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研名词解释6

合集下载

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

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

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1. 什么是分封制呀?就好比一个大家庭,家长把家里的财产和权力分给各个孩子去管理,这在古代可太常见啦!比如周朝就实行过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分给诸侯,诸侯再往下分,这就是一种统治方式呢。

2. 郡县制你知道不?这就像是把一个大蛋糕切成很多小块,然后由专门的人来管理每一块,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大力推行郡县制呢,让国家管理更有效率啦!3. 科举制呀,那可是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呢!就好像一场超级大赛,给那些有才华的人一个展示的舞台,让他们能够脱颖而出,走向辉煌呀!从隋朝开始一直延续了好久呢。

4. 丝绸之路那可太有名啦!这不就是古代的贸易大通道嘛,就像现在的高速公路一样,把中国和其他国家连接起来,各种商品和文化就在这条路上交流传播,厉害吧!5. 儒家思想大家都听说过吧?这可是对中国影响深远的思想流派呀!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和生活,孔子就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呢。

6. 四大发明牛不牛?造纸术让知识传播更容易啦,印刷术让书籍大量生产,火药那可是威力巨大,指南针帮助人们在海上不迷路,这可都是中国人的骄傲呀!7. 行省制是啥呢?可以理解为把一个大区域划分成几个部分来管理,元朝的时候就实行了行省制呢,对后来的政治制度影响很大哦。

8. 庙号是什么玩意儿?就好像给皇帝起个特别的称号,用来纪念他们的功绩或者特点,比如唐太宗、宋太祖啥的,是不是很有意思呀?9. 史记可是大名鼎鼎呀!它就像一部时光机器,带着我们回到过去,看看古代发生的那些精彩故事,司马迁写的可真棒呀!10. 贞观之治懂不懂?那就是唐太宗时期国家繁荣昌盛的一个时期呀,就像春天里盛开的花朵一样美好,人民生活幸福,社会稳定呢。

我觉得这些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都很有意思呀,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过去,也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呢!。

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

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

北京猿人:1927年首次发现于北京房山县周口店的龙骨山洞穴里。

经过长时间的有计划的系统发掘,先后发现了比较完整的头盖骨6具,还有一些头骨残片以及股骨、胫骨、下颌骨、牙齿等,属于40个以上的男女老幼不同个体。

北京人的脑量平均为1059 毫升,头盖骨较厚,眉脊粗壮,向前突出,面部较短,吻部前伸,牙齿比现代人粗大。

还发现10万多件打制石器和石片,还有木炭、灰烬烧骨等用火的痕迹。

经测定距今约70万年,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

山顶洞人: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发现的距今约18000年的晚期智人,计有属于8个个体的上下颚骨、牙齿和体骨化石,其中较完整的三具头骨,其体质与现代人的体质形态基本一致。

山顶洞人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的作用,按母系血统确立亲属关系。

山顶洞人仍用打制石器,出土了石器﹑骨角器和穿孔饰物,说明他们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估计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并发现了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

阪泉大战:相传黄帝时期,在黄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战中,黄帝修整军队,经过充分的准备后,黄帝与炎帝两大部落在阪泉发生了大规模交战。

经三次的激烈战斗,黄帝部落联盟获得胜利,初步建立的黄帝对中原地区的领导地位。

阪泉之战是中华民族远祖炎黄二帝之间最著名的一次战役。

《史记》开篇《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这次战役后组成炎黄部落联盟,使黄帝取代炎帝。

禅让制:尧舜时期,按军事民主制的传统,部落联盟最高军事首领,必须经过一定的民主形式,由众多的部落首领共同推举,得到氏族成员的承认,才能确立,这就是我国古代一度相当盛行的民主推举首领的禅让制。

二里头文化:介于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二里岗文化之间的一种青铜时代文化。

因于1959年发现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较为典型,故名。

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商时期,属探索中国夏朝文化的重要遗址。

历年历史考研的名词解释

历年历史考研的名词解释

历年研究生考试的名词解释1.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结果是杀死了自己的长兄和四弟,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2.绍兴和议:是中国南宋与金订立的和约。

宋朝在反击金的入侵中取得可一定胜利,但宋高宗与宰相秦桧hui唯恐有碍对金和议,解除了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的兵权,甚至制造岳飞冤狱,使抗战拍对投降议和活动无法反对。

1141年双方达成和约。

3.亚罗号事件:1853年英美等国掀起了“修约”交涉未能得逞。

1856年10月8日,英国侵略者制造了“亚罗号事件”。

“亚罗号事件”是中国近代时期英国一系列粗暴践踏中国主权和损害中国管辖权事件中的一个。

亚罗号事件成为英国政府蓄意挑起侵华战争的一个借口,并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4.《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在1898年6月9日由清朝政府和英国在北京签订。

该条约中,中国将1860年英国所夺占的尖沙咀以外的九龙半岛的其余部分,即从深圳湾到大鹏湾的九龙半岛的全部,租与英国99年,租期内租借地归英国管辖。

接接地陆地面积是376平方英里,其中大陆286平方英里,岛屿90平方英里,较原香港行政区陆地面积扩大了约11倍,租借地水域较前扩大了四五十倍。

5.黄兴:1874——1916,汉族,原名是轸,改名兴,字克强,号庆午、竟武。

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

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时期,以字黄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

1916年10月31日于上海去世。

著有《黄克强先生集》、《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及《黄克强先生书翰墨迹》刊行。

6.洛川会议:1937年8月22日——8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

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历史学基础考研真题名词解释

历史学基础考研真题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侯景之乱2、道光皇帝3、黄埔军校4、民国乡村建设运动5、五年计划6、婆罗门教7、加尔文8、俄国1861年改革9、甘地主义10、《马斯特里赫条约》11、维也纳体系12、朝贡体系13、伟大社会运动14、凯末尔改革15、北伐战争16、伊普味陈辞17、马可波罗游记1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彼得一世改革20、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21、大汶口文化22、魏源23、国共合作24、双百方针25、十一届三中全会26、大流士改革27、英吉利共和国28、彼得一世改革29、考迪罗制30、古巴导弹危机31、西周分封制32、北魏孝文帝改革33、科举制34、鱼鳞图册35、洋务运动36、重庆谈判37、种姓制度38、大化改新39、宪章运动40、“冷战”41、哥白尼42、《水经注》43、洋务运动44、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45、武王伐纣46、代田法47、渤海国48、清末新政49、过渡时期总路线50、罗马法51、马丁·路德52、1884年柏林会议53、庄子54、律令格式55、百日维新5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57、汉谟拉比法典58、1215大宪章59、三省六部制60、靖难之役61、《荷马史诗》62、英法百年战争63、《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64、晚期猿人65、大流士改革66、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67、俾斯麦68、魏玛宪法69、莱克星顿的枪声70、查士丁尼71、共产国际72、欧洲共同体73、红山文化74、伦台诏75、驿传76、子口税77、光绪皇帝78、法币79、高等院校院系调整80、农业发展四十条81、殷墟82、新莽83、甲申政潮(甲申易枢之变)84、扫清灭洋85、《湘江评论》86、邓演达87、金银券改革88、“一边倒”89、埃赫那吞改革90、早期佛教91、封君臣制度92、什叶派93、七年战争94、热月政变95、五条誓文96、朝鲜三一起义97、富兰克林·罗斯福98、华沙条约组织99、人种100、图特摩斯三世101、乌鲁卡吉纳改革102、佛教103、诺曼征服104、奥托称帝105、莫斯科公园106、阿拔斯王朝107、航海条例108、考迪罗主义109、石原慎太郎110、赫鲁晓夫111、南方古猿112、米库古改革113、士师时代114、《吉尔伽米什与阿伽》115、色诺芬116、贝希斯吞铭文117、新时期革命118、吠陀119、什叶派120、晁衡121、李舜臣122、神圣罗马帝国123、金玺诏书124、伊凡雷帝125、人文主义126、耶稣会127、直立人128、金字塔时代129、大流士改革130、早期佛教131、哈拉巴文化132、早期基督教133、留里克王朝134、“抗议者”135、法兰西斯·培根136、《天朝田亩制度》137、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38、护法运动139、赫德140、萨拉丁141、加富尔142、工联主义143、伏尔泰144、考迪罗主义145、宁胡阏氏146、里金147、东南互保148、华北事变149、双百方针150、汉谟拉比法典151、《理想国》152、逊尼派153、戴里克先154、卡德纳斯改革155、腓特烈二世156、七年战争157、殖产兴业158、马克斯·韦伯159、梅特涅160、废藩置县161、爱德蒙·伯克162、加里波第。

2021考研历史学重要名词解释、简答题大盘点

2021考研历史学重要名词解释、简答题大盘点

2021考研历史学重要名词解释、简答题大盘点暑假进度条已过一半,考历史学的同学们,知识点过完一遍了吗?今日给大家带来的干货是历史学重要名词解释以及简答题,第一弹来袭,快快收藏!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一、名词解释1、告缗2、南书房3、夷陵之战4、三饷加派5、推恩令6、圩田二、简答题1、魏晋玄学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文化)2、隋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意义(政治制度)3、简述元代的行省制度(政治制度)三、材料分析题1、北宋官制特点分析(选官制度)2、科举制度(选官制度)3、九品中正制度(选官制度)第一章秦汉1、秦朝建立的历史条件和意义答:历史条件:客观条件:(1)牛耕和铁制农具推广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统一的物质基础;(2)长期的战乱,促使人民渴望统一;(3)县制在各国已经开始推广,已经形成的局部统一,有利于大一统的完成。

主观条件:(1)秦商鞅变法最为彻底,促使秦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发展强于列国;(2)秦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3)秦始皇和其臣子的不懈努力,为统一制定了正确的战略,远交近攻,最终完成统一。

历史意义:第一,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多民族王朝;第二,为各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进步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第三,形成了大一统思想,为历代统治者追求的目标;第四,初步奠定了中国的版图;第五,秦朝创立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制度等给后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秦朝统一后建立的制度答:政治(1)建立皇帝制;(2)在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制。

中央设立丞相,负责统领百官,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文武百官;太尉,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

另外,设有九卿,与三公共同组成了秦朝中央机构。

(3)推行郡县制。

在地方推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

全国共分为三十六个郡,后来增至四十郡,郡设郡守、郡尉、郡监,分别掌管地方民政、军事和监察;县设县令、县尉、县丞,分别掌管地方民政、军事和司法。

2023年历史学考研考前高频名词解释

2023年历史学考研考前高频名词解释

2023年历史学考研考前高频名词解释
2023年历史学考研高频名词解释有:鸦片战争、鸦片贸易、道光帝、林则徐、虎门销烟、黄爵滋、邓廷桢、义律、林维喜事件、琦善、《穿鼻草约》、关天培、奕山、《广州和约》、三元里抗英、镇江之战、耆英、伊里布、广州反入城斗争、升平社学、定海三总兵、陈连升、《南京条约》、五口通商、《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海关税则》、协定关税、《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五口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三口通商大臣、北洋通商大臣、《上海租地章程》、租界、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

这些名词解释是考研的重点,考试内容比较丰富,建议考生仔细理解,做好充分的准备。

考研历史名词解释

考研历史名词解释

考研历史名词解释考研历史名词解释(700字)1. 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指国家和民族在地域、人口、文化等方面高度契合的国家形态。

在民族国家中,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民族国家的核心是土地和领土,国家与民族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民族国家形成于近代国际关系建立以来,通过民族运动、民族战争等方式而建立,是世界上主要的国家形态。

2. 逆向现代化:逆向现代化指的是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发生逆转或延缓的现象。

逆向现代化可能表现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放缓、社会结构复杂化、政治权力失衡、文化认同危机等。

逆向现代化是当代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人们来说,理解逆向现代化现象的原因和机制,有助于提出解决方法和路径。

3. 反法西斯战争:反法西斯战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反法西斯联盟(主要指由英、美、苏、中四国组成的联盟)与法西斯德国及其盟友进行的战争。

这场战争的特点是双方实力悬殊,冲突范围广泛,战争规模巨大。

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战争结果直接决定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的走向。

4. 冷战:冷战是指1945年至1991年间,苏联与美国之间的一场长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对抗和战略竞争。

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没有直接军事冲突,但通过间接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冲突、经济竞争、军备竞赛和意识形态斗争。

冷战的结束标志是苏联解体和德国统一,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发展。

5.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指自1966年至1976年中国共产党的一场大规模政治运动。

文革的目标是通过推翻党内“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势力,重建无产阶级专政。

文革期间,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涉及到教育、文化、思想等多个领域。

文革期间,中国社会出现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政治迫害、经济衰退等问题,对中国的社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_宋_历史考研名词解释

_宋_历史考研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1.陈桥兵变:赵匡胤策划的夺取后周政权的军事政变。

后周显德六年(959),后周世宗柴荣病死,继位的恭帝只有七岁,主少国疑。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原曾结为义社兄弟,在军队中握有实权。

次年元旦,赵匡胤制造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的谣言,后周宰相范质等人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

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授意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正月初四,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逼使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建元建隆,仍都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解析】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唐宋之间有两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一是安吏之乱,一是陈桥兵变。

前者的特点,使社会由治到乱,陈桥兵变则是由乱到治的大转折,赵匡胤、赵普等人,制定了以长治久安为目的的治国方针,使北宋很快完成了统一大业,而且使经济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2.澶渊之盟:北宋与辽在澶州缔结的一次盟约。

澶州亦名澶渊郡,故史称宋辽此次和议为“澶渊之盟”。

北宋景德元年,辽承天皇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发兵南下,十一月,抵达黄河边的重镇澶州城北,威胁宋朝的都城东京开封,宰相寇准力请宋真宗亲征。

宋真宗被迫北上,宋、辽两军出现相峙局面。

辽军这次南侵,其目的只是想进行一次物资掠夺和政治讹诈,因折将受挫,表示同意与宋议和。

宋真宗只希望辽军能尽快北撤,不惜代价,于是遣使向辽求和。

十二月,宋、辽商定和议,变换“誓书”,约定:①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尊萧太后为叔母;②宋每年输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③双方罢战撤兵,宋辽以白沟河为界。

盟约缔结后,宋、辽形成长期并立的形势,两国之间不再有大的战事,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解析】澶渊之盟是个有争议的命题。

如何正确、客观地评价它,就必须对澶渊之盟宋辽双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事实上,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它对宋辽两国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

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

清 圈地令 逃人法 御门听政 《古今储贰金鉴》 幕宾 绍兴师爷 《大义觉迷录》 老农总吏制 博学鸿儒科 《古今图书集成》 大小金川之役 《意言》 《西域置行省议》 林爽文 白莲教 天地会 迁海令 八方兵 经营地主 匠户制 白银货币制 西商 徽商 天下四大镇 保甲制 庄田 旗地 扒平官民田科则 押租钱 批田银 永佃权 包衣 佃仆 雇工人 乡绅 奏销案 哭庙案 通海案 宗族制 泰州学派 六经皆史说 乾嘉三大考史名著 扬州八怪 四僧 《坤舆万国全图》 《皇舆全览图》 西学东渐 七大恨 《通雅》 左派王学 考成法 历史分期法(许大龄) 《肇域志》 《生员论》 易知由单 永佃权 定额租 《卖田说》 公田法 《大明律》 巡按御史 进士题名碑 明代繁简制 明代特殊政区:都司 《华夷译语》 天理教起义 白莲教五省大起义 天地会 十全武功 争贡之役 北京保卫战 万法归一图 蠲免 议政王大臣会议 奏折政治 通政司 逃人法 铁帽子王 叶赫老女事件
武则天掌权原因 刘晏改革 开元措施 北齐、北镇本位政策 魏削宗室而权臣窜,晋封同姓而骨肉残 熙宁新法的推行 忽必烈敛财的具体措施 梁启超论清代考证学风 宋明理学的特点 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汪世铎的人口政策 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 春秋战争与战国战争的区别
隋唐五代 年鉴学派 山东豪杰集团 长庆会盟 殿中省 知世郎 门荫入仕 杂色入流 元从禁军 北门四军 无常之教 四等官 北门学士 遣唐使 番兵 㻋骑 九寺五监 乡贡 考课 扬一益二 八议之法 十节度 哥舒翰 姑息之政 白著 牙军(衙军) 杨炎 二帝四王之乱
宋辽金夏 通判 知州 防弊之政 四监司 寇准 异论相搅 熙丰变法 蜀洛朔党争 磨勘 戊戌选试 帅漕宪仓 大定之治 贞祐南迁 《朋党论》 世候 南坡之变 天历之变 韩德让 祖宗之法 宋初三先生 会通河 两税法 就食和回造 东南纳赋八道 山东士族集团 荆公新学 洛学 关学 蜀学 五家七宗 三夷教 三通 《通鉴纲目》 勾军 元祐党籍碑 摩崖石刻

历史学考研备考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

历史学考研备考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

历史学考研备考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尼布甲尼撒二世尼布甲尼撒二世新巴比伦王国国王(约前605~前562)。

王国开创者那波帕拉萨之子。

即位前任王国的军事统帅,即位次年发兵出征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与埃及争夺势力范围。

公元前601或前600年被埃及击败。

公元前598年、前587年两度亲征犹太王国,前586年攻陷耶路撒冷,将犹太的国王、贵族及一般居民掳至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

公元前567年远征埃及,掠得大量财富。

他在国内大兴土木,在巴比伦城等地修建了很多宏伟的建筑物,其中马尔杜克神庙中的塔庙即是《旧约》中提到的“巴别塔”。

巴比伦城门之一的伊什塔尔门以其高大雄伟和表面装饰的彩色琉璃砖浮雕着称。

为取悦其米底王妃,又在巴比伦的王宫中建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尼布甲尼撒二世时期是新巴比伦的繁盛时代。

巴比伦之囚巴比伦之囚古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的历史事件。

公元前597~前538年,犹太王国两度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被掳往巴比伦。

公元前538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被囚掳的犹太人才获准返回家园。

这段历史对犹太教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巴比伦之囚Babylonian Captivity公元前597~前538年,犹大王国两度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公元前587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第二次进军巴勒斯坦,并且将犹太王国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掳往巴比伦。

公元前538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被囚掳的犹太人才获准返回家园。

这段历史对犹太教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的创立者居鲁士不战而胜,轻而易举地攻占了千古名城巴比伦。

他发布文告,释放犹太人回归故国,并让他们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

这次共有42000多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

居鲁士还把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从耶路撒冷耶和华圣殿里掠夺来放在巴比伦神庙中的金银器皿5400件交给犹太人的首领带回。

考研历史唐历史考研名词解释

考研历史唐历史考研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1.大索貌阅:隋初,为了更好地控‎制劳动人手和‎征收赋税,对户籍进行的‎整顿和重新编‎制。

南北朝以来,户口隐漏日趋‎严重,国家所能直接‎掌握的劳动力‎减少,而地方豪强地‎主占有的人口‎增多,严重削弱了中‎央政府的力量‎。

开皇五年,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各州县大‎索貌阏,核点户口。

所谓“大索”就是清点户口‎,并登记姓名、出生年月和相‎貌;所谓“貌阅”,则是将百姓与‎户籍上描述的‎外貌一一核对‎。

隋文帝规定,凡出现户口不‎实的情况,地方官吏里正‎、保长、党长要被处以‎流刑。

又开“相纠之科”,鼓励人们检举‎告发。

同时又规定,凡堂兄弟以下‎亲属同族而居‎的,必须分立户口‎。

此次检查新增‎户口164万‎多,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壮大了隋朝的‎国力。

2.输籍定样:隋开皇五年,隋文帝根据宰‎相高额的建议‎,实行了“输籍之法”。

即由国家制定‎“输籍定样”,发到各州县,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到农‎村,依定样划分户‎等,作为征调赋税‎、力役的依据,使百姓负担合‎理,“奸无所容”。

由于国家规定‎的赋税、力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许多原来依附‎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地‎主,向官府申报户‎口,纳税服役,成为国家的编‎户。

封建国家和地‎方豪强之间在‎对人口的控制‎方面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隋朝政府积极‎实行“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的措施,从豪强士族手‎中把大批户口‎收归政府控制‎,打击了大地主‎阶级的兼并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国家的力量‎。

3.府兵制:起于西魏,行于北周和隋‎,兴于唐初的一‎种兵制。

宇文泰掌握西‎魏政权时所创‎立其制为:臵六军合为百‎府分属二十四‎军开府选拔体‎力强者充府兵‎,另立户籍。

隋代府兵户籍‎改属州县。

唐初整顿成为‎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

府兵终身服役‎,征发时自备兵‎器资粮,定期宿卫京师‎戍守边境。

自唐高宗时起‎,因府兵负担过‎重等原因渐见‎其弊至天宝八‎年折冲府(唐代府兵制军‎府的总称)无兵可交,府兵制已名存‎实亡。

学科教学(历史)考研常考名词解释

学科教学(历史)考研常考名词解释

学科教学(历史)考研常考名词解释在历史学科教学考研中,对于名词解释这一部分,要求考生对某些特定的历史名词或者事件进行详细的解释和阐述。

一般来说,这部分会有3~5个名词需要解释,大部分是根据参考教材中的定义来作答。

例如,“卫所制”是明太祖为加强集权统治而创立的一种军事制度。

明朝军队的基层组织分为卫、所两级,因此叫做“卫所制度”。

卫所制度的建立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强化了集权制度。

再如,“推恩令”、“圩田”等都是中国古代史中的名词,要求考生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

总的来说,在进行历史学科教学考研的名词解释时,首先需要准确理解并记住参考教材中的定义,然后再根据定义进行扩展相关内容。

此外,复习时可以按照时间为轴,串联历朝大事,以便在答题时能够做到条理清晰,内容全面。

历史考研名词解释中国古代史

历史考研名词解释中国古代史

历史考研名词解释中国古代史1. 禅让制呀,这可是中国古代很特别的一种制度呢!就好比一个团队的领导,不是传给自己的子孙,而是把位置让给更有能力的人。

尧把首领之位让给舜,舜又让给禹,这多了不起啊!难道你不想知道这种制度是怎么运行的吗?2. 分封制哟,这就像是给蛋糕切块一样,周天子把天下分成好多块,分给诸侯。

诸侯们在自己的地盘上管理,要向周天子进贡、保卫他。

这不就跟现在分公司和总公司有点像嘛!你说这分封制有意思不?3. 宗法制呀,这可是维系家族的重要纽带呢!它规定了家族里的等级秩序,嫡长子继承制就是核心。

这就好像家里的老大有特殊待遇一样,是不是很神奇呀!你想想看,这对古代社会的稳定起了多大作用啊?4. 井田制呢,那可是古代农业的一种重要模式呀!把田地划分成好多块,像个井字一样。

农民在里面耕种,一部分要上交。

这就好像你有一份工作,得完成任务才能有收获呀!你不觉得这种制度很有特点吗?5. 百家争鸣哇,那简直是思想的大狂欢呀!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等,都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互相争论。

这就像一场超级辩论赛,大家都在努力说服别人。

你说那个时候的思想碰撞得多激烈呀!6. 秦始皇呀,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呢!他统一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

这就好像一个霸气的王者,把分散的力量都整合到了一起。

他的功绩,你能不佩服吗?7. 汉武帝呢,也是个有作为的皇帝呀!他推行了好多重要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就像一个有魄力的领导,在努力让国家变得更强大。

你难道不想深入了解他的故事吗?8. 丝绸之路哇,这可是古代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呀!各种商品、文化都通过它交流传播。

这就好比现在的国际贸易通道一样,多重要啊!你能想象没有它的古代世界会是什么样吗?9. 大运河呀,那可是个大工程呢!贯通南北,促进了经济的交流。

这就像一条大动脉,给国家带来了活力。

你说古代人多有智慧呀!10. 科举制哟,这给了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机会呀!通过考试就能当官,这多公平呀!就像现在的升学考试一样,给大家一个向上的通道。

2018年最新版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

2018年最新版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

2018年最新版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历史学是人类研究自己历史的过程和结果。

作为一门本质上关于文化、社会和文明的学问,它集中研究过去人类社会的经验、做法、事件和过去的时间应该如何看待。

对于历史学考研的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历史学的基本名词是必要的,下面将介绍一些最新的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

历史学中的基本名词•史料:是指书信、日记、公文、法律文献、普通文献、史书等作为研究历史的基础资料。

历史学家需要从史料中收集、挑选、印制和出版,形成研究的材料。

•史学:是指研究历史并体系化的科学分支。

史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人类社会过去的发展,反映客观历史事实和历史规律,是人类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宏观历史的主要途径。

•史家:是指创立了历史学体系并对史料进行系统的挖掘和编纂的人。

史家既是历史学的创始人,也是历史学的引领者。

•史学史:是对历史学发展历程进行研究的科学分支。

它需要从历史学儒学、史学入门、著述、译丛、史家思想史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历史事件进行解析。

•史论:是对历史事物进行研究的文学形式。

史论通常分为宏观史论和微观史论两种形式。

宏观史论需要大范围观察历史中的趋势和规律,微观史论则需要从更细微的角度进行观察。

•史传:是以传记形式来叙述一个人物的历史或历史事实的一种史学体裁。

史传需要从人物的生平、性格、事实等方面进行描述,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个人物所处历史背景和所扮演的角色。

•编年体:是叙述历史的一种文学形式。

编年体需要按照时间序列顺序,记录下历史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信息,以帮助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

•史诗:是用诗歌的形式叙述历史、神话传说或英雄事迹的文学体裁。

史诗需要在诗歌的形式中注重历史事件的描述,使得历史事件以更加优美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

历史学中的研究方法•史料学:是历史学的一种科学方法,其主要任务是初步搜集史料,并对其进行分类、鉴别和研究,以确保史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客观性。

•考订学:是历史学的一种科学方法,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史料进行核查和较真,从而确定一件历史事件的真相和准确性。

夏商周历史考研名词解释

夏商周历史考研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1.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是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考古学文化。

二里头文化的年代,大体介于河南龙山文化与郑州二里岗早商文化之间。

主要分布于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由于两地遗存的文化面貌有一些差异,前者是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类型”,后者被称为“东下冯类型”。

狭义的二里头文化应专指二里头第一、二期遗存。

部分学者则认为郑州商城是亳都,二里头遗址应是夏都,所以它的四期遗存均为夏代遗物。

二里头文化以及其它相关考古遗址的发现和研究,不仅使夏王朝的政治中心所在地明确起来,还确立了它的起始和终止年代。

至此可以说,夏王朝的信史地位不可动摇。

2.少康中兴:少康是夏王朝中有作为的一位君王,他是夏朝第六世君王,为夏后相之子,相妻有仍氏之士后缗所生。

由于其生活的时代正当寒浞攻杀夏后相,夏朝乱政之时,所以少康生长于有仍氏。

长大之后当了有仍氏的牧正,管理畜牧。

后为寒浞及其子浇所迫,又逃到有虞氏,当了庖正。

在有虞氏和夏族旧部靡的帮助下,少康终于攻灭了寒浞和其子浇,恢复了夏朝的统治。

经过这一场动荡之后,夏王朝的统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并有蒸蒸日上的气象。

这一段历史被称作“少康中兴”。

3.鸣条之战:商汤灭夏之战役。

夏朝末年,夏王桀生性暴虐,嗜酒好声色,即住后“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栈有施氏,得美女妹喜,甚得宠。

聚敛百姓贵财,建倾宫,修瑶台。

民不堪其苦。

拒谏而诛杀大臣,任意伐灭诸侯,诸侯多叛夏。

商汤在伊尹的协助下,先后诛灭韦、顾、昆吾三个忠于桀的诸侯后,遵出兵伐夏桀。

夏商两军在鸣条会战前商汤举行誓师,誓词即《尚书》中的《汤誓》。

交战后夏军即溃,桀致进,至南巢被擒流放而死。

夏王朝遂被灭亡。

【解析】鸣奈之战作为一个出题点因为它的战争性质;商汤灭夏之战役。

每一次朝代更替的战争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考生如果有时间应该将每次朝代更替战争总结一下,即便于记忆答题,同时也有利于锻炼自己的历史综合能力。

4.盘庚迁殷:商王朝一个比较重大的事件,它是前后商的分水岭。

中国古代史考研论述题

中国古代史考研论述题

中国古代史考研论述题摘要:一、名词解释1.旧石器时代2.元谋人3.蓝田人4.北京人5.早期智人6.晚期智人7.山顶洞人8.班辈婚9.新石器时代10.仰韶文化11.大同、小康12.《禹贡》13.九州14.禹15.涂山之会16.甘之战17.太康失国18.少康中兴19.夏桀20.鸣条之战21.二里头文化22.禹刑23.夏小正24.三星堆文化二、简答论述1.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2.二里头文化的成就及其影响3.夏商周时期的制度与社会4.夏商周时期的文化与科技5.夏商周时期的经济贸易与地理变迁正文:中国古代史考研论述题涉及了许多重要的历史名词和事件,以及关于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制度、文化、科技、经济贸易和地理变迁等方面的简答和论述。

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具体阐述:一、名词解释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时期,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化石,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

蓝田人、北京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山顶洞人等都是中国古代史考研中的重要名词,需要对它们的年代、特点和意义有所了解。

班辈婚是一种古代婚姻制度,即同辈之间的婚姻。

新石器时代是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历史时期,仰韶文化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文化类型,发现于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仰韶村。

大同、小康是古代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中国古代史考研中的重要名词。

《禹贡》是一部古代地理著作,描述了当时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

九州是古代对国土的一种称谓,禹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涂山之会是他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甘之战是一场重要的战役,太康失国是指夏朝太康时期失去国土,少康中兴是指少康时期恢复国土,夏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位国王,鸣条之战是商朝建立的重要战役,二里头文化是夏商时期的一种重要文化,禹刑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夏小正是古代的一部历法。

三星堆文化是古代四川地区的一种重要文化,发现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其中包括了大量的青铜器和玉器。

二、简答论述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包括:封建制度的确立、宗法制度的发展、世袭制的实行、礼乐制度的完善等。

外国文学史考研名词解释汇总(六)

外国文学史考研名词解释汇总(六)

26.迷惘的⼀代 第⼀次世界⼤战后美国的⼀个⽂学流派。

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代。

”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部长篇⼩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代”从此成为这批虽⽆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

属于这个流派的作家有海明威、福克纳、帕索斯(1896~1970)和肯明斯(1894~1962)等,他们曾怀着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战场,⽬睹⼈类空前的*,经历种种苦难,深受“民主”、“光荣”、“牺牲”⼝号的欺骗,对社会、⼈⽣⼤感失望。

这⼀流派也包括没有参加过战争但对前途感到迷惘和迟疑的20年代作家,如菲兹杰拉德、艾略特和沃尔夫(1900~1938)等。

迷惘的⼀代作家在艺术上各有特点,他们的主要成就闪烁于20年代,之后便分道扬镳了。

27.⾃然主义 ⽂学艺术创作中的⼀种倾向。

作为创作⽅法,⾃然主义⼀⽅⾯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活的典型概括,⽽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然,着重对现实⽣活的表⾯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然规律特别是⽣物学规律解释⼈和⼈类社会。

在⽂学艺术上,以“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去摹仿”作为出发点的⾃然主义创作倾向,是同现实主义创作倾向⼀样源远流长的。

但作为⼀个⽐较⾃觉的、具有现代含义的⽂艺流派,⾃然主义则是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然后波及欧洲⼀些国家,并影响到⽂化和艺术的许多部门。

代表作家是法国的左拉和贡古尔兄弟。

28.象征主义 法国⽂学的⼀种流派和⽂学思潮。

出现于1886年。

年轻诗⼈让?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篇⽂学宣⾔,主张⽤“象征主义者”来称呼当时的前卫诗⼈。

这份宣⾔标志象征主义流派的诞⽣。

事实上,在此之前,象征主义作为新的创作⽅法,早在浪漫主义盛⾏的时期已经萌芽。

许多浪漫主义诗⼈在⼀定程度上运⽤了象征主义的⼿法:暗⽰多于解释,含蓄多于畅尽的发挥。

历史名词解释大全

历史名词解释大全

历史名词解释大全文明,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体系。

文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帝国,帝国是一个由君主或皇帝统治的国家,通常包括多个领土和民族。

帝国是一个政治实体,具有强大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实力,在历史上曾经有许多著名的帝国,如罗马帝国、中国的秦汉帝国、蒙古帝国等。

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是指人民通过选举和公民参与政治决策,实现政治权力的分散和民主管理。

民主制度强调公民的平等权利和政治参与,是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重要方向。

革命,革命是指人民为了推翻压迫和剥削的统治阶级,实现社会变革和民族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革命运动,如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等。

殖民地,殖民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被另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占领和控制,通常伴随着殖民者对被殖民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剥削和控制。

殖民地是殖民主义的产物,是现代世界历史上的重要现象。

战争,战争是指国家或民族之间为了争夺领土、资源、权力或意识形态而进行的武装冲突。

战争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负面现象,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灾难,也是国家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重要问题。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指15世纪至16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文化运动,标志着中世纪向近代的转变。

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强调人的自由和个性,对古希腊罗马文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传承,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指18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思想运动,主张用理性和科学知识来改造社会和解决人类问题。

启蒙运动强调个体的理性和自由,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是现代西方文明的重要源泉之一。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至19世纪英国发生的一场工业化运动,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工业革命以机器和科学技术为核心,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提升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是现代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考研名词解释(六)
西安事变
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一意孤行,继续调集重兵入陕,并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

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张、杨毅然实行兵谏,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经过中国共产党等多方力量的努力,西安事变遂告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三二○事件
中山舰事件亦称“三二○事件”。

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为了排斥共产党人,夺取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军权,指使欧阳格以黄埔军校驻广东省办事处的名义,命令海军的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调派中山舰到黄埔候用。

第二天,中山舰开到黄埔。

蒋介石却诬指中山舰擅自开入黄埔,是共产党阴谋暴动。

20日,蒋介石以此为借口,命令逮捕了李之龙。

扣押中山舰,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工人武装,拘留第一军第二师中的左派党代表和政工人员四十多人,宣布广州全市戒严,还包围苏联顾问团住处。

对这次事件,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主张依靠工农群众,坚决进行反击,打击蒋介石的反动气焰。

但是,由于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采取退让政策,以周恩来为首的全体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蒋介石夺取了第一军的军权,三名反对蒋介石的苏联顾问被解聘回国。

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打击共产党、篡夺领导权的开始。

法币
法币是在中国1935年起由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法币的发行,结束了中国使用接近五百年的银本位币制。

法币后来因大量发行引发恶性通胀,在1948年由金圆券取代。

有人认为:由国家银行发行,以国家信用保证的法币,使货币与价格波动的贵重金属脱钩,在当时的中国是一种进步的金融制度改革;亦是现代国家金融体制下应有的特征。

法币发行,统一了国内的货币,而通货发行的控制权落在政府手中,国内白银等硬货币,亦因此集中到政府手上。

对于时维持抗战时中国的财政,法币有不可少的功劳。

但实施的实际效果是,官办的银行掠夺了民间的财富,使民众的储蓄化为乌有。

乡村建设派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组成单位之一,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一个政治派别。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动摇着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与此同时,在国民党当局及一些地方军阀的默许、支持和赞助下,出现了“乡村建设运动”。

1928年梁漱溟在广州提出“乡治”主张。

1929年在北平接办《村治月刊》,同年在河南辉县百泉村办村治学院,1931年又在韩复榘支持下,在山东邹平县办乡村建设研究院,出版《乡村建设》。

1933年7月,召开乡村工作讨论会,推选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章元善、江恒源、许士廉六人为主席团,至此乡村建设派正式形成。

该派的目的是实行“乡治”,开展中国民族自救运动。

其主要内容是建立政治和教育合一的乡农学校,同时推行“新乡约”,建立“乡村自卫组织”,举办供销、信用等合作社,推行农业技术的改进措施。

其基本理论是,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职业分立”和精神上“调和持中”的社会,中国的问题只是“文化失调”,不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应从乡村建设入手,然后扩及整个社会,恢复中国儒家伦理。

1941年3月,乡村建设派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
主政团同盟。

宁汉合流
1927年“七"一五”政变后,武汉国民党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党政府合在一起,史称“宁汉合流”。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国民党集团建立了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立的南京国民政府,造成“宁汉分裂”的局面。

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叛变革命,消除了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

冯玉祥几次致电宁汉双方,解决党内争执。

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

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并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统一”完成。

东北易帜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中国东北将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布拥护国民政府的政治行动。

“皇姑屯事件”之后,日本帝国主义阴谋利用张学良制造东北“独立”,张身负国耻家仇,为维护祖国统一,毅然于1928年底通电全国,宣布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史称东北易帜。

这样,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八七会议
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代表们在发言中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

毛泽东在会上作重要发言,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等议案.最后改选党中央领导机关,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

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农民举行秋
收起义。

独立派
独立派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清教徒的一个资产阶级派别。

主张教区独立,轻视圣礼。

它代表了中等贵族和中等资产阶级的利益,以克伦威尔为主,主要由高级军官组成。

在内战初期,独立派积极参加战斗,为战争胜利立下了功劳。

在长老派掌权时,独立派和平等派联合行动,采取坚决措施反对长老派的倒行逆施,并取得斗争的胜利,掌握了国家的最高领导权。

并在平等派的推动下,把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取得了内战的胜利。

1649年,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把资产阶级革命推向了高峰。

但此后独立派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镇压平等派、掘土派的起义,建立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后独立派日趋衰落,不复存在。

谢斯起义
Shays's Rebellion
1786年8月~1787年2月间美国马萨诸塞州爆发的农民起义。

领导人是曾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立过战功的退伍陆军上尉D.谢斯(1747~1825),故名。

独立战争后,国内工业不振,农产品价格低落,纸币贬值,物价高涨,赋税沉重。

新英格兰各州农民纷纷举行武装起义,提出减税和停止执行强迫讨还债务的法律等要求。

1786年8月,马萨诸塞州数百名以武装农民为主体的起义队伍,在谢斯领导下从康科德向波士顿进军,提出平均财产权的纲领;废除一切债务,废除迫害人民的法院和法令。

遭到政府军镇压后分散各地坚持游击战,12月起义军发展到1.5万人,占领马萨诸塞州许多小城市。

1787年1月谢斯率起义军进攻斯普林菲尔德的军械库受挫。

随后遭到由 B.林肯少将指挥的大批政府军围攻。

2月间林肯诱骗起义军举行谈判,
发动突然袭击,起义军遭受重大损失。

不久,领导人被捕。

3月谢斯等被判处死刑。

但政府在人民广泛抗议下不得不降低人头税和财产税,停止监禁债务人,并于1788年6月13日宣布赦免谢斯。

门罗主义
1823年美国总统J.门罗提出的美国对拉丁美洲的基本政策。

1823年12月2日,门罗在致国会咨文中提出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史称门罗主义或门罗宣言。

主要内容有:①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业已独立的国家当作将来的殖民对象。

②美国不干涉欧洲任何国家的现存殖民地和保护国,但对那些已经宣布独立并得到美国承认的美洲国家,任何欧洲列强进行干涉,美国只能认为是对合众国不友好态度的表现。

③美国和“神圣同盟”各国的政治制度是不同的,原因是它们各有不同的政府,欧洲列强把它们的政治制度扩展到西半球任何地区的企图,将危害美国的和平与安全。

门罗主义在防止欧洲列强对美洲的侵略,维护拉丁美洲已独立国家的地位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但在一段时间内,英、法曾多次对拉美国家进行侵略和殖民占领,美国却未表示抗议。

相反,美国也不断侵犯拉美国家的主权,破坏其领土完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1949年与欧洲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正式与欧洲国家结盟。

从此门罗主义逐
渐丧失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