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学美术第5册教案以及教学反思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5册教案以及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第5册备课教学计划因此,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和接受能力等,把学生划分成三个层次:A、B、C层,其中A层为优秀生,他们学习成绩好,学习能力强,有良好的自觉性美术基础较好; C层为学困生,他们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弱,缺乏动力,学习自觉主动性较差;其余的为B层,属于中等生。
同时我还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每组4人,其中这4人必须要有A、B、C层学生,这样便于分层教学中的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和交际的能力。
A: (优秀生,学习能力强,习惯好)裘宇皓周全孙语杭徐斯雅胡明睿金雅苏睿芸邱炜豪周卉叶群陈慧琳杨鲁杭B: (中等生,学习能力,行为习惯一般)林睿华博周炜焘韩锦鹏何帮杭李莹莹戴阿腾余昕玥汤诚陈姚俊C: (后进生,学习能力弱,行为习惯欠缺)戴阿煌李宇轩王皓翔刘熠彭建祝源圆梁炜盈季家云始业教育一、教学目标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民间雕刻,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直观地了解传统雕刻工艺的造型、色彩特点与制作方法。
2.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3.进行始业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册选取了传统雕刻工艺,有商朝的象牙雕杯,有明朝的犀牛角雕云龙杯、紫檀九龙纹笔筒,清朝的竹雕龙柄杯和象牙花插。
这些雕刻工艺品色彩鲜艳、造型独特、做工精致,是我国工艺品中的珍品。
中国的雕刻工艺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居住在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以象牙雕刻作为装饰品而随葬。
千百年来无数工艺美术大师创造了数不清的作品。
传统雕刻工艺有三大门类:竹雕、木雕和牙雕。
这些工艺由于材料特殊、贵重,技术难度大,一般以制作欣赏品为主,俗称“特种工艺”。
“竹雕”是指以竹为材料(如:竹笔筒、对联片、书橱、竹椅等)进行的雕刻。
我国南方较为流行。
竹雕的表现方法有镂雕、阴刻、浮雕等多种。
还有一种以老竹根作原坯,对其稍作雕刻,创造成意象的人物、动物等各种造型。
浙美版小学美术《山外有山》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浙美版小学美术《山外有山》教案年级:五年级学科:美术教材版本:浙美版课时:1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运用笔墨表现山水景物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山外有山”的哲理,培养他们的谦虚、进取精神。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1. 学习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2. 欣赏和分析经典山水画作品,了解山水画的演变历程。
3. 创作一幅以“山外有山”为主题的山水画作品。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创作一幅完整的山水画作品。
难点:如何运用笔墨表现山水景物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幅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
2. 学习山水画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1. 讲解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示范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如线条、墨色、构图等)。
3.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基本技法。
3. 欣赏经典山水画作品教师展示经典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山水画的风格特点和艺术价值。
4. 创作“山外有山”主题的山水画作品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构图饱满,富有层次感。
2.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大自然,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创作。
3. 推荐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相关资料和作品。
六、课后作业1. 完成一幅以“山外有山”为主题的山水画作品。
2. 收集一幅自己喜欢的山水画作品,并简要介绍其艺术特点。
3. 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的收获和感受。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山水画基本技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创作作品的创意、构图、笔墨运用等方面。
3. 学生对“山外有山”哲理的理解和践行情况。
4.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合作交流的表现。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山水画相关的教材、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5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5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自然美景第一节:多彩的四季第二节:美丽的家乡2. 第二单元:人物描绘第一节:我的家人第二节:快乐的小伙伴3. 第三单元:动物世界第一节:可爱的动物第二节:动物运动会4. 第四单元:交通工具第一节:汽车博览会第二节:未来的交通工具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提高审美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绘画技巧的运用和创意构思。
2. 教学重点:观察、表现、创造和情感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PPT、实物模型、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绘画纸张、水彩笔、蜡笔、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分析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边讲解边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步骤。
4.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5. 互动: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交流,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5册教案2. 内容:各单元主题、绘画技巧、创作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单元:以“多彩的四季”为主题,描绘你最喜欢的季节。
第二单元:以“我的家人”为主题,描绘一位家庭成员。
第三单元:以“可爱的动物”为主题,描绘你喜欢的一种动物。
第四单元:以“未来的交通工具”为主题,设计一种未来的交通工具。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提高审美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绘画比赛,激发创作热情。
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合理性与拓展性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章节,突出重点,注重实用性。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5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5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奇妙的线条》:引导学生探索线条的变化和组合,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2. 《美丽的颜色》:介绍色彩的调配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
3. 《可爱的动物》:通过观察和描绘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4. 《植物的生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会用绘画表现植物的生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线条、色彩的基本知识,提高绘画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自然、热爱生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线条的变化和组合,色彩的调配方法,动物、植物的特点描绘。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绘画技巧,关注自然、热爱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橡皮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线条、色彩的基本知识。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线条、色彩的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线条、色彩的运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绘画技巧。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绘画技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浙教版小学美术第5册教案2. 内容:线条、色彩、动物、植物、绘画技巧等关键词。
七、作业设计(1)用线条描绘一个生活中的场景;(2)用色彩表现四季的变化;(3)描绘一个可爱的动物或植物。
答案:学生作业答案根据个人创作,无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组织课外活动,如参观美术展览、开展环保主题活动等,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6. 板书设计的关键词突出;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灵活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5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5册全册教案教案:浙教版小学美术第5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浙教版小学美术第5册。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欣赏和分析教材中的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2. 学习绘画技巧,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了解不同的绘画风格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3.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绘画技巧,创作出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难点:学生能够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理解不同的绘画风格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美术作品展示板。
2. 学具:学生个人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欣赏与分析: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技巧讲解与实践:教师讲解绘画技巧,并进行示范。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实践练习,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4. 创作与展示:学生根据所学的绘画技巧,进行个人创作。
完成后,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绘画技巧:1. 观察与分析2. 创意与表现教学内容:1. 美术作品欣赏2. 绘画技巧实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幅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人美术创作,参加美术比赛或展览,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找果子的刺猬 浙美版 (3)
2.根据老师的提示和引导来寻找刺猬的形象特点,并回答……
1.用图片带学生进入刺猬的世界,感受大自然中这一小巧可爱又随时危险的动物。
2.通过对刺猬外形特征的观察和寻找,更进一步强化对刺猬的特征掌握,对后面的环节作铺垫。
三、
师生探究,
体验捏制。
1.“微课”视频示范刺猬的眼睛、耳朵、鼻子、四肢等做法。请同学来想想还有什么不同形状的五官?
2.探究刺猬的刺和动态的做法:
(1)示范用牙签来做刺,提示要斜着插入,牙签的数量要稍微多点;
(2)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方法并回答,可上台示范;
(3)小结:用剪刀剪,用手来捏等;刺猬的动态可以欣赏“刺猬找果子”的水彩画。
1.观察老师的做法,寻找各种五官、神情的特征思考更多刺猬的表情,或者装饰。
2.讨论制作出刺的方法,观看老师制作刺的不同方法。思考不同的方法做出来的刺有哪些利弊。部分学生上台尝试解说并示范。大胆思考各种刺的方法,既能漂亮地体现刺猬的特别,又能很好地固定住水果。在观察刺猬外观的同时,大胆想象,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捏制不同造型、外观的刺猬。
3.整理工具,结束。
1.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应用。
2.体会本节课学会的知识,思考保护、热爱动物和大自然的重要。
1.拓展刺猬这一动物在生活中会见到的艺术品,体会刺猬造型的艺术多样性。
2.体现情感目标中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完善作业,
指导实践。
1.展示水果橡皮泥图片和同龄人作品。简单解说水果的制作和添加。
2.让学生完善本节课作业。巡视学生并辅导。
1.表现好且纪律好的,可以获得老师准备的有限的橡皮泥水果当做小奖品。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5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5册全册教案教学内容细化与优化:1. 绘画技巧的深化教学:引入色彩心理理论,讲解色彩如何在视觉艺术中影响观感。
实践绘画中光影效果的表现,教导学生如何通过光影增强作品的立体感。
2. 雕塑教学的多元应用:结合现代雕塑理念,教授学生如何将传统雕塑技巧与现代审美结合。
开展雕塑创作工作坊,让学生通过触摸和塑造不同材质,提升触觉与空间感知。
3. 设计教学的实战演练: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参与设计实际产品,如校园文化衫或文具,增强设计理念的实际应用。
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设计软件,如Adobe Illustrator或Photoshop,提高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4. 工艺教学的创意发挥:引导学生利用回收材料进行创作,既培养环保意识,又激发创新思维。
引入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的对比,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工艺发展。
教学方法与策略创新:1.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音乐、气味等,创造沉浸式的艺术体验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创作。
2. 翻转课堂的实践:在家学习理论,课堂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课堂互动质量。
3. 同伴教学法的推广: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教学和批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评价能力。
4. 个性化教学方案的制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项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的改进:1. 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收集学生的作品和反馈,以评估学生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自我评价与反思的引导:教导学生如何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家长和同行评价的引入:定期向家长通报学生的学习进展,并邀请同行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和评价,以获得多元化的反馈。
通过上述细化、优化和创新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机制,本节课将致力于减少文本的机械性痕迹,提升文本的人文关怀和艺术魅力,使学生作品更接近人类的创造性和表达方式。
美术第五册教案
第五册教学计划及教案教学计划一、情况分析浙美版第5册实验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
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3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16课,分为6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除了艺术瑰宝单元的内容外,其余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
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1、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教材编写的主要指导思想。
2、以教育部制定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3、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和六项具体目标,努力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体系。
4、以新的教材观指导教材的编写工作。
明确教材既不是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教材应力求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象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创设文化情境,修养人文精神。
浙教版小学第五册美术教案
浙教版小学第五册美术教案The fifth art teaching plan of Zhejiang Educati on Edition primary school浙教版小学第五册美术教案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美术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
本教案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艺术审美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1、通过对暑假生活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习用记忆画的方式来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3、培养学生用线条、色彩造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要求学生在画面中表现事情的中心突出,侧重于动态和神态的表现。
教学准备:美术常规用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节美术课。
和同学们一个暑假没见,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有了不少变化。
现在我们都来互相找一找各自的变化。
经过一个假期,有的同学长高了,有的同学长壮了,也有的同学晒黑了。
想必你们的暑假都过的非常有趣吧?今天我们就请同学来画一画你的《暑假生活》。
(板书:暑假生活)二、引导回忆:1、请同学们看课本中的范画,说说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过暑假的?2、请同学们认真回忆暑假生活,想一想在暑假中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事。
并且开展互相讨论。
3、请几位同学讲一讲暑假中有意义的事。
要求说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物等。
4、讨论:根据这几位同学的讲述,可以选取哪些画面表现?5、请同学到黑板前示范画,画出人物的动作、神态。
其他同学在自己的本子上画。
6、对同学们的画展开评论。
三、学生作业要求:1、想好要画哪些事物,如何安排它们在画面中的位置。
2、构图要饱满,所画的事物在本子上的大小要适当。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5册全册优质教案1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5册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浙教版小学美术第5册教材进行设计。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第一单元:色彩的运用第1课:色彩的认知第2课:色彩的搭配第3课:色彩的对比2.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美术第4课:美丽的家园第5课:我的学校第6课:我的家人3. 第三单元:民间美术第7课:剪纸第8课:泥塑第9课:面具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知识,提高色彩的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学会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3. 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的搭配和对比,民间美术的特点。
2. 教学重点:色彩的基础知识,观察生活中的美术元素,民间美术的传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实物等。
2. 学具:水彩笔、油画棒、画纸、剪刀、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PPT和图片,引导学生学习。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课题,进行详细的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方法。
4. 随堂练习:设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用大展示课题,清晰明了。
2. 板书内容:列出每个课题的关键知识点,简洁易懂。
3. 板书布局:合理布局,美观大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单元:创作一幅色彩丰富的画。
第二单元:画一幅以“我的学校”为主题的作品。
第三单元:制作一个民间美术作品。
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学生可自由发挥,完成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掌握程度如何。
2. 拓展延伸:第一单元: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色彩元素,进行创作。
第二单元:组织学生参观学校,了解学校的建筑和风景。
第三单元:邀请民间艺人到校进行展示,让学生亲手体验民间美术的制作过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6. 板书设计的合理布局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教材章节,确保每个课题的深度和广度。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5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5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多彩的世界(第14课时)第1课时:色彩的认知与运用第2课时:生活中的色彩搭配第3课时:创意色彩画第4课时:色彩的情感表达2. 第二单元:黑白灰(第58课时)第5课时:黑白灰的认知与运用第6课时:黑白装饰画第7课时:版画创作第8课时:黑白摄影欣赏3. 第三单元:线的魅力(第912课时)第9课时:线条的认知与运用第10课时:线的装饰画第11课时:线的立体表现第12课时:线的情感表达4. 第四单元:奇妙的图形(第1316课时)第13课时:图形的认知与运用第14课时:创意图形画第15课时:图形的拼贴第16课时:图形的联想与创意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认知、运用与情感表达,提高色彩搭配能力。
2. 培养学生对黑白灰的审美观念,学会运用黑白灰进行创作。
3. 引导学生发现线条的美感,掌握线条的表现手法,培养线的情感表达。
4. 拓展学生对图形的认知,提高图形创意与联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的情感表达黑白灰的运用与创作线条的情感表现图形的创意与联想2. 教学重点:色彩的认知与搭配黑白灰的审美观念线条的表现手法图形的认知与创意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示范作品画纸、画笔、水彩、油画棒、记号笔等绘画材料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油画棒、记号笔等绘画材料剪刀、胶水、彩纸等手工材料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第1课时:展示生活中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色彩的美丽。
第5课时:展示黑白灰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黑白灰的审美价值。
第9课时:展示线条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线条的美感。
第13课时:展示有趣的图形创意作品,激发学生对图形的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课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例题讲解。
3.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讲解的内容,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创作。
浙美版美术五上《吹吹打打》教案
浙美版美术五上《吹吹打打》教案教案:浙美版美术五上《吹吹打打》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不同音乐乐器和绘画形式的特点,掌握乐器的名称和形象,能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乐器的声音和音乐特点。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听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听音力以及绘画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和艺术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对音乐和绘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
二、教学重点1.认识不同音乐乐器和绘画形式的特点。
2.学习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乐器的声音和音乐特点。
三、教学难点学习用绘画的方式表达乐器的声音和音乐特点。
四、教学准备1.教材《浙美版美术五上》,课本《吹吹打打》,名师课堂配套音频。
2.乐器模型、图片和音频设备。
3.色彩搭配工具、绘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 绪论(10分钟)1.通过问答的方式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乐器名称和特点。
2.引入新课,告诉学生今天将要学习和绘画不同乐器的声音和音乐特点。
Step 2 学习乐器声音和音乐特点(15分钟)1.通过给学生播放不同乐器的声音,让学生听音辨乐器,同时呈现对应乐器的形象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比较不同乐器的特点,感受乐器的声音和音乐特点。
教师辅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3.教师激发学生对不同乐器的认识和了解,提问学生对乐器的感受和理解。
Step 3 绘画表达乐器(25分钟)1.教师给学生展示已绘制好的乐器形象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案和配色。
2.分发绘画纸,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感受,选择一种喜欢的乐器进行绘画。
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3.学生绘画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相互欣赏和交流,学生可以自由发表对自己作品的解释和表达。
Step 4 完成作品(20分钟)1.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润色和完善。
2.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选择一些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Step 5 小结(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所学,总结不同乐器的声音和音乐特点。
浙教版小学第五册美术教案2篇
浙教版小学第五册美术教案浙教版小学第五册美术教案精选2篇(一)美术教案教学目的:1. 理解浙教版小学第五册美术教材的内容和目的。
2. 学习和掌握本册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3. 进步学生的美术欣赏和创作才能。
教学准备:1. 教学课本和教辅资料。
2. 美术工具和材料〔如铅笔、颜料、纸张等〕。
3. 模板和图片资。
4. 多媒体设备。
教学内容和步骤:1. 美术主题和技能介绍〔5分钟〕介绍本册美术教材的主题和技能要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习动力。
2. 美术作品欣赏〔10分钟〕展示和讨论本册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考虑艺术作品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美术知识和技能讲解〔15分钟〕逐个讲解本册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例如线条、色彩、形状等,让学生理解和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元素进展艺术创作。
4. 美术创作理论〔20分钟〕根据本册的教材内容,提供创作主题和材料,让学生自由发挥,进展美术创作理论。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和风格。
5. 作品展示和评价〔10分钟〕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展评价和讨论。
提供积极的反应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和进步。
6. 总结和回忆〔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和开展自己的美术创作才能。
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或艺术馆,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2. 组织学生参与美术比赛或展览,进步他们的美术程度和自信心。
3. 邀请专业美术家或艺术老师进展一次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化理解艺术创作和艺术家的心路历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讲解和理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本册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学生积极参与,并展示了自己的创作作品。
老师及时提供反应和指导,使学生进一步进步了美术创作才能。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活动和小组合作,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力。
浙教版小学第五册美术教案精选2篇(二)教案:浙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11册主题:绘画技巧与创意教材:《浙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11册》教学目的:1.理解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彩铅、水彩、油画颜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第5册备课教学计划因此,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和接受能力等,把学生划分成三个层次:A、B、C层,其中A层为优秀生,他们学习成绩好,学习能力强,有良好的自觉性美术基础较好; C层为学困生,他们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弱,缺乏动力,学习自觉主动性较差;其余的为B层,属于中等生。
同时我还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每组4人,其中这4人必须要有A、B、C层学生,这样便于分层教学中的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和交际的能力。
A: (优秀生,学习能力强,习惯好)裘宇皓周全孙语杭徐斯雅胡明睿金雅苏睿芸邱炜豪周卉叶群陈慧琳杨鲁杭B: (中等生,学习能力,行为习惯一般)林睿华博周炜焘韩锦鹏何帮杭李莹莹戴阿腾余昕玥汤诚陈姚俊C: (后进生,学习能力弱,行为习惯欠缺)戴阿煌李宇轩王皓翔刘熠彭建祝源圆梁炜盈季家云始业教育一、教学目标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民间雕刻,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直观地了解传统雕刻工艺的造型、色彩特点与制作方法。
2.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3.进行始业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册选取了传统雕刻工艺,有商朝的象牙雕杯,有明朝的犀牛角雕云龙杯、紫檀九龙纹笔筒,清朝的竹雕龙柄杯和象牙花插。
这些雕刻工艺品色彩鲜艳、造型独特、做工精致,是我国工艺品中的珍品。
中国的雕刻工艺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居住在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以象牙雕刻作为装饰品而随葬。
千百年来无数工艺美术大师创造了数不清的作品。
传统雕刻工艺有三大门类:竹雕、木雕和牙雕。
这些工艺由于材料特殊、贵重,技术难度大,一般以制作欣赏品为主,俗称“特种工艺”。
“竹雕”是指以竹为材料(如:竹笔筒、对联片、书橱、竹椅等)进行的雕刻。
我国南方较为流行。
竹雕的表现方法有镂雕、阴刻、浮雕等多种。
还有一种以老竹根作原坯,对其稍作雕刻,创造成意象的人物、动物等各种造型。
这些作品作陈设用。
“木雕”是在上好的木料上进行雕刻而创作出的一种工艺美术品。
如书中的明代紫檀九龙纹笔筒,因紫檀木质地坚韧、纹理细密、色泽光润,故雕刻精美,堪称笔筒中的精品。
另外,我国的黄杨木雕也非常有名,一般用于建筑和家具的装饰,陈设作品多采用圆雕的形式。
“牙雕”泛指兽牙、兽角的雕刻制品,有时也叫“牙角雕”。
象牙天生丽质,色泽洁白、柔和,雕成器物更是充满艺术魅力。
犀角则因其珍稀而名贵。
其技法与竹、木雕刻大体相同,器物造形也以笔筒、镇尺、笔架、屏风等为多。
书中的商代象牙雕杯采用了镶嵌的工艺,被称为牙雕绝品。
三、教学过程1.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这些是什么材料制作的雕刻工艺品?你喜欢吗?自己欣赏,并与同桌同学交流。
2.教师作适当的介绍。
3.始业教育上课纪律(含上下课途中)教室卫生课前准备(工具与材料)作业要求15.《自制棋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棋文化,培养学生对历史悠久的棋文化的热爱之情。
2.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立体的棋子。
3.提高学生对立体造型的感受、设计和表现能力。
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弈棋是一项有对弈双方进行智力竞赛的体育项目之一,它比智力、比战术、比意志。
棋的变化复杂、趣味浓厚,工作和学习之余参加棋类活动,不仅能丰富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锻炼思维能力,培养机智沉着、灵活应变的意志品质。
对于孩子来说,手举棋子双方对弈,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而且是一项开发智力的有益活动。
学过棋的孩子与未学过棋的孩子在智商、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等4个方面的差别很明显,其中注意力与观察力方面的进步犹为明显。
棋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军棋、跳棋等很多种,其中尤以中国象棋和围棋最为普及。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较充分地感受棋文化以及棋子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时期棋子的造型变化及棋子不同角色的个性化表现,有意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棋子角色进行造型设计表现与应用,用充满想象力的独特的造型和色彩展现棋子的美。
教材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弈棋图和立体造型的棋子,如唐朝绢画、汉朝弈棋俑、宋朝的象棋棋子以及现代的立体象棋棋子等等。
还展示了现代游戏棋以启发学生产生更多的设计表现方式,尽情地表现自己设计的棋子造型。
本课为设计·应用类型的课,安排2课时完成,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第1课时主要了解棋文化和棋子的制作工艺,并设计自己喜爱的棋子造型;第2课时完成棋子制作,并运用于下棋的游戏中,体验下棋的乐趣。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做好相互间的衔接。
2.重点、难点。
重点:对棋子立体造型的观察、设计与表现。
难点:对棋子不同角色特征的把握与表现。
三、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泥巴或橡皮泥、水粉颜料、雕刻工具等,收集有关棋文化资料(教师)尽可能收集各种棋的图片资料、范作、各种制作工具和材料等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安定学生情绪。
2.揭题。
这是什么?出示棋子。
揭示课题:《自制棋子》3.引导思考。
(1)你喜欢下棋吗?喜欢下哪种棋?(2)下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锻炼思维能力,培养顽强沉着、机智勇敢的意志品质……)(3)你印象中的棋有哪些棋子组成?使学生认识将帅、兵卒、车马炮和棋盘等。
(4)你知道棋的来历吗?引导学生感受棋文化。
4.引导探究。
(1)书上的棋子在造型上有哪些特点?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大胆地说出棋子的造型、色彩特征等。
(2)让学生尝试制作自己喜欢的棋子。
相互评点、交流感受。
(3)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不同材料及不同的表现方法。
5.作业要求:用泥塑的方法,表现独一无二的棋子。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1)棋子的整体造型;(2)表现方法;(3)个性体现。
7.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再让同学评议,教师小结。
8.延伸部分: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表现棋子吗?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尝试。
教学反思: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知识点较难理解1.《我架神州游太空》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能力。
3.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遨游太空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自古以来,太空对于人类总是神秘莫测的,人类渴望探索太空的奥秘,却苦于没有方法,直到1961年前苏联的航天员加加林第一次登月成功,终于为人类揭开了太空的神秘面纱。
美国也随后实现了多次登月计划。
而中国,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泱泱大国,同样热切盼望着在太空中的某个星球上留下中国的国旗,烙下中国人的脚印。
2003年10月15日,宇航员杨利伟驾我国自行设计的“神州五号”宇宙飞船升入太空,成功地完成了我国第一次载人宇宙航行,为我国探索太空书写了历史新篇章。
本课以《我驾神舟游太空》为题,通过了解太空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神游太空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及动手创造能力。
教材选了杨利伟驾“神州五号”宇宙飞船航行太空的图片及其他飞船、卫星图片等,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科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亲近科学的情感及了解太空的欲望;另外,教材也选择了一些学生作品,更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触动学生创作(可以用手工或绘画的形式)灵感,使学生在激情昂扬中想象自己驾神舟游太空的情景。
2.重点、难点。
重点:能绘画或制作出一幅太空遨游图。
难点:有创意地进行飞行器的设计。
三、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蜡笔水彩画的工具,分创作组(4人一组),收集太空的有关图片资料(教师)课件、范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准备太空飞行器的模型等教学过程1.提问导入。
(1)世界上除了鸟儿会飞外,还有什么东西会飞?(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2.了解太空。
(1)学生分组交流自己事先收集的有关太空的图片资料。
(2)教师补充小结并板书:宇宙飞船、宇航服、太空、星球。
3. 欣赏图片。
(1)提问:说说宇宙飞船的组成部分并简述其设计的注意点。
(2)教师小结,板书欣赏要点:①形状;②色彩;③结构;④其他因素。
4.学生创作。
(1)主题:我驾神舟游太空。
(2)提问:在太空遨游时你希望驾怎样的飞行器?穿怎样的宇航服?最想到哪个星球上去探险?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3)学生创作作品,教师指导。
(4)启发:①构思:与众不同,富有创意;②构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③创作:掌握技法,熟练表达。
5.作业讲评。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互评。
(2)有时间的学生进一步修改作品。
教学反思: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太空的想象力较弱。
2.《我们爱劳动》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生活中的人物动态千变万化,在劳动时则会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动作。
各项劳动都有各自的运动规律,身体各部分之间为保持平衡也会发生相关动态。
因此,在劳动时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
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的动态美。
比如画家王文彬的油画《夯歌》是描绘一群姑娘在打夯。
在夯悬于半空,若起若落的最紧张的瞬间,表现了年轻姑娘蓬勃的朝气和建设新农村的崇高理想。
画面构图以倾斜的不稳定形式来加强打夯的动势,生动地表现出劳动的美感。
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劳动动态美,树立热爱劳动的情感。
通过描绘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工具以及周围环境,不仅可以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还能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这也是美术课程的学习价值之一。
教材还重点展示了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作品《拾穗》,目的是使学生在中外画家对劳动动态美的不同风格的描绘作品中进行比较、欣赏。
同时还选择了一些素描、速写和版画作品,为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思考、体验和想象人体活动时各部位的变化,体会各种劳动的动态。
教材还演示了不同动作的动态线,让学生对人体的动态有直观的感悟。
“试一试”和“提示”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一化解。
“学生作业”的展示和“学习建议”都提示了对学生创作的要求。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三、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师)有关劳动的图片资料等教学过程1.欣赏揭题。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书中作品《夯歌》、《拾穗》,设问:欣赏了这两张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出示课题《我们爱劳动》。
2.讨论研究。
(1)欣赏书中第5页的4幅示范图,小组内讨论:画中的劳动者是怎样的动态?(2)交流讨论意见,教师小结:人体运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