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学分认定(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学分认定(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下册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山东师大附中2017级第二次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第Ⅰ卷(共44分)一、(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①游于三辅(结交,交往)②终鲜兄弟(少)B.①道芷阳间行(之间)②博闻强志(记忆)C.①舅夺母志(强行改变)②人穷则反本(陷入困境)D.①如听仙乐耳暂明(暂时)②庶刘侥幸(或许)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①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②老大嫁作商人妇(排行第一的人)B.①臣具以表闻(被……知道)②不好交接俗人(交往,接待)C.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认为……奇特)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意外变故)D.①吾得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②墙往往而是(经常)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①形影相吊(慰问)②视事三年(任职)B.①冀幸君之一悟(一次)②形容枯槁(形体容貌)C.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高雅)②则告诉不许(申诉)D.①举类迩而见义远(近)②秋月春风等闲度(有空闲)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连辟公府不就(开辟)②征拜尚书(朝拜)③过蒙拔擢(提拔)④出为河间相(贬黜)⑤历职郎署(任职,承担职责)⑥除臣洗马(驱除)⑦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调动)⑧屈平既绌(免除官职)A.①②⑤⑥B.③⑤⑦⑧C.②④⑤⑦D.①⑤⑥⑦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①员径八尺(通“圆”)②梦啼妆泪红阑干(通“栏杆”)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陪”)④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⑤齐与楚从亲(通“纵”)⑥夙遭闵凶(通“素”)⑦而母立于兹(通“尔”)⑧屈平属草稿未定(通“嘱”)A.①②③⑥B.②③⑤⑧C.②③④⑥D.②③⑥⑧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张良入谢②哙拜谢,起,立而饮之③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B.①其后,秦欲伐齐②每一令出,平伐其功③王怒,大兴师伐秦C.①遂见用于小邑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D.①举孝廉不行②举世混浊而我独清③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一日,大母过余曰②闻大王有意督过之③过蒙拔擢B.①举酒属客②然亡国破家相随属③衡少善属文C.①其志洁,故其称物芳②君安与项伯有故③故遣将守关者D.①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②亡走赵,赵不内③距关,毋内诸侯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②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B.①常从容淡静②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C.①颜色憔悴,形容枯槁②暮去朝来颜色故D.①举孝廉不行②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9.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往往用这一说法请求辞职。
2017-2018学年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全二册)高一年级语文试卷命题人:校对:考试时长:150 分钟分值:150 分I 卷(选择题,共44分)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憎.恶(zèng)岑.寂(cán)流涎.(yán)锱.铢必较(zhī)B.目眦.(zì)攻讦.(jiān)拉纤.(qiàn)一蹴.而就(cù)C.瞋.目(chēng)绮.丽(yǐ)得逞.(chěng)昙.花一现(tán)D.折腾.(teng)帷.幕(weí)露.穷(lù)清沁.肺腑(qìng)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不及不离挥豁无度珍羞美味源源不断B.抱残守却诩诩如生转瞬即逝迫在眉睫C.相形见拙烟熏火燎宠然大物屈指可数D.莫名其妙震耳欲聋猝不及防冠冕堂煌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待人接物.(物体)自鸣.得意(表示)无动于衷.(内心)B.疾.言厉色(急速)胡作非.为(不对)灭顶..之灾(水漫过头顶)C.自顾不暇.(时间)冥思苦.想(用心)一丝不苟.(苟且、马虎)D.小心..谨慎(留心)纵横交错.(叉开) 有史可稽.(考核、核查)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是()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
————,————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它们存在过,————都是传统文化。
A.不过如果只要便B.不过即使如果就C.但是不管只要便D.但是也许如果就5.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规范的一项()A.“你打碎了我的盘子”,她很低沉地说:“我的小儿子没有饭吃了。
”B. 做年夜饭不能拉风箱——呱嗒呱嗒的风箱声会破坏神秘感——因此要烧最好的草、棉花柴或者豆秸。
山东省潍坊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首发】山东省潍坊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2014.11 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分别填涂在答题卡及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烙.印(lào)脂.粉(zhǐ)涮.羊肉(shuàn)百舸.(gě)争流ū)悄.无声息(qiāo)B.按捺.(nà)翘.首(qiáo)黑魆魆..(xC.荫.庇(yìn)戕.害(qiāng)剥.花生(bāo)铩.羽而归(shā)D.怪癖.(pǐ)颓圮.(pǐ)刹.那间(chā) 绿.林好汉(l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饿殍慰藉凌霄花连篇累牍B.婆娑雾霾煞风景幅员辽阔C.惶惑蛰居水蒸气心无旁骛D.缔造沧桑绊脚石望洋兴叹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日常的平凡生活,粗粗看去,似乎波澜不惊,了无诗意,但只要静下心来,悉心,便会发现生活是那么广阔。
②诗人撑着油纸伞,独自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他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③他的创作博大精深,又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的组成部分。
A.品味徜徉质疑B. 品味徜徉置疑C. 品味彷徨质疑D. 品味彷徨置疑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大自然丰富多彩,绘声绘色,蕴含着无数诗意。
高山流水,纤云飞星,哪一样不能触发我们无尽的情思。
B.这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聋发聩的机器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
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声使湖水浑浊了。
C.要做到观点鲜明,还必须围绕观点展开论述。
《劝学》通篇紧扣“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毫无旁逸斜出。
D.对教养的追求,是自我意识地增强和扩展,它使我们生活更加五颜六色,享受更多更多大的幸福。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试卷类型:A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2024.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净化”一词,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他在论述音乐的作用时指出:“某些人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音乐的激动,受到净化,因而心里有一种轻松舒畅的感觉。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还进一步指出,悲剧“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实现这些情绪的净化”。
净化,常发生在读者阅读作品的过程中。
文学阅读过程中的净化作用,常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读者可以进入某种虚幻的艺术境界,而暂时忘却世俗的困扰和人生的烦恼,以维持心灵的平衡。
恩格斯在论述德国“民间故事书”的作用时曾指出:“它的使命是把工匠的作坊和可怜的徒工的简陋阁楼变幻成诗的世界和金碧辉煌的宫殿。
”【A】以上见解表明,文学具有使读者得到情感净化、维持心理平衡的效果。
作品中某种情感力量的震撼,可使读者的某种情绪得以宣泄,使畸变的心态得以矫正,使扭曲的人格变得纯正。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在谈论戏剧艺术时指出:“只有在戏院的池座里,好人和坏人的眼泪才融汇在一起。
在这里,坏人会对自己可能犯过的恶行感到不安,会对自己曾给别人造成的痛苦产生同情,会对一个正是具有他那种品性的人表示气愤。
当我们有所感的时候,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这个感触总是会铭刻在心头;那个坏人走出包厢,已经比较不那么倾向于作恶了,这比被一个严厉而生硬的说教者痛斥一顿要有效得多。
”【B】唐代白居易在《读张籍古乐府诗》中写道:“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读君《勤务》诗,可劝薄妇敦。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①人物通讯是以报道新闻人物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主要内容的通讯类型。
它对人物形象美和作品的语言美有着较高的审美要求。
②人物通讯要选择适当的新闻事实塑造新闻人物的形象美。
③人物通讯的形象美与作者能否正确把握人物与事件的关系密切相关。
季水河先生在《新闻美学》中曾明确指出,新闻事实本身也含有形象之意,因为事与人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社会生活中,既没有离开事实的人物,也没有离开人物的事实。
新闻作品报道事实也好,描写人物也好,都是不能将人和事截然分开。
写人必叙事,叙事必写人。
新闻事实是新闻形象的基础,成功的新闻作品,它所描写的人物形象都不是抽象的,都是以大量事实为基础去塑造形象的。
④要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塑造新闻人物形象。
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高层人物,都会在不同方面体现出特殊的社会影响,他们身上也有着不同的新闻价值,因此根据人物所具有的新闻价值来选取的新闻事件,必须是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事件,必须是最具代表性的事件。
例如描写医学界名人的一篇人物通讯《多重角色王宁生》,这是《人民日报》上的一篇人物专访,全文主要介绍了王宁生作为医学界重要人物对于其工作领域的贡献,文章的开头部分这样写道:“王宁生在中医药学界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三次归国记’:第一次回国他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博士学位;第二次他放弃了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第三次,他拒绝了德国国家药检所对他发出的正式邀请……其实,在三次归国记后还有一个尾声。
王宁生的妻子必穗卿教授也曾留学澳大利亚,也能在澳大利亚获得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王教授回国后打电话给妻子,两人在电话里承诺,选择回国,永不后悔。
于是宓教授也回到了祖国,现从事生化药物研究。
”作者记叙王宁生教授的三次归国记并强调妻子跟随归国这一事例,体现了王宁生的报国情怀以及对自己从事的医学事业的热爱,他和妻子在电话里的承诺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医学工作者回国创业的决心。
山东省潍坊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word版含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卷(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是A 灰烬.(jìn)隽.永(juàn)反间.计(jiān)铩.羽而归(shā)B 敕.造(chì)诳.语(kuáng)什刹.海(chà)山隐水迢.(tiáo)C 炮烙.(pào)饿殍.(piǎo)不更.事(gēng)锲.而不舍(qiâ)D 啮.噬(niâ)慰藉.(jiâ)黑魆.魆(xū)拾.级而上(shí)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缔造寒暄暴发力没精打采B 迁徙篷松金銮殿目不暇接C 蹒跚厮守座右铭无计于事D 发轫桅杆万户侯走投无路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汗流浃背,四肢颤动,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逃避我的责任。
②大家在讨论中一致认为,要从群众强烈的问题入手,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带头改进,为全省党员干部作出表率。
③他说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
除了涂抹一些商业画或广告画以外,几年来没有什么创作。
A 权力反映偶尔B 权利反映偶尔C 权力反应偶然D权利反应偶然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夕阳西下,彩霞满天,连绵的群山之上,一轮金色的落日正缓缓下坠,一时万山层林落晖,一片金碧辉煌....。
B 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发回的月球表面真实照片,再一次证明了嫦娥奔月只不过是一个想入..非非..的传说。
C 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这就要求我们要擦亮眼睛,认清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目张..胆.地变革各种不合理的因素。
D 经过十数年的潜心磨练,他的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笔下的人物无不栩栩如生,神.气活现...。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3D打印机可以使用数字文件打印出实际物品,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渐进入普通家庭,将极大地改观人们的生活。
山东省潍坊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1)
试卷类型:A高二语文2017.1 注意事项:1.本试卷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些论者认定当下文学想象力贫弱,这一判断切中了文学的时弊。
但有人将非虚构文学(以“事实”“亲历”为写作背景,并秉承“诚实原则”写作)的兴盛作为文学想象力不足的证据,这就否定了纪实作家的想象力和纪实作品的艺术价值,有失公允。
文学的价值不在于复述现实,而在于有境界地超越现实。
文学家依靠想象将美与价值赋予平凡的生活,或者说依靠想象表达人类有价值的生活,这就是想象在文学活动中的本质功能。
然而,在如何超越现实、叙述有价值的生活这一点上,总有论者理解得不够到位。
他们有意无意中将形象异变幅度的大小视为想象力强弱的标准。
荒诞、变形、魔幻、灵异,以及近年流行的“穿越”等有意违反现实逻辑的神话性叙事,被视为想象力强大;而非虚构叙事,则被断定为想象力低下的表征。
诚然,作家创造的形象异变幅度越大,其笔下的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张力也越大,可是.这种张力并不能证明作品的价值。
几年前的电影《无极》荒诞怪异,却是想象力低下的一部失败的作品。
相反,当年茅盾根据一则“浙东农村蚕茧丰收,蚕农破产”的新闻写出的小说《春蚕》,却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
二者相比,哪个想象力更强大呢?当代文学早已超越了虚拟神明、塑造英雄的时代,想象力早已发生变化,转向在常态化的现实生活中完成超越,这是文学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走势。
不能忽视想象在非虚构文学中的重要功能,那些认定报告文学以及其他非虚构文学的写作不需要想象或者想象力较弱的观念,其实是一种偏见。
别林斯基早就有过提醒:“忠实地复制现实,仅靠博识是不行的,还必须有想象。
”虚构固然必须使用想象,但想象并不就是虚构。
虚构文学需要强大的想象力,非虚构文学也同样需要。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成绩统计表
长中2017—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全级总排表
2017.10 名次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考号 170614 170104 170822 170712 170107 170834 170114 170115 170311 170708 171055 170318 170417 170815 170333 170519 170624 170217 170215 170308 170729 170514 170516 170617 170809 170811 170225 170711 170411 170610 170223 170406 170234 170108 170618 170211 170508 170616 姓名 班级 司梦晨 6 惠嘉康 1 胡叶叶 8 周逸飞 7 鱼朝阳 1 弥田 8 高金枝 1 尚甜甜 1 陈宝玲 3 李阳 7 杨广 10 杨扬 3 宇文雅 4 郭钾 8 黎佳昊 3 于莹莹 5 全宝婷 6 张晨 2 洪亦璇 2 李昭伟 3 解欣 7 陈雪彤 5 景凡 5 李一杰 6 党佳杰 8 尚国梁 8 罗睿青 2 剡心怡 7 梁娜 4 高星 6 曹亚鹏 2 曹锐洋 4 申岩 2 司帅 1 王帅 6 李煜 2 贾文丽 5 尚丁 6 语文 98 96 89 82 102 103 93 97 90 88 100 88 95 94 87 98 101 95 108 93 102 101 99 94 89 87 91 84 84 107 83 100 92 94 92 90 102 91 数学 117 126 117 119 101 126 112 109 107 120 118 101 103 119 113 115 124 92 97 108 120 116 111 113 138 118 114 123 118 125 123 98 111 102 133 113 112 110 英语 114 100 123.5 89.5 109 105.5 101.5 123 113 98.5 76 113 114.5 81.5 86.5 104 114.5 105.5 106.5 101.5 108 113 78 90.5 87 111.5 99 105 72 79.5 84.5 108.5 73 95.5 109.5 67.5 117 76 物理 57 60 67 67 70 48 66 50 58 65 64 61 63 62 80 59 42 69 47 45 56 42 62 55 44 57 65 56 74 50 62 69 80 68 56 70 52 67 化学 73 85 83 90 73 76 86 82 92 87 82 82 87 86 81 72 72 84 84 89 62 70 86 89 88 80 76 76 95 86 78 76 84 86 80 90 55 95 生物 77 68 54 86 78 74 74 71 71 72 89 83 64 84 79 78 72 79 79 85 72 78 84 78 73 65 72 73 73 68 84 62 73 67 42 82 74 73 总分 536 535 533.5 533.5 533 532.5 532.5 532 531 530.5 529 528 526.5 526.5 526.5 526 525.5 524.5 521.5 521.5 520 520 520 519.5 519 518.5 517 517 516 515.5 514.5 513.5 513 512.5 512.5 512.5 512 512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7 至 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凤庆县第一中学甘凤仙本学期的期末考试评卷工作已经顺利完成,结合本次考试学生成绩,我所教的 438 班、445 班的语文整体成绩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细致的分析。
一、整体情况分析语文试卷共有四大题22 小题,主客观题的分值分别为44 分和106分。
试题的知识面覆盖面符合高一下学期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又重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可以较好地检验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
学生整体成绩较好,合格率 84%。
二、试题结构及特点本次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语文积累和运用、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等五大板块。
其中语言知识约占 12%,文言文阅读和古诗鉴赏约占 16%,语言积累及运用占 7%,现代文阅读占25%,写作占 40%。
全套试卷长度为 8 页。
现代文阅读材料为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一是小说,一是新闻;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诗词鉴赏选自课外。
本次试卷课内的基础知识占比例较小,但失分现象仍普遍存在,可见学生对知识掌握运用能力熟悉程度不够。
三、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1.基础知识部分:基本涵盖了本册课本主要的知识点,但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这些基础性的东西掌握得不够清楚,所以普遍失分比较严重,可见学生日常积累做得不够扎实。
失分多出现在第2、4 两道小题,成语应用与病句辨析仍为学生的丢分点,以后应加强训练。
2.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共 4 小题,主客观题型都有,涉及文言实词、虚词、文言断句、文学常识、文意理解和翻译,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无论是断句题还是综合分析题、文言常识题、翻译题都来自教材,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对课本和课堂学习高度重视的意识。
即使这样还有不少学生做错。
选择题翻译题,难度都不大,但我们的学生还是没能准确地翻译出来。
不少内容是课堂上教师反复强调过的知识,但是学生的做对率还了低。
山东省德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推崇人的主体性,强调独立人格。每个人都有其独立意志、独立人格。这是儒家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从中国哲学传统上看,儒家文化特别强调主体内在道德意志自律、道德践行上的主体性。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出自内心的自然要求,强调个人的正心诚意、修齐治平,乃至杀身成仁。孔子提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提出“舍生取义”,都是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儒家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有大人格,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缘于这种道德精神的主体性和人格的独立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本题共3小题,12分)
总有那一片蛙声
Hale Waihona Puke 古清生①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许多小孩子们,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这样的日子总是很温馨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丽而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注满整个的草地。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小小的梦想。
高一语文试题2018.2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统考语文高一期末试卷与解析
南京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试卷高一语文2018.01一、(20分)1.下面是某位同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学习感悟,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6分)①学习语文,要善于将阅读和写作融汇贯通。
②“珍爱生命”讴歌向死而生的精神,“和平的祁祷”关注战争中底层人物的命运,“历史的回声”深刻反思历史。
③认真研读这些专题,能够丰富我们的思想,深化我们的认识。
④美国作家的小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荷塘月色》细腻的情景交融的描写,《》中入木三分的祥林嫂肖像刻画,异彩纷呈。
⑤这些,又都值得我们好好汲取、揣摩、运用。
(1)请找出并改正上面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2分)第一处:“”改为“”;第二处:“”改为“”【参考答案】“汇”改为“会”;“祁”改为“祈”(2)文段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并修改。
(2分)第句,改为:【参考答案】第⑤句,改为:这些,又都值得我们好好揣摩、汲取、运用。
(3)请根据课文内容,将文段中空缺的文学知识补全。
(2分)第一处:第二处:【参考答案】第一处:欧·亨利;第二处:《祝福》2.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
(4分)我多么想成为一棵树,身体里有生命中的每一束阳光,每一场雨雪;我多么想成为一座终生休眠的火山,内心火热,静默地在大地上沉睡。
【参考答案】我多么想成为一只鸟,身体里有生命中的每一片绿叶,每一方蓝天;我多么想成为一朵飘渺无尽的白云,内心纯洁,安静地在天空中游荡。
【解析】其实仿写句子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基调等许多方面,也间接地考查考生的知识范围及文化修养,反映出理解、表达运用等多层级的能力要求。
这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题型。
3.阅读华君武漫画《科学分工》,回答问题。
(4分)(1)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
(2分)【参考答案】漫画中,吹奏笛子的人只用嘴吹,出调的是另一个人在按笛子的发音孔。
【解析】描述画面,具体说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
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潍坊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024.1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说到书法,你一定不陌生,它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历史上,每个读书人都是书法的创作者,他们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字如其人”说的不是人的外表,而是性情、修养、审美这些无形的东西,其中性情又是最主要的。
所谓性情,性是个性,情是情绪。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有一本用草书写的理论著作《书谱》,他在书中提出,书法艺术本质上就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也就是说,书法作品是用来传达一个人的个性和情绪的,这才是书法艺术的灵魂。
每个人的书写笔迹都是有个性的,所以才会有“笔迹学”这个学科。
语文老师批改作文,只看笔迹,就差不多猜出是谁写的。
字的个性背后,是人的个性,艺术风格是作者个性的流露。
欧阳修曾经评价颜真卿的楷书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个性通常是比较长期的、恒定的,情绪则跟某个当下的时刻有关。
情绪的出现,往往都是基于某个机缘、某件事,是外在的条件激发了人的情绪。
在情绪影响之下,书写往往会跟常态有所不同。
比如王羲之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环境中,与大家一起欢聚在兰亭,品酒吟诗。
在这种氛围里,王羲之兴致极高,心手双畅,写出书法名篇《兰亭集序》。
性情对书法艺术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构成了书法世界非常重要的一维——书法的灵魂。
字写得中规中矩,符合法则,只是基础。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联合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20 世纪以来,中国新诗人自我意识越来越鲜明,新诗也呈现出主体性强化的倾向。
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能动、自由、有目的活动的特性。
诗歌创作的主体即诗人,与一般认识的主体有共同的属性,但又有自己的特殊性:诗的创作主体不是一般人,而是具有系统的审美观点的诗人,他有着不同于科学家,不同于画家、音乐家,也不同于小说家、戏剧家的特殊的心理气质、美学理想。
传统的小说、剧本侧重于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尽管它们所描写的对象也照样渗透着创作主体的美学追求与鲜明爱憎,但是主体一般总要隐藏到情节和场景的后面。
诗歌则不然。
诗歌,尤其是抒情诗,诗人总是以自身的生活经验、意志情感等作为表现的对象。
抒情诗当然也有对客观现实的描写,但它不是一种照相式的模拟,客观现实在诗歌中不再是独立的客体,而是渗透着、浸染着诗人的个性特征,成为诗人主观情感的依托物了。
诗歌主体性的理论,在“五四”时代的新诗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在胡适眼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一项极其相似之点,那便是一种对人类解放的要求。
把个人从传统的旧风俗、旧思想和旧行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胡适把新诗的发生与人的解放联系起来的观念,得到了“五四”时代其他诗人的热烈回应。
此后在新诗发展过程中,诗的主体性常常被强调。
但是强调诗歌的主体性,以诗人的主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不意味着诗人不同层次的情感都值得入诗。
抒情诗以表现诗人的情感为主,但这情感不应是褊狭、妄诞的,不应与民族精神脱离,而要经过理智的思考。
诗的主体性要求诗人真诚地展示自己的内心,因而优秀的诗篇是最富于个性色彩的。
然而抒情诗是否只是纯个性,纯偶然性,而毫无普遍意义呢?不是的。
优秀的诗人在创作时决不是不负责任地自由倾泻,而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民族的特征以及自己的哲学与美学观点对之进行审视,进行加工。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共23小题友情提示: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XXX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XXX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XXX《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成心味的世界。
XXX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
成心境的作品和普通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但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并且超出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习题(含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面总分:150卷I 总分100分一、语言运用。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坍圮.(pǐ)窸窸窣.窣(sū) 熨.帖(yùn) 隽.永(juàn)B. 田凫.(fú) 慰藉.(jiè) 老饕.(tāo) 椋.鸟(liáng)C. 跌宕.(dàng) 锡镴.(là) 玉墀.(xī) 狙.击(zǔ)D. 湔.雪(qián) 蓊蓊.郁郁(wěng) 倩.影(qiàn) 敛裾.(jū)【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
A.熨yù;C.墀chí,狙jū;D.湔jiān。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朱拓顿响寒喧百无聊赖B. 桌帷蹙缩炮烙泅水C. 拮据糍粑剌造纨绔子弟D. 踌躇谬种俨然沸反盈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形。
A.钝响,寒暄;B.桌帏;C.敕造。
3. 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游客不仅可以游走在清新可人的桂花树下,还可以到本土明星献上的文艺表演。
②精彩绝伦的文博会既让我们领略了文化的博大,也把一大批民间艺人推到了前台。
③对不少新生而言,大学生教官的出现让军训的和可怕一扫而光。
A. 欣赏精妙苍白B. 鉴赏精深苍白C. 欣赏精深枯燥D. 鉴赏精妙枯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开放古老的房屋供旅游者鉴赏;欣赏则是对一个人的人品或者才能很是满意和赞同,也可以是对一部电影和戏曲的满意。
二者的主要区别就是鉴赏一般是物而不针对人,而欣赏不仅包括人,也包括物。
所以第一空选“欣赏”,排除BD。
精妙:主要指思想或者想法等精神层面的东西,寓意是恰到好处。
精深,是一个形容词,释义有精熟深通、精微深奥。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礼,即家庭或家族的礼仪,是由通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等“五礼”构成的完整的家庭家族礼仪系统。
源远流长的中华家礼文化积淀着中国人民对于家庭文明和社会治理文明的历史智慧,而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也使得我们的先人们特别重视家礼建设。
深入把握传统家礼文化的地位和功能,推动优秀传统家礼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无疑将有助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传统家礼文化是中华礼乐文化之始。
礼乐文化,作为维系中国古代“大一统”政治和社会格局的重要制度设计和精神纽带,其历史源流一直存在争议,但总的来说,祭祀、风俗、分工等原始社会家庭生产生活场景应是礼乐文化诞生的现实基础。
孔子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一个“立”字清晰表述了礼乐制度的建构逻辑。
最早关于礼乐文化的记载,绝大多数是关于家庭或者家族礼仪的内容。
如《左传》云:“孝,礼之始也。
”荀子认为礼之“本”在于“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
《礼记》云,“礼,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辨外内”“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强调“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可见,析分家庭和社会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是礼存在的本义和源头。
以家庭礼仪秩序为核心,延展至社会公共领域,则“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可见,家礼文化是礼乐文化的逻辑起点,为殷周以降家国同构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
传统家礼文化是传统社会的家庭与社会治理之基。
一方面,家礼是家庭或家族内部的礼仪,它以礼义、礼仪、礼制、礼俗、礼教调整着家庭成员的伦理关系,维持着孝老敬长、敦亲睦族的家庭家族日常生活,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浓郁真挚的家国情怀和慎终追远的感恩意识,维护了传统社会家庭家族生活的稳定与发展。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考试·原卷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从近代美学观点看,王国维所用名词似待商酌。
他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就是“移情作用”,“泪眼问花花不语”一例可证。
移情作用是凝神注视,物我两忘的结果,叔本华所谓“消失自我”。
所以王氏所谓“有我之境”其实是“无我之境”(即忘我之境)。
他的“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实例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都是诗人在冷静中所回味出来的妙境(所谓“于静中得之”),没有经过移情作用,所以实是“有我之境”。
与其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似不如说“超物之境”和“同物之境”,因为严格地说,诗在任何境界中都必须有我,都必须为自我性格、情趣和经验的返照。
“泪眼问花花不语”,“徘徊枝上月,空度可怜宵”,都是同物之境。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兴阑啼鸟散,坐久落花多”,都是超物之境。
王国维说:“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他认为“有我之境”比“无我之境”品格较低,不过没有说明此优于彼的理由。
英国文艺批评家罗斯金(Ruskin)主张相同。
他诋毁起于移情作用的诗,说它是“情感的错觉”,以为第一流诗人都必能以理智控制情感,只有第二流诗人才为情感所摇动,失去静观的理智,于是以在我的情感误置于外物,使外物呈现一种错误的面目。
这也只是片面的真理。
情感本身自有它的真实性,事物隔着情感的屏障去窥透,自另现一种面目。
诗的存在就根据这个基本事实。
如依罗斯金说,诗的真理必须同时是科学的真理。
这显然是与事实不符的。
依我们看,抽象地定衡诗的标准总不免有武断的毛病。
“同物之境”和“超物之境”各有胜境,不宜以一概论优劣。
比如陶潜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超物之境”,“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则为“同物之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潍坊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又见池塘风起孙守名①我再次对池塘蛙鸣产生浓厚的兴趣,大约始于五年前的某个夏夜。
②去江南采风,碰巧寓居于一户农家小院。
月白风轻,忽闻远处蛙鸣阵阵。
借着月光,循声寻踪,自然就找到了那半亩方塘。
荷叶平铺,苇草层层叠叠,柔和如梦的轻风中,那清脆悦耳、富有江南神韵的蛙鸣正是从那神秘的荷塘中传出。
③这让我到底惦着故乡的池塘了。
④池塘对于一座村庄来说,它的意义和价值颇为深远。
记忆中的村庄有三方形态各异的池塘,分处于东、西、北不同的方向。
每座池塘的背后似乎都有着某些神奇的传说和美丽的故事,令人无比的憧憬和神往。
⑤村西的池塘曲折蜿蜒,有一条崎岖不平的小路将其东西隔开。
盛夏时节,大雨一过,塘深路没,乘一叶扁舟,飘行其间,看苇草摇曳,水鸟上下翻飞,自有一番别样的情趣。
将小舟摇至苇草丛深处,幽静阒寂,野鱼时时跃出水面,泼剌剌又游向远方,那种神秘而又慌悚的心情自会让你流连忘返。
⑥村北的池塘呈椭圆形,西北部与一小圆池相连,东南部又拖曳出一条长长的尾巴。
站在高处俯瞰,活脱脱一只缓缓爬行的乌龟儿。
冬季一到,寒风凛冽,大雪飘过,池塘便结下厚厚的冰层。
冰层越结越厚,待到数九寒天,人已能在池塘的冰面自由自在地行走。
那时节,村庄里大大小小的孩子便鱼贯而出,穿行在坚厚的冰层上,做着各式各样的游戏。
你看,一只小小的陀螺,半米细长的绳子,拽住绳头,用力摆臂,那陀螺便“嗖”的一声旋转开来。
四五个孩子同时放出,排列一行,煞是壮观。
⑦另一边,几个七八岁的孩子将四条腿的板凳反放冰面,一人坐于其间,其他的孩子猛地向前推去,只听“刷”的一声,飘移出七八米以外。
还有,三五成群的孩子,拿出自制的钢圈,在木棒上绕上一截稍粗的铁丝,略作弯曲,便在冰面上推起钢圈来。
一圈又一圈,其乐也无穷⑧在池塘东南方拖曳出的那条长长的尾巴上,几个半大小伙子正用坚实的木棒敲击着厚厚的冰层。
破裂处,十数条早已憋闷了许久的鱼儿欢快地跃出水面,惊喜声、赞叹声此起彼伏,与远处传来的欢呼声、吆喝声相应,整个冰面也便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⑨村东的池塘最早要追溯到春秋时期。
据说,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途经此地已是傍晚时分,饥渴难耐,便让弟子向农家借口水喝。
一白发老翁顺手拿出个水瓢,就门前池塘舀了半下,递送到孔子面前。
众弟子面面相觑,以为老翁的做法有辱师尊。
子贡面色一变,将要加以责备。
孔子摆摆手,双手恭恭敬敬地接过,饮了两口,便觉甘甜清爽,清冽怡人。
孔子大惊,刚要展拜,只见那位白发老翁化作一道青烟,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后人据此,为这方池塘取名为“仰圣塘”,沿用至今。
⑩秋末冬初,正是枯水时节,池塘消瘦,水落石出。
村中多方筹措,每年必引十里外的菜河水补给,沿着长长的河渠,白花花的河水曲曲而行。
水头处,几家孩子欢呼雀跃,争相用自家织就的鱼网截水堵鱼,每一网都有丰厚的收获,只一下,就足以在父母兄弟面前出尽风头。
⑪经历了漫长的爬行,凶猛无比的水头终于冲进池塘。
那些久困池中的鱼儿,便飞快地逆水而穿行,跃出跳下,只弄得你眼花缭乱,心花怒放。
这时候,也是村庄最为欢腾的时节。
到得傍晚,家家炊烟四起,村庄便会飘出阵阵鱼香,氤氳于暮色苍茫中,给古老的乡村增添了无穷无尽的韵致。
⑫村庄的夏夜是一首情深意长的抒情诗,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夜暮已降,微风飘拂,淡淡的稻香弥散开来,那种沁人心脾的感觉让人难以忘怀。
坐在场院里、溪头旁、柳树下,听树上的蝉鸣和池塘里的蛙鸣,让人似乎有了一种身处仙境的奇妙感触。
⑬池塘是村庄的眼睛和灵魂,一座村庄如果没有三两处池塘,也就缺少了神韵和灵性。
只可惜,时光流逝,岁月不再,那些古老而又散发着古色古香气息的池塘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池塘成为记忆,村庄成为记忆,我们灵魂深处还会有什么呢?⑭这让我到底惦着江南那方苇草丛生、蛙鸣阵阵的池塘了了。
眼前,似乎又有了清风明月,又有了乡村池塘的魂牵梦绕的回味和记忆……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五年前到江南采风的回忆写起,忆写轻风中富有江南神韵的池塘蛙鸣,引起下文对家乡池塘的描写。
B.文章在描写村北的池塘时,主要运用动作描写突出冬天里孩子们在结冰的池塘上玩陀螺、溜冰、推钢圈、敲冰打鱼的乐趣。
C.文章对故乡三处池塘的描写角度各异,突出了池塘的不同特点,带给读者不同的体验,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池塘的喜爱。
D.在描写枯水时节池塘补水时,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行鱼跃的欢腾场景。
2.说明第⑨段是如何写村东池塘的,并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5分)3.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请结合全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划线语句的内涵的理解。
(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材料一借助大幅图片或多幅图片所营造的视觉冲击力,图片往往能让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们更为真实地感受着新闻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印度洋海啸(2004年),镜头所摄下的是事件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瞬间,而且能把人物的神情、事物的态势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现场感。
由此,新闻获得了一种独特亲和力和感染力。
而且由于其形象生动,所以附着于其上的意义能较好地被受众直观地感受到,这能强化新闻的传播效果。
施拉姆认为,我们阅读新闻是透过新闻叙事来确认自己与社会之间具有某种心理或文化的联系。
新闻叙事的功能可能就是在满足大众某种心理需要,或是帮助大众完成某种心灵仪式。
同时摄影图片能最大限度地制造一种视觉快乐,图片叙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形式美的极致表现,从而给受众留下一种很强的观看体验。
(摘编自黄丽《新闻图片叙事的特征及效果分析》)材料二新闻不同于艺术创作,它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性,记者绝对不能对新闻照片采取任何的修改。
任何一个新闻事实,都只是一个最佳的典型瞬间,在这稍纵即逝的一刻,用什么样的角度,多大焦距的镜头,光圈与快门的参数组合,不同记者拍出来的效果和画面肯定不一样,所以随机性拍摄也在考验着拍摄者的新闻基本功底。
照片的最初编辑在这一刻也就基本确定了下来,而现在的有些新闻图片被摄影记者随意修改,甚至是由两张图片组合而成。
随着新闻图片在媒体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需要新闻摄影从业人员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必须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在新闻照片的后期制作中,要求图片编辑在处理图片的时候,除了一般性的调整外,不得对新闻照片做影响事实的电脑修改和暗房加工,坚持新闻真实性和新闻传播的准确性、客观性,确保摄影报道的公信度。
新闻照片的编辑,也要以不破坏基本信息的传播为准绳,确保作者作品的完整性,绝不能断章取义。
(摘编自吴功胜《新时期新闻图片的真实性浅议》)材料三9日,云南昭通市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学“冰花”男孩王富满冒冰霜上学的图片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团省委、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省志愿者协会作为“青年之家”,面向全省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倡议启动“青春暖冬行动”。
昨日,团省委、云南青基会、昭通团市委的工作人员为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及附近高寒山区学校,送去了“青春暖冬行动”募集的首批10万元爱心捐款。
(图片引自人民网,文字摘编自2018年1月11日《云南日报》)4.根据对材料一、二的理解,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图片中男孩幼小的身材与满头的冰花构成强烈对比,营造出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让读者感同身受。
B.网民的关注与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的积极反应,说明该图片所具有的感染力强化了新闻的传播效果。
C.材料三中的图片具有新闻叙事功能,其传达出的内容唤醒了大众同情他人、关爱他人的怜悯之心。
D.材料三中的图片呈现出一个稍纵即逝的最佳典型瞬间,真实客观地反映出男孩家庭的贫困与不幸。
5.下列对材料一、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新闻图片所具有的视觉冲击力来源于其让受众产生的“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们更为真实地感受着新闻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B.要想增加新闻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强化新闻的传播效果,就只能选用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现场感的图片,以便让受众直观地感受到。
C.新闻图片叙事具有真实再现新闻事件、视觉冲击力强的特征,能利用图片最大限度地制造一种视觉快乐,加强叙事的影响力度。
D.新闻图片作为一种叙事形式,其承载的基本新闻信息和附着其上的意义在拍摄的那一刻便已确定,这也考验着拍摄者的新闻基本功底。
E.为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闻传播的准确性、客观性,确保摄影报道的公信度,图片编辑在处理新闻图片时绝对不能有任何修改。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也。
出自行间,少学骑射。
史朝义遣将围宋州,昌在围中,连月不解,城中食尽,贼垂将陷之。
刺史李岑计蹙,昌为之谋曰:“廪中有数千斤曲,可以屑食。
计援兵不二十日当至。
东南隅之敌,众以为危,昌请守之。
”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
后十五日,救军至,贼乃.宵溃。
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李灵曜据汴州叛,刺史李僧惠将受灵曜牵制,昌密遣曾神表潜说僧惠。
僧惠召昌问计,昌泣陈其逆顺,僧惠感之,乃使神表贵表诣朝,请讨灵曜,遂翦灵曜左翼。
李希烈陷汴州,人心震恐。
时昌以三千人守宁陵,希烈率五万众阵于.城下,昌深堑以遢地道,凡四十五日,不解甲胄,躬励士卒,大破希烈。
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贞元三年,委昌北出五原。
岁余,授泾州①刺史。
昌躬率士众,力耕三年,军食丰羡慕,名闻阙下。
受诏城平凉,以.扼弹筝峡口。
旬余而.毕。
平凉居北地之要,分兵援戍,遏其要冲,遂以保宁边鄙。
昌初至平凉,收聚亡殁将士骸骨坎瘗之。
分为大将三十人,将士百人,葬于浅水原。
建二冢,大将曰“旌义冢”,将士曰“怀忠冢”。
昌盛陈兵设幕次,具牢馔祭之。
昌及大将皆素服临之。
诸道师徒,莫不感泣。
昌守西边十五年。
及婴疾,约以不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
年六十四,赠司空。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二·刘昌传》,有删改)【注】①泾州:地名。
辖区在今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北。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救军至,贼乃.宵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B.希烈率五万众阵于.城下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C.以.扼弹筝峡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贾谊《过秦论》D.旬余而.毕余固笑而.不信也(苏轼《石钟山记》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B.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C.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D.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昌有勇有谋,临危主动请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