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2018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古诗两首》示范教案nwlnKH (4)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朗读感悟教学准备:字卡、词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诗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描写深秋美丽景色的古诗。
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一)释题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2、师简介诗人苏轼(二)看图说话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秋天,收获的季节)三、学习第一首古诗中的生字1、找出古诗(一)中要求写的生字:首枝记刘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认识了。
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写,学生在课堂上写前三个字,教师注意巡视。
四、作业背诵古诗第二课时一、复习1、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2、背诵古诗二、学习第二首古诗(一)释题1、读题2、简介诗人杜牧(二)识记生字字音找出诗中要认的生字,认读,解决字音。
(三)小组合作,讨论学习1、根据《赠刘景文》的学习经验,讨论确定本组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四)师生合作,解决疑难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1、师范读,生边听边想象。
2、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六)感悟诗意,熟读成诵1、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2、找伙伴,练背诵三、学习诗中生字1、字音、字形、字义2、指导书写四、实践活动把自己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同学听,还可以教同组同学背一首自己课外学的古诗。
【K12学习】XX年新教材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及作业题
XX年新教材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及作业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绘的情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课时1课时。
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介绍唐代诗人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他擅长绘画,精通音乐和书法,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合称“王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是他十七岁离家远在长安时写的。
鼓励学生朗诵平时积累的王维的诗。
多媒体出示王维的诗,学生朗诵。
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两遍。
二、诵读课文,探究初成。
多媒体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学生自由诵读,读准字音。
检查自学情况: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纠正不准确的发音。
找出难记的字,互相交流,学习识记方法。
借助注释和自己学习古诗的经验试着理解诗中的词语和诗句。
教师简介时代背景:王维十四岁就离开家乡,到长安去谋取功名。
在分别时,他的兄弟们含着泪送了他一程又一程,是那么的依依不舍。
王维这么小的年纪,他还是一个孩子呀,就远离了亲人,不知要经历多少磨难,多少坎坷!时间过得可真快呀,小小年纪的王维离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已经整整四年了。
2018新西师大版(2016)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16课《古诗二首》
16 古诗三首《山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三、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书写纸。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
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继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继指导:(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继操作。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继操作。
新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16古诗两首ppt教学课件
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枫林景色的 七言绝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 月花。”句中的“晚”字用得特别精妙,因为 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 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诗人流连忘 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 他对红叶喜爱之极。“霜叶红于二月花”则是 全诗的中心句,“红于”二字不仅突出了枫叶 色彩鲜艳,而且写出了枫叶更耐寒,禁得 起风霜的考验。 诗人通过描写深秋在山林间小路上看 到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深秋美景的喜爱 和赞美之情。
bái yún shēnɡ chù yǒu rén jiā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tínɡ chē zuò ài fēnɡ lín wǎn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shuānɡ yè hónɡ yú èr yuè huā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诗人介绍:杜牧,唐 代杰出的诗人及散文 家。他精通兵法,很 有政治才能。他的诗 以七言绝句最为出色, 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他与同期诗人李商隐 并称为“小李杜”。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寒山】:秋天的山。 【径】:小路。 【生】:生出。
译文:深秋时节,沿着那弯弯曲曲的 小路上山,在白云飘浮的地方还有几 户人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坐】:因为。 【红于】:比……红。
译文:停下车来食因为喜爱这 深秋枫林晚景,枫叶被秋霜染 过,比二月的春花还要鲜艳。
16
古诗两首
拼音 jìng
部首 结构 组词
彳 左右结构 石部首 结构 组词
木 左右结构 枫叶 枫树
枫
拼音 bèi
部首 结构 组词
亻 左右结构 加倍 倍数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a.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b.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c.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古代诗人的趣事,如诗人的生活背景、创作灵感等,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好奇心和兴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指导。
3.学生互相批改练习,讨论答案,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古诗的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方法目标:运用启发式、情境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两首》,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6.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学习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7.课后作业:设计富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他们对古诗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古诗两首》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一是古诗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结构,可能影响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二是学生对于古诗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的掌握有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拓展;三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情境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诗的魅力,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古诗两首》精品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精品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古诗两首》精品教案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体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难点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欢快的原因。
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理顺诗句,教师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1.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1.按预习提示初读这两首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看到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
“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 2.简介作者: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
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能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2、我能借助注解和图画,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能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之美,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方法指导: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学习。
知识链接: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西施:春秋战国时期的美女,“沉鱼落雁”其中“沉鱼”就是讲的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
预习任务:1、能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自主、合作、探究:1、借助拼音,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能读得流利、有感情、有节奏感。
4、同桌互读,我来比一比谁读得更棒。
5、借助图画和注解,说说诗句的含义。
6、交流不懂的地方。
7、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我来闯关:A、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B、我还知道描写春天的古诗有:学习收获:知识延伸:1、收集苏轼所写的其它诗词。
2、积累描写祖国山河的诗词佳句。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夜书所见》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指导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六、拓展活动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湘教版)2018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古诗两首》示范教案nwlM
16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庐、炉、疑、辞、陵、”等10个生字,学会”还、重“两个多音字。
2.通过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3.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一到二首。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故事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四、重点难点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五、教法与学法师:讲、议结合。
生:自读、合作探究、品读。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创设的动画或图片。
七、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前导语在很久以前的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你们会背他的哪些诗呢?想不想背给同学们听?(配上古筝音乐)教学过程一、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大家知道的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701—761),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1.师范读全诗。
全班自由读。
2.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3.全班齐读这首诗。
师:读题目,解释题目的意思。
(指名回答)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
(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也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
请看光碟。
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
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
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促、忆、异”等 7 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 10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能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深深的思乡之情。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古代,很多诗人都会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诗,看看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板书课题:《古诗两首》(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教师范读两首古诗,学生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强调“促、异”等字的读音。
4、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促、深、忆、逢、佳”等字的书写。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学习《夜书所见》学生自由朗读《夜书所见》,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2、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按照学习《夜书所见》的方法,自主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让学生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独自一人在他乡,每逢佳节就格外思念远方的亲人。
)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要读出诗人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比较两首古诗,说说它们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语文教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一起看看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欢送查阅!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有人说:“秋风扫落叶,何等凄凉萧条!〞但是,在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山行。
2、板书:山行杜牧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1、自由朗读2、请学生读,互相评价3、齐读4、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齐读。
(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读诗句,悟诗情。
5、根据学法,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解释或课前收集的资料,学习古诗。
6、小组汇报交流。
(1)简介诗人杜牧;(2)了解题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
(3)字词解释: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á,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红于:比……更红。
(4)学生根据小组讨论说说诗句意思。
(大致了解即可)(5)教师点拨:a、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
(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拟高。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漂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两首 教案
4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生字“萧、梧、促”,掌握一个多音字“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并默写古诗。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感受儿童玩耍的乐趣,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方法:以读激趣,以读代讲。
教学学法:自读自悟,自主领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聊一聊,激诗趣。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两大瑰宝。
之前,我们也已经学习积累了不少唐诗宋词,今天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吧。
二、猜一猜,解释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学习一首古诗——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诗的题目。
1、板书诗题——夜书所见。
一首诗的题目就是这首诗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看到诗的灵魂,请同学们自读课题,想一想你能从诗的题目中知道些什么?2、组织学生交流。
时间:夜晚。
书:写。
所见:所看到的。
重点强调:诗中的“书”,在这里当动词“写”来讲。
适时介绍作者叶绍翁。
叶绍翁:南宋诗人,最有名的诗是《游园不值》,流传千古的名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课件出示古诗,学生自读。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检查朗读情况,适时正音。
读给同桌听一听,看看有没有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三、品一品,知诗味。
1、同学们读了古诗,谁能说一说诗中写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深秋)2、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再读古诗,把这些、词语用自己喜欢的符合标注出来。
小组间交流。
集体交流。
(梧叶、寒声、秋风、促织)学生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古诗的注释,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
并适时引导学生谈对这些词语的认识。
3、教师引导:是的,诗人叶绍翁就是抓住了秋天的梧叶、寒声、秋风来写秋天的,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那个阴冷,萧瑟的深秋时节。
(板书:景——冷)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并出示前两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6《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湘教版
早发白帝城1教学目标1、学会五个生字,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来认识一个人(出示),他是谁呢?就是李白,有的同学知道他的一些什么情况吗?给我介绍介绍。
2、生汇报:他是唐朝诗人,还被后人誉为“诗仙”。
3、师补充:想不想沾一点他的仙气,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读读他的一首古诗《早发白帝城》一、激趣导入1、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来认识一个人(出示),他是谁呢?就是李白,有的同学知道他的一些什么情况吗?给我介绍介绍。
2、生汇报:他是唐朝诗人,还被后人誉为“诗仙”。
3、师补充:想不想沾一点他的仙气,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读读他的一首古诗《早发白帝城》活动2【讲授】新授二、解诗题1、出示诗题2、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白帝城,出示并介绍:白帝城位于长江三峡上游,在今四川省奉节县内。
3、我们再来读读诗题——早发白帝城,同学们现在白帝城是个地名,那么早发白帝城联起来是什么意思呢?4、汇报: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5、那么,诗人李白从白帝城出发(出发)沿江而下去往千多里之外湖北江陵的途中,会看到,感受到一些什么呢?(下面,请同学打开书本第10课,先来听课文录音)三、读古诗这学好古诗的第一步,就是读好古诗。
现在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字音读确。
请生个别读,评是否读准了字音,句子读流利了。
齐读。
四、解诗意1、我们读准字音,还得读出感情来,这就需要我们读懂诗意。
这也是学好古诗的第二步,明诗意。
2、回顾一下,理解诗意的方法,先是理解一些关键词的意思,然后再联起来理解整句诗的意思。
3、下面,请同学自学古诗,想想每行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待会我们一起来解决。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两首 教案
16 古诗两首《山行》教学目标: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径、枫”,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二、揭题学习《山行》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齐读课题两遍。
师范读。
(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生齐读全诗。
小组讨论这首古诗说了些什么?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解题。
解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放幻灯片1、2)(学生思考讨论)1.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3湘教版
早发白帝城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字词。
2、领会诗的规律,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并会背诵。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对于诗歌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加深对祖国大好山河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2学情分析1、通过拼读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解大意。
2、通过朗读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3重点难点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2、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提高对诗歌的鉴赏力。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早发白帝城》一、导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早发白帝城>。
二、新课(一)自学1、自读,轻声朗诵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看书下注间,通过上下文猜字,借助字典等方法)自己解决。
2、正音,指名读古诗,尤其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发,朝,还,重。
3、互检,读给同桌听一听。
(二)识字1、你认识了哪些字,找出来带大家读一读并组词。
调整与反思2、游戏巩固。
(1)开火车读字组词。
(2)“读一读“找一找,利用字卡,你读我找。
(三)写字1、观察。
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你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
对学生认为的难写的字进行范写指导,其他的字学生照书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有条件的还可采用大范围评价,如全班评。
(四)练习1、读读我们写过的字。
2、这些词语应该怎样读,试着讲一讲它们什么时候怎么读“重“在形容词前读重,表重复读重,还在副词时读还,作动词用读还,发在名词中读发,在动词中读发(学生可从词的角度式意思来认识,不必讲解语法知识,可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理解,让学生说句子。
)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早发白帝城》,谁能把它读一读,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新课(一)解释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早上从白帝城城出发)白帝城;地名,在原四川省今重庆市城东边白帝山上,原名紫阳城,城居高山,地势险要。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6《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2 湘教版
早发白帝城1教材分析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千古名诗,全诗共4行2句,写诗人乘船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时的愉悦心情,前两句写早晨辞别了朝霞缭绕的白帝城,顺长江而下,一日之间就可以到达千里之遥的江陵。
后两句写三峡两岸树木中猿声响成一片,走出很远仿佛还能听见,整首诗写得轻灵飞动,生动地传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利用多种认字方法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意,体会作者遇赦后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重点与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
难点:体会作者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
学情分析:个别学生作业书写不够整洁;课外阅读的兴趣有所增强,但课外阅读习惯差,知识面狭窄;语言表达能力弱,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特别是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差,作文篇幅短,内容空,读起来干瘪无味。
我将继续以端正学习态度为突破口,以增强阅读量及作文面批为重点,重视表扬鼓励,扎实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古诗,进而理解诗人的愉悦心情。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看插图、看视频、配乐反复吟诵课文,体会诗人的心情。
“发、朝、还、重”四字是多音字,可以通过组词区别字音。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很久以前,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出示李白头像)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你会背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配乐讲故事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李白因爱牵连蒙冤获罪,被流放到很远很远的夜郎城(今天贵州东部)一路上,他很伤心,走呀走呀,途中经过江陵城(湖北江陵县),那儿地势险要,水流很急,当小船慢慢行使到白帝城(今天重庆白帝山)时,突然接到了一个好消息,他无罪了,可以自由了,他非常高兴,决定顺水行舟回江陵,途中使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早发白帝城》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古诗两首
《山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径、枫”,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法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法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生齐读课题两遍。
师范读。
(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
生齐读全诗。
小组讨论这首古诗说了些什么?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解题。
解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放幻灯片1、2)(学生思考讨论)
1.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
2. 忆:想念,思念。
3. 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
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幻灯片3)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
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
(自由读)
四、读懂全诗。
(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
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
逢:遇到。
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为什么要登高?(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
)
茱萸(zhū yú):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
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
第一层(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第二层(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五、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考: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2."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
(生:1.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2.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孤单。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以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
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
师: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请你来背一背(生:李白的“静夜思”)
六、总结。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