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用1篇
小学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用1篇小学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一、兴趣的科学实验活动培养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往往与愉悦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
例如,一个爱好昆虫的学生,能蹲在地上半天观察__的活动,或在草丛中跑上半天捕捉蝴蝶等等,所有这些表现,都是由其兴趣爱好所驱使。
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多种途径用科学的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逐步使学生原有相对浅显的、短暂的间接兴趣发展为比较稳定的科学志趣。
如教学《小电珠亮了》一课,学生在认识了电池、小电珠和导线等材料后,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的“玩一玩”,用多种方法将一节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电珠组装起来,使小电珠发光,从而把学生玩电池、导线和小电珠的兴趣引向研究简单电路的组装方面上来。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告诉学生怎样做,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自行探索,自己想办法努力地去做。
随着一个个小电珠的发光,得意、喜悦、自豪等表情明显地写在了同学们地脸上。
情趣盎然的组装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欲和求知欲,又使他们在想与做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和操作潜能,并不断地触发着学生创新的火花。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儿童__表明儿童在对事物进行探索、思考,在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正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也是儿童创新思维的开端。
质疑问题难本身就蕴含创新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疑才能提高,有疑才能思考,有疑才能思考,有疑才能进步。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学生多问向个为什么?要大胆提出问题。
如研究物体沉浮规律时,师生一起做实验。
把橡皮泥和小木块一起放入水中,学生看到木块浮在水面,而橡皮泥则沉入水底的现象。
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科学的本质是探究未知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示范,引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并提供让学生参与的机会,如课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
2. 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观察和思考是创新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教师还可以进行科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结论,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互相交流意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促进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合作可以促进思维的碰撞和创新的产生。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参与实验和项目,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5.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实验和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进行探究,鼓励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解决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
6. 提供资源和支持为了培养创新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找出解决办法。
通过以上策略,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学生具备观察、思考、问题解决、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达到创新能力的目标。
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世纪的突出特点是创新。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科学启蒙美国著名学者乔治·奥威尔指出,科学不只是发生在实验室中的事,不只是一种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它是人们观察世纪的一种方式。
如果小学科学教育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培养,那将会使受教育者在处理问题方面缺乏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很难有创新的意识。
因此,我们应十分重视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引入最新科学信息,激发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鼓励他们关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在教学中除书本科学知识外,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结合科学知识教学及时向他们讲解各类科技发展最新动态。
二、保护好奇意识“好奇”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瓦特由水开时壶盖掀动而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洗澡时因身体感到水的浮力而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这些发明创造均与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意识有关。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的头脑中有着许多新奇的想法和见解。
因此,老师要多给学生介绍创新的榜样,以启发学生的好奇意识。
同时,要放手让学生实践,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强调从错误中学习,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敢于幻想,大胆实验。
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了解科学创造的思维方法。
要设法让学生与有成就的创造者、发明家接触,尽早走上科学研究、创新的道路。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科学课中,科学探究本身就是它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在探究性学习中,要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探究问题的确是一个是比较棘手的问题,但它也是科学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科学探究科学课程的起点。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精选5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新课程标准在小学科学课教学目的中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其实创新潜能是人人都具有的,只是如何把它开发出来。
科学课应以实验作为切入点进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探究作为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教与学的策略。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很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获得发展。
但是,怎样的探究活动才是有价值的,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在科学实验课上,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应该注重探究活动的效益。
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
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就是实验教学。
而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所从事的学习活动,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动手做”。
因此,实验应当突出实践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有一节三年级的科学课,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相同和不同。
讲台两侧摆满了各种实验材料。
有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蜡光纸、小烧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
学生开始试验之前,老师提出的问题是: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颜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觉、用途等等。
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
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做实验。
学生一下子蜂拥到讲台上领取材料,想领什么材料就领什么材料。
学生顿时忙开了,课堂上很热闹。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小学科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课具有探究性的特点,创新意识在科学学习中尤为重要。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并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发展这些创新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科学课的教学目标。
主要分析了在新的教学条件下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特点为:人才是发展的关键,教育是发展的基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需要的人才。
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前,素质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教学手段和方法也有了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工作,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其创新,并提高其实践能力。
一、小学科学教学面临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科学教学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科学教学需要实验室、各种仪器器材、教学用书、光盘等,当前,这些资源的配置还达不到科学教学的要求,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与活动失衡。
因此,教师要经过严格的实验和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把握好教学的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实际科学教学中,只有解决了课程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和麻烦,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好的基础和氛围。
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1.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特征,小学科学教学尤其应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将已有的经验知识进行重组,再提出一种新的方案、创见,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他们从小就有创新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动机。
在实际科学教学中,小学生面对一些实验器材会很兴奋,手会不停地动,这时教师不应对其加以谴责,而要积极进行点拨和诱导,使其正确地完成实验。
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词典里的解释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
简单地说:创新就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
有的人曾经说过:“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可见,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时代呼唤着创新人才。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
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
一、创设创新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一、创设创新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使学生以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一个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的合作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创新环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如教学《电磁铁》一课时,为学习小组提供几十枚大头针,粗、细铁钉各一枚,粗、细电线各一条,电池3节,要求根据已学过的电磁铁的性质,利用手中材料,研究如何增大电磁铁的磁力。
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积极思维、努力创新。
同时对有困难的学生耐心引导,并加上一些激励语言,让学生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有了亲自动脑、动手的经历。
让学生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有了亲自动脑、动手的经历。
二、善于捕捉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联想二、善于捕捉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联想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敏锐洞察力的表现,是高素质标志。
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这一能力的培养,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注意引导学生创新的联想。
如教学《大气压力》一课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部,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的出口,用力往上拉活塞,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学生很快反映:活塞很难拉出来,是什么原因呢?让学生带着好奇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并让学生用两个塑料半球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解释大气压力的问题,同时提问: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与大家研究?学生提出:大气压力这么大,为什么没有把我们压扁呢?结合问题让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让学生在知识的探求中,敢于想象、敢于质疑、敢于挑战,从而使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小学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摘要: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体现“立足于做,突出实践性;着重于思,注重启发性;着力于放,体现自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应该善于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使每个孩子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提升创新能力。
关键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科学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孩子勤于观察、乐于动手、善于动脑。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怎样在科学课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好奇心较强的时期,如果能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以启发,使其化为创造性实践的原动力,把平常的好奇心导入科学课堂中,扩大学生的兴趣范围,使学生留心观察日常忽视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
二、精心组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课中的探究实践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当其中任何一位同学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其他的同学就要通力合作,加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思考其他同学的想法是否合理,从而对自己的观点加以修改,这样不同的思想在交流之后可以相互补充、相互提升。
要开展一堂活泼的科学课,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能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得出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使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因此科学课必须做到:首先,由教师按照教材内容举例观察目标,让学生得以进行观察和实验,学生通过手动和心动,获取新知。
因此,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实现心与手、感与知的完美结合,最终使学生在一次次的实验收获中得到心灵上的满足和充实,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要为学生创造完善的实验条件。
科学课中缺少不了实验教学,同样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材料,方便学生实验时使用,并在使用这些材料的同时,加深认识,学有所得。
第三,充分给予学生创新的心理自由。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9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9篇)的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或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观察中来。
二、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探究解决方案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XXX单位:XXX第三篇: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研究科学知识。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一、注重基础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基础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例如如何使用实验器材、如何进行观察和记录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
二、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注重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验设计,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设计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培养,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研究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论文范文(三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论文范文(三篇)第一篇:观察与实验:探索生活周围的变化引言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论文旨在介绍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中观察与实验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生活周围的变化。
重要性观察与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方法在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中,观察与实验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变化的过程;- 使用简单的实验装置,让学生进行实验并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寻找答案。
探索生活周围的变化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探索生活周围的各种变化现象,例如:- 温度变化:通过观察水的变化,学生可以了解温度对物体的影响;- 植物生长: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学生可以了解植物的需求和生长规律;- 物体的运动:通过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学生可以了解速度、方向和力等概念。
结论观察与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加对生活周围变化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篇:环境保护:从小事做起引言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亟待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论文旨在介绍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从小事做起来保护环境。
重要性环境保护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环境保护教育,学生能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研究如何采取行动来保护环境。
从小事做起在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垃圾分类:教导学生将垃圾分类,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节约用水: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水惯,避免浪费水资源;- 种树造林:组织学生参与种植树木的活动,增加绿化面积。
结论环境保护教育应当贯穿于小学科学教学的方方面面。
通过从小事做起,学生能够逐渐培养起环保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了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
通过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从而使他们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素质,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科学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在此,我就针对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注重启发,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前提。
没有创新的愿望和动机,就不会有创新的行动。
科学课教学要摆脱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主的启发式教学,因为通过启发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通过引导可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和动机。
在许多小学生看来创新是神秘的,是遥不可及的,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创新的涵义,体会到创新并不神秘,在教学中经常介绍一些青少年小制作、小发明,以及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
如,张衡发明地动仪,爱迪生发明电灯,鲁班发明锯子等等。
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创新并不神秘。
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珍视创新的火花,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科学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种启发式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不断去探索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多向思维。
即人们打破思维定势,运用多种方法,多方向、多途径地思考问题,从一类事物联想到另一类事物,从一个思路到多个思路,能别出心裁去思考问题的一种新颖的思维活动。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科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用心去探究科学的能力。
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小学科学教学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也更具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条件。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科学课占有独特的优势,而科学课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科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教学中的探究学习,学生具有潜在的创造性和对知识本能的好奇。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他们的头脑中有着许多新奇的想法和见解。
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介绍创新的榜样,以启发学生的好奇意识。
同时,要放手让学生实践,解除学生对一种实验只有一种做法,只有一种实验结果的错误认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实验。
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了解科学创新的思维方法。
教师应成为实验的引导者和辅导者,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创造,去设计实验,提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并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
在实验中,教师应突破课堂空间、时间的限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研究。
教师在实验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思维,分析现象,思考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
当学生有一些创新的想法时,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想法亲自试一试,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实验要达到什么目的,解决什么问题。
而教师则要对学生要学习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做到心中有数。
实验中的探究活动是自主学习和培养探究能力的基本形式,在实验教学中,怎样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做法:一、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研究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便是开启创新思维的第一步。
学生完全具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面对新颖的知识、有趣的现象,对新事物好奇的本能使学生思维极其活跃,要抓住契机、创设条件,激起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小学自然科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培养创新能力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使他们学会思维,科学地思维,提高其思维的质量,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创新能力质疑想象耐心与自信实践创新,并不专指小发明、小创造,如果把指导学生搞小制作、小发明当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唯一途径,显然是从狭义上理解了创新教育的含义。
创新,不是墨守陈规,而是推陈出新。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使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胆识,就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基本方法。
科学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给学生插上创造性思维的翅膀,让其自由自在地翱翔在知识的蓝天中,这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任务。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独立思维品质。
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 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
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
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的假设和解释、得出的结论、想出的方法、做出的东西,不是听别人说的,从书本看的,向别人学的,照别人做的,而是他经过独立思考得出的,并有一定的新颖性,就应看作是创新,因为从他的生活范围来说,这些问题、思想、方法、东西是新颖的,从未有过的;无论这些问题、思想、方法、东西是否在世界上早已有过,多么简单平凡、幼稚可笑,甚至荒谬,都应看作是创新、都应得到尊重和鼓励。
因为用发展的眼光看,这样的学生将来很可能会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当然,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小学生来讲,有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我在课堂中常常是这样设计:模式一: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模式二:你想研究什么?模式三:你准备研究什么?模式四:请你(你组)来交流研究的发现。
如:在五年级上册学习《纸》一课时,当教学进入汇报产生的疑问这一环节时,学生的思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竟然提出了“宣纸与报纸比谁的吸水性能强?”、“牛皮纸与信纸比谁更光滑?”、“牛皮纸与硬纸板比谁的承重能力强?”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23个。
浅析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浅析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核心。
科学课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面广,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科学课堂教学中,能更好地再现教材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化繁为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等,并且学生通过自己参与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中,引领自主地去尝试、实践、经历,在探索中有所得,有所悟,甚至还有所创。
在科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构建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及实践能力,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的课堂教学效果发生质和量的变化。
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思维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呢?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培养创新思维思维的广泛性指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不依常规地去思考问题,它反映思维的宽度、广度。
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
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发散,要求学生思考解答某个问题的种种方法。
如教学《身边的材料》这一课时,让学生对自己带的物品仔细观察,分析它们各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到多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留心,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观察植物的一生;观察我们周围生活的小动物,观察土壤、空气、水;观察云、雾、雨、雪、霜、风;观察我们吃的食物,了解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观察家中的电器,调查家中的材料,观看星空的变化,观察月相的变化;寻找身边的混合物等。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
还要做到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创新,能让学生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探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进行尝试、改造或创新,这才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的。
小学科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小学科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小学科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摘要:小学科学是综合了生活经验、科学实验以及各类自然现象的一门学科,在小学生的教学启蒙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科学的学习中,能够让学生产生独特的思维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早期科学教学对于学生日后素质的培养和各方面能力的塑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承担重要启蒙任务的这门学科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缺陷,作为一线的科学教育者,教师应担注重如何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去探讨那些与社会和自然相关的问题,本文就将通过分析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来谈谈如何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新教学;创新能力当今社会已经不是仅凭知识文凭就可以包揽一切的时代了,很多时候都要靠自己的创新来打拼一片天地,现阶段正是人才的短缺时代,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创新思想和创新人才。
小学科学作为小学生的科学启蒙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作灵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充分的认识到本门学科的特殊性,在教育教学上引起重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应当时刻注意拓展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不断的创新与思考中拓宽自己的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一、深化教师认识,夯实创新基础教师的观念决定着学生的思维,只有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实验观、态度观、方法观,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普及科学知识、宣扬科学精神、讲授科学方法和培养科学态度。
在潜移默化之中教会学生以科学的精神开展合作、探究、实验、分析、归纳、总结,养成良好的.动手操作与实践的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会对实验现象认真观察、反复思考、查阅科技成果资料、对比结果、得出新的结论,这无形之中增强了学生捕获、运用现代化科技信息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带着问题去探索、解决发现的现象,使他们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参与—动手—分析—归纳—吸收—创新”的过程。
利用科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利用科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随着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愈发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温家宝总理也指出:“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不断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
”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的一个重要使命。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实验的改进和加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利用科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创新意识布鲁纳说过:“学习的刺激是兴趣。
”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要十分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开发和利用。
因为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来源于兴趣和学习观。
从心理学角度看,实验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面对实物,亲手操作、尝试,体会“发现”和“成功”的喜悦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的确,有了兴趣才会去探索、去创新。
因而,我上每节科学课都把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每节课的主要目的和教学重点。
改变过去单纯用说教的方式告诉学生“科学是有趣的”,而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演示实验活动中。
为此,我准备了神秘的摆、美丽的卵石、通电线圈吸大头针、显微镜等。
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做一做,真正感受到科学知识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勉励学生要像科学家那样孜孜不倦研究探索科学的奥秘,使学生一开始就有探索创新的欲望。
如教学《热空气》一课时,我用火柴点燃走马灯里面的蜡烛,走马灯转动起来,孩子们瞪大了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心中涌起了一个个为什么。
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做纸蛇飞舞、风车在点燃的蜡烛上方转动、塑料袋内空气受热后塑料袋上升等实验。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创新意识即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点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
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而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构建创新环境,扶持创新意识。
自然教改泰斗刘默耕对科学启蒙教育的目标,曾作过精辟的论述:“通过我们自然课的培养、训练,使学生头脑聪明一点,灵活一点。
有个聪明的科学头脑,这个不但是为将来学习打基础,就是干任何事,也是基础。
”聪明的科学头脑,是要在教师引导下,在持续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激发和启迪出来的创新思维。
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思维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中,他们在教师启发的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产生新的理解、发现不同的学习方法;使用以知解决实际问题且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
当然,学生的这些表现可能不够成熟,但教师要抓住这些创新思维的火花积极引导,这将引发学生的创新力。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水平?下面谈几点粗浅的理解和做法。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展开思维的课堂环境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实施愉快教学,师生关系融洽,双方配合得好,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说明,实施愉快教学,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境愉悦,情绪饱满。
在这种状态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为了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我采取了三个“解放”的对策。
(一)解放学生的大脑,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
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边听课边想,边观察边想,边实验边想,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鼓励学生想得新、想得奇。
我还经常使用设疑促思的方法,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二)解放学生的嘴,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创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法论文[五篇范文]
创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法论文[五篇范文]1. 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方法探索科学实验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创新的方法来改进实验教学的效果。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
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和挑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创新的科学实验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除了传授科学知识,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实验的基本技能,例如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在团队中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而言之,科学实验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我们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利用科技手段改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改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强实验教学的视觉效果。
通过投影仪或电子白板,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的图像和视频,使他们更直观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其次,利用互联网资源可以丰富实验教学的内容。
通过网络搜索,我们可以找到大量的科学实验案例和教学资源,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验模拟和虚拟实验,提前了解实验原理和结果。
另外,利用科技手段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减少人为误差,并快速得出实验结论。
同时,利用虚拟实验室或实验模拟软件进行实验操作,可以避免实验过程中的危险和风险。
如何培养学生科学实验中的创新能力
科学实验教学倡导合作式学习方式 , 自主合作学 习 能使学生看到 问题 的不同面 , 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 对 反思或批判 , 从而建构起新 的和更深层次 的理解 , 于 易
验证一交流发现规律’ ’ 的过程 。 这样的学 习 , 不再是学生
被 动接受知识 的过程 , 不再是在教师严格控制下整齐划
径。
一
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 中 , 教师 给出实验材 料和思 考问题 ,学生带着这 些 问题结 合 自身 的生活经 验, 认真 阅读教材 , 然后以小 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 他们互 相补充 , 互相帮助共 同填写有关 内容 , 完全有能 力设计
出一个实验 。 教师在整个过程 中只作启发和点拨。 在学 生通过查 阅各种资料确定了实验 步骤后 , 各小组按照 自 己确定 的方法独立地操作 、 记录和分析 。 在这个实验 中,
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二 、 化 学 生 的 小 组 合 作 意 识 强
等 ,并有相 当一部分学生准备选择这些方 案进行研究 。
是按照既定的方案进行研究 , 还是尊重学生的意愿 自主 选择 ,最终教 师选择 了后者并提 出了实验的具体要求 :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 选择一个或几个大家喜欢研 究的问 题, 共同设计活动方案进行研究 。 整个探究过程就是学生“ 设计活动方案一 实验探 究
同学不动手 、 不动 口 、 不动 脑 , 只动耳 的习惯 , 我要求 小 组的分工不 能固定 , 组长轮 流当, 操作员轮流做 , 汇报员
轮流“ , 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这有助 说”让 于集体 主义 、 科学精神 和情感 等 的培 养 , 强 了学 生之 增 间的沟通 交往和信息 交流。例如在《 摩擦 力》 课有关 一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样效 果非常 明显 。 完伞打破 了教师教 什么 , 老 师提供 的材 料进行 探究 。通 过实 验 自己寻 学 习 , 师就要 摆正 自己在教 学 中的位置 , 教 真 我学什 么 ,部分 学生 的创新 能力得 到 了很 好 找到 问题 的答 案 。在这 种情况 下学 生的兴趣 心实意地 把学生 当作 学习 的主人 ,恰 当地 发
16 2
总第 2 期 4
在 小学科 学 实验教 学中培养 学生的创新 能力
■ 沈建 刚 吴江市盛 泽镇 中 , , 江 苏 2 5 3 2l 1J 学 12 1
胡锦 涛主席在 全 国科技 大会 上指 : f “= ] 主创新 能 力是 国家核 竞争 力 的体现 ,增 强 1 2 ,
自主创 新能力 是我 国应对未 来挑 战 、建设创
应该鼓 励学生 自已去 寻求答 案 ,让 他们根据
问题 。 于那 些发现 快 、 对 有较 多解决办法 的同 学 ,我 就提 m一 些 更深一点 的 问题 让他们 思 考 ,请 他们从 不 同的角度思 考 问题 和解决 问
题; 而对 动手 能力 较 差 , 应也 较 慢的 同学 , 反
我则从 最简单 的问题人手 , 逐点引导 。 这样 一 使 施 是一种 能力 的建构过 程 ,应积 极培养 学生 本 来 , 大家都 把 自身 的个性 充分发 挥 来 , 展了各 自的创造 才能 。 身能力 的 自信感 ,使 教学过程 巾学 生成为 一 例如 : 在教 学 《 物体 占据空 间 》 部分 内 这 个积极 的探索者 ” 实践证 明, 学生积极 、 。 让 辛 容时 ,由于这 部分 内容是从 具体到 抽象过 多 动地参 与教学 活动 的全过程 ,在参 与中培 养 的 ,所 以基础 较弱 的同学 可能 只了解 崮体 占 学生 主动探求 、 主动应 用知识 的能力 , 是优 化 据空 间 ,但 基础好 的同学他 们可能 会联想 到 课 堂教 学过程 的 发 点 , 又是 实施 素质教 育 、 液体 和气体 ,在这情 况下 我就结合 各个学 生 提高教学 质量 的落脚 点 。 的不 同情况 提 了不 同的要 求 。课 后我发 现 那 么要使学 生 主动地 、 极地 、 造性 地 积 创
怎样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浅谈如何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科学教学在小学一直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的进行探究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教学主张多样性;实验中强化自主合作;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材料多样化实验多样性自主合作信息技术积极培养及时引导【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在小学科学《新课标》中指出:实验教学是科学课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科学教学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实验教学中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技能。
因而在科学课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教材,充分引导、演示精当,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在实验中探究,在实验中发展创新;在实验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更好地实现学科整合,把实验教学质量推上一个新台阶。
1、实验材料的选择,要多样化也要实用。
实验材料要多样化,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感兴趣的材料。
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实验、研究。
学生提出的假设是多样的,教师就要为验证这些假设提供多样的材料,那如何准备多种多样而且有结构的材料呢?笔者认为是既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科学学具材料袋内的材料,因为它是与教材配套,而且适合分组实验;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资源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实验材料。
材料的选择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笔者在教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的时候,课前先让学生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如橡皮、胡萝卜、回形针等,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在课前搜集材料的主动性,又可以在课堂上能充分利用材料,学生更容易在实验中接受科学知识。
2、实验教学主张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抓住我们身边的一些科学问题,吸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学《物体的沉浮》这一单元时,带领学生收集身边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实验;学生可以在家里,也可以在学校;可以几人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通过实验,使学生发现科学广泛存在我们生活的空间,并且在教学《制作一艘潜艇》这一课时,先充分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去观察;然后把实验过程中的感想以随笔的方式写下来;最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感想,从而得出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科学。
因此科学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亲自观察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认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以,在设计实验活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良好氛围,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
良好的教学氛围,不仅能促进求知欲的滋长,激发解决办法的兴趣,而且还会刺激新思维的开拓。
因此,在教学中应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重视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如教学《水变热了》一课时,教师设计一个神秘的魔术,学生对魔术现象感到非常惊奇,并产生极大的研究兴趣,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闪现了出来,有的学生就利用了这个现象,设计了很多我们生活实际需要的物品,这不正是表明:小学生也有创新潜力,完全可以培养起一定的创新精神。
2、引导发散思维,训练创新思维的能力
科学教材内容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作为教师应该在深钻教材的过程中,更好地挖掘教材中的各个因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畅所欲言的机会。
如教学《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教材实验:拿一只瓶子,瓶口塞紧带
漏斗的瓶塞,把水倒进漏斗,观察水是否能流到瓶子里;再把瓶塞松一松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水流进了瓶里;你还有其它方法能让水流进瓶里吗?学生思索后,争先恐后,踊跃发言,气氛十分热烈,有的说可以在瓶塞上开一个小孔;有的说可以在瓶子上凿一个洞,还有一位学生说可以设计一个分成两格的漏斗,一边放水,一边空着……学生的交流使他们获得了意外的信息或“灵感”。
学生的畅所欲言,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结果。
学生创新能力的锻造创新能力是智力发展的高级阶段,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明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一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创新能力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从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锻造创新能力,是自然教学追求目标。
3、注重于学生思索,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法理论认为:一切知识既是探索的结果,又是重新探索的起点,创新思维不仅体现在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而且还体现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并能在某些知识间建立联系,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如果学生在发表不同观点的同时能启发其创新思维的发挥,对某一事情如果能亲手实践一下,更能促进其创新思维的迸发和创新能力的显露。
如教学《空气占据空气》一课时,有一个实践题:一个装满水的塑料杯,倒立放入水中,不从水中拿出杯子,怎样才能把杯子中的水“赶”出去,让空气又占据杯子的空
间。
准备的材料是一根玻管,一个烧杯,一段橡胶管,让学生讨论利用这些材料,解决这个问题。
在学生常规的几种方法解决后,继续启发:“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呢?”同学们苦思冥想起来。
猛然,一位学生站起来指着橡胶管说:“可先在塑料杯底戳一个小洞,然后把橡胶管插进去,接口处不要漏气,再向橡胶管吹气,这样可能会使空气占据杯子的空间。
”边说边上实验台进行演示操作,果然成功了。
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是要教师有意识的去培养他们。
4、立足于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产生于动作。
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
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
如教学《沉浮的秘密》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了物体沉浮的规律后,要求学生实践自制“潜水艇”。
有的学生找来两个装眼药水的玻璃瓶,用胶布把大口连接起来做成船体,再在两端小口各套上一段自行车上的气门芯,一段插入水里,一段露出水面含在口里。
想让它沉,就吸出瓶里的空气;想让它浮,则用口吹进气体,使水排出。
在这个实践制作活动过程中,无疑增强了学生创新的思维与能力。
当然,创新能力只有经过反复的实践才能形成和增长。
所以,突出学生的实践性,让学生经历“搞科学”的过程,比获取最终结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更加重要。
刘默耕教授对科学启蒙教育的目标,曾作过精辟的论述:“通过我们科学课的培养、训练,使学生头脑聪明一点,灵活一点。
有个聪
明的科学头脑,这个不仅是为将来学习打基础,就是干任何事,也是基础。
”聪明的科学头脑,是要在教师引导下,在不断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激发和启迪出来的创新思维。
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思维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中,他们在教师启发的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产生新的认识、发现不同的学习方法;运用以知解决实际问题且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
当然,学生的这些表现可能不够成熟,但教师要抓住这些创新思维的火花积极引导,这将引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探究——小学科学教学思想、观点与策略》罗星凯
《面向美国人的科学书》美国科学促进协会著
《小学科学典型实验教学研究方案》韩志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