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美术上册第9课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教案1赣美版

合集下载

江西美术教案美术赣美版初中9年级上册全部教案

江西美术教案美术赣美版初中9年级上册全部教案

《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外古代建筑艺术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2、培养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中外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

难点:理解中外古代建筑艺术主要特色。

课前准备:师生: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中国建筑)[西藏布达拉宫,黄鹤楼,南宁地王大夏,上海东方明珠塔,天坛],刚刚同学们都看了图片,都知道这些图片在什么地方的吗?这些图片都有些什么故事?这些图片所在的地方都有哪些有名的建筑?中国西藏布达拉宫:(问)布达拉宫是谁建造?答:唐初,松赞干布迎娶唐朝宗室文成公主为妻,为夸耀后世,在当时的红山上建九层楼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以居公主。

唐初,松赞干布迎娶唐朝宗室圣洁的雪山、神秘的布拉达宫、虔诚的朝拜者……据说在这里,灵魂会得到洗涤。

黄鹤楼:(问)故人西祠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从这句词同学们应该知道三月的黄鹤楼是多么的漂亮。

黄鹤楼在哪?答:武汉(问)在这地方还有什么有名的建筑呢?三峡:(问)武汉长江大桥:(问)武汉长江大桥属于什么桥梁?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

从刚开始看到的建筑,同学们应该知道我们这节课主要讲什么内容吧?这节课咱们就来了解一些中国的建筑艺术。

二、讲授新课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如古埃及、古代印度的建筑。

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留给了我们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文化的传承正是我们教育者不可忽视的责任。

早在文字出现之前,原始的居住建筑就被我们的祖先创造出来了,这些建筑体现了我们祖先的情感,信仰和智慧,在铸就紫禁城的威严,布达拉宫的辉煌和长城的雄伟之后,它们才成为真正的建筑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文明的见证。

赣美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下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赣美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下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赣美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下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学习计划、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九年级上册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欣赏
第1课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
美术与环境
第2课珍惜我们的家园
第3课人物的千姿百态
设计与生活
第4课实用美观的生活用品
第5课插花艺术
红色记忆
第6课方寸之地
传统的魅力
第7课会动的画
主题策划
第8课美丽的家园
欣赏
第9课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
本册综合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九年级下册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欣赏
第1课独树一帜的建筑体系
美术与环境
第2课多彩的生活
第3课光影的魅力
设计与生活
第4课都市风景线
第5课有创意的立体造型红色回忆
第6课诗情画意抒壮志传统的魅力
第7课餐桌上的艺术
主题策划
第8课留给母校的纪念欣赏
第9课汉字的艺术魅力本册综合。

九年级美术上册第9课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课件1赣美版

九年级美术上册第9课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课件1赣美版

现代建筑的概念——P119
• •
时间概念:一般将20世纪以来的建筑统称为现代建筑。 时代特点:(艺术欣赏角度) 1)重视建筑的功能,强调建筑形式要服从功能的需要。 2)重视建筑的空间,重视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 3)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实现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 促进建筑形象和风格多样化。
【1933年的纪念堂】
悉尼歌剧院
五重设计-[丹麦设计师]
悉尼歌剧院是世界著名的建筑之一,虽然它于1973年才建成,但它已作 为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建筑而与印度泰姬陵和埃及金字塔齐名。歌剧院这 个名字与它魁伟的结构相比似乎有些轻描淡写。悉尼歌剧院里大约有一 千个房间,包括四个主要听众席。歌剧院由一个接待厅,五个排练室, 四个餐厅,六个酒吧,六十个化妆室和套房,一个图书馆,一个供艺术 家们休息的地方和存放各种道具的房间组成。 音乐大厅可容纳观众;科学与 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著名艺术家 吴冠中 教授说:"科学揭示宇宙的奥秘, 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
和结 审 将 的 美 相 艺 存合 美 产 时 结 互 术 在将 境 生 代 合 融 与 的士 界 新 创 , 合 科 诗我 ; 的 造 将 。 学 意们 艺 艺 出 在 艺 必 境进 术 术 新 新 术 须 域入 与 形 的 的 与 相 。新 科 态 文 人 科 互 的学和化类学渗 生完新类文的透 存美的型明完, ,
广州中山纪念堂
中山纪念堂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 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 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堂座 落于孙中山先生当年的总统府旧 址上,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 设计的。1929年动工,到1931年 完成。
欣 赏
【1998年重新维修后的纪念堂】

赣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教案1

赣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教案1
学法选择:自由结合.6-8人为一个小组.收集关于现代建筑的资料;课外阅读资料;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欣赏现代建筑
欣赏、表现:看建筑、了解建筑。
每个小组选一个建筑.用6-8分钟简单、概括地讲述出来.注意抓住主要特征。
学生回答:质疑、讨论、比较、分析、归纳、判断。
请同学阅读教材.各小组分别选出你们认为最喜欢的建筑。
为什么喜欢它?(与众不同、有个性、造型很美)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七.教师简要总结。
进一步提问.深入思考:
设计者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科技进步.新技术、新材料。)举例说明现代建筑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新结合?
请学生介绍悉尼歌剧院.为什么会选中这个方案(因为造型美).为什么会能实现这个方案(科技的水平)。(简单介绍一下悉尼歌剧院一波三折的建筑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图文并用引导学生综合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学会欣赏现代建筑艺术。
三.教学难点:课本中出现的名词术语和没见过的建筑比较多.学生对此也比较生疏。
四.教法选择:比较法、讨论法、视频观看。
八.教师总结、归纳。
九、思考与探究:
你认为我国有哪些美的建筑.谈谈它们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讨论。
引出鸟巢体育馆的设计.并把它与故宫进行比较。来讲述传统与现代的差别。
结合例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现代建筑的特点:
A、重视功能.简化装饰;
B、重视空间.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
《推荐》赣美版美术九上第9课《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教案1

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5)教案

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5)教案
(3)邀请建筑师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现代建筑的建筑技术和材料的应用,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现代建筑的艺术特点和科技结合方式。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5)》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2. 辅助材料:准备现代建筑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等案例的相关资料。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现代建筑艺术特点和科技结合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和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对现代建筑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现代建筑历史背景、设计理念、建筑技术和材料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 了解现代建筑的建筑技术和材料,如钢铁、混凝土、玻璃等,能够认识到科技与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重要性。
4. 培养美术鉴赏能力,能够独立鉴赏现代建筑作品,理解其设计理念和建筑技术。
5. 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结合科技与艺术,提出自己的建筑创作想法,并创作出具有现代建筑特点的美术作品。
6. 增强对现代建筑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审美观念,培养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4. 美术作品创作:评价学生创作的现代建筑美术作品,考察学生对现代建筑艺术特点和科技结合的运用能力。
5.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随堂测试和美术作品创作进行综合评价,给予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评价标准:
1. 课堂表现:积极参与、主动提问、回答问题准确。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积极贡献、合作能力强、分析深入、表达清晰。

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教案[001]

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教案[001]

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教案[001]
教学背景
本课程适用于初中艺术教育的教学,其课程目标旨在教育与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更美的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理解技术现代化对于艺术发展的积极影响;
2.掌握将艺术与科技结合创造更加出色作品的方法;
3.增强文化意识并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
1.“艺术与科技”的概念;
2.科技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及应用方法;
3.通过应用科技创作一件作品。

教学步骤
第一步:介绍“艺术与科技”
通过图文并茂的资料,进行介绍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理念和方法,并探讨科技对于现代艺术创作的影响。

第二步:科技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及应用方法
讲授科技对于艺术创作的具体影响,包括图形设计、音效制作、数字化和动画等方面,并结合示例进行解析。

第三步:通过应用科技创作一件作品
学生自由选择任意一种应用科技进行创作的方法,并展示作品。

教师悉心指导学生,助其完成作品。

教学评估
本次课程评估将主要采用以下方式:
1.学生在探讨“艺术与科技”过程中积极思考并参与讨论的表现;
2.学生作品的设计和创意;
3.学生在展示时能否充分表现出所选择的技术所达到的效果。

教学资源
1.图片素材;
2.多媒体展示设备。

总结
本课程旨在将艺术和科技结合,以创新的方式教育新一代学生。

本次课程将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领略由艺术与科技交融所带来的无限创意和价值。

初中美术艺术与科学教案

初中美术艺术与科学教案

初中美术艺术与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艺术与科学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欣赏和评述实际案例,认识掌握艺术与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生活的重要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和认同艺术与科学的双翼对我们自身及环境的影响,感知两者平衡发展的永恒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能够感知和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谈艺术与科学的平衡发展,并将两者融入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自主探究,导入新课。

教师安排学生课前需要收集资料的相关信息:安济桥曾经历的自然灾害;了解并简述新媒体艺术的概念、达芬奇的艺术成就等议题。

出示课题《艺术与科学》。

学生分组完成探究任务成果的展现。

教师安排分组学生说明资料收集情况。

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并板书。

教师补充说明。

艺术与科学教案九年级美术

艺术与科学教案九年级美术

艺术与科学教案九年级美术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美术领域的艺术和科学的关系。

2、通过日常的实践,让学生在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中感受和欣赏多种美术表达的方式。

3、通过学习,让学生培养利用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来探索有创意地进行审视和表达
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步骤
1、板书设计:标题“美术与科学”,概括艺术和科学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集体讨论“美术”和“科学”的概念,并从古今中外文化
的角度归纳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理解:举例说明艺术和科学之间存在着多种交流关系,例如创新的形式
表达、科学研究的媒介运用、发现技术的美学等。

4、引导学生应用: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水准,融合艺术和科学的精髓,从而利
用技术手段来把美学内涵,表现出来的能力。

5、把握学习节奏:课堂上采取快、慢的节奏,形成有规律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方法
1、课堂探究:探究设计,以知识拓展为目的,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敢于创新的意识,探索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可能性。

2、群组讨论:小组内的学生分工协作,交流思想;当学生交流完后,归纳总结,以
一句话总结出大家的思想,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践运用:学生在课堂上尝试绘画等实践操作,把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融会贯通;
每个学生完成作品后,由全班学生进行点评,提出自己的创新思路和看法。

江西赣美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教材

江西赣美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教材

内容提要同学们好,新学期又开始了,这套崭新的美术教科书将带领同学们踏上探寻美的历程。

这套教科书是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

所编课程内容注重对同学们的个性、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注重内容与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的联系,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培养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科书关注文化与生活,介绍了美术与社会、美术与传统文化、美术与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培养同学们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和人文情怀。

在跟随这套教科书探寻美的历程中,同学们将会发现:德育与美术学习融合。

红色革命经典能让同学们在美术学习实践中感悟革命精神,继承革命传统。

课程内容丰富多样。

针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现状,既适合城市又兼顾农村,教师易教,学生易学。

注重美术学习的趣味性和愉悦性。

同学们能在快乐的学习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传统文化特色浓厚。

教科书弘扬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同学们得以丰富知识,启迪智慧,感悟祖国灿烂而伟大的文明。

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

美术学习与语文、音乐、数学以及科学等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将带给大家一种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本套教科书结构体系按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及初中划分为四个学段。

每一学段均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围绕这四个学习领域的美术活动,教科书又设立了相应的单元,通过“谈一谈”“相关知识链接”“动动手”“自我评价建议”,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新方式,培养同学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积极实践、努力创新的能力。

 翻开本册教科书,同学们将进入一个五彩斑斓的艺术殿堂,无论是延续了千百年的中国传统美术,还是散落在世界各国的优秀建筑艺术,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的美术表现形式,本书将逐一向同学们介绍和展示。

比如:对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的介绍,可以使同学们了解东西方建筑艺术的演变及异同;绘画可以是动态的,如何把一组静态的绘画作品变成一连串会动的画;生活中常见的一枚邮票,其实蕴藏着丰富多彩的知识;家园是美丽的,我们该怎样爱护并美化它。

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教案

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教案

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教案尊敬的教师: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通过将艺术与科技有机地结合,我们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并激发他们对于学科知识的兴趣。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探索如何将艺术与科技结合到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 理解艺术与科技的关系,并认识到它们彼此之间的互补性;2. 掌握一些结合艺术与科技的实践技巧;3.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探索艺术与科技之间的联系。

通过呈现一些艺术品,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可能存在的科技元素。

2.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思考如何结合艺术与科技进行创作。

每个小组都要提出一种理念,并准备展示给其他小组。

3. 实践展示。

每个小组依次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解释作品中融入的艺术与科技元素。

4. 合作评价。

学生互相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从中学习不同的创造方式。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教学话题,提问学生关于艺术与科技的看法以及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通过展示一些融合了艺术与科技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艺术与科技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一种创意理念。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

3. 实践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解释作品中融入的艺术与科技元素。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

4. 合作评价学生互相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评价标准,如创意性、表达能力等,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四、教学提示1. 鼓励多种表达形式。

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可以展现在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中。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发现自己的潜能。

2. 建立良好的合作氛围。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并尊重彼此的观点和创意。

3. 提供资源支持。

在教学前准备好相关的艺术与科技作品资料,以及教学所需的材料和器材,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实践中。

《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教案

《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教案

《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了解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2、使学生的学习、创造与探索向艺术创造与艺术表现能力的更高层次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现代生活中艺术与科技结合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学科综合学习的思考。

难点:对现代艺术(建筑、工艺设计)形式美的感受。

课前准备:师生:图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出示上一节课古代灯具与本课现代灯具。

老师提冋:有何启示?学生谈感受。

2、欣赏书本雕塑与国画,问其奥妙之处(学生思考)。

三、课堂发展1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本,并提出问题讨论,引导欣赏有创意、有科技含量的作品,感受现代艺术与科技交融的魅力。

(培养学生观察感受能力)2、赏探析活动,引导学生回忆现代生活中最具有现代意味和气派的作品。

认识材料的多样性及其带来的材质美感。

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扩大学生对艺术的理解、敏锐地感受现代生活与现代艺术和科技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思考现代作品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概括:1)、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人类的创造力2)、现代作品:(1)简洁、明快、单纯。

(2)富有艺术魅力,科技含量高3、分组讨论交流,运用上节课学过的欣赏评述的方法,进行书面作业练习。

四、总结1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始终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之一。

2、认识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总体风格,形式的不同区别及其特点。

3、新技术、新材料和出现,推动了艺术的发展。

4、观念的变革,以人为本的理念影响了艺术的创作。

五、课后延伸可考查当地资源,进行古今作品的欣赏对比研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图,熟悉掌握上节课运用的“欣赏一评述”技能。

(进一步巩固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唯一的美感意识)。

赣美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下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赣美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下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赣美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下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学习计划、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九年级上册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欣赏
第1课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
美术与环境
第2课珍惜我们的家园
第3课人物的千姿百态
设计与生活
第4课实用美观的生活用品
第5课插花艺术
红色记忆
第6课方寸之地
传统的魅力
第7课会动的画
主题策划
第8课美丽的家园
欣赏
第9课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
本册综合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九年级下册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欣赏
第1课独树一帜的建筑体系
美术与环境
第2课多彩的生活
第3课光影的魅力
设计与生活
第4课都市风景线
第5课有创意的立体造型红色回忆
第6课诗情画意抒壮志传统的魅力
第7课餐桌上的艺术
主题策划
第8课留给母校的纪念欣赏
第9课汉字的艺术魅力本册综合。

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班美术课科技创作教案

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班美术课科技创作教案

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班美术课科技创作教案科学和艺术是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领域,但它们其实是可以相互补充和融合的。

现代科技的进步,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元、更有活力的表现手段,同时,艺术也催生了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

在今天我们的班级美术课上,我们将会通过科技的支持和激发,以更自由、更创新的方式,探索艺术创作的广阔空间。

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体验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魅力。

2.学会利用科技创作数字艺术作品,提高对数字媒介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3.发挥创意和想象力,实现自己对于艺术的表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科技和艺术的相关性,学会利用科技创作艺术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创作出具有艺术性的数字作品。

三、教学过程1.讲解科学与艺术的关系(1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和实例讲解,向学生介绍科技与艺术的相关性,同时解释数字艺术的概念和特点。

2.介绍数字创作工具(20分钟)向学生介绍数字绘画软件和3D打印技术,让学生了解数字媒介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场景。

让学生体验数字创作的乐趣和无限可能性。

3.创意构思和构图设计(30分钟)以数字绘画作品为例,让学生运用所学技术和知识进行创作,并就构图、色彩等方面进行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和创意,尝试多种构图和配色方案。

4.数字作品制作(50分钟)在课程的此时段,分别让部分同学利用数字绘画软件,以手绘的方式完成自己的作品;让余下部分同学学习3D打印技术,设计他们的作品,并进行打印制作。

5.评选展示(10分钟)教师选取学生中优秀的作品,进行评选和展示。

同时,让同学们评价和交流,共同学习、提高。

四、课后作业1.利用自己的创意和构思,完成一份数字绘画作品或3D打印作品。

2.参观美术展或科技博物馆,了解更多科技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3.对于本课上的学习、创作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反思,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收获。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采取的是以创新、自由为核心的教学方式,通过数字艺术创作的实践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教案[001]

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教案[001]

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教案[001]教案主题:艺术与科技交融授课学科:美术适用对象:初中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艺术与科技交融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用科技手段创作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科技交融的概念。

2. 通过示范和实操,让学生掌握用科技手段创作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 如何将科技应用于艺术创作之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想象和发挥空间。

教学准备:1. 适当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

2. 适当的艺术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用课件或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融合了艺术和科技的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和科技的关系,促进学生对本次教学主题的认知。

2. 讲解(10分钟)介绍艺术与科技交融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如何将科技应用于艺术创作之中,能够发挥更多的想象和创新。

3. 实操(30分钟)用计算机和艺术工具,为学生示范创作一个以科技手段为主的艺术品,例如制作一幅数码画。

让学生参与其中,跟着教师的指示完成自己的数码画。

在实操中,教师也要注意提醒学生要注意操作让作品更加美观。

4. 展示和分享(15分钟)让学生依次展示自己的数码画,并向大家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通过分享,让学生意识到艺术创作不仅仅是用画笔创作,数字工具也可以应用于艺术创作当中。

5. 巩固(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自我评价自己的表现,学生回答教师问题等。

教学手段:1. 讲解通过课件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科技交融的概念和意义。

2. 示范通过演示和实操,让学生掌握用科技手段创作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3. 展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分享和交流自己的作品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实操的成果和表现。

2. 学生的思考和答题表现。

3.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拓展延伸:1. 让学生自主寻找一些融合了艺术和科技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发现。

第九课 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九课 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建筑的特点和发展;2.掌握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3.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准备1.现代建筑的图片、视频等教具;2.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设备。

三、教学过程3.1 热身活动师生互动问答:什么是建筑?建筑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2 导入新课1.引出现代建筑的特点和发展。

2.介绍现代建筑的历史背景,阐述科技进步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3.3 正文教学1.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1)环保概念:介绍现代建筑的环保特点,如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等;(2)人性化设计:介绍现代建筑为人们创造更好生活的特点,如公共空间的设计、通风采光等;(3)创新原则:介绍现代建筑勇于尝试创新技术手段的特点,如借鉴数码技术、新型建筑材料等。

2.现代建筑的技术手段:(1)钢筋混凝土结构:介绍现代建筑采用的主要结构技术;(2)玻璃幕墙技术:介绍现代建筑采用的主要外观技术;(3)高科技设备:介绍现代建筑中运用的特殊材料和高科技设备。

3.现代建筑的实例解析:(1)荷兰建筑师伊恩·拉曼设计的“自然历史博物馆”;(2)上海中心大厦:介绍上海中心大厦的设计理念、特色和建设过程;(3)迪拜塔:介绍世界上最高建筑的设计理念、建造过程和建筑特点。

3.4 拓展延伸1.观察身边的现代建筑,如公共建筑、商业建筑等,分析其设计理念和特色;2.结合自身情况,设计一个具有现代建筑特点的建筑模型或图纸。

3.5 总结归纳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总结现代建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的知识和相关技能;2.观察学生在完成拓展延伸内容时的表现和成果,评估其实际应用能力;3.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评价。

小学美术《和科技的结合》教案

小学美术《和科技的结合》教案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和科技的结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哪些美术作品融入了科技元素?”(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美术与科技结合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美术与科技结合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一主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未来的美术创作中尝试运用科技元素。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创作一幅结合科技元素的个人美术作品,展现个性化的艺术表达。
-举例: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科技工具和美术技巧,创作出一幅能够体现科技与艺术结合的画作。
2.教学难点
-科技工具的使用技巧和操作方法的掌握。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对科技工具的操作感到不熟悉,需要教师通过分步骤演示和个别指导来帮助学生掌握。
-将科技元素融入美术创作的创新思维。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非常积极,但我也观察到有的小组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这提醒我,在实践活动前,可能需要先进行一些基础的技术培训,确保学生们在操作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小组讨论时,学生们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这让我感到很欣慰。我发现在讨论中,那些平时不太发言的学生也开始积极参与,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我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继续鼓励这种开放式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9课 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赣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9课 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赣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9课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赣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1 教学主题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为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旨在让学生了解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深入了解它们如何在艺术创作中发挥作用。

1.2 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2.掌握数字艺术和设计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3.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4.培养学生探究和发现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掌握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2.学生了解数字艺术和设计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3.学生提高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数字艺术和设计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尝试猜测图片所表达的意义和信息;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猜测和观点,并指导学生从中获取数字艺术和设计的相关知识。

2.2 学习环节1.教师向学生介绍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包括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等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2.教师向学生展示数字艺术和设计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数字艺术和设计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和优势;3.教师为学生提供艺术创作的思路和创作要求,让学生上机进行艺术创作。

2.3 辅助环节1.教师在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时提供指导和帮助;2.教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2.4 总结环节1.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创作成果,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2.教师对学生的艺术创作进行点评,并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技能;3.教师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对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方法3.1 演示法引导学生了解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展示数字艺术和设计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3.2 实践法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并加深对数字艺术和设计的理解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认识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掌握欣赏现代建筑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去欣赏现代建筑,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人文与科学的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图文并用引导学生综合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学会欣赏现代建筑艺术。

三. 教学难点:课本中出现的名词术语和没见过的建筑比较多,学生对此也比较生疏。

四. 教法选择:比较法、讨论法、视频观看。

学法选择:自由结合,6-8人为一个小组,收集关于现代建筑的资料;课外阅读资料;
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欣赏现代建筑
欣赏、表现:看建筑、了解建筑。

每个小组选一个建筑,用6-8分钟简单、概括地讲述出来,注意抓住主要特征。

学生回答:质疑、讨论、比较、分析、归纳、判断。

请同学阅读教材,各小组分别选出你们认为最喜欢的建筑。

为什么喜欢它?(与众不同、有个性、造型很美)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七. 教师简要总结。

进一步提问,深入思考:
设计者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科技进步,新技术、新材料。

)举例说明现代建筑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新结合?
请学生介绍悉尼歌剧院,为什么会选中这个方案(因为造型美),为什么会能实现这个方案(科技的水平)。

(简单介绍一下悉尼歌剧院一波三折的建筑过程)
八. 教师总结、归纳。

九、思考与探究:
你认为我国有哪些美的建筑,谈谈它们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讨论。

引出北京鸟巢体育馆的设计,并把它与故宫进行比较。

来讲述传统与现代的差别。

结合例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现代建筑的特点:
A、重视功能,简化装饰;
B、重视空间,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