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一节荒漠化防治说课稿

合集下载

荒漠化的防治说课

荒漠化的防治说课

三、学法分析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课时安排:共3个课时
• 荒漠化的概念和类型,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地 理特征,西北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 西北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西北荒漠化的差异。
• 荒漠化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合作探究相关问题 。
(二)教学环节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西北地区荒漠化具体区域防治
内蒙古西部 干旱地区(沙丘、荒漠草原) 如何治理风沙活动?
封沙禁牧 生态移民
楼兰古城
科尔沁沙地
合理分配上下游用水
发展节水农业 禁樵禁采
退耕还草 合理放牧
塔里木盆地
内蒙古东部
极干旱地区(沙漠、绿洲) 半干旱地区(草原、沙地)
作业:跟踪练习
六、方法规律总结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四、归纳小结
荒漠化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海洋水汽来 源少。气候 异常干旱
自然因素



危害
地理位置 物质基础
深居内陆 气候条件
平地沙质沉 积物覆盖深 厚
大风日数较 多且集中, 风力作用强
荒漠化
人为因素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人口增长过快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 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次生盐渍化
红漠化--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华北平原和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西北干旱灌溉区
2、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2、区域特征 ---干旱
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自东向西降水和景观变化

荒漠化的防治说课稿

荒漠化的防治说课稿

荒漠化的防治说课稿人类是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才能获得持续发展,但是目前人类生存的环境已受到破坏,并且出现了恶化的趋势,表现出了很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学过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接下来请大家看一部短片,看看这部短片向我们展示的是我们的环境在哪些方面出现恶化?荒漠化是目前全球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全球四分之一的陆地,三分之二的国家已深受其危害,那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国家包不包括在三分之二的国家里面?其中我们国家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在我国的西北地区有这么严重的荒漠化?我们将如何去防治?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有关荒漠化的防治。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什么是荒漠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荒漠化的发生?荒漠化的产生过程又是怎样的?一、荒漠化的概念和发生过程1.荒漠化的概念(略)是什么原因导致土地退化?2.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相当严重,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在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这么严重?下面我们来学习我国西北地区形成荒漠化的原因。

二、西北地区形成荒漠化的原因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原因有多个,但概括起来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为原因。

那我们这节课主要来学习第一个自然原因。

(一)自然原因──西北地区具有干旱的自然环境请大家想一想西北地区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为什么西北地区具有如此干旱的自然环境?这与哪个因素有关?它位于我国西北部,下面我们来看看我国西北地区的确切范围。

●西北地区的范围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西北地区有相当干旱的自然环境?在干旱气候的影响下,西北地区所出现的自然景观和农业活动可能是什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西北地区的干旱气候与植被景观的关系通过我们前面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受干旱气候影响下的自然景观和农业特色的学习,我们知道如果人类的经济活动不合理,如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就会破坏植被,导致荒漠化的发生。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为例
说课流程
1
说教学理念
4
说学法
2
说教材
5
说教学过程
3
说教法
6
说教学反思
LOGO
一、说教学理念
本课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运用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将理论 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材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选自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这节内容是 第二章的开篇,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机结合的 典范,是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要求,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
六、说教学反思
D成效 C观念 B手段
A基础
恰当的教学方法 明确的教学目标 创新型的教学思维 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励你 。的 。掌 。声 。是 。对 谢我 谢最 大大 家的 !鼓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 施
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五、说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导入新课 教授新课 总结提升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问题一: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因素造成荒漠化的是( D)
A过度樵采 件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干旱的气候条
活动
请看课本第20面的活动,分析哪些是造成萨赫勒 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组讨论 法)师生互动(9分钟)
重要保证,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树立科学发展
观有重要意义Biblioteka 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
二、说教材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老师 的讲解,理解荒漠化形成 的原因,能够把防治对策 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体 现地理学的实用性。
学生学会运用图 文资料分析说明 西北地区不同时 期人类活动对荒 漠化发展的作用, 并加以归纳。 学生学完这一节以 后,不仅拓宽了知 识面,而且可持续 发展的理念和思想 在学生的脑海中也 加深了,有利于提 高学生的个人价值。

《荒漠化的防治》说课稿

《荒漠化的防治》说课稿

《荒漠化的防治》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荒漠化的防治》下面我将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我的说课: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荒漠化的防治》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在第一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区域的概念及特征,了解了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第二章以具体某一区域为例,学习如何分析和解决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保证可持续发展作为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既承接上一章的内容,同时,它又为下一节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打下了学习基础。

2、教学目标课标的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课标解读的结论:1就本节内容而言,荒漠化区域生态建设的方法教学应重于区域案例自身的知识教学;2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典型的案例,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3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导学和对迁移案例的自学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同类区域案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共性的知识推广应用所以本节内容所要达到的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以我国西北地区为案例,使学生理解荒漠化的概念、表现及成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2过程与方法运用西北地区各类专题地图,分析和论证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的成因及危害,培养图文转换和综合分析能力。

掌握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分析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强化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逐步树立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教学重、难点重点:1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掌握:即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2区域分析方法的掌握:掌握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一般学习方法。

难点:区域分析方法的推广应用:能够利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一般学习方法去分析同类问题的其它区域或其它区域的类似问题。

二、说教法重点1的突破采用的是图示法、探究法,重点2采用的是分析归纳法,难点的突破采用的是案例迁移法教学。

2-1荒漠化的防治 公开课教案

2-1荒漠化的防治  公开课教案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教学难点: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区域发展影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区域可持续发展我们这两节课就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为案例来探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什么?人为因素有哪些?荒漠化防治有哪些对策和措施?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1.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在没有了植被保护的情况下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继续发展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即发生土地退化土地退化的形成2.荒漠化⑴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⑵形成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⑶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化。

⑷影响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活动根据你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

土地退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因素人类活动沙漠化点拨: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整体分析【整体分析】从课程设计来看。

本节主要以区域认知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的学科思想为依据,探究怎样进行生态持续发展建设的思路。

教材主要通过案例的方式,分别就荒漠化防治(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森林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湿地保护(不同类型的湿地为例)及初中地理中所涉及的水土流失治理(黄土高原为例)等四种类型的区域生态建设进行分析,从知识整合的角度,在把人口、城市、工农业、交通等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再纳入这一领域,就基本上囊括了目前地球生态环境的主要类型,教材逻辑设计上,主要通过案例的分析,形成解决生态建设的基本方法体系:第一层次:学科技能(案例法、读图思考法等);第二层次:学科方法(用综合法与比较法分析自然人文特征、要素);第三层次:实践方法(问题解决法:第一步:区域特征与生态破坏关联分析;第二步:生态破坏的原因分析;第三步:危害分析;第四步:防治的措施)。

用“看想法”思维模式对以案例为资料的问题分析,具有较大优势,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训练,形成方法体系。

在生态建设中,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学科思想,不能因为生态保护的问题,对弱化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一定要生态持续、经济持续、社会持续相协调,不能单纯为保护生态而不敢发展经济。

【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考查趋势】①内容探究:以区域图为载体,利用图中经纬网定位,结合图中降水量等信息,考查区域荒漠化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常结合示意图或统计材料,考查森林在不同区域环境下的生态效益或者考查森林对地下水及生物的影响。

②形式探究:多以综合题形式考查,难度系数在0.6左右,分值为8分左右。

湘教版高二地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说课稿

湘教版高二地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说课稿

三一文库()/高二〔湘教版高二地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说课稿[1]〕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是湘教版教材高二地理必修Ⅲ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土地荒漠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不断受到沙尘暴的袭击,而且发生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形成的强度和范围越来越大,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沙尘暴的发生是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直接导致的结果,本节内容——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是自然环境被破坏的主要问题之一,它给我国北方生态环境、农牧业生产、社会和相关产业以及世界的环境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已经引起社会民众的广泛关心。

本内容包含的问题地理分析思路和模式的知识,是以后学习问题地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成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2、能力目标:(1)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因素的分析,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和造成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2)通过对荒漠化的分析,掌握问题地理的分析思维和答题模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认识人类活动对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环境观。

(2)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我国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才能理解和掌握问题地理的分析思路和答题方法。

教学难点:荒漠化的成因。

难点的依据: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因为学生对初中时期的地理没有学科不重视,在中国地理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好。

1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景观图片的展示和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荒漠化的防治(说课交)

荒漠化的防治(说课交)

必修三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湖北省荆州中学罗秋月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是人教版必修 3 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教材在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探讨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2、本课内容教材首先阐述了荒漠化的一般知识,然后引出西北地区案例,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荒漠化的形成,并明确指出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课蕴含着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的人文地理思想。

3、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荒漠化的概念及其分布。

②掌握西北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及其表现,理解人类活动在荒漠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视频增强学生对西北地区的感性认识;②运用各类专题地图,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培养图文转换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以西南地区石漠化为例,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荒漠化的危害性,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与发展观。

4、重点难点①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②人为因素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中的作用和表现。

二、学情分析①授课对象:高二学生。

②学生优点:高二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基本的地理分析能力,思维较活跃。

③学生缺点: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深度和高度。

三、教法学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案例教学法2、学法:自主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图表导学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视频:《中国西北》让学生感受西北地区,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环节二:问题导学,形成概念一、荒漠化的概念荒实质——土地退化的过程漠发生地区——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化类型——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环节三:合作探究,形成新知二、西北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给出各类专题地图,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并从中提炼出西北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教师强调:干旱的气候为荒漠化提供了一个大的自然背景设计意图: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之一。

荒漠化防治的说课稿

荒漠化防治的说课稿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荒漠化的防治》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章节是在第一章探讨区域地理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解决区域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环境问题。

在此既承接了上一章的内容,又为下一节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打下了学习的基础。

(二)主要内容本节大体分为三部分内容:荒漠化的形成的原因,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的防止措施。

二、说学生(一)心理发展规律该阶段的学习是由理性思维分析占据主导,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

(二)知识基础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对西北地区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缺乏对荒漠化发展原因及治理方式的知识,因此对本节的学习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三)学习能力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区域学习能力,还需进一步学习综合分析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由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地理环境问题以及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理解人地协调对可持续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

(人地协调观)2.以西北地区为例,运用西北地区各类专题地图,试着从综合(自然和人类)的角度去认识荒漠化问题,初步形成对区域问题的分析能力,掌握对区域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的一般方法。

(综合思维)3.学生通过区域的学习认识西北的荒漠化问题,并从这视角出发,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认识区域问题。

(区域认知)4.学生能够试着运用本节所学的知识,在同类问题中或现实生活中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

(地理实践力)三维:1.知识与技能运用示意图,学生能够说出荒漠化的含义,分析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了解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2.过程与方法运用示意图及小组探究的方法,学生能够分析西北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初步形成区域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知道荒漠化的危害,从而提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课稿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课稿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课稿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说课标】课标的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课标的解读:依据对课标理念和课改精神的理解,可以明确课标的要求里存在两个不确定和一个确定:两个不确定中一是区域的不确定。

课标里的某一区域没有明确是哪个区域。

另一个不确定是生态环境问题的不确定。

一个确定是课标明确提出了区域生态建设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该问题的形成原因,该问题带来的危害及如何治理保护。

课标解读的结论:1.就本节内容而言,荒漠化区域生态建设的方法教学应重于区域案例自身的知识教学;2.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典型的案例,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3.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导学和对迁移案例的自学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同类区域案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共性的知识推广应用。

【说教材】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选取了荒漠化作为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对象,选取了西北地区作为典型的区域研究对象。

教材的主标题是“荒漠化的防治”,副标题则是“——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本节教材的结构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荒漠化的概述,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前苏联和和非洲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探讨。

其中荒漠化的概述统领全节内容,点出了本节的中心思想。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作为典型案例、精选案例占了本节约90%的篇幅,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重点。

前苏联和和非洲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探讨是作为案例迁移和方法推广而提供给学生自学的素材,表面上看,它的位置并不重要,事实上它却承载着新课标的思想精髓,我们是否已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关键是看他们是否已经能够使用这些方法了。

教材分析的结论:1.讲清本节内容的中心荒漠化的概况;2.带学生走进案例,精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发展、危害和防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课稿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第一课时)---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荒漠化的防治》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背景分析:荒漠化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空间,这种威胁可延续几代人甚至不可逆转,故而被列为全球性的十大环境之首。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可占陆地国土的1/4 以上,并有总体扩张趋势,其中以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2、知识框架:这节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在学生了解了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基础上,本课主要阐述了荒漠化的成因、荒漠化的防治与治理措施和经验。

教材首先概述了荒漠化的一般知识,然后引出西北地区案例,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荒漠化的形成,并明确指出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既然荒漠化主要是由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掌握荒漠化的成因和过程,因地制宜,依法治理,荒漠化是可以防治的。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教材接着讲述了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内容和成功的整治模式,并以内蒙古的沙坡头为例,介绍了西北地区治理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成功经验。

本课蕴含着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的人文地理思想,有较强的思想教育和智能训练的功能。

3、教学目标: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点。

鉴于此,我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荒漠化)与发展问题,及问题(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了解区域环境问题(荒漠化)与发展问题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以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说课稿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说课稿

“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地危害与治理”说课稿融安县高级中学地理组雷婷婷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地内容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地危害与防治”,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说教材地地位和作用《荒漠化地危害与治理》是湘教版教材高二地理必修Ⅲ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土地荒漠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地问题,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不断受到沙尘暴地袭击,而且发生地次数越来越频繁,形成地强度和范围越来越大,造成地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沙尘暴地发生是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直接导致地结果,本节内容——荒漠化地危害与治理,是自然环境被破坏地主要问题之一,它给我国北方生态环境、农牧业生产、社会和相关产业以及世界地环境质量造成了很大地影响,已经引起社会民众地广泛关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本内容包含地问题地理分析思路和模式地知识,是以后学习问题地理中不可缺少地部分,也是今后高考地必考内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地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地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地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荒漠化地含义及其成因.()了解荒漠化地危害.、能力目标:()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因素地分析,理解荒漠化地含义和造成荒漠化地自然和人为原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通过对荒漠化地分析,掌握问题地理地分析思维和答题模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认识人类活动对整个地理环境地影响,树立正确地人地观、科学地环境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地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地科学态度和精神.三、说教学地重、难点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地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荒漠化地成因和防治.重点地依据:只有掌握了我国荒漠化形成地自然和人为原因,才能理解和掌握问题地理地分析思路和答题方法.教学难点:荒漠化地成因.难点地依据: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地自然环境特征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因为学生对初中时期地地理没有学科不重视,在中国地理这方面地基础知识掌握不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为了讲清教材地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地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基于本节课内容地特点和我校高二年级学生地学习现状,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地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利用景观图片地展示和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地掌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通过地理图表、地理学数据进行分析,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地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培养学生地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小组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地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地团结协作地精神.由于本节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地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在电视和网络上已经具有了直观地感受,所以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生产实践上存在地一些有关地土地退化地现象,在老师地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地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地积极性,发挥学生地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地认知更清晰、更深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说学法教学过程中学法地指导非常重要,要让学生从机械地“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地学习地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地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地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思考评价法、小组讨论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地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地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条理清晰,突出重点,紧凑合理.各项活动地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地积极性、主动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导入新课:(分钟)用我国西北土地荒漠化、华北沙尘暴地图片和教材开头阅读部分地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地依据: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地内容及需达到地目标,以激发起学生地求知欲望.这是地理教学中非常重要地一个环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自主学习:(分钟)让学生根据认知目标地要求,自主学习本节内容,梳理知识脉络,明确重点难点.自主学习安排地依据:学生地课后可自由安排预习地时间少,在课堂上留出分钟可以让他们更加充分地了解学习地目标和内容,对于后面地教学起着举足轻重地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讲授新课:(分钟)()突出教材地重点(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地成因、危害和治理),明了地分析教材地难点(问题地理地分析和答题方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根据教材地特点,学生地实际以及教学设备地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地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地运用可以使抽象地知识具体化,枯燥地知识生动化,乏味地知识兴趣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重视教材中地疑问和活动,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地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地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地效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课堂训练:(分钟)利用有针对性地习题和适当地题量,让学生对刚掌握地知识进行重复,能够学以致用,加深学习印象,做到课堂知识“堂堂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课堂小结,强化认识.(分钟)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地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地素质;简单扼要地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地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地个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地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地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板书:(一)荒漠化地含义、荒漠化地概念、荒漠化地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二)荒漠化地危害(三)荒漠化地治理、布置作业.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素质地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地布置,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地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地目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课堂作业:(略)结束: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是根据我校高二年级学生地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而进行地教学.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地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地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地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地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地教学效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我地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教案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教案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教案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课标要求】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4.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教材分析】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本节以区域生态建设为主线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区域发展会对生态环境施加压力,会产生影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

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本章我们分别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保护利用为典型案例,探讨在不同的区域如何进行不同的生态环境建设。

【板书】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承转)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它的危害性在于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

今天我们就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来谈谈荒漠化的防治。

【板书】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板书】一、荒漠化 1.土地退化的形成: 2.荒漠化 1.概念:发生在 干旱半干旱 地区及一些 半湿润 地区的土地退化。

2.影响因素: 气候变异 等自然因素与 人类过度 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 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在没有了植被保护的情况下 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 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 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 继续发展 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般的景观,即发生土地退化的产物。

3.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第一节荒漠化防治.doc课案.doc

第一节荒漠化防治.doc课案.doc

第一节荒漠化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案)【考纲解读】1. 土地荒漠化的概念、类型。

2. 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发展和分布。

3. 荒漠化的防治。

4. 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知识归纳】1.自然原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1)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的发展。

(2)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来源。

(3)多大风天气(动力因素):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二、我国不同程度荒漠化土地的现状分析⑵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⑶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⑷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⑸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

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原因: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易被冲刷;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率较低。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等生产活动。

2.危害水土流失造成生态恶化;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土壤肥力降低,影响植被及农作物的生长。

3、治理(1)生物措施:种树种草。

种树种草能增加地表植被的覆盖率,减轻雨滴对地面的拍打,减缓水的流速,从而减少水土流失,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2)工程措施:包括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

(3)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冶理。

【例题讲解】例1.读我国原生、次生荒漠的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次生荒漠分布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

(2)为实现我国荒漠化防治目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析:(1)结合图例,由图可知,⑦⑧⑨⑩属于次生荒漠化地区,位于半干旱和半湿润的过渡地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课教师:李青平;关于李青平的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荒漠化;地区为例;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在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基础上进;本节教材包括荒漠化的概念,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2.教育教学目标:
第二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
地区为例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在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为后面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提供借鉴或服务)。

本节教材包括荒漠化的概念,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等五部分。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一)知识与技能:
1.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荒漠化)与发展问题,及问题(荒漠化)产生的愿因。

2.了解区域环境问题(荒漠化)与发展问题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3.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以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与发展观。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重点: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难点:举一反三,培养和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五、教法设计
1.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结合材料,采用图文结合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荒漠化的概念及基本过程和危害。

采用数字记忆法,强调记忆荒漠化的概念(三区、三退、三化、二因)
2.充分利用课本的图示2.1,2.2及材料,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干旱,气候异常)。

3.采用图表结合理解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产生原因。

4.“对症下药”法,引导学生针对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提出防治的对策与措施。

5.通过以上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危害描述,成因分析,治理说明和综合观念与能力,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学法设计
由于本人授课对象双差生居多,基础差,接受能力差,所以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加上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荒漠化的概念。

再利用图表材料等相结合来分析荒漠化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注意通过这种“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达到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2、教学安排 2课时
3、教具准备:1。

充分利用课本的图示及材料。

2。

利用多媒体
4、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复习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清洁生产<酒精厂>,生态农业<留民营村>},引入说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2分钟).
(二)图片展示(西北荒漠化景观图)
引导分析,讲解荒漠化的概念,基本过程,强调记忆荒漠化的概念。

(数字记忆法)“三区、三退、三化、二因”。

(5分钟)
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它示气候异常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展示图示“中国,世界荒漠化的分布”理解其危害性。

(2分钟)
(三)结合图2.1,2.2(课本)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重点落实在图上①.西北地区位置与范围。

②.地形特征。

③.气候特征。

④.植被水文等特征。

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荒漠化的自然原因:①干旱是荒漠化的前在因素。

②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0分钟)
(四)印证练习结合图2.3完成思考题P17,P18活动。

(8分钟)
(五)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8—20结合图2.5,引导学生类比分析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①原因:人口剧增,人类本身的不当活动。

②.表现:三个过度。

并列表归纳(人为因素表现,分布地区:用多媒体呈现),进一步理解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15分钟)
(五)小结(2分钟)
(六)布置作业:P21活动(1分钟)
第二课时
(一)讲评作业引入:不管是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还是非洲的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总的来看,荒漠化并非只是现代的产物,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荒漠化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5分钟)
(二)结合课本材料,图2.12,2.13列表分析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
的分布及原因。

(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后果)(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对照课本落实,8分钟)
(三)展示图片:回顾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让学生讨论分析:针对这种情况,如何防治?(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多角度来分析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8分钟)
(四)明确归纳(落实在书上)(12分钟)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与措施。

1.核心 2.内容 3.原则 4.措施(结合案例分析)(五)完成活动P21 (5分钟)
(六)能力培养: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5分钟)
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 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 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重点分析>)→ 制定综合治理措施
(七)总结: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荒漠化是自然的产物,更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结果,防治荒漠化应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核心,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

我们要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努力学习,为把西北地区建得山川秀美做出自己的贡献。

(1分钟)(八)布置作业:练习册(1分钟)
十.预估效果: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掌握荒漠化的概念,理解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和防治、综合治理措施。

并学会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十一.板书设计:
(一)荒漠化的概念
“三化”“三退”“三区”“二因”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干旱的自然特征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2.气候异常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原因:人中剧增,人类本身的不当活动
2.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核心
2.内容
3.原则
4.措施(5点)(结合案例:沙坡头)
(五)能力培养: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