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合集下载

素质教育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实践

素质教育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实践

既可 以解决 部分人 的就业 , 又改 善 了环 境 , 利于经 有 济恢 复。 还 有一个 同学 说 : 把企 业 全部 收归 国有 , ” “
实 行 国家统 一计划 , 样 就不 会 出现 生产 无 政府 状 这
态, 就不 会 出现经 济危 机 了 。这 一 发 言又 引 起 了 同 ” 学 们 的激烈争 论 , 这 是社 会 主 义 的计 划经 济。 我 说 又 因势 利导 提 出 了这 样 一 个 问 题 : 罗斯 福新 政 能 “
个 优秀 的历史教 师 要 在学 生 看 似无 疑 处设 疑 , 有
疑处 释疑 。在 无疑—— 有疑 ——无 疑 的过 程 中使学
生 由未 知到 已知 , 由浅 入 深 , 由表及 里 , 由此 及 彼地
掌握知识 , 增强能力 , 把问题引入课堂。例如, 在学 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 我就势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 :
究 的兴趣 , 引导 学 生独 立 思考 , 自主 学 习 , 大 限度 最
×页第 ××课 。 通 过 教 材让 学 生 们 确认 了 历史 上 ” 真 有其事 。接着 , 我用 几 幅典 型 图片 和动 画 展示 了
12 9 9年 一13 9 3年大危机 带来 的灾难 , 让学 生从 中受
素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育下的高中历史课堂
— —
探 究 式教 学模 式 实践
张 海珍
( 东省 乐陵 第二 中学 , 山 乐陵 山 东 2 3 0 ) 560
摘 要: 在全面推进 素质教 育的 中学教学改革中, 如何培养 学生的 自主学习、 自我探 索和创新 能力, 已成为 学校 教育的重 大
课题 。本 文从 “ 索——发现—— 归纳—— 迁移” 探 四个步骤来说明探 究式教 学模式在 高中历 史课堂 中的 实践。 关键词 : 史课 堂; 究教 学 ; 历 探 步骤准则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实施探究式学习的分析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实施探究式学习的分析

教海探索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实施探究式学习的分析■谭梁兴摘要:在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史料教学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化高中历史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

但当前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且教师在教学中也未能结合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利于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

因此,有效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实施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实施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措施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探究式学习在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由于历史史料教学较为枯燥无味,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提起兴趣。

且教师习惯采用以自我口头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影响了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进程。

最后在开展史料教学中教师缺乏相应的史料教学探究式学习教学经验,多数教师认为探究式学习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知道如何合理利用历史史料展开探究性教学,使得学生无法很好地将历史史料与探究式学习结合在一起,影响了历史史料的教学有效性。

一、结合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需求创设融洽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在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过程中,探究式学习提倡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学生探究式学习中加上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自主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以往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自己教学氛围营造者和教学组织者的地位,创新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认识到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是教育教学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细节的实施,通过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在积极浓郁、轻松自在的教学氛围中自主学习和分析,强化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进行《鸦片战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鸦片战争的电影经典片段的短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史料问题的探究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为后续历史课堂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

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

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围绕“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展开,旨在通过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任务包括: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的历史见解。

2、教学对象本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在经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后,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探究式教学,帮助学生实现从知识接受者向知识探究者的转变,使他们在历史学习中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同时,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包括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历史现象等;(2)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3)具备收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历史问题;(4)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探讨,形成自己的历史见解;(5)提高历史学科的研究能力,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或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2)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3)采用问题导向、案例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历史课堂的趣味性;(4)注重实践性教学,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增强学生的历史体验;(5)利用信息技术,如网络、多媒体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敬畏历史,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的指导意义;(3)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形成良好的学术素养;(4)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尊重不同文化,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5)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进步的艰辛,培养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新教改下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及体会

新教改下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及体会

新教改下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及体会摘要: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之下,新课程逐渐开始强调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这两种能力主要通过课堂上和课后的探究性活动来实现,因此探究式教学将成为改革后的重要教学方式。

本文将通过介绍探究式教学在历史课程中的实践,并结合实施的体会来说明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探究性;实践;体会一、前言探究式教学就是一种通过利用求索知识和信息的教学方式来研究和检验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

探究式教学也被称为“问题导向教学”,因此在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质疑环节往往是关键部分,只有通过质疑历史事件,才能够接着进行一系列围绕质疑的探索教学活动。

普通高中的《历史课程标准》中对于历史课程的设置有着明确的规定,要求课程必须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积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发挥自身的探究精神与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探究历史。

因此,探究式教学在新教改下运用于历史课程中是必然的。

二、新教改下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新教改下的高中历史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锻炼。

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就是为了将学生引导到问题的情境中去,让他们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且适当锻炼他们的探究能力。

[1]因此历史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应当分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答问题”三个步骤来进行,以疑问式的历史知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提出质疑,创建问题情境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水平,因此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并且对一些事情作出判断。

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特点,平时选择一些材料供学生阅读,并创建具有一定创新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愿望去探索、去质疑。

一旦学生有了想要探索的愿望,教师应当加以鼓励,引导学生对材料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或者是提出自己的一些质疑。

如此一来,教师便能够通过学生们所提出的质疑顺势推出新知识的内容,然后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解决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在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的基础上来创建问题情境,问题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建设性,能够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供学生来思考和探究。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教 育 部 制 订 的 《 通 高 中历 史 课 程 标 准 ( 验 稿 ) ( 下 普 实 》以 简 称 《 程 标 准 》 中 规 定 :普 通 高 中 历 史 课 程 … … 培 养 ( 课 ) “ 学 生 ) 究 历 史 问题 的 能力 和 实 事 求 是 的 科 学 态 度 。 高 创 新 意 探 提 识和实践能力。” 通 过 探 究 学 习 , 高 学 生 发 现 问 题 和 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 提 提 高 学 生 的 历 史认 识 水 平 , 活 学 生 的 知 识 储 备 , 成 综 合 运 用 激 形 各 种 知 识 的 能 力 , 养 学 生探 究 学 习 的 意 识 和 兴 趣 , 步 形 成 培 逐 质 疑 、 究 、 知 、 学 的学 习 品 质 , 而 形 成 科 学 的 治 学 态 度 探 求 乐 从

型 的 、 主 的 、 等 的 朋 友 关 系 , 正 做 到 把 时 间 和 课 堂 还 给 民 平 真
学 生 , 挥 他 们 的 积极 性 和 主 动性 。 发 2 正 确 处 理 好 学 生 掌 握 基 础 知 识 与 探 究 历 史 问 题 、 化原 则 。 .
和 严谨 的 学 风 。 2 自主性 原 则 。 . 新 中国 成立 以来 , 于受 前 苏 联 的 影 响 , 凯 洛夫 的 五 段 由 以 教 学模 式 ( 激发 动 机一 复 习 旧课一 讲 授 新 课 一 运 用 巩 固一 检
查 效果 ) 典 型代表 的传统教 学模 式 . 期 以来一直 是我 国 为 长 学 校 的 主要 教 学 模 式 。该 模 式 以 教 师 为 中 心 , 师 通 过 讲 授 教 把 教 学 内容 传 递 给 学 生 或 者 灌 输 给 学 生 , 师 是 整 个 教 学 过 教 程 的主宰 , 生则处于被动接受 的地位。在这样一种结构下 , 学 老 师是 主 动 的施 教 者 .学 生 是 被 动 的外 部 刺 激 接 受 者 即 灌 输 对 象 。 就 不 可 能 培 养 出 创 造 型 人 才 , 是 传 统 教 学 模 式 的 最 这 这 大 弊病 。 《 程标准》 课 明确 指 出 :倡 导 学 生 主 动 学 习 … …充 分 发 挥 “ 学 生的主体性 。” 探 究式教学模 式 中 . 生 是学 习的主体 , 在 学 教 师 尽 量 将 时 间 和 空 间 留 给 学 生 , 学 生 自主 思 考 ,学 起 于 让 “ 思 , 源于 疑” 思 。通 过 探 究 讨 论 , 出学 生 的 自主 感 悟 能 力 , 突 培 养 学 生 的多 向思 维 。 教 师 是 主 导 , 据 教 学 内容 和 学 生 的 探 根 究 能力 , 宏 观 上 拓 宽 学 生 探 究 的 广度 和 深 度 。 很 多 时 候 , 在 教 师 在探 究 活 动 中既 是 引 导 者 又 是 合 作 者 ,教 师 的作 用 就是 设 坚 定 的理 想 和 信 念 , 信 正 义 事业 必然 胜利 的精 神 。 坚 诗如 画, 如镜。 言道 : 诗 常 文史 不 分 家 。 诗 言 史 , 含 诗 ” “ 史 , 文 史 结 合 历 来 是 中 国学 术 的传 统 。 诗 词 不 仅 反 映 了 当 时 的 生 产 实 践 和 社 会 生 活 . 且 比较 真 实 地 记 录 了 当 时 的 历 史 . 的 而 有 诗 词 甚 至 概 括 了历 史 现 象 的本 质 , 结 了历 史 规 律 。 因 此 , 总 现 今 保 存 下 来 的许 多 诗 词 对 学 习 和 研 究 历 史 有 重 要 的 参 考 价 值 ,这 类 作 品 作 为 重 要 的文 献 资料 在历 史 教 学 中 占有 重 要 地 位 。 这 个 角 度 看 。 词作 品 可 以作 为说 明历 史 问题 的补 充 材 从 诗 料 。把 诗 歌 引 入 历 史 课 堂 , 于 激 发 学 生 学 习兴 趣 , 宽 知 识 对 拓 面, 活跃 课 堂气 氛非 常有 益 . 也有 利 于 学 生 站 在 历 史 的高 度 思

实施探究学习,灵动学生智慧--高中历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反思

实施探究学习,灵动学生智慧--高中历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反思

探究性学 习的内容要合理 , 内容要丰富 , 而且更要符合学生的 法 ,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 最近发展 区域 ,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 究兴趣 设计究课 参考文献 : [ 1 ] 侯 书彬. 高 中历史课 堂教 学中“ 探 究性 学习” 的有效性研 究 题 的时候 , 教师 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 , 力求探讨 的内容既是建立在 学生的实 际水平之上的 , 又能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 [ J ] . 都市家教 : 下半月, 2 0 1 2 ( 1 1 ) . . 二、 探究性 学习中学生的角色
( 1 ) 文献综述 : 通过多种渠道查阅资料( 网络 、 图书、 博物馆等 ) 。
( 2 ) 调查访问 : 借助调查问卷搜集资料 。 ( 3 ) 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整理 、 分析 。
( 4 ) 总结反思 。
生, 在不否定教学 中教 师的作用的和主观能动性 、 创造性的同时 ,
解、 学 习新的教学理念 , 掌握学生的学情, 学模式 。 生通过探究主动借鉴经验 、 吸取教训 , 让学生储备更多的知识 。
2 . 探 究内 容
2 . 正确认识 自己角色的转变
在探究性学习实施 的过程中 ,教师的决定发生了根本性 的变
“ 剑” : 特征 , 历史上的应用 , 古代名剑 。 “ 枪” , 简介 , 长兵器 的优缺点 , 历史上 的名枪 。 “ 弩” , 简介 , 历史上 的作用 , 发展历程 。

学会埘信息进行搜集和处理。 探究性学 习离不开信息 的支榉 , 学生必须学会对信息进行整合 , 这样才能更好地解读材料 。

探究性学习实施中教师的角色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 的能力。学生应该在掌握科学的探 究
探究式学 习已经得 到广大教师的重 视 ,要想实施好这一教学 方法的基础上 , 对 其他学科的知识也要加以掌握 , 从而提高解决 问 方法 , 离不开教师 的积极参与 , 如果得不到教 师的参与是不可能获 题的能力 。

高中历史课运用探究式学习的一点体会

高中历史课运用探究式学习的一点体会

高中历史课运用探究式学习的一点体会结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大力开展探究式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必需。

这种探究式学习会让学生亲历探究之旅,体会探究之乐,获取探究之喜。

下面,结合高中历史课教学的实际,谈谈个人对开展探究式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精思妙想,引导学生把握好知识的有效衔接初中历史课属于小学科,在很多学校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加之其在中考文科综合考卷中只占50分的地位,以及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这一切都直接导致了初中阶段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不重视,进而无法形成有效和完整的知识结构与系统。

这一基础残缺的状况,直接导致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无法适应新课程按专题进行学习的特点,尤其是要求学生围绕某一特定的专题(问题或者课题)展开研究,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手段与方式来获取相关知识,以解决特定问题的学习。

这种不适应,既表现为知识上的欠缺,又表现为方法上的无所适从。

这种情况下,鉴于教学时间的紧张,要求高中教师对学生的初中知识进行专门的复习,既无操作可能,但又不得不进行必要的回顾。

这只能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手段与方法,处处留心,随时注意初高中相关知识的衔接,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这种衔接,可以采取典型引路、随机引导的方式来进行。

所谓典型引路,指教学过程中针对相关问题(专题),选取典型事件、典型人物,以拔出“萝卜”(问题或者专题)带出“泥”(相关初高中阶段的历史知识)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查找、反思相关初、高中历史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递进关系。

这种方式,既可以对学生已有的零散的知识进行钩沉,又可以此为基础展开对新课程知识的学习与架构,拓展教材内容。

这样的课堂,不再是一个“师讲、生背”的过程,而是变成了一个提供材料,引领学生查漏补缺、梳理知识脉络,有效领会知识内涵、建立新的知识系统的过程。

在活动中开展交流、鼓励进步的方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历史学习活动的开展,如相关历史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争议问题的再讨论与探究、历史故事的钩沉与展示等,又如历史知识竞赛的开展、手抄报(黑板报)的编写等等,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与交流欲望,使其参与到活动中去。

研究性学习方式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方式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 堂教 学 改 革 首 先 应 当是 教 育 教 学 观 念 和 方 式 的 改 革 , 试 将 研 究 性 学 习 所 倡 导 的“ 题 学 习 ” “ 究 学 习 ” 念 与 方 问 、探 理 式 引 入高 中历 史课 堂 教 学 。 关于 研 究 性 学 习 的若 干 认 识 研 究 性 学 习课 程 是 以 “ 养 学 生 发 现 问题 、 出 问 题 、 培 提 从 而解 决 问 题 的 能力 ” 基 本 目标 , 为 以学 生 从 学 习 生 活 和 社会 生 活 中获 得 的 各种 课 题 为基 本 载 体 ,在 提 出问 题 和解 决 问题 的 全过 程 中学 习科 学 方 法 , 得 丰 富 知识 为基 本 内容 的课 程 。 获 这 种课 程 形 态 的核 心 是 改 变 学 生 传 统 的 学 习 方式 ,学 会 主动 探 究 式 的学 习 , 是传 统 基 础 教 育 的有 效 补 充 和 延 伸 , 培 养 学 生 是 创 新 精 神 和 实践 能 力 的 一种 新 尝 试 。 事 实上 , 究 性 学 习既 是 一 种 课 程 形 式 , 研 又是 一 种 教 与 学 的方 法 。 义 的研 究 性 学 习 泛指 学 生 探 究 问题 的学 习 . 以贯 广 可 穿 于 各 科各 类 的 学 习 活 动 中 ,其 目的在 于 引导 学 生 改 变 被 动 的学 习 方 式 , 过 自主 的 、 究 性 的 学 习 来 获 取 直 接 经 验 . 通 研 掌 握 基 本 的科 学 方法 , 高 综合 运 用 所 学 知识 解 决 问题 的 能力 提 中学 历 史 学科 的课 程 属性 在 《 中 历 史 课程 标 准 》 是 这 高 中 样 表 述 的 : 普 通 高 中历 史 课 程 , 用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观 点 阐 释 “ 是 人 类历 史 发 展进 程 和规 律 ,进 一 步 培 养 和 提 高 学 生 的历 史 意 识 、文 化 素质 和 人 文素 养 ,促 进 学 生 全 面发 展 的 一 门基 础 学 科 。 可 以说 , 究 性 学 习与 中 学历 史 课 程 的 属性 是 相 通 的 。 ” 研 所 以 ,我 认 为作 为 高 中历 史 完 全 可 以 将研 究性 学 习所 倡 导 的学 习方 式 应用 于课 堂 教 学 ,使研 究 性 学 习 和课 堂 教 学 在 相 得 益

探究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地考察与实践方案

探究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地考察与实践方案

通过实地考察与实践,将抽象的历史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动的现实场
景,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02 03
弥补传统历史教学的不足
传统历史教学往往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历史素养的培养。实地考察与实践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地考察与实践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能力,如观察、思考、交流、合 作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活动总结阶段
撰写考察报告
01
根据考察结果和分析,撰写一份详细的考察报告,包括考察过
程、发现的问题、得出的结论等。
交流分享
02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展示各自的考察成果和心得体会,促
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反思评估
03
对整个实地考察与实践方案进行反思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为今后的活动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历史文物展览
组织学生在校园内举办历史文物展览 ,让学生亲身接触历史文物,感受历 史的厚重。
校外实践活动
1 2
参观历史遗址和博物馆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遗址和博物馆,让学生 直观地感受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积淀。
寻访历史人物故居
带领学生寻访历史人物的故居,了解他们的生平 和时代背景,感受历史人物的风采。
THANKS
感谢观看
跨学科知识
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 地理、政治、经济等,让 学生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 系和影响。
考察方式的选择
现场参观
组织学生到实地考察地点进行 现场参观,直观感受历史文化
的魅力。
讲解与演示
邀请专业讲解员或教师进行现 场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深入 了解历史文化知识。

怎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活动

怎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活动

怎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活动摘要: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自主权,教与学是交往、互动,师生的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这给一向枯燥乏味、学生厌学的历史教学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给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那么如何对高中历史开展探究学习进行教学指导?关键词: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教学活动探究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其核心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主体性和能动性,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历史探究学习也是一个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历史资料,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课程改革的目标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贵知疑,教贵设疑”,“问题”是发现的钥匙,是探究的动力。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教育特强的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和内容包罗万象,具有广泛性、综合性的特点和功能。

它既涉及到人类社会古往今来的各个时期,又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这无疑为历史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指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此,历史教师应抓住这些有利条件,提出或精心设计一些难易适度,并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的问题进行启发诱导,便于让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把握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选好质疑点,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方法和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古人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式教学在历史课堂的有效运用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式教学在历史课堂的有效运用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式教学在历史课堂的有效运用发表时间:2013-01-30T10:13:07.34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年第10期供稿作者:程文伟[导读] 总结:历史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并非“填鸭式”的教学可以教好的。

程文伟江西婺源天佑中学333200摘要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拥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主要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角度入手,就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运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所谓的探究式教学,即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或信息的求真探索活动。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预设,引导学生进行搜寻、研究、调查、检验、提问以及质疑等活动,并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获得知识,拥有自身的体会领悟,从而获得学业上的进步以及个人的发展。

探究式教学,也可以称作“问题导向式”教学。

在现今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上,探究式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信任。

这点不仅体现在现今的新人教版教材的编排上,也体现在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双方对于教学的理解上。

就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的有效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局限在一种“传道式”的教学理念上。

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往往一节课下来,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做笔记和听讲上,根本无暇思考,而且也不被鼓励思考。

这样的教学毫无疑问是无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甚至还会遏制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兴趣,降低他们的积极性。

探究式的教学和以往的教学所不同的地方在于,这是一种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

因此,探究式教学的课程方案都是围绕学生而设计的。

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故意设置障碍,以此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形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探究问题自主学习的方法,并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广度,最终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激发出他们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

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形 成 相对 全 面而 理 性 的历 探究式 教学 的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其一 , 探究性 。 题 。引 导 学 生 从 多 个 层 面 来 思 考 问 题 , 史观 。 这种教 学模 式高度重视学生探究精神培养 , 在 发展 学生的创 新精 4 . 关 注课外拓展 , 开展持续探究 神与个性 品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 教师为学生探究与思考提 历史本身存在着无尽 的魅力 , 教师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 的同 供 相应 的条件 , 支持学 生创新质 疑 , 引导学生表 达 自身 的观 点与 时, 还可引 导学生扩大课外 历史资料 阅读 , 了解 更多 的历史史 实 见 解。其二 , 质疑性 。在历史教学过程 中, 教师 引入探究式教学方 与事件 。 课本 内容十分有限 , 通过开展持续探究 , 拓展课外历史资 式, 应 高度培养学生 的质 疑性 , 质疑是 问题发现 与提出 问题 的重 料 阅读 , 能够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如在历史教学 中, 对于 要方式 。教师可 以结合历史事件设置情境 , 引导学生从 不同视角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相关事迹进行 了介绍与分析 , 教师 可以引导学 来 分析历史 现象或事件 , 学会质 疑问题 , 这也是 探究式教学 目标 如康有为 、 孙中山等。对于 实现的重要前提 。 其三 , 开放性 。 探究式教学不追求统一性或标准 生去查阅其他历史人物 的事迹与主张 , 坚持探究 , 性答案 , 教师应理性对 待不 同学 生的观点与认 识 , 坚持开放 性原 这些历史人物的历史评价又是如何。带着相应的问题 , 则,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 二、 探 究 式 教 学 模 式 在 高 中历 史 教 学 中的 操 作 路 径 分 析
探索篇 ・ 教学研究
应 用 与 实 践 研 究 高 中历 史探 究式教 学模 式 的

高中历史课堂探究性教学实践浅谈

高中历史课堂探究性教学实践浅谈
3 . 注意 反 馈 和 评 估 , 加 深 学 习体 验
在历史课堂教学 中, 教师可 以借助小组 辩论 和课 堂
提问等 方式 , 了解学 生探究 问题 的情 况 , 并对 学生 给予 及 时的指导和点拨 , 帮助学生解决 在探究过 程 中遇 到 的
探究性教 学是以引导学生探 究 问题 为 主导 , 调动学 生 的学 习积极性 , 引导 学生 主动思考 。教 师要 以探索 问 题为教学契机 , 发掘学 生 的内在学 习动力 。教 师要根据
述。


高 中 历 史 实 行 探 究 式 教 学 的重 要 意 义
当前 , 全面推行的新课程改 革在各 个学科 教学 中重 点强调 了开展 探究性教学活动 , 高 中历 史新课 程标准 中 要求 : 必须 改变传统课 堂教学 中机械 训练 、 死 记硬 背 、 被 动 学习 的学 习方式 , 充分 发挥 学生 的学 习积极 性 , 倡 导
的方式 , 让 学 生把 身边 的 实 际与 所 学 的历 史 知 识 相结 合, 为学生创 造 自由表达 、 质疑 、 讨 论 的机 会 , 在此 过 程
中, 学 生通 过集 体活 动和小 组讨 论等 方式 解决 问题 , 树
立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度 , 从而获取和掌握历史知识 。 二、 开展 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 略
学 习难题 , 纠正 差错 , 获得 正确 的探 究体 验 。探 究式 学 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充 分发挥 学生 的学习 主体作用 。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 , 让 他们说 出 自己推理 背后 的思维 。教 师 的语 言要 以能激发 学生 的探 究欲 为 标准, 而不是 简单的答 案的概括 。例 如 , 在学 习《 三 民主 义 的形成 与发 展 》 这一 节 内容 时 , 学 生在探 索新1 日 三 民 主义 的区别 和联系 , 总结新 三 民主义 的进步性 时 , 教 师 就 可以引导学生充分结 合当时 的时代背景 进行分析 , 在 学 生充分讨论 的基础上 进行 升华总结 。 总之 , 在高中历史 课 堂教学 改 革 中, 要有 效 开展 探 究 式教学 , 必须 要尊 重学生 的主体 地位 , 发挥学 生在 学 习 中的主观能 动性 , 让 学生 积极 主动地参 与学 习 , 锻炼 和培养学生 的社会实践 能力和科 学探究 能力 。同时 , 教 师也要不 断地提 高 自身 素质 , 更好地把 握探究 式教学 的 节奏 和效率 。

谈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谈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2 . 培 养 学 生主 动 学 习、 主 动 思 考 的 习惯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根据 自己的学习方法去主动 地学习 , 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 小组 合作 、 讨 论学习是“ 开放式” 课 堂 教 学 极 为 重 要 的 学 习 方式 , 如 学 生 遇 到 弄不 明 白 的问 题 时 , 教 师 切 忌 包 办处理 , 而 应 用 方法 引导 , 让学 生 自己去 思 考 。
2 . 有 利 于培 养 学 生的 创 新 精神 和 实践 能 力
创新教育是一种重视人的主体性 、弘扬人的主 体精神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 育体 系。它要求教育 创设一个民主平等 、 和谐 自由的教学环境 , 最大限度 地提高学生学习活动 的自由度 ,让每个学生 的创造 个性都得到充分 的发展 , 使他们 的创新思维 、 创新能 力等素质获得显著提高 , 加快知识掌握的进程 , 提高 学 习质量和水平 。 但是 , 长期 以来 , 在应试教育下 , 受 升学率指挥棒的左右 , 历史课 堂教学一直以“ 教师 为 中心” , 老师讲 教科 书 , 学 生背 教科 书 , 考试 考教科
3 . 教 师 自身要 转 变观 念
传统 的历史教学以教师 为中心 ,强调教 师的绝 对权威性 , 教师在课堂上是一讲 到底 , 学生被 动地接 受现成 的观点 ,很少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 中 去。教师讲得枯燥无味 , 学生学得无精打采 , 因而达 不到掌握知识 、 培养能力 的目的。 探究性学 习作为一种学 习模式 ,是相对传统的 “ 接收性学习” 而 言 的。 它是 指 教 师 不 把 现 成 的 结 论 告诉 学生 , 而是学生在教师 的指导下 自主学 习、 自发 地发现问题 、 探究问题 、 获得结论 的过程。学生在探 究的过程 中积极参与 , 展示 自己的魅力 , 体验成功的 喜悦 , 增强学习历史的 自信心 , 从 而极大地调动了学 生 学 习 的 积极 性 和 兴 趣 。

高中历史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心得体会

高中历史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心得体会
N O. 11 NO V. 2 01 3
青春 岁月 - 学 术版
Yo u t h f u l Ye a r s ・ A c a d e mi c V e r s i o n
第 2 01 3年
1 1期 1 1 月

课 改在 线 ・
高中历史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心得体会
潘 孝 仇
实 施 新 课 改 的过 程 , 努 力 探 索 与 新 课 改 要 求 相 适 应 的 各 种 教学 方 夺 利 的 斗 争 , 是帝党和后党之争 , 维 新 派 只是 帝 党 向 后 党 争 权 夺
法, 并 取 得 了一 定 的成 效 , 其 中的“ 探究式 教学法 ” 不 仅 让 历 史 课 利 的工 具 而 已。 当然 , 这 些 看 法 不 一定 科 学 , 但 这 种 多 角度 思 考 问 堂 教 学 焕 发 出新 的生 命 活 力 , 并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满 足 了 学生 的上 述 题 的思 维 品质 确 实 难 能 可 贵 。 由此 可 见 , 只要 我 们 充 分 相 信 学 生 , 要求 。 笔 者 有 幸 在 新 课 改 至 今 完 整地 进 行 了高 中两 轮 教 学 , 在 教 学
实 践 中积 极 学 习 、 推导 探 究 式 教 学 , 形 成 以下 心 得 体 会 , 现 小结 如 下, 以求 大 家 指正 。

高度 尊 重 学 生 , 放手解放学生 . 我 们 的课 堂 就 会 充 满 生命 的活 力 。
三、 开 展 课 堂讨 论 。 引 导 学 生合 作 解 疑 学 会 合 作 是 联 合 国 教科 文组 织 提 出 的面 向 2 1 世 纪 的 四大 教 育 支柱 之 一 , 合 作学 习也 是 我 国新 一 轮 基础 教 育 改 革 所 倡 导 的一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3篇)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其他高中历史教师提供参考。

一、引言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人文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因此,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目标改革1. 知识目标: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方法改革1. 案例教学法: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改革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 成绩评价:以学生的历史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发展为依据,进行综合评价。

3. 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实践案例以某高中历史课堂为例,教师在讲授“抗日战争”这一章节时,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法:教师选取了“百团大战”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其背景、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探究式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的认知,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在独立思考中,实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从探寻、启发中获得真知,增长智慧,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因此,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适应了当前学生学习历史的实际要求,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推崇和认同。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探究式课堂素质教育随着教改进程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从创新中寻找更好的出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引入,为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教改思路,它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从相互交流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和方法,从而探疑解惑,实现对历史知识的习得和掌握。

新课标提出要丰富历史课堂教学,让学生从历史知识中培养历史责任感,并从课堂合作讨论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认知,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在实际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结合作者在探究式历史课堂的教学实际,谈几点建议和看法。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内涵与意义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进行充分的探讨,表达,从质疑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通过个人的自主学习,将个人、小组的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认知和习得。

它是一种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激励和提高。

探究式课堂教学以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人,教师主要明确探究的问题,为学生探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对学生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以便于让学生敞开思路、翻越知识屏障,从对知识的收集、整理、分析、判断中探究出历史的真相,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探究式课堂教学将人作为学习的主体,将人的思维发展作为主要载体,结合学生对认知的理解,从历史问题和史料的讨论中产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逐步形成对历史学习的直接动机,并将感性认识通过积极的参与转变成理性认知的过程。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法实质上是将科学研究领域的探究方法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把学生置于开放、生动、动态的学习环境中,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法要求在教师的诱导启发下,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活动,通过观察→发现→质疑→探索,由学生主动去发现概念、规律。

在这种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体现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本文就探究性学习如何在高中历史学科中的有效展开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

1.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敢于自主探究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自主探究学习的沃土。

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历史课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气氛。

教师态度和蔼、亲切、不粗暴专横,热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与积极性。

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要彻底放下“师道尊严”,重视教学相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

尊重他们对历史的看法和观点,采取开放、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究思考,克服学生缺乏自信或产生自卑的心理,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融为一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充分地得到调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充满民主的教学氛围中不再胆怯,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去获得历史知识。

2.要少告知,多设疑,使学生乐于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这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有的老师唯恐学生不明白,课堂上总是不厌其烦、反复强调。

其实,老师把知识嚼得很烂喂给学生,效果并不见得就好。

这就好像一位汽车教练把开车的要领向学员讲得非常透彻,并亲自做“示范”,但就是不让学员上车实践。

“质疑──思疑──解疑”探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质疑──思疑──解疑”探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质疑──思疑──解疑”探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摘要: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开展已持续多年,但许多问题尚需深入探讨。

近年来,笔者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倡导探究式教学,积极探索有效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对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模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形成了“质疑──思疑──解疑”反复循环的操作程序。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疑;思疑;解疑中图分类号:G6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3-0155-02探究式教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其目的不是要把少数学生培养成为科学精英,而是要使所有学生都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通过探究教学使学生能动地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提高探究能力。

在一些发达国家,探究式教学早已成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

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育部颁发的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高中历史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强调,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水平。

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确保课程教材改革顺利进行,就必须改变广大教师习以为常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等途径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 究 式 学 习 有 如 下 界 定 : 究 式 学 习 是 指 学 探
给 予 解 读 并 引 导 学 生 进 行 进 一 步 深 入 的
思 考 。 导 发 现 是 提 高 学 生 探 究 能 力 的 阶 引 梯 , 师 即 是 阶 梯 的 搭 建 者 。 面 我 还 以 教 下 《 美 大 陆 上 的 新 体 制 》 于 制 宪 会 议 的 北 关 学 生 提 出 的 问 题 为 例 , 述 教 师 B 导 发 现 阐 f

1 什 么 叫探 究 性 学 习
“ 究” 探 就是 “ 索 和研 究 ” 探 索 就是 多 探 。 方寻 求 答 案 , 决 疑 问 ; 研 究 ” 解 “ 的解 释 就 是 “ 求事 物的性 质、 展规律等 ; 探 发 考虑 或 商
般 学 生 相 对 扎 实 的 知 识 基 础 。 此 在 探 因
学 生 的 思 维 积 极 性 具 有 特 别 重要 的 作 用 。 不 能 想 象 教 师 话 语 霸 权 的 课 堂 下 , 生 的 学
思 考 和 交 流 合 作 学 习 历 史 , 养 发 现 历 史 培 问 题 和 解 决 历 史 问 题 的 能 力 , 成 探 究 式 养 学 习的 习惯 。 可 见 , 中 学 历 史 教 学 过 程 ” 在 中注 重 探 究 式 学 习 能 力 与 品 质 的 培 养 是 我 们 的 重 要 教 学 目标 之 一 , 符 合 新 时 期 也
的 探 究 意 识 和 方 法 、 力 在 走 向 社 会 后 也 能 能有 所裨益 。
决 这 个 问 题 ? 他 陷 入 思 考 中 。 他 有 同 学 ” 其
已 经 纷 纷 发 表 自 己 的 观 点 了—— “ 充 分 要 讨 论 呀 ”、 毕 竟 是 建 国 啊 , 不 能 马 虎 ” “ 可 , 还 有 同 学 说 可 能 “ 盾 太 多 吧 ”, 时 这 位 矛 这 同 学 试 探 着 说 : 制 宪 会 议 上 要 解 决 的 问 “ 题 难 度 比较 大 吧 ? 我 一 看 有 门 , 到他 面 ” 走
课 堂 的 灵 魂 。 师是 探 究 情 境 和 探 究 氛 围 教 的 提 供 者 和 保 护 者 。 究 性 学 习 课 堂 构 建 探 的 基 本 思 路 是 : 循 学 生 的 认 知 基 础 和 认 遵
知 规 律 , 虑 学 生 的 生 活 经 验 和 阅 历 , 出 考 提 探究 式 问题 , 设 探 究 情 境 , 导 学 生 主动 创 引
储 备 有 很 大 的 关 系 , 学 家 或 者 某 一 领 域 科
的 学 者 探 究 的 成 果 总 是 很 有 建 设 性 这 与 他们的知识基 础扎实深 厚有密切的关 系 ,
当 然 也 有 专 业 性 的 探 究 思 路 和 方 法 的 重
要 作 用 。 师在 本 专 业 领 域 相 对 地 具 有 比 教
结 论 的 学 生 他 的 探 究 潜 质 何 在 ?因 此 , 师 教 在 探 究 式 学 习 的 课 堂 中 应 注 意 有 意 创 造 一 些 让 学 生 提 出 问 题 的 机 会 , 发 学 生 的 探 激 究欲 望。
体 , 生 知 识 的 自主 建 构 。 此 , 学 因 民主 平 等 的 师生 关 系 与 和 谐 宽 容 的课 堂 氛 围 对 保 护
① 作者 简介 : 晓 萱 ( 9 3, 1 : , 西 师范 大 学 历 史 文化 学 院2 0 级 教 育硕 士 在 读 。 究 方 向 : 孙 1 7 l ~) 女 陕 07 研 学科 教学 历史 。
中 国 科 教 创 新 导 刊 C ia d c to In v i H r I hn E u a in n o at on e ad

爱 因 斯 坦 说 : 发 现 问题 比 解决 问 题 更 “
出 问题 的 人 缺 乏 独 立 思 考 的 能 力 。 历 史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要 善 于 引导 学 生 发 现 问题 , 敢
有 见 地 。 后 我 引导 他 : 你 能 不 能 试 着 解 之 “
要作 用在 于 若 干 年 后 学 生 可 能 忘 记 了相 关 的 知 识 , 是 探 究 的 体 验 及 长 期 探 究 形 成 但
于 提 出 问题 , 于 质疑 。 如 , 普 通 高 中 敢 例 在 课 程 标 准 实 验 教 科 书 岳 麓 版 北 美 大 陆 上 的新 体 制 》 学 过 程 中 , 到美 国 l 8 年 制 教 讲 77
宪 会 议 的 召 开 , 先 让 学 生 阅读 课 本 相 关 我 内 容 , 后 问 道 : 你 能 提 出 什 么 问 题 呢 ?” 之 “ 学 生 一 下 子 思 维 被 激 活 , 究 的欲 望 和 兴 探
第 四部 分 《 施 建 议 》 实 中又 对 课 程 改 革 历
史 新 教 材 的 编 写 提 出要 “ 力 为 学 生 的 探 努 究 式 学 习创 造 条 件 … … ” 在 教 学 建 议 中 又
要 求 教 师 “ 转 变 学 生 的 学 习 方 式 为 核 以 心 , 重 学 生 学 习 历 史 知 识 的 过 程 和 方 注 法 , 学 生 学 会 学 习 。 励 学 生 通 过 独 立 使 鼓
的 意识 , 成 探 究 的 能 力 。 究式 学 习 的重 形 探
的 重 要 作 用 。 有 学 生 提 出 制 宪 会 议 为 什 如 那 么 长 的 时 间 ? 很 是 欣 赏 6天 我 重 要 。 能提 出 问 题是 一个 人 独 立 思 考 的 第 么 开 了 ll ” 步 , 题 意 识 是 一 个 人 探 究 的 源 头 , 不 并 用 赞 扬 鼓 励 的 眼 神 告 诉 他 , 的 问 题 很 问 提 他
生 围绕一 定的 问题 , 文本 或材料 , 教 师的帮 在 助 和支 持 之下 ,自主寻 求或 自主 构 建 答 案 、 意 义 、 解 或 信 息 的 活 动 或过 程 。 理 学生 在 自 身 的 认 知 基础 和 能 力 上通 过 探究 式 学 习感 悟 探 究 的过 程 , 解 探 究 的 方法 , 理 培养 探究
教 育 教 学 方 法
n v l e l I n a0 Hr _ 0 tn a U d
探 究 式 学 习在 高 中 历 史 课 堂 教 学 中的 实践 ①
孙 晓 萱 ( 安铁一 中学 西 安 7 0 4 西 1 5) 0 摘 要 : 究 式 学 习的 本 质是 “以 学 生 为 中 心 , 视 学 生 知 识 的 自主 建 构 ” 探 究 式 学 习课 堂 就 是 以 学生 为 主 , 撂 重 。 以探 究 为核 心 的 课 堂 教 学 。 师 生 平 等 融 洽 的 课 堂 氛 围必 要 条 件 ;问题 意 识 是 课 堂 探 究 的 灵 魂 ;引导 发 现 是 提 高 学 生 探 究 能 力 的 阶 梯 ; 料 呈 现 是 课 堂探 究 的 关 键 。 史 关 键 词 : 究 式 学 习 高 中 历 史 课 堂 教 学 问题 意 识 探 中图分 类号 : 3 G6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7 -9 5 2 1 ) 1c-0 6 -0 I 3 7 ( 0 10 () 0 5 2 6 9 杨 振 宁 说 过 : 过 去 的 学 习 方 法 是 人 家 “ 指 出来 的 路 你 去 走 , 的 学 习 方 法 是 要 自 新 是 学 生 是 课 堂 的 主 体 , 生 的 思 维 探 究是 学 有 的 问题 很 有 见 地 : l 8 年 制 宪 会 议 为 如 7 7 什 么 开 了 那 么 长 时 间 — — l 6 ? 宪 会 议 天 制 l
3 构建 探究式历 史课堂 的实践感悟
3 1 师 生平 等 融洽 的 课 堂氛 围是 探究 式 学
习 的 必 要 条 件 探 究 式 学 习 的 本 质 特 征 是 以 学 生 为 主
键 , 是 以 后 探 究 能 力成 长 的 关 键 。 能想 也 不 象提 不 出 任 何 问题 , 能 接 受 教 师 灌 输 的 只
己 去 找 路 。 他 用 朴 素 而 又 精 辟 的 语 言 解 ”
为 什 么要 秘 密 进 行 ? 个 代 表 是 怎 么 选 出 55 来 的 ? 什 么 他 们 大 多 受 过 分 权 制 衡 理 论 为 的 熏 染? 为什 么 1 8 年 通过 了, 8 年 才 正 77 l 9 7
2 探 究 式 课 堂 教 学 的 特 征
所 谓 探 究 式 课 堂 教 学 , 是 以 学 生 为 就 主 , 探究 为 核 心 的 课 堂 教 学 。 基本 特 征 以 其
前 , 鼓 励 的 眼神 看 着 他 说 : 什 么 问题 这 用 “ ( 下转 67页)
趣 油 然 而 生 , 们 从 各 个 角 度 来提 出 问题 , 他
对创造性 人才 的需求 。
3. 引导 发现 是 提高 学 生探 究能 力 的阶梯 3
探 究 式 学 习 的 成 果 与 探 究 者 的 知 识
自主从 何 谈 起 ? 样 的 课 堂是 单 向流 动 的 , 这
是 封 闭式 的 。 生 习 惯 了接 受 , 学 思维 可 能 会 出现 闭 锁 , 究 的 兴 趣 和 欲 望 就 会 大 打 折 探 扣 。 师 生 平 等 融 洽 的课 堂 氛 围的 构 建 对 而 教 师提 出 了很 高 的 要 求 : 要 教 师 更 新 教 需 育 观 念 , 进 教学 方法 , 最根 本 的 在 于 认 改 其 识 到 教 育 的 本 质 即 培 养 人 , 堂 教 学 即 是 课 人 与 人 的 交流 , 师生 观 念 的 碰 撞 和 交 融 , 是 开 放 、 融 的 教 育 教 学 观 念 是 构 建 平 等 课 交 堂 的根 本 , 教 学 细 节 上 , 有 亲和 力 的教 在 具 态 , 话 式 的 语 言 风 格 等 , 是 营 造平 等 课 对 都 堂的重要要 素 , 以学 生探究式学 习为 目 而 标 的教学设计是 探究式学 习的基础。 3. 问题意 识是 课 堂探 究 的灵魂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