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沥浯城中村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建言
关于小洲历史文化区建筑保护的建议
40 41 42
赤岗塔 杨孚井 东湖祖祠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5—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旌表节孝牌坊 汇源桥 康济桥 利溥桥 迎龙桥 兴仁书院 汇津桥 小洲村天后宫 利济桥 官洲岛陈氏大宗 祠 土华村梁氏大宗 祠 同福路潘氏家庙 仑头村黎氏宗祠 康帅府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2 年 7 月黄埔古港遗址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街道黄 及黄埔村早期建筑公布为 埔南社区 市级文保单位 2002 年 7 月黄埔古港遗址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街道黄 及黄埔村早期建筑公布为 埔南社区 市级文保单位 2002 年 7 月黄埔古港遗址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街道黄 及黄埔村早期建筑公布为 埔南社区 市级文保单位 2002 年 7 月黄埔古港遗址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街道黄 及黄埔村早期建筑公布为 埔南社区 市级文保单位 2002 年 7 月黄埔古港遗址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街道黄 及黄埔村早期建筑公布为 埔南社区 市级文保单位 2002 年 7 月黄埔古港遗址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街道黄 及黄埔村早期建筑公布为 埔南社区 市级文保单位 2002 年 7 月黄埔古港遗址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街道黄 及黄埔村早期建筑公布为 埔南社区 市级文保单位 2002 年 7 月黄埔古港遗址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街道黄 及黄埔村早期建筑公布为 埔南社区 市级文保单位 2002 年 7 月黄埔古港遗址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街道黄 及黄埔村早期建筑公布为 埔南社区 市级文保单位
—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沙溪村三圣宫 心和卫公祠 御史卫公祠 石崖卫公祠 志宇卫公祠 登瀛码头 翰墨桥 裔兴谭公祠 祖兴谭公祠 六圣宫 西园三巷 9 号蚝 壳屋 南洲大街 12 号蚝 壳屋 阳山范公祠
论历史文化古村整治保护建设的措施——以广州市海珠区黄埔历史文化古村保护建设为例
加的无历史文化价值 的部分, 有依据地恢复原立 面。 ③不得改变平面的外围尺 寸与布局 。 不得改变承重墙、 主要 隔墙位 置和层 高, 不得拆 除或加设隔墙和隔层 。 需在次要空间 确 增加或拆 除隔墙 的, 必须遵循可逆性和可识别性 原则 。 不得随意 改变原装修 尺寸 、 位置和构件。不得改变 内部装饰风格 , 不得改
变 或损 毁保存较好 的原装饰物。
④不得进行非加固性 结构 改动 。 原则上不得改变原结构, 如
确 需加 固, 应遵 循可逆性 原则和可识别性原则 。 添加结构加固构 件仅 限于排危需要 。 () 2 二类古建筑保护标准 如下 :
令人担忧 。 如何科学有效 地保护历史文化村镇 , 处理好保护与发
遗迹和黄埔村早期建筑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单位 。而亚运会 是 为广 州 向世 界展现 其悠久 历史 及 良好 城市形 象提供 了新 的契 机,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黄埔古村 的历史文化 资源 , 成功在
21 文 物建 筑和历 史 建筑保 护 .
经过调研 , 黄埔村 具有和文物价 值的历史建筑共 4 6处 ( 包
等 。现 根据 文物 建筑 的文物价值 、 保存情况、 代表性 , 将这 4 6处 具有文物价值的历史建筑 ( 括古民居 建筑群)分成一类 古建 包
筑 、 类 古建 筑 。 二
211 保 护标 准 ..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全文)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2023年12月28日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2024年3月29日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第一条为了满足公共利益需要,推进和规范城中村改造,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发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中村改造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
本条例所称城中村,是指位于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失去或者基本失去耕地,实行村民自治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建成区域,以及集体土地已征为国有、已完成撤村改制,但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及原村民保留使用的低效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建成区域。
城中村改造的具体范围由市人民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划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条城中村改造应当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实现下列目标:(一)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消除公共卫生和城市安全风险隐患;(二)提升居住品质,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三)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五)高效综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提高社会综合治理水平。
第四条本市城中村改造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划先行、依法征收,公众参与、共建共治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城中村改造工作,建立城中村改造协调工作机制,制定城中村改造重大政策措施,审定改造计划、资金安排和改造方案等。
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中村改造工作。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负责协助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城中村改造工作。
第六条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城中村改造工作,并组织实施本条例。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城中村改造规划和用地管理工作。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划指引(试行)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划指引(试行)点击数:546 更新时间:2010-11-2 15:28:00广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划指引(试行)一、规划目标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城市,贯彻中调战略,打造首善之区。
二、规划原则(一)以上层次城市规划为指导,协调相关专项规划,符合该地区整体协调发展建设,并兼顾城中村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客观需要。
(二)改造整体上应符合城市规划,配合城市规划与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置项目建设开展改造工作。
(三)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协调环境优化、交通改善、设施完善、规模合理、经济平衡等要素后统筹确定综合改造方案。
(四)参照城市居住小区的标准改造城中村现有居住环境,引导其逐步改造为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居住生活区。
(五)注重城中村村历史文化特色及自然生态特色的保护,营造宜人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居住环境。
(六)结合市委市政府关于城中村工作的一系列政策,以及国土房管部门核准的改造涉及的应依法补偿或安置的建设标准、建设规模,确定各类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规模。
核定安置(复建)的村民住宅规模。
三、工作流程区政府组织拟改造城中村建设现状摸查并确认区政府组织城中村改造方案(含经济平衡测算)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方案的编制,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土地开发中心联合初审申请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城中村改造方案报市领导小组审定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如涉及控规调整,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同步完善相关控规调整程序符合市规划局确认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方案要求的城中村改造方案,经村民同意并由村委会出具证明文件四、规划主要内容及要求(一)现状调查和分类统计主要调查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村现状建成区范围内的人口、用地分布、建设环境等现状进行深入调查,摸清常住人口及构成、市政公用设施配套、公共绿地分布等,并分析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对现状建成区范围内的建筑产权情况、建设规模、合法建筑面积、建设质量等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并经区政府确认;第三部分,对上层次规划和相关专项和专题规划进行详细核查,其中包括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规划。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意见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2.31•【字号】穗府[2009]56号•【施行日期】2009.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意见(穗府〔2009〕56号)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着力推进我市旧城镇、旧村庄、旧厂房(以下简称“三旧”)改造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化宜居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现根据省政府《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领会省“三旧”改造工作指示精神,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三旧”改造是在当前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拓展建设空间、保障发展用地的重要途径,是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建设宜居现代城市的必然要求。
为推进该项工作,省政府专门下发文件,在补办征收手续、补办农用地转用手续、补办供地手续、土地出让收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变为国有土地,以及边角地、插花地、夹心地的处理等六个方面实现了“突破”,为我市推进“三旧”改造工作提供了历史性契机。
对此,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若干意见》,深刻领会省“三旧”改造工作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对推进“三旧”改造的思想认识,增强抓好“三旧”改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掌握“三旧”改造工作目标、原则和总体要求,切实把“三旧”改造工作摆上当前工作的突出位置,使我市“三旧”改造工作真正取得成效。
二、严格掌握好“三旧”改造政策范围,坚持依法依规办事“三旧”改造政策性强、影响面广,涉及诸多方面的利益。
为此,省政府文件对“三旧”改造的范围及享有的政策条件作了明确规定,这是各级、各部门推进“三旧”改造的依据。
琶洲控制性详规范文
琶洲—员村地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以国家中心城市高度规划建设未来广州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和国际大都市最核心区域琶洲—员村地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已经于近期编制完成。
这两个地区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城市核心职能聚集最为重要的地区,规划建设好琶洲—员村地区是为对于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城市发展战略目标,提升城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划背景和意义按照市政府2008年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打造五大功能区的要求,市规划部门立即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
首先邀请了国内外著名规划设计单位前来参加城市设计方案竞赛,为广州的重点地区未来发展前景出谋划策,并在城市设计方案竞赛中确定了深化方案。
在深化方案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分析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各项核心职能以及区位特征,综合考虑珠江两岸的生态功能与滨水景观营造,对用地功能布局、综合交通组织和经济可行性分析等进行了重点研究。
经过多轮专家咨询和修改论证,最终编制完成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
国务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对广州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新的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提升本规划区国际化、现代化服务功能。
2009年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广州城市发展提出“将广州打造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
进一步优化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建成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小时城市圈的核心”的新要求。
广州作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和珠三角地区核心城市,必须在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下承担更多责任,带动周边地区协调发展,并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
结合《纲要》把广州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新要求,结合琶洲—员村两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发展条件,规划上将着力完善广州的国际化、现代化服务功能。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规划局、市土地开发中心和市规划编研中心联合组织开展五大功能区的城市设计竞赛和深化工作,邀请国内外高水平规划师为广州发展献计献策。
广州最新批复!城中村改造规划定了!
城市更新广州最新批复!编辑/陈家文城中村改造规划定了!近日消息,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广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2021—2035年)》。
据批复,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按照《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和时序,分区引导、分类施策,积极稳步高质量推进广州市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落实城市发展战略,持续优化城市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据了解,去年10月,《广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根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城市更新政策出台的数量均较多。
2021年、2022年是各地城市更新政策出台的高峰期,年度出台的市级政策数量均在130项左右。
2023年,超15个省出台了超过30条政策,超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出台了129条市级城市更新政策,仍然处于政策出台高峰期。
中指研究院认为,回顾过去几年的政策变迁,2021年住建部提出“防止大拆大建”,在大的政策基调下,城市更新大特大城市房地产新模式下重点发展的方向。
同时,相关部门及时总结城中村改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
第二,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仍然是确保城市更新可持续性的重要保障,各地将进一步结合实际,按照城市更新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因地制宜细化要求,开展城市更新的规划、土地、资金支持政策探索创新。
第三,围绕城市更新继续完善相关维度的政策支持体系,包括城市体检、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试点城市经验总结、金融工具创新等。
《专项规划》都有哪些亮点?平方公里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提出,至2035年累计推进城市更新平方公里(含城中村改造155平方公里),通过微改造、混合改造、全面改造多种方式并举,推动低效存量土地的盘活再利用。
分步有序推进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统筹新增用地与存量用地资源配置,2025年,累计推进城市更新约130平方公里(含城中村改造70平方公里)。
2030年,累计推进城市更新约230平方公里(含城中村改造120平方公里)。
走出高质量发展“荔湾路径”
走出高质量发展“荔湾路径”作者:麦婉华来源:《小康》2024年第08期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广州市荔湾区狠抓培育新质生产力重点任务,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助力城市更新扎实推进,引领全区在高质量发展中突出重围、站稳脚跟。
蓄势起航,乘龙而上。
新春开工后,记者来到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商务区广船央企总部集聚区项目(广州滨江上都)现场,只见一期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望江住宅、商业楼宇、教育配套一应俱全,二期也已动工建设。
同时,位于江边的广船滨江公园已对外开放,篮球场、儿童游乐设施、露营地等配套应有尽有。
如今,公园成为了片区居民周末露营、郊游的好去处。
“高端商业需要有艺术氛围的公共空间作为载体。
英国Aedas和新加坡Spark联合完成了城市规划设计、日本隈研吾操刀文化建筑设计、美国SWA执笔公园景观设计、香港梁锦华精雕室内设计……国际大师亲笔加持,让地标建筑设计向世界看齐。
未来,广船还将让商业商务交流与滨江工业遗址、文化设施、绿地公园、亲水岸线、轨道交通相融共生,绘就后航道世界级滨江文化艺术展示带。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业务发展部副总经理广船公司董事萧嘉骥介绍。
作为白鹅潭重要功能组团之一,广船片区位于珠江后航道重点区段,是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
其前身为广州造船厂,创建于1954年,是我国最早的造船厂之一。
记者获悉,荔湾区拟依托广船片区2公里珠江岸线、125万平方米超大型综合体整体开发运营,形成“广钢公园+广船滨江公园”,建设总长超过4.5公里的“T”形开敞空间。
白鹅潭商务区广船片区的飞速发展正是荔湾区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作为广州历史最悠久的中心城区之一,荔湾区肩负着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使命。
过去一年,荔湾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7.93亿元,增长4.8%,增速排名全市第五,连续第三年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社會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9%,增速排名全市第二,外贸进出口连续5年实现正增长。
同时,全区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加快释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6.7%,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46.6%,高新企业突破300家,新增专利授权量增长49.8%、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广东古村落的保护利用
广东古村落的保护利用摘要:广东古村落是广东的文化名片,保护古村落要围绕三大价值,以广东名村落花都塱头村为例展开论述当前古村落保护难点,思考古村落保护原则与保护方法,建议提倡全民参与古村落保护行动。
关键词:古村落;保护;原则广东古村落大都建于明清时期,保存较完整,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岭南建筑风格。
古村落反映了中国人历史上重读书、求功名、讲风雅的传统,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应加以保护、开发和利用。
花都区炭步镇塱头村就是广州古村落中具有特色的其中一个,它还是首批“广东古村落”之一。
广东省古村落是指在广东省的范围内,清代以前形成,现存历史文化实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丰富和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俗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村落。
1.以花都塱头村为例分析1.1三大价值1.1.1历史文化价值塱头村位于花都炭步镇西南面二公里,总面积4.8平方公里。
村民多姓黄,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迁至此立村。
该村的南面原是大片湖泽,而村立于湖边的小岗上,故名塱头。
塱头村古建筑群是目前花都最大的古民居群,分塱东、塱中和塱西三社,其中塱东社和塱中社相连,与塱西社以一条名叫“深潭”的小河涌相隔。
塱东、塱中社左右阔约210米,塱西社左右阔约170米。
1.1.2.科学价值该村建筑坐北朝南,布局规整,古建筑保存较好,现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砖建筑有近200座,其中祠堂、书室、书院共有近30座,炮楼、门楼共3座。
村内还有20多条古巷,以及历史悠久的升平人瑞牌坊和青云桥。
村前有水塘,水池边种大榕树。
该村落保存较完整,建筑与环境整体保留原有风貌,对研究古村落留下宝贵的实体资料。
塱头村东侧有一座花岗石双孔拱桥,横跨鲤鱼涌,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为黄皋被放归故里时为方便村人所建,距今400多年。
桥长20.85米,面宽4米,高4.7米。
桥西侧嵌一石匾,刻“青云”两字,字大盈尺,据传为黄皋手书。
城市更新理念下岭南古村落的环境设计探究
城市更新理念下岭南古村落的环境设计探究发布时间:2022-01-07T01:45:03.928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26期作者:刘雪霞[导读] 本文以典型岭南古村落——广州大岭村为例,探究在城市更新理念下,如何根据村落特征进行文脉的传承、环境的设计以及公共空间的创新。
刘雪霞东莞市企石镇规划管理所广东东莞 523000摘要:城市的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随着我国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在保护传统古村落的同时,并使其融入现代社会,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以典型岭南古村落——广州大岭村为例,探究在城市更新理念下,如何根据村落特征进行文脉的传承、环境的设计以及公共空间的创新。
关键词:城市更新;岭南古村落;环境设计引言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加快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建设,提高村民的文化自信与认同[1]。
在城市更新的理念之下,更新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为其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激发村落发展活力,是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岭南古村落特征1.1山水环境特色广东村落整体空间布局因受地理位置影响,传统村落多以“山、水、村、田”为格局,体现在多山地、丘陵、台地的地区。
大部分的村落都环绕小山丘而建,村落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呈现前有水塘环绕后有林木茂密的整体布局。
村落肌理以居民建筑为中心圈层向外扩展,再以自然环境山水等要素共同组成村落空间形态,呈现“岭南水乡”的特色。
1.2独特的空间肌理岭南乡村道路系统的规划一般由街、坊、里构成,街为主干,坊、里为支干。
这种建筑占总建筑群的九成,在庞杂的建筑体系中,民居建筑依巷道整齐排布,以一个巷道为中轴铺开,所呈现的巷道有网格状布局和放射性布局。
有些巷道笔直分布,有些松散铺开,其纵深偏长,且有纵向巷道和横向巷道之分。
城中村改造——猎德村
城中村
• 城市的精神高地 • 祠宇千年 • 庙堂巍然 • 悠久的历史文化
但近年来,城中村 与城市现代化的矛 盾日益凸显。 “城中有村,村中 有城;村外现代化, 村内脏乱差”
•在这场拆迁大改造中会遇到什 么难题?
•2政0府09是年推8月行,怎当样广的州相首关个政城策中来 村推改行造城项中目村的——科猎学德发村展项,目最终正 式达动到工共不同久富,裕杨 的箕 目村 的、 呢冼 ?村、 新•“塘猎村德等模9式村”也能列给入予了怎改样造的的借名 单鉴中?。让我们一起走进城中村, 直面城中村拆迁大改造。
当广州的楼价上涨到“万元房时代”,事实上,广州 138条城中村的绝大多数,均已具有了良好的开发经济可 行性。在这个时候,“一村一策”值得检讨。
3、要关注城中村改造的风险。
政府开了一个大口,成立“三旧办”,让 发展商介入城中村改造。事实上,政府虽 然不直接投资,政府也要求发展商交“保 证金”。但这个“保证金”如何保证,会 否私下挪用,或私下协议又取走,值得关 注。
利益和长远利益。
(已处理污水为例): 2005年处理污水16897.1万吨--2008年处理污水23977万吨; 出水水质达标率为100%。 2009年截至11月26日,猎德厂污水 处理量达22400万吨,提前35天完成 了09的污水处理任务。作为广州市四 大污水处理系统之一,猎德厂通过不 懈的努力为珠江水的清澈和河涌环境 的改善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广州 市创模、创卫、创园林城市的成功奠 定了基础。
承,祠堂先落成。商业部分 北面规划有大型公交车场。 附近有利雅湾等大型楼盘, 有市民反映,公交车场的噪 音会扰民,最后规划考虑到 这部分市民的意见。为避免 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建筑 物面临北侧规划路的首层采 用大型乔木予以遮挡,公交 展场内必须做好防噪声及尾 气处理等环保措施。
城市更新背景下城中村建筑遗产保护研究——以广州为例
城中村建筑遗产作为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物。
其所形成的独特文化符号,能够保留住原著村民的地方感,让村民在更新后仍然具有归属感,同时也能影响游客对地域性文化的感知[1]。
目前城中村中得以保留的建筑遗产,大多数属于具有公共性的家塾祠堂与庙宇等。
这些富有地域性文化色彩的建筑遗存,通常散落在城中村的各个角落 [2]。
在城中村的更新过程中,这些分散的历史文化建筑遗产的保护与高强度的城市开发建设就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冲突 [3]。
作为城市更新的前沿地之一的广州,较早地进入了存量规划阶段,目前已经完成许多的城中村更新保护实践,提供了许多的优秀经验。
1广州城中村建筑遗产保护更新模式广州经过近二十年的城市更新,从起初的摸索走向逐步成熟。
这个过程中广州积累了不少的城中村更新实践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城中村也探索出了不同的更新模式。
本文对广州近年来的城中村更新中所采用的城中村建筑遗产保护方式进行梳理,将广州城中村建筑遗产保护方式分为“有机更新,织补式保护”“小规模,渐进式保护”及“整体更新,集中式保护”等。
1.1有机更新,织补式保护“有机更新,织补式保护”的方式在保护过程中,是以整体保护为主,在保护的过程中将村内不符合整体风貌的建筑拆除。
通过提取风貌建筑的元素,采取修旧如旧的方式修复风貌,修补街区肌理。
同时将部分分散的建筑遗产迁移集中,形成整体性的保护群。
广州练溪村便是采取了这种保护方式。
摘要 在广州大规模城市更新背景下,大量的城中村面临改造,如何在更新过程中保护城中村的建筑遗产已迫在眉睫。
广州猎德村的更新改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城中村建筑遗产采取迁移集中保护的方式,较好地保留了城中村的建筑遗产与历史记忆,并延续了猎德村的岭南水乡空间格局。
本文综合分析猎德村与其他城中村更新实践中建筑遗产的保护方式,探索具有现实意义的城市更新中城中村建筑遗产保护模式与策略。
关键词 城市更新;城中村;建筑遗产保护中图分类号 TU984.114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岭南优秀现代建筑(1950-1999)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5187818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黎族传统村落与建筑可持续发展的传承机制研究”(16YJAZH057)。
古村落改造及其系统化保护初探——以广州海珠区古村沥浯为例
诗词歌赋具有直接联 系。源于对 中国传统文化认识 的加深 ,诸如 中国 文化中的诗性 思维等等 ,重视人文关怀 的精神核心 。在我 国传统文化 意境的影 响下 ,中国油 画风景 的审美意境具有明确 的诗化倾 向,从源 头上讲 是对中国传统 文化 的认定 与传 承。受 与识 ,先受而后识也 ;识 然后受 , 非受也 。[ 9 ] ( p 1 7 ) 强调 与自然的交流中 , 画家本人的主观感 受尤为重要 ,这儿的 “ 受”无 疑带有 传统文人 审美 的诗 意味在其 中,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审美本身蕴含的诗情化 意境 。在 中华 民族特有 的艺 术思维和文化审美趣味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沿着艺 术发 展的轨迹 ,实 现着 中国油画风景艺术的本土化 ,民族化进程。民族文化传统 在油画 风景艺术上的反应表现在风景绘画中寻求 和谐统 一的 自 然韵律 ,竭力 表现具有独特 中国文化意味的审美意境。通过继承优秀的民族 文化传 统 ,不 断寻找符合 自 我胸臆 的画面景物元素 ,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和追 求 。当代 中国油画家正努力建立一个全新的视觉艺术角度 ,向世界艺 术领域传达着东方文明民族特有的艺术思维和文化审美。
传统古村落是一种建立在农耕经济和 “ 天人合 一”思想上的具有 有 机生 长性 的村落形态 ,它强调人与 自 然 以及人与人的一种共生共存 的关系 ,其结构形态往往表现 出一种均质协调和缓慢发展 的特征 。位 于广州新 中轴 线南段 终端的滨 水区的沥洛曾是个典型的岭南水乡 。广 州有俗语 称 “ 未有河南 ,先有沥沼” 。早在清代 ,这里便是 “ 五百年 祖德,十三代书香 ”的名村。原有3 0 多座祠堂。 在经济社会方面 ,海珠 区沥浯村历史有近9 0 o 年 ,村里现存 的l 3 座 祠堂历经宋 、明 、清和民国几代 , 是 广府地 区朝代最齐全 的祠堂群 , 是岭南典型的 自然村落 。古村居民临水而居 ,聚而成集 。相对 于城镇 而言 ,在其社会方面 ,沥涪古村长期处在一种稳定 的血缘关 系之中 , 共 同遵循一些约定俗成的习俗 , 形 成了一个 整合 的 、 基本 自 足 的乡村 聚落社会。 在物质空间布局上 ,沥滔村是 水乡 ,现道路是 以前 的水 网。沥活
老旧建筑与危房相伴 广州历史文化街区应如何微改造?
老旧建筑与危房相伴广州历史文化街区应如何微改造?▲在“历史建筑”海珠区栖栅南街6号民居旁边就是一处危房。
新快报记者朱清海/摄去年中秋节前,白云区均禾街均和公所借舞火龙活动重开,聚集不少人气。
新快报记者李应华/摄(资料图)广州今年将启动3个历史文化爱护项目,目前这些街区的微更新仍面临不少困难近日,广州市城市更新局公布了《广州市2023年城市更新项目和资金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支配正式项目111个,是去年的两倍多,而且微改造项目大幅增加。
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重点实施老旧小区微改造、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
上周,《新快报》报道了人居环境改善类项目,即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开展的相关状况,微改造项目将成为社区治理的良方。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在一百多个正式项目中,还有3个历史文化爱护项目,即白云区的均禾街平和大押及周边微更新项目、黄埔区的深井古村微更新项目和海珠区的南华西二期微改造项目。
这3个地方有何历史价值,为何要纳入城市更新项目,历史文化爱护又如何和更新相结合呢?记者走访发觉,这3个历史文化街区中大量房子破旧不堪,很多历史建筑长期空置,不利于爱护。
比如,在海珠区南华西街的历史建筑不仅自身老旧,而且旁边就是危房。
另一方面,这些街区知名度不高,周边商业不算兴盛,开发旅游业存在不少困难。
微更新是解决困局的一条“金钥匙”,但真的实施起来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统筹:新快报记者陈海生▲采写:新快报记者李应华朱清海●海珠区南华西二期微改造项目现状:历史建筑年久失修街区中“蛛网”密布方案:培育都市休闲产业带旺整个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外墙斑驳脱落,与变黑的“危急房屋”为邻,凌乱交叉的线网在墙上肆意延长,这就是从前商贸繁盛的十三行行商聚居地。
在海珠区南华西街见到这一幕,令人不禁扼腕叹息。
此次,南华西二期微改造被纳入了《方案》中,是“历史文化爱护”类项目,资金支配650万元。
更新范围北起南华西路,南至同福西路,东起漱珠涌,西至洪德路,以南华西街的敬和里社区和福安社区为主,用地面积为12.43公顷。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98号 ——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98号——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2.24•【字号】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98号•【施行日期】2014.02.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98号《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已经2013年11月25日市政府第14届9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市长陈建华2013年12月24日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本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的保护与利用,促进城市建设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的保护活动。
对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已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构)筑物以及已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地段的保护工作,按照文物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三条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工作,应当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工作的领导,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文物、国土房管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城市管理、建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五条本市建立以区(县级市)人民政府为属地责任主体,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为日常巡查、现场保护主体的文化遗产保护联动制度。
文物、城乡规划、建设、国土房管等行政管理部门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应当按照文化遗产保护联动制度的要求落实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的日常监管和保护工作。
推进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的思路与成效
推进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的思路与成效文章阐述了广州26个历史文化街区主要分布情况,提出了推进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的思路。
要继续完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体系,明确和扩大保护对象;加强保护方面法规规章文件的制定;加快保护规划编制;完善广州名城保护机构;探索广州特色的名城保护之路。
标签: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思路始建于公元前214年的广州,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
作为千年商都,她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近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又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
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完整的明清时期城市格局和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
悠远厚重的历史和传承,形成了一个个延绵至今的历史文化街区。
这些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维系着无数人的乡愁所在。
然而,随着城市快速膨胀,承载着城市历史、文脉、肌理、韵律的历史文化街区却在洪水般的开发建设中,渐渐被侵蚀、淹没。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让城市陷入了摩天大楼、千城一面的困境。
为在高度同质化的城市化进程中,通过保护活化历史文化街区来打造独特的城市气质,广州市近期出台了《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将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保护名录,作为保护的法定依据写入其中,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提供了法制保障和现实推进指引。
根据《条例》,广州划定了26片历史文化街区——它们是广州城建历史的见证,是广府文化的缩影。
包括人们熟悉的沙面、上下九一第十甫、人民南、恩宁路以及新河浦等。
目前真正有保护规划的5个,另有北京路、传统中轴线(近代)、文德南3个历史文化街区完成了保护规划编制。
虽然广州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近日公布的首批30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名单中,而厂州竟无一街区入选,这个结果与广州的历史文化名城地位不太相符,说明目前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城中村改造实践评析广州猎德村方案
一、猎德村概况
猎德村是广州市天河区街属下的行政村,位于珠江新城南部,南临珠江。 从宋代建村到改革开放初期,猎德一直都是传统的农耕村落,猎德村民渔耕劳作,繁衍 成旧猎德村淳朴美丽的水乡村落。
二、猎德村历史演变回顾
1.九百年岭南水乡演化——历史村落传承 猎德村具有900多年历史,至今仍保留着大量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民居、古祠堂、古 石板街、古树木等,承载着颇具区域性代表的古村落民俗文化和建筑文明,并形成了独 特的龙舟文化。
加1 亿以上的集体收入 • 猎德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将和村民一同融入城市,最终完成“城市的城市化”
复建回迁后 • 房租收入从500升至1500元 • 房屋质量提升 • 公共设施增加
美好城中村改造???
四、猎德改造实施评价
示范性 • “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原则的成功,“土地置换资金”方式是获得资金来源是这一
三、猎德改造方案
4.猎德中心规划方案分析
猎德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用地---桥西南酒店办公区 三角、三轴、三象限的建筑构图 结合桥东复建住宅区如“龙舟竞发”布局形态,提出龙船“扬帆领航”的整体形态意念
三、猎德改造方案
4.猎人坊风情街规划方案分析 旧猎德村内短短 400 米长度的猎德涌将配合全段进行第三次截污整治,并规划集中复建 旧猎德村“一涌两岸”风貌,打造成集休闲、购物、旅游观光新天地
1997 年 8 月广州有关部门曾发函表示:为保证猎德村庄完整,猎德南路在 10 年内不会动工,以后猎 德南路拟用隧道形式穿越猎德村。
后来的珠江新城规划检讨将猎德路扩大为 52 米,连接天河东和江南大道的城市主干道,成为未来广州 南北交通大动脉——新光快速路的一部分。
3.旧猎德村主动要求改造的积极性 调动其主动积极性在于尊重其历史和产权,顾及其集体和个人利益 2002 年改造尝试的没有调动村民积极性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其利益问题。
最新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建议
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建议广州市规划局有关部门:感谢你们及时按照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下文简称《条例》)规定,制定《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并予以公示。
我所在认真研究、对比《条例》和《规划》以及相关资料后,对《规划》提出如下意见(下文红字为我们的意见,黄色为值得商榷内容),仅供参考。
必要时,我所将参加听证会。
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2012年1月27日规划概况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广州市市域行政区范围,即10个市辖区和2个县级市(增城、从化),面积7434平方公里。
规划效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定专项规划,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规划管理的依据。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的要求,不得损害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得对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构成破坏性影响。
规划的四大创新(这是政府的法规性文件,不是论文,不必提“创新”,可改为“特点”)《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整体规划思路、城市特色内涵、整体框架和保护体系、编制方法及内容上都做了大胆创新。
1、规划编制思路的创新●提出了山水环境与格局整体保护的城市设计框架,将传统的“云山珠水” 自然山水格局跃升为具有“山、水、城、田、海”特色的大山大海格局,从更广阔和更宏观的层面上保护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交融的城市特色。
(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是指历史城区,不必把保护重点扩大到滨海的南沙地区,大山大海是未来新城市的格局)2、城市特色内涵上有创新●创造性地概括了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八大城市特色,提出了八大保护主题, 树立了广州的名城形象,为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明确了方向。
3、保护体系上有创新(这些都不是创新)●提出了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加强了市域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从空间体系上,分“市域、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古迹”四个层面进行保护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