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党员教育跨界创新与实践——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区域社会服务本土化实践研究——以示范性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收稿 日期 :0 1 0 — 8 2 1- 5 0
作者 简 介 : 克玲 (9 2 )女 , 南 衡 阳人 , 东 轻 工 职业 技 术 学 院高 职研 究 所 研 究 员 , 究 方 向 : 职 教 育 本 土 化 研 究 。 廖 16 一 , 湖 广 研 高 林 润 惠 (94 )男 , 东 广 州 人 , 东 轻 工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副 院 长 , 授 , 究 方 向 : 企 合 作 。 15 一 , 广 广 教 研 校
( ) 化 辐 射 。 感 铺 路 。 口 支 持 、 友 支 持 落 实 三 文 情 对 校
床 上 用 品 、 动 服 、 机 卡 等 用 品 , 学 生 创 造 舒 适 生 活 运 手 给
环境 ; 立阳光基金 , 设 筹资 1 O万元用 于资助 5 O名 困难学 生完成学业 , 放特 别资助金 2 .2 发 38 万元 , 于资助 7 用 6名
困难 学 生 。“ .2 一 周 年 纪 念 , 学 生 发 放 慰 问 金 53 51 ” 为 .6万
关键词 : 会服务 ; 社 区域 本 土 化 ; 实践 研 究 中 图分 类 号 : 1 G70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4 2 2 1 )5—06 17 0 X(0 10 0 2—0 3
广 东 轻 工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在 区 域 社 会 服 务 的 实 践 工 作 中做了如下探索。 ( ) 新 区 域 本 土 化 模 式 和 理 念 。 立 服 务 区 域 经 一 创 树
为主 的广东省 中小 企业 提供技 术支持 和人才 培训 服务 , 为广东生活 产业的发展 服务 ,为广东 中小企业 持续发 展 服务 。进一步深入开展对 口高职院校 的交流与帮扶 工作 , 帮助相关 院校 推动 “ 校企 合作 , 工学结合 ” 的人才 培养模 式改 革 , 促进 帮扶 院校的人 才培养质量 的提高 。
高职“三型”学生党支部建设创新实践探索
55高职“三型”学生党支部建设创新实践探索——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党支部工作为例赖炜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摘 要: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最基本单元,担负着党在高校直接联系学生、引导学生、团结学生,将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并落实到学生中去的重任。
在高职院校当中,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过程往往缺乏与学生特点、专业特色相结合,建设成效不突出。
本文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一支部为例,通过实践探索如何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学生党支部。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一支部在校党委、设计学院党总支的坚强、正确领导下,支部全体学生团结一致,思想进步,政治立场坚定,坚持原则到位,学习成绩优秀,生活作风正派,工作务实、创新、高效;支部强化理论武装、践行根本宗旨、激发发展活力,充分挖掘高职艺术类学生特点,对党员发展工作进行了系列探索与创新,积极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建设。
一、基本理念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最基本单元,也是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同时还是高校党建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担负着党在高校直接联系学生、引导学生、团结学生,将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并落实到学生中去的重任。
党的十八大要求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应当从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建设出发,结合高校党建工作实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在学院党总支领导下,学生党支部以“五色充电宝”为工作抓手,构建了全方位育人的党员发展培养模式。
二、存在问题(一)高职艺术类学生特点明显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和其他普通文理科学生相比,存在文化基础、政治意识薄弱、个性鲜明、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多才多艺等特点[1]。
一是由于文化课在高考中的重要程度远远低于专业课,艺术设计类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薄弱。
中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关系 。
4 . 融合企业性。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 校园文化建设要 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 注重与企业文 化接轨 。在特色校园 文化建设 过程 中 , 我校十分注重校企 文化的对接 与融合 , 通过
多种 形 式 , 形 成 了富有 职教 特 色 、 促进学生技能成才 、 生 成 职 业 道德 的校 园 文 化氛 围 。
提炼 出“ 办教学企业 , 育能工巧 匠” 的办学理念 。在实训车间里
“ 差之毫厘 , 谬 以干里” “ 比能竞技 , 精益求精” “ 就业靠竞争 , 上
化。
2凸显职业性。 中职校园文化建设 应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 服务 于职业教育 的培养 目标 , 着力提高学生 的职业道 德 、 职业 意识 和职业技能。近年来 , 我校在考察包括德 国在 内等西方 国 家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学 院等各类 不同职业教育办学模种直观性的文化 , 它直接表现 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它是 中职校园文化建设 的前提条件 , 是校 园内各种 客观实体 存在的总和。大到整个校 园建 筑的设
教学企业 , 育能工巧 匠” 的办学理念 , 在 不断扩大办学规模 的同
时, 十分 注重校 园文 化 的建 设 , 形 成 了独 特 的校 园文 化 。本 文将 管 窥该 校校 园文 化建 设 的 一 些做 法 ,作 为 中职特 色校 园文化 建
设 的有 益探 索 。
去, 充分发挥校 园文化建设 的主导 角色 和主体作 用 , 极大地提
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设并共享的精神 、 物质文化整合 系 统, 它包括校园环境 、 教学设施 、 管理制 度等 物化 内容 , 也包 括 学校 的传统 、 校风 、 教风 、 学风 、 人际关系 、 集 体舆 论 、 文体 活动 等非物质内容 。 即包括物质文化 、 制度文化 、 行为文化和精神文
高职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在 日益激 烈 的市 场竞 争环 境 里 , 断 推 出 的含 不
高 附加值 的新 产 品以及持 久 的创新 能力 是 企业成 功
的关键 。高职 产 品设 计专 业 以培 养生产 一线 高技 能 产 品设计 专 门人才 为 己任 , 因此 , 产 品设计 教育 必 其
— —
以广 东 轻 工 职 业 技 术 学 院为 例
桂 元 龙 , 润 惠 林
( 东 轻 工 职 业 技术 学 院 , 东 广 州 5 00 ) 广 广 13 0
摘
要 : 文通过 对 高职产 品 设 计 专业 学生 创新 能力 的 定位 分析 , 本 结合我 校 设计 学 院 的
教 学 实践 , 高职产 品 设计 专业 学 生创 新 能力培 养 的方 法进行探 讨 和研 究 , 对 总结 出培 养创
创 新性 应用 , 通过 这种 创造 性 的运用 , 从而 产生 新 的 价 值 。准确 一 点 说 “ 用 创 新 能 力 ” 培 养 才 是 高 应 的 职 产 品设 计 专业 创新 能力 培养 的关键 和 特色 。
般 高职 产 品设 计专 业毕 业 的学 生都具 备 了 良好 的
草 图描绘 、 效果 图绘 制 、 型制 作 以及 电脑 建模 、 模 渲 染 等基本 的技 能 。“ 执行 力 ” 学 生从 事 或 胜 任 专 是
业的教育就 没 什么差 别 。高 职教 育并 非 仅仅 是 使学
收 稿 日期 : 0 8—1 2 20 0— O
高 低 。 而创 新 素 质包 括 : 新 意识 、 新 思 维 、 新 创 创 创
基 金 项 目 : 二 批 新 世 纪 广 东 省 高 等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工 程 ( 教 高 [0 2 17 第 粤 20 ]5 )
基于职业院校治理模式的智慧校园设计与实践——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摘 要:针对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缺乏顶层设计、统一规划,信息孤岛、重复 建设严重,重管理、轻服务,业务模式厚重等问题,立足“智能 + 职业教育”构建具 有“三大一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智慧校园,深化信息技术在大学治理体 系、教育空间重构、精准育人、教育服务及教育创新等方面的全流程应用,创新高职 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模式,实现共治共享、整体联动、一体化治理和提高办学资源获取 及应用效率的大学治理现代化体系。 关键词:智慧校园;三大一强;大学治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950(2021)02 -0033 -06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现代职
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 2020 年)》《广东 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5—2020 建设规划》,确 立 了“ 以 信 息 技 术 为 支 撑 , 创 新 智 慧 校 园 建 设 ” 具体方向,国家标准(GB/T 3642- 2018)《智慧 校园总体框架》的出台,清晰地勾勒出高校智慧 校园建设包括智慧教学环境、校园管理、校园服 务、教学资源、信息安全等内容的总体架构[2-5]。 新时代下实现大学治理现代化,离不开信息技术 的融合、智慧校园的建设,遵循大学之道的基本 原理和高校办学规律,需按照时代要求探索中国 特色的大学治理现代化。
理体制的变革,建立大学教育治理能力高水平发 展, 是 大 学 治 理 现 代 化 必 然 要 求[9]; 沙 托 克 探
务咨询、IT 支撑等的完善的呼叫中心服务,通 过智慧的手段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响应快速、管理
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共知、共建、共享机制建设与实践——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共 生的前 提是共享 , 共生是合作 的前提 , 他是共享 利 方式 , 利他 的结果是 双赢 。解决高 职院校从 自己的实际 出 发, 通过 区域共享 ( 组织 建设 、 制度 建设 、 激励 机制建 设 , 弹性学分 制建设 , 创业 能力 培养机 制建 设 、 研究 ) 机构 等 建设 : 树立科学发展观 , 从节约 资源 、 资源共享 , 索高职 探 教育教学资源共知 、 建 、 共 共享 机制建设 , 达到 资源互补 、
( ) 先 定 位 在 区域 框 架 上 的 资 源 共 享 一 首
高校教学资源仍然 是一种稀缺 性资源 。在一定 区域 内突 破校 际间 的“ 院墙 约束 ” 将稀 有的高 校教育 资源进 行 交 . 互共 享 , 用优化教 育资源配置来 提高办学效益 , 以应对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对 高 级 专 门人 才 的 需 要 。
产 业 互 联 、 场 互 通 、 济 互 惠 的 目的 , 际 上 是 既 服 务 市 经 实
制、 建立 相互信 任 的关 系 、 促进知识 的学 习与 流动 、 强 加
联盟 间交流与沟通。 高 校教 学资 源共享 就是通 过本 土区域 资源 的合 作 .
共 同使 用教学 资源 , 提高资源利用率 目的。教学资源共享 的过程 和方式 , 还包 括对资 源共享 提供 的服务 、 支持 , 教 学 资源共享 的决策和执行 , 教学资源 的管理等运行 机制 。
作 者 简 介 : 克 玲 (9 2 )女 , 南 衡 阳人 , 东 轻 工 职 业 技 术 学 院研 究员 。研 究 方 向 : 业 教 育 。 廖 16 一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广 职
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快速调整,为适应产业升级转型,社会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为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对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作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是体现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将直接影响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1]。
2019年以来,以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为契机,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2]和《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师资12条”)[3]两个重要政策文件为行动纲领,国家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双师型”教师素养的要求,从标准体系、保障机制、实施举措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师资支撑。
这对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意味着新时代“双师”队伍无论在数量、结构、质量上都要实现提升、优化,既要培养专业教师个体的“双师”素质,又要着力打造教学团队“双师”体系;既要做好“双师”队伍发展的统筹规划,又要创新机制体制保障和促进“双师”队伍的良性发展。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一)“双师型”教师标准体系的要求当前,“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仍存在“双证说”“双职称说”“双能说”等多种解释,国家政策、各省乃至各个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职教师资12条”明确了教师专业标准体系要分层分类,这需要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的合力,“双师型”教师标准是评定和考核职业教育教师素养的基本准则,标准化和规范化将推动教师管理过程科学化,有助于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二)“双师型”教师准入机制的要求“职教师资12条”提出推进新教师准入制度改革,在职业教师教师资格考试中要以“双师”素质为导向,强化专业教学和实践要求,聚焦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构成,新教师须有为期1年的教育见习与为期3年的企业实践;公开招聘的专业教师原则上须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特殊高技能人才可放宽学历要求,可直接考察招聘等。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探索与实践——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13期59㊀基金项目: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改项目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高职学生职业创新能力探索与实践 (201568).作者简介:杨迪(1983-),男,汉族,工程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高等教育管理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探索与实践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杨㊀迪(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300)摘㊀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是面向企业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创新是企业适应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动力,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职业发展的核心需要,更是职业发展的必备能力.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校园文化的实践成果,探索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新模式,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提供参考.关键词: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创新实践中图分类号:F 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9.13.0330㊀引言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国家的一股重要力量.根据«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 双创 升级版的意见»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 十三五 规划»等文件精神,在教育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㊁建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背景下,探索新型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下, 大众创业㊁万众创新 的理念正深入人心. 双创 催生的数以万计的创新型企业,是我国创新力量的又一体现.政府不断扶持中小企业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持续加大对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提升新时期企业的创新发展.由此,高职院校更要加强青年学生与企业多渠道的互动,及时把握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优化人才培养环境,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本文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为例建构高职学生职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新模式.1㊀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围绕这一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开展各类育人的教育活动,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计划.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培养是高职院校面向新世纪开展创新教育的一个关键任务.现阶段,我国逐渐形成了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强化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以合作办学㊁合作育人㊁合作就业㊁合作发展为主线,培养实践能力㊁创新能力㊁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只有积极探寻新时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积极改革与创新,才能够充分建设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我校学生能力为本的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表现有下列特征.1.1㊀高素质为本高校是具备优秀文化和先进科学技术人才的聚集地,更是培养具有优秀文化素养和先进知识的高层次人才的大熔炉.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的积累,凝聚了无数名师大家的智慧哲学.高职学生是创新文化培育的重要主体,他们思维最活跃㊁精力最充沛㊁视野很宽广㊁形成当今社会中最具创意识的先进群体,他们在推动创新文化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2㊀高技能为重根据国家技能大典的定义,高技能人才可以描述为:在生产㊁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学生的技能培养是跟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高职教育旗帜鲜明的体现着职业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在具备必要理论知识的同时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当下,国际竞争形势严峻,国内就业压力居高不下,高职院校必须在素质教育㊁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要求以技术能力为本位,实施以行业为先导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1.3㊀高就业导向就业是民生之本㊁安国之策,促进大学生就业是社会之职,学校之责,是保持高校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社会声誉的内在需要,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高职院校的主要工作要围绕着如何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而开展,研究高职教育的新理念㊁新模式.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所说,职业教育的作用在于 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职业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 的办学理念是符合人们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与人本主义教育的思想是高度吻合的.高职院校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体系,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体现出职业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也诠释出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实现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合格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1.4㊀创新促发展国家战略中把创新作为第一发展动力的高度,在 创新㊁协调㊁绿色㊁开放㊁共享 五大发展理念,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是践行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需要,从而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在 双创 背景下,企业必须通过高校培养的优秀人才来满足企业转型升级㊁技术革新,营销创新等方面的变化,创新引领发展.而作为为企业输送人才的高职院劳动经济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13期60㊀㊀校只有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㊁高技能的人才才能时刻跟上企业技术革新和社会发展的步伐.2㊀高职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2.1㊀优化环境,文化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㊁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㊁健康向上㊁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高职校园文化育人,是指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来教育㊁感染㊁熏陶学生,使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高职学生的思想意识㊁行为举止,从而使高职学生坚定理想信念㊁提升道德品性㊁提高创新能力.古人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校园文化会潜移默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有研究者认为 校园文化是生长发展在隐性教育环境中的文化现象 ,体现于办学理念㊁道德规范㊁组织制度及全校师生价值取向的学风㊁教风㊁校风㊁师生的精神风貌,是每个学校在办学实践中逐渐孕育和形成的校容校貌等共同整合而成的人文生态环境.因此,高职校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加强与区域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探索建设高职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提升高职学生就业创新能力势在必行.2.2㊀完善体系,相辅相成高职院校应在人才培养体系不断适应形势的需要,通过课堂教学㊁技能大赛㊁校园文化活动等载体打造一体化平台.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专业教学和文化育人相结合,让专业教育和职业发展协同并进,尤其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让学生在开展专业学习的时候积极融入专业课堂教学环节.高职院校要充分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学校专业设置特点,将文化活动与创新思维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形成完整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通过以人为本的职业素质训练,打造独具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搭建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全方位舞台,不断提升学生就业创新能力.3㊀高职校园文化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践3.1㊀以学生活动为媒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校园学生活动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媒介,是校园文化不断发展㊁沉淀㊁更新的过程,好的校园文化会激励学生不断创造㊁创新.校园文化的学术氛围,可以通过邀请名师㊁专家㊁企业骨干等通过开展讲座等形式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传承者㊁实践者和传播者,在践行自身使命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修正自我.学校更要通过利用高校优质的育人资源优势,努力提升校园活动的软㊁硬件设备,通过介入现代化㊁体系化的教育手段,为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我校通过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㊁校园学术科技文化节㊁社团文化节㊁挑战杯㊁专业风采大赛㊁四个文化(党建文化㊁思政文化㊁专业文化㊁传统文化)进社区㊁校企合作项目等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热情.3.2㊀以行业产业为依托培养创新思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应该依托行业需求,尤其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较大的行业.以行业为依托,结合本院校专业结构㊁办学理念和所在区域等特点,突出行业文化特色,依托行业文化形态,建设校园文化特色.同时,以建立校友名人堂㊁建立创业㊁校企合作产业学院㊁行业专业协同交流㊁项目制课程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职业能力培训,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创新的认知程度,促使其学会如何结合本人特点找寻合适的发展路径,自觉分析自身在创新方面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制定相应的个性化的可行性方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创新热情,形成自我更新㊁持续学习的意识.我校以打造 轻工特色 为办学抓手,推进供给侧改革,把学院建在产业园区,把专业(群)建到企业,精准对接行业㊁产业.目前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产业学院近10个,如粤港澳大湾区省广集团广告产业学院㊁许鸿飞国际文化创意学院㊁广东轻工顺德珠宝学院㊁大商贸产业学院等,这些产业学院的落成对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另外,学校还加强与行业的合作,积极主办各类型的专业技能大赛:如2018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赛项国赛;2016首届广东省大中专学生艺术设计手绘大赛等.通过以行业产业合作竞赛促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激情,把校园文化融合到专业㊁行业㊁产业中来.3.3㊀以教学成果孵化转换商品提升学生创新能力高职教育的基本使命和根本出路是走产教融合之路,服务区域经济,为地方产业输送合格人才.我校作为国家示范院校,近年来一直着力于推进一流高职院校和创新强校工程建设工作,面向产业构建专业体系,联合行业促进产教融合,推动精准育人.具体思路是从传统企业的 实地实习 ㊁民营经济的 实习基地㊁ 校企合作 拓展多样化融合,形成了以项目带动教学, 工学商一体化 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模式全面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和区域产业人才需求侧在结构㊁质量㊁水平上较好适应,促进教育链㊁人才链与产业链㊁创新链有机衔接.我校艺术设计学院运行 工㊁学㊁商一体化项目制课程 的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建立学生课堂作品与流通商品之间的直通车.在持续提升自身 供给侧 设计创新服务能力的背景下,在校学生的设计创新成果不断地被社会组织和企业所采用,在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践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018年广州琶洲会展中心校企创新成果对接会,我校展出的作品种类涵盖了平面视觉类㊁产品设计类㊁环境艺术类㊁工艺美术类㊁服饰服装类㊁动漫数字类,参展作品数量近100件套.在展会上,我校与I B U K I㊁广州市爱智造科技有限公司㊁佛山市家家卫浴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签订了百万合作项目,共同建立研发中心,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工学商一体化项目制课程成果的落地和市场化,为专业建设㊁学生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新的机遇.4㊀结束语我国正努力迈进创新型国家的行列,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紧迫而艰巨.我校在校园文化创新改革的进程中,始终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摆在综合改革的核心位置.我校的校园文化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对教育教学体系进行深入改革,使学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学生搭建一个创新舞台,为将来的职业能力种下创新的种子.参考文献[1]李建英,刘雨秋.基于职业能力提升视角建设特色校园文化[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2]李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 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为例[J ].职业教育,2018,(12).[3]朱春瑜,徐铭,李大洪.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校园文化研究[J ].成长之路,2016,(2).[4]陈波.基于校园文化的高职院校育人体系构建[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6).。
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方法创新研究——兼议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改创新
传统 的教学进行改革 , 这是高职院校重要之举 。
( ) 学 改 革 由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决 定 一 教
社 会 不 断 发 展 , 技 不 断 进 步 , 进 了 经 济 体 制 不 断 科 促 改进与完 善 , 社会 化 功 能 越 趋 于 细 化 。 因 此 , 代 高 职 教 现 育 要 体 现 与 当 今 社 会 相 符 的 教 育 特 色 才 是 必 由之 路 。但 是 当下 高 职 院校 的 最 大 困惑 是 部 分 的教 学 内容 没 有 与 企 业 接 轨 , 符 合 企 业 实 际 需 要 。 故 此 , 们 从 事 高 职 教 育 不 我
“ 手 能 力 ” 要 具 备 “ 理 能 力 ” “ 调 能 力 ” “ 挥 能 动 也 管 、协 、指 力 ” 能 够 带 动 相 关 的 员 工 共 同 开 发 共 同 创 造 , 一 个 较 , 是
系 为依 托 , 以生 产型 教学 为手 段 , 养适 应社 会 经济 发 培
展 需 要 的 、 向 生 产 、 设 、 理 和 服 务 一 线 的 “ 得 面 建 管 下 去 、 得 住 、 得 上 ” 高 素 质 技 能 型 人 才 。 办 学 目标 定 留 用 的 位——力 争用 5 1 ~ 0年 时 间 。 学 校 建 设 成 当 地 一 流 、 将 全
相 关 经 济 区 域 ” 培 养 目标 定 位 — — 以 当 地 特 色 产 业 体 。
要 打破传统模式 , 决不能按 照原来教学方 式 、 方法 和内容 “ 照本宣科 ” 作教科书 的“ , 复印机 ”要有 符合实 际的离职 ,
教育特色 , 企业要求紧密衔接 。 与
( ) 二 教学改革 由高职院校培养 目标决定 高职 院校 办学 目标是 培养优秀 的技 术型大学 生 。这 里 的“ 技术 型大学 生” 也就 是“ 蓝领 ” 蓝领” 。“ 不仅要 体现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因材施教的改革与探索——以广东轻工职业
、
重要会议及文件精神知之甚少 , 他们关注的焦点多 集 中在娱乐 、 体育、 社 会新 闻及影 视剧浏览方 面。 因此 , 学校在对高职生开展思政实践教学 时实行 因 材施 教十分必要 , 既 要 与 时俱 进 , 也 要 充 分 挖 掘 高 此增强教育的可接受性。高职生与普通高等教育本 职 院 校 学 生 感 兴 趣 的 话 题 , 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升 其 理 科 生 之 间在 理 论 功底 、 政 治 意识 、 职业 目标 方 面存 在 论 修 养 。 巨大 差异 , 决 定 了高职 思政课 实 践教 学 因材施 教 的客 ( 三) 高职 生职 业 目标 的特 殊 性 决 定 了 因材 施教
( 一) 高职 生理论 功底 单薄 客观 需要 因材施 教
盲 目开展实践教学 , 很容易 出现学生参与意愿不高 , 实践 教 学 流 于 形 式 的局 面 。例 如 , 在“ 思修 ” 课 “ 法 律基 础 ”部分 的实 践 教 学 中 , 很 多 高校 都 会 采 用 “ 模 拟法庭 ”的形 定优 势 , 但 在 高 职 院校 实施 效 果 非 常一 般 , 有 时
观性 与必 然性 。
的 必 要 性
与普 通 高 等 教育 重 视 理论 研 究 不 同 , 高 职 教 “ 高 职 院校 属 于 高 考 招 生 的最 低 层 次 和 最 后 环 育 更 侧 重 实 践 技 能 培 养 。所 以 , 技能为主 、 德 才 兼 节, 学生 文化成绩普遍偏低。” l 2 尤其是部分高职 备 , 成 为 高 职 院校 学 生 培 养 的主 要 目标 。高 职生 毕 院校 实行 自主招生 以后 , 一些 单 招生 与普 通高 考生 相 业 以 后 , 大都从 事基层工作 , 奋 斗在生产第一线 , 比, 理 论 知识 更是 匮乏 。如果 我 们不 能正 视其 不 足 , 跟 “ 忙、 累、 苦 ”打 交 道 。然 而 , 受 市 场 经 济 环 境 影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总目次
Ⅱ
第4期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总目次
第3期
·技术研究与应用· 石墨烯锂离子电容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邱文达,黎彧,肖红兵,周权华(1) 一种外墙用有机 / 无机复合涂料的制备 …………………………………………………… 江娟,黎彧,周纯(7) 氧化锌⁃锰复合材料协同微波对羽绒抗菌效果研究
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 18 卷
第2期
高职院校泛在思政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与探索 ———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杜安国(1)
·技术研究与应用· 一种新型荧光抑菌双功能涂布纸的研制 ………… 吴姗姗,谢其静,向华,张璇,周晓慢,胡元晴,赵玉琼(5) 生活环境中人工光源的紫外辐射测定及防护研究 ………………………………… 欧阳欣,吴思婷,向华(11) ·经济管理研究· 信息技术应用渗透的阈值特征及实证检验
———基于产业的发展研究 ……………………………………………………………………… 齐兰兰(27) 校园外卖发展中后勤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以广东省 45 个高等院校为例 ………………………………………… 邱宪雄,周瑞贤,林拯宇(31) ·珠三角智能制造产业研究· “ 机器换人” 的适应性研究
———基于佛山市传统产业的工人调查 ……………………………………………… 何展鸿,韩宝国(36) 创新驱动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与制造业转型升级 …………………………………… 肖威,韩宝国(43) ·高等教育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动力机制分析
———以投资与理财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办学为例 ……………………………………………… 娄梅(48) 四方联动下创新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探索 ……………………………………………………… 陈建军(53) 高校校友资源的理性开发与管理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探索与实践—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探索与实践—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摘要:劳动教育与高职教育紧密相连,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既是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对劳动教育新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必要途径。
作为“双高”校建设院校之一,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尝试践行劳动育人体系探索,抓顶层设计,成立劳动教研室,建立完善“组织设置”“教学标准”“师资配备”“安全保障”“沟通机制”等劳动育人工作体系。
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教学任务,设定为必修课,建立理论课和实践课两个课程模式,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给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提供必要保障。
关键词:新时代新要求、劳动教育、探索、育人成效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新时代对劳动教育提出新要求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立德树人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高度,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对立德树人的重要支撑作用,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
劳动教育的中国特色在哲学上体现为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基础的“劳动幸福观”教育和“四最”劳动价值观教育;在经济学上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教育和坚持“劳动正义”的经济伦理教育;在文化上体现为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基础的勤俭、奋斗、奉献、创新等劳动精神的培养;在教育学上体现为以实现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双向统一、和谐发展为目的。
四种学科视角下劳动教育的中国特色,应以强化社会主义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培养为核心目标,以通用劳动科学知识教育为重要内容,以坚持个体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彰显劳动的创造性本质和社会性本质为实施原则,进行有机整合。
“绿岛”模式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 大素质教育创新研究 ——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第20卷第1期2021年3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ITDUSTRY POLYTECHNITVci.20Nc.1Mac.2021“绿岛”模式:“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大素质教育创新研究——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梁艳珍,吴华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300)摘要:“互联网+”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创新模式创造了条件。
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绿岛”(“互联网+”垃圾分类促进中心)为核心运行平台,形成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的大素质教育体系。
在分析“互联网+”大素质教育的内在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界定了“绿岛”模式大素质教育“双环驱动,技术赋能”的内涵,并提出优化结构、完善功能、加强监控、多方参与等“绿岛”模式大素质教育实施途径,有力支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和综合素质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互联网+;绿岛模式中图分类号:G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950(2221)21-0234-25第十二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引导实现“互联网+教育”的国家战略需要[]。
同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提出必须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发展[]。
当下所处的“互联网+”时代,为高职院校大素质教育体系的具体实施提出崭新的方向,并成为当下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核心重点。
1“互联网+”大素质教育的价值分析1.1“互联网+”大素质教育的内在价值“互联网+”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模式与方法,而大素质教育则是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其教育内涵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根本,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在“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思想政治、职业素质、身心健康、科学人文和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和提升,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实践三二分段中高衔接,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实践三二分段中高衔接,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以广东
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周小平;王玫瑰
【期刊名称】《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三二分段中高衔接中,首先,明确以职业资格
证书为纽带,确定中职和高职教育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级,确定职业资格证书所对应的职业知识、技能应达到的标准和程度,构建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确定"知识+技能"的职业资格考证等考核方式。
其次,根据中高职招生专业现状及专业对口程度,探索了"专业对口"衔接和"宽口径"衔接两种衔接模式,分别构建了两种衔接模式的课程体系。
最后,以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为例,进行了说明。
【总页数】5页(P28-32)
【作者】周小平;王玫瑰
【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300;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2
【相关文献】
1.“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制冷与空调专业为例 [J], 刘晓红;马炎坤
2.中高职衔接招生及遴选模式研究——以佛山市“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为例 [J], 谢晓轲;董俊华
3.实践"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r——以新会冈州职校与江门职院衔接办学为例 [J], 梁国新
4.以中高职衔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J], 朱有明;叶东;
5.以中高职衔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J], 朱有明;叶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工技术专业群为例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工技术专业群为例
叶秀雅;秦文淑;李俊鹏;李永莲;栗瑞敏
【期刊名称】《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5)13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背景下,基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如何依托国家级“双高”专业群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体系,探索完善创新创业长效发展机制、课程体系、实践活动体系以及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等,以期助力精细化工技术专业群更好地完成国家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任务。
同时,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叶秀雅;秦文淑;李俊鹏;李永莲;栗瑞敏
【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绿色日用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
【相关文献】
1.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基于专业群融合发展的高职院校创新工作室构建研究\r—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体系探索——以信阳
职业技术学院为例4.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体系探索——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5.培养“四强四能”高职卓越教师,引领职业教育教师改革--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工技术专业群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教融汇视域下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科教融汇视域下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龚盛昭;郑丹阳;朱永闯;石磊
【期刊名称】《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23)1
【摘要】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关系,开展科教融汇育人探索。
沿着“汇什么”“怎么汇”“如何解决融汇难题”的主线,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团队从育人标准研制、育人平台搭建、育人路径构筑、育人措施实施和保障机制构建等多方面进行了科教融汇培养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此为职业院校提供新范式。
【总页数】5页(P27-31)
【作者】龚盛昭;郑丹阳;朱永闯;石磊
【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轻化工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9.2
【相关文献】
1.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信息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秋冬季节猪病综合防控技术策略
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4.环境类专业高本一体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5.三维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析——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环保专业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引入传帮带机制提升高职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质量
引入传帮带机制提升高职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质量
李霈
【期刊名称】《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年(卷),期】2015(000)009
【摘要】自党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以来,基层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严格按照标准,不断创新模式。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传帮带机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本文旨在沿用传帮带模式,针对提升高职学生党员的质量提出具体的建议与意见。
在高职高专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中引入传帮带机制,既能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又能有效地提升积极分子的主动性,激发广大学生对党组织的向心力。
【总页数】2页(P73-74)
【作者】李霈
【作者单位】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确保高职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长效机制探索
2.高职学生党员发展传帮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轻化工程系党员发展“一带三”模式为例
3.高校行政管理“传帮带”团队机制研究——行政管理效率提升改革的有效路径
4.高职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工作机制研究与探索
5.高职学生党员发展及教育管理质量提
升实践与分析
——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职教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多元激励机制的实践与探索——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教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多元激励机制的实践与探索——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陈冬梅【期刊名称】《韩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33)5【摘要】To guarantee the healthy,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govern⁃ment, industry, enterprise and college should perform their duties, build multiple incentive mechanism, andad⁃vance the scientific innovation abilities of the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continuously. This essay, taking Guangdong Industial Technical College as example, puts forward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to stimulate the teachers to promote their scientific innovation abilities, that industry and enterprise insist on the basis of mutual benefit, and incorporate industry, academia, research cooperation which stimulates the teachers to promote their scientific innovation abilities, that college intensify system innovation and push on its inside reform to stimulate the teachers to promote their scientific innovation abilities.% 为保证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应四方联动、各司其职,建立多元激励机制,不断提升高职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卷㊀第1期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 17No 12018年3月JOURNALOFGUANGDONGINDUSTRYPOLYTECHNICMar.2018㊀收稿日期:2017-12-20作者简介:马丽南(1964 )ꎬ女ꎬ高级职业指导师ꎬ研究方向:基层党建与职业指导ꎮ高职学生党员教育跨界创新与实践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马丽南ꎬ齐正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轻化工技术学院ꎬ广东广州510300)摘㊀要:贯彻落实发展党员的新十六字方针ꎬ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经受着严重考验ꎮ党员教育需要克服长期存在的模式单一㊁内容陈旧㊁外部驱动㊁成效欠佳等问题ꎮ需要引入互联网思维ꎬ积极外联内合ꎬ推进互联网+党员教育ꎬ整合学校㊁行业㊁企业和社会等各方资源ꎬ多方协同ꎬ激发学生内生力量ꎬ高效培育合格党员ꎮ关键词:党员教育ꎻ高职院校ꎻ创新实践中图分类号:G416㊀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1950(2018)01 ̄0059 ̄03㊀㊀新时期ꎬ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ꎬ提出了发展党员的新十六字方针: 控制总量㊁优化结构㊁提高质量㊁发挥作用 ꎬ其核心是提高发展党员质量ꎬ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ꎮ与原来的 坚持标准㊁保证质量㊁改善结构㊁慎重发展 的十六字方针相比ꎬ对发展党员的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ꎮ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面对学制三年的制约ꎬ高职院校的基层党组织需要跳出慢工出细活的惯性思维ꎬ引入互联网+思维ꎬ积极改进党员教育模式ꎬ解决传统党员教育的弊端ꎬ促进党员㊁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等多主体教育的融合ꎬ激发主体自身的内生动力ꎬ提升教育效果ꎬ先 内化于心 而后逐渐 外化于形 ꎮ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轻化工技术学院党总支顺应党内教育从 关键少数 向广大党员拓展㊁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趋势[1-2]ꎬ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ꎬ创设 党员大讲堂 ꎬ因势利导ꎬ积极推进 两学一做 常态化㊁制度化建设ꎬ在党员教育方面推陈出新ꎬ在党员发展上取得成效ꎬ把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ꎮ1㊀ 党员大讲堂 的创立缘由1.1㊀春江水暖ꎬ洞察传统之不足作为学校的老牌院系ꎬ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ꎬ轻化工学院党总支工作扎实ꎬ夯筑了坚实的党建基础ꎬ是广东省高校固本强基的样板工程ꎮ然而ꎬ老革命也会遇到新问题ꎮ面对新要求㊁新生代㊁新青年㊁新媒体的现实图景ꎬ学院党总支敏锐地感受到:传统的党员教育培育模式越来越不好使ꎬ老师一言堂ꎬ学生不爱听ꎻ通篇讲道理ꎬ学生不感冒ꎻ纪律要求严ꎬ效果看考勤ꎮ以至于教育氛围缺乏生气ꎬ学生参与动能不足ꎬ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ꎬ对时事问题思考和分析能力锻炼不足ꎬ在活生生的现实纷扰面前ꎬ明辨是非力不够ꎬ缺乏理论定力ꎮ长此以往ꎬ必将直接影响教育效果ꎬ从而影响党员发展质量ꎮ1.2㊀推陈出新ꎬ创立 党员大讲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㊁资源㊁学制等方面存在着不少的制约ꎬ彻底解决党员培养周期短㊁党课教师理论素养欠缺等问题ꎬ绝非一日之功ꎮ面对严峻形势ꎬ学院党总支深入研究了传统党员教育中的弊端ꎬ结合新情况㊁新趋势ꎬ积极探索㊁摸索出了一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新途径ꎮ党总支结合实际ꎬ搭建起 党员大讲堂 这个开放的教育平台ꎬ以深厚的专业积淀和丰富的校友资源为依托ꎬ以 强化党务知识ꎬ开展课外学习ꎬ提升综合能力 为主题ꎬ以立德树人为目标ꎬ跨界整合一切可用资源ꎬ打造一个集党员教育㊁积极分子培训㊁党组织活动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7卷㊀一体的党建品牌项目ꎮ通过贴近实际㊁贴近生活㊁贴近社会ꎬ融合学生自我学习㊁协同教育㊁互助发展等功能ꎬ筑牢学生的思想基础ꎬ筑牢理想信念ꎬ提升党员教育效果ꎬ促进党员和党组织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ꎮ2㊀ 党员大讲堂 模式的跨界创新 党员大讲堂 吸收了互联网思维ꎬ提供的是一个开放的平台ꎬ网聚各类资源ꎬ支撑党员教育ꎬ服务学生党员发展ꎮ2.1㊀整合校内资源ꎬ优化党员理论和实践教育 党员大讲堂 的作用发挥ꎬ关键在充分整合利用学校现有各类资源ꎬ包括经费㊁场地㊁师资㊁热情等ꎬ为党员教育和理论学习提供支持和保障ꎮ在场地上ꎬ充分利用学校课室㊁社区党员之家㊁文化饭堂所提供的多功能空间ꎬ利用声光电设备ꎬ营造良好的学习教育情境ꎮ在理论教育方面ꎬ充分发挥党员老师的指导ꎬ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深厚理论储备来武装学员ꎬ改造其世界观㊁价值观和人生观ꎮ在实践教学方面ꎬ建立覆盖生活㊁实验实训㊁社会服务的学生党员服务团队ꎬ开展 党员宿舍服务岗 ㊁ 党员志愿服务队 等活动ꎬ让学生党员在专业技能实践中提升自信心和自豪感ꎬ又培养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ꎮ2.2㊀整合行业企业资源ꎬ培育党员岗位素质[3]高职学制短ꎬ在企业生产实训㊁顶岗实习等实践性学习时间占到一半左右ꎮ轻化工技术学院党总支积极抓好学生党员由学校人到社会人转变的关键时机ꎬ积极联合行业企业ꎬ充分调动和利用合作企业的资源优势[3]ꎬ开展党员教育ꎬ切实提升学生党员质量ꎮ在校企合作双方共建基层党支部的框架下ꎬ在企期间ꎬ由企业基层党组织对学生进行党的理论教育ꎬ通过党员大讲堂开设企业文化专题㊁专业发展专题等ꎬ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加强学生党员感知教育㊁体验教育㊁养成教育ꎮ2.3㊀整合校友社会资源ꎬ抓牢立德树人党员大讲堂 坚持学校与社会互动ꎬ引入社会活水ꎬ浇灌清净校园ꎮ充分发掘校友资源ꎬ把知名校友㊁党建专家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㊁创新创业先锋㊁院士㊁劳模等 请进来 ꎬ与学生党员面对面ꎮ如借助学院党委邀请党的十九大代表㊁杰出校友张丹凤ꎬ面对面畅谈亲历盛会的激动与自豪ꎻ邀请知名校友吴木生先生㊁邀请巾帼女匠陈坤亭等结合自身成长与企业发展ꎬ给党员㊁积极分子带来生动㊁深刻的大课ꎮ并在这些活动后ꎬ组织轻化工技术学院党员大讲堂 活动ꎬ畅谈收获㊁分享体会ꎬ切实增强了党员教育的针对性㊁时效性和实效性ꎬ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党的认识和信仰ꎬ培育理论自信㊁道路自信ꎮ3㊀ 党员大讲堂 的创新实践党员大讲堂 不是为教育而教育ꎬ改 灌注 ꎬ为 关注 ꎮ时刻关注学生㊁关注党员成长ꎬ从学生主体出发ꎬ从学生实际出发ꎬ紧贴学生学习㊁生活和社会实践ꎬ由学生党员(积极分子)自由组队㊁合理设计内容ꎬ制作课件㊁上台开讲㊁激发内生动力ꎬ提升教育效果ꎮ通过自我教育ꎬ既能实现教育效果ꎬ又能锻炼团队ꎬ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和综合素质ꎮ3.1㊀必要+需要ꎬ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党员大讲堂 分设规定主题和自选主题两种ꎮ其中ꎬ规定主题体现 刚性 要求ꎬ自然是以党规党章㊁时政信息㊁领导人讲话精神㊁党风廉政建设等学习为主ꎬ在党员㊁积极分子的意识中建立牢固的锚点ꎮ自选主题内容丰富ꎬ在增强党性锻炼的同时ꎬ也很好地满足了教育对象的个性化主体需要ꎬ主要是地域文化㊁励志演讲㊁礼仪知识㊁专业技能㊁社会生活实用技能知识等等ꎬ重实用有内涵ꎮ为了打造极具吸引力的主题ꎬ轻化工技术学院组建了强大的主题团队ꎬ由不同的党员小组具体负责每期的自选主题ꎮ各个团队从信息调研㊁讨论主题㊁联系典型人物到准备讲稿㊁制作PPT等ꎬ一路行来ꎬ琢磨切磋ꎬ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ꎬ锻炼了团队协作㊁沟通能力㊁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课堂组织等综合能力ꎬ奠定了成为一名优秀分子的坚实基础ꎮ3.2㊀践行+示范ꎬ提升党员教育的实效性党员大讲堂 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育平台ꎮ授课内容丰富多样ꎬ有党规党章解读㊁时事研判㊁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辅导㊁十九大报告学习ꎻ也有地域文化㊁励志演讲㊁礼仪知识㊁课外使用技能知识的应用ꎻ还有人物写真㊁名家访谈等ꎮ表现形式也从侃侃而谈到游戏互动㊁情境扮演㊁佳作欣赏等ꎮ学生愿意参与㊁主动参与㊁喜欢参与ꎬ他们不仅在准备主题时需要亲身实践ꎬ在课堂上ꎬ他们也是党员教06第1期马丽南ꎬ等:高职学生党员教育跨界创新与实践 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育的践行者ꎬ是课堂的主体ꎬ而非局外人㊁旁观者ꎮ同时ꎬ在这个平台上ꎬ优秀的学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ꎬ面向学生党员㊁预备党员㊁发展对象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等ꎬ用自己类似的经历ꎬ激发共鸣ꎬ启迪思考ꎬ坚定理想信念ꎮ3.3㊀课内+课外ꎬ突显党员教育的常态化㊁制度化通过集中的课堂讲授和学习讨论ꎬ同学之间的隔阂消于无形ꎬ党员先进分子的良好形象也得以树立ꎮ在课后的日常生活中ꎬ以党员先进分子为核心ꎬ通过党员 一带三 ꎬ充分发挥同学身边的典型模范作用ꎬ同学们持续互动ꎬ切磋党务㊁了解时务㊁学习政策㊁提高素质ꎬ深化对党中央精神的理解㊁把握ꎬ自觉将理想信念内化于心ꎬ外化于形ꎮ党员大讲堂 不仅是党员㊁积极分子党性教育平台ꎬ还是一个具有知识性㊁趣味性的智慧讲堂㊁实践讲堂ꎬ通过让学生党员㊁积极分子亲身实践㊁党小组协力开拓ꎬ理论与实际结合ꎬ党建与专业协同育人ꎬ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㊁成才搭建平台㊁创造条件㊁提供服务ꎮ4㊀对 党员大讲堂 的再思考党员大讲堂 给学生党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㊁提升自我的大舞台ꎬ为青年学子树立起理想的标杆ꎬ促使轻化工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㊁科研教学等工作取得丰硕成果ꎮ学院综合排名一直居前ꎬ党员学生在各类赛场上尽展风采ꎬ如化妆品专业学生党员荣获广东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一等奖ꎻ精化专业学生党员获得2016年 挑战杯-彩虹人生 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一等奖ꎻ高分子专业学生党员获得全国高分子专业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ꎮ在高职教育的特殊环境下ꎬ软硬件不足仍将是高职学生党员教育的一个瓶颈ꎮ综观 党员大讲堂 的探索与实践ꎬ通过跨界整合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ꎬ是提升党员教育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ꎮ在硬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ꎬ 党员大讲堂 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4]ꎬ开启矩阵式党员教育模式ꎬ进一步利用信息技术ꎬ创建党员网络大讲堂㊁微信大讲堂㊁自愿服务平台和创新创业互动平台等多元学习平台ꎬ打造线上+线下无缝融合的党员精神家园ꎮ参考文献:[1]张富荣.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J].东方企业文化ꎬ2015ꎬ5(18):175. [2]李冬.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优化路径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ꎬ2015ꎬ15(9):87.[3]陈云子.将行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路径探究[J].学园ꎬ2015ꎬ10(33):142.[4]赵智博.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路径探究[J].东方教育ꎬ2015ꎬ7(9):11.TheCrossBoundaryInnovationandPracticeofStudentPartyMembersᶄEducation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TakingGuangdongIndustryPolytechnicasanExampleMALinanꎬQIZhengxue(SchoolofChemicalEngineeringandTechnologyꎬGuangzhou510300ꎬChina)Abstract:TocarryoutthenewsixteencharacterpolicyofdevelopingPartymembersꎬthedevelopmentofPartymember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isundergoingaseveretest.TheeducationofPartymembersneedstoovercometheproblemsofsinglemodeꎬoldcontentꎬexternaldriveandpoorresults.andwearesearchingforthewaystosolvetheseproblems.Nowꎬthe"Internetplus"arisesꎬmakingushavethenoveleducationthoughtsandstimulatingtheintrinsicmotivationofthestudentPartymembers.Henceꎬtheresourcesofcollegesꎬindustriesꎬcompaniesandthesocietyhavebeencombinedtocultivatequalifiedpartymembersꎬandgoodeffectshavebeenachieved.Keywords:Communistseducationꎻhighervocationalcollegeꎻinnovationandpractice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