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扬州韩绰判官》课后习题

合集下载

《寄扬州韩绰判官》教学案

《寄扬州韩绰判官》教学案

第六专题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寄扬州韩绰判官》课前自主学习(学案)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想象诗中的景色,感悟作者对故人、故地的思念之情。

2、了解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杜牧是晚唐大家,诗、赋、古文均擅长,书画也精。

他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是以七绝最为人称道,诗写得感慨深切,情辞新秀,其次是七律。

他的咏史怀古诗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诗受杜甫、韩愈影响较深。

总体上说,杜诗是以明丽的意象和俊逸的风骨,加上他特有的历史感所形成的诗的深远开阔的视野,构成了一种特殊境界。

与李商隐齐名,也称“小李杜”。

有诗文集《樊川文集》。

2.相关知识十年一觉扬州梦淮南节度使牛僧孺镇守扬州时,辟杜牧为掌书记。

杜牧在扬州颇好游宴,纵情声色。

当他接到任命调离扬州时,他的幕主牛僧孺给他饯行。

席间,牛僧孺取出一个大盒子,交给杜牧。

杜牧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牛之手下关于杜牧行踪的报告,写着:“某年某日,杜书记在某处宴饮(或在某妓院歇宿)。

”杜牧看了,很是惭愧。

牛僧孺劝他不要因为生活小节而影响将来的事业。

杜牧听了,很是感激。

离开扬州,写下了《遣怀》诗以纪念扬州生活: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3.文题背景唐代的扬州,是闻名海内外的大都市,很多文人墨客都特别向往,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句“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明月在扬州”“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对于扬州,杜牧的感情是复杂的。

他早年仕途失意,曾十年浪迹江南,扬州是他呆得最多的地方。

他在那里游山玩水,出入寺院,自得其乐,还进出秦楼楚馆,倚红偎翠,以酒为伴,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

扬州是他潦倒江湖而不堪回首的地方,但也是他享受生活、饱览江南名胜与美女的所在。

此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秋或836年(开成元年)秋。

“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教学设计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教学设计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教学设计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教学设计一、引言杜牧是唐代文学家,他的《寄扬州韩绰判官》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通过此教学设计,我们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首诗的作者、背景、意境以及修辞手法,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

二、背景介绍1. 杜牧简介杜牧(803年-852年),唐代文学家、政治家、音乐家,字牧之,号攀卧先生。

他的诗与文在当时非常受欢迎,被后人誉为“杜工部”。

2. 《寄扬州韩绰判官》简介《寄扬州韩绰判官》是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描绘了主人公思念远方亲友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寄扬州韩绰判官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家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杜牧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理解《寄扬州韩绰判官》的背景和主旨;- 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 杜牧的简介及其《寄扬州韩绰判官》的背景解读;2) 诗歌的鉴赏与分析;3) 诗歌的意境与修辞手法;4) 学生的作文创作。

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杜牧的生平、《寄扬州韩绰判官》的背景及鉴赏,提高学生对杜牧及其作品的了解;2) 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3) 模仿创作法: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寄扬州韩绰判官》的写作风格,进行自由创作;4) 展示评比法: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并进行互评。

五、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简要介绍杜牧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5分钟):解读《寄扬州韩绰判官》的背景和主旨,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阅读诗歌并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 模仿创作(25分钟):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寄扬州韩绰判官》的写作风格,进行自由创作。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六 第一板块九日齐山登高 寄扬州韩绰判官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六 第一板块九日齐山登高 寄扬州韩绰判官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含答案

一、晚唐社会特征所谓“晚唐”,始于唐文宗时期,讫于唐的灭亡,约80年。

晚唐时期,政局更加动乱,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诗歌适应时代变迁,有了新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

晚唐诗歌的总体风格是致力于艺术形式的精工雕琢,用苦闷象征代替功利目的,集中于感情和情绪心理的抒发,以哀怨悱恻为美、以悲凉萧瑟为美、以淡泊情思为美、以幽艳细腻为美,追求韵外之致。

晚唐诗坛呈现出“夕阳无限好”的风韵,涌现出一大批成就突出的诗人。

杜牧、李商隐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这一时期大至分两段:前段:杜牧、李商隐对唐诗发展做出了贡献。

后段:直接反映现实的诗篇、艳情诗进一步发展。

二、晚唐诗歌特征晚唐诗歌,有着多元的价值取向。

1.以李商隐为代表的诗人,对细微幽深的审美追求,成为此时诗坛的主导风气,朦胧凄婉的诗歌意境,更多地存在于晚唐诗歌中。

2.以杜牧为代表的诗人,诗歌主要倾向抒写个人情况,把伤感、怀古、伤今情绪带到诗坛。

3.仕人的闺阁情怀、爱情题材的艳丽诗风,在晚唐有一席之地。

主要以温庭筠、韩偓等诗人为代表。

4.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

以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罗隐、杜荀鹤等诗人为代表,作品体现了避世心态和淡泊情怀,形成了淡泊的诗歌意境。

1.初步了解晚唐诗歌的基本风貌。

2.重点鉴赏“小李杜”的诗作,初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3.理解本专题诗作的思想内容和诗歌创作的手法技巧。

1.鉴赏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这首登临诗,要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领略其感怀的艺术技巧。

欣赏作品的意境美是理解《寄扬州韩绰判官》的关键。

2.鉴赏李商隐的《无题》应注意从表现手法去理解其内容;《安定城楼》要准确理解诗歌中运用的典故、神话的寄托之意。

3.阅读《长安晚秋》《商山早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就很容易理解:(1)分析诗题,知道作品写作重点。

(2)抓住诗歌意象,理解作品内容。

(3)找出关键词句,把握思想感情。

(4)辨析表现手法,明确表达作用。

(5)从字句入手,揣摩诗歌语言。

第一板块九日齐山登高寄扬州韩绰判官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安定城楼对应学生用书P45一、字音识记1.江涵.(hán) 2.酩酊..(mǐnɡ)(dǐnɡ)3.落晖.(huī) 4.霑.衣(zhān)5.韩绰.(chuò) 6.迢.迢(tiáo)7.云鬓.(bìn) 8.探看.(kān)9.王粲.(càn) 10.鹓.雏(yuān)二、词语释义1.江涵.秋影:包容2.与客携壶上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亦指半山腰3.但将酩酊..酬佳节:喝醉了酒4.二十四桥....明月夜:唐时扬州市井繁盛,共有二十四座桥5.晓镜..但愁云鬓改:晨起对镜梳妆6.蓬山此去无多路...:没有多远7.青鸟殷勤..为探看:恳切深厚的情意8.迢递..高城百尺楼:高高的样子9.绿杨枝外尽汀.洲:水边的平地10.贾生年少虚.垂泪:空11.不知腐鼠成滋味...:当成美味12.猜意..鹓雏竟未休:猜想三、名句背诵1.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翻译及赏析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翻译及赏析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翻译及赏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翻译及赏析【作品简介】《寄扬州韩绰判官》由杜牧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一首调笑诗。

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

意思是说你处在东南形胜的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玉人吹箫取乐呢?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原文】《寄扬州韩绰判官》作者: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解】1.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僚属。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文宗大和七至九年(833-835),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2.迢迢:一作遥遥。

3.草未凋:一作草木凋谢。

4.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5.玉人:美人。

一解指扬州的歌女;一解为杜牧戏称韩绰为玉人。

【韵译】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枯凋。

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娇娆。

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创作背景】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

此诗是杜牧离开扬州以后,在江南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

,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

杜牧在韩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交谊。

【评析】这首诗是当时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

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最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广记》卷273引《唐阙文》)。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教案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教案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教案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教案杜牧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作品以咏史、田园诗最著名。

其中,他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一文以其豪迈的情怀和独特的写作手法,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针对这篇作品的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一、教学目标1. 熟悉诗人杜牧及其作品《寄扬州韩绰判官》;2. 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境;3. 能够理解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创作。

二、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一个与扬州相关的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阅读:让学生轮流朗读整首诗,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3. 分析: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并探讨杜牧的写作手法;4. 欣赏: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的美和哲理;5. 创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一篇类似主题或情感的短文。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对扬州有了解吗?扬州有哪些特色和名胜古迹?”引导学生回答,激发对扬州的好奇和兴趣。

2. 阅读(15分钟)学生轮流朗读《寄扬州韩绰判官》。

鼓励学生踏实地读,注意把握诗歌的整体语感。

3. 分析(15分钟)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并找出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等。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杜牧的写作意图。

4. 欣赏(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美和哲理。

可以通过逐句解读或按段落组织的形式进行。

5. 创作(20分钟)学生个人或合作完成一篇类似主题或情感的短文。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

6.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之美、情感之深和意境之美。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杜牧的其他作品,并开展更多创作实践。

四、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学习杜牧的其他作品,并进行比较分析;2. 学生可以将所学的修辞手法应用到其他文学作品中,并进行分析和创作;3. 鼓励学生参加或组织诗歌朗诵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翻译及赏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翻译及赏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翻译及赏析《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翻译及赏析《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翻译及赏析1寄扬州韩绰判官作者:杜牧原文: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翻译及赏析: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⑴韩绰:事不详,另有《哭韩绰》。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⑵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一作“遥遥”。

⑶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⑷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⑸玉人:貌美之人。

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

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翻译及赏析2《寄扬州韩绰判官》作者: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解】:1、迢迢:形容遥远。

2、玉人:指韩绰,含赞美之意,【韵译】: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枯凋。

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娇娆。

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评析】:这是一首调笑诗。

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

意思是说你处在东南形胜的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玉人吹箫取乐呢?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翻译及赏析3寄扬州韩绰判官唐代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译文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注释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诗歌答疑2

诗歌答疑2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1分)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①,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②,我心悬旆正摇摇③。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 ①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春,在宣州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

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去,诗人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

②的的:鲜明的样子。

③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

(1)请简要赏析诗的颔联中“云”“柳”两个意象。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诗谈谈你对“寂寥”的理解。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分)春日怀秦髯李彭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

(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前两联极写春色的美好,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累死后等加问题版】

寄扬州韩绰判官【累死后等加问题版】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
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 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公元 828年(太和二年)进士,曾 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 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 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 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 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 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 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 丽生动。人谓之小杜,和李商 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 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 十卷传世。
这首诗巧妙地把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桥上的美丽传说与 “月明桥上看神仙”的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因而在 客观上造成了“玉人”又是指歌妓舞女的恍惚印象, 读之令人如见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 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 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 间。这样优美的境界早已远远超出了与朋友调笑的本 意,它所唤起的联想不是风流才子的放荡生活,而是 对江南风光的无限向往。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枯凋。 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娇娆。 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青山隐隐水迢迢
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
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 断。诗人站在江边,隐约遥见江对岸 青山连绵,隐于天际,江水如带,迢 迢不断。
“隐隐”和”迢迢”这两对叠字,不但 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 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 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 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风流倜傥真杜牧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诗名,盛情款待。 他把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挑选。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遗憾地说:“美是很美啊!但还不够尽善尽 美。”又说:“我希望能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到时候我就在人群 中慢慢地走着,细细地寻找,希望或许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举行了这样 一次竞渡活动。那天,两岸围观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没有找到一个合意的。 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领一个女孩子,大约十几岁。杜牧看了好一会, 激动地说:“这个女孩子真是天姿国色,先前的那些真等于虚有其人啊!”就将这母女俩接到船上来谈 话。这母女俩都很害怕。杜牧说:“不是马上就娶她,只是要订下迎娶的日期。”老妇人说:“将来若 是违约失信,又应当怎么办呢?”杜牧说:“不到十年,我必然来这里作郡守。如果十年不来,就按照 你们的意思嫁给别人吧。”女孩的母亲同意。杜牧便给了贵重的聘礼。 分别后,杜牧一直想念着湖州,想念着这位女孩子。可他官职较低,不能提出调任湖州的请求。后 来他出任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是他的本意。等到他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连写了三 封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一岁,获得湖州刺史的职位。此时距离与当年那母女俩 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四年。那位女孩子已经出嫁三年,生了三个孩子。杜牧将女孩的母亲叫来。 这老妇人带了外孙来见杜牧。杜牧责问说:“从前你已经答应将女儿许配给我,为什么要违背诺言呢?” 老妇人说:“原来的约定是十年,可你十年过了,没有来。这才出嫁的。”杜牧取出盟约看了看,想了 想,说:“她讲得很有道理。若是强迫她,是会闹出祸事来的。”便送给老妇人很多礼物,让她走了。 为着这件伤心事,杜牧写下这样一首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杨赟解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杨赟解析

◆ 随堂检测
◆ 一、基础检测
◆ 1、指出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江含秋影雁初飞,与客衔壶上萃微 )
◆ B.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需独霑衣
◆ C.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 D.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篷 C(A. 含-涵,萃-翠;B. 沾-霑;D. 篷-蓬)
◆二、阅读检测【课内阅读】
濡染(rú)
儒林(rú)
金鹧鸪(zhè)(gū)蔗糖(zhè)
◆2、词语解释
◆⑴小山:指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一说形容女子隆起的发髻,或
指女子弯弯的眉毛。 ◆⑵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 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 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活明或暗。
《寄扬州韩绰判官》
PPT制作:江苏省沛县中学
杨赟
◆ 课前预习案
◆ 1、字音
◆ 韩绰( ◆ 草未凋( ) ) 悼念( 碉堡( ) ) 水迢迢( 蜩甲( ) ) 笤帚( )
◆ 2、词语解释 ◆ (1)二十四桥: 。
◆ (2)玉人:
◆ 3、名句默写 ◆ ◆ , 。

,玉人何处教吹箫?
◆课前预习案
◆1、字音
迷人的江南秋色图。江南的风光如此秀丽,自然对诗人有着特别的 ◆ 分析: 。
【深度赏析】 ◆3 、答:不同意。“秋尽”说明已经是晚秋了。虽然已经到了晚秋, 【深度赏析】 ◆ 但是江南的草木还没有凋零。 ◆1 1、你从诗中那些地方也能读出作者对朋友韩绰的那份思念之情? 、答:⑴从一个“寄”字,可以读出杜牧对朋友韩绰的思念之情。 ◆ ◆答: 通过写作背景资料,我们知道杜牧当时是被调到北方任职。北方 ⑵从“青山隐隐水迢迢”一句中,也能读出杜牧对朋友韩绰的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晚秋时节,秋风四起,树叶已经飘落,给人一种萧条之感。而此 念之情: “隐隐”足以说明作者距离这山的遥远,远到已经模糊 ◆2、把“隐隐”“迢迢”这对叠字换成单字,你觉得好不好? 时的江南风光依旧。诗人之所以这样写,就是因为心理上已经有了 看不清了;而这“迢迢”二字可以看出水的源远流长,作者借以暗 ◆答: 强烈的反差。由于环境的对比,让诗人更加思念故地的朋友。所以, 示距离朋友很遥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不多余。 ◆2、答: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 ◆3、“秋尽江南草未凋”这一句诗有人觉得是多余的,你同意吗? ◆ 4、答:没有。 “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 为什么? ◆ 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 ◆⑴通过查资料可知: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 答: 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玉 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欧阳修的《踏莎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既可借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 ◆4、古诗写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还没有提到 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 “韩绰”,是不是跑题了? 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心中的无限情 ◆ 答: ⑵这句诗的意思就是说,在那月朗星稀的夜晚,此时此刻,韩绰 思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在二十四桥中的哪一桥上教歌女伎倡们吹箫作乐、流连忘返呢?

《寄扬州韩绰判官》最终版

《寄扬州韩绰判官》最终版

寄扬州韩绰判官【教学内容】《寄扬州韩绰判官》借江南之景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对扬州美丽风光和游乐生活的眷恋。

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

诗表现了深深的惆怅情思,引人遐想。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想象诗中的景色,感悟作者对故人、故地的思念之情。

2、了解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古诗,感悟作者对故人及故地的思念之情,体会“景中蕴情,情于景中”的弦外之音。

【教学设想】“一切景语皆情语。

”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诵读为主线,以感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诗中的语言,感悟作者对故人及故地的丝丝情愫。

同时引导学生借助课外资料,辅助理解诗意,从而体会“景中蕴情,情于景中”的弦外之音。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扬州吗?扬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交流)的确,扬州之盛,唐世艳称,所以,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今天,我们也来学一首与扬州有关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杜牧是晚唐大家,诗、赋、古文均擅长,书画也精。

他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是以七绝最为人称道,诗写得感慨深切,情辞新秀,其次是七律。

他的咏史怀古诗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诗受杜甫、韩愈影响较深。

总体上说,杜诗是以明丽的意象和俊逸的风骨,加上他特有的历史感所形成的诗的深远开阔的视野,构成了一种特殊境界。

与李商隐齐名,也称“小李杜”。

有诗文集《樊川文集》。

2、相关知识:十年一觉扬州梦——淮南节度使牛僧孺镇守扬州时,辟杜牧为掌书记。

杜牧在扬州颇好游宴,纵情声色。

当他接到任命调离扬州时,他的幕主牛僧孺给他饯行。

席间,牛僧孺取出一个大盒子,交给杜牧。

杜牧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牛之手下关于杜牧行踪的报告,写着:“某年某日,杜书记在某处宴饮(或在某妓院歇宿)。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习题:九日齐山登高寄扬州韩绰判官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安定城楼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习题:九日齐山登高寄扬州韩绰判官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安定城楼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九日齐山登高寄扬州韩绰判官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安定城楼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枳花(zhǐ)韩绰.(chuò)王粲.(càn) 扁.舟(piān)B.槲.叶(hú) 酩酊.(dǐnɡ)蜡炬.(jù) 巨擘.(bò)C.鹓.雏(wuān) 稽.首(qǐ)道行.(hénɡ) 征铎.(duó)D.羁.旅(jī) 停滞.(zhì)吹箫.(xiāo) 漳.州(zhānɡ)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A.汀州晓镜怨天忧人迢递B.江涵脉博闻过饰诽毕竟C.蓬山云鬓蓬门荜户翠微D.秋影尘世原气大伤落晖3.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

________。

________。

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像中的情景。

________。

________。

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

________。

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像中的事情说得如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做一种辞格的名称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A.①④⑤②③B.①③④⑤②C.③①④⑤②D.③④⑤①②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但将酩酊酬佳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牛山何必独霑衣。

(3)青山隐隐水迢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寄扬州韩绰判官》杨赟解析只是课件

《寄扬州韩绰判官》杨赟解析只是课件

◆◆【第吸课二引内堂容联力学赏,:习析明展案丽】现景这了色首二的绝十描句四述,桥中正拱寓是月含诗,了人玉作用人者他浴对那辉江爽吹南朗箫及、的在峭明江拔丽南、画的俊面朋丽。友的诗的语意 ◆言是怀,:念【抒当之内发此情容了秋。赏对尽“析旧月隐】日明隐扬的”州美“和丽迢故夜迢友晚”的,则思你又念都暗之在示情扬出。州诗城人的 和那韩些绰地之方间教远歌隔伎着们青 ◆◆吹山第箫绿第一取水一联乐,联:呢有:写?着远虽较景是大。问的扬候空州的间位口距于吻离长,,江但更北却显岸有念,着情远丰之处富深有的 厚青内;山涵山逶。青迤在青,调、因侃水而中长。山,流、 ◆明既秋水表草第秀现不二,了凋联风韩又:光绰隐极的喻美风两,流人虽才的然俊情时,谊令也之已包深是含厚秋着,天两有将人山尽之高,间水初 的 长冬深、即厚永来情不,谊荒可,芜在而之江且意。南也。, ◆草流2木露、【依出象情然了外感生自之赏长己象析茂对,】盛扬言,州外风的之光怀味依念旧。秀这丽两如句春既,写这了怎景能 美不、使人诗美人,分还外有想传念说 ◆江之◆最南美认后,真两分使研句外美读既怀妙全写念的诗了那传,景居说体美于与会、该秀作人地丽者美的的,老扬思还朋州想有友城感传呢交情说!融。之这在美两一,句 起使写,美的让妙是人的自们传然仿说之佛与景看秀,到 ◆◆◆抒前着时月◆◆的丽那界的【这的山逶也光景的二曾韵明【1是情、是水迤为映观扬十诱味艺确感诗手内的青后照,州四发已:术赏人法心描山两得在城位了远手析与:之写,句二清交美多远法友】情,悠的十丽融女少超赏人。把悠抒四俊在正人出析别诗不流情桥爽一在的了】后人受水作之的起吹深朋(寄对任,了上画,奏情友至给友何又必,面让着,之少友人外一要那中人动诱间写人的物次的二,们人发调出的怀约神铺十抒仿的了侃两一念束游垫四发佛乐多的种首,的了。位了看曲少本表小没情曾美对到。人意现诗有思经女朋月这对,手。直悄是正友光美他而法诗叙 悄 为 在 的 映 妙 的以)人铺带官吹深照的向其描陈出多奏情得乐往丰绘,,年着厚二曲。富了而让的动谊十和显的扬是情扬人,四美然“州通思州的同桥妙这象美过伴。乐时之的两外丽。眼随同曲也上境句之。, ◆◆流象露”分出和逶析了“迤:自言的己外青对之山扬味、州”悠的让悠怀人的念们流。百水读、不茂厌盛。的秋草组合成一幅迷人的江。南 ◆秋◆◆【3色、2艺、图借术手。景手法“抒法:隐情赏隐析”】“(迢至迢少”写则出又一暗种示表出现诗手人法和)韩绰之间远隔着青。山 ◆绿◆◆1前水、分两,景析句有中:写着含景较情,大,后的隐两空喻句间托抒距意情离。。前山两青句青的、写水景长是流为、后秋两草句不的凋抒又情隐作喻铺。两 ◆人垫首的,3二、情艺句手谊术作法之手者:深法用厚上逶,属迤有借的山景青高抒山水情、长。悠、悠永的不流荒水芜、之茂意盛。的秋草组合成一幅。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阅读答案及赏析引导语:《寄扬州韩绰判官》出自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家杜牧。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下这首诗的阅读训练。

[唐]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1.从“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这句诗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的风光。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明月之夜,二十四桥处处可闻箫声,但那如花似玉的人儿如今在何处教人吹箫呢?”诗中表达这个意思的两句话是。

3.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风光?[ ]A.杭州B.苏州C.扬州?1.C2.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C扬州之盛,唐世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

韩绰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

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

“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间隔,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

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

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思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

江南佳景无数,诗人记忆中最美的印象那么是在扬州“月明桥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的景致。

岂不闻“天下三清楚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更何况当地名胜二十四桥上还有神仙般的美人可看呢?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

“玉人”,既可借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

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

高中语文寄扬州韩绰判官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寄扬州韩绰判官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寄扬州韩绰判官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论苦难对意义的寻求是人的基本需要。

当这种需要找不到明确的指向时,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空虚”。

这种情形普遍地存在于当今西方的“富裕社会”。

当这种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却不可能实现时,人就会有受挫之感,弗克兰称之为“存在的挫折”。

这种情形发生在人生的各种逆境或困境之中。

寻求生命意义有各种途径,通常认为,归结起来无非一是创造,以实现内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价值;二是体验,藉爱情、友谊、沉思、对大自然和艺术的欣赏等美好经历获得心灵的愉悦。

那么,倘若一个人落入了某种不幸境遇,基本上失去了积极创造和正面体验的可能,他的生命是否还有一种意义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般是靠希望活着的,即相信或至少说服自己相信厄运终将过去,然后又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然而,第一,人生中会有一种可以称做绝境的境遇,所遭遇的苦难是致命的,或者是永久性的,人不复有未来,不复有希望,这正是弗兰克曾经陷入的境遇,因为对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战俘来说,进煤气室和焚尸炉几乎是不可逃脱的结局,我们还可以举出绝症患者,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个相关例子。

如果苦难本身毫无价值,则一旦陷入此种境遇,我们就只好承认生活没有任何意义了。

第二,不论苦难是否暂时的,如果把眼前的苦难生活仅仅当作一种虚幻不实的生活,就会如弗兰克所说忽略了苦难本身所提供的机会。

他以狱中亲历指出,这种态度是使大多数俘虏丧失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他们正因此而放弃了内在的精神自由和真实的自我,意志消沉,-蹶不振,彻底成为苦难环境的牺牲品。

所以,在创造和体验之外,有必要为生命意义的寻求指出第三种途径,即肯定苦难本身在人生中的意义。

一切宗教很重视苦难的价值,认为通过受苦,人得以救赎原罪,进入天国(基督教),或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佛教)。

与它们不同,弗兰克的思路属于古希腊以来的人文主义传统,他指出,即使处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即可以选择承受苦难的方式,一个人不放弃他的这种“最后的内在自由”,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间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

【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

【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

【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逢康元龙(明)谢肇淛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1)请赏析首句中“暗”字的表达效果。

(2)岑参的《逢入京使》中也写到“马上相逢”,与本诗的“马上相逢”所流露出来的感情有何不同?【答案】(1)“暗”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梅时节,钱塘细雨纷飞,凄迷暗淡的景象,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伤情绪。

(2)本诗的“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诗的“马上相逢”写诗人在奔赴边塞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他的思乡之情,也暗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解析】【分析】(1)“黄梅细雨暗江关”的意思是“阴暗底晦的连阴雨天,让整个杭州城像黑夜一样暗淡”。

用“暗”字,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

(2)结合两诗的情感写出不同。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的意思“马上就要相逢了我们要尽情的大醉一场,明天早上各奔东西,又不知要分离多远何日才能见面”。

“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参与友人于马上相逢,行色匆匆,只有就几句话时间罢了,就是这一点的时间,作者就托他捎个口信回家,这种行为真切的表现了作者的思念家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暗”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梅时节,钱塘细雨纷飞,凄迷暗淡的景象,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伤情绪。

⑵本诗的“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诗的“马上相逢”写诗人在奔赴边塞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他的思乡之情,也暗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解答时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诗句的内容和诗歌展示的背景进行分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习题

寄扬州韩绰判官习题

寄扬州韩绰判官习题寄扬州韩绰判官习题1. 各就各位①tiáo ②diāo ③xiāo 凋( ) 迢( ) 箫( )从以上三个字的读音中你发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查一查,选一选“二十四桥”的由来是( )①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② 二十四孔桥③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面得名轻松过关看一看你的高水平3.默写这首诗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义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迢迢”的意思是__________ ,“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迁移,露一露你的真本领9.你还知道杜牧的哪些诗,请选一首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知道“一鸣惊人”这个成语故事的来由吗?一鸣惊人战国时候,齐威王继位三年,一直饮酒作乐,不理朝政。

大臣淳于髡(kūn)想激励齐威王,于是说:“臣听说有一只大鸟,三年来不飞也不叫,这是怎么回事?”齐威王明白这是在说自己,回答道:“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以后,他四处视察,勤理国事,使齐国国力迅速强盛起来。

现在人们往往用“一鸣惊人”来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唐诗鉴赏及译文参考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唐诗鉴赏及译文参考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唐诗鉴赏及译文参考《寄扬州韩绰判官》是由杜牧所创作的,此诗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寄扬州韩绰判官》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寄扬州韩绰判官》唐代: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译文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时已尽江南的草木还未凋落。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注释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一作“遥遥”。

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玉人:貌美之人。

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

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

《寄扬州韩绰判官》译文及注释二《寄扬州韩绰判官》译文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江南深秋草木都已凋零。

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注释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至835年(大和九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一作“遥遥”。

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诗歌鉴赏】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青山隐秘,水远。

秋天,江南的草还没有枯萎。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评扬州汉绰》札记、韩绰:事不详。

2.偏远:指遥远的河流。

一个是“遥远”。

3、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二4座桥:一座据说是24座桥。

5、玉人:貌美之人。

这里指韩绰。

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

杜牧《论扬州汉绰》英译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江南深秋草木还未凋零。

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杜牧《评扬州汉绰》赏析《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朝诗人杜牧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秋或836年(开成元年)秋。

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

“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这首诗意在描绘晚秋的扬州依然青山绿水,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的音乐依然悠扬。

它嘲讽了朋友们的闲暇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扬州前世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意境优美,美轮美奂,情趣盎然。

扬州之盛,唐世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

韩绰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

第一句话取自大局,变成了一个长远的愿景:青山蜿蜒,掩映在天空中,绿水像一条腰带,不停地流过。

“幽”和“远”这两个词的重叠,不仅勾勒出江南的美丽风光和优美风采,还隐晦地暗示着诗人与朋友之间的遥远空间距离。

节奏似乎随着诗人思念江南的水嫩而荡漾。

欧阳修的《踏沙》:“离别的悲伤渐行渐远,无限远,距离如泉水”,“平武尽头有青山,青山外行人更多”,这是杜牧诗的寓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扬州韩绰判官》课后习题
《寄扬州韩绰判官》课后习题
1. 各就各位
①tiao ②diāo ③xiāo 凋( ) 迢( ) 箫( )
从以上三个字的读音中你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查一查,选一选
“二十四桥”的由来是( )
①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
② 二十四孔桥
③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面得名
轻松过关看一看你的高水平
3.默写这首诗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义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迢迢”的意思是__________ ,“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迁移,露一露你的真本领
6.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扩写成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查字典填空
字音序部首音节组词



8.借助注释,说说这首诗的大致意思
泊秦淮①
烟笼寒水月笼②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③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④。

①.秦淮:即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

②.笼:笼罩。

③.商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
④《后庭花》:乐曲名
9.你还知道杜牧的哪些诗,请选一首写下来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知道“一鸣惊人”这个成语故事的来由吗?
一鸣惊人
战国时候,齐威王继位三年,一直饮酒作乐,不理朝政。

大臣淳于髡(kūn)想激励齐威王,于是说:“臣听说有一只大鸟,三年来不飞也不叫,这是怎么回事?”齐威王明白这是在说自己,回答道:“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以后,他四处视察,勤理国事,使齐国国力迅速强盛起来。

现在人们往往用“一鸣惊人”来比喻平时没有特殊
的表现,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

以上就是《寄扬州韩绰判官》课后习题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更多文章进入:
小学频道五年级语文试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