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抓分练:选修1第1课时商鞅变法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抓分练:选修1第1课时商鞅变法
选修一第 1 课时商鞅变法1.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步。
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
其慈子耆利,不一样禽兽者亡几耳。
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
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
信并兼之法,遂进步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国内,德从天下。
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
——贾谊《治安策》资料二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雄伟丰碑,它有力地荡涤了约束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旧风俗、旧看法,成立、稳固和发展了新式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推进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商鞅变法例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绚烂篇章。
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完全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例模大、举措全、历时久、实行力度大,进而收到大的收效,获得大的成功,不只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往后一致天下确定了基础,并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相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1)依照资料一,指出贾谊责备商鞅变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联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论证资料二中“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雄伟丰碑” 的看法。
分析此题考察商鞅变法。
第 (1) 问,从资料的“遗礼义”、“弃仁恩”、“秦俗日败”、“其乱至矣”等有效信息来概括。
第(2) 问,“丰碑”主假如从其踊跃作用和深远影响的角度来论述。
从其政治角度增强中央集权和经济角度发展封建小农经济来睁开论述。
答案 (1) 遗弃礼义传统,取消仁德政策;致使社会民风败坏,世情淡漠;引起人民起义,推翻秦代统治。
(2)取销分封制,成立中央集权制;取销井田制,确定土地私有制;变法适应历史潮流,推进社会转型。
2.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兴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到现在治强。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练习)
1.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A. ①③④B. ①②⑤C. ②③⑤D. ②③④⑤2.商鞅变法的法令公布后,生活在咸阳附近的某农民感到既兴奋,又恐惧。
令他恐惧的法令条文最有可能的是()A. 废井田,开阡陌B. 重农抑商C. 统一度量衡D. 实行连坐法3.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与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A. 改革的内容不同B. 改革的方式不同C. 改革的发动者不同D. 改革的结果不同4.李悝说: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A. 奴隶主贵族B. 商人C. 新兴地主D. 农民5.贾谊《新书•时变》评价商鞅曰:“秦人有子,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其慈子嗜利而轻简父母也,念罪非有伦理也,其不同禽兽懃焉耳。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商鞅此政策有利于促进生产积极性提高②贾谊是站在儒家伦理道德角度对商鞅进行评价③从具体措施角度对商鞅评价,基本符合史实④作者认为商鞅变法败坏社会伦理道德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6.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A. 增加赋税收入B. 提高军队战斗力C. 严格控制人民D. 打击贵族势力7.《战国策·秦策》:“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商君“正度量,调轻重”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A. 重农抑商的实施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农耕经济的繁荣D. 争霸战略的实现8.《史记·商君列传》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这反映的是商鞅的哪一项变法内容()A.“为田开阡陌封疆”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统一度量衡 D.奖励军功9.“倾邻国而雄诸侯”实现富国强兵目标的改革是()A. 商鞅变法B. 文景之治C. 孝文帝改革D. 王安石变法10.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来有消极作用的有()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⑤C. ①③⑤D. ②③④11..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个分水岭,这次变法实现了秦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2013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选修1-1-2商鞅变法
第2讲
商鞅变法
考 点 突 破
巩 固 落 实
基 础 落 实
考纲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 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考 点 突 破
巩 固 落 实
特征 春秋 战国 时期 的时 代特 征 表 现
基 础 落 实
考 点 突 破
巩 固 落 实
基 础 落 实
3.“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 地私有制度”,既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 经济要求。 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秦国度量衡等,促进了封 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
巩 固 落 实 考 点 突 破
春 秋
鲁国的 初税亩
巩 固 落 实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改 革 战 国 楚 国 魏 国
人物 魏文候、李悝 ①实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 内容 产;②推行“平籴法”;③制定《法 经》,加强法制 作用 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 人物 楚悼王、吴起 内容 限制和削弱贵族势力、整顿吏治和改 良社会风气
基 础 落 实
考 点 突 破
巩 固 落 实
(江苏省扬州市2011届高三调研,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
基 础 落 实
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 华。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材料二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
基 础 落 实
考 点 突 破
巩 固 落 实
指导思想 法家理论 目的 性质 富国强兵 地主阶级的改革
高三历史 商鞅变法 练习题 (含答案)
高三历史复习商鞅变法专题复习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2. 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
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 )①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③农民起义频繁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 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A.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4.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5.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6. 有学者称商鞅变法“是在黄金大时代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魔术”。
这次变法使秦国( )A.出现迁徙与择业的相对宽松环境B.私人工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士人阶层冲破束缚出现思想争鸣D.创建新权力结构实现富国强兵7. 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内逐渐形成了专制权力。
中原各国的专制权力多由“卿室”主导,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楚国和秦国的专制权力则是由国君(“公室”)掌握。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西周分封的同姓诸侯集中于中原地区B.中原诸侯国更加遵守西周的礼乐制度C.楚国和秦国传统的贵族势力比较薄弱D.宗法分封制在边缘国家首先遭到破坏8.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山东省聊城市高考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 专题二 商鞅变法专题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1
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现象反映的社会基本发展趋势是()。
A.集体耕作方式的盛行 B.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C.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D.封建剥削的日益减轻2.(2012年12月辽宁铁岭高三六校联考)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
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3.(2011年11月潍坊三县期中1题)钱穆认为“春秋到战国,世袭特权推翻,制约经济解放,凝固的定型消失了,许多新的力量都在潜滋暗长,都在迈步向前”。
“许多潜滋暗长”的新力量包括①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②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4.战国时期,无论强国或弱国往往采取结盟的方式进行对抗,“合纵”、“连横”策略就此产生。
所谓“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战国末期的“一强”主要是指()。
A.魏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5.(2012年1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东周时期(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是中国历史发展中重要的一段,是强国、创新表现充分的一个时期。
在此期间①铁器、牛耕推动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②由争霸至兼并的战争使政治趋向统一③旧制度衰落与新制度确立的巨变时期④打造了通往南亚、欧洲的海陆交通线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6.同学们在参观上海博物馆时对下图所示器物颇感兴趣,他们的相关评论中,正确的是()。
①秦国颁行的标准衡器②属于商鞅第二次变法的产物③有利于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局面④对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有直接影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秦与魏的关系正如商鞅所言“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
何者?魏居领阨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
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1部分 第1编 中国古代史 第0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
深化8大核心要点——激活思维潜能
要点一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1.多元一体: (1)纵观中华文明形成的整个过程,各主要文化区整体上呈现出百花 齐放、多元并进的局面。 (2)此后中原地区开始呈现出汇聚周围地区先进文化因素并率先发展 的趋势,逐渐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化格局。 2.兼容并蓄: (1)各主要史前文化区之间的交流日益深入,彼此吸收各自长处,加 速了各地区文明化的进程。 (2)中华文明在形成过程中还吸收周边地区先进文化因素,这种开放 性吸收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产生重要促进作用。
要点七 先秦儒学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
要点
阐释
仁爱思想
(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 (2)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统治者要爱民,得民心
强调整体精神和 在儒家思想中,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民族利益和整体利
群体意识 益都占有重要地位
(1)孔子强调“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提倡人伦价值 (2)孟子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及其应尽的义
清单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1.政治转型:走向统一、集权趋势 (1)列国纷争:春秋时期,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战国时期,郡 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 破坏,各国国君纷纷称王。 (2)华夏认同:春秋战国时期,戎狄蛮夷等族逐渐融入,华夏族更加 稳定,分布更为广泛。 (3)变法运动 ①各国通过变法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②秦国的商鞅变法:秦国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建立县制 等,顺应历史潮流,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 ——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
时空定位·通史概览
关键能力·精准特训
命题探究·多维讲练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考专题高分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考专题高分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时间:90分钟满分:60分)1.(2019·扬、泰、南、淮、徐、宿、连三模)[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为彻底、也是最为成功的一次变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第一度变法,其中一项主要内容是“令民为什伍”,这是秦献公时所行“为户籍相伍”制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商鞅变法的根本内容.商鞅变法不仅法度严明,而且推行有力。
起初,很多秦国之民感觉不便施行,甚至太子也犯法,商鞅“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为法令的彻底推行铺平了道路。
秦迁都咸阳后,商鞅继续展开第二度变法。
变法打破原有井田制的土地分配模式,此项经济改革是变法的重中之重,促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在对外的战争中不断获胜。
因此,汉代王充大赞“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1)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6分)(2)据材料归纳商鞅变法值得后世改革者借鉴的成功经验。
(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中“令民为什伍”“变法打破原有井田制的土地分配模式”可以得出答案。
第二小问,主要结合材料中“促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为秦开帝业’”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建立户籍制度和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的影响,即可以得出答案。
第(2)问,主要根据材料中“这是秦献公时所行‘为户籍相伍'制的进一步完善”,处罚犯法太子的师傅,两度推行变法,建立户籍制度和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等内容可以归纳出答案。
答案:(1)措施:实行户籍什伍制度;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
影响:建立起基层管理体制,为国家强化统治创造条件;从根本上变革了旧有的生产关系,推动社会的进步;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为秦国实现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基础.(2)成功经验:继承和发展前人改革成果;执法严明公平;分阶段协调推进变法;注重制度变革.2.(2019·南京盐城一模)[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修综合练 (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修综合练(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1.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
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2.董仲舒曾就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建议汉武帝“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治也”。
这说明董仲舒()A.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来出谋划策B.认为商鞅变法导致土地兼并C.基于儒家民本思想反思商鞅变法D.否定了帝王之制和商鞅变法3.“毁镜”是北方草原地区拓跋鲜卑的一种特殊葬俗,即在下葬过程中将随葬铜镜故意打碎、通常仅以其中一块残片随葬的习俗。
考古发现揭示随着鲜卑南迁,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
据此推断,鲜卑毁镜习俗的废弃原因极有可能是()A.战争频繁铜镜难得B.受到汉人习俗的影响C.政府禁止奢侈之风D.鲜卑人审美水平提高4.甲午战后,康有为认为变法必从京师开始,必从王公大臣开始,才能成功。
为此,康有为自己出资印刷《中外纪闻》,免费分送,还组织了具有浓厚官方色彩的京师强学会,这实际上是一个京师高级官员俱乐部。
康有为的这些做法说明维新派()A.意图自上而下地推行变法B.利用政党组织和宣传改良C.能够抓住变法成败的关键D.制定推进变法的正确策略5.图片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
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A.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B.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D.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6.【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
”——司马光《司马温公集》“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发生了积极的作用的。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_商鞅变法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检测(共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题50分)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潮迭起。
请回答1~5题。
1.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酒容器。
这一容器的使用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与这一相关的是()A.铁农具B.牛的使用C.手工业技术的进步D.商业的繁荣2.相传孔子的学生冉耕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出()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B.当时牛耕开始普及C.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D.农本思想基本确立3.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4.在春秋战国时期,其思想符合当时统治者要求并被提倡的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5.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B.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C.秦孝公审时度势取变法强国之路D.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变法。
请回答6~10题。
6.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A. ①③④B. 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⑤7.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A.宜传法家思想B.以法治国C.富国强兵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一项是()A.奖励耕织B.推行县制C.为田开阡陌封疆D.重农抑商8.商鞅推行变法,以立法形式确立的封建制度是()A.中央集权制B.土地私有制C.赋税制度D.郡县制10.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世卿世禄制”C.行县制D.连坐法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是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之一。
请回答11~12题。
11.下图是出现于商鞅变法之后的砖画,反映的内容与商鞅变法中哪一条相关()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耕织 C.统一度量衡 D.推行县制12.秦国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的主观目的是()A.确立土地私有制度B.建立地主阶级统治C.发展封建地主经济D.限制旧贵族的权力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在政治上的反映。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 1.1商鞅变法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第1讲 商鞅变法一、措施1.经济:土地私有(1)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_________,允许土地买卖。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国家颁布标准的度量衡器。
2.军事:_________,实行按军功授爵的二十级爵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政治:(1)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2)废除分封制,普遍_________。
4.社会习俗:“塞私门之请”;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推行“分异”令。
奖励军功推行县制二、特点1.核心内容是鼓励“农战”和厉行“法治”。
奴隶主贵族特权2.实质是废除_______________,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3.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有效、变法措施最全面的改革。
4.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三、历史作用赐爵制度1.政治上:世卿世禄制向_________转变,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军功地主成为秦统治阶级的支柱,逐步建立起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2.军事上:提高了秦军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土地私有制3.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___________,激发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四、局限性轻罪重罚1.商鞅变法轻视教化,鼓吹_________,为秦的暴政埋下了祸根。
2.商鞅变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商鞅变法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保留了奴隶制的残余。
重农抑商4._________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典题例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苏轼《商君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
据《中国古代史》改编——材料二 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2020年高考复习选修1练习 商鞅变法(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复习选修1 商鞅变法一、选择题1.《管子·乘马篇》中记载:“是故夜寝蚤(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
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
”与文中反映的社会现象直接相关的改革是()A.齐国的管仲改革B.鲁国的“初税亩”C.魏国的李悝变法D.楚国的吴起变法2.中国古代最早提出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是()A.魏文王B.李悝C.吴起D.商鞅3.商鞅变法受到后世批评最大的是()A.轻视教化、轻罪重罚B.重农抑商C.公开承认了占有奴隶的合法性D.连坐法4.下列关于秦国二十等爵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它以军功奖赏为中心B.它按军功大小授予二十个等级的爵位C.它导致民间私斗盛行D.它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5.对于秦国来讲,商鞅变法起到的最大的历史作用是()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B.秦国军事力量日渐强大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6.商鞅变法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D.建立县制7.郭沫若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的阶段。
能说明的史实是()A.春秋诸侯争霸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战国初,各国纷纷变法,废除奴隶制D.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8.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
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D.社会动荡,无法经商9.“初税亩,初者始也。
古者什一,藉而不税。
初税亩,非正也。
”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A.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公开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C.初税亩废除世卿世禄制度D.标志着井田制的彻底结束10.据《吴子·料敌》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抓分练:选修1 第1课时 商鞅变法
选修一第1课时商鞅变法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
……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
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
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
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
——贾谊《治安策》材料二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它有力地荡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旧习俗、旧观念,建立、巩固和发展了新型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
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1)依据材料一,指出贾谊批评商鞅变法的主要理由是什么?(2)结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论证材料二中“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 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
第(1)问,从材料的“遗礼义”、“弃仁恩”、“秦俗日败”、“其乱至矣”等有效信息来归纳。
第(2)问,“丰碑”主要是从其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的角度来阐述。
从其政治角度加强中央集权和经济角度发展封建小农经济来展开论述。
答案(1)遗弃礼义传统,废止仁德政策;导致社会风气败坏,世情淡薄;引发人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
(2)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转型。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1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新人教版选修1
1.电视剧《商鞅传奇》反映了商鞅离奇的一生,他的一生与秦国关系密切相连,其中与他的一生关系较大的秦国统治者是( )A.秦穆公与秦始皇B.秦穆公与秦惠文王C.秦孝公与秦始皇D.秦孝公与秦惠文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秦孝公重用商鞅,使其实现了远大的政治抱负。
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使其走投无路,兵败被杀。
答案:D2.商鞅变法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建立县制D.禁止弃农经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及影响的分析理解能力。
实行“奖励军功”后按军功授爵,奴隶主贵族没有军功,就得不到爵位。
故选B。
答案:B3.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 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A、B、C三项不涉及人际关系,D项加剧了人们交际关系的紧张,导致“薄恩礼,好生分”。
答案:D4.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 )A.增加赋税收入B.提高军队战斗力C.严格控制人民D.打击贵族势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意在刺激小农户数的增加及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
B、D两项和题干没有联系,C项“严格控制人民”的措施主要是严密的户藉制度和连坐法。
故选A。
答案:A[知能综合提升](时间:20分钟满分: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燔诗书而明法令”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C.“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D.“为田开阡陌封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这里的“社会转型”指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解答本题应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来思考,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制的经济基础,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对社会转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商鞅变法复习(共57张PPT)
基础梳理
一、秦国商鞅变法 (一)背景
1.时代特征 2.秦国发展相对落后,秦孝公继位后任用商鞅变法
材料 战国初期,秦国地广人稀,大部分土地没有得到开发,农业生产远 不如东方各国。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著书 立说,然而诸子之中 没有一个秦国 人。秦国社会风习相当落后,以致 到了公元前 384年,还 有人殉的事 情发生。秦穆公时代秦国曾一度得 到发展,但之后国势渐衰。 无论是 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 秦国都落后于其他六国。
材料 公元前 340年,趁魏国马陵战败后元气大伤之际,秦国东征,收回了原先沦陷 的河西故 地。此举实现了秦献公的遗志,也验证了商鞅变法的实效。此时魏惠王想起 公叔痤举荐 商鞅的事,追悔莫及,但为时已晚。从此秦国与山东诸国作战屡次获胜, 一举扭转了被 动挨打的局面。公元前312年,秦兵大败楚国,夺取了楚国的汉中地区, 领土不断扩大, 兼并六国逐渐成为秦国的战略目标。
关于改革
3.如何评价“改革的结果”
(1)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 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2)改革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 是否被中断。 (3)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 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 即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了怎样的作用,同时不管 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 的肯定或否定。
公元前 362年,秦孝公继位, 他深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决 心变法图强,下达《求贤令》,广纳 贤士,商鞅就在这时来到秦国。
基础梳理
高中历史《商鞅变法》同步练习1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商鞅变法》同步练习1 人民版选修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1、春秋战国时期最本质的社会特征是:A、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B、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C、由一国变法到多国变法D、由诸子百家出现到百家争鸣2、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取代奴隶制度的因素有①生产力发展②奴隶的反抗斗争③井田制瓦解④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A.①③④ 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3、《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私田主人希望获得土地的所有权 B.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4、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战乱频繁 B.私学兴盛 C.社会发生大变革 D.出现新兴地主阶级5、提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6、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家是A.商鞅 B.孟子 C.墨子 D.荀子7、商鞅变法的前提条件是:①秦国实力强大②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③最高统治者的要求④商鞅“便国不法古”的思想认识⑤奴隶制的废除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8、奴隶社会的瓦解在经济上最突出的表现是A、铁器使用,牛耕的推广B、农业生产的进一步推广C、诸侯拒绝向周王交纳贡赋D、公田转化为私田9、奴隶社会的瓦解在政治上的表现:A.各诸侯国进行变法 B、礼乐征伐自诸侯出C、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D、奴隶起义频繁10.我们之所以把战国时期作为封建社会的开端,是因为:A、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B、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C、各诸侯国进行变法D、统一的趋势加强1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12、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C、各诸侯国国君的重视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13、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史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B、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C、新兴地主产生、奴隶主贵族势力完全消失D、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14、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国家是A、晋国 B、魏国 C、卫国 D、秦国15、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国国君是A、秦穆公 B、秦献公C、秦孝公 D、秦王赢政16、战国七雄不断进行争霸战争,而战国经济却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各诸侯国为在争霸中取胜重视发展社会生产C.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D.农民地位比奴隶地位提高17、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不仅大国兼并小国,而且大国之间也出现了兼并战现象。
2019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
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A.法家政治改革的影响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解析:变法运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适应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需要。
答案:B2.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
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
”据此可知,李悝主张( )A.精耕细作B.奖励耕织C.土地私有D.重农抑商解析:根据材料“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
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可知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采取精耕细作的方式才能增加农业产量,故A项正确;奖励耕织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土地私有制度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明确主张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的是商鞅,不是李悝,故D项错误。
答案:A3.管仲说:“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
”这实际上反映了春秋时期( )A.深刻反思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B.认识到统一军事指挥权的重要性C.国家要掌握全国的财政大权D.意识到建立中央集权制的重要性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管仲”“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四孔者,其国必亡”等,可知材料主旨即在强调“‘一孔’的重要性”。
结合管仲代表的是法家思想,“一孔”,即加强中央集权。
据此可知:A项“深刻反思”,明显错误;B、C两项属于无关项;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D项。
答案:D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变法带来的变化是( )A.以礼治国取代以法治国B.血缘宗法制度从此消失C.世卿世禄制向官僚制度转变D.国家通过统一考试选拔官员解析: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都希望富国强兵,韩非提出加强中央集权的法家思想,因此依法治国是发展趋势,而以礼治国作为儒家思想在当时并未得到重视,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宗法制度受到冲击,但不是从此消失,宗法观念的影响一直存在,故B项错误;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度走向瓦解,各级官吏由中央任命,因此原来的贵族制逐渐被官僚制度代替,故C项正确;这一时期主要实行军功爵制度,并未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一
第1课时商鞅变法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
……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
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
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
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
——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它有力地荡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旧习俗、旧观念,建立、巩固和发展了新型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
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
(1)依据材料一,指出贾谊批评商鞅变法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2)结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论证材料二中“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
丰碑” 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
第(1)问,从材料的“遗礼义”、“弃仁恩”、“秦俗日败”、“其乱至矣”等有效信息来归纳。
第(2)问,“丰碑”主要是从其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的角度来阐述。
从其政治角度加强中央集权和经济角度发展封建小农经济来展开论述。
答案(1)遗弃礼义传统,废止仁德政策;导致社会风气败坏,世情淡薄;引发人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
(2)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推动
社会转型。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
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
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四(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
……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
——《战国策·秦策一》
(1)材料一对商鞅变法持何态度?如何看待“民以殷盛”的说法?
(2)材料二如何评价商鞅?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材料三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
(4)材料四中的“人”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的再认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是弄懂材料,然后结合教材知识及题后设问综合作答。
注意:组织答案时语句要通畅,言简意赅。
答案(1)完全肯定商鞅变法的作用。
“民以殷盛”是过分夸大的溢美之词,但它说明变法确实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认为商鞅“天资刻薄”、“少恩”。
这一观点不正确。
不能过分强调个人品质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3)持否定态度。
“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
(4)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说明重大改革总会遇到阻力,要经过反复斗争才能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