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画面二: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 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 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画面三: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 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 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 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材料三:雍正帝:“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
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一)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1、农业是封建社会最主要的产业。 2、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收税、征兵、管理)
(二)具体表现
1、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 抑商”:农本商末,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工 商业发展。
2、西汉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 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 等。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
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
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
贫者亡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
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问题4:上述材料反映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
什么现象? 土地兼并
问题5:结合教材和材料思考, 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
二、“重农抑商”
重
视
农
抑制商业和手工业
业
通过下述几则材料分析,统治者为什么 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材料一:战国时期,法家认为,商人依仗其雄厚的
财力,生活上“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 “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子视为“邦之 蠹也”。
原创5: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6.明清实行闭关政策的共同点比较,不正确的是(C ) 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C.都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谢谢观看!
中西方近代历史对比
近代前夜的危机
明清之际的中国在哪些方面已经显露出危机?
中国
西方
政治
封建制度衰落
开始资产阶级革命
经济
农耕经济繁荣
完成近代工业国转变
对外关系 闭关锁国
海外殖民、奴隶贸易
思想文化 鄙薄科技,文化专制 重视科技,思想解放
课堂应用 1.皇粮国税在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 2006年中国政府宣 布废止农业税,一般认为我国古代农业税收开始于( D )
第一单元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
原始社会形成公社共 有、成员共同劳动、 平均分配的土地制度
2.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
甲骨文中的田字
井 田
•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制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
的
基 让和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本 特
•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奴役。
点 •耕地形同井字,称为井田制。
3.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 (1)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 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王缴 纳贡赋。 •鲁国的税制改革——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 •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 建土地所有制。
4.秦《琅玡刻石》:“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 黔首是富。”与该主张相矛盾的是( C ) A.宋明理学 B.重农抑商 C.工商皆本 D.封建君主专职
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共19张PPT)
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 濒海居民,私载海舡(chuán ),交通外国,因以 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 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 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 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 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4、根本目的: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5、表现
(1)汉朝:汉武帝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
①措施
②原因
材料一:汉初,社会经过长期战乱,经济凋敝,富商大贾乘机 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货 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 加重征税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材料二: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
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
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5、表现
(2)明清时期
①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 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②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 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 耕稼之人”,要求官员留心劝导,让百姓重视本业。
氏族公社 井田制
所有制
(土地国有)
封建土地 所有制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含义:重视农业,限制工商业的经济政策
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2、首倡者:商鞅(在秦国变法时)
农业
工商业
生产粮食布帛
脱离农业生产
本业
末业
鼓励
限制
3、原因
①商业的发展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 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
课件1: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封建社会初期和中期积极作
用为主,封建社会晚期越来越起消极作用。明清
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出现了“工商皆
本”的思想,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 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 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答案:在坚持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 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 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奴隶社会 (商周)
奴隶社会土地国 封建社会 有制 (战国以来) 封建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主要表现形式。
1.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是怎样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的?它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材料二 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官铸、 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材料三 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 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材料四 清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实行的经济政策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 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 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 “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 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 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而闭关政策则更主要 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
代 C.投资工商业风险大
的 经
D.经营土地风险小、获利高
济
政
策
A
第
4 4.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
课 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
)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古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代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的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经
济
政 策
B
第 5.我国历代封建王朝推行重农抑
4 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课
C.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出现) 根本
经 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
济 D.其根本目的是减轻农民的负担 8.下列关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⑵西汉:严格控制民营商业,加征重税。
8.下列关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政策 A 明清时期“衣食租税”的土地经营盛行,根本上是因为(
A.经济基础决定的
古 B.统治者的心态决定的
代 C.中外关系决定的
的 D.阶级关系决定的
经
济 政
A
策
第课4 8不A..正下有确列利的关于是于农古业(代的重发)农展抑商政策的评价,
B.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古C.有利于封建社会的稳定
代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的
经
济 政
D
策
第
4 9.历史上清朝的“十三行”指 课 的是 ( )
第
14.封建所有制的束缚。(根本原因)
课
2.自然经济的限制作用。
3古代.封建政府的压制。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 政的策,采取许多妨碍手工业生产和资本主义 萌经芽发展的措施如:闭关锁国等
学案10: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知识梳理】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公有制)2.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1)目的: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2)实质:。
(3)发展过程:开始于、盛行于、瓦解于、废除于。
(4)作用:是奴隶制国家经济基础,巩固了奴隶制度,它是分封制的经济前提(5)瓦解原因:①根本原因:。
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③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④直接原因: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为增加收入,实行。
3.封建土地所有制(1)形成确立:①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土地私有(春秋)。
②(战国)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
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此后在我国延续2000多年。
(2)类型:①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②小农土地私有制③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3)弊端:土地兼并①根源:。
②抑制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明朝制定鱼鳞图册,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
③结果:一定程度上有所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二、重农抑商政策(以农为“本”,以商为“末”)1.含义: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思想和政策2.目的:。
3.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
4.提出和强化:(1)战国时期: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农是本,工商是末业。
(2)西汉: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
(3)明清:统治者强调以农业为本,工商为末;实行专卖、重税、歧视政策。
统治者抑商的措施有:官营;加征重税;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5.评价: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保护了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及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稳定,巩固了封建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
消极作用:①。
②。
③。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含义: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交往的政策。
2.原因:①(根本原因):。
②(客观原因):a.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b.明初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清初,东南沿海一带的反清斗争不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
2、“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 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根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过界固守疆域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1)主要形式:(特点) (2)土地兼并: ●概况 抑制措施 结 原 果 因 1.根本原因: 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使土地兼
并不可避免。 2.主要原因: 封建经济的发展 北魏至唐朝前期:均田制 明朝:按人口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1)主要形式:(特点)
①国家土地所有制 ②地主土地私有制
2、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闭关锁国
清朝时期 广州十三行, 是唯一准许与 外商打交道的 商行。
清朝时 期的广州商 馆区。
1793年,英国人马嘎尔尼访华,乾隆帝要他行双 膝下跪之礼。马嘎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提出了条 (3)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的闭关锁国政 件:将来中国派使者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 策产生了什么后果? 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人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 不仅阻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 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 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 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 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国,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 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 物,是以加恩体恤。”把马嘎尔尼赠送的地球仪、 望远镜、铜炮、火枪、西洋船模型等礼物,当作贡 品、玩好收藏。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松
材料一:1381年明政府规定:“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 材料一:1381年明政府规定: 商贾止衣绢、 年明政府规定 歧视商人 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 1506年又 禁商贩、仆役、 年又“ 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1506年又“禁商贩、仆役、倡 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1521年还规定 年还规定: 商贾、 役、下贱不许服用貂裘。”1521年还规定:“商贾、技艺之家 器皿不许用银。 ——《明史》卷67《舆服志》 器皿不许用银。” 《明史》 67《舆服志》 材料二:清代关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 材料二:清代关卡林立, 关津有过路之税, 除正税外,还有各种名目的杂税,如康熙年间江西南昌、 税”。除正税外,还有各种名目的杂税,如康熙年间江西南昌、 饶州、吉安、抚州四府,原先的“岁额无多” 饶州、吉安、抚州四府,原先的“岁额无多”,但“有司假以 重税 侵渔,吏胥又从而苛之,多征且至一二十倍” 侵渔,吏胥又从而苛之,多征且至一二十倍”。 ——康熙《江西志》卷172 康熙《 康熙 江西志》 材料三: 之业, 材料三:“……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 朕 雍正)观四民(指士、 强调农本商末 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 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 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 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 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 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人。”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 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 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 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朝“海禁”: 倭寇 (1)原因:由于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______,危及
海禁 统治,明太祖下令实行“________”。 (2)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______,对外贸易只能 互市
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代闭关锁国: (1)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原始积累 (2)危害: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____________, 资本主义萌芽 阻碍了______________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 于世界潮流。
2.(2011 年广东惠阳中学高一段考)下列关于土地兼并的评 述,正确的是( ) ②土地兼并
①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是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 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收入
③土地兼并的加剧使自耕农纷纷破
产,两极分化激烈,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禁止土地兼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④历代统治者都严格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 A。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及明代 皇帝带头兼并土地,故④项说法错误。
【针对练习】 的土地政策。”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 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土地兼并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不抑土地兼并政策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 的不景气状况 )
1.“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不立田制’、‘不抑兼并’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
一、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认识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井田制开始实行于夏、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 废除于战国,它是一种形式上的土地国有制,其主要内容是: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井田制瓦解的主要原因是铁农具和牛 耕的使用。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四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政策(一)含义:中国历代王朝采用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重视农业,限制和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作为“末”业。
(二)演变商周时期:国家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
后来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和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出现重农抑商思想。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
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
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
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
这些政策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发展封建经济。
措施:重农抑商、奖励耕战作用:增强秦国的国力,维护和巩固了秦国的封建制度,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2、西汉:汉武帝大规模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西汉初经过长期战乱,民生凋敝,而商人却囤积牟利。
实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汉朝政府规定商人的地位低于一般的编户齐民,凡从事商业者需向政府登记,并缴纳市租,其专门的户籍称为市籍,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
措施: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作用:这些政策有效地避免了因商人非法牟利对恢复经济造成阻碍。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促进西汉国力的强盛。
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的政策有了某种松动。
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同时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但是商人实际上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4、宋代:商人遭歧视开始转变(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宋朝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繁荣,统治者改变了西汉以来的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富商地位显赫,官吏兼营商业者很多,促使了商业的繁荣。
唐代安史之乱后,吐蕃、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相继崛起,隔断了宋朝与国外的陆路联系,东南海路成了宋朝对外贸易的唯一通道,海路贸易更加兴盛,促进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宋代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的时期。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知识点总结
必修2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是考试当中的高频考点,且常以选择题和材料题的形式出现,常考的知识点为: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等。
这一部分题目,题型较为灵活,除考查考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之外,关键考查对于知识的迁移能力,因此,考生需加强对这部分知识的复习与整理。
知识点总结1.演变过程(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派劳动产品。
(2)夏商西周①特点: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
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残酷剥削和奴役。
井田制:此时的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儿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
②瓦解: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大量开垦,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
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2.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①表现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②抑制土地兼并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措施:北魏到唐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影响:鼓励农民垦荒,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3.“重农抑商”政策1.背景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商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日益严重。
2.原因“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原创8: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五)评价 1.积极意义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维护了 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2.消极意义 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强化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抑制了社会经济 的活力,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一)“海禁”
1.原因 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危及明朝统治,明太 祖下令实行“海禁”。 2.含义 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 下进行。
(3)战国时期,秦国的_商__鞅__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废井田开阡陌
卖明 的朝 契土 约地
买
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 并农民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2. 面对土地高度集中历朝政府的措施:
(4)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_均__田__制___,制定官民占有土 地的最高限额,限制__土__地__买__卖_____。 (5)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_田__亩___和_人__丁___的多寡收 取赋税,绘制了“鱼鳞图册”,作为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 收赋税的依据。
(二)“闭关锁国” 1.原因 直接原因: 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根本原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直接原因: 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
2.含义 严格限制 绝对禁止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
清朝时期的广州 商馆区。
清朝时期广州十三行, 是唯一准许与外商打 交道的商行。
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抑制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巩固 统治,但只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1.4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1)根本原因: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2)直接原因: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4.目的:确保赋役征派(直接);维护专制主义国 家的经济基础(根本)
5.表现:
汉初:
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汉武帝时: 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政策
商人入市籍,一入市籍不得为官
宋代:开始改变受歧视
6.评价:
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 ①经济上: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 家的经济基础; 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 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消极影响: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 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 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它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5、明清政府实行的海禁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C、禁止国人出海、限制外人来华贸易 D、封闭边界固守疆土 6、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农经 济的解体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第四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重 视 农 业
抑制工商业
材料一:农业为“本业” ,商业为“末业”
—战国
材料二:“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算缗” 、“告缗” 。 —汉
材料三:“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人 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 ,否则“重则杀身……”,承担名目繁多 的商税 —明 材料四:海禁很严,前期仅四口通商后只有广州一处。—清
请思考:以上材料反映我国明朝在经济领域出现什 么变化? 反映出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020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教案)第1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概况(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时期:井田制,土地国有。
(3)春秋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
公元前594年,鲁国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4)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
2.抑制土地兼并(1)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大量兼并农民土地,造成社会两极分化。
(2)措施:北魏到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税。
二、“重农抑商”1.含义: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3.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税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4.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时首倡。
5.发展(1)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经济政策。
(2)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朝海禁(1)原因:明太祖担心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2)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朝闭关锁国(1)原因: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2)表现: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3)危害: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②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轻巧识记]1.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问题2.古代经济政策[易错提醒]“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政策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主要是防内;“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明清时期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规定一切对外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主要是防外。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土地国有,不能买卖 庶民和奴隶集体耕种 奴隶主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私田出现,各国进行变法运动, 鲁国初税亩,秦国商鞅变法以 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土地国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 农民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
春秋战国
封建社会
井田制瓦解 私有制出现 私有制
二、“重农抑商”
含义
重 视 农 业
三.“海禁”和“闭关锁国” 启示:
1.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坚持对外 开放。 2.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积极融入全 球化的浪潮中。 ··· ···
资本主义萌芽
(1)背景原因: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开始 出现;清朝时,继续发展 。
(2)萌芽过程: (3)关系特征:
文化专制,缺乏实 用性人才
“重农抑商” 、 “海禁” 、“闭关 锁国”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只出现在少数的行业,始终未成长为独 (4)历史地位 立的经济力量; 代表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反映封建制度的衰落。 ①腐朽的封建制度和自然经济的阻碍(根) (5)缓慢原因:②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狭小; ③重农抑商的政策的阻碍; 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海外贸易 和科技文化交流
画面一: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津乐 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 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 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7-18世纪)
画面二: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 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 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 响曲。(18世纪末19世纪初)
课件4: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养蚕图
施复夫妇成为机户
施复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
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
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
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 请所思大考房:子以和上三反四映十我张国织明机朝,在雇经人济织领绸域,出成现为什机么户变。化施?复
画面三: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 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 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土地归公社所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 2、奴隶社会——井田制 特点:一切土地属于国家、不得买卖和转让
A、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C
C、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2、明清实行闭关政策的共同点比较不正确的是
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C
C、都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谢谢观看
本课内容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含义: ①海禁政策: 指明清两代严禁人民出海贸易 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 ②闭关锁国政策: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
严格限制
绝对禁止
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 闭关政策则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
(1)明初统治者担心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 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秦商鞅变法: 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4、封建社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主体) 农民个体土地私有制
课件6: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贾谊《新书》载:“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 而以末,食者甚众,是天下大残。”其核心观点是什么?贾谊论述此观 点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提示:核心观点:重农抑商。根本目的:维护并巩固封建统治。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朝的“海禁” (1)原因:担心海上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2)表现:明太祖开始实行“海禁”,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 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代“海禁”与闭关锁国 (1)原因: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2)表现: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不许人 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危害: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 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未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因 1.封建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落后性阻碍和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封建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的成长。 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统治者通过各种手段压制私营手 工业的发展。 4.“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综合考查获取和解读 材料信息、史论结合的能力。A项观点错误。B项“商人与封君勾 结”属于误读材料,“中央集权被削弱”在材料中不能体现。D项前提 正确,但结论错误。根据“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 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说明桓谭认为东汉初年商人经济 实力强,因而他建议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正确。
知识架构
史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
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
原创7: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一)明朝“海禁” 1.原因 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 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 2.内容 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 进行。
(二)清朝“海禁”“闭关锁国” 1.原因
直接原因: 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根本原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
明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措施: 继续推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 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5.影响:
(1)积极:(封建社会前期:利大于弊 ) 保护了农业发展和小农经济,巩固了封建统治;
(2)消极:(封建社会后期: 弊大于利 ) 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 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
客观原因: 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
2.含义(内容) 严格限制
绝对禁止
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
板下海。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政府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 进行
对外贸易。
3.影响
积极:具有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消极: ①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 本主义萌芽滋长; ②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4.启示:坚持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全球化浪潮中。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是什么?
①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井田以外的荒
地被大量开垦为步发展;
③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
④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直接原因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 (1)原因: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 的推广和使用,使 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直接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改革和变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A)【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的基本知识;认识土地制度的演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以及土地制度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认识这一政策在我国封建社会早期和晚期所起的不同作用;能联系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3.识记“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反映了明清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时代特征。
这些政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是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使学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才能使国家走向富强。
二、过程与方法1.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
2.初步掌握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历史图片、文史材料)等探讨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
3.学生积极投入,主动地进行探究、思考和总结,讨论评价“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所带来的影响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正确评价历史事物具有的两面性。
2.理解古代中国的哪些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认识到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3.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和危害,培养和树立开放的世界观。
4.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才能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富强。
【重点难点】重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难点: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古代中国以农立国,或者说古代中国的文明是一种农业文明,那么,有哪些政策或制度影响着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进而影响整个中国社会发展呢?【新课推进】【一】自主预习: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完成填充,了解知识结构、基本线索。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在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奴隶社会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
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井田制遭到破坏。
公元前594年开始,一些诸侯国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变法。
泰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二)“重农抑商”1.从重商到抑商商周:鼓励商业。
战国:重农抑商政策出台2.重农抑商原因(1)根本原因:①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②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直接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等问题。
3.含义: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4.目的: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5.主要表现:(1)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2)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时期:明清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说明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此时为了加强和巩固封建统治,封建政府继续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朝的“海禁”(1)原因:由于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
(2)表现:明太祖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如郑和下西洋。
(3)取消:倭寇消除之后,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各国进行贸易,沿海外贸重新活跃。
2.清朝“闭关锁国”(1)原因:对付东南人民的抗清斗争,担心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
(2)表现:清朝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并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行商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影响: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消极影响: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合作探究:生生师生讨论,理解历史、见解历史探究1: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是怎样演变的?变化的根源何在?如何理解这些变化?点拨方法: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生共同归纳整理参考答案:中国的土地制度经历了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所有,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和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具体演变过程如下: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根源:生产力特别落后。
2.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1)根源:土地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
(2)特点:①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②一切土地属于国家;③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故称井田;④庶民和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作。
(3)兴衰历程:始于商;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4)瓦解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
③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5)井田制瓦解的过程: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
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1)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2)三种形式:按土地占用形态分类,封建社会有三种土地所有制。
①地主土地所有制。
②农民土地所有制。
③土地国有制。
(3)封建社会土地变动的趋势是:①一方面:大地主、大官僚和贵族不断地兼并土地。
②另一方面:新建立的封建政权中比较有远见的统治者采取措施来抑制土地兼并,但却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通过对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的探讨,得到如下认识:(1)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进步。
(2)土地所有制性质的变化意味着社会的转型。
(3)土地兼并既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又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探究2:如何理解重农抑商这一政策?又如何辩证看待重农抑商政策?点拨方法:结合课本内容回答。
参考答案:1.如何理解这一政策? 从重商到抑商商周:鼓励商业。
战国:抑商政策出台2.重农抑商原因(1)根本原因:①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②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2)直接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等问题。
3.含义: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4.目的: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5.主要表现:(1)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2)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时期:明清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说明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此时为了加强和巩固封建统治,封建政府继续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如何辩证看待重农抑商政策?可以让全班同学自由讨论,然后找学生进行概括总结。
6.评价:引导学生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评价,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①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消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探究3:唐、宋、元时期对外交流频繁,而到了明清则一改前例,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如何理解这一变化?应从明清的闭关锁国所造成的结果中吸取怎样的教训?点拨方法:简要介绍唐、宋、元时期的对外政策,说明我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发达,如唐朝的丝绸之路,两宋时期与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元朝有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大港——泉州。
而到了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参考答案:1.明朝的“海禁”(1)原因:由于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
(2)表现:明太祖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如郑和下西洋。
(3)取消:倭寇消除之后,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各国进行贸易,沿海外贸重新活跃。
2.清朝“闭关锁国”(1)原因:对付东南人民的抗清斗争,担心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
(2)表现:清朝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并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行商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影响:积极: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消极: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4)教训:社会变革之际,执政者应采取政策适应之,而不是固步自封。
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与世界接轨。
探究4: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应该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才能更有效地推动社会发展?点拨方法: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题答案是开放性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经济政策: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从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角度来回答。
对外贸易:要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三】精讲点拨(1)井田制瓦解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
③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2)封建社会的三种土地所有制。
①地主土地所有制。
②农民土地所有制。
③土地国有制。
【四】反馈训练一、选择题1.以下各项,体现了井田制度实质的是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C.“大道即隐,天下为家”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答案 A2. (2008年7月济南市高一教学质量检测)《齐民要术·序》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此段话表明作者A. 写作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B. 具有重农抑商的思想C. 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D. 提倡工商皆本答案:B3.(2010•江苏•4)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