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ppt课件102 人教课标版
合集下载
杜甫《登高》PPT课件
修辞手法
杜甫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丰富 了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效果。
意境与情感
通过细腻描绘和流畅的抒情语言,使读者 感受到杜甫内心深处的思索和情感。
重要主题
1 对人生的思考
杜甫通过登高的主题 表达对人生意义和追 求的思考,呼唤人们 要追寻真理、追求自 由。
2 对国家的关怀
诗中表达了杜甫对乱 世的关切和对国家兴 衰的忧虑,对时代的 动荡表达了自己的观 点。
杜甫《登高》
杜甫的《登高》是一首表达登高的背景、意义以及对人生的思考的诗歌。通 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修辞手法,他描绘出了登高者面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 思考。
背景与意义
《登高》是杜甫在唐朝晚期创作的一首诗歌,一方面反映了杜甫对乱世的不满和思考,另一方面 展示了登高者追求自由、追寻真理的精神追求。
杜甫简介
通过登高的行为,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自由的欲望。
2
自然景象描写
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水景色和迷人的日落,表达人与自然的共融关系。
3
忧国忧民
反映当前乱世的动荡和对国家和民众的牵挂。
诗词分析
对仗与押韵
杜甫善于运用平仄、押韵和对仗技巧,使 诗歌既韵味悠长又节奏明快。
句法结构
杜甫的诗歌句法灵活多样,既有长句展示 思想深度,也有短句表达情感。
生平概述
草堂生活
杜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 他一生经历了战乱和困顿, 诗作充满了对社会和人生的 思考。
杜甫的草堂成为他写作的地 方,他在世事艰难的时刻寻 求灵 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朵。年 年如今日,岁岁如昨朝。”这 是对他诗歌永恒价值的赞颂。
内容概述
1
登高寓意
3 对自然的赞美
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 景色,杜甫表达了人 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 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登高》PPT教学课件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常作客”展现了诗人居无定所,一生辗转 漂泊(更是对应看到鸟儿还巢有了人不如鸟的忧愁),“百年”可做一个约数,颇有夸张之 意,这里更可指暮年,多病的诗人仍然在一个家人团聚、登高饮酒的重阳佳节孤苦无依。
• 本诗的对仗工整,音律和谐。可以说是“格律”的忠实卫士,而更是将对仗应用到了极致。
• 拓展知识——登高。传统数理哲学九为最大阳数,所以九月九日被称为“重阳”。古人有重阳节登高的习 俗,到唐代“重阳”正式列为节日,这时人们会进行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登高等活动。
《登高》品读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练习
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 B. “悲秋”二字是诗眼,前四句抒发登高所感的悲情,后四句描写登高所见的秋景。 C.“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漂泊孤苦之情;“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 颔联“萧萧”“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登高》拓展阅读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高》拓展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抒情: 颈联:悲秋作客(漂泊潦倒);带病登台 (年老多病)。 孤苦之愁
尾联:苦恨双鬓(感慨年老力衰);新停酒 杯(浇愁亦不得)。 时光流逝的表象
• 本诗的对仗工整,音律和谐。可以说是“格律”的忠实卫士,而更是将对仗应用到了极致。
• 拓展知识——登高。传统数理哲学九为最大阳数,所以九月九日被称为“重阳”。古人有重阳节登高的习 俗,到唐代“重阳”正式列为节日,这时人们会进行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登高等活动。
《登高》品读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练习
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 B. “悲秋”二字是诗眼,前四句抒发登高所感的悲情,后四句描写登高所见的秋景。 C.“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漂泊孤苦之情;“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 颔联“萧萧”“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登高》拓展阅读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高》拓展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抒情: 颈联:悲秋作客(漂泊潦倒);带病登台 (年老多病)。 孤苦之愁
尾联:苦恨双鬓(感慨年老力衰);新停酒 杯(浇愁亦不得)。 时光流逝的表象
《登高》ppt课件
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 身世的感慨、家国的忧伤,显得沉郁 厚重。即使人生潦倒,销愁无途,仍 忧国伤时;即使国事艰难,壮志未酬, 仍心系家国。杜甫的悲是悲自然,是 悲人生,悲国家,悲天下苍生。
俄国别林斯基说过:“任何一 个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 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 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苦恨” 恨国家动荡不安,恨自己人到暮年,不能为 国家效力,恨自己壮志难酬!更多是遗憾。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展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境界?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诗圣”杜甫无论穷达,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诗 人 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 生 计潦倒,时事艰难,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杜甫这种心忧天下的情怀,是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的。
全诗总结
诗人通过登高望远,描绘了一幅苍凉壮阔的 长江秋景图,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结合,抒发 了思乡之情、孤独之感、羁旅之愁、多病之哀, 表达了人生迟暮,壮志未酬的悲愤,同时表现了 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这首诗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诗人 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 由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 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悲笔,悲情 落笔,真是怎一个“悲”字了得!
杜杜甫甫其其人人 ((771122——777700))
困 守 长 安 时 期 ( 3 5 - 4 4 岁 ) 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 李林甫权倾朝野,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杜甫困顿十年,入仕无门。
为 官 流 亡 时 期 ( 4 5 - 4 8 岁 ) 代表作:《春望》“三吏”“三别”
任左拾遗,为房琯向肃宗上书请无罪,后发生安史之乱,避难流亡。 漂 泊 西 南 时 期 ( 4 9 岁 - 5 8 岁 ) 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 好友严武接济于成都草堂,写了240多首诗。忧国忧民,贫困交加。
《登高》ppt课件23张
苦难对人的影响,无非三种:最下者埋怨命运不公,由怨天尤人而到仇 恨外物,于是堕入魔道;中者以此为动力,改变自己命运;最上者,因其对 苦难体会良深,于是更能理解别人之苦难,甚至在面对别人苦难的时候,忘 记了自己的苦难,这样的人,命运依旧坎坷,身份依旧卑微,但是灵魂却因 此而不朽。杜甫就是这样的人。
凡俗人如我辈,能做到中者已属上乘。于是,现在依稀明白,杜甫为何 被称为“圣”了:因为他对自然、对万物、对人,有一种近乎执迷不悟的爱, 无视自己的命运和苦难,无视自己的颠沛流离。
2、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诗眼)
悲
《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 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王国维
品味鉴赏
这首诗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划分层次?
《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
登高所见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登高所感
·
登 高
杜 甫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及其生平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走进诗人情感世界,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后世也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等 。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 李杜”,也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 称为“诗史”。 代表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秋兴八首》及“三吏”“三别” 等。
鸟(飞回):诗人处境与急风中徘徊的鸟相似,孤独无依
意境:肃杀凄凉 雄浑高远
鉴赏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凡俗人如我辈,能做到中者已属上乘。于是,现在依稀明白,杜甫为何 被称为“圣”了:因为他对自然、对万物、对人,有一种近乎执迷不悟的爱, 无视自己的命运和苦难,无视自己的颠沛流离。
2、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诗眼)
悲
《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 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王国维
品味鉴赏
这首诗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划分层次?
《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
登高所见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登高所感
·
登 高
杜 甫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及其生平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走进诗人情感世界,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后世也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等 。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 李杜”,也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 称为“诗史”。 代表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秋兴八首》及“三吏”“三别” 等。
鸟(飞回):诗人处境与急风中徘徊的鸟相似,孤独无依
意境:肃杀凄凉 雄浑高远
鉴赏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ppt课件
意象分析 这首诗歌中是人精心选取了哪些意
风
急 象来抒发感情?
“猿啸哀、鸟飞回”就是
天
高
包含作者在内的千千万万 个流离失所者的真实写照
猿 啸哀
意境
渚清
凄凉
沙白
寓情于景,萧索惨淡的画 面照出诗人内心的凄惨,
哀猿的啼叫暗示着作者的
鸟 飞回 悲苦。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生命之短暂
时间之永恒
注: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作为一个 现实主义诗人,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 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 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意象分析
落木 无边 萧萧 下
叶落意味着一年将尽,使诗人引起韶光 易逝的感觉;或许又会加重诗人的乡愁,长 年漂泊的生涯何时了?
长江 不尽 滚滚 来
而长江“不尽”,亘古如斯,令诗人超越 时间的限制,联想到历代优秀的人物的不幸 遭遇,不禁“怅惘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 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人一起去。此时却是异地独自登台。
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从“万里”、“作客”、“百年多病”、 “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深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 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 难,诗人身受多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 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 忡。
尾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①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 仇恨,使诗人两鬓斑白了。
②苦,是什么意思? 苦,“极度”,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由于 年老多病而无法实现。从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 停”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很”, “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了双鬓, 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心有余而力不足)
杜甫《登高》公开课ppt课件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 吏”、“三别”等名作。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 “老杜”。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是也有狂放不羁 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 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文学成就
杜甫是唐诗的集大成者,他的诗 歌在唐诗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
远的影响。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长年漂泊 、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也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
02
《登高》的诗歌内容
《登高》的意境
意境开阔
杜甫在《登高》中描绘了一幅广阔的 秋日景色,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 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使读者感 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辽阔。
情感深沉
在开阔的意境中,杜甫融入了自己深 沉的情感,表达出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和对家国天下的忧虑,使诗歌具有深 厚的思想内涵。
韵律独特
诗人通过巧妙的韵脚安排和音节搭配,使得整首诗的韵律独特,富有音乐美感。同时,诗人还运用了 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04
《登高》的主题思想
《登高》的主题解读
01
杜甫在《登高》中表达了自己对 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 ,以及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慨。
02
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寓情于 景,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苦 闷和无奈。
杜甫《登高》公开 课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 录
• 杜甫简介 • 《登高》的诗歌内容 • 《登高》的艺术特色 • 《登高》的主题思想 • 《登高》的鉴赏与实践
01
杜甫简介
杜甫的生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 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 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 “老杜”。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是也有狂放不羁 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 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文学成就
杜甫是唐诗的集大成者,他的诗 歌在唐诗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
远的影响。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长年漂泊 、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也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
02
《登高》的诗歌内容
《登高》的意境
意境开阔
杜甫在《登高》中描绘了一幅广阔的 秋日景色,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 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使读者感 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辽阔。
情感深沉
在开阔的意境中,杜甫融入了自己深 沉的情感,表达出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和对家国天下的忧虑,使诗歌具有深 厚的思想内涵。
韵律独特
诗人通过巧妙的韵脚安排和音节搭配,使得整首诗的韵律独特,富有音乐美感。同时,诗人还运用了 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04
《登高》的主题思想
《登高》的主题解读
01
杜甫在《登高》中表达了自己对 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 ,以及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慨。
02
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寓情于 景,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苦 闷和无奈。
杜甫《登高》公开 课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 录
• 杜甫简介 • 《登高》的诗歌内容 • 《登高》的艺术特色 • 《登高》的主题思想 • 《登高》的鉴赏与实践
01
杜甫简介
杜甫的生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 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 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登高》ppt课件24张
无论穷达,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
“诗圣”。
悲 悲自然之秋 秋 悲人生之秋 之 作 悲国家之秋
(四)全诗总结
齐诵:诗人通过登高望远,描绘了一幅苍凉壮 阔的长江秋景图,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结合, 抒发了思乡之情、孤独之感、羁旅之愁、多病之 哀,表达了人生迟暮,壮志未酬的悲愤,同时表 现了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这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穷之 感! 在无穷、永恒的时间面前,更显得诗人的渺小!
意 境 雄浑、壮阔、辽远、沉郁、悲凉。
诗人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 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
你认为诗眼是哪个字?
悲
这首诗给你的整体感受是怎样的? 凄楚 悲伤 痛苦 孤独
合作探究一:
可 百年,暮齿(晚年)也;
悲
多病,衰疾(体弱多病)也; 台,高迥(高远)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
① 思乡怀人 ② 感时伤怀 ③ 流寓他乡 ④ 羁旅行役 ⑤ 人生迟暮 ⑥ 体衰多病 ⑦ 望远寄怀 ⑧ 孤苦无依
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此联十四字之 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
抒 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人如何写悲?从诗中体 现“悲愁”的意象加以分析。
齐诵:小结前四句 首联两句,指明了时节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构成 一幅高远壮阔而又苍凉萧瑟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哀婉 凄凉的基调。 颔联写山景、江景,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 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的悲怆。同时让人想到生 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杜甫生平
少年:出身名 门,裘马轻狂
中年:困顿十 年,入仕无门
晚年:忧国忧 民,贫困交加 评:杜甫一生大起大落、落、落、落、落、落……
杜甫《登高》ppt课件
杜甫的生活状况
颠沛流离
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饱受 战乱之苦,多次流离失所 ,生活困顿。
忧国忧民
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深感担忧,他的诗歌中充 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 。
文学成就
尽管生活困苦,杜甫仍坚 持创作,他的诗歌在唐代 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登高》的创作契机
重阳节登高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登 高赏菊的风俗。杜甫在重阳节时 登上高山,俯瞰苍茫大地,感慨
对比手法
在《登高》中,杜甫运用对比手 法,将自然界的雄浑与人生的渺 小、社会的冷酷与个人的苦闷进 行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
语言精练
杜甫在《登高》中运用了精练的 语言,通过简练的文字表达了深 刻的内涵,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
诗歌的意象分析
猿啼
猿啼在诗歌中象征着悲凉和凄清,与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相呼 应,强化了诗歌的情感氛围。
详细描述
这首诗通过描述茅屋被秋风吹破的情景,如“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同时,通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士俱欢颜”,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讽刺。
《兵车行》
总结词
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反对和对和平的渴望。
详细描述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场景和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如“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表达了作者对战争 的反对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通过“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给家庭带来的痛 苦的同情。
后世诗歌创作树立了典范。
05
《登高》的朗诵与感悟
《登高》的朗诵技巧
节奏的把握
在朗诵时,要注重节奏的变换,根据诗句的含义和情感表 达的需要,合理安排停顿和语速。
《登高》ppt课件
起 承 转 合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起 承 转 合
§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
联
︼ 凋零、萧瑟 苍茫、雄浑
诗人为何要写落木、长江?
飘零的身世、短暂的生命在亘古苍茫的天 地间越发让人感到沉郁苍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写了哪些意象?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落木:落叶给人凋零、黄色、湿润的感觉。“落木”则 给人凋零、萧瑟、枯槁之感。
“落木”更能表现秋天的萧瑟和凄烈。
他24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 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34岁开始在长安 寓居近十年。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 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
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
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
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登临必到高处,到高处则视野广阔、一览无遗,胸襟为之开阔,无 所阻碍,一种浩然之气顿时从中喷涌而出,从而获得某种期待的生命意 义,正所谓“荡胸生层云”,可借此暂时从世间琐事中挣脱,无复辗转 腾挪于其间。故而登临初是兴致盎然的。
但伫立高处,人迹少至,在获得一份宁静的同时,也易将登临者的 思绪拉入对自己生活、生命的思考之中。原因在于,登上高处,看到天 地的广阔、宇宙的无穷,联系自身,极易产生自我的渺小之感:登上高 处,也极易感受到周围物体的细微的变化,于是感受到时间的邈远和不 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流逝,常常让人思古人、追来者,发出生命短暂的慨 叹。所以,登临的结果往往是愁思满怀。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起 承 转 合
§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
联
︼ 凋零、萧瑟 苍茫、雄浑
诗人为何要写落木、长江?
飘零的身世、短暂的生命在亘古苍茫的天 地间越发让人感到沉郁苍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写了哪些意象?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落木:落叶给人凋零、黄色、湿润的感觉。“落木”则 给人凋零、萧瑟、枯槁之感。
“落木”更能表现秋天的萧瑟和凄烈。
他24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 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34岁开始在长安 寓居近十年。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 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
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
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
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登临必到高处,到高处则视野广阔、一览无遗,胸襟为之开阔,无 所阻碍,一种浩然之气顿时从中喷涌而出,从而获得某种期待的生命意 义,正所谓“荡胸生层云”,可借此暂时从世间琐事中挣脱,无复辗转 腾挪于其间。故而登临初是兴致盎然的。
但伫立高处,人迹少至,在获得一份宁静的同时,也易将登临者的 思绪拉入对自己生活、生命的思考之中。原因在于,登上高处,看到天 地的广阔、宇宙的无穷,联系自身,极易产生自我的渺小之感:登上高 处,也极易感受到周围物体的细微的变化,于是感受到时间的邈远和不 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流逝,常常让人思古人、追来者,发出生命短暂的慨 叹。所以,登临的结果往往是愁思满怀。
《登高》ppt课件22张
颔联:
⑥落木萧萧下:落木即落叶。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纷纷飘落的叶子让人感觉似乎所有的树木都进 入了生命的秋季,这肃杀之景不得不使身心交瘁的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 自己的人生也进入了秋季!由此自然感慨生命的短暂啊!
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就像这飘零的落叶,四处漂泊,而黄叶飘落, 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却没有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 之情!
2.晚年多病,孤苦无依 “百年”即暮年,此时诗人已经55 岁 “多病”在多年的漂泊生活中,诗 人身患肺病等多种疾病 “登台”即登高;古人登高常在九 月九日重阳节,带上亲朋好友,而 此时诗人却是独自一人!诗人的朋 友高适、救济他的朋友严武等都已 经离开人世,诗人此时孤苦一人漂 泊在外!
诗人仅为自己的身世而悲么? 3.国事艰难,壮志难酬
作业
1、收集杜甫诗歌中的名句,并把它积累起来。 2、选择诗句中你最喜欢的一句,用散文话的语 言描述出诗句的意境,要求不少于150
授课结束!再见!
知人论世,了解杜甫。
杜甫是唐王朝由兴到衰的见证者。
1.年轻的时候,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2.曾有“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10年忍辱和辛酸的经历 3.曾有举家吃草度日,幼儿因饿而夭折的大悲痛 4.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就是“安史之乱”,并因之流亡了四年 5.曾有被叛军扣留9个月受尽侮辱的经历 ;曾有从叛军营里逃出,由于直谏而被贬的经 历。 6.晚年,杜甫在成都凭借很难遮风挡雨的一草堂安居,漂泊他乡11年,生活只能靠朋友 的救济 7.58岁时,客死舟中,一生坎坷
⑤鸟飞回:为何是盘旋着的鸟? 可能因为风大,风的猛烈,其实诗人的处境 与在急风中低徊盘旋的鸟是何等的相似啊!
此诗中的鸟是一只还是一群好呢? 都可以:一只鸟正好是诗人的化身;一群,鸟的一群正好反衬诗人的孤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诗歌鉴赏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 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根据本首诗的即景 抒情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1.知识 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分析,在分析中 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总结鉴赏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圈点批注,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在教师引导下展开多层对 话鉴赏诗歌。
时,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悲国家之秋、社会之秋。 即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这 也是本诗的关键。
二、学情
+ 针对教学的对象是高一的学生,而且学习能力和层 次相对较差。尤其是古诗词鉴赏能力、领悟能力较 薄弱。所以在上课之前我做了很多的准备,比如为 了知人论世,利用多媒体播放《唐之韵·一代诗圣》 的内容,让学生全面的了解杜甫。并要求学生搜集 其诗歌作品。比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吏》《三别》,对杜甫的作品的思想主题、艺 术风格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初读课文
朗读方式:齐读 初读目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感受诗歌的
韵律美、形式美。 问题设置:介绍作者居住夔州时的境遇及其写
作背景。 设置意图: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再读课文
朗读方式:
小组比赛
教学资源:
多媒体,配乐
《二泉映月》范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读中感,
在读中比,在读中提升。
作业展示:
请同学们发挥联想和想象, 用优美的语言将《登高》改 为散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从杜甫“穷年忧 黎元,叹息肠内热”的爱国爱民情怀中汲取精神 养料。
教学重点、难点
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吟诵中 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抽象的语言还原成立体 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中 的诗人的情思。据此我确立了本课的
教学重点:景、境、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理解诗人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的同
首诗无论在写作背景还是诗人的心境上都有相同 之处,以此引导学生理解《登高》的情感主题。 此外,《登高》是诗人重阳节登高时所作。了解 中国的重阳节的风俗传统,同样有助于了解诗歌 的人文内涵。 通过导入成功进入诗歌的情境之后,将正式研读 课文。
(二)研读课文
这节课我用“读”贯穿整个 诗歌的学习,分为初读、再读 、细读、品读、美读五个环节 。教学内容将在这五个环节分 别得到解决和拓展。
诗歌怎样鉴赏写景的问题 悲自然之秋
品读颈联、尾联
问题设置
塑造了怎样诗人形象?诗人因何而悲? 设置意图
深刻理解诗人悲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 情感,进一步突破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悲壮而不伤感,愁苦而不消沉 的情怀
常作客、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
人生之秋 国运之秋
诗人形象
醉里眉攒万国愁
设计意图: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用美的 语言靠近美,锻炼学生的理 解能力、表达能力。
品读课文
品读目标
品评诗句,领悟情境美 。 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 生进行理性的思考。
品读首联、颔联
问题设置:
1、首联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营 造了怎样的情感基调?
2、联系杜甫的处境联想一下,面对着“无边落 木”“不尽长江”诗人想到了什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说板书设计
写景:风、天、猿、渚、沙、鸟
情
无边落木 不尽长江水
景
交 融 抒情:多病 常作客 独登台
艰难苦恨 潦倒新亭
自然之秋
人生之秋 国运之秋
+ (二)对话合作与点拨:在探究诗歌意象、体会情景 交融的艺术手法时,我会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 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点拨抓描写意象的关键词的情 感内涵,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 (三)以诗解诗:古代诗词创作崇尚"言外之旨""韵外 之致"。引用一些具有相同意象意蕴的诗句加以比对 ,代替生硬的讲解,让学生进入"悠然心会,妙处难 与君说"的艺术境界。
归纳鉴赏之法
诵读法、知人论世法、意象—意 境—情感分析法
学生通过交流,引导他们做归纳总 结,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课后练习、拓展延伸
“教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活 学活用,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横向 比较阅读,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 的诗歌鉴赏方法,解读杜甫《春望》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学 以致用并拓展知识的容量。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 感受意境
品读课文 领悟情境
明确任务 拓展延伸
比较归纳 巩固提能
美读课文 完成背诵
(一)导入
通过让学生回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导入新课,并一起了解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设置意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思亲怀乡的诗歌。两
(2)苏轼《卜算子》谁见幽人独往来, 飘渺孤鸿影。(以诗解诗)
看到落木长江,诗人会想到什么, 有什么样的感触?
落木:一叶知秋(文化内涵) 长江:
孔子《论语》: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 臾,羡长江之无。(以诗解诗)
用诗句点拨、以诗解 诗,通过教师的引导,学 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 登 高 》 说 课
《登高》说课
一、教材 二、学情 三、教法、学法 四、教学程序 五、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登高》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 五课《杜甫诗三首》。本单元主要学习和鉴赏唐 代诗歌。鉴赏唐诗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 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重大。而且本单元是继 必修一现代新诗和必修二魏晋诗歌学习基础上的 拓展和延伸,同时又为必修四宋词鉴赏和学习准 备和积累。具有重要的教学地位和学习价值。并 且《登高》被誉为“杜诗第一” “古今七言律第 一”,可见本课的重要的教学意义。
+ 再次考虑学生对诗词鉴赏课的恐惧和排斥,本节课 我将以引导、探究为主。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完 成教学内容。
+
三、教法、学法
+ (一)诵读吟咏法:杜甫的诗歌一向注重语言的锤炼 和音韵之美。因此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会多处灵活 运用诵读法,发挥诵读传情达意的作用。带领学生较 快地走近诗人,感受诗人的情怀。
设置意图:
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初步突破教学重点的 同时感受诗人悲自然之秋的情怀。
教学方法:
教师点拨提示,学生合作、小组讨论
“飞鸟”传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提示一:
联系作者的身世处境以及本联诗所创设 的意境(知人论世、意象意境情感分析 法)
提示二:
(1)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 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结论:忧国忧民的形象
通过合作、对抗、点拨、体 悟这一逐层深化的过程,完 成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达 到审美体验的高度。
美读
美读目标: 品悟音乐美,完成背诵
阅读形式: 先自由诵读,借声传情;再配乐朗诵, 个别诵 读,互相点评,互相欣赏;最后 自然成诵。
设计意图: 背诵是完成语感体验的重要环节,也是 新的语 感体验的生发点,这一环节的设 置,提高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实现课堂 的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