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石灰吟》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10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石灰吟 竹石教案
第二课时石灰吟竹石【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读诗时,抓住关键词,了解石灰和竹子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托物言志抒发自己清正、廉明、正直、坚韧不拔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难点】1.体会托物言志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曾经学过贺知章的《咏柳》,谁能背诵一下。
2.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代诗人把从自然中得到的感染与启迪,还有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两首咏物诗《石灰吟》《竹石》。
设计意图:由这两首诗的写法引入古诗,一开始就渗透了这种写法。
二、学习《石灰吟》。
1.出示作者简介。
(多媒体课件)教师简单介绍: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有《于忠肃集》。
于谦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
2.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做上记号。
3.学生自学,自主探究。
4.自学交流,理解诗意。
(多媒体展示)(1)出示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明确:“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
“若等闲”意思是好像很平常。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把烈火焚烧、锤炼看成很平常的事。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确:“粉骨碎身”是指石灰在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浑不怕”指一点也不怕;“清白”是指石灰的颜色纯白。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怕粉身碎骨,要把清白留给人间。
设计意图:只有了解了古诗的意思,学生才能更好地感悟诗情。
5.感悟诗歌情感。
(1)引导:再读古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吗?联系作者生平及写诗时的时代背景,小组讨论,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提示:抓住“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感受,重点体会“清白”) 提问:这个“清白”到底是指什么?(高尚的品格)(2)补充:石灰的生命历程:千锤万凿(石块出山)→烈火焚烧(成为生石灰)→(水中浸泡)粉骨碎身(成为熟石灰)→(粉刷墙面)留下清白(美名)。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公开课教案
10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三首》包括《马诗》《石灰吟》《竹石》三首古诗。
三首古诗都是咏物诗,立意深远,表情达意含蓄。
三位诗人借咏叹马、石灰、竹石,抒发个人的远大志向与抱负,表明自己的立场以及做人的准则。
【教学目标】1.读准“燕、劲”等字的读音,会写“络、锤”等字,默写《竹石》。
2.借助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及诗人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教学策略】1.指导朗读古诗大多讲究押韵,这一特点体现在朗读上就表现为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且韵味十足。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
有了前面的朗读、感悟的铺垫,后面的背诵自然水到渠成。
2.借助注释为了体现“诗意的古诗”,在设计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必要的理解。
让学生先借助注释弄清字词意思,再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体验中感悟诗情。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马是人类忠诚的朋友,中国人历来喜欢以千里马赞誉良才,今天我们就通过《马诗》来看看,唐朝的李贺,赋予了马怎样的形象呢?【设计意图】选择与“马”相关话语,创设情境,既紧扣诗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读好节奏1.回忆读诗方法,指导学生划节奏。
2.听录音,读古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设计意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培养语感。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为下面理解诗句做铺垫。
三、品读古诗,体会诗意1.自读古诗,了解诗意。
2.品读第一、二句。
(1)赏析前两句诗的含义。
(2)“大漠”“燕山”入手,体会诗境。
(3)指导体会“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象。
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人教版)10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石灰吟 竹石优秀教案
(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
③后两句写竹子历经磨难之后,照样坚韧不拔,又暗喻什么?
(暗喻作者历经人生的磨难艰险后操守更坚定。)
④指导朗读。
6.归纳主题:《竹石》这首诗通过描写竹子扎根在岩石缝中坚韧不拔的性格,表现了诗人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7.表现手法:这首咏物诗采用了借物喻人、咏物明志(即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前两句“状物”,后两句“抒情”。)
设计意图:
只有了解了古诗的意思,学生才能更好地感悟诗情。
5.感悟诗歌情感。
(1)引导:再读古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吗?联系作者生平及写诗时的时代背景,小组讨论,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提示:抓住“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感受,重点体会“清白”)
提问:这个“清白”到底是指什么?(高尚的品格)
设计意图:
由这两首诗的写法引入古诗,一开始就渗透了这种写法。
二、学习《石灰吟》。
1.出示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
教师简单介绍: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
2.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做上记号。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石灰吟》《竹石》两首诗的意思,并被两位诗人高洁正直的品质深深地感动,同时我们要学习两位诗人的品格和精神。
【板书设计】
10古 诗 三 首
《石灰吟》《竹石》
↓↓
开凿、焚烧不放松、坚劲
↓↓
坚韧,不怕艰难,不怕牺牲坚贞、高洁
(2)补充:石灰的生命历程:千锤万凿(石块出山)→烈火焚烧(成为生石灰)→(水中浸泡)粉骨碎身(成为熟石灰)→(粉刷墙面)留下清白(美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0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石灰吟 教案
10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石灰吟教学目标:1.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学会诗中“锤、凿、焚”3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
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
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难点: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直指所吟事物。
1.读题导入,了解“吟”这种诗歌形式。
2.回顾学过的“吟”这种诗歌形式的诗。
二、初读诗句,读出韵味(一)揭示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读准字音。
(板书:字音)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指导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读准“粉骨碎身”一词,比较“粉骨碎身”与“粉身碎骨”的异同,举一反三,体会汉语词汇的丰富)3.齐读古诗,检查纠正字音。
(二)揭示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读出节奏。
(板书:节奏)1.学生边读边划分古诗节奏。
2.根据划分的节奏自由朗读。
3.总结七言绝句的一般节奏。
4.指导学生按节奏齐读古诗。
(三)学生欣赏并尝试吟唱《石灰吟》。
三、体味诗意,初识写法(一)揭示学习古诗的第三步:读懂诗意。
(板书:诗意)想象画面、交流诗句的大意。
(二)图物结合,了解石灰。
(三)抓关键词,体味诗意。
集体交流:重点理解概括石灰产生过程的三个词语(预设)1.千锤万凿(1)理解“千锤万凿”,体会石灰被开采时经受的考验。
(2)指导朗读第一句话,读出石灰被开采时经受的考验。
(3)词语拓展积累:你学过哪些带有“千、万”的四字词语?2.烈火焚烧(1)对比:(师补充内容)煅烧石灰的温度有900~1100℃,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温度才100℃,体会煅烧石灰的烈火之猛。
(2)紧扣“等闲”一词,与“烈火焚烧”形成鲜明对照,体会石灰面对严峻的考验,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的心境。
(3)诗句拓展积累:万水千山只等闲(4)小结石灰的高尚品质:不畏艰险、坚强不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石灰吟》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写的事物抒发了作者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生平的写照。
古诗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句子是“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理解古诗大意以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情感教育。
【学情分析】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对于学生来说,读好古诗、背诵古诗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做起来比较容易。
但是如何让学生从凝炼简洁的诗句中,驰骋想象,领会诗情,确实不容易。
本课的设计以师生互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点,相机引导,教学风格清新明快,课堂因此而充满了了生机与活力。
【教学目标】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三首古诗。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三首古诗。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请地朗读、背诵《石灰吟》。
2、借助注释自主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在古诗中表达的志向。
3、分析三首古诗表达方法的共同点,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背诵《马诗》,说说诗歌内容。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李贺通过咏马表达自己的志向。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托物言志诗——《石灰吟》。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使学生顺利进入学习古诗的情境。
在准确而有节奏地朗读两首古诗之后,点出本节课的所学古诗也是关于吟的这种诗歌体裁】二、“吟”出诗题,弄清题意。
1.出示“吟”字,引出诗题。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经常在题目中用上一个字——“吟”(课件出示)。
它是个形声字,从口,今声。
《古诗三首》第2课时示范课教案【部编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锤、凿、焚”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石灰吟》《竹石》,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诗意,了解诗中事物的特点。
4.联系诗人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人生志向。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诗意,了解诗中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1.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诗意,了解诗中事物的特点。
2.联系诗人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人生志向。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复习回顾,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相机评价。
(1)听写上节课学写的1个字。
(2)指名背诵《马诗》。
过渡: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读懂了李贺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今天我们再来看看于谦和郑燮两位诗人又借助事物表明了自己怎样的人生志向呢?2.引出古诗,明确题意。
引导:读读诗题,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预设1:“吟”是赞美、吟诵的意思,所以“石灰吟”就是对石灰的赞美。
预设2:“竹石”就是长在石缝中的竹子。
过渡:的确,这两个诗题就点明了今天两位诗人所咏叹的事物,那么它们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先来看看于谦笔下的石灰吧!(板书:石灰吟)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又以两个新事物为引子,激发学生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结合注释知大意,了解石灰特点,体会作者情怀。
2.探究过程(1)学生结合注释自读古诗,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大意。
(2)学生抓住关键词明确石灰特点,并结合作者生平体会其情怀。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3.探究活动(1)结合注释,明确诗歌大意。
引导:请你结合注释自读古诗,四人一组,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学生畅谈、质疑,小组派代表回答,师随机指导。
成果展示:①字词梳理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②诗意梳通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教案
10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本课编排了三首托物言志的古诗,分别是李贺的《马诗》、于谦的《石灰吟》和郑燮的《竹石》。
学习古诗不仅要学习古诗的内容,还要挖掘诗中蕴含的内涵,以及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初步了解诗的意思,但对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还无法把握。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抓住并能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
二、教学目标1.巩固前两首诗。
朗读理解《竹石》,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
背诵默写古诗。
2.读懂诗句,想象画面。
感受三首诗所蕴含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检查巩固,把握诗句的表达方法。
学法导读《竹石》,理解诗意。
对比阅读,发挥想象,体会三首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古诗的阅读方法,体会诗人坚韧的品格。
默写《竹石》。
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诵读古诗:《马诗》《石灰吟》2.回顾诗意:《马诗》这首诗通过咏马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及其怀才不遇的感慨。
《石灰吟》借石灰来抒发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忠诚卓绝的意志和节操。
(二)感知诗意1.导读要求:感情朗读,方法认知。
《竹石》自读提示:(1)知——诗人背景(2)读——熟读成诵(3)解——借释明诗(4)挖——写法情感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说说诗句的意思。
2.自由朗读:朗读诗句,划分节奏,读出韵律,体悟情感。
竹石[清]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知诗人:清朝的郑燮。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
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年间进士。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文学成就:擅画兰竹。
为“扬州八怪”之一。
散文风格真率自然,富有风趣,《家书》传诵广泛主要作品:《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等。
4.阅读理解:(1)借助注释和插图说说古诗大意。
(2)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在空白处批注你的理解。
(3)本诗的主题是______,是写竹子还是石头?(4)词语解释:①任:____ ②尔: ____(三)理解诗句1.借释明诗:找出状物、抒情的诗句。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2.2《石灰吟》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2.2《石灰吟》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石灰吟》是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石灰工人在开采石灰过程中的艰辛,以及石灰的烧制过程。
课文通过石灰工人的辛勤劳动和石灰的烧制过程,表现了人们的坚韧不拔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适合学生朗读和感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诗歌的基本知识,如韵律、节奏、意象等,具备一定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但是,对于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石灰烧制过程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石灰烧制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石灰工人的辛勤劳动,认识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石灰烧制过程。
2.教学难点:对于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石灰烧制过程的理解,以及学生朗读和感悟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专业术语、石灰烧制过程等,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图片: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如石灰工人开采石灰的图片,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感知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导入,展示石灰工人开采石灰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第【1】篇〗《石灰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1.初步领悟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表达对诗人的敬佩,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课前预习:1.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2.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作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教具准备:ppt教学过程:一、疏言:理解诗歌的意思1.导入解题(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老师可要考考你们,老师说上句,你们接下句。
例:生当作人杰----(2)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份热爱,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
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诗题。
(强调“吟”不要多加一点)(3)同学们对石灰了解吗?说说看。
什么颜色?(4)在中国白色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干净、纯洁、清白)(5)再看这个“吟”,什么意思?往往含有一种什么样的意思?(赞颂)(6)我们有没有接触过带有“吟”的古诗?古诗题目中有“吟”字的?(7)今天我们学的《石灰吟》是在赞颂——石灰。
2、初读诗歌,了解大意导入:是啊,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1)自主学习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示,自己自学这首诗。
(出示)自学目标:1.朗读《石灰吟》,要做到正确、流利,努力做到有感情,读出诗歌的韵味。
2.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句,理解“锤、击、若等闲、粉骨碎身、清白”等词语的意思。
3.把词语的意思带入诗句中,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交流展示,矫正反馈①展示课文朗读(师注意评价)师精讲七言诗的停顿、节奏。
师点拨:我给大家提个建议,看最后一句,应该读得慢一点。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0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会写“锤、凿、焚"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石灰吟》《竹石》。
3.结合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感知诗的大意,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4.学习《石灰吟》中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竹石》正直倔强,高傲倔强的风骨。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诗。
难点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复习检查回顾一下课文,《马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期望,以及不被重用的苦闷。
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永开不败的花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认识一位诗人——于谦。
出示课题:《石灰吟》2. 作者简介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
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3.创作背景相传有一天,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
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据说此时于谦的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4.简介中秋节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
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字词梳理: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第二课时(石灰吟))教案
这首古诗,通过赞美石灰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进而表明诗人于谦正像他笔下的石灰一样任凭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精神品质。
巩固
练习
搜集运用托物言志这一表达方法的诗歌,用本课学到的方法自学,然后背一背。
板书
设计
石灰吟
志向清白
石灰 (托物言志) 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经常在题目中用上一个字——“吟”(课件出示)。它是个形声字,从口,今声。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有吟诵、赞美之意。我们也曾经学过题目中带有“吟”字的古诗,如白居易的《暮江吟》、孟郊的《游子吟》,谁能给大家背一背?(抽生背诵)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带“吟”的诗——明代于谦《石灰吟》(出示题目并板书)。《石灰吟》可以说是一首石灰的赞歌,更是高尚情操的体现。(齐读诗题)
2.集体交流,指导朗读。
诗歌前两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意思是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诗歌后两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意思是纵然粉骨碎身也全不惧怕,只要能将清白留在人世间。
让我们带着钦佩,带着赞美,再次来感受石灰的坚强和洁身自好的追求吧。(板书:洁身自好)
四、交流探讨,体会诗人情感。
1.“诗言志”:诗人借石灰的志向、清白和坚强不屈,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2.全班交流:这首诗要表达的深层意思是什么?(这首诗正是诗人于谦自己的人生追求和高尚人格的写照。)
3.本诗属于托物言志诗。看起来描写的是石灰,实际上是诗人在寄托“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强烈感情以及爱国爱民,哪怕粉骨碎身也在所不惜的情怀。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之二:石灰吟》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之二:石灰吟》教学设计《石灰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能通过朗读来展示自己的独特感悟学情分析针对学生的学情,本课诗人于谦的历史背景学生了解甚少,让学生提前查找相关资料重点难点借助提供的背景资料,体会诗人清白忠烈的情感和品质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1、复习回顾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相信经过六年的学习生活,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吧,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组织学生自由背诵(2—3人)2、导入唐代大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让无数游子为之动容的诗句,同学们还能记得吗?指名背诵:《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评价:声情并茂,感人至深啊!题目中的“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这种形式的诗歌——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二、初读感知1、读通全诗诗人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00页,自由读一读这首诗歌(1—2分钟)2、在朗读中强化生字的识写指名朗读,结合学生的朗读学习“焚”的读音和写法课后描红,仿写,师适时示范,并讲解3、理解诗意结合提供的阅读参考资料,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读书参考资料】同位之间交流集体交流,指名说适时给予帮助或是提示4、再读,加深感知结合你对诗句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这首诗(2—3人)三、深读品味唐朝诗人白居易曾说,歌咏言,诗言志那么于谦写这首诗,是想表达什么样的志向呢?下面,请同学们了解一下于谦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落入侵中原,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瓦剌部落挟持英宗皇帝一直打到北京城外,明王朝危在旦息而打败瓦剌的最好办法就是再立新皇帝,让瓦剌手中的英宗皇帝失去作用,以粉碎瓦剌部落拿英宗皇帝作为要挟的阴谋可是,没有一个大臣敢提出来,因为,这样做是谋逆之罪,虽然有可能打败瓦剌但是,万一英宗皇帝获救后重登帝位,就会有谋逆之嫌,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杀身之祸于是,许多大臣都主张向瓦拉投降,把都城南迁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也完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当他看到,即使粉骨碎身,也要在人间留下洁白干净的石灰时,于谦感触很深1、从诗句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变化呢?(全不怕)2、此时,于谦会怎么想呢?(组织学生交流)3、他又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呢?(组织学生交流)于谦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略加思索便吟出了这首《石灰吟》,他是怎样吟诵的呢?——指名朗诵于谦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于是,他在朝堂上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主张他和太后一起拥立英宗的弟弟为新皇帝,并亲自率领京城军民奋力杀退瓦剌,救万民于水火但英宗获救不久,就密谋发动了“夺门”之变,重登帝位随后,于谦便遭到奸臣陷害,以谋逆之罪将于谦打入死牢此时,如果你是于谦,你会怎么想呢?你会为当初的决定而后悔吗?(组织学生交流)在狱中,于谦想到奸臣当道,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他问心无愧,他想到了《石灰吟》,便在在狱中仰天长叹——(指名朗读)当于谦被压往断头台的时候,面对一个个泪流满面前来为他送行的京城百姓,他有千言万语想对他们诉说,最后,他把千言万语都浓缩到了《石灰吟》上,于是,他手扶铁镣,仰天慷慨悲歌——(指名朗读)在笔者看来,《石灰吟》中的“吟”字,既是对于谦的赞美,同时也是在为于谦的悲壮牺牲而感到惋惜此时,我们会这样来读——500多年过去了,后人阅读《石灰吟》,感觉这不仅仅是诗人对石灰的赞美,也是于谦本人一生的写照,人们会这样来赞颂诗人于谦——(配乐)(指名朗读)四、拓展同学们,关于于谦的奇闻轶事,在史书上多有记载,我这里有一些材料是关于“两袖清风”的故事请大家读一读于谦的《入京诗》,对照诗词欣赏来进一步走进于谦伟大的精神世界《入京》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金纳银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成为一时佳话五、小结延伸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从中感受到于谦的清白忠烈最后再给大家留一个超级问题,于谦真的什么都不怕吗?从《石灰吟》和《入京》这两首诗的某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认为于谦他也“怕”,那么,他究竟怕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这节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5石灰吟课时设计课堂实录5石灰吟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1、复习回顾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相信经过六年的学习生活,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吧,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组织学生自由背诵(2—3人)2、导入唐代大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让无数游子为之动容的诗句,同学们还能记得吗?指名背诵:《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评价:声情并茂,感人至深啊!题目中的“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这种形式的诗歌——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二、初读感知1、读通全诗诗人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00页,自由读一读这首诗歌(1—2分钟)2、在朗读中强化生字的识写指名朗读,结合学生的朗读学习“焚”的读音和写法课后描红,仿写,师适时示范,并讲解3、理解诗意结合提供的阅读参考资料,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读书参考资料】同位之间交流集体交流,指名说适时给予帮助或是提示4、再读,加深感知结合你对诗句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这首诗(2—3人)三、深读品味唐朝诗人白居易曾说,歌咏言,诗言志那么于谦写这首诗,是想表达什么样的志向呢?下面,请同学们了解一下于谦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落入侵中原,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瓦剌部落挟持英宗皇帝一直打到北京城外,明王朝危在旦息而打败瓦剌的最好办法就是再立新皇帝,让瓦剌手中的英宗皇帝失去作用,以粉碎瓦剌部落拿英宗皇帝作为要挟的阴谋可是,没有一个大臣敢提出来,因为,这样做是谋逆之罪,虽然有可能打败瓦剌但是,万一英宗皇帝获救后重登帝位,就会有谋逆之嫌,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杀身之祸于是,许多大臣都主张向瓦拉投降,把都城南迁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也完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当他看到,即使粉骨碎身,也要在人间留下洁白干净的石灰时,于谦感触很深1、从诗句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变化呢?(全不怕)2、此时,于谦会怎么想呢?(组织学生交流)3、他又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呢?(组织学生交流)于谦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略加思索便吟出了这首《石灰吟》,他是怎样吟诵的呢?——指名朗诵于谦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于是,他在朝堂上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主张他和太后一起拥立英宗的弟弟为新皇帝,并亲自率领京城军民奋力杀退瓦剌,救万民于水火但英宗获救不久,就密谋发动了“夺门”之变,重登帝位随后,于谦便遭到奸臣陷害,以谋逆之罪将于谦打入死牢此时,如果你是于谦,你会怎么想呢?你会为当初的决定而后悔吗?(组织学生交流)在狱中,于谦想到奸臣当道,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他问心无愧,他想到了《石灰吟》,便在在狱中仰天长叹——(指名朗读)当于谦被压往断头台的时候,面对一个个泪流满面前来为他送行的京城百姓,他有千言万语想对他们诉说,最后,他把千言万语都浓缩到了《石灰吟》上,于是,他手扶铁镣,仰天慷慨悲歌——(指名朗读)在笔者看来,《石灰吟》中的“吟”字,既是对于谦的赞美,同时也是在为于谦的悲壮牺牲而感到惋惜此时,我们会这样来读——500多年过去了,后人阅读《石灰吟》,感觉这不仅仅是诗人对石灰的赞美,也是于谦本人一生的写照,人们会这样来赞颂诗人于谦——(配乐)(指名朗读)四、拓展同学们,关于于谦的奇闻轶事,在史书上多有记载,我这里有一些材料是关于“两袖清风”的故事请大家读一读于谦的《入京诗》,对照诗词欣赏来进一步走进于谦伟大的精神世界《入京》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金纳银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成为一时佳话五、小结延伸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从中感受到于谦的清白忠烈最后再给大家留一个超级问题,于谦真的什么都不怕吗?从《石灰吟》和《入京》这两首诗的某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认为于谦他也“怕”,那么,他究竟怕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这节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二、选择题2.一千张糖纸铁凝①那是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外婆家住。
3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3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欣赏古诗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古诗三首》: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唐代杜甫的《春望》,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韵味,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诗歌:学生自读、齐读,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3. 理解诗意:逐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分析诗歌:探讨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5. 交流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6. 欣赏古诗: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音频,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韵味。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8.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2. 作者:王之涣、杜甫、陆游3. 诗歌内容:简要概括三首诗歌的主题4. 思想感情:作者的情感表达5. 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偶等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三首》。
2. 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象,为每首诗配一幅插图。
3. 摘抄你认为最美的诗句,并写出自己的理解。
4. 搜集其他古诗,与同学分享,感受古诗的魅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欣赏。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 课后作业要具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 (2)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 (2)《石灰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学情分析《石灰吟》是一首表达自己人生处世观的咏物诗,与一些写景诗不同:对于写景诗,学生比较容易读懂,还可以领略到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而对于咏物诗,学生读文字本身容易知道诗歌写了什么,但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学生处在似懂非懂状态之中。
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距离,这种距离可能有时间上的,历史上的,知识水平上的,情感上的……学生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阅历的限制,人生体验的缺乏,他们面对精彩的文本,可能是毫无知觉的,因而对诗歌的深层探究不一定到位。
重点难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朝气蓬勃,弥久不衰。
我们从小一直学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指名吟诵两至三首古诗)【设计理念:在复习曾经学过的古诗这一环节中,使学生能够对中国的古诗词有概括的了解,引发起学习古诗的兴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第【1】篇〗《竹石》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
3.通过对诗文的理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立志、做人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反复诵读,让学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古诗《风》吗?一起背一下。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唐代】李峤【简析】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课件出示《爆竹》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明代】黎淳【简析】虽然我的身材瘦小,全身被扎得紧紧的,但是,我并不因而心灰意冷。
等到适当的时节,我的心中就会引燃火焰,在万人头上发出如雷的声响。
齐读一、了解咏物诗1.我们学过写景诗、送别诗,那么大家说以上两首诗是什么诗呢?(板书;咏物诗)2.什么是咏物诗呢?抽生说。
师:简而言之,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
(板书: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咏物诗——竹石。
二、学诗悟情(一)今天老师教大家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叫“三步学习法”,即:解诗题、知作者读诗文、明诗意看注释、悟诗情(二)学习《竹石》板书课题1.解诗题知作者(1)读诗题,知道了什么?竹石是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2)抽生展示收集到的作者郑燮的资料,其他学生捕捉信息。
(3)一般我们看到的竹子是长在什么地方?从诗题你猜猜作者郑燮要写什么?猜猜作者郑燮想表达什么情感?(4)学生猜测究竟作者郑燮写的和大家猜的是否相同呢?我们来登上第二级台阶——读诗文明诗意。
2020年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2020年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二课时》语文教案第二课时一、解题。
昨天,我们在李贺的《马诗》中读出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今天,我们来学习明代诗人于谦在12岁时写下的一首诗。
齐读课题。
“吟”是古代持歌的一种体裁,是吟诵、赞美的意思,“石灰吟”的意思就是“吟诵、赞美石灰”,如《游子吟》《暮江吟》。
这首诗还有一个题目叫《咏石灰》,“咏”也是古代持歌的一种体裁,如《咏柳》《咏鹅》。
古代诗歌的体裁还有很多,如“行”“引”“歌行”等,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去了解一下。
二、学习古诗。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看看于谦为什么要赞美平凡的石灰,让我们从文章中找答案。
1.理解诗句意思。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万”不是实指,而是虚指。
你能举出类似的词语吗?(千言万语、千头万绪、千丝万缕、千呼万唤、千变万化、千军万马、千辛万苦、千差万别、千真万确、千山万水)(2)“等闲”的意思。
(出示)选一选:“等闲”在字典中也有几种解释:①平常;②随随便便,轻易;③无端,平白地。
A“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的“等闲”应取第( )种解释。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中的“等闲”应取第( )种解释。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等闲”应取第( )种解释。
D.“等闲之辈”中的“等闲”应取第( )种解释。
E.“等闲视之”中的“等闲”应取第( )种解释。
2.体会石灰精神。
(1)石灰石经过千万次的敲击锤打,历经千辛万苦运出了深山,被放入土窑中去经受烈火的焚烧。
如果石灰石有表情会是怎样的表情?如果石灰石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经过烈火的焚烧,石灰石已经变成浑身雪白的石灰,人们把它浸到水里,为了把洁白无瑕的颜色奉献给人类,石灰承受住一次又一次的痛苦折磨,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石灰?(顽强不屈、大公无私、英勇无畏、无私奉献)(2)石灰顽强不屈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在古诗中的哪两个词体现出来了?(“若等闲”“浑不怕”)①理解“若”是什么意思?②理解“浑不怕”:“浑”有几种意思(出示“浑”字的解释)你能根据字义组词吗?“浑”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诗中写石灰对于什么全不怕?(3)教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石灰,为了理想为了奉献,它勇于自我牺牲。
统编版六年级下《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完美版教案
10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竹石》。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
默写《竹石》。
教学策略认写字词本课要求会写的4个字中,要引导学生注意“锤”右部4个横画的长短分布情况,并提示学生四个横之间的空隙要均匀,“凿”下半部分要写平稳、写端正,“”不要多写一横。
阅读理解古诗大多讲究押韵,这一特点体现在朗读上就表现为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且韵味十足。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
有了前面的朗读、感悟的铺垫,后面的背诵自然水到渠成。
积累运用本课三首古诗都要求背诵积累。
要在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如边想象画面边背诵,形象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学习卡片。
2.搜集相关背景资料。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搜集诗人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马诗》和《石灰吟》,会写4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马诗》大意,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3.了解《石灰吟》大意,体会作者的人生志向和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1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导入:(出示马的图片)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你们都知道关于马的哪些知识呢?那你们喜欢马吗?是啊,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
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
(出示石灰的图片)你们见过石灰吗?说一说你们对石灰的了解。
2.揭题:马、石灰,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在诗人的笔下会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前两首诗,一首描写马,一首描写石灰,看一看诗人赋予了它们怎样的特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竹石石灰吟优秀教案
古诗《石灰吟》《竹石》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2、结合两首古诗特点拓展写作技巧。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2、结合两首古诗特点拓展写作技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导学案、PPT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石灰吟》和《竹石》这两首古诗。
2.新课:(1)读文,初步感知大意:以自学、汇报为主①《石灰吟》A逐句理解:“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
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对待烈火焚烧、锤炼看作很平常的事。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身碎骨”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
浑不怕:一点也不怕。
浑:全,都。
清白:指石灰的颜色纯白,没有斑点。
B整体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②《竹石》A逐句理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你看,它的根深深地扎入断裂岩缝中间,像一只手紧紧地抓住岩石,像一口钢牙牢牢地咬定青山。
这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裂的山岩之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磨:折磨。
“坚进”坚定强劲。
任:任凭。
尔:你。
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让它屈服。
B整体理解: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歌的意思。
(2)感悟诗歌情感:①初步感知诗歌情感:这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灰与竹子,说一说,石灰与竹子给你分别留下怎样的印象?石灰:开采石灰时非常艰苦,烧制石灰时面对严峻的考验。
朗读,读出石灰的面对各种考验泰然自若。
竹子:长在高山岩石中的竹子。
它高大挺拔,扎根艰难与顽强。
看图,感受竹子的坚强。
朗读,读出长在岩石中的竹子那种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第1篇】教养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
能正确讲写: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
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重难点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课前准备投影图,练习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乐的课文朗诵录音。
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检查预习。
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展示预习资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故事。
(2)、其他的诗。
讲读《墨梅》听配乐课文朗读。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重点讨论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2)、颜色是指什么的颜色?一般会有什么颜色?(3)、清气是什么?(4)、为什么作者说只留清气满乾坤?指导朗读(1)、学生自练。
(2)、教师指导练习。
(3)、当堂背诵。
检查背诵,练习反馈。
作者用梅花赞美注重_______,而不注重_________的人。
背诵《墨梅》。
第二课时:课前复习。
背诵《墨梅》。
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样的人?回忆方法。
讲读课文《竹石》、《石灰吟》。
(一)、讲读《竹石》。
听配音朗诵。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四人小组讨论仍然没弄懂的质疑。
(1)、什么咬定了青山不放松?(2)、竹子为什么不生长在泥土里,而要立根于岩石中呢?(3)、东西南北风是什么风呢?重点讨论,你觉得诗人写竹石是不是只为了写竹石呢?他其实是在写谁?为什么他不直接写呢?指导朗读,背诵。
(二)、讲读《石灰吟》听指名朗读。
根据注释,理解诗句。
把仍未理解的诗句在小组中提出,共同解决。
重点讨论:(1)、石灰在成为建筑材料之前经历了哪些考验?(2)、作者写石灰其实是想写谁?写什么品格?指导朗读、背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是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写的事物抒发了作者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生平的写照。
古诗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句子是“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理解古诗大意以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情感教育。
【学情分析】
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对于学生来说,读好古诗、背诵古诗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做起来比较容易。
但是如何让学生从凝炼简洁的诗句中,驰骋想象,领会诗情,确实不容易。
本课的设计以师生互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点,相机引导,教学风格清新明快,课堂因此而充满了了生机与活力。
【教学目标】
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三首古诗。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三首古诗。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请地朗读、背诵《石灰吟》。
2、借助注释自主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在古诗中表达的志向。
3、分析三首古诗表达方法的共同点,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背诵《马诗》,说说诗歌内容。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李贺通过咏马表达自己的志向。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托物言志诗——《石灰吟》。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使学生顺利进入学习古诗的情境。
在准确而有节奏地朗读两首古诗之后,点出本节课的所学古诗也是关于吟的这种诗歌体裁】
二、“吟”出诗题,弄清题意。
1.出示“吟”字,引出诗题。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经常在题目中用上一个字——“吟”(课件出示)。
它是个形声字,从口,今声。
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有吟诵、赞美之意。
我们也曾经学过题目中带有“吟”字的古诗,如白居易的《暮江吟》、孟郊的《游子吟》,谁能给大家背一背?(抽生背诵)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带“吟”的诗——明代于谦《石灰吟》(出示题目并板书)。
《石灰吟》可以说是一首石灰的赞歌,更是高尚情操的体现。
(齐读诗题)
3.看着这个诗题,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思考)
过渡:是啊,司空见惯、平平凡凡的石灰(展示相关图片)有什么值得赞颂的?让我们在诗中寻找一下答案吧。
【设计意图:抓字眼,明诗意。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困难字词的意思。
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整首古诗,在相机点击重点字词意思后,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的大意。
】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诗意绽放(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默读古诗。
读到“千锤万凿”,仿佛看到了铁锤,听到了铁锤击打声;读到“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眼前仿佛出现了焚烧的火光烈焰、生石灰入水的腾腾热气。
读完古诗,我们能想象出石灰石在石灰窑里被烧成石灰粉的过程。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石灰的什么品质?(板书:志向清白坚强不屈)
2.集体交流,指导朗读。
诗歌前两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意思是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诗歌后两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意思是纵然粉骨碎身也全不惧怕,只要能将清白留在人世间。
让我们带着钦佩,带着赞美,再次来感受石灰的坚强和洁身自好的追求吧。
(板书:洁身自好)
【设计意图:朗读学习古诗方法提出朗读古诗要注意读准字音以及节奏,多读古诗,明确《石灰吟》的节奏,示范朗读古诗,再请生读古诗,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
四、感悟诗歌,体会情感。
感知石灰品质。
1、读了这么多遍,你觉得“吟”在这里还可以怎么理解?(颂、赞等等)
2、你是从哪读出来的呢?
3、让我们一起看一看石灰这不同寻常的经历吧。
(图片出示石灰的制作过程。
)(师作讲解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千锤万击出深山(千和万红色强调锤和击红色强调)
(1)从这千和万你能感受到什么?锤:敲打。
击:撞击。
千、万:指撞击的次数多,虚指,不是实指一千一万,是夸张的手法。
(2)这一次又一次的锤子和凿子可是重重地砸在、狠狠地敲在石灰石的身上的啊,再读。
(3)让我们一笔一划地再写一写“锤”和“击”,再一次地感受石灰石所受的磨难吧!(指导书写“锤”和“击”)
过渡:石灰石所受的磨难仅仅是千锤万击吗?(引出烈火焚烧)
烈火焚烧若等闲
(1)石灰石烧制的火焰温度可是1500度啊!指导生再读。
(2)理解“若等闲”。
(结合长征中的诗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看到这个词语,你能想到哪些词语?(从容不迫、泰然自若等等)
(4)师生配合读这一句。
过渡:这千锤万击,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石灰畏惧了吗?引读最后两句。
(5)让我们也用一句诗来赞美石灰。
(坚强不屈为清白、从容不迫为清白等等)
4、配乐读全诗。
五、初识“托物言志”,理解“清白”。
1、投影“只留清白在人间”。
2、出示资料,生默读,看看你有没有更深的理解。
3、生汇报。
(生谈哪一句就带着理解读哪一句)
4、小结:是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
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可我们在诗读了出来,这样的表达方法叫做: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设计意图:与其直接告诉学生作者是想借助这首诗来表达自己清白的志向,不如让学生通过于谦的生平资料自己通过阅读去发现于谦的人生经历和石灰有着相似之处,进而了解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
】
五、课堂小结。
这首古诗,通过赞美石灰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进而表明诗人于谦正像他笔下的石灰一样任凭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精神品质。
石灰吟
志向清白
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