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五单元的重点知识,包括生字词、课文内容、语法等。
2.熟练掌握第五单元的字词、句型和篇章结构。
3.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第五单元的重点生字词。
2.复习课文内容,重点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故事情节。
3.复习第五单元的语法知识,包括句子成分、词语搭配等。
三、教学内容1. 生字词复习1.生字词1: [生字词1]2.生字词2: [生字词2]2. 课文内容复习本单元的课文主要讲述 [课文内容简介]3. 语法知识复习1.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等。
2.词语搭配:常见的名词搭配、动词搭配等。
四、教学活动安排1. 导入活动引导学生复习第五单元中的生字词,通过互动游戏的形式巩固记忆。
2. 主体活动1.学生课文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课文讲解:解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语法知识讲解:结合课文内容,复习语法知识点。
3. 巩固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给课文添加情节。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第五单元的重点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课后作业1.默写生字词。
2.背诵课文。
3.完成语法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注重对第五单元知识的复习,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加互动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五单元单元分析

第五单元单元分析第五单元核心考点清单16太阳读准字音摄(shè)氏度治疗(liáo)繁殖(zhí)粮(liánɡ)食煤炭(tàn)杀菌(jūn)写对字形摄:左窄右宽。
右下部的第一个“又”的捺要变成点。
殖:左右结构,左部是“歹”,不是“夕”。
菌:下部的里面是“禾”,“禾”的末笔捺变点。
同音字摄(摄影) 殖(繁殖)炭(煤炭)shè zhí tàn慑(威慑) 值(值日) 碳(碳酸)多音字xì(联系) jiē(结实)系结jì (系鞋带) jié( 结束)词语积累寸草不生摄氏度繁殖粮食煤炭飘浮地区杀菌治疗重点句段1.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这句话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一特点。
2.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这句话主要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人们熟知的地球与太阳作比较,形象地说明了太阳的巨大。
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太阳放出的能量大。
4.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
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这里共有三句话。
(1)第一句话是从正面说明太阳发挥的作用。
太阳能给地球送来光明和温暖,是因为太阳具有发光发热的特点。
(2)第二句是从反面说明地球上需要阳光。
地球上的“黑暗”“寒冷”都与太阳的发光、发热有关。
地球上的很多自然现象的形成离不开太阳,动物和植物的生长也离不开太阳,如果没有动植物,人也不能生存。
(3)第三句话既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又是对全文的总结,再次强调了太阳对人类的巨大作用。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五单元笔记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五单元笔记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五单元的笔记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是“遨游汉字王国”,通过综合性学习活
动,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构成和书法等知识,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课文内容:本单元包括《有趣的汉字》、《我爱你,汉字》、
《走进汉字》三篇课文。
第一篇课文介绍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以及汉字的构成和特点;第二篇课文介绍了汉字书法的发展和特点,以及书法作品欣赏的方法;第三篇课文则是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汉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价值。
3.知识点梳理:本单元知识点包括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构成
特点,汉字书法的历史发展和特点,以及书法作品欣赏的方法等。
需要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汉字文化。
4.学习方法指导:本单元学习方法是综合性学习活动,需要学生
通过实践活动来了解汉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价值。
建议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收集资料、整理信息、交流分享等方式来提高学习效果。
5.拓展延伸:本单元拓展延伸可以包括汉字文化相关的历史故事、
文学作品、书法作品等。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展览、参观博物馆等方式进行拓展学习,以更深入地了解汉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五单元的笔记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
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1. 通过感悟课文,在自觉自愿参与研究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 通过情境化的研究方式,深入、生动地讲解本单元语文知识点。
3. 培养学生们热爱研究、勇于探究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1. 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游戏,引入课文《玩儿命乒乓》,唤起学生研究的兴趣。
2. 分组演绎、阅读、分析、感悟和对比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 组织学生实际操作乒乓球,让学生亲自体验到乒乓球的乐趣和特点。
4. 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运动健康对人的身心健康的意义,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三部分: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实现情况良好,学生通过感悟课文,积极参与活动,提升了阅读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 教学方式活泼多样,生动有趣,但是在教学时应该更加注重
细节和教学步骤的掌控。
3. 教学效果好,学生表现出对于乒乓球的热爱,对运动健康有
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们了解了乒乓球运动的起源、
简单技巧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并探究了运动健康对人身心健
康的意义,增强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和生命素养,取得了实效明
显的教学成果。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6篇范文 ) (精选)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6篇范文)一“错别字”调查研究报告汉字,既可以用来沟通,也可以用来欣赏,在我们的生活中,汉字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时时刻刻都会接触到汉字,无论是用耳朵听,还是用眼睛看。
正是因为这样,一些人在使用汉字时,由于各种原因,把原来要写的字,写成了另外一个字,所以,才出现了错别字。
为此,我们小组对我们班同学作业本的错别字作了一次调查研究,在这次研究过程中,我们作了统计和归类,我们发现了造成错别字大概有以下四种原因:一、由于读音相同或相近而造成的比如说“进”写成了“近”,“珍惜”写成了“珍稀”等等,我们班同学中出现错别字概率最高的一组字是“即”与“既”,把“即使”写成了“既使”,把“既……也”写成了“即……也”等。
出现最多的一种现象是“的”、“地”、“得”用法的混淆,老师每碰到这种情况,都强调名词前面一般用“的”,动词前面一般用“地”,动词和形容词中间用“得”,可还是有很多同学没有用心地去思考,去分辨。
其实,同音字造成的错别字不是不可以预防的,只要在写同音字时,先想一想要写的这个字这个词的意思,再确定,就不会出现错别字,至少不会太多错别字。
二、形近字引起的错别字“席”写成了“度”,“期望”写成了“欺望”,“虚心”写成了“虑心”等。
这种形近字,一般都是形声字,老师说了,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的,声旁表音,形旁表义。
我们在写句子时要先先想这个词的意思,再来确定这个字的偏旁部首,就不会出现错误。
如果还是弄不清,就翻翻字典,问问同学。
千万别乱写,否定错别字会更多。
三、由于粗心造成的比如说,“试”字本来没有撇的,又多了一撇;“武”字也这样,一不小心就画蛇添足了。
有些同学写了前半个部件,后一半落了写了。
有些同学前半个字是写对的,后半个字就会写成别的字了,比如“撕”字,写好提手旁和“其”,右边就会写成了“月”部,因为他还以为是写星期的“期”了。
这样由粗心造成的错别字,还有很多,比如多点少点。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生字课件)17 松鼠

组词:玲珑 小巧玲珑
lóng
笔顺:
音序:L
结构:左右
偏旁:王 笔画数:9
形近:拉拢 合拢 合不拢嘴
组词:玲珑 八面玲珑 玲珑剔透
ē
笔顺:
音序:X
结构:左右
偏旁:欠 笔画数:13
形近:枯竭 竭力 声嘶力竭
组词:歇息 歇业 停歇
wō
笔顺:
音序:W
结构:上下
偏旁:穴 笔画数:12
形近:铁锅 锅底 砸锅卖铁
五年级语文·上
生课 字件
会写字
shǔ
笔顺:
音序:S
结构:独体
偏旁:鼠 笔画数:13
形近:舅舅 舅妈 大舅
组词:松鼠 老鼠 鼠目寸光
xiù
笔顺:
音序:X
结构:上下
偏旁:禾 笔画数:7
形近:委员 委托 委曲求全
组词:秀丽 秀美 山清水秀
líng
笔顺:
音序:L
结构:左右
偏旁:王 笔画数:9
形近:铃铛 电铃 掩耳盗铃
组词:鸟窝 酒窝 蛇鼠一窝
huá
笔顺:
音序:H
结构:左右
偏旁:氵 笔画数:12
形近:骨头 骨气 寒风刺骨
组词:滑冰 轮滑 油嘴滑舌
shí
笔顺:
音序:S
结构:左右
偏旁:扌 笔画数:9
形近:依据 收据 真凭实据
组词:收拾 拾起 拾金不昧
xiá
笔顺:
音序:X
结构:左右
偏旁:犭 笔画数:9
形近:要挟 挟持 挟制
组词:狭小 狭窄 狭路相逢
miǎn
笔顺:
音序:M
结构:半包围
偏旁:力 笔画数:9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要包含了《麻雀》、《爬山虎的脚》、《从现在开始》、《索桥的故事》四篇文章。
这一单元的文章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既有民间故事,又有科幻小说。
这些文章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还让他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此外,这一单元的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他们对于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有了自己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写作手法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去理解文章,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体裁的文章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写作手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学: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3.讲解: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讲解,分析文章结构,讲解作者写作手法。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5.写作: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直观地展示课文内容。
例如,对于《麻雀》这篇文章,板书可以设计为:•作者写作手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反馈等方面进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字词梳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字词梳理以下是对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所涉及的字词(包括生字、生词、组词、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词语解释)的详细梳理:一、生字及组词1.摄(shè):摄影、摄取、摄氏度2.氏(shì):姓氏、氏族、和氏璧3.殖(zhí):殖民、养殖、繁殖4.粮(liáng):粮食、粮仓、粮草5.炭(tàn):煤炭、竹炭、木炭6.区(qū):地区、小区、区分7.杀(shā):杀菌、捕杀、杀敌8.菌(jūn):细菌、病菌、菌类9.疗(liáo):治疗、疗养、疗效10.鼠(shǔ):松鼠、老鼠、鼠目寸光11.秀(xiù):秀丽、优秀、眉清目秀12.玲(líng):玲珑、玲琅、小巧玲珑13.珑(lóng):玲珑、八面玲珑14.歇(xiē):歇息、歇脚、歇凉15.窝(wō):鸡窝、做窝、被窝16.拾(shí):拾取、拾荒、拾金不昧17.滑(huá):光滑、滑冰、油腔滑调18.狭(xiá):狭窄、狭小、狭路相逢19.勉(miǎn):勉励、勉强、勉为其难20.梳(shū):梳理、梳头、梳妆打扮21.驯(xùn):驯良、驯服、驯化22.矫(jiǎo):矫健、矫正、矫捷23.藓(xiǎn):苔藓、青藓二、生词及解释1.摄氏度:温度的一种单位,表示温度高低。
2.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3.水蒸气:气态的水。
4.凝成:凝结在一起。
5.地层:地壳是由一层一层的岩石构成的,这种岩石层次的系统叫作地层。
6.乖巧:(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
也指机灵。
7.驯良:和顺善良。
8.玲珑:(东西)精巧细致。
9.警觉: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
10.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三、多音字1.差:chā(差别)/chà(差不多)/chāi(出差)2.传:chuán(传递)/zhuàn(传记)3.系:xì(关系)/jì(系鞋带)4.露:lù(露水)/lòu(露马脚)5.强:qiáng(强大)/qiǎng(勉强)/jiàng(倔强)6.埋:mái(埋头)/mán(埋怨)7.翘:qiào(翘起来)/qiáo(翘首)8.塞:sāi(塞子)/sài(塞外)/sè(堵塞)9.扎:zā(包扎)/zhā(扎针)/zhá(挣扎)四、近义词1.治疗——医治2.密切——紧密3.繁殖——繁育4.驯良——温顺5.乖巧——灵巧6.矫健——强壮7.警觉——警惕8.光滑——平滑9.强烈——猛烈10.追逐——追赶五、反义词1.光明——黑暗2.温暖——寒冷3.密切——疏远4.生存——死亡5.驯良——顽劣6.乖巧——叛逆7.敏捷——迟钝8.光滑——粗糙9.宽敞——狭窄10.强烈——微弱六、词语搭配与解释1.面容清秀:形容人的面部容貌清秀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四、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7.齐读小黑板上第③句。
8.指名读6-7自然段,说说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时候出发?
9.默读6.7节,然后四人一组讨论用多种方法来补充完整句子。
10.齐读小黑板上第①、④句,体会诸葛亮识天象的神机妙算。
11.看示意图1,这样布船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19.草船借箭第3课时总第53课时
10.齐读第四段。结合课文说感受。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20*.景阳冈第1课时总第54课时
学材分析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学情分析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对表现武松打虎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学材分析
最后,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几个人物进行评价,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三国演义》。
学情分析
选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这是教学重点。
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导学策略
复习导入、讨论交流、角色朗读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揭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回答问题。(理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也是在解决课后第二题)
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
3.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学情分析
诸葛亮、周瑜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诸葛亮,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他神机妙算,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导学策略
复习引入、默读体会、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准备《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影视资料。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
二、角色体验
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19.草船借箭第1课时总第51课时
学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学情分析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学习目标
1.学会“妒、督、寨”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导学策略
揭题引入、自学通读、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导学流程设计
2.想象说话: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
3.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l段。
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大家听2个学生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
2.学习第一轮对话。
3.学习第二轮对话。
4.学习第三--六轮对话。
5.小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一、复习引入
二、学习二──四段
1.什么关系?(首尾呼应。)
2.理解词语神机妙算。的呢?
三、学习“知周瑜”
四、学习“知鲁肃”
1.师介绍:鲁肃是东吴的一员大将,他为人忠实、守信,正因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会把此事告诉周瑜。用上“果然”一词也表现了诸葛亮──板:知鲁肃人
教学准备
查找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国演义》人物资料。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温故。
二、继续学习2──4部分。
(一)、学习“知曹操”:
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别人还也许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绝不会派兵的,因为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
(二)、学习“晓地利”
1.过渡:当曹军一万多个弓弩手,一齐朝草船上射箭,箭好像下雨一般时,诸葛亮和鲁肃正在船中饮酒取乐。因为诸葛亮这样说──(引)小黑板上第6句。
学习目标
1.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导学策略
揭题质疑、初读感知、理清层次、深入研读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揭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
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三、理清层次
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
2.天亮了,诸葛亮的船队是怎么回去的呢?板:顺风顺水
3.第三次出示图片投影1。诸葛亮能利用顺风顺水的条件是巧合吗?这表现了诸葛亮知晓地理的优势,并能利用它。
板书:晓地利
三、学习第四段:
四、朗读全文(分组朗读)思考概括各段段意。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思考
1.全文用什么形式来到划人物的性格?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而诸葛亮呢?
1.指名2人对读全文末尾这句话与开头处的句子。
2.默读课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划下。
3.默读小黑板上第②句,用“如果……就……”的句子来表达句子的意思。
4.指名读第三节。口头完成填空。
5.两人一组讨论填空、交流。齐读。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
6.齐读“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比较句子。
4.指名一人读曹操的句子,大家齐读写诸葛亮的句子,配合读第8节。
5.看示意图2: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6.现在你能说说这个“妙”,妙在何处吗?
7.默读第9节,找出一个词来概括。
8.根据“顺风顺水”这个词再次默读第9节,想想水往哪个方向流,当时的风向又是怎样的?在示意图上用箭头表示。
9.齐读第9自然段。
引导学生看插图。
7.学生写作,交流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
8.任意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自由准备──同桌互说──指名说。
9.学完了课文,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10.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后来怎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
6.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
四、小结。
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1.读题。审题。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2.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1.出示课题。理解“和”。
2.质疑激趣。
3.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____画下来。
5.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6.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7.交流。
8.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
2.到现在,借箭的计划已有条不紊地准备就绪。齐读第二段体会。
五、学习“识天象”
1.这时候江上大多弥漫到了什么程度?(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2.有了这样的大雾会有什么结果呢?与借箭又有什么关系?
3.显然,大雾弥漫这一气候的变化正是借箭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也是诸葛亮选择第三天四更时分出发的原因。
4.正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在天还没亮时,把船靠近曹军水寨,并怎样布船?引读书中有关句子。(船头超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
4.指名2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