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华东师大版2018-2019学年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合集下载

华师版版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教学设计方案

华师版版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教学设计方案
4.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结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ABD≌△ACD.
(师生行为:学生找出两个三角形中已有的相等元素.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证明过程,同时板书.)
5.如图,已知∠AOB,求作: ,
使 =∠AOB.
(师生行为:学生讨论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分组学习作图法。)
(四)小结归纳
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至少需要三个条件;
2.三角形全等判定的第一个公理是:“边边边”;
3.能用尺规作图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4.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格式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全等条件的证明;第二部分是罗列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三部分是作三角形全等的结论,这里要求注明判定方法.
(师生行为:此环节中教师关注学生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在学生画图之前,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同学们演示如何画一个已知三边长度的三角形。在同学们看完演示之后,对作图就会有些了解,也就能比较顺利的完成作图。
学生作图并比较得出结论: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强调简写方法:“边边边”或“SSS”.)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创新点(根据教学内容,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与创新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PPT展示
回顾上节内容
节省时间
2.PPT演示画三角形
学生观察并实践
给学生一种思路
3.PPT出示练习题
扩充课容量
巩固提升
五、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要求体现信息技术与整个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抽学生回答)
2.多媒体展示一个三角形。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是初中的重要知识点,主要让学生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判定。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学习相似三角形、解三角形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于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判定方法,学生可能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中的全等三角形判断感到困惑,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三角板、剪刀、胶水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草稿纸、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两个三角形是什么关系?”学生可能回答“相等”、“一样”等,教师引导学生用“全等”这个词来描述。

教师总结: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总结。

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判定方法:SSS(三边判定)、SAS(两边及夹角判定)、ASA(两角及夹边判定)、AAS(两角及非夹边判定)。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关于全等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于抽象的几何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的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逐步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全等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自主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4.巩固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全等三角形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实例等。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三角形模型,用于学生的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全等三角形的练习题,包括判断题、解答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拼图、建筑物的设计等,引导学生认识全等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8年秋八年级数学华师大版上册教案:第13章 课题 全等三角形

2018年秋八年级数学华师大版上册教案:第13章 课题 全等三角形

2018年秋八年级数学华师大版上册教案:第13章课题全等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包括SSS、SAS、ASA和RHS四种方法;3.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三、教学难点1.能够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2.辨别和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四、教学内容本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具体内容如下:1.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全等三角形指的是具有相等对应部分的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有:•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内角和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外角和相等;•全等三角形可以重合叠放。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四种:•SSS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SAS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ASA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它们夹的一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RHS判定法: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个锐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向学生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发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思考。

第二步: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使用示意图和具体例子来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特点和重要性。

第三步: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详细讲解SSS、SAS、ASA和RHS四种判定方法,提供具体例题,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判定方法的步骤和运用。

第四步:练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三角形是否全等。

第五步: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示例示例一已知△ABC和△DEF的三边分别相等,能否判断△ABC和△DEF全等?为什么?解析:根据SSS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三角形全等判定第二课时角边角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三角形全等判定第二课时角边角教学设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发现几何规律,将操作经验上升为理论认识,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难点:如何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团队整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角边角”全等判定的条件和证明方法。
(2)运用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几何关系,提高几何作图和观察几何关系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2.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复习已学的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并总结“角边角”全等判定的规律。
(1)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它们之间的夹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条件: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且它们之间的夹边相等。
(3)示例:通过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演示两个符合ASA条件的三角形是如何全等的。
2.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ASA全等判定的规律。
(1)操作: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尝试拼凑符合ASA条件的三角形。
3.小组合作的作业,要求每个成员都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任务。
2.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强调重点,指出易错点。
3.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几何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角边角”(ASA)全等判定方法,提升学生的几何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巩固题:

数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

数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

八年级数学科教案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备课内容添改内容学习目标:1.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的条件;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3.能运用“SAS”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

学习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学习难点: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预习课本62——63页内容(5分钟)二、自主探究探讨:两边一角又会有哪几种情况?请同学们探讨一下!答:边角边边边角1.“边角边”是否能够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呢?2.如图,已知两条线段和一个角,已这两条线段为边,以这个角为这两条边的夹角,画一个三角形。

画法:1.画∠MAN= 45°2.在射线AM上截取AB= 12cm3.在射线AN上截取AC=9cm4.连接BC∴△ABC就是所求的三角形把你所画的三角形剪下来与其他同学所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我们能发现什么? 答:剪下来的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

思考:“边边角”是否能够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做一做:以9cm,12cm为三角形的两边,长度为9cm的边所对的角为45°,情况又怎样?动手画一画,你发现了什么?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S.A.S.(或边角边)用符号语言表达为:在△ABC与△A`B`C`中AB=A`B`A′AB C B′C′∠B=∠B`BC=B`C`∴△ABC ≌△A`B`C`(S.A.S.)三、实践应用1. 如图,在△ ABC 中,AB=AC,AD 平分∠ BAC,求证: △ABD ≌ △ACDA证明: ∵AD 平分∠ BAC∴ ∠ BAD= ∠ CAD在△ABD 与△ACD 中,AB=AC,∠BAD=∠CAD,AD=AD,∴△ABD ≌△ACD (SAS ) B D C 四、检测反馈:1、根据题目条件,判断下面的三角形是否全等.(1) AC=DF, ∠C= ∠F, BC=EF(2) BC=BD, ∠ABC= ∠ABD BA DC E2、点M 是等腰梯形ABCD 底边AB 的中点, 求证: △AMD ≌△BMC DFCMA B证明:在等腰梯形ABCD中有AD=BC,∠A= ∠B又∵点M是AB的中点∴AM=BM在△AMD和△BMC中AD=BC∠A= ∠BAM=BM∴△AMD≌△BMC(SAS)五、交流反思: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或SAS)2.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注意点:(1)至少需要三个条件(2)必须是两边一夹角(如不是夹角,则不一定全等)(3)全等的三个条件必须是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如条件不完整,则必须先证明三个条件。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1-2课时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1-2课时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如何探索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让学生体验分类的思想;2.使学生懂得如何提出问题,分类讨论,并为以后研究提出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能力.【教学难点】掌握探索问题的方法.课前准备无教学过程一、复习1.请一位同学叙述上一节所学的知识.2.如图,△ABC ≌△AEC ,30B ∠=︒,85ACB ∠=︒,求出△ABC 各内角的度数.3.你是如何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从学生的回答中,提出: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些较为简便的方法用来判定三角形的全等呢?二、新授要画一个三角形与老师在黑板上画的三角形ABC 全等,需要几个与边或角的大小有关的条件呢?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1.做一做(1)只给一个条件:一条边6BC cm =,大家画出三角形,小组交流画的三角形全等吗?一个角30B ∠=︒,大家画出三角形,小组交流画的三角形全等吗?(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这两个三角形一定会全等吗?分别按照下面条件,用刻度尺或量角器画三角形,并和周围的同学比较一下,所画的图形是否全等. ①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60°,一条边为3 cm ;②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30°和70°;③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3 cm 和5 cm你们在画图和同学比较过程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归纳:你们一定会发现,如果只知道两个三角形有一个或两个对应相等的部分(边或角),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甚至形状都不相同). DCB A2.议一议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有四种可能:三条边、三个角、两边一角和两角一边)对于按以上每一种可能画得三角形是否全等,以后我们一起分别逐个探讨研究,现在我们先一起来完成以下几个练习.三、巩固练习1.如图,点O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的交点,△AOB 绕O 旋转180º,可以与△___________重合,这说明△AOB ≌△___________.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是AO 与__________,OB 与__________,BA 与__________;对应角是∠AOB 与________,∠OBA 与_________,∠BAO 与___________.2.如图,△ABC 是等腰三角形,AD 是底边上的高,△ABD 和△ACD 全等吗?试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 四、小结让学生谈收获、体会、疑惑后,教师总结:本节通过画图实践可得,对于两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三个对应角中,只有满足其中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至于满足其中的三个条件相等的情况如何呢?五、作业1.如图,△AOD ≌△BOC ,写出其中相等的角.2.如图,△ABC ≌△'''A B C ,25C ∠=︒,6BC cm =,4AC cm =3.如图,△ABC ≌△DEF ,且A 和D ,B 和E是对应顶点,则相等的边有 ,相等的角有 .4.已知△ADC ≌△CBA ,且12∠=∠,写出相等的边、角.5.如图,△ACD ≌△ECB ,A 、C 、B 在一条直线上,且A 和E 是一对对应顶点,如果130BCE ∠=︒,那么将△ACD 围绕C 点顺时针旋转多少度与△ECB 重合.(第1题)(第2题)(第1题)O D C B A F E (第3题)DC B A 21(第4题)CB AE D C BA六、板书设计七、教后记。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018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名师教学设计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018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名师教学设计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 2018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名师教学设计引言三角形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通过判定三角形的全等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本课将通过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13.2小节内容,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本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证明能力。

教学目标•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能够根据给定条件判断三角形是否全等•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基本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证明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教学难点:判定中的关键条件和逻辑推理证明教学准备•教师:教案、教材、黑板、彩色粉笔、实物三角形模型、几何画板、计算器•学生:教材、作业本、铅笔、尺子、计算器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三角形的认知。

2. 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 SSS判定法SSS判定法即边-边-边判定法,它的原理是: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将示意图画在黑板上,并给出示例三角形,通过实物模型或几何画板,演示如何使用SSS判定法判断三角形的全等关系。

让学生在课本上根据示例,尝试用SSS判定法判断其他两个三角形的全等关系。

b) SAS判定法SAS判定法即边-角-边判定法,它的原理是: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边和两个夹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同样,通过示例和实物模型,向学生介绍SAS判定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让他们在课本上尝试用SAS判定法判断三角形的全等关系。

c) ASA判定法ASA判定法即角-边-角判定法,它的原理是: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条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同样,通过示例和实物模型,向学生介绍ASA判定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让他们在课本上尝试用ASA判定法判断三角形的全等关系。

d) AAS判定法AAS判定法即角-角-边判定法,它的原理是: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边的对应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二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四)优秀教学案例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二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四)优秀教学案例
我重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时,我可以让学生小组内讨论并总结出判定方法。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我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解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后,我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思考并评价自己所学的判定方法的应用场景和限制条件。通过这样的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进行解决。我会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目标,合理运用判定方法,并注重解答的简洁性和逻辑性。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尝试创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这样的作业小结,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本案例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知识共享和思维碰撞。
4.反思与评价的培养:本案例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探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应用场景和限制条件。我会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例如,小组可以探讨在建筑设计、几何作图等领域中,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如何应用。通过这样的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案例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案例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案例《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案例》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2.1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一、教材背景及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12.1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概念及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探索发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及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三角形的全等是初中几何部分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它既和前面所学知识练习紧密,又为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做准备,同时也为今后研究学习其他图形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技能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2、数学思考在图形的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3、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感受图形变化途径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在探究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5、教学重点⑴全等三角形以及相关概念。

⑵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6、教学难点寻找并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角、对应边的方法。

三、教法分析《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的,采用以自学辅导式为主,讲授法、发现法、分组交流合作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一系列有启发式、挑战性的为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发现规律,验证猜想,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充分提现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发展他们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最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最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13.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掌握S.A.S.的内容,会运用S.A.S.来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如何探索研究问题.使学生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与相互制约关系,学习分析事物本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S.A.S.定理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S.A.S.定理.难点灵活运用S.A.S.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教师活动】在纸板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各小组选派学生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是否全等.【学生活动】要求学生、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活动】要求学生将剪下的两三角形顶点标上字母,看重合的边角有何关系?【学生活动】将两个三角形按要求标上字母,并注意放置,与同桌交流何时可重合?【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ABC和△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BC.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4.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2.已知:如图,△ABC≌△BAD,A和B,C和D分别是对应顶点,且∠C=60°,∠ABD=35°,则∠BAD= .【答案】1.相等相等2.85°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例】如图所示,已知△ACE≌△DBF,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E=DF,CE=BF,AD=8,BC=2.(1)求AC的长;(2)求证:CE∥BF.【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来求解.【教学说明】根据符号及图形寻找对应边,从而找出待求量与已知量之间关系.既训练了如何找对应边,对应角,又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解决问题.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如图所示,△ABC≌△DEF.AB=DE,∠A=∠D,找出图中的所有相等的线段与角.【答案】相等的线段:AB=DE,AC=DF,BC=EF,BE=CF.相等的角:∠A=∠D,∠B=∠DEF,∠ACB=∠DFB,∠AOF=∠DOC,∠AOD=∠EOC,∠A=∠EOC=∠D=∠AOD.【教学说明】找等角等边时应充分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不要忽视间接相等的线段和角.六、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有什么困惑?与同伴交流,在学生交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动手剪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通过比较、运动,如平移、翻折、旋转来学习全等三角形、对应角、对应边的概念,进而归纳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教师应结合刚开始学习学生不注意将对应的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应不断强化,而如何找对应边、对应角是本节的难点,教师应结合例题习题归纳:有公共边(角)的,公共边(角)为对应边(角);有相等边(角)的,相等的边(角)为对应边(角);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对应边对的是对应角,对应角对的是对应边.3.边角边【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按教材P63要求同排两个同学各画一个三角形,再放在一起判断它们是否全等.【学生活动】操作结果:全等.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教师活动】在刚才的操作中,两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这个基本事实如何叙述?在学生发言基础上,板书:基本事实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或边.角.边).这个基本事实中,角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学生回答:夹角.【例1】如图所示,△ABC中,AB=AC,AD平分∠BAC,求证:△ABD≌△ACD.【分析】在△ABD和△ACD中,由已知AB=AC,AD=AD,因而只需要一条边对应相等或夹角对应相等即可,再由条件可得∠BAD=∠CAD,因此可以证得.证明:∵AD平分∠BAC,∴∠BAD=∠CAD,在△ABD和△ACD中,∴△ABD≌△ACD(S.A.S)【教学说明】证明时分析两个待证三角形已具备的元素,间接条件应转化为直接条件,且注意格式,得夹角放在两对应边之间.【例2】见书本P64例2【教师活动】说出本题中的道理应如何用几何语言表达?有待证的两个全等三角形吗?条件是否具备?【学生活动】写出已知求证,自己完成.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例3】如图,已知AD∥BC,AD=CB,AE=CF,求证:△AFD≌△CEB.【答案】因为AD∥BC,所以∠A=∠C.又因为AE=CF,所以AE+EF=CF+EF,即AF=CE.在△AFD和△CEB中,因为AD=CB,∠A=∠C,AF=CE,所以△AFD≌△CEB(边角边).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如图所示,AB=AC,AD=AE,∠1=∠2.求证:△ABD≌△ACE.【分析】此题要证明全等的两个三角形中有一个顶点是公共顶点,这时我们可仔细从中找出获得全等的条件.证明:∵∠1=∠2,∴∠1+∠CAD=∠2+∠CAD,即∠BAD=∠CAE.在△ABD和△ACE中,∴△ABD≌△ACE(S.A.S).【教学说明】在寻找全等条件时,要注意结合图形,挖掘图中隐含的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等,为证明全等提供依据.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如图,AB∥CD,AB=CD,求证:AD∥BC.【教学说明】本题是用全等三角形证明两直线平行,实际上是证明∠3=∠4,另外本题中先由AB∥CD,得出∠1=∠2.六、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何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在学生交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教学反思】这节课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通过学生画一画,比一比.得出基本事实S.A.S.,再利用S.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应着重强调角应为夹角,防止学生任意找两边及一角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刚学严格证明,应注意强化,条理要清,说理有据,因果关系分明.4.角边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A.S.A.与A.A.S.的内容,能运用A.S.A.和A.A.S.证明三角形全等进而说明线段或角相等;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经历自己探索出A.A.S.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画图、实验、发现、应用的过程教学,树立学生知识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观念.【重点难点】重点理解A.S.A.与A.A.S.定理,并能用它们证明三角形全等.难点利用A.S.A.与A.A.S.定理间接说明角相等或线段相等.【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巩固学习【知识回顾】(投影显示)情景思考:1.小菁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其中∠EDH=∠FDH,ED=FD,将上述条件注在图中,小明不用测量就能知道EH=FH吗?与同伴交流.2.如果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一定会全等吗?试举例证明.【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和提问.【学生活动】通过情境思考,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学会正确选择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小组交流,踊跃发言.【教学形式】用问题牵引,辨析、巩固已学知识,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激发求知欲.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动手动脑】(投影显示)问题探究: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出一个△A'B'C',使A'B'=AB,∠A'=∠A,∠B'=∠B(即使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把画出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感知问题的规律,画图如下:画一个△A'B'C',使A'B'=AB.∠A'=∠A,∠B'=∠B:1.画A'B'=AB;2.在A'B'的同旁画∠DA'B'=∠A,∠EBA'=∠B,A'D,B'E交于点C'.板书:基本事实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A.S.A”或“角边角”)【知识铺垫】课本图13.2-12中,∠A'=∠A,∠B'=∠B,那么∠C=∠A'C'B'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C'=180°-∠A'-∠B',∠C=180°-∠A-∠B,由于∠A=∠A',∠B=∠B',∴∠C=∠C'.【教师提问】你能得到△A'B'C'≌△ABC吗?是什么根据?板书定理: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角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或“角角边”)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如图,在△ABC中,∠B=∠C,D是BC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求证:△BDE≌△CDF.【答案】因为D是BC的中点(已知),所以DB=DC(中点的定义).因为DE⊥AB,DF⊥AC(已知),所以∠DEB=∠DFC=90°(垂直的定义).在△BDE和△CDF中,因为∠DEB=∠DFC(已证),∠B=∠C(已知),DB=DC(已证), 所以△BDE≌△CDF(角角边).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例】如图所示,在△ABC和△DBC中,∠ACB=∠DBC=90°,E是BC 的中点,EF⊥AB于F,且AB=DE.(1)求证:BD=BC;(2)若BD=8 cm,求AC的长.【分析】(1)BD=BC→△BDE≌△CBA→∠1=∠2.(A.A.S.);(2)AC=BE.(1)证明:∵∠EBD=90°(已知),∴∠2+∠3=90°(垂直的定义),又∵DE⊥AB(已知),∴∠2+∠3=90°(垂直的定义),∴∠1=∠2(同角的余角相等).在△BDE与△CBA中,∠ACB=∠DBC(已知),∠1=∠2(已证),AB=DE(已知),∴△BDE≌△CBA(A.A.S.),∴BD=B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由(1)知AC=BE,E为BC中点,∴BE=BC,∴AC=BC=BD=4(cm)【教学说明】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注意让学生分析待证的目标是什么?已经具备了什么条件?需要转化的是什么条件?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如图所示,∠1=∠2=∠3,AB=AD,求证:BC=DE.证明:∵∠2=∠1,∴∠2+∠DAC=∠1+∠DAC,即∠BAC=∠DAE,∵∠2=∠3,∠DOC=∠AOE,∴∠C=∠E.在△ABC与△ADE中,∠E=∠C,∠BAC=∠DAE,AB=AD.∴△ABC≌△ADE(A.A.S.),∴BC=DE.【教学说明】让学生体会两角相等时,找夹边或一边的对角,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六、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两角一夹边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两角一对边相等,两个三角形也全等.【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复习S.A.S.入手,导入新课,让学生动手操作得出基本事“A.S.A.”,进而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得“A.A.S.”,整个数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引线人,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在运用“A.S.A.”或“A.A.S.”时,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已有条件,寻找需要转化的条件,提升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与分析问题能力,本节课内容较多,注意对学困生给予适当的辅导.5.边边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边边边定理的内容,能运用边边边证明三角形全等,进而说明线段或角相等.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个角或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过程,体会如何探索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画图、比较、验证,注重学生观察、思考、不断总结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定理.难点灵活应用边边边定理解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出示教具)提出问题: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2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与同伴交流.【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方法如下:可以将图1的玻璃碎片放在一块纸板上,然后用直尺和铅笔或水笔画出一块完整的三角形.如图2,剪下模板就可去割玻璃了.【教师活动】其中的数学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教师活动】同排两个同学用尺规画底边为3 cm,4 cm,4.8 cm的三角形,再把这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看它们是否全等.【学生活动】(1)画一段线段AB使它的长度等于c(4.8 cm).(2)以点A为圆心,以线段b(3 cm)的长为半径画圆弧;以点B为圆心,以线段a(4 cm)的长为半径画圆弧;两弧交于点C.(3)连结AC、BC,得到△ABC.【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引入课题:“上述的生活实例和尺规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学生活动】在观察实践的基础上,学生回答;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板书:S.S.S.(边边边).【教师活动】多媒体呈现练习题.已知△ABC中,AB=AC,AD是中线,求证:∠B=∠C.证明:∵AD是中线,∴BD=CD,在△ABD与△ACD中,AB=AC,AD=AD,BD=CD.∴△ABD≌△ACD(S.S.S.)∴∠B=∠C.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例】如图,已知AB=DC,AD=BC.求证:∠A=∠C.【答案】连接BD.在△BAD和△DCB中,因为AB=CD,AD=CB,BD=DB(公共边),所以△BAD≌△DCB(边边边),所以∠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例】如图,在△ABC与△DCB中,AB=DC,AC=BD,AC与BD交于M.求证:BM=CM.证明:在△ABC与△DCB中,AC=BD,AB=CD,BC=CB,∴△ABC ≌△DCB(S.S.S.),∴∠A=∠D,在△ABM与△DCM中,AB=CD,∠A=∠D,∠AMB=∠DMC,∴△ABM≌△DCM(A.A.S.),∴BM=CM.【教学说明】本题涉及到两次证全等三角形的问题,注意从证明的需要寻找要转化的条件.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D,AD=BC,求证:AD∥BC.【教学说明】本题没有两个三角形,可通过连接AC构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来证明∠DAC=∠BCA,从而证明AD∥BC.应启发学生如何证明AD∥BC?没有全等三角形怎么办?六、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何收获?有何困惑?并与同伴交流,在学生交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本节课探讨出可用(S.S.S.)来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并能灵活运用(S.S.S.)来识别三角形全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会全等.以及如何依据题中所给条件,寻求证明方法等. 【教学反思】这节课探索S.S.S.时,学生通过全过程的画图,观察、比较、交流,逐步得出基本事实S.S.S..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得到了全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同时增加了学生的数学体验,在探索过程中体验了数学的乐趣.基于课程标准,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典例精析中两次用到全等三角形,可能有少数学生还不很适应,教师应引导他们如何逆向分析,寻找证明条件,提升解题能力.6.斜边直角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斜边直角边定理的内容,能运用斜边直角边证明三角形全等,进而说明线段或角相等.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H.L.的过程,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事物的特殊、一般关系、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不断探索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斜边直角边定理.难点灵活应用斜边直角边定理解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问题:证明一般三角形全等有哪些方法?我们已经知道,对于两个三角形,如果有“边角边”或“角边角”或“角角边”或“边边边”分别对应相当,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如果有“边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能不能保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呢?(出示课件)思考:一般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对于特殊三角形中的直角三角形呢?让我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吧!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教师活动】那么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当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时,也具有“边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这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能否全等呢?大家一起动手画一画.如图所示,已知两条线段(这两条线段长不相等),以长的线段为斜边、短的线段为一条直角边,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大家一起动手来画一画,好吗?画好后与同排比较,它们全等吗?【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并用语言叙述这个基本事实.【教师活动】在同学发言基础上归纳: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H.L.(或斜边直角边).此公理的前提是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斜边相等(2)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斜边、直角边公理(H.L.)推理格式(图略)∵∠C=∠C'=90°,∴在Rt△ABC和Rt△ABC中,AB=AB,BC=BC,∴Rt△ABC≌Rt△ABC(H.L.)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例】已知:(如图)AB=AE,BC=ED,∠B=∠E,AF⊥CD,F为垂足.求证:CF=DF.【答案】证明:连接AC、AD,在△ABC与△AED中,∴△ABC≌△AED(S.A.S.).∴AC=AD.在Rt△AFC与Rt△AFD中,∴Rt△ACF≌Rt△ADF(H.L.)∴CF=DF.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例】如图,AC⊥AD,BC⊥BD,CE⊥CD,AC=BD,求证:DE=CE.证明:∵AC⊥AD,BC⊥BD,∴∠A=∠B=90°,在Rt△ADC和Rt△BCD中,AC=BD,DC=CD,∴Rt△ADC≌Rt△BCD(HL),∴∠OCD=∠ODC,∵OE⊥DC,∴∠OEC=∠OED,在△DOE和△COE中,∠ODE=∠OCE,∠OED=∠OEC,OE=OE,∴△ODE≌△OCE(AAS),∴DE=CE.【教学说明】本例主要是灵活选择各种方法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用分析法寻找证明DE=CE的思路,即DE=CE→△DOE≌△COE→∠ODC=∠OCE→Rt△ADC≌Rt△BCD. 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如图,AC⊥BC,AD⊥BD,CE⊥AB于E,DF⊥AB于F,求证:CE=DF.【教学说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题思路,再全班交流由学生独立完成.六、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在同学们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与总结.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H.L.(或斜边直角边).【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前面已经学习一般三角形的五种判定方法的基础上,研究直角三角形独有判定方法:“H.L.”,整节课按“操作—发现—归纳—运用”程序展开.教学中应将五种一般方法与“H.L.”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到此有时证明题中会涉及到两次用全等的方法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及时帮助同学们归纳总结,提升思维能力.。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 教案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 教案华东师大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三)教学目标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角边角定理”.2.会用“角边角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进行推理论证: 重点、难点重点:角边角定理及简单应用.难点:角边角定理中角与边的关系及实际应用中的边角关系分析. 教学过程一、回顾知识引入课题1.边角边定理的内容及定理中边角关系如何.2.本节课我们按上节课的探究方法一起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另一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境,探究定理 (出示投影l) 如图,在ABC ∆和能通过平移、旋转和轴反射等变换使'''C B A ∆的像与ABC ∆重合吗?ABC ∆与'''∆C B A 全等吗?学生活动:学生展开讨论,交流结果,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交流.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发表看法,同答问题.训练学生用数学原理和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予以充分肯定和鼓励.点评:由讨论我们得知ABC ∆与'''C B A ∆全等.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由此例你能得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一种方法吗? 教师板书: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注:l .定理简写成“角边角或SAS”.2.定理中边与角的关系是“两角及其夹边”. 三、范例分析、运用定理 (出示投影2)1.如图,小强测量河宽AB 时,从河岸A 点沿着和 AB 垂直的方向走到C ,并在AC 的中点E 处立一根标杆, 然后从C 点沿着和AC 垂直的方向走到D ,使D 、E 、B 恰 好在一直线上,于是小强说:“CD 的长就是河的宽,你能 说出这个道理吗?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与同伴交流结果,请小组代表交 流看法.教师活动:指点学生的答问,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两个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找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来说明对应线段相等.示范板书:在AEB ∆和CED ∆中,因为,,90CE AE ECD EAB ==∠=∠CED AEB ∠=∠(对顶角相等),所以),(ASA CED AEB ∆≅∆于是,CD AB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注意:学生交流看法时教师要善问条件成立的依据,逐步训练和养成推理有据的良好数学习惯.2.例2(出示投影3),如图已知''∆≅∆F C CF C B A ABC 、,'''分别是ABC ∆的C ∠和''∆C B A ,的'∠C 的角平分线,那么线段CF 和''F C 相等吗?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完成,并将结果与同伴交流、讨论,请同学上台板演.教师活动:巡查学生练习情况,师生共同分析,规范解题过程.训练学生推理时做到步步有据.分析:设法找CF 和C 7F 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其中,21∠=∠可由ACB ∠和'''∠B C A 相等及角平分线可证得,AC A A ,'∠=∠和''C A 及'''B C A ACB ∠=∠可由'''B C A ACB ∆≅∆证得.板书:解:因为,'''∆≅∆C B A ABC所以''=C A AC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B C A ACB A A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又因为'.''212,211B C A ACB ∠=∠∠=∠ 所以,21∠=∠在AFC ∆和'''C F A ∆中,因为,'∠=∠A A ,''C A AC =,21∠=∠ 所以),/(ASA C F A AFC ''∆≡∆所以''=F C C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点评:请同学们思考,你从例2中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学牛议论,与同伴交流结果.学会归纳结论,并用数学语言概括和表达,师生共议得出: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四、随堂练习课本P77练习.五、小结本节课主要探索了角边角定理及用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进行推理论证,解题时应善于把握新旧知识的综合.六、作业1.课本P82习题3.4.七、教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2、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经历作图、比较、证明等探究过程,提高分析、作图、归纳、表达、逻辑推理等能力;并通过对知识方法的总结,培养反思的习惯,培养理性思维;4、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在探索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5、使学生掌握SAS的内容,会运用SAS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6、使学生理解ASA的内容,能运用ASA全等判定法来判定三角形全等进而说明线段或角相等;7、使学生理解“边边边”公理的内容;8、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HL的过程,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深刻理解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法ASA和AAS及应用;灵活运用边边边公理的内容、运用公理的自觉性;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判定法.教学过程【一】一、新课导入观察下列图案,指出这些图案中中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问题: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实际例子吗?探究:把一块三角尺按在纸板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的纸板和三角尺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吗?把三角尺和裁得的纸板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吗?从同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两张尺寸相同的照片上的图形,放在一起也能够完全重合吗?二、传授新知这些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在图(1)中,把△ABC沿直线BC平移,得到△DEF.在图(2)中,把△ABC沿直线BC翻折180°,得到△DBC.在图(3)中,把△ABC旋转后得到△ADE.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两图形全等.“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DEFABC∆∆和全等时,点A和点D,点B和点E,点C和点F是对应顶点,记作DEF≅∆.ABC∆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全等的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三、小结了解全等三角形,并且利用性质可以找到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二】一、复习引入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从而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二、提出问题根据上面的结论,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经过学生逐步分析,各种情况逐渐明朗,进行交流予以汇总归纳.三、传授新知探索:根据书上试一试列出的条件画三角形,你画出的三角形与周围同学画的三角形是否全等?通过画图比较的方式,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只给出一组或两组对应相等的元素(边或角),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思考: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三组对应相等的元素(边或角),又会如何呢?四、随堂练习课本第61页的练习第1、2、3题.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三】一、复习什么叫全等图形?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是什么?二、新授1.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课题.2.问题1: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一角,那么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呢?(应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角夹在两条边的中间,形成两边夹一角;另一情况是角不夹在两边的中间,形成两边一对角.)每一种情况下得到的三角形都全等吗?3.做一做(1)如果“两边及一角”条件中的角是两边的夹角,比如三角形两条边分别为3cm和4cm,它们的夹角为45°,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你画的与同伴画的一定全等吗?换两条线段和一个角试试,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后总结:发现对于已知的两条线段和一个角,以该角为夹角,所画的三角形都是全等的.这就是判别三角形全等的一种简便的方法: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简记为(S.A.S.)你能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法来解释这种“S.A.S.”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吗?(一个角对应相等而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当相似比为1时,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相同,即为全等三角形)(2)如果“两边及一角”条件中的角是其中一边的对角,比如两条边分别为4cm和4.5cm,长度为4cm的边所对的角为60°,情况会怎样呢?请画出这个三角形,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由此你发现了什么?(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4.范例如图,△ABC中,AB=AC,AD平分∠BAC,试说明△ABD≌△ACD.解已知 AB=AC,∠BAD=∠CAD,又AD为公共边,由(S.A.S.)全等判定法,可知△ABD≌△ACDD C BA三、巩固练习书本第65页练习.四、小结学生谈收获、体会、疑惑后,进一步总结本节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而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注意观察图形的特征,找出是否具备满足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四】一、复习叙述S.A.S.的内容.二、新授1.引入:我们探讨两个三角形满足全等的条件是什么呢?(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一定全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还有哪些情况还没有探讨呢?(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一条边分别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本节我们探讨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一条边分别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课题.2.问题1:如果把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及一边,那么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呢?(一种情况是两个角及两角的夹边;另一种情况是两个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每一种情况下得到的三角形都全等吗?3.请同学们动手完成书上做一做:(1)画出一条线段AB,使它等于3cm;(2)画∠MAB=60°,∠NBA=40°,MA与NB交于点C.(3)用剪刀各自剪出△ABC,和同学剪出的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了什么?其他各桌的同学是否也有同样的结论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后,总结:对于已知两个角和一条线段,以该线段为夹边,所画的三角形都是全等的.由此得到另一个判定全等三角形的简便方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角边角”或简记为(A.S.A.).4.问题2:试说明ASA全等判定法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法有什么类似的.(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当这两个角的公共边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相同,即为全等三角形.)5.思考:如图,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动手画一画:比如∠A =45°,∠B =60°,BC =3cm ,你能画这个三角形吗?提示:这里的条件与实验中的条件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你能将它转化为实验中的条件吗?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一定全等吗?现在两组同学按如果45°角所对的边为4cm 画,另两组同学换两个角和一条线段,试试看,你们得出什么结论?同学们各抒己见后,总结:对于已知两个角和一条线段,以该线段为夹边,所画的三角形都是全等的.由此得到另一个判定全等三角形的简便方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简记为(A .S .A .).6.问题3:你能说说ASA 与AAS 这两种全等判定法间的关系吗?(AAS 判定法可由ASA 判定法推导出来,如上图中,因为A D ∠=∠,C F ∠=∠,由于180B A C ∠=︒-∠-∠,180E B D ∠=︒-∠-∠,所以B E ∠=∠,于是△ABC 与△DEF 具备ASA 全等.)7.范例DCB A如图,ABC DCB ∠=∠,ACB DCB ∠=∠,试说明△ABC ≌△DCB 解:已知ABC DCB ∠=∠,ACB DCB ∠=∠又BC 是公共边,由(ASA )全等判定法,可知△ABC ≌△DCB8、要证明两条线段AD 、ED 相等,我们发现它们分别属于△ABD 与△ECD ,若能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便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到要证明的结论.这就是通常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一个重要方法.师生共同学习书本例题.三、巩固练习P68、P70四、小结本节学到什么知识?对这些知识有什么体会?对本节的知识存在着哪些疑问?【五】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请问同学,老师在黑板上画得两个三角形,△ABC 与△'''A B C 全等吗?你是如何判定的.(同学们各抒己见,如:动手用纸剪下一个三角形,剪下叠到另一个三角形上,是否完全重合;测量两个三角形的所有边与角,观察是否有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二、实践探索,总结规律1、问题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做一做:给你三条线段a 、b 、c ,分别为3m 、2cm 、3.5m ,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先请几位同学说说画图思路后,教师指导,同学们动手画,教师演示并叙述书写出步骤.步骤:(1)画一线段AB 使它的长度等于c (3.5cm ).(2)以点A 为圆心,以线段b (2cm )的长为半径画圆弧;以点B 为圆心,以线段a (3cm )的长为半径画圆弧;两弧交于点C .(3)连结AC 、BC .△ABC 即为所求CBA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的图形叠合在一起,你们会发现什么?换三条线段,再试试看,是否有同样的结论请你结合画图、对比,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教师总结:给定三条线段,如果它们能组成三角形,那么所画的三角形都是全等的.这样我们就得到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一种简便的方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简记为(S.S.S.).2、问题2:你能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法解释这个(SS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法吗?(我们已经知道,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而相似比为1时,三条边就分别对应相等了,这两个三角形不但形状相同,而且大小都一样,即为全等三角形.)3、问题3、你用这个“SS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法解释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吗?(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了)4、范例:例: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B=DC,试说明解:已知AD=BC,AB=DC,又因为AC 是公共边,由(S .S .S .)全等判定法,可知 △ABC ≌△CDA5、练习:6、试一试: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40︒、60︒、80︒,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所画出的三角形都是相似的,但大小不一定相同). 三个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三、加强练习,巩固知识1、如图,AB DC =,AC DB =,△ABC ≌△DCB 全等吗?为什么?2、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AB AC =.1∠与2∠相等吗?请说明理由.四、小结本节课探讨出可用(SSS )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并能灵活运用(SSS )来判定三角形全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D C B A 21DC B A两个三角不一定会全等.【六】一、复习如图,△ABC 和△'''A B C 都是直角三角形,请你用所学的知识,须加上什么条件直角△ABC 和△'''A B C 全等.并说明理由.[''AB A B =,''BC B C =,(SAS );''AB A B =,'A A ∠=∠(ASA );''AB A B =,''BC B C =,''AC A C =,(SSS )''AB A B =,'C C ∠=∠(AAS )]等,让学生抢答.二、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计划遮住无法测量.1、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2、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问题1,学生可以回答去量斜边和一锐角,或直角边和一个锐角;但对于问题2,学生则难肯定].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对应相等,于是他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结论吗?三、动手实践,探索新知我们已经知道,对于两个三角形,如果有“边角边”或“角边角”或“角角边”或“边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如果有“角角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不能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两个三角形可以有不同的大小.如果有“边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也不能保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当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时,也具有“边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这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能否全等呢?如图,已知两条线段(这两条线段长不相等),以长的线段为斜边、短的线段为一条直角边,画一个直角三角形.把你画的直角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比较,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吗?换两条线段,试试看,是否有同样的结论?步骤:1.画一线段AB,使它等于2cm;2.画∠MAB=90°;3.以点B为圆心,以3cm长为半径画圆弧,交射线AM于点C;4.连结BC.△ABC即为所求.如图,在Rt△ABC和Rt△A′B′C′中,已知∠ACB=∠A′C′B′=90°,AB=A′B′,AC=A′C′.由于直角边AC=A′C′,我们移动其中的Rt△ABC,使点A与点A′、点C与点C′重合,且使点B与点B′分别位于线段A′C′的两侧.因为∠ACB=∠A′C′B=∠A′C′B′=90°,故∠B′C′B=∠A′C′B′+∠A′C′B=180°,因此点B、C′、B′在同一条直线上.于是在△A′B′B中,由AB=A′B=A′B′(已知),得∠B=∠B′.由“角角边”,便可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于是可得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H.L.(或斜边直角边).如图,已知AC=BD,∠C=∠D=90°,求证Rt△ABC≌Rt△BAD.证明∵∠C=∠D=90°,∴△ABC与△BAD都是直角三角形.在Rt△ABC与Rt△BAD中,∵AB=BA,AC=BD,∴Rt△ABC≌Rt△BAD(H.L.).六、巩固练习P75 1、2七、小结学生谈谈收获、疑惑.总结本节学习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除了一般三角形全等判定法外,还有“H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