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患儿重注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穿刺过程中忽略了病情观查:小儿静脉细,穿刺难度大,家长要求高。特别对1岁以内的婴儿,护士为了力求达到“一针见血”,注意力往往过于集中在穿刺过程中,而忽略了对患儿病情的观察。
缺乏护患沟通技巧:儿科输液室环境嘈杂,工作量大,护士的情绪容易急躁。有时护士只注意护理技术操作,而忽略与患儿或家长的沟通交流,从而产生误解引发纠纷。
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般每15~30分钟巡视1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穿刺部位的情况。使用特殊药物应增加巡视次数,并做好巡视记录。此外,对3岁以内哭闹不安的婴幼儿要特别引起重视,需排除因静脉刺激、药液外渗或恐惧所致的哭闹,警惕是否为药物过敏、输液反应等所致的不适。
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健康教育应采用家长教育为主,患儿教育为辅的方法。注射前口头简单告知家长用药目的、注意事项、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特别强调擅自调节输液速度所造成的危害,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将健康教育处方分发给家长阅读,主要内容是输液过程中家长需配合的事项。例如应将患儿抱在注射部位肢体的对侧,以防家长身体触及针头;避免将衣物覆盖患儿的头部或穿刺部位;不能外出输液,以免发生药液污染、输液反应或其他意外事件等。在输液大厅安装电视机,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及媒体的形式滚动播出,中途穿插孩子爱看的动画片或喜欢听的音乐,这样可吸引患儿的注意力,消除其恐惧感;同时口头、书面、电视宣讲教三者相结合,使患儿在气氛融洽、愉快而安全的环境中完成整个输液过程。
儿科门诊输液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7 0
包
头
医 学
院 学
报
第2 9卷
特征 等 , 选 择对 方易 于 接受 的形 式 进 行 沟通 ¨ J 。护 士 要用 礼貌性 语 言 、 安 慰性语 言 和鼓励 性语 言 , 为患儿 提
免覆盖以免影响观察穿刺部位等。告知患儿家长患儿
共 同核对患 儿姓 名及 家 长 的 姓 名 , 而且 核 对 家 长 手 中 编号 与呼 叫编 号是 否 一 致 , 防止 错 用 药 物 。实 行 上 述
[ 2 ] 席淑 华 , 周立 , 张 晓萍. 建 立护 理 安全 监控 网络 的探 讨
[ J ] . 中华护理杂志 , 2 0 0 4 , 3 9 ( 3 ) : 1 9 7 . [ 3 ] 齐革清 , 付丽 虹 , 张瑞 君. 护士在 临床输 血质量控 制 中的 作用 [ J ] . 包头 医学 院学报 , 2 0 1 2, 2 8 ( 5 ) : 8 9— 9 o . [ 4 ] 张春花. 儿科 留观 室输液 安全 管理 [ J ] . 当代 护士 ( 专科
输液室工作的护士 , 一律先经护士长做上岗前培训 , 强 化用药安全教育 ; 再 由工作责任心强 、 技 术水平高 的主管护士带教。护士长组织低年资护士学习儿科 常
护士为患儿进行头皮静 脉穿刺过程 中因屏气 引起面 色、 口唇发 绀 年第 2 9卷第 4期
V0 1 . 2 9 No . 4 2 0 1 3
包
头
医
学
院
学
报
6 9
J o u r n a l o f Ba o t o u Me d i c a l Co l l e g e
儿童门诊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及护理干预
儿童门诊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及护理干预儿童门诊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护理操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护士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以下是儿童门诊静脉输液中常见的问题及护理干预。
一、儿童的恐惧心理问题:儿童对于医疗操作通常会感到害怕和不安,对静脉输液更是如此。
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疼痛或者对陌生环境感到恐惧而产生抵触情绪。
护理干预:1. 护士应该在操作前与儿童进行简单直接的沟通,告诉他们即将进行的操作内容,以减少他们的恐惧感。
2. 对于年幼的儿童,护士可以利用玩具或绘本等方式向他们解释和说明操作过程,增加他们对操作的理解。
3. 护士要耐心地倾听儿童的担忧和疑问,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
4. 在操作过程中,护士应该采取温和的口吻和轻柔的动作,尽量减少儿童的痛苦感。
二、感染控制问题: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
在输液的过程中,容易引起静脉袋或点滴管的污染,从而导致感染的发生。
护理干预:1. 护士在操作前要对自己进行充分的洗手和穿戴手术服,做到洁净环境,以确保操作无菌。
2. 操作过程中,护士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污染导管口,减少感染的风险。
3. 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部位,避免与引流管或尿道口接近,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4. 定期更换输液袋和点滴管,避免继续使用污染的设备,防止感染的发生。
三、不适反应问题:在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部分儿童可能会出现不适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有些人会出现过敏反应。
护理干预:1. 在输液前对儿童进行细致的评估,了解儿童的个体差异和过敏史,避免对有过敏史的儿童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
2. 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3. 给予合适的止吐药物,对出现恶心呕吐的儿童进行有效的干预。
4. 如果儿童出现过敏反应,护士应立即停止输液,进行抢救措施,并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进一步处理。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儿科门诊输液常常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效果显著的治疗方式。
但是由于儿童年龄小、免疫力差、生理功能不完善,他们的输液治疗需要更高的注意和专业管理。
儿科门诊输液的过程中有一些安全隐患,包括以下几点:1.静脉穿刺操作不当静脉穿刺操作不当是儿科门诊输液最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
静脉穿刺过程中,如果使用的针头或导管粗细不当或者操作不规范,容易造成血管损伤和静脉炎等并发症,对儿童的生命安全会造成威胁。
同时,穿刺部位的消毒不彻底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对策: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静脉穿刺手术,在消毒、穿刺等方面把握好每一个步骤。
此外,为了避免不规范操作,医院应该纳入静脉穿刺技能培训,确保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2.液体输注不当在输液的过程中,如果液体输注不当,儿童的体内液体平衡失调很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和脱水等一系列疾病。
特别是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特别需要注意液体输注的速率、量以及输液的时间等多种参数。
对策:医护人员在输液操作中应该耐心细致,根据患儿情况设定合理的液体输注速率,根据患儿具体病情来确定输液的时间和输液量。
药物输液是儿科门诊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物输液涉及到不同种类的药物和药物的互相配合,如果给予药剂不当或者药物产生禁忌症,很容易出现毒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
对策:医护人员在给药之前应该仔细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和剂量,确保药物配合和使用的安全性。
药品的用量应该掌握到最小有效量的水平,以减少药品对患者造成的有害作用。
4.管路堵塞在儿科门诊输液的过程中,由于管路的阻塞或者漏液都会影响液体正常的输注。
管路堵塞可能会导致药物浓度骤升或急性肺水肿等危险并发症发生。
对策:医护人员应该每隔一段时间检查管路是否畅通,以及输液完毕后把给药管路封堵,避免管路的漏液。
此外,正确选择用药管路和滴速控制装置也是减少管路堵塞的重要手段。
5.患儿疼痛和不适儿童输液过程可能会引起疼痛、局部不适以及心理抵抗等问题。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1. 引言1.1 儿科门诊输液的重要性儿科门诊输液是治疗儿童疾病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一些需要补充水分、营养、药物或改善症状的患儿来说,输液是不可或缺的。
在儿科门诊中,输液可以快速、有效地调整患儿体内的液体平衡,帮助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特别是对于一些严重脱水、严重感染、呕吐或无法口服药物的患儿来说,输液更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式。
儿科门诊输液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治疗效果上,更体现在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
正确而安全地进行儿科门诊输液对于保障患儿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输液安全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减少输液相关风险,为患儿的康复做出积极贡献。
1.2 儿科门诊输液安全隐患的存在1. 输液设备选择不当:有些医疗机构为了节省成本可能会选择质量不过关的输液设备,导致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漏液、感染等问题。
2. 输液操作不规范:一些医护人员对儿科输液操作流程不够熟悉,可能存在操作不力、操作失误等问题,增加了输液安全隐患的风险。
3. 儿童特殊性被忽视:儿科患者年龄小、体质弱,对输液操作环境要求更高,一些医护人员可能忽视了儿童的特殊性,导致安全隐患增加。
4. 家长配合不到位:家长对儿科门诊输液治疗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了解不足,导致在输液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或配合医护人员处理,增加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
以上几点都是儿科门诊输液安全隐患存在的重要原因,必须加强相关管理和培训,以确保儿童在输液过程中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2. 正文2.1 输液设备的选择和准备输液设备的选择和准备是保障儿科门诊输液安全的关键步骤之一。
医护人员在选择输液设备时,应该确保设备符合儿科使用标准,比如儿童输液静脉针头应该选择适用于儿童静脉血管大小的小针头,避免使用过大的针头造成血管损伤。
输液管、输液瓶、输液泵等设备也需要严格按照规范选择和准备,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
19例门诊输液给药错误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19例门诊输液给药错误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门诊输液给药错误是医院门诊工作中常见的医疗事故之一,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据统计,门诊输液给药错误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的疏忽大意、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工作强度大等。
为了避免这类错误的发生,医院和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门诊输液给药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一、原因分析1. 医护人员的疏忽大意。
有些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疲劳、心情不好等情况,容易导致疏忽大意,忽视患者的输液情况,从而出现给药错误。
2. 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些医护人员在门诊输液给药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够扎实,对药物的使用、剂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盲区,容易导致给药错误。
3. 工作强度大。
由于门诊工作量大、时间紧张,医护人员可能出现连续工作、操作不够细致等情况,从而导致门诊输液给药错误的发生。
4. 药物配制错误。
有些药物需要在输液前进行配制,医护人员可能在配制药物的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导致药物配制错误,从而使患者发生给药错误。
5. 通知不及时。
有时候患者需要临时进行输液治疗,医护人员在通知、沟通方面存在不及时不清晰的情况,容易导致输液给药错误。
二、防范对策1. 建立健全的门诊输液制度。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门诊输液管理制度,包括门诊输液操作流程的规范,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等方面,以提高医护人员对门诊输液工作的重视程度。
2. 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
医院应定期组织门诊输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其对门诊输液操作的专业水平,提高工作质量。
3. 完善医疗设备和药品的管理制度。
医院应对门诊输液设备和药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和药品的正常运转,及时更换损坏或失效的设备和药品,减少药品配制错误的可能性。
4. 强化患者教育和监护。
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输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其对输液治疗的重视程度,并加强对患者的输液监护,及时发现输液异常情况。
门诊小儿输液管理的难点和对策
门诊小儿输液管理的难点和对策【关键词】输液难点对策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小儿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小儿口服给药由于配合差而导致效果不佳,因此静脉输液给药更是小儿最主要的给药途径。
由于小儿具有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在家中的特殊位置,因此在输液管理中,除要做好输液的常规护理外,还要根据小儿的特性、个体差异、年龄、性格等做好特殊的护理,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才能保证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也就是说,小儿输液管理比成人输液管理难度大。
1 难点1.1 输液过程“四难” 静脉穿刺难,针头固定难,拨针按压难,不重穿刺难。
由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心理上恐惧穿白大衣的护士和医院白色的陌生环境,生理上手足短胖,静脉细小,与成人相比,暴露的静脉较少,加之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多数为独生子女,平时父母、长辈过份疼爱和呵护,生病时更是百依百顺,而往往忽视了与护士一方的积极配合。
因此,在选择静脉和静脉穿刺过程中,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如有些家长不愿提供护士选择好的穿刺部位,或在穿刺时舍不得配合护士固定孩子,在输液过程中,尽管护士详细交待要看护好小孩,但家长还是容易疏忽,因为种种原因,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这些因素,都会增加静脉穿刺,针头固定,拨针按压的难度和重新穿刺静脉的可能。
1.2 质量控制“四难” 消毒规范难,加液规范难,巡回病房难,观察病情难,基层医院由于护理人员不足,小儿用药从剂量、品种、组数、配伍、滴速都比成年人复杂,在输液患者多,工作量大时,有的护士为了图方便,省时间,常常不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或简化程序,如在切割安瓿时省略对瓶颈锯痕的消毒或一根棉签重复消毒几个瓶颈锯痕。
头皮静脉穿刺时,头皮清洁不彻底,未做到待消毒液干后再进行穿刺,在配液过程中,不按规范进行消毒,接触病人后要洗手,结束一项无菌操作或进行无菌操作前的洗手流于形式,粉剂类药物溶解不完全,剂量计算不够准确,反复穿刺瓶塞造成微粒污染等。
同时,又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兴奋过程占优势,易于激动,注意力不能长期集中,不能长久保持一个体位,陪护的家长大多缺乏医学知识,往往提着吊袋,任孩子东走西跑,这样吊袋时高时低,滴速时快时慢,很难做到药物在规定的时间内进入体内发挥药效。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儿科门诊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能够迅速有效地给予儿童补充营养和药物治疗。
由于儿童年龄小、生理机能不完全发育以及对药物反应敏感等特点,儿科门诊输液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儿童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1. 静脉穿刺操作不当。
静脉穿刺是输液的第一步,不当的穿刺操作可能导致静脉破裂、局部出血等问题。
对策: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穿刺,确保操作准确无误;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避免部位过于靠近关节或深浅不当。
2. 输液速度控制不当。
输液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儿童体内药物过量或代谢不良,速度过慢则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对策: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合理控制输液速度;监测输液速度,及时调整。
3. 药物选择错误。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选择不当的药物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或效果不佳。
对策:医务人员应了解常用儿科药物的特点和副作用,避免选择有潜在风险的药物;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4. 输液设备不洁净。
不洁净的输液设备可能引入细菌和其他病原体,导致感染。
对策: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操作,确保输液设备的清洁和无菌;定期更换输液管和采血器等设备,避免交叉感染。
5. 输液过程未监测。
输液过程中的监测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必要措施的重要环节。
对策:医务人员应定期监测儿童的体温、血压、心率等指标,注意观察输液部位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存在药物混淆。
儿童常常需要多种药物治疗,如果药物混淆或误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
对策: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药物的配药和核对程序,避免药物混淆或误用;与家长或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儿童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并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7. 儿童过敏反应。
儿童对药物和输液材料的过敏反应较大,可能引起过敏症状甚至严重的过敏反应。
对策:医务人员在给儿童输液前,应了解其过敏史和对药物的敏感性,避免应用有致敏风险的药物;在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儿科静脉输液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_陈颖
儿科静脉输液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_陈颖中国护理管理静脉输液是儿科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由于儿科患者特殊,治疗护理技术难度大,精细度高,而患者家属不易配合,静脉输液治疗各环节均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仅就儿科输液治疗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予以分析,并与同行商榷。
1输液治疗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因素分析1.1医嘱复杂、医嘱执行易疏漏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一些疾病常常来势凶猛,而有些疾病又趋向隐匿,这样儿科工作的计划性相对减弱,医嘱较为复杂,变化多,尤其是临时医嘱多,护士在应对缺乏计划性的工作时往往容易出现疏漏。
如一日当中停医嘱、改医嘱的人次过多或处理医嘱时间不集中、无专人负责处理医嘱及修改医嘱等,往往会因护士注意不到位而出现疏漏。
儿科工作强度大,速度与效率之间的矛盾也是医嘱疏漏的一个重要原因。
1.2用药复杂易出现用药差错1.2.1由于患儿年龄小,输液用液体及药量小,很多时候用20ml、30ml、50ml液体,药品以分数甚至以滴计量,准确性难以把握。
而目前静脉用液体及药品多无儿科特制剂型,护士需用注射器抽吸液体,用各种型号注射器加药,容易计算错误,如用大注射器加小剂量药品易存在误差,反复多次抽吸易造成微粒进入而增加感染机会。
1.2.2儿科病种多,用药较复杂,药品种类多,若药品管理不善,不同药品,或不同剂量的同种药品混装混放,极易因忙乱、查对不到位而出现差错。
1.2.3小壶加药多,护士集中安排小壶加药,容易因顾及不到小壶加药与所输液体的配伍禁忌而出现药物反应,需及时排出或更换输液管,造成药液浪费。
若药物反应无明显外观变化或观察不细,输入患儿体内会出现不良反应。
另外,小壶加药品种较多,需用注射器也较多,若护士不能做到一药一液一换注射器,如一种药用一个注射器为多个患儿加药,或一个患儿用一个注射器加几种药,或将几种药同时抽入一个注射器高浓度高压力加入等,则存在接触需做皮试的几种抗生素针头通用的过敏隐患、多种药物混用的配伍禁忌隐患及高浓度高压力小壶加药增加局部疼痛等问题。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儿科门诊输液是儿童常见的医疗行为之一,可以有效地补充患儿体内的水分和营养。
在儿科门诊输液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果不加以重视和防范,可能会给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风险。
本文将重点讨论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其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输液操作不规范安全隐患:有些医务人员在儿科门诊输液时,存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比如不注重消毒操作、未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输液等。
这样容易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增加输液的并发症。
对策措施:医务人员在进行儿科门诊输液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注重手消毒:输液前,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手消毒,确保双手干净,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
2. 规范操作程序:医务人员必须熟悉儿科门诊输液的操作流程,包括正确安装输液器、调整流速等步骤,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3. 注重消耗材料的保质期:医务人员在使用消耗材料时,必须查看保质期是否过期,严禁使用已过期的材料,以确保患儿的安全。
4. 加强培训: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学习儿科门诊输液的新知识和技术,提高操作的规范性和技术水平。
二、输液过程中的感染控制不当安全隐患:输液过程中感染控制不当是儿科门诊输液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包括感染源的污染、隔离措施不到位等,容易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
对策措施:医务人员在进行儿科门诊输液操作时,必须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感染源的控制:医务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感染控制制度,确保输液用具、药品、药水等无菌,防止感染源的污染。
特别是要确保使用无菌的输液器、针头等。
2. 隔离措施的加强: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存在感染风险的患儿,医务人员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物等,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 感染监测与报告:医务人员在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如有发现感染的病例或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监测和报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感染的蔓延。
19例门诊输液给药错误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19例门诊输液给药错误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门诊输液错误是指在门诊环境下,医务人员在给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出现错误的操作、判断或处理,并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提高门诊输液的安全性。
门诊输液错误的原因分析如下:1.人为因素:医务人员工作疲劳、经验不足、操作不规范等都是造成门诊输液错误的主要原因。
医务人员可能没有正确识别患者的静脉针插入点,导致针眼外露,也可能没有正确识别输液液体,导致给药错误。
2.药物因素:药物标签模糊、相似药物配方、注射液体的浓度过高或过低等都是可能导致门诊输液错误的原因。
药物标签上的剂量单位可能不清晰,医务人员看错或理解错误,将药物剂量错误地输液给患者。
3.设备因素:门诊输液设备的质量问题,比如注射器材料不合格、输液泵工作不稳定等,也可能会导致门诊输液错误的发生。
输液泵的流量设置不准确,导致药物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
针对门诊输液错误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防范对策:1.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加强对输液操作规范的培训,让其能够正确识别患者的静脉针插入点和输液液体。
2.优化药物管理:对药物标签进行改进,清晰明确地注明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等信息,减少可能产生误解的情况。
引入药物配方辅助系统,自动判断药物配方的正确性,避免相似药物的混淆。
3.加强设备管理:定期检查门诊输液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确保其正常工作。
特别是对于输液泵等设备,要经常进行校准,保证流量的准确性。
4.建立质控系统:建立门诊输液的质控系统,包括监测、报告和分析输液错误的发生情况,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
5.加强沟通与协作:医务人员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协作,特别是与患者的沟通,确保患者的信息得到准确传递和理解,避免因为信息不准确而导致输液错误。
门诊输液错误是一种严重的医疗事故,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潜在的风险。
通过分析错误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能够提高门诊输液的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健康。
19例门诊输液给药错误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19例门诊输液给药错误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门诊输液是医院日常临床医疗工作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可以帮助病人迅速获得有效的治疗。
近年来关于门诊输液给药错误的案例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医护人员的职业形象。
对门诊输液给药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水平及医院的诊疗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门诊输液给药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医护人员在进行输液操作时,因为疏忽大意、工作疲劳或匆忙等原因,出现了失误。
医护人员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水平不足也是导致门诊输液给药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2.药物因素药物因素也是导致门诊输液给药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药物标签不清晰,容易产生混淆;或者医护人员对药物的使用方法和疗效不清楚,导致错误的使用。
由于药物的数量众多,如果医护人员没有做好药品的识别工作,很容易出现输错药物的情况。
3.系统因素系统因素也是导致门诊输液给药错误的原因之一。
医院的输液管理不规范,没有建立健全的输液管理制度和流程,导致医护人员在进行输液操作时出现失误;或者输液设备等存在缺陷,容易导致输液管路的泄漏或阻塞等问题。
1.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医护人员是门诊输液环节中最重要的执行者,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直接决定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程度。
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从而降低输液给药错误的发生率。
2.建立健全的输液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健全的输液管理制度和流程,可以有效地规范医院的输液工作,降低输液给药错误的发生率。
建立传输单、核对单和交班单等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输液管路的交叉感染和输液给药错误;建立规范的药品标签和使用方法说明书,可以降低输液药品的混淆率和误用率。
3.优化输液设备优化输液设备是防范门诊输液给药错误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院应定期对输液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输液设备的正常运行;医院还可以适时更新输液设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儿童门诊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及护理干预
儿童门诊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及护理干预
儿童门诊静脉输液是指在门诊部进行的静脉注射治疗。
儿童由于年龄小,机体抗病能力弱,而且心理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疼痛、过敏等不适反应,需要护士进行认真细致的护理。
问题一:插针时疼痛感强烈
解决方法:在插针前,先进行皮肤消毒,并使用0.5%利多卡因或0.5%-1%的普鲁卡因滴眼药水等局部麻醉剂,减轻患儿的疼痛感。
同时,护士应当采取温和的方法,以患儿的舒适感为前提,缓慢而稳定地插入针头。
问题二:输液过程中疼痛感或不适感
解决方法:判断疼痛原因,如为药物刺激,可暂停输液,检查输液部位,更换输液位置。
如果患儿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红肿、腹泻等,应立即停止输液,并紧急处理。
问题三:输液部位浮肿、瘤样
解决方法:首先应立即停止输液,检查输液部位,如出现局部浮肿瘤样,请反复进行局部按摩,挑选质量好的保险针和正确的插针技术,保持卫生和消毒,避免插针部位感染。
问题四:插针部位出血
解决方法:插入针头后,应保持半分钟血管的高压状态,避免血液倒流,然后轻轻抽出穿刺针,等待血液止住后进行敷贴或固定。
问题五:配药过量或错误
解决方法:护士在配药之前需要认真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标签等,确保正确性。
若出现配药错误或过量情况,应立即停止输液,及时处理,并进行记录和汇报。
总之,儿童门诊静脉输液是一项需要高度关注的护理工作,护士要认真负责、细致入微,确保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舒适和安全。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儿科门诊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儿童年龄小,生理机能不完善,对输液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在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本文将探讨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1. 输液设备和药物准备不标准:有些儿科门诊可能存在设备不齐全、过时或不维护的情况,药物准备也可能存在不标准的问题,如药物稀释不当、输液注射器未洗净等。
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医疗机构提供安全、先进的输液设备,并进行定期维修和更换。
医务人员在准备和配置药物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证药物的准确性和纯净性。
2. 输液过程中的交叉感染风险: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输液部位的消毒和包扎可能存在不标准的情况,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对于这个问题,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消毒和包扎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操作规范并定期对其进行评估。
3. 输液速度控制不当:儿童的身体对液体的吸收能力有限,过快的输液速度可能导致液体过多过快地进入儿童体内,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医务人员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病情合理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输液。
4. 输液不良反应的处理不及时: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容易出现输液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药物反应等。
如果医务人员对输液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延误病情和加重患儿的痛苦。
医务人员需要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对输液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5. 儿童配合度差:儿科门诊输液需要儿童配合,协助完成输液过程。
但儿童年龄小、认知能力差,容易抵触和焦虑,从而影响输液的进行。
为了减少儿童的抵触情绪,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游戏、儿童专用设备等方式,提高儿童的配合度。
儿科门诊输液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但通过相关对策的实施,可以降低这些安全隐患带来的风险。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始终将儿童的安全放在首位,提供安全、规范、高质量的儿科门诊输液服务。
浅谈儿科门诊输液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
浅谈儿科门诊输液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门诊输液是门诊的重要组成,是医院流通量最大的地方之一,做好门诊输液的临床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基础[1]。
儿科患者在门诊输液中占了很大的比例,门诊输液是患儿及家属对医院的”第一印象”.良好的第一印象对患儿的疾病治疗、恢复都有积极意义[2]。
由于患儿的特殊性,儿科门诊输液存在极大的风险。
为确保患儿门诊输液安全,满足患儿健康需求,根据儿科门诊输液特点,对儿科门诊输液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减少纠纷的发生。
1儿科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常见原因分析1.1儿科门诊输液因患儿年龄小,小儿自主意识不成熟,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差,不能准确地自述病情和治疗反应。
加之小儿新陈代谢旺盛,一旦患病表现为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若静脉穿刺一针未见血、特殊液体输液渗漏如葡萄糖酸钙、甘露醇等药物易引起皮肤坏死;心、肺疾患患儿输液速度过快易引起心衰;但有些输液速度又不能太慢如腹泻患儿、还有些患儿皮试是阴性但在输液时仍有可能出现药物反应等情况下,也极易产生护患矛盾,使得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着更大风险。
1.2不能随时观察病情,门诊输液患儿输液完后立即回家,若病情有变化,医护人员既观察不到也处理不了。
1.3儿科门诊输液室存在交叉感染风险,儿科门诊输液室每天接待大量患儿和家长,人员相对集中,是流动性较大的场所。
患儿多、陪伴多、涉及病種多等因素,使得儿科门诊输液室空气污染,而患儿年龄小,抵抗力差,因此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2儿科门诊输液护理安全防范措施2.1输液前,医生要认真仔细地检查患儿,排除特殊疾病或严重疾病,病情较轻者才予门诊输液;其次,门诊患儿尽管再多再忙,医护人员也要做到忙而不乱,根据病情严格掌握药物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对所开医嘱中的药物和剂量要保证准确无误,把好儿科门诊输液第一关,绝不留门诊输液安全隐患。
2.2调查显示,82%的患者将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作为就医的首要考虑因素[3],医护人员在穿刺过程中能否一针见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后续治疗过程中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态度与对医院的整体评价。
儿科门诊输液安全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76期 159投稿邮箱:sjzxyx88@0 引言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患儿发病率逐年提高,婴幼儿对口服药不能配合,加之家长不够耐心,无法达到治疗效果,由于婴幼儿的特殊性,医生应根据病情选择静脉用药。
随着输液量的增加,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发生护患纠纷,本文对本科因输液引起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1 原因分析1.1 护理人员、服务对象、输液环境的限制护理队伍年轻化,缺编,少编,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预见性,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孩子哭闹,容易导致家长焦虑、烦躁,有些家属医学知识缺乏,素质不高,常会责骂孩子。
儿科输液室患儿输液时间集中,人群拥挤,环境嘈杂。
同时患儿家长等候时间稍长就会产生不满情绪[1]。
2015年3月至4月间家长因位置争论2例,谩骂护士1例,因工作繁忙,护患沟通少,如护士不能及时、有效地和家长沟通,那么矛盾将会升级,影响正常工作,从而引起不必要的冲突。
1.2 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本科常碰到未做过皮试的患儿,但其注射单写的是免试标识,其原因多见于:有些患儿之前用过药但又停了几天,或者患儿是在外院注射,第一次来本院,医生一时糊涂没问清没核对就直接点免试标识,加之医生工作繁忙漏写皮试标识也是常有之事。
由于患儿用药是根据年龄及公斤体重计算、使用的,有时医生没把原有剂量及时更改,导致有的药量不足,有的药物剂量过大。
儿科输液室患者量大,人群密度大,而且同名者、同音字不同者较多。
由于环境嘈杂,护士叫患儿姓名时,家长会出现错误应答,因为患儿家长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的身上,确认姓名不专心,造成患者输错药物[1]。
2016年2月一位需重打的患者没有再次核实好名字,就给患儿打上,固定好后,等护士核对名字时发现错误,立即更换液体,解释后家长心里有戒备。
1.3 未落实消毒隔离制度输液病人多,加上家长的催促护士容易忘记一人一洗手,一人一根止血带的使用规则,由于患儿的哭闹,家长便会顺从孩子的意愿,在输液室、指定输液区域以外走动,由此可引起输液的污染,交叉感染,导致输液反应等不良的后果。
分析门诊注射室患儿输液存在的护理难点及对策
分析门诊注射室患儿输液存在的护理难点及对策【摘要】门诊注射室是儿童输液的重要环节,但其中存在着许多护理难点和风险因素。
患儿输液时常常较难配合,易出现运动、抗拒等情况,增加了护理的难度。
患儿的生理特点使其对输液过程更为敏感,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为了提高患儿输液护理的质量,护理人员需不断提高自身技能,采取更加细致入微的护理措施。
引入先进的输液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患儿输液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当是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保障患儿的安全与健康。
【关键词】门诊注射室患儿输液、护理难点、风险因素、护理质量、技能培训、输液设备、患儿输液护理、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门诊注射室是医院中为患者提供注射治疗服务的重要部门,其中包括患儿输液护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患儿输液已经成为治疗常见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由于患儿年龄小、生理结构尚未发育完全等特点,患儿输液护理存在一定的难点。
在进行患儿输液时,护士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如患儿恐惧情绪、静脉难以穿刺等。
提高患儿输液护理的质量,确保患儿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升患儿对医疗护理的接受度,成为门诊注射室护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通过分析患儿输液护理中存在的难点和风险因素,制定科学的对策并提升护理人员的技能和引入先进的输液设备,将有助于改善患儿输液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升患儿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2. 正文2.1 患儿输液时存在的护理难点1. 患儿年龄小,注射室环境陌生:患儿往往对注射室环境感到陌生和恐惧,容易出现焦虑和情绪波动,给输液过程带来困难。
2. 患儿注射部位选择困难:由于患儿皮肤柔嫩,护理人员在选择输液部位时需要更加细心和耐心,避免造成皮肤损伤和感染。
3. 因患儿年幼,注射困难:患儿年龄小,往往配合度低,容易在输液过程中挣扎或哭闹,给护理人员施注药物带来困难。
4. 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患儿因为年幼,对输液过程中的疼痛或不适反应更为敏感,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局部肿胀等。
幼儿在门诊输液中常见难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幼儿在门诊输液中常见难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 目的分析幼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难题及对策。
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08年12月在门诊输液的幼儿600例,将日班就诊的幼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对照组按常规程序操作处理,观察组操作前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选择最佳穿刺部位、方向、角度,做好穿刺后护理,妥善固定,并分析幼儿输液过程中常见难题的原因。
将两组一针穿刺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作比较。
结果观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和家长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
结论做好心理护理可减少负面影响,操作熟练、一针见血、妥善固定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患儿家长满意度的关键。
[关键词] 幼儿;输液;护理小儿静脉输液为临床治疗、抢救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但由于幼儿表浅血管细,加之其家长对操作要求高,操作过程中患儿畏针不合作,易出现注射一针不成功、针头脱出移位,很容易引起家长的不满,甚至引起护患纠纷,既影响护士情绪也影响医院声誉。
针对婴幼儿静脉输液中常见的“难题”,我们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分别在操作前、中、后实施了相应的心理护理,改进操作技术,巧法固定,做好穿刺后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9~10月本院门诊治疗的患儿30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1~3岁。
疾病分类:上呼吸道感染150例,肺炎80例,小儿腹泻70例。
选择2008年11~12月门诊治疗的患儿300例作为观察组。
疾病分类:上呼吸道感染180例,肺炎70例,小儿腹泻50例。
操作者由门诊注射室注册护士担任。
1.2 方法对照组按常规程序处理,观察组护士热情接待患者,在哄逗、抚摸关爱患儿的同时,向家长讲解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待患儿的陌生感基本消除,选择最佳穿刺部位、方向及速度,一针不成功即换人,躁动患儿可先固定后穿刺,必要时应用留置针。
输液过程中定时巡视,协助家长合理看护。
2 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家长满意率比较,见表1。
3 婴幼儿静脉输液常见难题原因分析3.1 患儿畏针不合作患儿因环境陌生、害怕打针及疾病的影响,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表现为哭闹、躁动、不合作,给穿刺带来不利和难度。
重复用药不良事件讨论
重复用药不良事件讨论分析讨论时间:2017年11月3日参加人员:护士长王娟: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利用护士例会,组织大家在一起,主要是针对几天前,普儿科发生的一起重复用药事件,进行讨论分析。
案例:2017年10月26日凌晨4:00,普儿科入院一位患儿,夜间执行医嘱进行输液治疗。
当天上午早班护士,把夜班护士执行的输液,又执行一遍。
患儿家属指出存在重复用药,这次事件引起了一系列纠纷。
下面大家主要讨论分析一下这类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整改措施。
王琦:首先我说一下自己的看法,这次事件发生首先是处理医嘱的早班护士工作不认真,医嘱执行不严谨,工作态度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凭主观臆断,带有盲目性地执行医嘱,造成患者的重复用药。
我们护士应该对患者所有药物做到认真仔细的核对,不输不该输的药物。
宋莉:在我的工作经验中,针对这类事件,我认为,夜班护士与白班护士一定要严格交班,白班护士接清夜间新病号的治疗,输液,认真核对。
在摆药、执行输液医嘱中,能够真正落实查对制度,认真审核输液的用法,注意药物的间隔时间。
王倩:我们可以建议医生,针对夜间来的病人,开具临时医嘱,护士执行一次后停止,这样第二天可以重新开具新的医嘱,护士再进行两人核对执行。
可以有效避免重复用药。
李楠: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护士,我认为,护士一定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工作能力,这样有利于我们在执行医嘱时及时发现不正确不规范的地方,以便于查缺补漏,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护士长王娟:我来总结一下,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护士一定要加强责任心,改变工作态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做到夜间治疗要交清,白班治疗要对清,不能评主观臆断,带有盲目性的执行医嘱。
同时要做好与医生的沟通工作,夜间入院的病人,尽量不下长期输液,以避免重复用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针对这一事件的讨论结果,下面我们做一个根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输液患儿重注 的原 因分析 与对策
贾丽华 龚 美兰
( 浙 江 省 东 阳市 人 民 医院 浙 江 东 阳 3 2 2 1 0 0 )
【 中图分类号 】 R 1 9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3 2 - 5 2 8 1 ( 2 0 1 5 ) 9
门急诊输液患儿较多,患儿家长对护 士的穿刺水平有较高要求 , 有调查 显示,一次性 穿刺 成功率居 患儿家长 静脉输 液安全需求 的首 位 。为降低+J 6 静脉穿刺重注 率,提 高输液安全及 患者满意度 ,我科
践杂志 ,2 0 0 4 ,2( 3 ) :4 O 一4 1
液班和巡回班的护士每天负责收集数据,重注患儿的针头每次更换, 以消耗 的一次性头皮针头数计算重注次数,每次更 换针头 时注 明重注 的原 因,并进行统计 、归纳,结果输液忠儿 1 1 7 2 8 例,重注 1 7 7 4 例, 重注率 1 5 . 1 2 %。 科内人 员对输液患儿重注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 得 出: 肿胀和高穿刺不顺是导致重注的主要原因,而造 成肿胀 、穿刺不顺 的
对2 0 1 4年 6月一 8月对门急诊输液 患儿重注次数 、原 因进行收集 ,分 析, 并组织科 内人员进行讨论 、 头脑风暴 , 得 出相应对策 , 进而于 2 0 1 4 年 l O月- 1 2月进行实施,结果门急诊 患儿的重注率 由 1 5 . 1 2 %下 降至
7 . 7 4 %。
.
2结 果
2 0 1 4年 l 0月一 1 2月 ,将规范操作 ;提高护士操作水平:对家长和
患儿加强指导这 3 项对策 进行实施后, 门急诊 患儿 的重注率 由 1 5 . 1 2 %
下 降到 7 . 7 4 %;重注率 显著 降低 ,提 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 3讨 论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血管 ,规范操作细节 ,有利于提高穿刺成 功率 ,防止针头滑 出:对护士加强培训,提高新护士和及轮转护士的 操作技 能,是 降低患儿重注率的前提;对家长及患J 6  ̄ 及防止针头 脱出的条件之
一
。
重注率不断下降 ,提高 了患儿及家属的满 意度 ,还大大提高了全
进针 宜慢角度宜小,进针速度宜慢 ,减慢冲针速度 :松止血带宜轻; 对反复穿刺造成穿刺 困难或腹泻脱水 、高热血液浓缩的患儿,常出现
体员工成就感 ,在提 高医院 的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上 取得 了明显成
科 内穿刺娴熟的高年资护 士进行 一对一指 导,从容易穿刺 的静脉开始
1 l 临床资 料与方 法
1 . 1临床资料 选取 2 0 1 4年 6月- 8月在 门急诊输液 的患儿 ,由输
操作 ,遇到高难度 穿刺 的静脉及 时请高年 资护士指导 ,随着 穿刺技术
提高 ,自信 心也随之提 高,从而提 高一 次性 穿刺成功率 。
效。
( 上 接第 2 1 5 页) 针芯支撑可顺利送入静脉,留置针 由高分子材料构成 ,柔韧性好 ,前
端圆滑,在送管过程中不会刺 穿血管 ,提高静脉 留置针 留置成功率 ,
即使只有针芯进入血管,套管也可 以顺针芯推入静脉 。本次结果显示 观察组采用 改进方法后留置成 功率显著 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 x 2 = 1 7 . 7 5 5 p < O . O 1 ) ,而两 组在导管留置时间及封管 时间上差异无 显著性意义 ( 口 > O . 0 5 ) 。
慧 … ■ ■ , ■ ● ■ ● ● ● ● 鉴 ● ● ‘ 2 t 0 ● 1 ■ 5 ● , ● ■ 暴 ● t , 墨 ■ ● ● ■ ■ t ● ■ ● ’ ‘ ● t ’ ■ ■ t ’ ● s ● ● ■ ■ ● ’ ● t ● ■ t ● ’ ● ■ ● ■ , ‘ ● ● t ● ● ■ ■ t ● ● ' ■ ● f ● ● ‘ ■ ● ● ■ i ● 学术探讨 — …、 …1 1
1 . 2 . 1规范操作穿刺前预热 穿刺 部位 ;空腹者 ( 禁食者除外 )进
食后再 穿刺 ;选择合适 穿刺血管 ,2岁以 内的患儿宜选头部静 脉,先
选额部静脉和颞浅静脉 ,最后选择耳后静脉 ,2岁 以上患儿选择 手、
足 背静 脉 ; 选 择 合 适 的针 头 , 3个 月 以 内 、血 管 细 的 选 择 4 . 5号针 头 ;
回血 不 良 或无 回血现象 ,采用输液瓶低置法可促使迅速 回血 ;固定针 头时操 作者 以左手压住针梗 ,右手粘胶布 ,针尾 部位棉球大小要适当 调整,以免过大 一太高 ,过小 一太低 ;对不合作小儿采用夹板固定肢
体,夹板以穿刺 点为 中心上下延伸 >3 c r f l ,足部输液先固定后穿刺 。 夹板利用医用废纸盒 制作而 成,并经高压灭菌后使用 。 1 . 2 . 2 提高护士操作 水平 对新进护 士及轮 转护士进行培训 ,请
的使用效率 ,宜于临床推广 。操作前应注意避 免静脉 留置针套管与针 芯连接 处粘连 ,在穿刺前转动针芯 3 6 0度 ,使粘连解脱 ,如事先未松 动套 管或松动套管不到位 ,则易导致送管 困难造成穿刺 失败 。
参考 文献 : … 1 梁爱婷. 国 内静脉 导管针 临床 应用注 意事项近况. 中华 医学 实
主要 因素是患儿血管细 ,因输液次数多选择范围小,患儿躁动 ;家长 抱姿不 当;护士操作技术不熟练。 1 . 2方法 针对造成重注 的主要因素,组织科 内人员进行讨论,大 家采用头脑风暴法献计献策 ,提出相应对策 :
1 . 2 _ 3对家长和患J D D I 强指导对家属指 导输 液过程中摆放姿势及 抱姿, 以图片展示 ,便于理解 ;对大 的患儿穿刺前先沟通,告知先去 上厕所 ,宣教输液 时注意事项,便 予鼓励 ,以取得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