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肢体功能康复

合集下载

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锻炼ppt课件

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锻炼ppt课件
• 研究发现发病3~6个月为失语症恢复高峰期,抓紧时间进 行语言治疗;
• 先练习张口、闭口、转舌等动作,然后教病人发音,从单 字到词。步骤如下: ①让患者发“啊”声,或用咳嗽、吹火柴等诱导发音训练。 ②让患者听常用句的前半句,令其说出后半句。③能发音 的患者,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可对着镜子发音,由易到难, 由短到长,在视觉和触觉的帮助下观察口型,并随时矫正。 ④语言刺激疗法: 利用语言训练磁带,将日常生活常用的 词组、句子,制成适宜患者跟读的录音带,每次训练5 ~ 6min,间歇10 s。
(3)站立训练
• 为加强肌力, 促进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早日恢复, 防止废用性 萎缩, 患者能坐稳后即可开始站立训练。
• 站立时, 护士在患侧保护, 让患者身体靠在床边, 健手扶床 栏, 身体重心置于健侧, 站立时间可由几秒钟逐渐至几分钟。
• 在此基础上前后摆动患肢, 前摆时伸膝, 踝背屈; 后摆时屈 膝, 中跖屈。
伸肘关节, 用小皮球练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动作。 • 反复屈伸膝关节和髋关节及活动足趾关节, 逐渐达到能上抬瘫痪肢体
等。 • 在训练翻身时嘱病人屈肘, 用健手托住病肘, 将健腿插入病腿下, 在躯
干旋转的同时, 用健腿抬动病腿转向健侧。 • 在进行患侧康复训练的同时, 也进行健侧肢体主动运动, 这不仅有助于
双手交叉上举运动 巴氏握手
握拳姿势
翻身训练
搭桥训练
巴氏握手
床上运动
翻身训练
床上运动
方法:患者平卧,双下肢屈髋 屈膝,双脚平放在床上,将臀
搭桥运动
部抬起,并控制住,下肢保持
稳定,保持5-10min,勿憋气
目的:有利于步行功能的训练
康复第二阶段
坐姿训练 站立训练 步行训练 上下台阶训练

脑卒中康复治疗标准

脑卒中康复治疗标准

脑卒中康复治疗标准脑卒中康复治疗标准脑卒中(Stroke)是指由于脑血管突发性破裂或阻塞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很高。

脑卒中患者在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言语能力等方面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脑卒中康复治疗标准是指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所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指导原则。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脑卒中组织(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的相关研究和指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标准:1. 多学科团队合作:脑卒中康复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包括神经科医生、康复医师、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

这些专业人员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2. 早期干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的早期阶段就需要接受康复治疗。

早期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常见的早期干预措施包括早期活动训练、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技术训练等。

3. 运动功能康复:脑卒中患者常常会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如肢体无力、肌肉僵硬等。

运动功能康复包括肌肉功能锻炼、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

4. 言语和吞咽康复:脑卒中患者常常会出现言语和吞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

言语和吞咽康复包括言语治疗和吞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言语和吞咽功能。

5.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脑卒中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如穿衣、洗漱、进食等。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括自理训练、日常活动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

6. 心理支持:脑卒中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心理支持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7. 家庭支持和社会融入:家庭支持和社会融入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家庭成员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关心,社会环境应提供良好的支持和适应条件。

脑卒中后上肢和手运动功能康复评定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上肢和手运动功能康复评定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上肢和手运动功能康复评定的研究进展一、概述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幸存下来的患者往往面临着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问题,其中上肢和手部的运动功能恢复尤为关键。

脑卒中后上肢和手运动功能康复评定作为康复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状况,进而指导康复治疗、评价治疗疗效,并预测功能恢复的可能性。

国内外学者在脑卒中后上肢和手运动功能康复评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这些研究不仅涉及了评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学探讨,还涵盖了评定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在理论基础方面,研究者们深入探讨了脑卒中后上肢和手运动功能恢复的神经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康复过程中的生物学变化。

在方法学方面,研究者们则致力于开发更为准确、可靠的评定工具和技术,以更好地反映患者的实际功能状况。

脑卒中后上肢和手运动功能康复评定的方法主要包括主观性评定和客观性评定两大类。

主观性评定多采用量表形式,通过患者的自我感知和医生的观察来判断运动功能状况。

客观性评定则主要借助生物力学、神经电生理、功能磁共振等先进技术来客观测量患者的运动功能参数。

这些评定方法各有优缺点,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定方法。

尽管脑卒中后上肢和手运动功能康复评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如何制定更为统规范的评定标准,以提高评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何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以及如何将先进的康复技术与方法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等。

脑卒中后上肢和手运动功能康复评定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康复医学的深入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领域将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支持。

1. 脑卒中概述及其对上肢和手运动功能的影响又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
脑卒中(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脑血管破裂或者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病变。

脑卒中后,患者的身体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肢体运动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

因此,针对这些影响,脑卒中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一种通过各种理疗手段,协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的治疗方法。

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肢体康复:肢体运动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因此肢体康复也是治疗的重点。

常见的肢体康复方法包括物理理疗、运动训练、针灸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 语言康复:脑卒中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出现语言障碍,如失语、言语不清等。

语言康复主要通过语言治疗和听觉训练等方法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3. 认知康复:脑卒中患者中也有一部分人会出现认知障碍,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认知康复的方法主要包括认知训练、游戏训练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

总的来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康复效果,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

- 1 -。

脑卒中康复规范

脑卒中康复规范

脑卒中康复规范(一)功能评价:入院后5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价。

评价项目如下:1、躯体功能评价肌力评价、关节活动度评价、感觉评价、肢体形态评价、协调评价、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价、疼痛评价、辅助器具使用评价,上肢神经损伤者需进行上肢功能评价、手功能评价,下肢神经损伤者需进行平衡功能评价、行步态分析等。

2、精神心理评价:存在相关问题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人格评价、情绪评价。

3、语言、吞咽功能评价:首先进行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筛查,对存在或可凝存在失语症和构音障碍者需进一步进行失语症标准检查和构音障碍检查,必要时需进行吞咽障碍评价、肺活量检查。

(二)康复治疗规范1.物理治疗:(1)运动治疗:早期主要进行床上良肢位的摆放、翻身训练、呼吸训练、坐位平衡训练、转移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血管舒缩性训练等。

恢复期继续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牵伸训练、呼吸训练等,并进行患侧肢体的运动控制训练,以及各种体位的变换及转移训练,同时进行站立床治疗及坐、跪、站立位的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等。

后期在继续加强前期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运动控制能功、肌力、平衡功能等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减重步行、辅助步行、独立步行等。

(2)物理因子治疗:选用超短波疗法、气压治疗、电磁波疗法、直流电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功能性电刺激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等。

(3)水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进行水中运动治疗等。

2.作业治疗:(1)认知训练:对有认知障碍者根据认知评价结果进行定向、记忆、注意、思维、计算等训练,严重病人早期可进行多种感觉刺激以提高认知能力,有条件的音位可进行电脑辅助认知训练等。

(2)知觉障碍治疗:对存在知觉障碍者进行相应的失认症训练和失用症训练,训练内容根据知觉评价结果可选择视扫描、颜色辨认、图形辨认、图像辨认训练和空间结构、位置关系训练等,得供必要的辅助训练标认和器具,并结合实际生活和工作场景进行训练。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脑卒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病变,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缺氧、脑细胞坏死等症状。

康复治疗是脑卒中患者从急性期到康复期的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重点介绍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

康复治疗目的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生产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内容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主要包括康复训练、电疗和热疗等。

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和功能训练。

运动训练是指帮助患者恢复肢体活动和平衡功能,包括步态训练、上、下肢功能训练、平衡训练等。

功能训练是指帮助患者恢复吞咽等日常生活功能。

电疗和热疗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等,有助于缓解疼痛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语言治疗语言治疗是指帮助患者恢复或者提高语言和交际能力的治疗过程。

包括言语理解、表达、阅读、写作、交际等方面。

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尽快地恢复正常的言语能力,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指通过心理调节,认知行为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减轻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支持和温暖,并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康复,增强康复信心。

康复治疗原则早期康复治疗早期康复治疗是指在患者出现脑卒中后尽快开始治疗,以尽早恢复脑部功能。

早期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迅速恢复语言、视力、听力、感觉和运动功能,防止患者后遗症的加重和发展。

个性化康复治疗在康复治疗中,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生活习惯、家庭环境等因素进行个性化制定的。

家庭康复治疗家庭康复治疗是指康复医师、患者家属和患者本人密切合作,组成一个康复团队,为患者提供家庭康复服务。

这种方式可以使患者得到更全面的关注和照顾,更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

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指结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及体会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及体会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及体会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能给患者带来重大的残疾障碍,给家庭成员也带来极大的沉重负担。

脑卒中患者的恢复通常经历三个阶段:急救期、缓解期和康复期。

恢复期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改善残疾症状,使患者能够尽可能恢复生活质量。

临床治疗中,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也尤为重要,目前康复训练已经在治疗脑卒中患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早期康复训练以积极有效的形式提供有针对性的保健练习,有助于恢复残疾的发生,恢复和维持残疾者的功能。

1.肌肉骨骼功能训练肌肉功能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和全身功能训练。

肢体功能训练主要是改善患者不对称性体张力,多肢协调力、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改善病变肢体的肌肉收缩功能,增强神经肌肉功能。

全身功能训练主要是改善患者的双肢协调性,以便增加正常步态的范围、有助于全身重心的调整。

2.脑神经及感觉功能训练脑神经功能恢复训练针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系统损伤,以完善脑功能为目的,通过训练改变患者的思维,增强其控制自身肌体的能力,以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表现,提高患者的肢体协调性。

脑卒中患者进行定期的感觉功能训练,也能够提高患者脑部神经机能,以及增强肢体功能恢复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体态不良及躯体功能紊乱所带来的活动不稳定性。

3.活动功能训练活动功能训练旨在帮助患者在实际生活中恢复功能以及改善自身调节能力,帮助患者提高活动能力、建立功能性的认知行为和实际运用功能,减少行动不方便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从康复训练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即使在脑卒中后期,仍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来恢复某些功能,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就需要患者以及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以便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另外,为了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营养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情绪压力,通过心理干预护理和社会支持,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总之,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旨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改善残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需要营养干预、心理干预以及社会支持,更有效地实现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目标。

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生往往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脑卒中后,患者常常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包括肌肉无力、肌肉痉挛、肌肉萎缩等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

传统的康复护理方法对于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来说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有限,康复过程中常常遇到瓶颈期,这时候中医康复护理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康复护理是指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中,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进行综合性康复护理,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熏洗、艾灸等方法,来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并辅以相应的心理护理和饮食调理,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一、中医康复护理的目标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其首要目标是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具体包括恢复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肌肉协调能力,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减轻肌肉痉挛和疼痛,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中医康复护理还包括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疾病带来的身心困扰。

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康复护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入针头,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达到改善肢体功能的目的。

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针灸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促进患者的肌肉恢复。

2.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康复护理中另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特定的手法和力道,对患者的肌肉、筋骨进行按摩和调理,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

3. 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是将中药煎煮后,用熏汽或温煮的方式作用于患者的身体表面,通过药物的渗透和作用,来改善体表组织的微循环,促进肌肉的恢复和修复,对于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肢体康复大有裨益。

4. 艾灸疗法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在患者的穴位上施灸,使药力渗透到患者的肌肉和经络中,起到温经活络,祛风散寒的作用,对改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肌肉无力、痉挛等症状有明显的疗效。

脑卒中康复处理流程

脑卒中康复处理流程

脑卒中康复处理流程
脑卒中康复处理流程如下:
1. 评估:在康复训练开始之前,患者需要在专业康复医师的帮助下进行评估。

这个评估过程是为了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后遗症的严重程度,从而制定个体化的康复功能锻炼计划。

在训练过程中,也要注意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同时家属要做好保护工作,避免在锻炼过程中发生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

2. 肢体训练:肢体康复功能训练一般先以大关节松动训练为主,渐进性进行肌肉抗阻练习,帮助改善肢体关节强直、肌张力较高的状态。

通常先对四肢关节进行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动作,注意此类动作应由专业医生操作。

后期逐渐配合进行小关节功能训练,主要训练手腕、脚腕、手指等部位的关节。

3. 其他训练:在进行肢体康复功能训练同时,可以开展认知功能训练和语言功能训练,有条件的话可以同时配合心理疏导。

请注意,脑卒中患者应尽早开展康复训练,在生命体征稳定(包括呼吸、血压、脉搏、瞳孔的测量与观察),不影响抢救的情况下必须介入。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工具与辅助设备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工具与辅助设备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工具与辅助设备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突发性脑血管疾病,通常会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中断,造成脑细胞缺氧和死亡。

康复工具与辅助设备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康复工具及其使用方法,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功能和独立生活。

一、步行辅助设备1. 拐杖:对于行动不便的脑卒中患者来说,拐杖是一种常见且实用的步行辅助设备。

其主要作用是提供支撑与平衡,减少脚步不稳时的跌倒风险。

在使用拐杖时,患者应将拐杖握在和受损侧相反的手上,并与患侧的腋窝保持适当间隔。

步行时,拐杖应与健侧脚同时移动,重心保持均衡。

2. 助行器:对于步行困难的患者,助行器是一种更为稳定和安全的步行辅助设备。

常见的助行器包括四脚拐杖、步行器和轮椅。

患者在使用助行器时,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类型和高度,并获得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指导。

二、肢体功能恢复设备1. 动作训练器:动作训练器通过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手部和腿部功能,提供重复性和规范性的训练。

这类设备主要利用机械系统的力量,引导患者进行特定的运动。

例如,手部动作训练器可以帮助患者进行握力练习和手指灵活性训练,腿部动作训练器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踏步和坐/站起等运动。

2. 功能电刺激设备:功能电刺激设备通过使用电流刺激受损的神经和肌肉,促进神经纤维再生和肌肉收缩。

这类设备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和控制,并促进运动协调性的恢复。

然而,在使用功能电刺激设备时,患者应严格按照专业人员的指导操作,以避免不良反应和伤害。

三、言语和认知康复工具1. 认知训练软件:认知训练软件可用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认知功能。

这些软件通常以游戏或任务的形式存在,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定制训练计划。

患者可以通过使用认知训练软件进行自主训练,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定期评估和调整。

2. 言语康复设备:对于脑卒中患者中的言语障碍,言语康复设备可以起到辅助和提升的作用。

例如,语言辅助器可以通过文本转语音功能,帮助患者用电子声音进行交流。

脑卒中康复实训

脑卒中康复实训

脑卒中康复实训介绍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被称为中风。

它是由于脑部的血管发生突发性断裂或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

脑卒中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包括语言、运动、认知等能力。

脑卒中康复实训是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功能的一种方法。

目标脑卒中康复实训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日常生活的功能能力,并尽可能减少残疾和功能障碍的发生。

通过定制化的康复计划,患者可以逐步恢复他们失去的运动、语言和认知能力。

康复计划脑卒中康复实训的核心是康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康复计划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脑卒中患者常常出现运动障碍,包括肢体无力、肌肉僵硬等症状。

运动康复旨在通过逐步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常见的运动康复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康复体操和运动训练等。

语言康复脑卒中常常导致语言障碍,包括说话困难、理解困难等。

语言康复通过听、说、读、写等语言训练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康复师通常会使用图片、卡片、练习册等辅助工具,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认知康复脑卒中会对患者的认知能力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等方面。

认知康复旨在通过认知训练和认知技巧教育,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

常见的认知康复方法包括注意力训练、记忆训练和问题解决训练等。

脑卒中康复实训的另一个重要步骤是康复评估。

康复评估旨在对患者的康复需求、现状和康复潜力进行评估,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常见的康复评估方法包括康复功能评定、康复生活质量评定和康复自我效能评定等。

康复团队脑卒中康复实训通常是由一支多学科的康复团队协作完成的。

康复团队包括康复医师、护士、物理治疗师、语言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专业人员。

康复团队通过密切的合作和协调,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护理。

康复效果评估脑卒中康复实训的最终目的是评估康复效果。

康复效果评估可以通过康复功能评定、生活质量评定和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进行。

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阶段康复护理进展

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阶段康复护理进展

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阶段康复护理进展摘要脑卒中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世界第二大死亡原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病死率高的特点,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康复护理技术在脑卒中肢体运动康复中的新应用及进展,旨在为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脑卒中;肢体障碍;康复;护理;研究进展脑卒中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世界第二大死亡原因,其每年新增病例在全球范围内超过1300万[1]。

中国是世界上脑卒中病例最多的国家,并呈现出低收入群体快速增长、性别和地域差异明显以及年轻化趋势[2]。

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运动功能障碍,约80%的患者会发生偏瘫或单侧偏瘫,其半数症状会伴随患者一生。

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提高患者满意度,加速卒中康复进程[3]。

然而,只有15%~20%的患者能够恢复其正常活动功能,其余在不同程度上仍然残疾,需要医疗服务和社会支持[4]。

传统的康复疗法,如肢体功能训练、推拿、针灸、Rood技术、Bobath技术、PNF技术、电刺激治疗等在临床已经获得广泛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种有潜力的神经康复新技术陆续被开发用来恢复神经相关运动缺陷患者的运动功能,本文对国内外在脑卒中康复中有潜力的新方法和新应用作一综述,旨在为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参考。

1 小组循环训练法小组循环治疗(circuit class therapy,CCT)是一种基于活动的康复治疗过程,旨在设置小组集中为患者提供密集的康复运动练习[5]。

大量研究表明,任务导向性训练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其目标是实现基于运动学习理论的真正意义上的功能恢复,强调功能任务的目的性、重复性以及强化活动。

国内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以探讨基于任务为导向的循环训练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外多项研究也表明,CCT在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转移、步态、步态相关活动(如爬楼梯)和上肢功能方面是有效的,尤其是在脑卒中后的前6个月内应用。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计划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计划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计划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偏瘫等后遗症。

针对这些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肌力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计划,旨在帮助他们实现有效康复。

一、目标设定康复训练计划的首要目标是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一定程度的运动功能。

具体目标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进展情况而定,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恢复平衡能力:通过训练,使患者能够在站立和行走时保持姿势稳定。

2. 改善肢体活动能力:通过特定运动以及物理疗法,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3.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患者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动作,如穿衣、洗漱、进食等。

4. 促进神经再生:通过康复训练,刺激患者神经细胞的再生和恢复。

二、训练计划1. 基础训练a. 平衡训练:患者坐在平稳的座椅上,尽量保持坐姿平衡,逐渐延长训练时间。

b. 肢体运动训练:包括肌肉拉伸、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以增强患者肢体的力量和柔韧性。

c. 康复器械训练:利用康复器械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例如步态训练机、肌肉力量训练仪等。

2. 日常功能训练a. 空间定向训练:使用视觉和听觉刺激帮助患者提高空间定向能力,如指向物体、找东西等。

b. 日常动作训练: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场景,训练患者完成自理、进食、穿衣等基本动作。

c. 手部功能训练:针对上肢功能障碍,进行手部灵活性和力量的训练。

3. 社交参与训练a. 患者之间互动:组织患者参与小组活动,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b. 社会参与:鼓励患者参与社区活动或志愿者工作,增加他们的社会交往和参与感。

三、训练注意事项1. 个性化定制:针对每个患者的症状和康复需求,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确保个性化康复效果。

2. 渐进式训练: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强度到高强度,渐进式地进行训练,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3. 专业指导:由专业康复医师或理疗师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训练动作正确、安全。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原则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原则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原则
一、早期干预
脑卒中康复治疗应尽早进行,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康复效果。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言语治疗、认知训练等。

早期干预可以促进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运动和言语功能。

二、个体化治疗
每个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都不同,因此脑卒中康复治疗应个体化。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治疗目标、治疗方式、治疗强度等。

个体化治疗可以确保患者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康复治疗,提高康复效果。

三、循序渐进
脑卒中康复治疗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和损伤。

在康复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以逐步提高患者的运动和言语功能。

同时,要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共同配合
脑卒中康复治疗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配合。

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按照治疗方案进行康复训练;家属应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共同配合可以确保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五、做好防护
在脑卒中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患者出现意外伤害。

例如,在肢体功能训练时,应注意保护关节和肌肉;在言语治疗时,应注意保护患者的口腔和咽喉等器官;在认知训练时,应注意保护患者的认知功能。

同时,要注意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脑卒中康复治疗应遵循早期干预、个体化治疗、循序渐进、共同配合、做好防护的原则。

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和言语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脑卒中的运动功能康复PPT课件

脑卒中的运动功能康复PPT课件
脑卒中的运动功能康 复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脑卒中概述 • 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性 • 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的理论基础 • 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的方法与技术 • 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的实践与应用 • 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的挑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脑卒中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 组织损伤。
诊断
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结果进行诊断。
02
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性
康复的定义与目标
定义
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其运动、语言 、认知等功能的过程。
目标
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重返社会,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 担。
康复的重要性与意义
01Βιβλιοθήκη 0203降低致残率
调整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 整康复计划,以适应患者的变
化需求。
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注意患者安全
遵循个体化原则
注重心理支持
在康复过程中,确保患 者的安全,避免发生意
外伤害。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避免一刀切。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 辅导,提高康复效果。
总结与建议
对康复过程进行总结,提出针 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为今后的
康复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06
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的 挑战与展望
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康复效果不稳定
由于个体差异和康复环境等因素,患者的 康复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患者可能
无法完全恢复运动功能。
A 康复周期长
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通常需 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需要患者

脑卒中早期床边康复项目

脑卒中早期床边康复项目

脑卒中早期床边康复项目脑卒中早期患者一般表现为弛缓性瘫痪,Brunnstrom恢复阶段的1-2期,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患侧肢体的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挛缩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早期康复方法主要以床边治疗为主:1、良肢体位摆放: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保持各关节的活动范围)。

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双侧屈膝曲髋向腹侧运动)。

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的屈曲活动(保持各关节的活动范围)。

7、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利用对肌肉的牵伸,引起肌肉收缩。

8、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逐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逐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9、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舌及舌顶上腭等,冰冻棉(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10、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床边言语训练11、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健侧手向后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2、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3、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举,侧举,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4、学会床与轮椅(或椅)之间的转移,加强健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和自理。

15、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边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

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训练(1)

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训练(1)

软组织牵伸种类
短暂牵伸:在训练之前进行短暂的被动牵伸 可以降低肌肉张力,每次保持20秒,然后放 松,重复4-5次
持续牵伸:持续维持至少20—30分钟
肱骨内旋、内收肌、屈肘肌牵伸
上肢任务导向训练
任务导向训练:练习特异运动任务,并接受 某种形式的反馈
侧重于功能,而非损伤 任务导向训练可以促进神经可塑性变化,这
联合反应发生在不同肢体,而共同运动发生 在一侧肢体
联合反应是不随意的,而共同运动是半随意 的
目前沿用的神经发育技术有
Bobath疗法 Brunnstrom疗法
PNF疗法 Rood疗法 以前三种应用较多
神经发育技术(NDT)
一级A类证据表明神经发育技术并不优于其 它治疗技术
一级B类证据表明运动再学习技术在短期内 运动功能恢复较Bobath治疗疗效好,但长期 疗效无差异
上肢功能恢复机制
脑卒中后前几周的恢复主要是自然恢复,而 不是康复训练的效果
发病3个月之内的康复疗效与自然恢复相混 杂
上肢功能恢复机制
在发病数小时至数天,大脑阻止可逆性半暗 带脑组织损伤,通过上调一些蛋白质来促进 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带的神经可塑性
远隔机能障碍恢复也是皮层功能重组的机制 之一
运动障碍原因:肌肉无力
上肢任务导向训练
Reinforce:强化 任务导向训练需要定时进行正向强化 但是反馈应该逐渐减少
上肢任务导向训练
Repetitive:重复性
上肢任务导向训练
用于轻度上肢瘫痪的患者 以任务或作业为导向:如够物和抓握(不同
方向、不同大小物体) 重复训练 任务要有一定难度 要有操作的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或目标
低功能患者的入选标准
能满足上述标准的患者只占慢性CVA患者的 20-25%.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脑卒中偏瘫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造成的脑部损伤,导致肢体运动功能受损。

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康复措施。

下面将介绍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

一、个体化定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病情各异,因此肢体运动功能训练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定制。

根据患者的瘫痪程度、受损部位和功能恢复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和目标。

二、循序渐进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应该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

初期可以从简单的肢体动作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和复杂性。

这样可以避免患者在训练中过于困难和挫败,提高训练效果。

三、功能导向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功能,因此训练内容应该与功能需求紧密相关。

例如,训练患者握笔写字的能力时,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患者练习书写常用词语。

四、重复性训练肢体运动功能训练需要进行大量的重复性训练。

通过反复练习同一动作,可以加强患侧肌肉的控制和协调能力,促进神经系统的修复和重建。

因此,训练应该坚持长期进行,每天进行多次的训练。

五、功能整合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应该注重整体功能的恢复和整合。

不仅要训练患侧肌肉的力量和协调能力,还要注重肢体运动的整体协调与平衡。

同时,还需要结合认知和感觉的训练,促进大脑功能的全面恢复。

六、积极性和主动性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应该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

患者要有良好的训练态度和积极性,主动配合康复治疗师的指导和训练要求。

只有患者主动参与并坚持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七、综合性康复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应该与其他康复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性康复。

例如,可以结合物理疗法、理疗、语言训练等,全方位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综合性康复可以提高康复效果,加速患者的功能恢复。

八、定期评估和调整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应该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和训练效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和目标。

评估可以帮助康复治疗师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调整训练方法和内容,提高康复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obath握手
手指伸展与手部背屈运动
桥式运动(选择性伸髋)
偏瘫康复-早期康复体位摆放原则
急性期特殊体位 定时翻身,保持肢体功能位(多个大小不同的软枕 支持) 患侧卧位最重要 仰卧位为过渡性体位,时间不宜过长 避免半坐卧位 避免被褥过重或过紧,脱离不舒适体位 病情允许时鼓励患者尽早坐起来 坐位时保持躯干直立,背部以及肘部垫软枕 坐位时间不宜过长,防止下滑为半卧位
建立SU的意义: 1. 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降低病死率、 减轻患者生活依赖程度) 2.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3.有利于继续教育
脑卒中的康复原则
康复尽早进行 调动患者积极性 康复应与治疗并进 强调康复是一个持续过程 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介入
脑卒中康复的基本条件
1.康复专业人员的组成及康复病房(SU) 2.康复前的准备工作 评估:一般情况、言语、N功能、个人素质、 家庭条件等 确定康复目标(小组讨论) 3.功能障碍评定(国际量表) ----运动、言语、摄食与吞咽、感觉、认知、精 神与心理、ADL、社会活动参与能力等综合评 定
脑卒中的康复现状
3.我国卒中治疗的发展趋势——建立卒中单元 卒中单元(stroke unit, SU):是指改善住 院病人的医疗管理模式,专为卒中病人提供药 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 康康复,提高疗效的组织系统。 SU核心工作人员:临床医生、专业护士、PT、 OT、ST、心理社会工作者等。
卒中病房(临床治疗、早期康复、防止继发合并症) ↓ 康复科(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 家庭、社区康复(80%)或 CVD专科康复中心(20%) 康复效果:第1年末60%生活自理,20%需一定帮助, 15%需较多帮助,5%需全部帮助
脑卒中的康复现状
2.我国脑血管病康复现状 对脑卒中康复重要性认识不足 脑卒中康复整体水平低
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应于发病后尽早开始肢体康复训练 (一般脑梗塞在起病48h后,脑出血在10-14天后)
肌力的分级: 0无、1缩、2移、3抬、4抗、5正常
分级
0级 1级 2级
临床表现
肌肉无任何收缩(完全瘫痪)。 肌肉可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不能活动关节)。 肌肉收缩可引起关节活动,但不能抵 抗地心引力,即不能抬起。
脑血管病(CVD) 脑卒中
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概Diagram 念
各种血管源性脑部病 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 的局灶性或弥漫性神 经功能缺损
脑血管病(CVD) 脑卒中
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流行现状

高发病率
高致残率
高死亡率
高复发率
脑卒中:日趋严重的流行病
死亡率占所有疾病的10%
先辅助双桥、再协助单桥,然后指导和训练动态桥, 以训练患肢内收外展能力
偏瘫康复-软瘫期的康复护理
Bobath握手:刺激躯干活动、改善对称性运动 和负重、保护偏瘫手和肩、避免 手的僵硬收缩 桥式运动:训练腰背肌、臀肌、股四头肌,训练 患腿负重,抬高和放下臀部,为病人下 床行走做准备,防止不良步态
高盐\动物油高摄入饮食\超重 药物滥用\口服避孕药\感染 眼底动脉硬化 无症状性颈动脉杂音等

高龄 性别 种族 气候 卒中家族史


CVD的危险因素
CVD的诱因

过度疲劳
气候变化-寒冷刺激 便秘
情绪剧烈波动
饮食不节
看电视过久
突然体位改变
脑卒中的常见症状体征与并发症
1.常见症状体征 偏瘫、失语、吞咽困难、感觉缺如、 尿便障碍等 2.主要并发症 颅内压增高(脑疝)、感染、压疮、 上消化道出血、营养失调、深静脉血栓 形成、废用综合征、抑郁/焦虑等
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性
消除或减轻患者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预防废用综合征、肢体痉挛等并发症; 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减少复发; 促进患者精神、心理和社会再适应能力,使患者 能恢复自主活动、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 缩短平均住院日,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脑卒中的康复现状
1.国外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体系
全世界每年有570万人的宝贵生命终结于卒中
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中有4/5发生在低收入或中等
收入的发展中国家
存活者中3/4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 我国是卒中的第一大国:每年新发200万,死亡165万 在我国每12秒有1人发生卒中,21秒有1人死于卒中
CVD分类
依据神经功能缺失 持续时间 依据病情严重程度
偏瘫康复-恢复期康复护理
1.恢复期概念:起病3-6个月 2.平衡训练 坐位平衡训练:左右平衡、前后平衡训练 静态、动态、他动动态平衡 坐位到站起平衡训练 站立平衡训练 3.步行训练 4.上下楼梯训练
偏瘫康复-恢复期的康复护理
5.上肢控制能力训练:臂、肘、腕、手训练 6.改善手功能训练 作业性手功能训练:编织、绘画等 手的精细动作训练:打字、搭积木等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穿脱衣裤鞋袜、个人卫 生、床椅转移等
3级
4级 5级
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肢体能作抗阻力动作,但未达到正常。 正常肌力。
偏瘫康复-软瘫期的康复护理
3.软瘫期良肢位摆放
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 动模式的有效措施,同时还能预防压疮
患侧卧位 健侧卧位 仰卧位
患侧卧位(最重要卧位)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头位要固定 3.躯干略为后仰,背后和头部 放一枕头固定 4.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内旋 5.偏瘫侧上肢和躯干呈90度角,在床铺边放一 小台子,手完全放上,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掌 向上 6.偏瘫侧下肢膝关节略为弯曲,髋关节伸直 7.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枕头上 8.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枕头上; 膝关节和踝关节略为屈曲
Barthel指数评定内容及计分法
ADL项目
进食 洗澡
自理
10 5
稍依赖
5 0 0
较大依赖
0 0 0
完全依赖
0 0 0
修饰(洗脸、洗头、刷牙、5 刮脸)
穿衣
控制大便 控制小便 上厕所 床椅转移
10
10 10 10 15
5
5 5 5 10
0
0 0 0 5
0
0 0 0 0
行走(平地45m)
脑卒中的康复现状
SU的特点: 1、针对住院的卒中患者(住院管理); 2、SU不是一种疗法,而是一种病房管理系统; 3、是一种多元医疗模式,即多学科密切合作; 4、是一种整合医疗或组织化医疗(患者接受药 物治疗、康复治疗、健康教育等); 5、SU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
脑卒中的康复现状
磨砂板
手撑板 木钉板 手部运动训练
偏瘫手及防治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 是指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用生存环境每天必须反复进行 的最基本、最具有共性的活动,包括运动、自理、交流及 家务活动。
目前广泛使用Barthel指数评定。总分100分,60分以上 者生活基本自理,40~60分生活需要很大帮助,20分以 下生活完全需要帮助。一般40分以上康复治疗意义大。
何谓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
护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功 能水平为主线,以整体的人为对象,以提高 生活质量、最终回归社会为目标; 是护理人员为克服残疾、残障者的身心障碍 而进行的护理活动。
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内容与意义
维持患者躯体功能和生理能力; 预防、减少残疾或并发症; 帮助患者获得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 鼓励与增进患者生活自立; 使患者最快适应卒中后生活 ——肢体功能康复、言语康复、吞咽功能康复
依据病理性质
缺血性卒中 (ischemic stroke) ——脑梗死


<24h:短暂性

小卒中 大卒中
(minor stroke)

脑缺血发作(TIA)>Βιβλιοθήκη 4h:脑卒中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major stroke)
出血性卒中 (hemorrhagic stroke)

1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肢被动运动
偏瘫康复-痉挛期的康复护理
4.坐位及坐位平衡训练 坐位耐力训练:半坐位(30度)开始,坚持30分钟 后无明显体位性低血压,逐渐加大角度(45度、60 度、90度)、延长时间和增加次数,如果能在90度 坐位坚持30分钟,则可行床旁坐起训练 卧位到床旁坐起训练:先移至床旁,健腿臵于患腿 下,健腿将患腿移至床边外,患膝自然屈曲,然后 头向上抬,躯干向患侧旋转,健手横过身体,在患 侧用手推床,将自己推至坐位,同时摆动健腿下床
4.偏瘫侧上肢固定于枕头上
和躯干呈90度角伸直; 肘、腕、指关节尽量伸直 5.偏瘫侧臀部固定于枕头上; 偏瘫侧上肢也放同一枕头上
偏瘫康复-软瘫期的康复护理
4.软瘫期的被动活动: 病情稳定,病后3-4天进行患肢所有 关节全范围被动活动,2-3次/日,防
止关节挛缩。
活动顺序: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 渐进,直至主动运动恢复
心功能障碍\传
导阻滞\瓣膜病\心 肌病
脑血管痉挛\ 凝血机制异常:
抗凝剂/口服避孕 药/DIC等
受压\外伤等
心律失常, 特别
是房颤
病因不明
血管壁病变
心脏病&血流 动力学改变
血液成份&血 液流变学改变
其他
CVD 的病 因
不可干预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hypertention) 心脏病\ 糖尿病(diabetes) TIA&脑卒中史 吸烟(smoking)&酗酒(alcohol) 高脂血症 其他: 体力活动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