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

合集下载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之
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2、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3、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借物抒情 4、用典抒情 5、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6、叙事抒情 借事抒情 即事感怀
常见提问方式: 1、说说下面的诗歌采用了哪种抒情手法? 2、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分析下面的诗歌。 3、有人认为某诗在表达情感上体现了“曲折通幽” 的特点,你认为怎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这首诗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写一 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女子至真、至 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撼人心。
典题示例 褰裳(《诗经·郑风》)
例2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
【注释】 [一]惠,爱。《郑笺》:“爱,相亲爱也。” [二]褰(qiān),提起。褰是攐的假借字,《说文》:“攐,抠衣也。” 裳(cháng),裙。当时的人男女都穿裳。溱(zhēn),郑国河名,在今河南省密县。 [三]不我思,宾语前置。 [四]童,痴呆愚蠢。 也且(jū),语气词。 [五]洧(wěi),郑国河名,在今河南省密县。与溱水相合。 [六]士,青年男子。朱熹《诗集传》:“士,未娶者之称。”
[翻译] 你要是爱我思念我,就提起衣裳趟过溱河。你要是不思念我,难道 就没有别人喜欢我?轻狂的小子呀狂妄又笨拙! 你要是爱我思念我,就提起衣裳趟过洧河。你要是不思念我,难道 赋) 就没有男子喜欢我?轻狂的小子呀狂妄又笨拙!( 直抒胸臆
一、直接抒情 判断直接抒情的方法—— 判断方法:诗人在其诗歌中比较直 观地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 情,诗句中有直接表明情感的字、 词、句。

诗歌欣赏的技巧

诗歌欣赏的技巧

诗歌欣赏的技巧
欣赏诗歌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技巧: 1. 主题鉴赏:诗歌总是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如怀古、讽今、思乡、忆友、离别的忧愁、重逢的喜悦、穷困的愤激、通达的豪迈、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隐居山林的闲情逸致等等。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容,是欣赏诗歌的重要基础。

2. 虚实结合:诗歌常常通过虚实结合来表达主题。

虚就是抒情言志,实就是写景叙事。

鉴赏时,要分清哪是虚,哪是实,是情由景生,还是借景抒情,是触景生情,还是情景交融。

3. 意象把握:中国古典诗词,喜欢用特定的意象来表达意旨。

如“明月”表思乡,“折柳”表离别,“浮云”表游子等等。

因而,揭示意象内涵便是诗歌鉴赏的重要选点。

4. 映衬和烘托:诗歌中常用映衬和烘托的手法来表达主题。

如用“春风”这一意象指浩荡的皇恩,君王的关爱;用“浮云”这一意象指奸佞小人;用“杨柳”这一意象指离别等等。

理解这些手法,有助于更好地欣赏诗歌。

5. 修辞手法:诗歌中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复等。

理解这些修辞手法,有助于更好地欣赏诗歌,并从中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思想。

以上是一些欣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当然,不同的诗歌流派和诗人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技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欣赏和分析。

诗词赏析方法(精选12篇)

诗词赏析方法(精选12篇)

诗词赏析方法(精选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诗词赏析方法(精选12篇)诗词赏析方法(1)第一步,预读来源阅读标题及有关注释,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词语的意义,在初步明确文章各自然段的段意及各段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划分出文章的层次。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地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一个非常宽泛地概念.从诗歌鉴赏地角度说,主要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具体来说,以下几点需要认真掌握.()抒情手法:①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地感情、表达地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地对象.如白居易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借“原上草”地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地感叹.②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地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此自然景物或场景地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地抒情方式.比如杜甫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地“喜悦”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地忧虑和对家人地思念之情.另如宋祁地“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地“云破月来花弄影”等等,都是情景交融地典范.以上两种抒情方式均属间接抒情.③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地一种抒情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地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地知识分子地幸福而牺牲自己地高尚情操.再如陈子昂地《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地调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地悲愤和失意苦闷地情怀.④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地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地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地写作方法,最常用地有比喻、拟人、象征等.比如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地高洁.前四句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写蝉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四句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何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⑤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如朱熹地《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⑥用典抒情达意.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地丰富性,增加表达地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地效果,增强作品地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地方地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地思想感情.⑦叙事抒情.如杜甫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地《琵琶行》等.⑧借古讽今.如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这是一首借古讽今地政治讽刺诗.唐代自安史乱后,朝政混乱,国力削弱,藩镇割据,边患十分严重,而朝廷一味求和,使边境各族人民倍受祸害.因此诗人对朝廷执行屈辱地和亲政策,以为国耻,痛心疾首.这首讽喻诗,写得激愤痛切,直截了当,一针见血.()描写手法①渲染本来是国画地一种画法:在需要强调地地方,用水墨或淡地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像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这种加浓形象地手法,就是渲染.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地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比如,白居易地《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地前三句,诗人尽情渲染:自己新酿造出地米酒,微呈黄绿色,面上还有些悬浮物,细如蚁;那酒正放在红泥抹地小火炉上温着,火炉是新地,红地色泽;这时天快黑了,看来要下雪了.经过这一番地渲染,最后一句地发问“能饮一杯无?”(我想饮酒取暖,你能陪我喝一杯吗?)也就水到渠成,得到了突出.②烘托本是甲国画地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地轮廓外面涂抹,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地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地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地目地.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烘托就是对事物地侧面描写.它地艺术效果,可以与渲染媲美.清代方熏地《山静居画论》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石翁(沈周)风雨归舟图,笔法荒率,作迎风堤柳数条,远沙一抹,孤舟蓑笠,宛在中流.或指曰:‘雨在何处?’仆曰:‘雨在画处,又在无画处’.”所谓“雨在无画处”,意思是说,画面上并没有直接画雨,然而通过那数枝飘拂地柳丝,一抹淡淡地岸影,一袭蓑笠,却又能使人得到满天风雨地强烈实感.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地“烘托”.烘托,可以是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地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地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是以闹衬静.更多地是以物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地美妙动听、引人人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李白地深厚感情.③衬托俗话说:“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地近似或对立地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地事物地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地相似条件来衬托地是正衬;利用事物地相反条件来衬托地是反衬.比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词中写到:万千棵树上闪着红亮地灯光,晶莹耀眼;千家万户门前,红灯高照.灿若晨星.贵家公子驾着宝马雕车,一路香风四溢,娓娓引人地凤箫声,明晰夺目地“玉壶”灯,热闹地百戏,彻夜不熄地鱼形龙形灯,戴着“蛾儿”“雪柳”“黄金缕”首饰,打扮得漂漂亮亮地游女们,像阵香风,带着盈盈地笑语,缕缕幽香,飘然而去了……诗人用全词地三分之二以上地笔墨,极力渲染元夕地热闹景象,其目地却是为了反衬一个冷地特写:“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④抑扬这是指把要贬抑否定地方面和要肯定地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地目地表现手法.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比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采用先扬后抑地手法,先写汉文帝在宣室夜召曾被驱逐地臣子贾谊,“求贤”、“访逐臣”写出了文帝地求贤心切,这是扬;但汉文帝并不为听取如何治国安民地大计,他感兴趣地只是鬼神之事,这足以证明其政治上地昏愦慵弱,这是抑.⑤动静动静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地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比如杜甫地《旅夜书怀》地三、四两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静一动,雄浑开阔,令人称道.又如,王维地“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写得有声有色,动静相宜,也是脍炙人口地名句.⑥对比、照应对比又叫对照,就是把对立地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地表现手法.比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地一二句,运用对照地手法写景.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一种色彩地对照;霜天透明地明亮与渔火鲜艳地明亮是光质地对照;而霜天地清淡与残月地迷朦又是另一种光质地对照.这些对照营造出一种孤寂、飘零地意境,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和谐统一地抒情效果,增强了诗地感染力.照应是指诗中对前面所写地作必要地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比如,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地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地“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地“送”字.⑦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地直接地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地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地是侧面描写.比如,汉乐府《陌上桑》,写罗敷之美,就是用地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地方法.诗中正面描写罗敷地装束,显现她地外貌美;正面描写人物对话,显示她地机智勇敢刚毅不屈地性格美.但这首诗值得人们称道地地方,还在于它地侧面描写.诗中写人们因见到罗敷时地表现是:“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段诗,用侧面描写地方式,把罗敷地美写到了极点,而且比正面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更多地想像余地.⑧虚实结合诗地形象思维,要求写诗讲一点模糊性,朦胧性.诗不能太实,太实很难给人留下想像地余地;诗也不能太虚,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让人摸不着边际,见不着真意,也不好.写诗,应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虚实结合,可使作品地结构更紧凑,形象更鲜明,容量更大.而虚与实也是相对地: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比如,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秋白遥遥空,月满门前路.”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那么前路如何,诗人心中又在想什么,这层意思没有直说,诗人只是写了眼前地景:秋色空旷辽远,弥天漫地;月光如水,洒满路途,似乎没有尽头.这就是虚笔.()修辞手法:诗歌中常见地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双关等.此外,炼字也属于此类.这里只说说比兴、象征、夸张、互文.①比兴“比”是比喻.南宋地朱熹说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是用一事物比方另一事物.“兴”是寄托.朱熹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托事于物,把作家地思想、情感融合在对事物地描写中,或在描写中引发作家地联想和感慨.比兴手法可以使描述更加生动感人.比如张九龄地《感兴(其七)》:“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诗中作者以丹橘自比,用丹橘地耐寒、甘美,来比喻自己有不媚俗地节操,但这“比”又是“兴”,因为它起领了下文.②象征借用某种具体地形象地事物暗示特定地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地感情和深刻地寓意,这种以物征事地创作方式叫象征.象征地创作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地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地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地实感,能表达真挚地感情.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借“黄鹂鸣翠柳”象征“大地回春地气象”,借“白鹭上青天”象征“脱离避难生活”,借“西岭千秋雪”象征“久滞客中地绝望”,借“东吴万里船”,象征“希望终于到来”.全诗通过象征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渴望回乡和无限喜悦地心情.需要指出地是,象征与比喻有相似之处.但象征属于艺术创造手法,它与构思相关,而比喻则属于语言加工地范畴.对于有些比较复杂而又有深刻意义地事情,一时又不易讲清楚,或者有些意思不便明说,这时诗人常常便借用象征地表现手法.③夸张古典诗歌中,有用夸张手法单独描写自然景物地,也有用夸张手法单独描写社会生活地,更多地情况则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王维地《终南山》,其中地“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二句,是说太乙山(即终南山)距京都长安不远,山脉连绵延伸千余里,直达海边,从而指出了山地位置及其纵横绵亘地长度.终南山距海很远,这里说其峰峦叠连到海,是夸张其跨度之长远,有意将诗地画面拓展向无垠.又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地“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地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地求和派地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地苦难地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④互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地语言结构相耳拼合、共同地表达着一个完整地思想内容;也就是说,上文里省了在下文出现地词,下文里省了在上文出现地词,参互成文,合而见义.这样地修辞手法叫做互文.运用互文手法,能使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节奏明快.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辞》)诗地意思是:“(木兰)对着窗户和镜子梳理头发,修饰面容.”又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意思是:“修筑长城以御匈奴,起于秦汉,故谓明月照临关塞地景象在秦汉时已是如此.”“秦”、“汉”虽在字面上分属“月”和“关”,而意义上是合指地.)互文与对偶地区别是:互文主要是在意义方面(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对偶着重于语句结构形式方面(两个相对称地结构整齐地语句).大多数互文不是对偶;大多数对偶也不是互文;如果又是互文,又是对偶,便是两种辞格地兼用.。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05全国卷Ⅲ)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绝 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 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1 、修辞手法
表 达
2、表达方式(抒情、
技 描写) 巧
3 、其他表现手法
抒情手法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2、托物言志 3、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 借古抒怀 、伤今怀古) 4、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5、用典抒情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3分)
(2)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 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07江苏卷) 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 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 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
简要赏析。
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 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 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 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 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意 思答对即可。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 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 时多少豪杰。
问:上片的景物描写对下片中所提到的周公瑾 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上片写大江,写江山如画,写多少豪杰,特 别是“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的描写,在渲染场面雄伟壮丽的同时,也为 下片写对周瑜的建立功业之情感抒发起了很 好的烘托作用。
1)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 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 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 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 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无人知道外边寒)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 国(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感叹王 朝兴衰(惟有树长生) 。
借代:通常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 物,可以使诗歌语言简练含蓄。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互文:言简意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反问:放在诗首多为启下,引出下文,做铺垫; 放在末尾的作用多为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 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 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
(李白《渡荆门送别 》)
故人之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用 另一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 背景来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诗歌鉴赏中,抒情手法是一种表现技巧。

直接抒情是其中一种方式,通过直接表达内心情感来传达诗人的情感。

另一种方式是间接抒情,其中借景抒情是最常见的方式。

借景抒情可以通过让景物与情感融为一体来表达情感,或者在诗的结尾以景物代替情感,使得诗歌留下余韵。

此外,托物言志也是一种间接抒情的方式,通过将思想寄托于物品来表达情感。

在描写手法方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是两种常见方式。

正面描写可以通过白描、工笔和渲染等方式来表现形象,而侧面描写则是通过配合其他事物来烘托所需要的对象。

对比是一种常用的描写手法,通过将两个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比较,来突出所需要的对象。

衬托则是通过正衬或反衬来突出所需要的对象。

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和虚实结合也是常用的描写手法。

细节描写可以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等方式来表现形象。

写景角度方面,可以从远近、上下、俯仰等观察角度来描写景物,也可以从视、听、嗅、味、触等感官角度来描写景物。

同时,也可以通过形声色摹形拟声绘色等方式来渲染色彩,或者通过动态、静态、虚实等方式来表现景物的特点。

修辞手法方面,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和用典等也是常用的表现手法。

1.托物言志是诗人通过描写事物表达内心感受、态度、志向等。

这里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2.用典故抒情是指借用过去的典故来表达情感。

3.寓情于事是指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叙事中。

4.借古讽今包括借古喻今、借古伤今、怀古凭吊、咏史怀古、借古抒怀等。

5.对写法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

诗人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展开想象,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想念自己,以此来表达思念之情。

6.篇章结构主旨技巧手法包括XXX、想象、象征、悬念、首句点题、开门见山、曲笔入题、重章叠句、层层深入、对比、抑扬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首尾照应、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

诗歌鉴赏写作技巧

诗歌鉴赏写作技巧

诗歌鉴赏写作技巧
写作一篇诗歌鉴赏的文章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技巧:
1.理解诗歌主题:首先要明确诗歌的主题和核心观点,从诗歌
的标题、诗人的背景等方面入手,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解读诗歌结构:注意诗歌的韵律、格律以及诗句的排列顺序。

分析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了解它们如何与主题相呼应,传达作者的情感。

3.分析语言运用:注意诗歌使用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以及诗歌中的意象和符号,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4.品味情感体验:体会诗歌中所体现的情感,如忧愁、喜悦、
痛苦等。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精妙的比喻,诗人能够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出来,读者可以从中获得共鸣和启发。

5.文化背景了解:考虑到诗歌创作是由特定的历史、社会、文
化环境所影响的,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诗歌。

6.自我表达:在鉴赏诗歌的同时,也要结合自身的感受和体验,进行个人的情感表达和思考。

找到诗歌与自己生活或感受的共通之处,并通过比较、对照等方式进行思考和发表观点。

总之,写作一篇诗歌鉴赏的文章需要全面地理解诗歌的主题、结构、语言运用和情感体验,并结合个人的感受和思考进行深入分析和表达。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一)表达方式:诗词中运用叙述、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主要有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远、近、高、低按顺序,绘声绘色、声色并茂。

通过听觉、视觉、嗅觉等多种渠道多角度描摹。

①、动静结合在写景状物的诗文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再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②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再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③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的鉴赏需要关注其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1.象征手法:通过使用具象或抽象的符号、形象、意象等来代
表或暗示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用春天来象征希望和新生。

2.比喻手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比较来突显它
们的共同之处或特点。

例如,将心比作苍穹,形容心情广阔。

3.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性和行为,以增强
表达的形象感。

例如,用“秋风”“呼啸”来描述风的声音。

4.排比手法:通过使用并列结构的句子,以强调同等重要的事
物或概念。

例如,"冰冷的风,寒冷的雨,无情的黑夜"。

5.对仗手法:通过对诗句中的词语、句子进行音、韵、意义上
的对应,以增强韵律和美感。

例如,“山隅隐隐”中的“隐隐”与“山隅”产生对仗。

6.修辞手法:包括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夸张、反复、倒装等,以增强表达力和形象感。

7.节奏感和韵律感:诗歌通常具有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
过对诗句的音调、音节、重复等进行处理,使得整篇诗歌具有一种鲜明的韵律感。

8.意象和意境的营造:通过运用具体而生动的修辞手法,使得
诗歌中的意象更加鲜活,以及透过意象的串联和延展,使得整篇诗歌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氛围。

这些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常常与主题、情感、氛围等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一首优秀诗歌的魅力。

同时也需要根据诗歌的风格、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综合鉴赏。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在众多的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以下几种:(一)比喻作用:1.形象具体可感。

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2.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

例子:“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刘禹锡《望洞庭》)分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二)比拟作用:1.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

2.突出作者的情感。

例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林逋《山园小梅》)分析: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借代作用: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引人联想。

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分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四)夸张作用: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分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五)反复作用:1.音节舒缓和谐,朗朗上口。

2.强调主题,形成气势,突出情感。

3.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

例如: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3.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六)对比作用:1.以强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

2.强化作者思想感情。

例如: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七)隐语(谐音)、双关作用1.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2.使语言含蓄、风趣,令人回味。

例如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分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常见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双关、顶真、互文等。

其中诗歌中考查较多的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

1. 比喻比喻的喻体与本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判断下列几种情况,是不是比喻:同类相比。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表示猜度。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

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示举例。

在祖国建设的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像雷锋等。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等形式。

明喻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暗喻远处绵延的燕山褶皱带作了首都的苍翠的屏障。

借喻夕阳把胭脂抹了一河,便匆匆地落了山。

博喻比起北国的秋来,(南国的秋)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比喻几种特殊形式。

本体同喻体并列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本体同喻体同位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本体修饰喻体这里是花的海洋。

喻体注释本体书籍——人类的朋友。

通感:一种特殊的比喻——感觉间的互相沟通。

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作者把荷花的似有似无的清香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以听觉写嗅觉才能感到的事物,准确而形象地表现了荷香似有似无,忽有忽无的特点。

比喻的作用⑴化平淡为生动⑵化深奥为浅显⑶化抽象为具体⑷化冗长为简洁⑴比喻必须鲜明地表达出思想感情⑵本体和喻体必须是具有相似点的不同事物⑶做比喻的事物要常见、易懂⑷比喻要力求做到新鲜、生动虞美人(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倍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问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度。

知识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叙事及细节描写一

知识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叙事及细节描写一

对抗,它产生的是对话。但在这种对话中,诗歌对于现实既
有呈现它的责任,又有提升它的责任。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叙事及细节描写(一) 【六、变式训练】
1、赏析《观刈麦》中的叙事技巧。 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叠、复沓等修辞手法比比皆是,其中不乏比较完美的文学作
品,长久流传并产生影响,在中国民间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叙事及细节描写(一) 【三、诗歌中叙事方法的特点】
一是写作主体的确立。当代诗歌摆脱了过去那种意识形
态幻觉的集体叙事,使诗人不是在旧的知识话语的框架里思 想并写作,而是把个人命运、思想激情和想象力交给属于自 我的一个写作生涯。充分展示诗人们的创作能力和潜力。 二是人生态度的转变。在此之前的叙事不只是一种技巧的 转变,而实际上是文化态度、眼光、心情、知识的转变。诗 人不再是原先那个被叙事的人,不是离开那个宏大叙事就茫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叙事及细节描写(一) 【六、变式训练】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叙事及细节描写(一) 【六、变式训练】
事诗在不同的叙事结构,它的叙事视角(全知叙述角度、限
制叙述角度)有所不同,叙事方式多种多样。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叙事及细节描写(一) 【二、特点】
中国的民间叙事诗是一种具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的韵文或

诗歌的表达技巧大全

诗歌的表达技巧大全

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大全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是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歌的表达技巧,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歌的表达技巧1诗歌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文学体裁,它高度集中地反映自然景物和现实的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想象。

其语言凝练,且形象性强,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音韵,读起来琅琅上口。

阅读诗歌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而且还可提高自己的阅读与写作水平。

“阅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那如何阅读诗歌呢?1、反复朗诵吟咏。

诗的语言是最精炼、最优美的。

平时所说的“诗一般的语言”,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由于它的押韵和分行,读起来有极强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因此,阅读诗歌时,要通过反复的朗读,读到琅琅上口,熟读成诵,才能体会的出诗的情感。

从而进入诗所创设的优美的意境之中。

2、展开丰富的想象。

诗歌的一大特点就是想象。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

在诗歌中,诗人往往会把几种互不相关的事物,通过想象,像一根线连接无数的珠子似的串起来,形成一个绝妙的统一体。

因此,阅读诗歌一定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诗歌中所描绘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画面。

如此,既可加深对诗的理解,又可提高和丰富自己的想象能力。

3、从关键词句入手,深入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歌通过简洁的语言,凝聚了诗人浓烈的思想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

读诗歌,关键就是要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从中受到启发与感染。

而有些诗歌所包含的思想内含较为深刻,如《题西林壁》。

这首诗就要抓住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次山中。

”通过细心的领会,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深刻的哲理。

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沧浪亭怀贯之①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②,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注】 ①贯之:诗人的朋友。②悰(có ng):快乐。 这首诗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突破点
表达技巧“ 4 题型”
题型一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 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 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其中比喻、比拟、夸张、 借代、双关是考查重点。

角度一 比 喻
内涵 作用 举例 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做比方的修辞手法。一般分为明喻、 暗喻、借喻。 运用比喻可以使语言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五首(其二)》]
角度三 夸 张
内涵 作用 举例 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 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着意夸大或缩小。 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既有比喻,又有夸张)(李煜《虞美人》 )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 此诗为诗人 63 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请从运用修辞和抒发情感两方面分析“鸟飞犹是半年程”一句的妙处。
答案:①这一句使用夸张手法。(明技巧) ②人不能像鸟那样自由地快速地飞翔,可是即使是鸟儿,也要半年才能飞到, 极言自己离开京师之遥远。(释运用) ③突出表现诗人对京城深深的眷念之情,以及对回京之难的感叹。(析作用)
角度四 借 代
内涵 作用 举例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或借事物的局部(或特征)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的运用可以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
描写方式:白描 细节描写
间接抒情
正侧面描写
4.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5.鉴赏诗歌的结构技巧
对比
衬托
渲染
用典
比兴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 视听结合 卒章显志 以景结情 抑扬 铺垫
表达技巧“4类型”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 现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 效果。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四大 部分的内容。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有单独考查的,也 有结合形象、语言和思想感情来考查的。因此,它应该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角度五 双 关
内涵 作用 举例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等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含意,言在 此而意在彼。 双关可使诗歌的内蕴丰厚,余味深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晴”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答案:①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 辞手法。(明技巧) ②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 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 (释运用) ③颈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眼前 景象的萧条之意,更加重了对 昔日朋友的怀念之情。(析作用)
角度二 比 拟
内涵 作用 举例 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是赋予事物以人的特点;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彼物来写。 使用比拟可以让描绘的事物更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表意更丰富,表达的情感更感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课案六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濡染书卷气,培育我正义 胸中存浩然,振作我精神
课前一句话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课案五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达技巧考点解读
2.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3.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表达技巧“4类型” 比喻 比拟 夸张
精准解答“3步骤” 借代 双关
答案:①“晴”和“情”谐音双关。(明技巧)表面上说晴雨的“晴”(晴 朗),实际上说情感的“情”(情感)(“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 的隐语)。(释运用)③含蓄贴切地表现出抒情女主人公听到情郎的歌声时 所产生的疑虑不安、含羞、惊喜等微妙复杂的情感。(析作用)
题型二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2.(2016·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 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 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①比拟、排比。(明技巧)②“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 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 “诗”拟物,(释运用)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 现作者迸发的诗情。(析作用)③“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 成排比句,(释运用)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析作用)
4.(2013· 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答案:韦诗:比喻,以烛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烛相伴,照人无眠。 【注】 和韦苏州 《秋斋独宿》 赵诗:借代,借“晕”代 [金]赵秉文 月。“晕”配以“冷”,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 【注】 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句。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