧n ·AC →=0,n ·AD 1→=0,即⎩⎪⎨⎪⎧-4x +3y =0,3y -2z =0,取n =(3,4,6),所以所求距离d =|A 1A →|×|cos 〈n ,A 1A →〉|=|n ·A 1A →||n |=1232+42+62=126161, 故平面A 1BC 1与平面ACD 1的距离为126161.立体几何中的最值(范围)问题(1)(2020·宁波十校联考)如图,平面P AB ⊥平面α,AB ⊂α,且△P AB 为正三角形,点D 是平面α内的动点,ABCD 是菱形,点O 为AB 中点,AC 与OD 交于点Q ,l ⊂α,且l ⊥AB ,则PQ 与l 所成角的正切值的最小值为( )A.-3+372B.3+372C.7 D .3(2)(2020·温州高考模拟)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平面ABC ⊥平面BCD ,△BAC 与△BC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AC =∠BCD =90°,BC =2,点P 是线段AB 上的动点,若线段CD 上存在点Q ,使得直线PQ 与AC 成30°的角,则线段P A 长的取值范围是( )A.⎝⎛⎭⎫0,22 B.⎣⎡⎦⎤0,63 C.⎝⎛⎭⎫22,2 D.⎝⎛⎭⎫63,2【解析】 (1)如图,不妨以CD 在AB 前侧为例.以点O 为原点,分别以OB 、OP 所在直线为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设AB =2,∠OAD =θ(0<θ<π),则P (0,0,3),D (2sin θ,-1+2cos θ,0),所以Q ⎝⎛⎭⎫23sin θ,23cos θ-13,0, 所以QP →=⎝⎛⎭⎫-23sin θ,13-23cos θ,3, 设α内与AB 垂直的向量n =(1,0,0),PQ 与直线l 所成角为φ, 则cos φ=⎪⎪⎪⎪⎪⎪⎪⎪QP →·n |QP →||n |=⎪⎪⎪⎪⎪⎪-23sin θ329-49cos θ=sin θ8-cos θ=1-cos 2θ8-cos θ.令t =cos θ(-1<t <1),则s =1-t 28-t ,s ′=t 2-16t +1(8-t )2,令s ′=0,得t =8-37,所以当t =8-37时,s 有最大值为16-67. 则cos φ有最大值为16-67,此时sin φ取最小值为67-15.所以正切值的最小值为67-1516-67=3+372.故选B. (2)以C 为原点,CD 所在直线为x 轴,CB 所在直线为y 轴,过C 作平面BCD 的垂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则A (0,1,1),B (0,2,0),C (0,0,0),设Q (q ,0,0),AP →=λAB →=(0,λ,-λ)(0≤λ≤1),则PQ →=CQ →-CP →=CQ →-(CA →+AP →)=(q ,0,0)-(0,1,1)-(0,λ,-λ)=(q ,-1-λ,λ-1),因为直线PQ 与AC 成30°的角, 所以cos 30°=|CA →·PQ →||CA →|·|PQ →|=22·q 2+(1+λ)2+(λ-1)2=2q 2+2λ2+2=32, 所以q 2+2λ2+2=83,所以q 2=23-2λ2∈[0,4],所以⎩⎨⎧23-2λ2≥023-2λ2≤4,解得0≤λ≤33,所以|AP →|=2λ∈⎣⎡⎦⎤0,63,所以线段P A 长的取值范围是⎣⎡⎦⎤0,63. 故选B.【答案】 (1)B (2)B(1)求解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需要先确定最值的主体,确定题目中描述的相关变量,然后根据所求,确定是利用几何方法求解,还是转化为代数(特别是函数)问题求解.利用几何方法求解时,往往利用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将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中的问题进行求解,如求几何体表面距离的问题.利用代数法求解时,要合理选择参数,利用几何体中的相关运算构造目标函数,再根据条件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目标函数的值域,即可利用函数最值的求解方法求得结果.(2)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不仅简捷,更减少了思维量.用变量表示动点的坐标,然后依题意用向量法求其有关几何量,构建有关函数,从而用代数方法即可求其最值.1.(2020·浙江省五校联考模拟)如图,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点A 在平面α内,平面ABCD 与平面α所成的二面角为30°,则顶点C 1到平面α的距离的最大值是( )A .2(2+2)B .2(3+2)C .2(3+1)D .2(2+1)解析:选B.如图所示,作C 1O ⊥α,交ABCD 于点O ,交α于点E ,由题得O 在AC 上,则C 1E 为所求,∠OAE =30°, 由题意,设CO =x ,则AO =42-x , C 1O =16+x 2,OE =12OA =22-12x ,所以C 1E =16+x 2+22-12x ,令y = 16+x 2+22-12x ,则y ′=x16+x 2-12=0,可得x =43, 所以x =43时,顶点C 1到平面α的距离的最大值是2(3+2). 2.(2020·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AD =DC =CB =1,∠ABC =60°,四边形ACFE 为矩形,平面ACFE ⊥平面ABCD ,CF =1.(1)求证:BC ⊥平面ACFE ;(2)点M 在线段EF 上运动,设平面MAB 与平面FCB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θ(θ≤90°),试求cos θ的取值范围.解:(1)证明:在梯形ABCD 中,因为AB ∥CD ,AD =DC =CB =1,∠ABC =60°,所以AB =2,所以AC 2=AB 2+BC 2-2AB ·BC ·cos 60°=3, 所以AB 2=AC 2+BC 2,所以BC ⊥AC ,因为平面ACFE ⊥平面ABCD ,平面ACFE ∩平面ABCD =AC ,BC ⊂平面ABCD ,所以BC ⊥平面ACFE .(2)如图所示,由(1)可建立分别以直线CA ,CB ,CF 为x 轴,y 轴,z 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令FM =λ(0≤λ≤3),则C (0,0,0),A (3,0,0),B (0,1,0),M (λ,0,1),所以AB →=(-3,1,0),BM →=(λ,-1,1),设n 1=(x ,y ,z )为平面MAB 的一个法向量,由⎩⎪⎨⎪⎧n 1·AB →=0n 1·BM →=0,得⎩⎪⎨⎪⎧-3x +y =0λx -y +z =0,取x =1,则n 1=(1,3,3-λ),因为n 2=(1,0,0)是平面FCB 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cos θ=|n 1·n 2||n 1|·|n 2|=11+3+(3-λ)2×1=1(λ-3)2+4,因为0≤λ≤3,所以当λ=0时,cos θ有最小值77, 当λ=3时,cos θ有最大值12,所以cos θ∈⎣⎡⎦⎤77,12.[基础题组练]1.(2020·宁波市镇海中学高考模拟)在直三棱柱A 1B 1C 1­ABC 中,∠BAC =π2,AB =AC=AA 1=1,已知点G 和E 分别为A 1B 1和CC 1的中点,点D 与F 分别为线段AC 和AB 上的动点(不包括端点),若GD ⊥EF ,则线段DF 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A.⎣⎡⎭⎫55,1B.⎣⎡⎦⎤55,1C.⎝⎛⎭⎫255,1D.⎣⎡⎭⎫255,1解析:选A.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 (0,0,0),E ⎝⎛⎭⎫0,1,12,G ⎝⎛⎭⎫12,0,1, F (x ,0,0),D (0,y ,0), 由于GD ⊥EF ,所以x +2y -1=0, DF =x 2+y 2=5⎝⎛⎭⎫y -252+15, 由x =1-2y >0,得y <12,所以当y =25时,线段DF 长度的最小值是15,当y =0时,线段DF 长度的最大值是1,又不包括端点,故y =0不能取,故选A. 2.(2020·杭州市学军中学高考数学模拟)如图,三棱锥P -ABC 中,已知P A ⊥平面ABC ,AD ⊥BC 于点D ,BC =CD =AD =1,设PD =x ,∠BPC =θ,记函数f (x )=tan θ,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f (x )是关于x 的增函数B .f (x )是关于x 的减函数C .f (x )关于x 先递增后递减D .f (x )关于x 先递减后递增解析:选C.因为P A ⊥平面ABC ,AD ⊥BC 于点D ,BC =CD =AD =1,PD =x ,∠BPC =θ,所以可求得AC =2,AB =5,P A =x 2-1,PC =x 2+1,BP =x 2+4,所以在△PBC 中,由余弦定理知 cos θ=PB 2+PC 2-BC 22BP ·PC=2x 2+42x 2+1x 2+4.所以tan 2θ=1cos 2θ-1=(x 2+1)(x 2+4)(x 2+2)2-1=x 2(x 2+2)2.所以tan θ=x x 2+2=1x +2x ≤12 x ·2x =24(当且仅当x =2时取等号),所以f (x )关于x 先递增后递减.3.(2020·义乌市高三月考)如图,边长为2的正△ABC 的顶点A 在平面γ上,B ,C 在平面γ的同侧,点M 为BC 的中点,若△ABC 在平面γ上的射影是以A 为直角顶点的△AB 1C 1,则M 到平面γ的距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设∠BAB 1=α,∠CAC 1=β,则AB 1=2cos α,AC 1=2cos β,BB 1=2sin α,CC 1=2sin β,则点M 到平面γ的距离d =sin α+sin β,又|AM |=3,则|B 1C 1|=23-d 2,即cos 2α+cos 2β=3-(sin 2α+2sin αsin β+sin 2β).也即sin αsin β=12,所以d =sin α+sin β=sin α+12sin α≥2,因为sin α<1,sin β<1,所以12sin α<1,所以12<sin α<1,所以当sinα=12或1时,d =32,则2≤d <32.答案:⎣⎡⎭⎫2,32 4.(2020·杭州市学军中学高考数学模拟)如图,在二面角A -CD -B 中,BC ⊥CD ,BC =CD =2,点A 在直线AD 上运动,满足AD ⊥CD ,AB =3.现将平面ADC 沿着CD 进行翻折,在翻折的过程中,线段AD 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AD →⊥DC →,DC →⊥CB →,设平面ADC 沿着CD 进行翻折的过程中,二面角A ­CD ­B 的夹角为θ,则〈DA →,CB →〉=θ,因为AB →=AD →+DC →+CB →,所以平方得AB →2=AD →2+DC →2+CB →2+2AD →·DC →+2CB →·AD →+2DC →·CB →, 设AD =x ,因为BC =CD =2,AB =3, 所以9=x 2+4+4-4x cos θ, 即x 2-4x cosθ-1=0,即cos θ=x 2-14x .因为-1≤cos θ≤1,所以-1≤x 2-14x≤1,即⎩⎪⎨⎪⎧x 2-1≤4x x 2-1≥-4x ,即⎩⎪⎨⎪⎧x 2-4x -1≤0x 2+4x -1≥0,则⎩⎪⎨⎪⎧2-5≤x ≤2+5,x ≥-2+5或x ≤-2- 5.因为x >0,所以5-2≤x ≤5+2, 即AD 的取值范围是[5-2,5+2]. 答案:[5-2,5+2]5.(2020·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如图,在三棱锥D -ABC 中,已知AB =2,AC →·BD →=-3,设AD =a ,BC =b ,CD =c ,则c 2ab +1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设AD →=a ,CB →=b ,DC →=c ,因为AB =2,所以|a +b +c |2=4⇒a 2+b 2+c 2+2(a ·b +b ·c +c ·a )=4,又因为AC →·BD →=-3,所以(a +c )·(-b -c )=-3⇒a ·b +b ·c +c ·a +c 2=3,所以a 2+b 2+c 2+2(3-c 2)=4⇒c 2=a 2+b 2+2,所以a 2+b 2+2ab +1≥2ab +2ab +1=2,当且仅当a=b 时,等号成立,即c 2ab +1的最小值是2.答案:26.(2020·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末考试)在正四面体P -ABC 中,点M 是棱PC 的中点,点N 是线段AB 上一动点,且AN →=λAB →,设异面直线NM 与AC 所成角为α,当13≤λ≤23时,则cos 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设点P 到平面ABC 的射影为点O ,以AO 所在直线为y 轴,OP 所在直线为z 轴,过点O 作BC 的平行线为x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如图.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43,则有A (0,-4,0),B (23,2,0),C (-23,2,0),P (0,0,42),M (-3,1,22).由AN →=λAB →,得N (23λ,6λ-4,0).从而有NM →=(-3-23λ,5-6λ,22),AC →=(-23,6,0).所以cos α=|NM →·AC →||NM →||AC →|=3-2λ24λ2-4λ+3,设3-2λ=t ,则53≤t ≤73. 则cos α=12 t 2t 2-4t +6=12 6⎝⎛⎭⎫1t 2-4·1t +1,因为13<37≤1t ≤35,所以51938≤cos α≤71938. 答案:⎣⎡⎦⎤51938,71938 7.如图,在△ABC 中,∠B =π2,AB =BC =2,点P 为AB 边上一动点,PD ∥BC 交AC 于点D .现将△PDA 沿PD 翻折至△PDA ′,使平面PDA ′⊥平面PBCD .(1)当棱锥A ′­PBCD 的体积最大时,求P A 的长;(2)若点P 为AB 的中点,点E 为A ′C 的中点,求证:A ′B ⊥DE .解:(1)设P A =x ,则P A ′=x ,所以V A ′­PBCD =13P A ′·S 底面PBCD =13x ⎝⎛⎭⎫2-x 22. 令f (x )=13x ⎝⎛⎭⎫2-x 22=2x 3-x 36(0<x <2), 则f ′(x )=23-x 22.当x 变化时,f ′(x ),f (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x⎝⎛⎭⎫0,233 233 ⎝⎛⎭⎫233,2 f ′(x )+ 0 - f (x ) 单调递增 极大值 单调递减由上表易知,当P A =x =23时,V A ′­PBCD 取最大值. (2)证明:取A ′B 的中点F ,连接EF ,FP .由已知,得EF 綊12BC 綊PD . 所以四边形EFP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D ∥FP .因为△A ′P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 ′B ⊥PF .所以A ′B ⊥DE .8.(2020·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数学质量检测)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平面ABC ,平面A 1BC ⊥平面A 1ABB 1.(1)求证:AB ⊥BC ;(2)设直线AC 与平面A 1BC 所成的角为θ,二面角A 1­BC ­A 的大小为φ,试比较θ和φ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1)证明:过点A 在平面A 1ABB 1内作AD ⊥A 1B 于D ,因为平面A 1BC ⊥平面A 1ABB 1,平面A 1BC ∩平面A 1ABB 1=A 1B ,所以AD ⊥平面A 1BC ,又因为BC ⊂平面A 1BC ,所以AD ⊥BC .因为AA 1⊥平面ABC ,所以AA 1⊥BC .又因为AA 1∩AD =A ,所以BC ⊥侧面A 1ABB 1,又因为AB ⊂平面A 1ABB 1,故AB ⊥BC .(2)连接CD ,由(1)知∠ACD 是直线AC 与平面A 1BC 所成的角.又∠ABA 1是二面角A 1­BC ­A 的平面角.则∠ACD =θ,∠ABA 1=φ.在Rt △ADC 中,sin θ=AD AC ,在Rt △ADB 中, sin φ=AD AB.由AB <AC , 得sin θ<sin φ,又0<θ,φ<π2, 所以θ<φ.[综合题组练]1.(2020·温州市高考数学模拟)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AD=λ(λ>1),将其沿AC 翻折,使点D 到达点E 的位置,且二面角C -AB -E 为直二面角.(1)求证:平面ACE ⊥平面BCE ;(2)设点F 是BE 的中点,二面角E -AC -F 的平面角的大小为θ,当λ∈[2,3]时,求cos θ的取值范围.解:(1)证明:因为二面角C -AB -E 为直二面角,AB ⊥BC,所以BC ⊥平面ABE ,所以BC ⊥AE .因为AE ⊥CE ,BC ∩CE =C ,所以AE ⊥平面BCE .因为AE ⊂平面ACE ,所以平面ACE ⊥平面BCE .(2)如图,以E 为坐标原点,以AD 长为一个单位长度,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E -xyz ,则AB =λ,A (0,1,0),B (λ2-1,0,0),C (λ2-1,0,1),E (0,0,0),F ⎝ ⎛⎭⎪⎫λ2-12,0,0, 则EA →=(0,1,0),EC →=(λ2-1,0,1),设平面EAC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y =0λ2-1·x +z =0,取x =1,则m =(1,0,-λ2-1). 同理得平面F A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λ2-1,-λ2-1). 所以cos θ=m ·n |m |·|n |=λ2+1λ·2(λ2+1)=22·1+1λ2 . 因为λ∈[2,3],所以cos θ∈⎣⎡⎦⎤53,104. 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已知P A ⊥平面ABCD ,且四边形ABCD 为直角梯形,∠ABC =∠BAD =π2, P A =AD =2,AB =BC =1.(1)求平面P AB 与平面PCD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2)点Q 是线段BP 上的动点,当直线CQ 与DP 所成的角最小时,求线段BQ 的长.解:以{AB →,AD →,AP →}为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各点的坐标为B (1,0,0),C (1,1,0),D (0,2,0),P (0,0,2).(1)由题意知,AD ⊥平面P AB ,所以AD →是平面P AB 的一个法向量,AD →=(0,2,0).因为PC →=(1,1,-2),PD →=(0,2,-2).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m ·PC →=0,m ·PD →=0, 即⎩⎪⎨⎪⎧x +y -2z =0,2y -2z =0.令y =1,解得z =1,x =1. 所以m =(1,1,1)是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从而cos 〈AD →,m 〉=AD →·m |AD →||m |=33, 所以平面P AB 与平面PCD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3. (2)因为BP →=(-1,0,2),设BQ →=λBP →=(-λ,0,2λ)(0≤λ≤1),又CB →=(0,-1,0),则CQ →=CB →+BQ →=(-λ,-1,2λ),又DP →=(0,-2,2),从而cos 〈CQ →,DP →〉=CQ →·DP →|CQ →||DP →|=1+2λ10λ2+2. 设1+2λ=t ,t ∈[1,3],则cos 2〈CQ →,DP →〉=2t 25t 2-10t +9=29⎝⎛⎭⎫1t -592+209≤910.当且仅当t =95,即λ=25时,|cos 〈CQ →,DP →〉|的最大值为31010. 因为y =cos x 在⎝ ⎛⎭⎪⎫0,π2上是减函数, 所以此时直线CQ 与DP 所成角取得最小值. 又因为BP =12+22=5,所以BQ =25BP =2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