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5文言翻译

合集下载

文言文100篇翻译

文言文100篇翻译

文言文翻译(1-100)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通用5篇)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有哪些呢,大家是否想了解一下?下面小编为你分享一下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翻译:金溪乡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一天)忽然哭叫着要这些东西。

他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向邻居借来给了他,他立即写下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一宗族的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欣赏他的诗作。

从此指定题才叫他写诗,他立刻写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取之处。

同县的人认为他才能奇特,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用钱求他题诗。

他的父亲以此为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已经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老家,在舅舅家看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不能和以前听到的情况相当。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乡,又到了舅舅家,问仲永的情况,(舅舅)说:“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2《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古代经典文言文翻译大全【五篇】

古代经典文言文翻译大全【五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古代经典⽂⾔⽂翻译⼤全。

欢迎阅读参考!【篇⼀】古代经典⽂⾔⽂翻译:墨池记 朝代:宋朝|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以临于溪,⽈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以长,⽈王羲之之墨池者。

荀伯⼦《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尽⿊,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尝极东⽅,出沧海,以娱其意于⼭⽔之间。

岂有徜徉肆恣,⽽⼜尝⾃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 其所能,盖亦以精⼒⾃致者,⾮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告于巩⽈:“愿有记。

”推王君之⼼,岂爱⼈之善,虽⼀能不以废,⽽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之有⼀能,⽽使后⼈尚之如此,况仁⼈庄⼠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年九⽉⼗⼆⽇,曾巩记。

译⽂ 临川郡城的东⾯,有⼀块地微微⾼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

新城上⾯,有个池⼦低洼呈长⽅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苟伯⼦《临川记》⾥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尽⿊”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出游东海,在⼭⽔之间使他的⼼情快乐。

莫⾮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

那么他能达到这步,⼤概也是靠他⾃⼰的精神和毅⼒取得的,并不是天⽣的。

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是不是后⼈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呢?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担⼼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请求我说:“希望有⼀篇(墨池)记。

”推测王先⽣的⽤⼼,是不是喜爱别⼈的优点,即使是⼀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推⼴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也想推⼴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个⼈有⼀技之长,就能使后⼈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尚、⾏为端庄的⼈,遗留下来令⼈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说了! 庆历⼋年九⽉⼗⼆⽇,曾巩作记。

文言文阅读专题五: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专题五:文言翻译

《鸿门宴》
翻译
1.范增说项羽曰。
1.范增劝说项羽道。
2.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2.如今入了关,财物什么都不拿,也不宠幸
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
女色,这表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
3.沛公居山东(古今异义)时,贪于财 3.沛公住在崤山以东时,贪图财货,喜欢漂
货,好美姬。
亮的女子。
4.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4.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气运,都是龙虎的形状,
2.臣生当陨首(委婉), 死当结草(用典)。
2.我活着应当不惜性命报效朝廷,死了也要 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满分展示】
考题 答案 评注
(2019·浙江卷)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子相独 不然。为考功郎有声,以不能附会,非久出参闽藩。 世间那些成就功业名声、崇尚通达显赫的人,常常讥笑鄙 视文人没有丝毫的用处。 句中的“无毛发之用”使用了比喻的说法,意思是“没有 丝毫的用处”,在翻译时不能直译,只能改变表面意思, 用意译的方式翻译。
示例:师 者, 所以 传 道 受 业 解惑也。 ↓ ↓ ↓↓↓↓ ↓
译文:老师, 是用来 传授 道理、教授 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2.意译为辅,文通句顺 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 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 词语,要根据意思来翻译。客观地说,意译比直译更难,需要根据词语的 本义及上下文来揣摩。
赂他们。
文中的“患”“吏”“受”“密”“赂”是单音节词,应换成 评注
双音节词“担心”“官吏”“接受”“秘密”“贿赂”。
3.调(调整)
规律总结:关注倒装句

中考文言文《五蠹》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五蠹》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五蠹》全文详细翻译导读:五蠹选自《韩非子》上古时代,人民少,可是禽兽却很多,人类受不了禽兽虫蛇的侵害。

有位圣人出现了,在树上架木做巢居住来避免兽群的侵,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有巢氏。

当时人民吃野生植物的果实和蚌肉蛤蜊,有腥臊难闻的气味,伤害肠胃,人民疾病很多。

有位圣人出现了,钻木取火来消除食物的腥臊,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燧人氏。

中古时代,天下发大水,鲧和禹疏导了入海的河流。

近古时代,夏桀和商纣残暴淫乱,商汤和周武王起兵讨伐。

如果有人在夏朝还在树上架木筑巢,还钻木取火,一定会被鲧、禹耻笑了;如果有人在商朝还尽全力去疏导河流,一定会被商汤、周武王耻笑了。

这样说来,那末如果有人在今天还赞美尧、舜、汤、武、禹的政治措施,一定会被新的圣人耻笑了。

因此圣人不要求效法古代,不取法所谓永久适用的制度,而应研究当前的社会情况,并根据它制定符合实际的措施。

有个耕田的宋国人,田里有个树桩子,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在树桩上,碰断脖子死了;这个人便因此放下手里翻土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再捡到死兔子,兔子不可能再得到,可是他本人却被宋国人笑活。

今天想要用古代帝王的政策来治理现在的人民,都是和守株待兔的蠢人相类似的人。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经典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五篇

经典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五篇

【导语】⽂⾔⽂是中国古代的⼀种书⾯语⾔组成的⽂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语为基础⽽形成的书⾯语。

下⾯是分享的经典⽂⾔⽂原⽂及翻译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原⽂及翻译 画蛇添⾜原⽂ 楚有祠者,赐其舍⼈卮酒,舍⼈相谓⽈:“数⼈饮之不⾜,⼀⼈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持卮,右⼿画蛇⽈:“吾能为之⾜。

”未成,⼀⼈之蛇成,夺其卮⽈:‘蛇固⽆⾜,⼦安能为之⾜?’遂饮其酒。

为蛇⾜者,终亡其酒。

翻译 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祭祀完了以后,拿出⼀壶酒赏给门⼈们喝。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家都来喝则不⾜够,⼀个⼈喝则有剩余。

我们各⾃在地上⽐赛画蛇,先画好的⼈就喝这壶酒。

”有⼀个⼈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拿着酒壶,右⼿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

”没等他画完,另⼀个⼈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为蛇画脚的⼈,最终失去了酒。

画蛇添⾜,语出《战国策·齐策⼆》。

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后⽐喻做了多余的事,⾮但⽆益,反⽽不合适。

也⽐喻虚构事实,⽆中⽣有。

【篇⼆】经典⽂⾔⽂原⽂及翻译 精卫填海原⽂ ⼜北⼆百⾥,⽈发鸠之⼭,其上多柘⽊,有鸟焉,其状如乌,⽂⾸,⽩喙,⾚⾜,名⽈:“精卫”,其鸣⾃詨(⾳同“笑”)。

是炎帝之少⼥,名⽈⼥娃。

⼥娃游于东海,溺⽽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之⽊⽯,以堙(⾳同“⾳”)于东海。

漳⽔出焉,东流注于河。

——《⼭海经》 翻译 再向北⾛⼆百⾥,有座⼭叫发鸠⼭,⼭上长了很多柘树。

树林⾥有⼀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的嘴,红⾊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的名字。

这其实是炎帝的⼩⼥⼉,名叫⼥娃。

有⼀次,⼥娃去东海游玩,溺⽔⾝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叼着西⼭上的树枝和⽯块,⽤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向东流去,注⼊黄河。

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文言文大全及翻译在古代的中国,文言文是一种重要的书面语言,被广泛应用于文学、文化、历史和政治等领域。

下面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作品及其翻译,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领略古代文言之美。

1.《论语》- 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翻译)用法令来约束人民,人民会食利而不害羞;用德行来教化人民,人民会受教育且品格高尚。

2.《史记》- 司马迁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翻译)从前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活蹦乱跳的蝴蝶,自以为达到了欲求的境地!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庄子。

突然他醒来,发现自己又是庄子了。

他不知道庄子是不是也在梦里变成了一只蝴蝶?蝴蝶会不会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子?3.《红楼梦》- 曹雪芹但见那两颗翡翠白晃晃,两根宝石红生生,一对金莲闪灼灼,半个青天皱盈盈。

奇缘未了传风月,气象犹疑测日星。

(翻译)只见那两颗翡翠闪烁着白光,两根宝石闪耀着红光,一对金莲发出耀眼的光芒,半个天空波光粼粼。

这奇妙的景象好像还没有结束,月亮还在游戏人间,太阳和星星还在思索气象变化。

4.《观沧海》- 曹操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

言罢举酒劝客尽,满酌怀来颜色开。

醉乡路稳称心乐,数醒试问天几回。

却忆船中落笔处,翻书夜雨独沾裳。

(翻译)病中惊然坐起,笑着询问客人从何而来。

说罢,举起酒杯劝客人喝光,满满的酒杯表达着内心的开怀。

醉酒之间,路途稳定带来心灵的快乐,几次醒来试问苍天多少回。

却又回忆起船中落笔的瞬间,翻书夜雨中独自沾湿了裳。

5.《论语 - 子夏》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

义之与比者,其恶乎量?苟非君子之行,义不施焉,君子之行也,义以为质。

(翻译)君子对待天下之人,既没有所适宜的人,也没有所不可容的人。

在评判合宜与不适宜的人时,有什么办法来估量呢?只有不符合君子行为准则的人,才会因为没有体现应有的道义而受到排斥。

五首文言文翻译带原文,字,少

五首文言文翻译带原文,字,少

五首文言文翻译带原文,字,少1、精卫填海佚名〔先秦〕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2、自相矛盾韩非〔先秦〕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3、学弈孟子〔先秦〕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

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4、铁杵成针祝穆〔宋代〕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

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高中语文-高中文言文翻译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

高中语文-高中文言文翻译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

高中语文-高中文言文翻译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高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优秀5篇

高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优秀5篇

高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优秀5篇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整理篇一1、《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文言文短篇及翻译大全5篇

文言文短篇及翻译大全5篇

【导语】⽂⾔⽂是以古汉语⼝语为基础的书⾯语,在远古时代⽂⾔⽂与⼝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是中国古代的⼀种书⾯语⾔组成的⽂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语为基础⽽形成的书⾯语。

下⾯是⽆忧考分享的⽂⾔⽂短篇及翻译⼤全5篇。

欢迎阅读参考!1、⽂⾔⽂短篇及翻译 杞⼈忧天 佚名〔先秦〕 杞国有⼈忧天地崩坠,⾝亡所寄,废寝⾷者。

⼜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天,积⽓⽿,亡处亡⽓。

若屈伸呼吸,终⽇在天中⾏⽌,奈何忧崩坠乎?” 其⼈⽈:“天果积⽓,⽇⽉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星宿,亦积⽓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其⼈⽈:“奈地坏何?” 晓之者⽈:“地,积块⽿,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在地上⾏⽌,奈何忧其坏?” 其⼈舍然⼤喜,晓之者亦舍然⼤喜。

翻译/译⽂ 杞国有个⼈担忧天会塌地会陷,⾃⼰⽆处存⾝,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有⼀个为他的忧愁⽽担⼼的⼈,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没有空⽓的。

你⼀举⼀动,⼀呼⼀吸,整天都在天空⾥活动,怎么还担⼼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说:“天如果是⽓体,⽇⽉星⾠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说:“⽇⽉星⾠也是空⽓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 那个⼈⼜说:“那地坏了⼜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说:“⼤地是⼟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是没有⼟块的。

你⾏⾛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解释,那个杞国⼈放下⼼来,很⾼兴;开导他的⼈也放了⼼,很⾼兴。

2、⽂⾔⽂短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 孟⼦及其弟⼦〔先秦〕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者不可得兼,舍鱼⽽取熊掌者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者不可得兼,舍⽣⽽取义者也。

⽣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之所欲莫甚于⽣,则凡可以得⽣者何不⽤也?使⼈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有不⽤也,由是则可以辟患⽽有不为也。

读书五要文言文翻译

读书五要文言文翻译

原文:读书五要者,一曰选书,二曰读书,三曰笔记,四曰讨论,五曰实践。

此五者,读书之纲领也。

夫读书之益,莫大于明理;明理之要,莫先于读书。

是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选书者,宜取圣贤之经传,古今之史籍,以及诸子百家之著作,皆宜细阅。

读书者,须以敬慎之心,虚心静气,反复熟读,勿以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为快。

笔记者,将所读之书,心得所感,随时记录,以备遗忘。

讨论者,与朋友相与切磋琢磨,取长补短,共勉共进。

实践者,将所学之理,应用于实际生活,以验其真伪。

此五者,皆读书之要务也。

译文:读书的五个要点,一是选书,二是读书,三是做笔记,四是讨论,五是实践。

这五个方面,是读书的纲领。

读书的好处,没有比明白道理更大的了;明白道理的关键,没有比读书更重要的了。

因此,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理就会产生。

选书的人,应该选择圣贤的经典著作,古今的史书,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都应仔细阅读。

读书的人,必须以敬畏和谨慎的心态,虚心静气,反复熟读,不要以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为乐。

做笔记的人,将所读之书的心得和感受,随时记录下来,以备遗忘。

讨论的人,与朋友互相切磋琢磨,取长补短,共同勉励,共同进步。

实践的人,将所学之理,应用于实际生活,以验证其真伪。

这五个方面,都是读书的重要任务。

读书之益,在于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启迪智慧。

然而,若不遵循读书五要,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选书不当,可能导致浪费时间;读书不专心,难以领悟书中的精华;笔记不及时,容易遗忘所学;讨论不深入,难以提高自己的见解;实践不坚持,所学知识难以应用于实际。

选书要精,读书要勤,笔记要详,讨论要深,实践要实。

如此,方能读出真谛,受益终身。

读书五要,是古代学者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让我们遵循这五个要点,勤奋读书,不断提高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翻译文言文翻译中文

翻译文言文翻译中文

昔者楚庄王好猎,常游于云梦之中。

一日,猎于云梦之野,见一童子,方歌于道旁。

庄王问之曰:“子何歌也?”童子对曰:“歌云:‘云梦之野,鹿鸣于空;楚王猎此,愿言无违。

’”庄王曰:“善哉!子歌何故而违我?”童子曰:“云梦之野,广袤千里,鹿群众多,乃国家之大宝。

王若猎此,必伤其群,是以愿王无违。

”庄王闻之,心中感动,遂罢猎归。

译文:
从前,楚庄王非常喜欢打猎,经常在云梦泽一带游猎。

有一天,他在云梦泽的郊野打猎,看到一位童子在路边唱歌。

庄王问道:“你为什么唱歌?”童子回答说:“我唱的是这样的歌:‘云梦泽的郊野,鹿群在空中鸣叫;楚王在这里打猎,愿您的话不要违背。

’”庄王说:“唱得真好!你为什么唱得违背我呢?”童子说:“云梦泽的郊野,广阔无垠,千里之地,鹿群众多,是国家的大宝藏。

大王如果在这里打猎,必然会伤害到它们,所以我希望大王不要违背。

”庄王听了这话,心中感动,于是放弃了打猎,回到了宫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君主,也应该尊重自然,爱护生态环境。

云梦泽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是鹿群的天堂,楚庄王能够听从童子的劝告,停止打猎,展现了他仁爱之心和对自然的敬畏。

这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我们要更加注重环保,保护自然资源,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好。

初中文言文翻译5篇

初中文言文翻译5篇

初中文言文翻译5篇初中文言文翻译篇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先秦:佚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沉着,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的,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

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注释1、濠梁:濠水的桥上。

濠,水名,在现在的安徽凤阳。

2、沉着:悠闲自得。

2、鯈〔tiá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

3、是:这。

4、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5、全:完全,确定是。

6、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

循:顺着。

其,话题。

本:最初。

7、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

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云者:如此如此。

安,怎么;哪里。

8、安;疑问代词。

怎么,哪里《岳阳楼记》宋代: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那么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假设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高考复习文言文(文言翻译)5

高考复习文言文(文言翻译)5
⑤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秦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 上》)[小:以……为小。]
——判断下列特殊句式
⑴判断句——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句式标志
①虞卿者,游说之士也。(《史记•平原群虞卿列传》) ②吕公女乃吕后也。(《史记•高祖本纪》)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④此则寡人之罪也。(《国语•越语上》) ⑤豫章太守顾邵是雍之子。(《世说新语•雅量》)
④大毋侵小。(《左传•襄公十九年》)[大,大国;小,小 国。]
⑤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史记•淮阴侯 列传》)[短,短处;长,长处。]
⑻形容词一般动用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左传•僖公三十年》)[厚, 加强;薄,削弱。]
②匠人斫而小之,则王以为不胜其任也。(《孟子•梁惠 王下》)[小:弄小。] ③士亦以此多之。(《史记•魏其武安列传》)[多:称 赞。]
④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战国策•燕一 》)[省略介词“以”]
⑤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 乎?”先主曰:“君与(之——代诸葛孔明)俱来。”(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省略介词宾语“之”]
⑷倒装句——标志出下列各句的倒装情况并注明类别
①贤哉,回也!(《论语•雍也》)[主谓倒装] ②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论语•实知》)[否定 句代词宾语前置] ③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疑问句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⑿凡公女嫁于敌国。(《左传•桓公三年》)[敌国:地 位相当的国家。]
[译文:凡是国君的女儿都嫁到地位相当的国家。]
⒀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三国志•方技传 》)[劳动:劳累活动。] [译文:人的形体要能够劳累活动,只是不应让它疲 惫。] ⒁树桑麻,习组织。(《汉书•食货志》)[组织:编 织,织布。] [译文:种桑麻,学织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了解字词的意思,包括实词和虚词;
• 词类活用 • (08湖南)(1)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 08湖南)( 湖南)(1 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 之。 • 译文: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 译文: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 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到苦恼 感到苦恼。 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到苦恼。 • 通假字 • (08天津)(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 08天津)(1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天津)( 故何也? 故臣能之也。 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 译文: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 译文: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 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 喜欢这样 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子能这 14 样做。 样做。
• 不解宾语前置 • (07辽宁)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 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 • (误译)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是因为 它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 • (正译)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它的原 因),是因为它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 能有用。
18
判断不准文言文句式;
• 不解定语后置 • (07湖南)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07湖南)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湖南 七十人 • (误译)使穿华丽衣服的陪嫁侍妾跟随 误译) 七十个人。 七十个人。 • (正译)使七十个穿华丽衣服的陪嫁侍 正译) 七十个穿华丽衣服的陪嫁侍 妾跟随。 妾跟随。
12
四、注意文言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注意文言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 不了解字词的意思,包括实词和虚词; 不了解字词的意思,包括实词和虚词; • 实词--(08国二)11、(2)近日之事,衅 实词-- 08国二 11、( --( 国二) 、(2 近日之事, 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 译文:(2)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 译文:( :(2 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 将要酿成, 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 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 • 虚词--(07广东)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 虚词--(07广东) 以浓墨洒作巨点, --(07广东 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 译文:(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 译文:(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 :(狐狸 用浓墨洒成大黑点, 弄得)满终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 (弄得)满终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 13 着纸来告诉王生。 着纸来告诉王生。
7
1. 实、虚词基本意义和用法 2. 通假字 3. 古今异义词 4. 词类活用 5. 文言文断句
文 言 文 翻 译 能 力 要 点
8
6. 文言文特殊句式 7. 上下文具体语境 8. 直译和意译
文言翻译的能力要求: 文言翻译的能力要求:
• 做到:信——字字准确 做到: 字字准确 • 达——通顺规范 通顺规范 • 雅——富有文采 富有文采
怎样翻译——留、换、补、调、 留 怎样翻译 删
•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 •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10
怎样翻译——留、换、补、调、删 留 怎样翻译
• 留:人名、地名、国名、物名、帝号、年号、 人名、地名、国名、物名、帝号、年号、 别号、谥号、官职、度量、典章、 别号、谥号、官职、度量、典章、制度 • 换:单音节词、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 单音节词、通假字、偏义复词、 义词 • 补:省略句(省主、谓、宾、介) 省略句(省主、 • 调: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 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 介词结构后置) 置、介词结构后置) • 删:虚词 (句首发语词、音节助词、轻微 句首发语词、音节助词、 语气助词、标志倒装的虚词) 语气助词、标志倒装的虚词)
16
判断不准文言文句式;
• 忽略省略成分 • (08辽宁)擒厉然顾之,突厥( )惶恐, 不敢仰视( ),其有威容如此。 • (误译)韩擒严厉地瞪着他,突厥恐惧, 不敢抬头看,韩擒的威容就是这样。 • (正译)韩擒严厉地瞪着他,突厥(使 者)恐惧,不敢抬头看(他),韩擒就 是这样极有威容。
17
判断不准文言文句式;
6
二、文言翻译的考查范围及知识归纳
• 【题型示例】 • (09广东)(6分) 广东) 广东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 答案:②译对“诏”字给 分,译对大意 答案: 译对“ 字给1分 皇帝下令。 给2分。诏:皇帝下令。 分 • 皇帝下令不允许,但是非常赞赏他的志向。 皇帝下令不允许,但是非常赞赏他的志向。 不允许
4
二、文言翻译的考查范围及知识归纳
• 【题型示例】 • (08广东)(6分) 广东) 广东
• ①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 友,以女妻侃子瞻。 • 答案:①译对“妻”字给 分,译对大意 答案: 译对“ 字给1分 嫁给。 给2分。妻:嫁给。 分 • 当时陶侃是个闲散的官员,周访举荐 当时陶侃是个闲散的官员, 担任主簿,(两人)结为朋友, ,(两人 (他)担任主簿,(两人)结为朋友, 周访) 自己的)女儿嫁给 嫁给了陶侃 (周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陶侃 的儿子陶瞻。 的儿子陶瞻。
9
• • • • •
文言翻译歌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替换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替换。 国年官地, 不译;遇有省略, 充词语。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整词序, 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不了解字词的意思,包括实词和虚词;
•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 • (08国三)7.(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 08国三) (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 国三 谥号所以垂之不朽 大名, 大行受大名 细行受细名。 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 译文: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 译文: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 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 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 好的名号, 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小的德行得到 差的名号。 差的名号。
21
判断不准文言文句式;
• 不懂固定结构 • (07四川)上都留守阙,宰相拟廷臣以十 07四川 上都留守阙, 四川) 皆不纳,帝顾仁杰曰: 无以易卿 数,皆不纳,帝顾仁杰曰:“无以易卿 者。” • (误译)上都留守(职位)空缺,宰相拟 误译)上都留守(职位)空缺, 定的朝臣要用十来计算,都不被采纳, 定的朝臣要用十来计算,都不被采纳,皇 帝看着贺仁杰说: 没有办法替代你。 帝看着贺仁杰说:“没有办法替代你。” • (正译)上都留守(职位)空缺,宰相拟 正译)上都留守(职位)空缺, 定的朝臣要用十来计算,都不被(皇帝) 定的朝臣要用十来计算,都不被(皇帝) 采纳,皇帝看着贺仁杰说: 采纳,皇帝看着贺仁杰说:“没有什么人 22 可以替代你了 替代你了。 可以替代你了。”
19
判断不准文言文句式; • 不解状语后置 • (07湖北)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 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 (误译)家门前种有槐树一棵,枝繁叶茂 (善人公)时常煮粥给饥民吃在它的下面 • (正译)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树,枝繁叶茂 (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吃。
20
判断不准文言文句式; • 不解被动句 • (07浙江)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 07浙江 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 浙江) 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 (误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 误译) 一辈子不用, 寒,一辈子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 报效)君王吗? (报效)君王吗? • (正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 正译) 终身不被重用 被重用, 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 报效)君王吗? 记(报效)君王吗?
对细节处如何断句缺乏把握,容易导致理 解上的偏差;
• (08山东)(1)兄曰:“无论弟不能樵, 08山东)(1 兄曰: 无论弟不能樵 山东)( 弟不能樵, 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于是速归之。 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 • 译文: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 译文:哥哥说: 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 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 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 诚赶快回家。 诚赶快回家。 • (2)“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 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 夫人之弟 我何生焉! 遂以斧自刎其项。 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 • 译文:“我的弟弟,不同于众人的弟弟, 译文: 我的弟弟,不同于众人的弟弟, 况且( 是为我死的, 况且(他)是为我死的,我怎么还能活着 张讷)于是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 呢!”(张讷)于是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
• ⑷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题型示例】
• (06广东) 广东) 广东 • ①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 之? • 答案:①现在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 答案: 现在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 朋友吗 何不前往依附他 朋友吗?你何不前往依附他? • 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 远不能至耳。” • 答案:②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 答案: 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 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 我也知道这事,只是因道路遥远不能到罢 “我也知道这事,只是因道路遥远不能到罢 了。” 3
古代诗文阅读复习——文言文(五) 古代诗文阅读复习——文言文(五)
理解并翻译 文中的句子
1 S. J. studio!
【考纲要求】
•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 理解 B ⑴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 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 ⑶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 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