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阅读案例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第一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2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7课。
本组教材是围绕“认准目标,不懈努力”的专题来安排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注意积累材料。
通过本文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选择了哪些材料,而且从中学习观察和积累材料的方法:一是留心周围的事物,做个有心人;二是认真观察,多看、多听、多问;三是勤于动笔。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赞扬了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作者通过写一个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鱼、怎样画鱼以及作者与他之间的“谈话”,把一个热爱生活的残疾青年形象生动地勾画出来了。
二、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本设计力图创设良好的对话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在品读中感受文章的中心,让课堂充盈着人性的光辉,流溢着生命的色彩。
教给学生学法是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小学阶段是养成教育阶段,只有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篇课文我引导学生运用读、思、议的方法。
来理解课文,解决问题.三、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花港、清澈、鱼缸、一丝不苟”等词语。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PPT辅助课件教学设计:一、引导:同学们,喜欢金鱼吗?(示课件:金鱼。
)鱼儿都生活在哪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鱼儿却游到了纸上。
示课件,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写:27、鱼游到了纸上。
齐读课题。
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指名说。
鱼游到了纸上阅读答案读鱼游到了纸上有感
鱼游到了纸上阅读答案读鱼游到了纸上有感上个星期日,教我作文的秦老师带着我们走进了《鱼游到纸上》这篇课文,文中那位画鱼的青年让我很感动。
本文主要讲了作者在花港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围观的人都称赞他画的鱼像在纸上游动一样。
文中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他告诉我,他才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我从中感受到,年轻人有上进心,为了画好金鱼,可以忘记一切。
我跟他比起来,好比从吉林到北京那么远。
想想看,他画鱼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
而我呢,考试一点也不认真,错的题都是因为马马虎虎。
文中的年轻人一画鱼就画上一整天,反反复复地练习,一点也厌倦。
而我呢,妈妈一让我练琴,我就转移话题,终究被妈妈的慧眼识破了。
不过,我练琴就是按照规定的时间练,时间一到,不管曲子弹完没弹完,立马儿跑到客厅里去看电视。
年轻人那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告诉我无论做什么事,要先上心,要经过大脑的思考才可以。
学完这篇课文,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做事要认真,既然已选择了这件事,就不要厌倦,一定要专心致志,要像文中的年轻人学习,何况他还是个聋哑人!鱼游到了纸上读后感(一)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感触很深。
课文讲述了一个聋哑青年为了画好金鱼而勤学苦练到忘我境界的事情,证实了身残志不残这句话。
由此,我想到了春晚的一个节目——《千手观音》,那优美的舞姿,请保留此标记、整齐的舞步,有谁会想到,她们竟是一群聋哑舞蹈演员?谁知道她们花了多少心血,来排练这样一个高难度的表演呢?我想,只有辛勤的劳动,才会有她们今天的辉煌成就!为什么残疾人能做到的,我们正常人不能做到呢?就让我们来趁这大好时机好好学习吧!鱼游到了纸上读后感(二)学习完《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我好像忽然之间懂得了好多道理。
预习时,我不以为然认为,不就是一个聋哑人会画画吗!可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才知道一个聋哑人,要学会一个正常人完成的事,甚至是连正常人都完成不了的事,他们更需付出百倍、乃至千倍的努力。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精选10篇)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鱼游到了纸上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鱼游到了纸上教案(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1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通过学生质疑与解疑,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重点:理解鱼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培养学生质疑与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由题质疑,导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七课——《鱼游到了纸上》。
读了这个课题,你觉得奇怪吗?(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很好,同学们通过题目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果大家仔细读读课文,我们还能提出一些问题。
请大家认真地自读课文,边读边划,看还能提出些什么问题。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寻找问题。
2、交流:你们能说说看,自己通过读课文提出了多少问题吗?(学生举手,汇报自己提出问题的数量,鼓励提得多的。
)3、大家开动了脑筋,认真地读了课文,所以一下子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
请你们把自己提出的问题放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哪些问题大家都提到了,哪些问题你提到了,对方没提到,或对方提到了,你没提到。
4、小组讨论说说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重点的用小黑板出示,非重点的请其他同学简单回答后解决)小黑板出示: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②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三、再读课文,解决疑问。
1、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价值,这些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呢?(读读课文,与同学讨论)2、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答案,能解决几个就解决几个。
3、学生再读课文。
4、有些问题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有些问题也许还没解决,大家先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自己的答案与其他同学找的是否一致,不懂的问题也可以互相讨论。
《鱼游到了纸上》阅读答案
《鱼游到了纸上》阅读答案《鱼游到了纸上》阅读答案提高阅读题解答速度就要多阅读名家名著,开阔视野,增加实践,培养对语言的品评、赏析、感悟的能力,培养学习语文、陶冶性情的兴趣,在多读深思中进入学习语文的崭新境界。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鱼游到了纸上》阅读答案。
希望大家喜欢。
《鱼游到了纸上》片段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
金鱼缸边早已挤满了人,多数是天真活泼的孩子。
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像和金鱼比美似的。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1.“缸”字是( )结构,音序是( ),部首是( )。
2.文中画线的字选正确的解释画上横线上。
老:①年岁大②陈旧③原来的④长久的⑤经常为⑥很;极晚:①晚上②时间靠后的③比规定的或合适的时间靠后④后来的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特别——( ) 活泼——( )4.用“ ”划出描写青年外貌的句子。
5.这个青年,“特别”表现在6.你认为这个青年的画画得好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答案1.左右 G 缶2.老④ 晚③3.一般呆板4.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的像玉泉的水。
5.观察鱼的时间极长。
(意思对即可)6.好。
从“金鱼游到纸上来啦”可以看出来。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精选4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篇1一、教案说明《鱼游到了纸上》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熟悉了一位聋哑青年,发觉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鄙视,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详细的文章。
二、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能体会聋哑青年的特点,并学习他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观看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育和进展同学联系课文,抓重点词理解、品析语言文字的力量。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和两者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2、学习观看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四、教学片段(一)、揭示课题,交代学习目标师:今日,我们来学习——鱼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什么疑问?生:鱼怎么会游到纸上?生:谁让鱼游到了纸上?生:鱼会在纸上游动吗?师:我信任,经过本节课的努力,我们大家肯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有信念吗?生:有。
(二)、带着疑问读课文,要求读得要精确。
师;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这位青年是怎样一个人?请填空师:为什么那位青年能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活敏捷现呢?你能从文中找出有关描写青年人的语句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画句子边写体会。
(三)、同学汇报后,出示句子: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师: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这位青年人的仔细、专注。
生:“他有时工笔细描,有时……“师:这是从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生回答师:从青年人的动作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师板书: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生:“他似乎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他好像遗忘了四周的一切。
”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小结:青年人做画时,用心致志,达到忘我的境界。
他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都是鱼,似乎和金鱼融合在一起。
四年级语文记叙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四年级语文记叙文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中彩那天》片段,回答问题(15分)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
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难道我们中了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地问。
“过来,孩子。
”母亲温柔地把我叫到桌前。
只见桌子上放着两张彩票存根,号码分别是05102和05103,中奖的那张号码是05102。
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
我看了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
母亲告诉我:“K是代表库伯,你父亲的同事。
”原来,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捎了一张,并作了记号。
过后,俩人都把这件事忘了。
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啊!”我激动地说。
话音刚落,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
(1)“捎”的音序是(),部首是()。
(1分)(2)给文中的“闷”选正确的音节和字义划上“√”。
(2分)闷:①mēn②mèn ①心情不舒畅②不透气③声音不响亮④在屋里呆着,不到外面去(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3分)近义词:烦闷()辨认()反义词:喜气洋洋()(4)“我迷惑不解”的问题是父亲中了大奖为什么还会闷闷不乐。
(2分)(5)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他是这样处理这个难题的。
(4分)(6)你赞赏“父亲”的行为吗?为什么?(3分)【答案】(1)S 扌(2)②mèn ①心情不舒畅(3)烦恼辨别闷闷不乐(4)父亲中了大奖为什么还会闷闷不乐(5)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是把汽车留下还是换给库伯他最终把汽车还给了库伯(6)赞赏。
因为父亲诚实、守信用,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这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是生活快乐的真正源泉。
【解析】略2.阅读《鱼游到了纸上了》片段中,回答问题。
(15分)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
金鱼江边早已挤满了人,多数是天真活泼的孩子。
《鱼游到了纸上》文本细读_教案教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文本细读一、教材理解《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三组的课文。
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二、读课题一读到课题,我们自然能产生疑问: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鱼是怎么游到纸上的?通过初次的预习,更能衍生出许多疑问:(1)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2)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3)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6)鱼游到了纸上和鱼先游到心里两者是什么关系……这句话既是文章的题目,也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一次是女孩惊奇的赞叹,一次是作者的描写,一次是作者与聋哑青年的笔谈。
这是对聋哑青年所作的画的最高赞赏,赞其画技高超,画的鱼栩栩如生,像在纸上游动一样。
三、词句体悟1、茶室的后院还有十几缸金鱼呢,那儿也聚集着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孩子,也有青年。
这十几缸金鱼正是那位青年经常观察的地方,也是我认识他的地方。
“也有青年”引出了我所要介绍的对象。
2、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这句话写出了那位青年的举止“特别”:老是一个人、呆呆地、静静地看、从来不说一句话。
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举止使我被他深深的吸引。
其中“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这一句更突出了他的“特别”。
同时这句话也说明了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呆呆地”是说看鱼看得十分入神;“静静地”“不说一句话”说明看鱼看得专心;“老是”说明经常是这样的,并非是偶然的。
这些词句都可以看出那位青年爱鱼的“忘我境界”!正因为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我们才感到他的“举止特别”。
3、他有时工笔细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这段话非常细致地刻画了那位青年专心作画的情景,把他作画时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得细致入微。
收获意外 收获精彩——《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与反思
P o i c ,4 1 1An i gAn u , h n r vn e2 6 2 , q n , h i i a C
师 :鱼游到 了纸上” “ 的意思清 楚 了,鱼游到心里” “ 也理
解 了 , 在 请 同学 们 讨 论 一 下 , 两 者 之 间是 什 么 关 系呢 ? 现 这 ( 学生 自由讨 论 ,教 师在 黑板 上 出示 填 空 题 :
te P p r , i p p re a o ae n t e r lt n hp o “ e c h a e " h s a e lb r tso h ea i s i f” ta — t o
h n ”a i g nd “e r i g i e s n. p n o h l r u e sud n s la n n ” n al so ho i gt ep a o s t e t。
摘
要
本 文 主 要 通 过 对 《 游 到 了纸 上 》 堂教 学 分 析 , 鱼 课
上 游动 , 这是小女孩 对青年 的一句赞叹 , 用这种赞叹的语 气
练 习读 读 好 吗 ? ( 练读 )( 生 师指 名 读 , 齐读 。 ) 生
阐述 了课 堂 教 学 中教 师 的 “ ” 学 生 的 “ 之 间 的 关 系 . 教 与 学”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的积 极 性 . 而 提 高课 堂教 学 质量 进
里, 游 到 了纸 上 )
1 案例 说明
《 鱼游到了纸上》 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 四年级下册第 七组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的是“ 去玉泉观鱼 , 我” 认识 了一 位聋哑青年 ,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 ,就像在纸上游动一
样 , 扬 了聋 哑青 年做 事 勤 奋 、 注 的 品 质 。 教 学 本 文 的 重 赞 专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精选3篇)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鱼游到了纸上教案(精选3篇),欢迎大家阅读。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1教材分析:本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
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我心里”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自己读书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思考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加法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周围事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突破重难点措施: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然后合作交流,突破重难点。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课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2.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3.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细细地品读课文。
二、检查初读情况。
1.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预习,我们先来看看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读后正音齐读。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预习课文时你有哪些不懂得问题?4.梳理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三、结合提出的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1.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书中找到有关的段落,抓住重点的词、句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然后讲给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2.交流问题1:(1)我们理解“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先得知道“举止”指的是什么?(板书:青年)“举止特别”呢?从哪儿可以看出他“举止特别”?(结合交流板书:忘我境界)(2):“忘我境界”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板书:看鱼)导语:从你们抓住的这些重点词、句可以看出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写得多好啊!我们一齐读读,读时突出那些重点词、句,语速不要太快,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那忘我的境界吧!(3)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看看这幅图,说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注意观察青年人在做什么,他的动作、神态;再看看周围人的神态、动作,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优秀教案鱼游到了纸上(优秀2篇)
优秀教案鱼游到了纸上(优秀2篇)优秀教案《鱼游到了纸上》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专心致志,忘我学习的精神。
2、学会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赏心悦目唯一一丝不苟等词。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多看、多听、多问、勤动笔积累材料的做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中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1、师生共同读课题。
启发激趣:鱼在什么地方游?鱼怎么会游到纸上?鱼游到纸上又究竟是怎么一个故事?2、学习本课学习要求。
3、明确自学程序与方法及本课时学习任务。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学生用掌握的整体理解课文的方法并按自学程序与方法的第一、二条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三、知一1、学生分段读课文,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学生汇报生字掌握情况3、学生汇报分段,归纳段意情况,教师点拔订正。
4、学生汇报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我在西湖玉泉遇到一个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画鱼的故事。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方法三(学习第一段)1、学法提示:(1)课文写我喜欢花港更喜欢玉泉的原因是什么?(2)作者为什么要定这一自然段?(3)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教师个别辅导。
五、知二1、学生读第一段后述说。
这一段讲我常到西湖玉泉观鱼。
我更喜欢玉泉,是因为在玉泉观鱼池清澈见底、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看了心情舒畅。
作者写这一段这下文起了铺垫作用。
2、理解旁批中的问题。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六、练知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自检、教师点拔订正。
七、结学生质疑。
明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第二课时一、启上节刘课我们整体理解了课文,学了课文的第一段。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按自学程序与方法的三、四、五条完成学习目标中的一、三、四点。
学生齐读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学习第二段)1、学生常规性读课文。
《鱼游到了纸上》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与实现
个人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价值,包括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 和人生经历等,这些价值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得到提升。
社会价值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统一的,每个 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个人价值和 社会价值的双赢。
THANKS
感谢观看
孤独与自闭的消极影响
孤独与自闭的表现
故事中的主人公因为专注于画鱼而忽略了与他人的交往 ,导致他变得孤独和自闭。这种孤独和自闭的状态可能 会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走出孤独与自闭
故事中,主人公通过与小女孩的交往和爱情的体验,逐 渐走出了孤独和自闭的状态。这表明,人们可以通过与 他人的交流和情感的体验,缓解孤独和自闭的消极影响 。
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身体健全与精神健全
故事中的主人公虽然身体有障碍,但他的精神是健全的,这让我们 反思社会中过度重视外在形象而忽视内在品质的现象。
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故事展示了艺术与生活可以完美融合,提醒我们不要将两者割裂开 来。
社会参与
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参与社会,并为社会做出贡献,呼吁我们每个 人积极参与社会,发挥自己的价值。
象。
一种艺术效果
通过画家的巧妙描绘,鱼仿佛真的 在纸上游动,给人以生动的视觉感 受。
一种哲学象征
鱼游到了纸上,也可以被视为对人 类内心世界的一种象征,表达了人 类对超越物质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鱼游到了纸上的现象与本质
现象
鱼游到了纸上,首先是一种表面现象,即画面上描绘了鱼在纸上游动的形象。
本质
这种现象背后,实际上是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的体现。画 家通过巧妙的构图、色彩和线条,让鱼在纸上“游”了起来,展现出独特的艺 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及评价案例
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27课。
(板书:鱼画到了纸上)
生:(哗然)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生:咦,是呀,鱼只能在水里游,怎么可能游到纸上呢?
生:鱼离开水就不能生存,它只能在水里游。
生:可是书上明明是“鱼游到了纸上”呀!
(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开始争论)
师:鱼究竟能不能游到纸上?请大家认真读完课文之后再下结论。
(学生急于知道答案,激发学生认真读课文。
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师:得出结论了吗?
生:鱼能游到纸上,课文中的青年画得太逼真了,给人的感觉就像鱼真的游到了纸上。
师:你们能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到准确的答案,一定是认真读书了。
(学生从自读中找到答案,教师给于激励性评价))
(二)抓住关键词理解句义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青年?
生:举止特别。
师:举止指的是什么?
生:“举止”指的是动作和神态。
师:“举止特别”呢?
生:动作和神态跟别人不一样,与众不同。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生: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师:“忘我境界”是什么意思?
生:达到忘掉自己的程度就是“忘我境界”的意思。
(问答式的提问让学生解答了词语的意思,下一步找到关键词理解句义)
师: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学生自渎相关段落,然后和组内同学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
)
生:“呆呆地”是说看鱼看得十分入神,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静静地”“不说一句话”说明看鱼看得专心,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老是”说明经常是这样的,并非是偶然的,所以举止特别。
师:这是对青年的什么描写?
生:神态动作
师:你们和作者一样也能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体会作者抓住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
师: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这是对青年的什么描写?
生:动作
师:从你们抓住的这些重点词、句可以看出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写得多好啊!我们一齐读读,读时突出那些重点词、句,语速不要太快,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那忘我的境界吧!
(适时指导朗读,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青年在看鱼画鱼的勤奋、专注。
)
师:谁能结合课文的词、句说一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他好像和鱼融为一体了。
师:“唯一”是什么意思?
生:是只有的意思。
可以看出青年和别人不一样
生:,“融为一体”是说融合在一起,好像自己就是金鱼。
生: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了自己。
生: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生:从“一丝不苟”可以看出青年画鱼认真、全身心地投入,与别人不一样。
师:你能找个词代替这句话吗?
生:废寝忘食
师:你们用词非常准确,平时注意收集这样的词语,是个有心的孩子。
(紧追不舍的提问,学生的积极回答,再次从重点词语中体会青年的认真,专注。
)
(三) 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人物优秀品质。
师:正因为青年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我们才感到他的“举止特别”。
青年对鱼真是如醉如痴呀!简直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地步了。
如此用功的学画,画出的鱼怎能不栩栩如生呢?当他看到作者写给他的“鱼游到了纸上来了”时,是怎么回答的?
生: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
生:先在心里出现了一个印象,牢牢记住。
生:青年要很多次去看,结果才画出这么好的金鱼。
师:(小结)青年通过反复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里,他的心里装的都是金鱼鲜明、生动的形象。
这就是“鱼游到心里”的意思。
师:“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
生:(齐说)小女孩。
师:在书中找到,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青年画鱼认真、生动,所以小姑娘说鱼游到了纸上。
生:是说青年画鱼画得像真的一样。
师:哪个字可以看出青年画鱼画得像?
生:从“游”字可以看出来。
师:一个“游”字告诉我们青年画的鱼像真的那样在纸上游动,这是小女孩对青年的一句赞叹,用这种赞叹的语气练习读读好吗?(生练读)
(师指名读,生齐读。
在读中感受小女孩对青年的赞叹)
师:鱼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
生:如果鱼不先游到心里,就不能把金鱼画得那么生动,小姑娘就不会说鱼游到了纸上。
生:青年经过反反复复地看,有了金鱼生动的形象,才能有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
生:因为那位青年经常忘我的到玉泉观鱼,在心中已经有了金鱼鲜明的形象,所以才能画出活灵活现的金鱼。
师: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心里,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前提,做到胸有成“鱼”,所以才能落笔生辉,下笔如有神。
让人感到鱼游到了纸上。
你能用一对关联词把它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吗?
生:因为鱼游到心里所以才能游到纸上。
师:你们真行!每个同学都能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你们也是做事专注的孩子。
(及时的给于学生激励性评价,学生从青年身上受到感染,学习积极性高涨。
)
师:经过前面读书自学,提问,讨论,我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青年人呀?
生:是一个爱鱼爱到了忘我境界的人。
生:做事一丝不苟。
生:做事专心致志。
生:做事全神贯注。
生:从中可以看出青年是一个勤奋专注的人。
师:你们说的都对,他是一个勤奋专注的青年。
师:多么好的一个青年人,为了画好金鱼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忘了自己,我被他勤奋、专注、忘我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同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站起来带着这种敬佩之情放声朗读。
(教师及时小结,指导朗读。
学生带着敬佩之情读课文,再次感受青年的优秀品质,感情在此升华。
)
(四)学习收获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老师从你们的读中感受到这位年轻人勤奋好学,认真专注。
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物?
生:《全神贯注》中的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差点儿把朋友锁在自己的工作室。
师:从他们的优秀品质中,我们受到什么启发?
生:我们做事的时候也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生:我们上课的时候要全神贯注、认真听讲。
生:做一个勤奋、专注的孩子。
(
师:(小结)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青年画鱼取得成功,是由于反复观察积累了很多有关金鱼的材料,心中有鱼才能画得栩栩如生。
作者写这位勤奋、专注的青年,同样得先进行观察。
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观察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
生读课文,思考问题。
生:作者对青年的外貌描写。
生:作者听到周围人对青年的议论。
生:作者用笔同青年交谈。
师:作者是位有心人,认真观察,多看、多听、多问写出了这篇课文。
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要学习作者的写法,像课文中的青年一样勤奋、努力一定也会成功的。
师:课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个人物的片段或写一种喜爱小动物的片段。
老师知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在写作方面一定有了不小的收获,赶紧向大家展示吧!
案例评价
1.本科教学过程及评价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
本节课设计遵循“评价促发展”“评价是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必要手段”的理念。
实施评价中主力教师的评价,小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在评价中采用小组互评、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家长参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并结合教学内容使用评价表。
通过学生自评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
组内互评使他们学会辨别,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教师评价起到引导作用。
2、本节课的评价活动的成功之处
(1).通过课前评价,课中评价,课后评价,让评价贯穿整个课堂,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同伴的互评中,及时了解自己的学识与能力,实现自我反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
(2).在问题对话的学习中,促使学生认真倾听,进行比较、判断、选择,学生在思维冲突、一文中矫正偏差、提高认识,在互动、碰撞后形成对评价结果的认识。
学生在师生、生生的多想评价交流中,受到启发,促进了语言与思维的发展。
(3).进行多元化评价,使学生时时能感受到评价带来的快乐与收获。
(4)教师的评价语言具有导向、示范、激励、反馈的作用。
在交流评价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示范,使其豁然开朗,教师的评价语言成为启发学生进行原认知反思、学习方法感悟,并利用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了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