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劳动异化及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存在

合集下载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解读及其启示共5页word资料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解读及其启示共5页word资料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解读及其启示一、马克思人的本质及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异化劳动理论的阐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揭示了人的本质。

马克思从经济学入手,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这一现象。

批判了国民经济学,并以此分析了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私有制。

从而指出,只有扬弃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才可以实现“人的真正的复归”。

与马克思思想比较,其前的哲学家们也提出过关于人的异化的各种观点,从黑格尔的“精神异化论”,再到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本质的异化。

但是他们都没有看到,甚至联想到具体的人的劳动与异化会有怎样的关系。

马克思也正是从这一基本角度出发,分析了资本主义异化的劳动。

在《手稿》中,马克思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

首先,马克思指出了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的异化。

他首先批判了国民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由于不考察工人(劳动)同产品的直接关系而掩盖劳动本质的异化”, “他把应当加以说明的东西假定为一种具有历史形式的事实” [1],并指出当时的事实就是“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数量就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

”[2]马克思用这样的逻辑得出的一个结论:“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者相对立。

” [3] 然而,产品是劳动的结果,是异化的一个方面,那作为生产产品的劳动(生产行为)本身必然也是异化了的。

其次,马克思阐述了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的异化。

劳动活动应该是劳动者的本质,是其内在的东西,但是被异化后,“劳动对工人来讲是外在的东西,不属于他的本质;他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 [4],由于这样的劳动不是自愿的,为此劳动者受尽摧残,“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

马克思将以上两个方面归结为“物的异化”。

在此之上,马克思指出了“人的自我异化”,即人的类本质的异化。

浅析异化劳动理论对新时代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

浅析异化劳动理论对新时代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

32作者简介:赵蕊(1995— ),女,汉族,河南鹤壁人,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一、异化劳动理论的内涵与基本内容(一)异化劳动理论的内涵要搞清楚异化劳动理论,首先要明了什么是异化。

异化这个词从表面意识来看就是异常的变化,我们最先知道这个词是在拉丁文中,指不愿意面对什么而逃避,后来黑格尔用异化来说明主体和客体之间矛盾对立的关系,并提出人的异化。

对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认为,异化就是人们生产出一样东西,本来意图是用来服务于人民,但是却发展成受制于它的一种现象,之所以会产生异化,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其产生源头。

马克思阐释的异化则涵盖了社会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心理学等,后来逐渐形成了一种反面社会范畴,诸如对他人财富的掠夺,对他人劳动的压榨等。

马克思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指出,“异化”是指把自己的所属物推向自己的对立面,变为了对立的事物。

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通过对犹太人的分析来阐明了异化的涵义。

犹太人热爱经商,热爱金钱,但是最后反过来为金钱所驱使。

同理,异化劳动也是如此,劳动者与劳动过程以及劳动产物走向了对立面。

正如马克思所言,“我们从国民经济学得到作为私有财产运动之结果的外化劳动。

”在他看来,劳动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不再是劳动者出于本心而享受的过程,而是物质与精神遭受双重压迫的事情,劳动不再是人们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方式,而成为了剥削阶级以此压迫劳动人民获得财富的途径,劳动者无法从自己的劳动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且无法通过自身的劳动成果获取生存资料,因而劳动成了“酷刑”,劳动的本质产生了变化,劳动不再能使工人们获得自由自觉的快乐,而只是为了存活下去不得不进行的一项机械工作,工人们通过自身劳动生产出的商品,反过来控制制约了工人,也就是异化劳动。

(二)异化劳动的基本内容1.劳动对象的异化按照常理来说,劳动是令人产生快乐的东西,而通过劳动产生出来的产品是为了服务劳动人民的。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在当代中国的价值一、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涵义异化劳动是一个综合概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用表达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各部分内容之间具有一种规律性的相互的关联。

而这种关联的核心就是对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的关怀。

人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出发点,而其落脚点也是人,即在扬弃异化劳动的基础上达到人的本质复归,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包涵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规定“物的异化”,即劳动的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的奴役”,表现为“人”的贬值和“物”的增值,其发展规律为:原初的劳动对象化——异化劳动——扬弃异化回归到非异化的劳动对象化;第二方面规定“劳动行为本身的异化”,其发展规律为:原始的自由劳动过程——被迫的强制劳动过程——更高水平的自由创造性的劳动过程;第三方面规定“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其发展规律为:人的原初的类本质——人的异己的本质——复归到人类本质;第四方面规定“人同人相异化”,其为前三个规定的直接结果,涵义是人在生产中的社会关系和发展规律:原初的非异化生产关系——异化生产关系——共产主义。

二、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价值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它对于反思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对于我们重新关注人的自身,重新审视人的价值及人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思考人类的发展前途,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异化现象都具有非常深刻的价值和引导作用。

(一)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价值异化现象在私有制社会产生,但异化现象不是私有制社会独有的。

现今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非公经济取得了合法地位,而且在发展迅速,因此异化现象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

马克思在探讨人类社会发展时曾说过,“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现今我国社会存在着不少异化现象,让我们看到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物质文明与政治、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平衡。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摘要: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对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具体现象依然是有效的工具,但用这个理论系统地解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则显得片面和不足。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异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异化”理论是青年马克思用以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理论。

异化概念早在《圣经》中就已出现,但在哲学上使用这一概念的是霍布士、卢梭、费希特等近代思想家。

黑格尔第一次在自己的客观唯心主义理论体系中对异化概念进行系统论述:“绝对精神”在自身矛盾的推动下,“异化(外化)”成“自然界(精神性实体)”。

1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异化”概念进行了新的解释,把这一理论运用于经济领域从而提出“异化劳动”概念。

青年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时,试图用“劳动异化”理论构建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

但是,随着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认识逐步深入和理论的不断积累,马克思改用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理论取而代之。

然而,这种取代不是形而上学的“抛弃”而对“劳动异化”理论的“扬弃”,是辩证的否定和理论的升华。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对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现象和具体问题依然是有效的工具,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对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具体现象依然是有效的工具,但用这个理论系统地解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则显得片面和不足。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以个方面。

“异化劳动”是劳动者的“异己的权力”。

马克思说:“由于共同活动本身不是自愿地而是自发地形成的,因此这种社会力量在这些人看来就不是他们自身的联合力量,而是某种异己的、在他们之外的权力。

关于这种权力的起源和发展趋向,他们一点也不了解因而他们就不再能驾驭这种力量,相反,这种力量现在却经历着一系列独特的、不仅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反而支配着人们的意志和行为的发展阶段。

”2 “原来,当分工一出现之后,每个人就有了自己一定的特殊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超出这个范围,他是一个猎人、渔夫或牧人,或者是一个批判的批判者。

从劳动异化论师生关系的异化现象

从劳动异化论师生关系的异化现象

从劳动异化论师生关系的异化现象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异化理论对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在我国的现代教育中也存在着异化现象,尤其是师生关系的异化现象尤为严重,应该得到重视。

师生关系的异化主要表现在:师生之间成为一种金钱关系,占有关系,情感淡漠化。

新时期师生关系的改善需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和尊师重道的教育理念,这将有助于克服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异化,从而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标签:劳动异化;师生关系;构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1〕。

由此可见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尤其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时期下,针对当前我国教育中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继续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关注教育事业,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着力提升国民素质。

要搞好教育事业,首先要解决和面对的问题便是师生关系问题。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

只有妥善处理好这一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尤其是当前师生关系严重的异化问题,成为我们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因此,重新审视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对我国当前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马克思在吸收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劳动异化理论。

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运用异化概念对资本主义进行分析,揭示了异化的表现形式。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首先是劳动发生了异化,劳动不再属于工人本身,更具有了摧毁性的一面。

马克思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劳动异化理论。

“一方面,工人同劳动产品这个异己的、统治着他的对象的关系。

另一方面,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同生产行为的关系。

从而,推出人与人相异化。

”〔2〕由此,马克思论述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第一,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的劳动产品本该属于劳动者自身,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作为一种与他相异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

论述克服异化劳动的方法和途径

论述克服异化劳动的方法和途径

从马克思批判了前人非科学形态的异化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本质开始,人们开始对异化这个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产物有了从单独意义上的外部现象到揭开它的本质的变化。

决定异化外部现象的本质异化,即异化劳动或劳动异化。

如果我们要讨论如何克服异化劳动,就不能不再一次的提到什么是异化劳动和异化劳动是如何产生的,只有究其根本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找到克服异化劳动的方法和途径。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概念。

又称劳动异化。

马克思认为,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

那么什么是人的类本质呢。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由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现实本质构成的一个对立统一体。

人的类本质是人区别于其他自然物的活的规定性,在人的活动中表现出自由自觉性、主动创造性和自我意识性;人的现实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区别的特性,表现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只有将人的类本质、人的现实本质对立统一起来对待,才能对人有一个完整全面的理解。

但在这种自然的芳动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其具体表现是: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

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

人同人相异化。

因为当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以及自己的类本质相对立的时候,也必然同他人相对立。

马克思帮助我们借助异化劳动概念,初步探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和起源,并通过异化劳动的扬弃来说明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

通过对异化劳动的简要理解,我们初步地将异化劳动的形成理解为在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下,由于人的类本质产生了变化,异致人的本质也随之出现了异化,人与人异化,由此而出现了劳动异化。

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异化达到最严重的程度。

述评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述评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述评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摘要: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包括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人同自己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等四个方面,针对造成异化劳动的原因,马克思提出了消灭异化劳动必须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从政治上解放工人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这一理论对于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现象以及探讨社会主义劳动异化现象是否存在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首次提出异化劳动的概念,又称劳动异化。

“异化”一词在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以前还不是一个专门的哲学术语。

直到19世纪哲学家黑格尔才把“异化”当作哲学概念引进哲学领域。

从哲学角度界定,所谓异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主体把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素质或力量,是一个用以表达本质的存在,主体向客体转化的概念。

劳动是人类的社会属性,通过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人才能称其为人,也才能从事多方面的活动,从而在各个方面发展和完善自己,但是劳动不仅有其积极的一面还有其消极的一面。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工人和资本家极端对立,劳动发生了异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创造了财富,而财富却为资本家所占有并使工人受其支配。

因此,这种财富及财富的占有、工人的劳动本身皆异化成为统治工人的、与工人敌对的、异己的力量,这就是异化劳动。

一、异化劳动的内容马克思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生产劳动。

劳动是人的社会属性,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异化了。

由此出发,《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四个方面全面阐述其异化劳动的规定性:(一)劳动者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

即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占有的对象就越少,并越受其对象(产品)的奴役和统治。

劳动产品是劳动的产物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劳动产品应属于劳动。

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浅析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异化问题

浅析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异化问题

浅析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异化问题作者:焦亚娜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11期摘要马克思指出,人本身的劳动异化过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生产过程的结果和产物,成了统治工人的手段,物统治人。

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公有制发展的很不平衡、不完善,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出现异化现象是正常的。

关键词异化异化理论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1 异化的概念异化是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由于自己的生产劳动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并转过来反对主体本身。

马克思所讲的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主体创造的对象——客体,反过来控制、支配、统治主体,是主体与客体关系的颠倒。

马克思持一种理想化劳动的观点,认为劳动是作为人的本质的一部分,劳动应该是自由、自觉的,这样的劳动才是真正的人的劳动。

人的本质就是要劳动,要自由自觉的劳动。

但是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条件下,劳动发生了异化,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工人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

他生产的越多,能够得到的消费就越少。

二是生产活动本身表现出来的异化。

工人的劳动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强制的,他在劳动中不属于自己,而属于别人。

三是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

人的自由的生产活动是和动物相区别的类生活,却被贬低为维持自己肉体生存的手段。

四是人同人相异化。

人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一个人也就是同他人相异化,每个人都同人的本质相异化。

在这四个方面的异化中,工人同自己的劳动相异化是关注的重点,这种异化首先是源于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

马克思指出,人本身的劳动异化过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生产过程的结果和产物,成了统治工人的手段,物统治人。

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自身就越变为廉价的商品。

物的世界的增值与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这与人的本质的要求大相径庭。

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

浅析“异化”劳动内容摘要: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制也就应运而生,而在这种私有财产的支配下,异化劳动或者说劳动异化成为人们不得不面临的一大问题,由于其是历史的自然的客观事实,因此具有天然的不可消除性。

我们应正确看待这一问题才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异化劳动私有制不可消除性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劳动的异化在当前的资本主义社会达到了顶点。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重要理论。

“异化”一词在德国古典哲学以前还不是一个专门的哲学术语。

直到19世纪哲学家黑格尔才把“异化”当作哲学概念引进哲学领域。

在马克思看来,所谓异化,是指在在一定的条件下,把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素质或力量,用以表达主体向客体转化的关系。

必须指出的是,异化必须是“人自己造成的对自己的否定”。

而不是来自外部世界。

马克思说:“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这种同劳动相对立的劳动就是异化劳动。

由此可见,所谓异化劳动就是指人类所生产的劳动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反过来成为了统治和支配人们的一种外在力量。

一方面,谋生的劳动及其产品同工人的需要、工人的劳动使命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工人的使命决定于一种异己的、强制的社会需要,工人的劳动只有手段的意义,即谋取生活资料。

另一方面,购买产品的人自己不生产,只是用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来换取别人生产的东西。

这是一个“无人”的社会,按照非人的方式组织起来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人只是作为工人和资本家而存在,而工人和资本家都受工人生产出的产品的支配,都受交换的中介即货币的支配。

在这个社会中,人的本质被否定了:人的产品统治着人,而非表现了人,人与人之间的真正本质的社会关系被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的物化关系所取代。

私有制条件下,作为世界商品的生产者——工人,饱受压迫和摧残,成为了资本家追逐利益的机器,食不裹腹,有时甚至失去劳动的机会,而不劳而获的资本家却肆意挥霍,他们的唯一任务就是尽可能多得从工人身上榨取财富以支撑奢侈的生活。

论在我国当前经济制度下“异化劳动”现象出现的合理性

论在我国当前经济制度下“异化劳动”现象出现的合理性
制 度 下提 出的 , 以资本 主 义 生产方 式 为前 提 进行 论
动导致的 , 正 是 在 私 有 制 的前 提 下 , 异 化 劳动 才得 以存 在 , 而 私 有财 产 和 阶级关 系是 异 化 劳动 的 产 品 和结 果 。马克思 深刻 揭示 了资 本主 义经济 制度 下 异 化劳 动产 生 的原 因和它所 导致 的结 果 。
l 3 7
的一 条重要 途径 。
有 教训 的。我 们要 吸取这 样 的教 训 , 理 性 对待 我 国 当前 经济 制 度 下 出现 的异化 现 象 , 正确认识 “ 异 化
普遍存 在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存 在内在 的必然 的联系。异化劳动从本质上说是资本 主义的雇佣劳
步, 为社会创 造了大量 的财 富 , 同时也是增加就业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0 — 2 5 作者 简介: 刘先锐( 1 9 8 8 一 ) , 男, 安徽霍邱人 ,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 0 1 2级研究生。

马克 思在《 1 8 4 4年 经 济学哲 学 手稿》 中 的异
化劳 动理 论
初 级 阶段 。 这是在 生产 力落后 、 商 品经济不 发达 的前 提 下建设 社会 主义所 必须经 历 的一 个历史 阶段 。 我 国 当前 的经 济 制 度 正 是 在 这 一 特定 历 史 阶 段 下建 立起 来 的 , 并 为 之服 务 的 。社 会 主义 初 级 阶 段 经济 制度 的构 成 主要 分 为三个 部分 , 即所 有 制 结 构 理论 、 建 立 社会 主 义 市场 经济 体 制 和按 劳 分 配 为 主体 、 多种 分配 方式 并存 的分 配理 论 。 我 国的所 有 制 结 构确 立 经历 了两 个 阶段 , 第 一 个 阶 段 是 改革 开 放前 传 统 经 济体 制 下 的社 会 主 义 公有制 , 即“ 一 大二 公 ” 、 “ 纯 而又 纯 ” ; 第 二 个 阶段 就 是 改革 开 放 以后 , 从最初的“ 其 他 经 济 成 分 是 公 有 制 经 济 的重 要 补 充 ” 到“ 其 他 经 济 成 分 是 公 有 制 的 重要 的 、 有益的补充” , 最终 发 展 到 当代 的 “ 以公 有 制 为主体 , 多种所 有制 经济 成分共 同发展 ” 。改革 开 放 以来 ,我 国非 公 有 制 经 济 的 发展 取 得 了 长 足 进

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的劳动异化

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的劳动异化

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的劳动异化作者:桂华笙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01期[摘要]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奴役劳动,无产阶级的劳苦大众被资本家剥削的事实,进而提出要解放工人,解放全人类。

而今,中国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但异化劳动却并未消失,异化劳动背后的不平等也自然存在,这似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矛盾。

将从无产阶级的解放包括政治上的解放,经济上的解放,最后实现人自身的解放的角度来阐释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异化劳动现象,并对其展开积极思考。

[关键词]异化劳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产阶级解放;经济解放[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异化劳动”的概念首次出现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之中,马克思利用“异化劳动”有力驳斥了国民经济学认为的私有财产是国民经济学的固定前提,否定了私有财产的合理性。

它与剩余价值理论一起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史上,乃至今天的世界,异化劳动理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也是《手稿》在1932年首次公开出版以来,引起了国内外一大批思想家、理论家和学者广泛关注的原因之一。

1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异化劳动是一个抽象概念,指劳动不再是人类有意识的自由的生命活动,劳动发生了异化,通过劳动者生产的产品以及劳动自身作为异己的力量与劳动者相对立,并反过来控制劳动者加以体现。

异化现象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异化劳动却是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源,马克思从四个方面对异化劳动加以阐述。

首先,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生产大量产品的工人获得的是仅能维持自己生存的产品或与之相应的报酬,资本家没有劳动却占有了这些产品,这些产品对于工人而言是异己的。

不仅如此它们还成为制约工人生存发展的存在物,工人不得不为了获得这些产品而为资本家生产更多的产品,如此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至此,工人与其生产的产品相异化。

国内对异化问题的研究述评

国内对异化问题的研究述评

国内对异化问题的研究述评异化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比较现实的社会问题,也是马克思早期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尚未成熟的理论,但为剖析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独特视角,对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标签:国内;马克思主义;异化问题;述评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生活现状之后得出的,在马克思考察关于异化劳动的两条线索——私有财产和分工中,后者成为异化劳动产生的直接原因。

我国国内对异化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开始关注人的异化现象。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分工依然存在,异化现象仍然不可避免,对于异化问题仍有研究的必要。

就国内研究现状来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主要是对马克思人的异化思想的文本解读;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一部分人沉迷于金钱和物质、权力和地位的泥沼中无法自拔,针对这些现象,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

一、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内对异化问题的研究这一时期对异化问题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异化概念的界定。

胡乔木先生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中首先对“异化”的概念作了界定,他认为异化是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某种特定现象,而不能把异化看作是一个基本范畴或是基本规律;其次他还对学界的一些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判[1]。

北京大学黄楠森教授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理论的几个问题》中提到异化的概念在历史上有三种含义,一是指矛盾的转化,二是指由于认识上的错误而产生与主体对抗的结果,三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即剥削剩余价值,马克思所讲的异化概念是在第三种意义上被使用的[2]。

刘敏中在《马克思异化论初探》中提到异化是对立的同义语,除了具有对立、差别、非同一的基本意义外,还有自身的特殊含义,有其特殊的应用条件和范围。

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思考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似乎只把异化劳动和资本主义挂钩,“资本的谜也就是异化的谜”;而在其他地方,如《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劳动分工看做异化的一种形式,这么说来,异化不仅仅存在于存本主义社会。

那么,到底异化劳动是否专属资本主义呢?对于这一点肖恩·赛尔斯分析得很清楚: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的第一个方面——劳动对象的异化中可以看出,商品生产和雇佣劳动的支配地位是异化劳动产生的重要因素,当生产者不再控制交换过程,被剥夺了除劳动力之外的所有东西时,他们沦为雇佣劳动者,也因而与劳动对象异化。

而这些在肖恩看来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到来才开始出现的。

异化劳动的第二个方面是与劳动行为的异化,资本主义的到来使得劳动变成商品,具有双重属性,资本控制了人们的劳动行为。

第三个方面,由于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出现,使劳动仅成为满足物质需求的手段,而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不脱离生活本身,不存在与类生活的异化。

最后一个方面,市场摧毁了前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形成的半自然的和共同体,分离成原子个体。

事物之间的市场法则实则是生产者间异化了的社会关系。

和肖恩持相同观点的学者似乎占大多数,他们总是把劳动的异化作为批判资本主义的切入口,认为异化劳动解释了资本型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形成,也就更倾向于认为“马克思在更多情况下把异化劳动看作资本主义的具体特征”。

然而,我想了又想,总觉得不能太赞同。

第一,我们首先回归“异化劳动”这一概念的定义,在《手稿》中,异化劳动是针对劳动主体而言的,即原本属于劳动者的、并能促成其生存和自由发展的东西(劳动产品、劳动对象),最终却成了异己的力量,反过来控制和奴役劳动者。

单从定义上看,异化劳动应该是存在于不同社会形态的。

就拿封建社会来说,农民的生产受到地主的剥削,虽然剥削的程度受环境的影响,但土地难道属于过农民吗?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不是只有很少一部分归其所有供其生存吗?农民的劳动不是经常也很痛苦和被迫无奈吗?当农民需要花钱去买别的东西(比如非自己生产的粮食种类)时,劳动产品难道没有物化为对象的劳动来压迫农民吗?他们得到主体性的解放了吗?这只是个程度问题,在自然经济时代人们可以自给自足,只要找块没人管的地儿就可以养活自己,而存在的地主压迫与奴役也因为没有完全夺去其劳动成果而变得可以接受,因而此时异化劳动不存在普遍性和鲜明性,但我们不能因为其不普遍不明显就否认其存在。

试论克服异化劳动的可能和途径

试论克服异化劳动的可能和途径

内容提要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异化问题的关注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思考中。

在以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为中心,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日益贫困的生活状况,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异化形式,提出了人的本质异化思想。

异化劳动理论中折射出的人本思想为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重温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原因发展试论克服异化劳动的可能和途径打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导读》一书,第一篇便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

可见《手稿》对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

在《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以及分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更深层次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发端、根源以及原始的推动力。

与此同时,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也是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上的依据,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就针对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再加上自己的想法对异化劳动进行简单的梳理:那么我认为,首先我们要了解的就是,什么是异化劳动:在教材第一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自己的劳动异化理论。

手稿中我们了解到,异化和劳动在马克思之前是分开使用的,“异化”一词是来自拉丁文,是“化成为异物”的意思。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中,分裂成它本身的对立面,变成自己外在的的力量。

所以,在马克思看来,异化劳动,就它的本质而言,就是人类的本质的丧失,就是人性的扭曲。

通俗地说,就是说人虽然具有人的肉体、躯干,却像动物那样地活着。

马克思用它来概括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和他的劳动产品以及劳动本身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劳动应当是人的类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

可能当时的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还不是很成熟、很完善,但他针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浅析劳动异化理论

浅析劳动异化理论

浅析劳动异化理论[摘要]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初步探索科学世界观的过程中形成的巨大成果,表示的是劳动能产生一种异己的外在力量。

异化劳动表现在一系列环节上:工人劳动产品的异化、工人同劳动产品的异化、工人同自身的异化、工人同“人”的异化。

人类至今没有摆脱异化,而且异化在现代社会中表现的更为全面、更为隐蔽,所以全面、正确的分析异化劳动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异化异化劳动新异化[Abstract] Alienation of labor is the great achievements of Marxism in the initial formation process of exploring scientific world outlook, that are working to produce an alien external force. Alienation of labor manifested in a series of links: the alienation of workers labor products, workers with the work product of the alienation of workers, workers with their own alienation, workers with the “human” alienation. Human being has not get rid of alienation, moreover the performance of alienation in modern society is more comprehensive, more subtle. So full and correct analysis of the labor theory of alienation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word] Marx Alienation Alienation of labor New alienation《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过程中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

浅谈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浅谈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浅谈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09366014 行政管理叶铭彬(一)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概念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重要理论,后来它融入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等等不同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历程中关键的一步。

异化最初是是德国古典哲学术语。

在马克思之前,已经有许多哲学家对之进行研究探讨,马克思从人的劳动出发克服以往异化理论的错误和缺陷,催生了关于异化概念含义根本性的变革,第一次提出异化劳动的概念。

在马克思看来,所谓异化,是指在在一定的条件下,把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素质或力量,用以表达主体向客体转化的关系。

必须指出的是,异化必须是“人自己造成的对自己的否定”。

而不是来自外部世界。

由此可见,所谓异化劳动就是指人类所生产的劳动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反过来成为了统治和支配人们的一种外在力量。

(二)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在规定从生产结果看,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劳动所产生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同劳动相对立。

由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不占有生产资料,生产的产品归生产资料所有者——资本家占有。

于是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相对越少,而且越受他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

造成的结果是“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

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

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

” 从生产过程来看,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

由于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甚至连工人自己都成为了商品,工人的劳动不属于自己,而属于资本家。

于是,劳动对工人说来是外在的、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

在这种劳动中,工人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受摧残。

劳动活动的异化是劳动产品异化的根源。

从人的类本质上看,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马克思在写作手稿时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通过自己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改造整个自然界。

劳动异化论的基本内容

劳动异化论的基本内容

劳动异化论的基本内容劳动异化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对人类劳动和社会生产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

本文将从劳动的本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异化以及对劳动异化的解放等方面来探讨劳动异化论的基本内容。

一、劳动的本质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活动,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过程。

劳动使人类能够改变自然界,满足自身的物质生活需求。

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不再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而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进行的。

二、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成为商品的生产,工人变成了雇佣劳动者。

这种劳动关系使得工人失去了对劳动过程的控制权和自主性,劳动变成了一种疏离的、无意义的活动。

劳动者只是执行工作任务,而丧失了创造力和主动性。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异化还表现在劳动产品的异化上。

工人所生产的商品不再属于他们自己,而是由资本家占有并获取利润。

工人与自己所生产的商品之间失去了直接的联系,劳动成果被剥夺。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异化还体现在劳动过程的分割和机械化上。

工人们被分割成不同的专业和岗位,每个人只负责其中一部分的劳动内容,导致工人们对整个劳动过程的认识和掌握变得模糊和有限。

机械化的劳动过程使得工人们的劳动变得枯燥乏味,缺乏挑战性和创造性。

三、对劳动异化的解放劳动异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特征,但人类对劳动的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为了实现劳动的解放,马克思主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不再是为了追求利润,而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工人不再是雇佣劳动者,而是劳动的主人。

他们能够参与劳动过程的决策和管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劳动成为一种自由和有意义的活动。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产品归全社会所有,而不是由个别资本家占有。

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之间建立了直接的联系,他们能够享受到自己劳动的成果,共同分享社会的财富。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过程也发生了变革。

如何评价《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的地位?

如何评价《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的地位?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学习心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由三个未完成的手稿组成,反映了当时马克思在经济学和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他第一次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对自己的新的哲学、经济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作综合性阐述。

所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形成阶段的一部重要著作。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劳动异化问题。

以往的国民经济学主要考察产品的流通、消费等宏观方面的问题,却往往忽视工人同产品的直接关系,从而就掩盖了劳动本质的异化。

马克思指出了一系列的悖论:“按照国民经济学的规律,工人在他的对象中的异化表现在: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钝,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1]。

于是劳动对于工人来说就成为了外在的东西,而不是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

因此,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不觉得舒畅”[2]。

总之,归纳起来就是,工人在劳动中不是进行的是自愿劳动,而是在被迫的强制劳动,“它不是满足劳动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需要的一种手段”[3]。

既然人和劳动,也就是和自己的本质力量相背离,在劳动中品尝痛苦的话,在什么时候人们会感到快乐呢?“结果,人(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性行为,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却觉得自己不过是动物”[4]。

于是,“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 量 被 并 入 劳 动 过程 的 智 力 与 工人 相 异 化 ” ∞ 。
又 比如 . 在 国有 企 业 内 . 管 理 层 和 工 薪层 的收 人 差距 几 十倍几 百倍 . 似 乎少 数 管理 层成 了控 股 的 大股 东 . 普 通劳 动者 成 了被雇 佣者 , 身份 倒置 。 这
和社会 主 义本 质相悖 . 也不 是社 会 主义 市场 经 济 应有 的现 象 这恐 怕是 劳动 异化 在现 阶段 的一 种 新情 况 。可见 , 现 阶段 的 劳动 异化 呈现 交错 复 杂
也 即是 资本 家追 逐 的最 高 目标
我 国现 今处 于社 会 主 义初 级 阶段 . 由 于生产 力 发 展 的 限制 三 大差 别 的存 在 、 商 品 和货 币 的
《 中共 马鞍 山市 委 党校学 报》
2 0 1 3年 第一期 ( 总第 1 1 5期 )
刍议劳动异化 其在社 主 初级阶段的存在
● 左 学 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马 克 思 曾经 将 劳 动异 化 理 论 当做 一把 钥 匙
去 打开人 类社 会历史 的秘密( ” 。在 《 资本 论 》 和马 克 思 的其 它 一 些著 作 中多 处提 到 过 劳 动 异 化 问 题 何 谓 劳动异 化 ? 本 来劳 动者 的劳 动是 为 自己
主宰力 量 , 成 为不 劳而 获 的来源 。资本 的最 大化
把客 观 财 富 当作 资本 . 当 作 同他 相 异 化 的 、 统 治 他 和剥 削他 的权 力来 生产 . 而资 本家 同样 不 断地 把 劳动 力 当作 主 观 的 、 同它 本身 物化 的 和实现 的 资 料 相分 离 的 、 抽象的 、 只存 在 于 工人 身体 中的 财 富源 泉来生 产 ”( 9 ] . “ 并且 随着科 学 作 为独立 的
的活动 , 这 就是 劳 动异化 。劳动 异化 的发 展又 进

步发 展 和壮 大 了私有制 。 具 体 而言 .劳动异 化表 现 在这样 几 方 面 : 一
是 劳动者 和劳 动产 品相 异化 。 在 私有制 下 , “ 劳动 所 生 产 的对 象 . 即劳 动 产 品 . 作 为一 种 异 己 的存
的态势 。了解不 深 , 控制 不 周 , 调节 不力 , 都 将会
级对 抗等 等 。 比如 商 品拜 物教 的存 在 , “ 劳动 产 品

旦作 为 商 品来 生产 , 就带 上拜 物 教性 质 , 因此 ,
在物 . 作 为 不 依 赖 于生 产 者 的 力量 。 同 劳动相 对
立” ( . 也就 是劳 动 者生 产 的产 品归他 人所 有和 支
拜 物教 是 同商 品生产 分不 开 的” ( 。 因为 , 商 品 生
自己相 对 立 的 劳动 产 品 . 还“ 生产 出不 生 产 的人 对 生 产 和 产 品 的支 配 ” . “ 一 个 跟 劳 动 格 格 不 人
分 工和 私有 制相 连 。“ 因为分 工不 仅使 物 质活 动
和精神活动 、 劳 动 和享 受 、 生 产 和 消 费 由不 同的
人 来 分 担 这 种情 况 成 为 可 能 .而 且 成 为 现实 ” .
必 然存 在 、商 品交 流 和市 场交 换 的存 在 等 等 . 所 以明确 我 国是社 会 主义 市 场经 济是正 确 的 . 实事 求 是 的。市 场经 济本 质 就是 商 品经济 , 因而 劳动 异 化 的存 在 也不 可避 免 但 我们 又有 前 缀 “ 社 会
主义 ” , 是 社 会主 义市 场 经济 。 因此 , 就必 须始 终
产 和 商 品 经济 越 发展 , 商品、 价 格 和货 币这 些 东
西就 好 像 有生 命 的 至 高无 上 的 神 一样 主宰 人 们 的一 切 。 走 到这一 步 , 劳动异 化也 已发 展到 高峰 。
为什 么会 出 现劳动异 化 ? 归根 结 底是 与社会
配 。二是 劳动 者 和劳动本 身相 异化 。劳动者体 力 和 智力 的使 用 和发 挥 . 也是身不由己. 是受 他 人 支配、 替他 人 服务 , 是 有 一种 迫不得 已的强 制性 。 或 者说是 一 种谋 生 的手 段 。三是 人和 人相 异 化 。 就是 说劳 动者 在生 产 劳动 过程 中 . 不仅 生产 出 同
“ 与 这种 分工 同 时 出现 的还有分 配 .而且 是 劳动 及 其产 品的不 平 等 的分 配『 无 论在 数 量上 或 质量
上] , 因而 也产 生 了所 有 制 ” , ‘ 埔 注意 这里 的关键
词“ 不 平等 ” 。 最早 的所 有制 , 也 就是 “ 对他 人劳 动
力 的支配 ” ( 。在 私有制 基 础上 , 劳动 是听从 他 人
决定 . 劳 动 成果 为他 人所 有 , 劳 动 成 了专 为他 人
需 要 服务 的 . “ 是 人 以 自身 的活 动来 引起 、 调整 和
控 制 人和 自然 之间 的物 质变换 的过程 ” ( 。但 是 ,
在不 同的社会 形 态 中 . 这种 劳动 的 一般 性又 具有
了不 相 同 的特殊 性 。在 私有制 下 , 劳动 创造 出来 的产 品 . 却 具有 了凌 驾人 类社会 生 活且 与人 相 对 立 的 异 己力量 , 由此产生 剥 削 、 劳 动者 的贫 困 、 阶
作者 单位 : 马鞍 山市 中级人 民法 院

7 2一
的. 站在 劳动 之外 的人 同这个 劳 动 的关 系” 。( 准 私有 制发 展 的最 高形 式 资本 主义 制度 下 . 劳 动异 化也 发展 到 了顶 峰 。不仅 表现 有 商 品拜 物 教 、 货 币拜 物教 。 更 突 出的是 出现 了资本 拜物 教 。资 本 “ 作 为从 劳动 异化 出来 的 、支 配劳 动 的和在 资本 家 身 上个性 化 了的力 量 ” . 【 8 ) 成 为资 本主 义社 会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