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8.将相和第1课时总第49课时
学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学情分析
本文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从结构上看,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
6.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
四、小结。
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1.读题。审题。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2.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10.思考: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
11.默读1~2节,思考这些问题。
12.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19.草船借箭第2课时总第52课时
学材分析
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不仅如此,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三、总结提升,课后延伸
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3.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4.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5.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
6.读一读书上描述负荆请罪的句子。
9.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10.交流。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18.将相和第2课时总第50课时
学材分析
故事重点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蔺相如在文中是个熠熠生辉的人物,他有勇有谋,顾全大局,唇如枪、舌如剑。课文对廉颇的刻画较蔺相如而言,虽着墨较少,但廉颇作为一员武将的形象,也显得十分鲜明。
学情分析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读讲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把握3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10.齐读第四段。结合课文说感受。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20*.景阳冈第1课时总第54课时
学材分析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学情分析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对表现武松打虎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引导学生看插图。
7.学生写作,交流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
8.任意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自由准备──同桌互说──指名说。
9.学完了课文,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10.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后来怎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
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导学策略
感悟体会、角色体验、总结提升、课外拓展
教学准备
了解《史记》。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感悟体会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1.指名2人对读全文末尾这句话与开头处的句子。
2.默读课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划下。
3.默读小黑板上第②句,用“如果……就……”的句子来表达句子的意思。
4.指名读第三节。口头完成填空。
5.两人一组讨论填空、交流。齐读。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
6.齐读“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比较句子。
2.想象说话: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
3.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
4.指名一人读曹操的句子,大家齐读写诸葛亮的句子,配合读第8节。
5.来自百度文库示意图2: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6.现在你能说说这个“妙”,妙在何处吗?
7.默读第9节,找出一个词来概括。
8.根据“顺风顺水”这个词再次默读第9节,想想水往哪个方向流,当时的风向又是怎样的?在示意图上用箭头表示。
9.齐读第9自然段。
2.引导归纳中心,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有胆有识,神机妙算。)
六、完成课后练习
1.这是诸葛亮的预料,事实又是怎样的呢?引读──(曹操在营寨里……箭好像下雨一样。)
2.用波浪线划出诸葛亮一方的内部实际情况。
3.这样少的兵士,船上又没有什么武器,曹操丝毫不用害怕,可他为什么不敢派兵?口头完成填空。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揭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回答问题。(理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也是在解决课后第二题)
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
3.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一、复习引入
二、学习二──四段
1.什么关系?(首尾呼应。)
2.理解词语神机妙算。(板书:神机妙算)
3.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神机妙算的呢?
三、学习“知周瑜”
四、学习“知鲁肃”
1.师介绍:鲁肃是东吴的一员大将,他为人忠实、守信,正因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会把此事告诉周瑜。用上“果然”一词也表现了诸葛亮──板:知鲁肃人
学材分析
最后,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几个人物进行评价,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三国演义》。
学情分析
选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这是教学重点。
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导学策略
复习导入、讨论交流、角色朗读
学习目标
1.学会“妒、督、寨”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导学策略
揭题引入、自学通读、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导学流程设计
3.出示学习提示:
(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l段。
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大家听2个学生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
2.学习第一轮对话。
3.学习第二轮对话。
4.学习第三--六轮对话。
5.小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齐读小黑板上第③句。
8.指名读6-7自然段,说说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时候出发?
9.默读6.7节,然后四人一组讨论用多种方法来补充完整句子。
10.齐读小黑板上第①、④句,体会诸葛亮识天象的神机妙算。
11.看示意图1,这样布船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19.草船借箭第3课时总第53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导学策略
揭题质疑、初读感知、理清层次、深入研读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揭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
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三、理清层次
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
4.指名2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
5.齐读,边读边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6.两人一组讨论。交流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7.指名2人读对话,师在其间提问让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动。
8.同桌一起像刚才一样讨论周瑜的心理活动。
9.分四组讨论~六轮对话,学着刚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对话,再说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2.到现在,借箭的计划已有条不紊地准备就绪。齐读第二段体会。
五、学习“识天象”
1.这时候江上大多弥漫到了什么程度?(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2.有了这样的大雾会有什么结果呢?与借箭又有什么关系?
3.显然,大雾弥漫这一气候的变化正是借箭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也是诸葛亮选择第三天四更时分出发的原因。
4.正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在天还没亮时,把船靠近曹军水寨,并怎样布船?引读书中有关句子。(船头超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
2.天亮了,诸葛亮的船队是怎么回去的呢?板:顺风顺水
3.第三次出示图片投影1。诸葛亮能利用顺风顺水的条件是巧合吗?这表现了诸葛亮知晓地理的优势,并能利用它。
板书:晓地利
三、学习第四段:
四、朗读全文(分组朗读)思考概括各段段意。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思考
1.全文用什么形式来到划人物的性格?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而诸葛亮呢?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19.草船借箭第1课时总第51课时
学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学情分析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教学准备
查找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国演义》人物资料。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温故。
二、继续学习2──4部分。
(一)、学习“知曹操”:
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别人还也许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绝不会派兵的,因为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
(二)、学习“晓地利”
1.过渡:当曹军一万多个弓弩手,一齐朝草船上射箭,箭好像下雨一般时,诸葛亮和鲁肃正在船中饮酒取乐。因为诸葛亮这样说──(引)小黑板上第6句。
四、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1.出示课题。理解“和”。
2.质疑激趣。
3.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____画下来。
5.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6.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7.交流。
8.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
二、角色体验
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学情分析
诸葛亮、周瑜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诸葛亮,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他神机妙算,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导学策略
复习引入、默读体会、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准备《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影视资料。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