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重点难点解析人教版选修一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重点难点解析人教版选修一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重点难点解析1、关于春秋战争时期的战争:(1)实质:奴隶主之间掠夺和兼并战争。

(2)原因: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国为急需土地、人口和对其他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3)影响:一方面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积极意义:第一,对于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实现区域统一有积极作用。

第二,虽以“攘夷”为号召,但对于阻止夷狄等游牧民族的入侵,保护华夏进步文化,增强各族间的融合有一定的作用。

第三,争霸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霸主都曾进行过改革用以增强国力,其统治下的社会环境直对安定,使经济得以发展。

第四,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奴隶贵族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增长,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

第五,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交替,促进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产生。

总之,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它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也为社会的进步,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制度的产生,民族融合加强等创造了条件。

(4)“春秋无义战”并不能概括此时期战争的实质。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改革(1)改革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适应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出现,为进一步改革残存的奴隶制,运用政权的力量,进行一系列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

(2)主要的改革运动: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成效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3)改革的内容:春秋时期的改革,主要是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战国时期的改革,政治上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上消除奴隶制土地制度,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生产;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军队战斗力。

(4)效果: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废除了奴隶制政治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了封建制的政治经济制度,大大促进了封建制的建立和发展。

因此,战国初期变法运动实质是一场封建化运动。

3、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基本观点,学习商鞅变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商鞅变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商鞅变法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巩固练习常考知识点商鞅变法考点解读考点提示商鞅变法知识经纬知识清单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之商鞅变法369634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剧烈变化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__①__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社会经济方面的变化农业发展: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兴修水利,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

手工业技术进步:冶铸、纺织、漆器工艺等都有新成就。

商业日趋活跃: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荣的商业中心。

阶级关系变化:____②____确立旧贵族势力开始向新兴地主转变,出现自耕农等新的阶层。

(2)政治方面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带来上层建筑的改革。

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

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来改革世卿世禄,以实行俸禄制来取代封邑制,以中央集权制来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

达到这些目的的最有效途径是变法改革。

(3)军事方面的变化春秋时期的战争以争霸为主;战国时期主要是兼并战争。

为了在战争中把握主动,各国都致力于变法改革,努 力发展生产,增加人口,扩充实力。

为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很多国家都进行了改革变法。

(4)文化领域的变化在文化领域,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

思想文化领域呈现繁荣景象,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陆续诞生,___③___出现的热烈局面。

其中,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 国的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2.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1)各国的改革与变法 a 春秋时期的变革齐国的管仲改革:大力发展农工商业,整顿和发展军备,改革赋税制度。

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承认了 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了___④___。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商鞅变法1、改革的必要性:时代的要求——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时代,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①经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壮大,出现了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解放生产力。

①政治: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要求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a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代替世卿世禄;b以俸禄制取代封邑制;c以中央集权制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①军事:诸侯争霸,战乱不断,各国纷纷变法,发展生产,增加人口,扩充实力。

①思想:私学兴起,形成百家争鸣局面,顺应时代潮流的法家思想成为各国推行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

①其它国家的改革变法为秦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春秋时齐国管仲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承认了土地私有。

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2、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发家学说容易得到认同民风质朴,充斥尚武精神3、改革的历史机遇:①三家分晋,遏止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弱①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4、改革的可能性:1、秦国国君立志改变落后状况,推行社会改革,并发布求贤令,吸引有志之士;2、商鞅投秦,主张变法1、经济方面:以农求富①废井田,开阡陌封疆”作用: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作用:保护了小农经济,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①统一度量衡作用:便于赋税征收,有利于经济交流,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2、政治方面:奖励军功,加强中央集权。

①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作用: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军事基础。

①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作用:打击了奴隶主贵族①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作用:加强了专制统治①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富国强兵的秦国》1243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富国强兵的秦国》1243人教PPT课件

一、商鞅之死
阅读下面材料:
(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文王代后,……人说惠文王曰:“大
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卒行其法。
——《战国策·秦策一》
问题一:材料中的“人”应该是什么人?其向秦惠文王进言的目 的是什么?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
社稷。
——《汉书•食货志》
问题一:材料1对商鞅变法持何态度?结合材料1总结商鞅变法的作用。
一、商鞅之死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完成下列知识清单)
材料1: 孝公用商鞅之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一、商鞅之死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完成下列知识清单)
材料1: 孝公用商鞅之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2: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
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商君虽死,
而秦卒行其法。
——《战国策·秦策一》
问题一:材料中的“人”应该是什么人?其向秦惠文王进言的目 的是什么?
问题二:你认为秦惠文王会相信此“人”的话吗?为什么? 问题三:商鞅之死,说明了什么问题?
而秦卒行其法。
——《战国策·秦策一》
问题一:材料中的“人”应该是什么人?其向秦惠文王进言的目 的是什么?
问题二:你认为秦惠文王会相信此“人”的话吗?为什么? 问题三:商鞅之死,说明了什么问题?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商鞅变法这一领域,大部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知识点,这对于理解商鞅变法有一定的帮助。但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学生可能不太清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重点讲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影响及其在秦国崛起中的关键作用。
7.地图资料:秦国地图、战国时期诸侯国分布图等。
8.角色扮演道具:古代服饰、道具等,用于模拟商鞅变法过程。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商鞅变法的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商鞅变法的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商鞅变法的背景、措施、影响及其在秦国崛起中的关键作用,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商鞅变法的重点,强调商鞅变法的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商鞅变法的意义和影响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课商鞅变法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课商鞅变法课件

思考: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原 因
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 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 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
根源 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18年 9
一、经济方面
普遍推行郡县制
政治
建立户籍制,制定连坐法 制定秦律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轻视教化,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 改变社会风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17
文化 习俗
18年
燔诗书而明法令 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核心内容:农战、法治
( 1 )措施最全面:涉及经济、政治、军事、 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实行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 制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旧势力 (3)历时最长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 4 )影响最深远:不仅增强秦国实力,为秦 统一奠定了基础 ,也对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产 生了重大影响
18年 18
1.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2.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3.商鞅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18年
兵源得到 可靠保证
12
三、政治方面
1)建立县制, 国君任免官吏 2)连坐制度 强化中央集权 加强管理,有效 行使政府权力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商鞅变法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商鞅变法
——(宋代)王安石
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归纳:商鞅变法的影响
一、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一)、历史意义(积极性)
1、政治: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开创
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3、军事: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
战争中掌握主动权。
4、综合国力:前343年得到周天子和各诸侯的认可
总之,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 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 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二)性质: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三)、变法的历史局限
(结合变法的措施分析其历史局限)
探究4:阅读下列两则材料,了解公元前4世纪中期以前秦 国的社会状况,然后结合时代背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材料1:秦国地处西陲,据有今陕西省大部和甘肃省一部 分,与西部各族为邻,一向为诸侯各国所轻视,称之为“夷狄 之邦”。公元前7世纪后期(秦穆公时),任用百里奚、蹇叔、 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芮两国。后在崤(今 河南三门峡东南)遭晋军袭击,大败。转而向西发展,攻灭十 二国,称霸西戎。秦国从此步入了春秋强国的行列。但是,秦 国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要落后。
不利状况:政治、经济、文化落后;BC4世纪初秦 迫切性
国开始改革,但总体面貌仍无根本改观。
有利因素:政治:君权集中,旧贵族势力弱; 思想:注重实用,讲求功利;
条件
民风:质朴、尚武;
其 他:三家分晋;士人游说各国;孝公雄心 机遇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内容)
求贤令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学习总结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学习总结

单元学习总结一、全面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1.从背景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从改革内容来看(1)政治上:改善了吏治,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2)经济上:破坏了井田制,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3.从改革的效果来看:因为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而效果各异。

总体来说,这些改革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废除了旧的奴隶制政治、经济制度,使新兴地主阶级地位得到强化,为以后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1.相同点(1)目的上:都要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在分裂割据中谋求发展。

(2)内容上:都有促进经济发展、等级划分、政权机构的规定,也涉及到风俗变革。

(3)特点上:都重视“法治”,削弱了旧贵族势力。

(4)影响上:都促进了本国的发展与进步。

2.不同点(1)目的不同:梭伦改革旨在缓和矛盾,稳定城邦秩序;商鞅变法旨在富国强兵。

(2)内容不同: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发展,吸引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加强对人民的严格控制。

(3)特点不同:梭伦厉行“法治”是为民主政治的需要;商鞅变法是为君主专制的需要。

(4)影响不同:梭伦改革促使雅典走上民主政治轨道;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

(5)性质不同: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缓解统治危机的改革,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运动。

【例题】(2013·福建文综·41A)(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

[审题思路]审题意:第(1)问,指出商鞅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要依据材料一,总结材料的含义,做到概括。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_商鞅变法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_商鞅变法PPT

强化对地方的统治
4、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5、焚烧诗书,制定秦律
加强思想统治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 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 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 认为应统统毁灭。”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商鞅的“焚烧诗书”的认识?
从当时来看,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因 为要更好地执行变法的话,就必须排除复古思想 的干扰;要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就必须要排斥儒 家;要排斥儒家,那么“焚烧诗书”是一个非常 有效的方法。 从历史长河来看,“焚烧诗书”损失了大量 有价值的文化典籍。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立木建信
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宋)王安石《商鞅》
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1、初涉政坛,怀才不遇 2、投奔秦国,主持变法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
一、变法目的:
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占得优 势,以巩固统治
3、建立严密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4、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 5、焚烧诗书,制定秦律 从变法的措施中 你能看出变法的 性质是什么?
三、变法性质:
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化改革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变法影响
重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局限性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
回忆商鞅变法的措施,总 结这些措施对秦国的强大有 哪些作用?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
二、变法措施:
(一)富国之举——以农富国
1、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提高生产积极性, 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增强国家实力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3)“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 私有制度,既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 经济要求。
(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秦国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 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
【特别提醒】商鞅变法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突出 表现在其变法内容上,如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贵 族无军功不再授爵;“为田开阡陌封疆”,以法律的形式废除 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等。
商鞅变法
(1)知识层面: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 及评价 (2)能力层面: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 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图。
奖励耕织(砖画)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 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 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 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 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 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1.目的:实现富国强兵,争取兼并战争的主动。 2.措施 (1)奖励军功,实行__二__十__等__爵__制__。 (2)废除“__世__卿__世__禄__制__”,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_连__坐__法_。 (4)普遍推行_县__制__,加强中央集权。 (5)“燔诗书而明法令”,根据《法经》,制订了秦律。 (6)改革__社__会__风__尚__习__俗___,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史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商君列传》
[探究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 (3)材料三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探究思路]第(1)问,材料一反映的是奖励耕织和统一度量 衡。第(2)问,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第(3)问, 要求依据材料说明司马迁评价商鞅变法的标准。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1)简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评价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撰写历史小论文:请同学们结合所学,选择一个角度,如商鞅变法的改革措施、影响等,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字数不限,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3.历史角色扮演:分组进行历史角色扮演,模拟商鞅变法时期的人物,如商鞅、秦孝公、百姓等,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探讨商鞅变法的利与弊。要求每组撰写剧本,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2.价值观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
一、导入新课
1.提问:战国时期,秦国秦国在商鞅变法中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讲授新课
1.商鞅变法的背景
(1)战国时期,秦国社会经济落后,战争频繁。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2.难点:
(1)理解商鞅变法中各项改革措施的具体内涵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商鞅变法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史料,讲解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1)简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评价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方法:采用课堂练习法,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

高中历史商鞅变法单元复习课件人教选修1

高中历史商鞅变法单元复习课件人教选修1

长平之战(前260)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秦国
3、战争实质:新兴地主阶级夺权
4、战争的影响: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局部
统一);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促进
了民族融和
如何理解“春秋无义战”的说法
要点:合理!从战争目的而言,春秋的战争都是为了争夺土地 人口和争霸,满足奴隶主的个人私欲,无正义可言;从战争的 影响而言,春秋的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破坏,给人民带来了痛苦 更无“义”可言;
自耕农
井田 私田
国有
产品要向周王进贡
奴隶主私人占有
不用进贡
井田制的瓦解
私田越来越多
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 建立在井田制之上的,两者都是奴隶制 存在的重要条件。两者的瓦解预示着奴 隶制的消亡。
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
井田制瓦解 1、经济
铁器 牛耕
农业发展
手工业商业发展
封建土地私有制 封建阶级关系:新兴地主—
3、漆工艺:采用夹纻技术
4、煮盐业:山西池盐、山东海盐、四川井盐
5、酿酒:用曲酿酒 6、专著:《考工记》(战国时齐国官营手工业)
{我国最早的一部手工业技术汇集}
商业和城市
1、商品种类繁多
(中原市场:南方象牙、北方马、东方鱼盐、西方皮革)
2、商业城市兴起
(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
3、商人活跃,富比王侯
2、牛耕技术:牛耕犁“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国书》
(我国农业技术史上的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3、水利事业的发展:桔槔、芍陂<淮河> 都江堰<长江>、郑国渠<黄河>
(”天府之国、八百里秦川)
手工业的发展
1、冶铁业: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2000年)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课件(共61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课件(共61张PPT)


战 国

时 期




、 长






游 地



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公元前770到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群 雄纷争,强者为王,变法图强的潮流在各国激荡。 地处西部一隅的秦国,在“欲兴秦、图天下”的 秦孝公继位后,重用胸怀大志的商鞅实施变法。 商鞅力排变法阻力,循历史潮流而动,行“富国 强兵、殷民图霸”之法。其“身虽死”而“法卒 行”,为“秦王扫六合”建千秋伟业而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 阶级属性。
成败依据和成败因素
依据: 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 的积极成果是否得到了维持。
成败因素: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根本; 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 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
认识和启示
认识:改革具有必要性;多样性;复杂曲折性;
进步性;局限性。
吴起(约前440-前381年)战国初期卫国人,曾在鲁国担任将 领。后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便到了魏国。魏文侯以吴起作为将帅, 攻打秦国,拔下秦国五座城池。文侯死后吴起遭谋害,便离开魏国, 投奔楚国。楚国便拜他为相国。等到楚悼王死后,楚国旧贵族作乱, 围攻吴起,吴起最后被乱箭射杀。
商鞅(约前390-前338)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为了富国强 兵,下令求贤。商鞅携带李悝《法经》入秦,取得秦孝公信任,被 任为左庶长,主持秦国变法长达21年,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秦 孝公死后,被旧贵族诬陷,车裂而死。
——《国语》
祭祀宗庙——农耕
由公田到私田
过程:铁器使用、牛耕的推广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2.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优秀教学案例(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2.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优秀教学案例(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2.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优秀教学案例(4页)
一、案例背景
在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2.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一章节中,我们主要讲述了商鞅变法这一历史事件。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使得秦国实现了从一个封建国家向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的转变,奠定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基础。这一历史事件不仅体现了法家思想“法治”和“变革”的理念,也展示了商鞅坚定的改革信念和卓越的政治智慧。
3.小组合作完成历史情景剧的表演,每个小组根据商鞅变法的故事情节,自编自导自演一段情景剧,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四)反思与评价
1.在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商鞅变法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如对商鞅变法的理解是否全面,对问题的思考是否深入等。
3.创设一个虚拟的“商鞅变法辩论赛”,让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就商鞅变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展开辩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问题导向
1.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商鞅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例如:“商鞅变法的背景是什么?”,“商鞅变法中最具争议的措施是什么?为什么?”
2.利用问题链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商鞅变法的各个层面,如:“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商鞅如何克服阻力实施变法?”,“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3.深入探讨商鞅变法的实施过程,如商鞅如何克服阻力、变法的曲折历程等。
4.讲解商鞅变法对秦国及中国历史的影响,如提高了秦国的国力、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讨论商鞅变法中的一个话题,如商鞅变法的背景、措施、影响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优质课件: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1)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优质课件: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1)

【史论归纳】 商鞅变法如何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 (1)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增强了 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同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 族的势力。 (2)“废分封,行县制”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 一步,是打破“封国”、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 障。 (3)“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 地私有制度,既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地主 阶级的经济要求。 (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 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
[误区警示] 商鞅变法的内容
主题一 商鞅变法的内容
【史料探究】 史料一
商鞅铜方升
奖励耕织
商鞅戟
史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 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 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 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史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 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 今治强。
(其4)政真治正权享利有也民形主同的虚只设有。少数人。
5.实质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一、全面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和改革
1.从背景来看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
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从改革内容来看
(1)政治上:改善了吏治,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2)经济上:破坏了井田制,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知识点二 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1.目的: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 2.措施
(1)“为田开阡陌封疆”。 ①内容:废除_井__田___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__土__地__私__有__, 允许土地买卖。 ②意义: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 业的积极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课商鞅变法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课商鞅变法ppt课件

9
一、经济方面
3)统一度量衡 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便利 利于统一赋税和俸禄 利于消除割据势力 为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基础
完整最新ppt
10


完整最新ppt

11
二、军事方面
1) 奖励军功, 实行二十等爵制。
2)废除世卿世禄,
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严格户籍制度, 实行什伍制度
增加士兵勇气, 提高军队战斗力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商君书·去强第四》:重罚轻赏,则上爱民, 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 上。……以刑去刑,国治;以刑致刑,国乱。
加重轻刑罪罚重而刑减,少确赏实赐能,够那在么一国定君时爱期护内民、众一,定民
程众度就上会威为慑君百主姓效,命强;化家人中民赏的赐法而律减意少识刑,罚保,证那
变么法君彻主底不执爱行;护并民稳众定,社民会众,也巩固不统会治为。君 主 效
命。但…是…过用于重严刑苛杜,绝罚犯不罪当,罪国,家长大期治势;必用导轻致刑
社导会致不犯安罪定,。国家混乱。
完整最新ppt
14
四、思想方面
燔诗书而 明法令
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的 “焚烧诗书”的认识?
从当时看,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若
要更好地执行变法的话,就必须排除复古思想的 干扰;要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就必须要排斥儒家; 要排斥儒家,“焚烧诗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 法。
统一度量衡
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增强了秦国军队战斗力和秦国国力;但按爵位等级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等,
改革不彻底
军事
废除世卿世禄制

高中历史选修1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资料

高中历史选修1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资料
• 3、改革成效的不断深化: • 春秋改革成效主要表达在经济领域;战国变法使新兴地
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 和中央集权制度确实立奠定了根底。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1〕献策 〔2〕受到重用 主持变法
秦孝公在朝堂上召开宫廷会议, 就是否变法问题进展讨论。以甘 商鞅舌战图
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认为“圣
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
〞。商鞅为实行新法,与他们展 开了论战。经过对保守派的批判,
①改革者意志坚决
商鞅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 ②商鞅变法的信心
可以反映出哪些问题?
——?史记·商君列传?
•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
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 重农抑商;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三、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 革变相法比核心〕:农战、法治 〔表现?〕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开展封建 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 治。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如,“重农抑商〞、“统一度 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什伍连坐〞等不仅为秦 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根底与国家治理根底,对日 后中国历史的开展也有重大影响。
范围 影响
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方面
为秦国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根底。 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
二、商鞅变法
1〕废除井田
1、经济——以农求富
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确立 了土地私有制; 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
2〕重农抑商 3〕统一度量衡
稳定财政收入 增强国家实力 提高生产积极性
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便利 利于统一赋税和俸禄 利于消除割据势力 为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根底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背景
• 1、经济:铁犁、牛耕出现,生产了发展,井田制 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 2、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革。 • 3、军事:诸侯兼并,战乱频繁。 • 4、文化:百家争鸣,法家思想成为思想武器。 • 5、民族关系:各民族间走向融合,国家出现统一 的趋势。 • 6、秦国在各方面都落后于其他国家,BC362年, 秦孝公继位,决心变法图强。
商鞅死的主要原因
• 一、触动旧贵族的利益。 • 二、秦孝公去世,失去有力二、风起云涌改革和变法
1.春秋时期:
(1)齐国管仲的改革: “相地而衰征” ——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2)鲁国的改革: 公元前594年“初税亩” ——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2.战国时期:
(1)魏国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教”、“平籴法”、 《法经》 (2)楚国吴起变法:收爵禄、迁贵族、裁冗官、禁私门
历史意义
• 1、经济: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改变旧有 生产关系,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促进了秦国农业生产,增强了国力。 • 2、政治:打击并瓦解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使封建国家机器更加健全,有利于中央集 权制度形成。 3、军事: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使 秦国在兼并战争掌握了主动权。 • 4、总之,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 次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 六国奠定了基础。
三、变法的历史局限
(1)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变法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因此并不完全彻底 (3)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4)严峻的刑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 消极的影响。
变法成功的原因
• 一.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趋势。 二.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 三.敢于同旧势力斗争。 四.取信于民。 五.统治者的支持。 六.比较安定的外部环境。(晋被三分) 七.贤士的支持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商鞅变法
【学习目标】了解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变法的内容;从不同角度评价商鞅变法。

【重点难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评价。

【自主学习】
一、知识梳理
1、军功爵制度: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各级爵位都有一定的政治经济特权,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

这样,利于增强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同时打击了贵族特权,废除“世卿世禄制”,从而树立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2、什伍、连坐制度:什伍为一种户籍制度及军队的一种基层编制,将全国五家编成一伍,十家编成一什,以适应战时征兵的需要,凡被编入什伍组织的在籍成年男子都是国家后备兵源,战时为兵,闲时务农。

连坐,即株连政策。

就是规定什伍互相监督,一家有罪,其余九家必须告发,否则连坐。

连坐不仅实行于乡里,还实行于军队中,士兵作战时,五人一伍,登记在册,若一人逃跑其他四人都受到惩罚。

3、开阡陌封疆:即废除旧的井田制的阡陌封疆。

阡陌是井田中间的纵横道路,封疆是指各级贵族所占有的井田的界限。

阡陌、封疆的保留,意味着土地国有制的存在。

开阡陌封疆,则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有利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4、商鞅变法的特点
①变法核心内容是“重农”和“法治”。

②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

③是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6、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异同比较
同:(1)政治:都涉及等级划分,部分废除政治特权,如梭轮改革政治上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世袭的政治特权;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把官爵与军功结合起来,打击了贵族特权。

(2)影响:都加强了政权,有利于政治稳固和经济发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异:(1)目的:梭伦改革为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而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秦的富国强兵,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2)政治:梭伦建立民主机构,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了平民参政的民主权利。

而商鞅变法强化中央集权,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官吏。

(3)经济:梭伦改革积极发展工商业,统一货币和度量衡;而商鞅变法则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奖励耕织,推动农耕经济发展。

(4)影响:梭伦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创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体制,为人类提供了民主借鉴;而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和国家统一,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

【课堂检测】
1.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
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
A.世卿世禄制 B.军功爵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2.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截然相反的是
①农业政策②工商业政策③政治主张④历史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举以为收孥。

”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为田开阡陌封疆”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统一度量衡 D.奖励军功
4.“商君虽死,秦法未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
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
D.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5.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将四千多年以来的中国政治和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
三大阶段,其中“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

下列最能说明“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变法时的史实是
A. 奖励军功B.“燔诗书”,明法令
C.推行县制D.废井田,开阡陌
6.“夫秦卒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军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统一六国前的秦国,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亲人素来彪悍
B.秦地与山东自然条件不同
C.秦国士兵过于霸道
D.变法使秦国军事强大
7.《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 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8.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这种变化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 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9.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两男以上又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主要是为了
A.革新婚姻制度
B.增加财政收入
C.打击旧贵族势力
D.发展农业生产
10.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使秦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有
①顺应历史潮流②商鞅不畏权贵,执法如山③“南门徒木”确立了百姓对商鞅的信任④商鞅以法家思想消除变法的思想障碍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1.材料一
图1 商鞅舌战图图2 梭伦改革前的激烈辩论
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

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
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商鞅“舌战”的是哪部分人?(1分)假设当时雅典的主要政治派别都参加了图2的激烈辩论,他们各自有何主张?(3分)
图1:守旧的奴隶主贵族。

(1分)图2: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山地派:主张激进的民主政治;海岸派: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

(3分)
(2)概括材料二、三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问题?(3分)
共同之处: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等。

(3分)
【感悟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