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地理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

考点一[053] 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协 调造成的,其成因及表现具体分析如下: 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箭头①②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③④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 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箭头⑤⑦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 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 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利用,使环境质量下 降。 箭头⑥⑧是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 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会影 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原则
公平性 原则
含义
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 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 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
间的公平
具体做法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各国都有发展权,应 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
和环境
持续性 原则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
的承载力之内,寻求可持 资源,处理好发展经
【答案】 (1)C (2)A (3)D
考点三[055]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1)循环经济的原则与特点
(2)实施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 ①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清洁生产 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 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清洁生产可以产生 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已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 展战略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基本策略。
2.准确把握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与表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PPT

中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
▪庞大的人口压力
人口基数大 人口增长快
1/4的新增产值用来 养活新增加的人口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人口压力大
中国人口=俄罗斯+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 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罗马尼亚+越南+ 澳大利亚+荷兰+葡萄牙+比利时+瑞士+瑞典 +…………(31个国家总人口)
生存权和发展权。代内公平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必要 前提。
“给蛇让道”是有必要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公平性 原则,它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即人类的发展不应 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人类发展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这种利用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 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要排放到环境中。
——环境的自净能力
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表现
(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①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 生速度。
②表现:a.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b.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环境污染
①产生: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 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读P93图6.7“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粮食不足,单产不高,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扩大耕 地面积可提高粮食产量。
2.人们主要通过围垦湖海、填塘塞河、开垦草场、牧业缩小、毁林 开荒、破坏植被的方式扩大耕地面积的。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较 快,对土地的压力较大,农民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主要 采取了向陡坡地、林地、草地要粮的措施,造成植被的破坏,形成严重的水 土流失。

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一章 第二节环境保护精讲课件

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一章 第二节环境保护精讲课件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 用能,严禁砍伐
►方法突破
图示记忆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以致用 (2013· 山东卷)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沿海地区景观剖 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回答问题。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 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第(l)题,从图中看,甲处位于山区,防护林
是重要原因。
(2)危害: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 资源遭到破坏。
(3)保护草地。
①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
展。
②我国保护牧场的措施。
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1)湿地的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 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 (2)湿地减少的原因。
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乙处为沿海防护
林,再结合沙质海岸可看出该处防护林具有降低风 速、阻挡风沙的功能;丙处位于沙质海滩上,此处
植被具有固沙阻浪的功能。
第(2)题,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 减少,海岸侵蚀加剧,造成土壤盐碱化和水质恶化。
答案:(1)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
三江低地、湖泊海 湿润低平原、湖泊、 滨 海洋边缘地区
生物多 样 性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 海域
物种资源丰富
扩大自然保护区, 建立生态走廊、 采育结合、合理 放牧、实行休渔 期制度 退田还林、植树种 草、改坡为梯
土壤侵 蚀
黄土高原、东南丘 陵
半湿润、湿润丘陵 地区
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 区
半干旱内陆或春旱 严重地区
污染物的越境转移扩大了污染范围 和危害 水资源的浪费,传染病的传播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教案必修第二册解析版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教案必修第二册解析版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1.了解人地关系的演变,体会人地关系的含义。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2.结合材料,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原则。

(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3.结合某区域经济和发展战略,理解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4.通过地理实践活动,结合区域环境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1.人类社会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发展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人地关系特点原始文明以渔猎和采集活动为生,生产力水平极低被动地适应自然农业文明随着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和可靠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人类对环境的依赖性仍然很强工业文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大规模开发与利用,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1)含义: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原则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以及责任公平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共同性原则全球协调一致共同奋斗,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易错提醒]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中,公平性原则侧重的是“权利和责任”,持续性原则侧重的是(1)生态文明1特点: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文明状态。

2观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关系:明确发展与保护是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的关系。

(3)表现1现代化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前提,发展必须是绿色的。

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通过高质量的绿色发展,实现现代化。

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转变观念(1)要转变的观念:消费观、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和伦理道德观。

(2)要树立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调整行为(1)政府行为:是国家的管理行为,应调整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和发展计划,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组织实施。

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一章 第一节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精讲课件

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一章 第一节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精讲课件

2.准确把握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与表现。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城市地 区
环境问题
Hale Waihona Puke 形成原因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 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 住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 等 染物的集中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 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 大 化、森林减少、水资源枯 竭、物种减少等
乡村地 区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发展 中 国 家
①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 人口的双重压力 较发达国家严 ②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环 重,以生态 保意识不强 破坏为主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 发展中国家 较发展中国家 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染 轻,以环境 的防治,使其环境状况大为好转 污染为主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原则 含义 公平 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 性 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 原则 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具体做法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 展权,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 和环境
持续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 性 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 原则 内,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答案:(1)地域差异: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有机物的
比重南方多于北方。
原因: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产生大量煤灰等; 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 垃圾多。 (2)堆放垃圾占用土地或水域;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大气;危
害人体健康。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原生态图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在目前以经济发展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上)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上)课件
了哪一原则? 提示:公平性原则。
知识点1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人地关系各有特点, 并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人类活动和环境问题,具体如下表 所示: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环境文明
人地关 系思想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 调
生产力 水平
【素养探究】 人类,自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周围的地理环境发
生着密切的关系。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 又统一的特殊关系。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对 立统一的关系中发展起来的。下图所示为人类与环境 相关模式图。
(1)说明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综合思维) 提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 头①②所示),通过消费活动以废弃物的形式把物质和 能量排放到环境中去(箭头③④所示);人类作用于环境 (箭头⑤⑦所示),环境又把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 (箭头⑥⑧所示)。
(1)对矿产、能源依赖最强的人类文明发展阶段是
()
A.采猎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信息文明
(2)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
导因素是 ( )
A.资源
B.科技
C.市场
D.交通
【解析】(1)选C,(2)选B。第(1)题,农业文明阶段对土 地、牲畜、劳动力的依赖最强;工业文明阶段对矿产、 能源、水资源的依赖最强;信息文明阶段对信息资源的 依赖最强。第(2)题,生产力的每一次跨越式发展,所依 赖的对象都会有变化,信息文明阶段,生产力发展速度 最快,水平最高,故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因素 是科技。
(2)人类在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时候会产生哪类环 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提示: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 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等问题。

人教版必修2.6.1 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共18张PPT)

人教版必修2.6.1 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共18张PPT)
6. 四日市事件 1955年以来发生在日本四日市等几十个城市,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污染物为煤粉和多 种重金属微粒,引起支气管炎、哮喘和肺气肿。患者500多人,死亡36人。
7. 米糠油事件 1968年发生在日米爱知县等23个府县。原因是多氯联苯进入米糠油 中,人们食用后引起眼皮浮肿、全身丘疹、恶心呕吐、肌肉萎缩直至死亡。受害 者1万多人,死亡15人。
③ 公平性原则 ④ 参与性原则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
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C )
③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 ④深刻的环境危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 氧化碳的排放的生活方式。据此回答7~8题。
3. 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发生在美国多诺拉镇,主要污染物为煤烟中的SO2、 SO3和烟尘,损害呼吸道,4天内43%居民患病,约20人死亡。
4.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发生在英国伦敦,污染物及其损害同上例,5天内死亡约 4000人。此后共发生12起,死亡近万人。
5. 水俣事件 1953~1961年发生在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主要污染物为甲基汞。病人 口齿不清、步态不稳、耳聋眼瞎、精神失常直至死亡。到1991年3月底,先后有 2248 人患病,1004人死亡,22个婴儿先天性神经受损。
内涵 基本原则 基本途径
当堂检测 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有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
会及后工业社会。读图,完成1-2题。
1. 下列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A )
A. A表示环境,B表示人类社会 B. 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 C. 在阶段②,人地矛盾最尖锐 D. 箭头b表示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 2. 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人类思想发展阶段对应正确的

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共16张PPT)

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共16张PPT)
调整行为
公平性 共同性 必然性
战略框架
必然性
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
中国21世纪议程
人口压力
资源短缺
环境危机
调整行为
思考:政府行为调整包括哪些方面?
1. 政府行为的调整:制定政策规划,对环境影响深远。
2. 市场行为的调整:
思考:市场行为调整包括哪些方面?当地有哪些环保产业? 效益怎样?政府有无扶持措施?
(1934,5~10;USA) 65岁以上老人死亡 升,排放烃类1000多吨,
400人
盆地地形不利于空气流通
水俣事件 (From 1953;Japan)
截止1991年3月,有 氮肥厂含汞催化剂随废水排
2248人患病,其中 入海湾,转化成甲基汞,被鱼、
死亡1004人
贝类摄入
伦敦烟雾事件 (1952,12;UK)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察是 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11/172021/11/17November 17, 2021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 2021/11/172021/11/172021/11/172021/11/17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172021/11/172021/11/1711/17/2021
国际 发达布国家(环境问题已得到治理和缓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课件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课件PPT

环境
人类向环 境中排放 废弃物
过度 排放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
二、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及坏
具体表现 大气污染、水体污 染、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 噪声污染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土地盐碱化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降低能见度; 损害植物体; 危害人体健康
严格控制汽车尾气中有 害气体的排放量
含N、P的废水(工业、 城镇郊区,江 农业、生活)大量排 河湖海 入池塘、湖泊、河 流
水中缺氧,使 水生生物生存 受到影响
减少化肥、农业的使用 量,工业废水、生活污 水经处理后再排入江河 湖海
自然:温度高、蒸 发量大,降水少, 海湾封闭,水体交 换少; 人为:含N、P的工 农业废水、生活废 水排入大海
①消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资源
②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强大的
经济、、技术 实力进行环境污染防
治,使其环境状况好转
较发达国家 严重, ①处于经济发展初级 阶段,人口增
以生态破为坏主
长很快,环境承担发展和人口双重压力
②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
力进行环境保护,人们环保意识不强
③发达国家将 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森林的环境 调节功能下降
水资源短缺
资源短缺 土地资源短缺
能源短缺
主要原因
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不合 理使用化肥、农药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
放射性物质泄漏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建筑、娱乐、交通
滥伐、滥垦、滥牧, 自然植被遭破坏
不合理的灌溉等
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烃化 合物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 捕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追求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 系,但并非存在必然的联系。如果人类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 时,注重环境保护,一般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1个示范例] 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 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 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 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 花。
2.准确把握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与表现
3.主要环境问题及成因
环境 问题
成因
典型事例
资源 短缺
水资源、土地 资源、矿产资 源、能源短缺
人类对资源 的过度索取
华北平原用水紧张, 非可再生资源面临 枯竭
水土流失、土 地荒漠化加剧
生态 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 少
自然植被遭 破坏
生物的生存 环境遭到破 坏或过度捕 猎等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情展望] 1.掌握: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类面临 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理解环境问题产生 的原因,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3.学会运用可持续发展 理论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
知识点一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2.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城乡 差异
国家 差异
城市:主要表现为_环__境__污__染_ 乡村:主要表现为_生__态__破__坏_
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着_发__展__与__人__口__的双重压 力,同时承接来自发达国家的_污__染__转__移___
3.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_当__代__人__的需求,而又不 危及后代人满足其_需__求__的发展。
(2)下图是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其 中①、②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简述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
【解析】 第(1)题,根据三江源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推 断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第(2)题,结合前后联系推断①、② 的含义。第(3)题,从生态、管理、宣传等角度分析具体措 施。
知识点二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行动: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手段
核心
方式
目的
实践
工业 农业
公众
环__境__无__害__化__技术 提高生态效益 环境友好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发展_清__洁__生__产_ 推行_生__态__农__业_ 提倡适度消费
(3) 基 本 原 则 : _公__平__ 性 原 则 、 持 续 性 原 则 、 _共__同__性__ 原 则。
小贴士:(1)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中,“公平性”侧重的 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 重的是“发展”。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平性原 则,不要把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 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
泰晤士河的悲剧
街道垃圾的任意堆 放
噪声——无形杀手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 核电站泄漏 渤海湾大赤潮、日 本水俣湾事件、墨 西哥湾石油泄漏
(1)环境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导致环境退 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 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 起生态破坏。
小贴士: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放利用
资源利用
废弃物处置 物质流动 结果
一次性利用,利用 率低
污染和废弃物大量 排放
物质单向流动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 时带来环境问题
循环经济 资源输入减量化, 集约利用 多次利用,利用率 高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物质反复循环流动 经济和生态效益相 结合
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解析】 干旱地区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将导致河流 断流、水资源短缺加剧、土地荒漠化加剧等环境问题产生。
【答案】 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 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荒漠化扩展、绿洲消 失(生态环境恶化);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 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 碱(渍)化。
考点一[053] 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协 调造成的,其成因及表现具体分析如下: 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箭头①②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③④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 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箭头⑤⑦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 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 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利用,使环境质量下 降。 箭头⑥⑧是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 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会影 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答案】 (1)水土流失 土地沙化 (2)生活能源缺乏 过度放牧 (3)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草场压力、恢复草地 植被;改变生活用能方式,减少植被破坏;加强管理,严禁 滥采滥伐;合理放牧;加强鼠害防治;工程建设的同时注重 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等。(任答三点)。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 失,中国荒漠化趋 势与沙尘暴,古巴 比伦王国的消失
大熊猫、藏羚羊等 数量日益减少
环境 污染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工业“三废” 和对人体健康 有害的农药的 任意排放
固体废弃 物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 的大量垃圾任 意堆放
噪声污染 交通、工厂等
放射性污 放射性物质泄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 入海洋
[1个对点练] 1.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11月16日,我国第十一个国家 级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 立。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读图,回答下 列问题。
(1)从图示信息看,三江源地区属于相对脆弱的高寒生态 系统,存在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