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岳麓版]

合集下载

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提纲

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岳麓版)下册复习第二单元提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点扫描第5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1)背景:①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②国家经济情况有了根本的好转。

党和政府参照苏联的建设经验,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

(2)过程:①一五计划②实施:1953-1957年③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④成就:超额完成:工矿业、农业、交通运输(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建成、1954年青藏、康藏、新藏公路建成等。

)2、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1)制定宪法: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贯穿着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2)一届人大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经毛泽东提名,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53年,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通过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赎买等多种形式进行的。

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背景:①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②对社会主义建设缺少经验。

(2)中共八大:①时间:1956年;②主要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复习提纲 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复习提纲 岳麓版
意义:1919年5月4日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共一大召开
1921年、共产党诞生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诞生地---上海)
代表人物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中共一大
主要内容
(1)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2)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3)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黄埔军校
的建立
单元复习提纲
四爱国运动
1919、5、4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地点:运动前期的中心-----北京天安门广场(学生)
运动后期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并起了巨大作用)
结果: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性质: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主要战场-----湖南和湖北。
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善战,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结果: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
在北伐军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北伐失败。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知识提纲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知识提纲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知识提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1949 年9月北平内容:①制定了《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确定了首都、国旗、国歌。

④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2、成立:①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会议,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

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人民解放军部司令。

②、成立过程:开国大典: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接着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③历史意义:①国内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国从此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②国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第2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背景:①朝鲜内战爆发,美发动侵朝战争。

②美将战火烧到我国东北。

③美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2、经过:①时间:1950.10-1953.7②领导:彭德怀③主要战役:上甘岭战役④典型人物: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⑤胜利:1953年7月,朝、中、美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⑥意义: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第3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1、土地改革:①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决定在新解放区实行改革。

2018年岳麓版八年级下册(2017)历史复习提纲

2018年岳麓版八年级下册(2017)历史复习提纲

2018年岳麓版八年级下册(2017)历史复习提纲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协商建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1949,北平),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会议内容: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琛、张澜、高岗当选为副主席。

③会议决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确定了首都(北平→北京)、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田汉,作曲:聂耳>为代国歌)。

④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

(链接:碑文:毛泽东撰文,周恩来手书。

三年:1946-1949,即解放战争时期;三十年:1919-1949,即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也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即1840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这次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⑴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⑵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54门礼炮28响<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斗争的28年,即1921-1949,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

1、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决定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①时间:1950年冬-1953年春。

②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都是私有制)。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岳麓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岳麓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1949,北平)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949年10月1日下午(2)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国从此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5月,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第2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英雄人物: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的黄继光;被烈火烧死的邱少云2、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第3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⒈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意义: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

第5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1、1953_1957年,我国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2、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3、1953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

2、教训:正确认识国情,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3、10年经济建设的成就:如大庆油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等第7课全国打动乱1、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海瑞罢官》2、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刘少奇冤案第8课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文革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刘家峡水电站、南京长江大桥等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底,北京。

八年级历史下册_复习提纲(无答案)_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_复习提纲(无答案)_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无答案)岳麓版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准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9年9月。

(2)地点:(3)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记住毛泽东像)③决定首都,改名为;为代国歌;为国旗2、盛况:开国大典(1)时间:年月日(2)地点:3、意义: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

标志着中国;结束了百年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中国从此进入了。

世界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1、西藏和平解放2、抗美援朝(1)原因:美国侵朝,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应朝鲜的请求。

(2)决策(目的):“,”。

(3)入朝:年l0月,以为司令员的跨过鸭绿江,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军。

(4)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及事迹:①用胸膛堵住敌人正在发射的机枪眼,为突击部队开辟道路。

②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直到壮烈牺牲。

(5)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1)标志:年7月,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2)意义: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3、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1.目的:为了满足广大对土地的要求2、时间: 年——年3、地点:4、政策: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5、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土地所有制。

6、结果:1952年底基本完成,三亿农民分到了土地。

7、意义: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消灭了地主阶级;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1.第一个五年计划(1) 时间:—年。

(2) 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力求农、轻、重协调发展,培养建设人才;②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③提高人民的物资、文化生活水平。

岳麓版初二历史下册期末重点复习

岳麓版初二历史下册期末重点复习

岳麓版初二历史下册期末重点复习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既要及时跟上老师步伐,也要及时复习巩固,知识点要及时总结,这是做其他练习必备的前提,下面为大家总结了初二历史下册期末重点复习,仔细阅读哦。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一、民族团结:
 (1)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

)。

 (2)经济上: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补充:民族居住特点: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援藏干部代表:孔繁森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
 (1)一国两制&rdquo;的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最早)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rdquo;的构想。

 (2)一国两制&rdquo;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英、葡政府同意把香港、澳门归还给中国(具体时间)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4)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改革开放,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海峡两岸的交往:
 (1)对台基本方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rdquo;的对台基本方针;。

新岳麓八年级历史下册提纲

新岳麓八年级历史下册提纲

新岳麓八年级历史下册提纲新文化运动1.开始时间:1915年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x;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6.对象:封建x尊孔复古思想。

7.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8.地位和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戊戌变法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表现为:《马关条约》签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x国的太平天国农x。

5.太平天国运动: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岳麓版历史八下期末复习资料(填空版)

岳麓版历史八下期末复习资料(填空版)

岳麓版历史八下期末复习资料(填空版)第一学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政协召开:1949年9月21日,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开幕,这次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会议行使的职权。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它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它具有的作用。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为总理兼外交部长,为中央人民政府军委主席,为总司令。

意义: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勾结 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使中国人民从此,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鼓舞了世界和被压迫人民取得解放的斗争。

3、西藏解放:年4月西藏地方政府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5月宣告了西藏和平解放。

的和平解放使实现了统一。

第2--3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1、抗美援朝: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司令员率领,跨过江。

1953年7月中朝人民军队与“ ”在板门店签订了《》,朝鲜战争结束。

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以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保卫了两国的独立和安全,空前提高了的国际威望。

志愿军指战员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涌现了用胸膛堵塞敌人机枪眼的,宁肯让烈火烧死也始终严守纪律、不暴露目标的。

2、土地改革: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

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到年冬天,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消灭了制度,使新解放区的三亿多农民获得了,从而调动了,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与曲折发展第5课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过渡时期指:1949年成立到1956年基本完成的时期。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逐步实现国家的,逐步实现国家对、和对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是一条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总路线。

2、一五计划:时间:(年— 年)。

【教案+知识归类】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 复习提纲

【教案+知识归类】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 复习提纲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进攻开始。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象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武汉。(打破了国民党中原防御体系)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的开始。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复习提纲
重庆谈判
1945年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目的:●是为了赢得内战的时间,
●为了欺骗人民
毛泽东到重庆参加谈判---目的:●是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陪同毛泽东到重庆的还有周恩来。
结果:1945年8月,同国民党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意义----通过这一事件说明了:共产党是真正反对内战,维护国内和平。共产党的举动向各国以至向全世界表明了自己的主张,使美蒋陷入被动,共产党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
●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1月
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歼敌最多)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为渡江作战奠定基础
陈毅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共消灭国民党150多万,使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
领导人:毛泽东、朱德下达进军命令,
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复习资料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时]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课标内容](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及所附图表,探讨课中思考题,让学生感知开国大典的动人场面,加深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理解。

(2)组织观看《开国大典》等影片,走访经历过新中国成立时代的老人,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名言的深刻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伟大的事件之一,以此培养学生热爱新中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西藏和平解放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和西藏农奴主势力的控制和掠夺,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这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伟大成果。

[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西藏和平解放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导学、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课前引导:同学们能概括一下建国前夕解放战争的形势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指出: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4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渡江战役的胜利,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到9月,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中国人民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导入新课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会议的召开提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出席会议的有哪些方面的代表?这体现了会议的什么特点?学生阅读课文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适当补充一些相关资料,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待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进行讲评和点拨。

八年历史复习提纲 岳麓版

八年历史复习提纲 岳麓版
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P5)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4.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以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P9)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全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1876年左宗棠进军新疆,1881年中国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8.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黄海海战(邓世昌壮烈牺牲,)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P17)9. 1900年6月,美

岳麓版初二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

岳麓版初二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

岳麓版初二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一、民族团结:(1)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

)。

(2)经济上: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补充:民族居住特点: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援藏干部代表:孔繁森二、香港和澳门回归:(1)“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最早)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2)“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英、葡政府同意把香港、澳门归还给中国(具体时间)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4)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改革开放,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海峡两岸的交往:(1)对台基本方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放弃“三不lsquo;政策。

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出现了历史性变化;②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汪辜会谈)。

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一步;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4)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比较:港澳问题是中国的外交事务,需要中国与英国、葡萄牙平等协商解决,而台湾问题则是中国内政,任何国家都不得干涉。

(5)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有利因素)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台湾回归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②“一国两制”充分考虑到各方利益;③港澳的回归为台湾回归树立了成功范例;④一个中国的原则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认可;(6)补充:近现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两次分离:①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②1949年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退守台湾,直到今天。

八年级历史下册(岳麓版)基础知识复习

八年级历史下册(岳麓版)基础知识复习

八年级历史下册(岳麓版)基础知识复习1-14课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的代表分布体现了会议代表的广泛性和全国人民在中共领导下的大团结;毛泽东在开幕词宗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文中的三年、三十年、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解放战争、五四革命运动、鸦片战争。

1950年6月,第一届政协第二次会议通过国徽图案,同年9月20日毛泽东发布命令予以公布。

2、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毛泽东等人宣布就职,任命周恩来为总理、朱德为总司令;下午3时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并宣读《政府公告》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54门礼炮齐鸣28响代表28年的英勇斗争。

3、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1).标志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独立、人民当家作主,(3).中国从此进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4).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5).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6).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至此除台港澳等地外,中国领土全部获得解放。

5、1950年6月25日,朝鲜南北方爆发内战,10月初美军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占领平壤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同时美空军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地区,派海军第七舰队入侵我国台湾海峡。

1950年10月,彭德怀率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邱少云等英勇战斗不畏牺牲是英雄,另外援朝战争中勇救落水儿童的英雄是罗盛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二)内容: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签定《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第2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1953年7月)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4、意义:维护了和平;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建设创造了有利环境。

第3课封建土地制度废除1、土改原因:农民需要;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共代表广大人民利益,为了解放生产力,巩固新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需要。

2、时间:1950--1952年底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作用(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政权。

4、土改顺利进行的原因:新中国的建立——政权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制度——法律保障;旧解放区的土改经验;得到人民拥护;土改制度最大限度孤立了地主。

第5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一五计划:(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时间:1953---1957年;(3)内容:重点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初步基础;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

(5)取得成就的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涌现大批劳模;土改为工业化开辟道路;中共正确领导;苏联的支持帮助。

三、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体现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

3、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4、最高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6课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一、正确决策1、中共八大(1956年9月)主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与其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2、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原因:左倾错误;三年自然灾害;苏联背信弃义。

二、重大失误1、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失误的表现(1)大跃进:标志:盲目求快-------大炼钢铁运动——环境破坏;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3、建设伟大成就:石油工业——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县委书记——焦裕禄,先进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

第7、8课全国大动乱(1966—1976年)一、发动1、导火线:《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2、开始标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3、、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

4、急先锋——红卫兵二、经过1、一月革命——1967.1 全面夺权开始反革命集团夺取政权的一次反革命事件2、二月抗争——1967.2 反对文革左倾思想,捍卫党和国家利益3、最大冤案:刘少奇案。

4、九一三事件——林彪集团垮台5、四五运动——追悼周恩来痛斥四人帮6、文革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评价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一、真理标准讨论1、两个凡是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意义:否定了两个凡是;思想解放运动;思想理论基础。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开始1、内容: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工作重点:经济建设;总方针:实行改革开放;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以邓小平为核心。

2、意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第11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原因:人民公社不适应十分低下的生产力;平均分配挫伤农民积极性;承包制提高积极性意义:解放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乡镇企业提高劳动力、资金;为城市经济改革积累经验;农民得到实惠。

二、乡镇企业的发展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乡镇企业提高劳动力、资金;农民希望致福;市场的开拓;国家政策的鼓励;社队企业为其奠定基础。

意义:推动城镇发展;促进国家工业化进程;消化大量剩余劳动力;体现农民创造精神。

三、国有企业改革1、十二届三中全会198、10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2、国有企业改革——重点内容: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加强企业责任制;把企业推向市场目标: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体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意义: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益四、民营企业1、原因:解决知青回城就业问题;搞活经济的需要;政策开放的结果。

2、意义:增加就业;壮大国民经济、改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12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三、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1、经济特区(广东、福建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省(1988年);2、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连(云港)天(津);江(湛江)海(北海、上海)通(南通)南北;宁波三州(广州、温州、福州)。

3、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4、对外开放对我国的影响:(1)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2)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3)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5、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第13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一、法律建设的成就1、1982年通过新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1986《中华人民共和民法通则》性质:调整平等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事关系发法律。

原则:地位平等、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3、197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刑法》1997年修改,基本原则:罚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当二、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2、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3、爱国统一战线——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社会基础4、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点:改变权力过分集中、政企分开、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第14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解放、发展生产力十二大(1982)提出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三大(1983)提出的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总路线,和三步走战略;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三个目标(民主、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四大(1992)突破:明确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1997)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形成了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集体成就: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山西安太堡露天煤矿、京九铁路、三峡工程第15课民族团结的加强1、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革国家从财力、物力、人力等各方面支援3、各民族共同繁荣西部大开发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一、解决港澳问题------一国两制(1984、邓小平):1、一国两制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2、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

“一国两制”针对台湾问题提出,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意义:洗雪百年耻辱;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重要一步;港澳发展进入了新时期。

二、两岸交流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第18课国防建设1、原因:巩固政权;维护领土主权完整;保护人民和平生活。

2、海军建立:1949.4.2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3、空军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

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

从苏联买——国产化——自己研制。

4、1956年聂荣臻主管尖端武器研制。

导弹、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核武器、空间技术。

5、1966、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创建。

1966、10首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6、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数量规模型人力密集型科技密集型7、义务兵、民兵、预备役第9、10课新国中走向世界舞台一、50年代外交成就1、1949年与苏联、印度等17国建交2、1953年中印谈判——西藏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中国外交成熟;各国相互了解、和平共处的坚实基础;有利于巩固发展独立国家之间友好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