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志愿服务机制建设
“立德树人”视野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之思考
“立德树人”视野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之思考作者:王姝雯来源:《成才之路》2013年第05期党的十八大在对党的教育方针新的阐述中,突出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意义,强调了“立德树人”在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在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新兴的大学生思想建设的有效实践载体已得到国内外高校的普遍认同,同时,它与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成长、提高思想教育“立德树人”的理念是一致的,但要发挥大学志愿服务在“立德树人”教育中的作用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和特点大学生志愿服务主要是指热心于社会服务公益事业的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自愿、不为报酬和收入的前提下,通过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技术进行的志愿服务。
它适应了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并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形式。
大学生志愿服务除了符合志愿活动的自愿性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动机的纯洁性大学生自愿并且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活动,他们活动的动机来源于社会责任感和自身的积累,基本上是基于奉献爱心、服务社会、锻炼自己、增加社会价值等纯洁的目的,这些动机没有功利性,与物质报酬没有关系。
2. 涉及领域的广泛性大学生基本素质较高,可参与志愿服务领域比较广,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内容和特长兴趣不仅涉及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扶贫支教,还涉及为大型社会活动和各种公益活动提供服务。
3. 鲜明的精神文明实践性大学生志愿服务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同时也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它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群体来讲,具有服务社会、帮助他人、教育自我三位一体的功效。
它有效地承载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重任。
二、从“立德树人”的高度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差距对于多年从事一线思想教育的辅导员来说,在学生志愿者服务中,看到了很多学生的成长与思想上的升华,但通过对志愿活动的研究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离“立德树人”还存在些许差距。
1. 志愿精神持久性差广大青年志愿者奉献给社会的不仅仅是服务,同时也向全社会昭示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促使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常态化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促使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常态化作者:贾美华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3年第03期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早在2009年联合下发文件,倡导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精神教育,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志愿服务的意识,使学生获得志愿服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入推进实践育人机制建设。
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的思路1.找准定位中小学生的志愿服务一是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设定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实践形式。
小学生重在树立志愿服务意识,中学生要把集体组织和个人自主选择结合起来。
二是要坚持常态化,学生志愿服务要与所在学校、社区的需求相结合,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的途径和平台;要与学校社会服务的功能相结合,发挥优势,注重特色,形成校内外衔接互动、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
三是要坚持适度激励,学生志愿服务应当以自愿为前提,以鼓励、支持、引导的方式进行,教育部门、学校应建立适度的激励评价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2.形成常态志愿服务活动要形成常态机制,就要结合学校特点和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设定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实践内容。
学校应结合区域实际、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使每个学生都有相对固定的志愿服务岗位;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一定量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课堂教学深化志愿服务精神教育,使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更加深入学生内心;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导、组织学生以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等方式,积极践行志愿精神;通过师资培训、组织管理、评价奖励等举措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期开展,并形成长效机制。
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以学校为单位,以班级或小组活动为主。
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小学以集体组织为主,中学以集体组织和个人自主选择相结合。
要发挥区县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指导作用,把志愿服务精神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定期研究、积极推动,在实践中探索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市分享,逐步形成常态运行机制。
健全志愿者服务工作机制
健全志愿者服务工作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志愿者服务在我们的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志愿者服务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然而,志愿者服务工作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是实现志愿者服务目标的关键。
本文将重点讨论如何健全志愿者服务工作机制,以确保志愿者服务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一、优化志愿者招募和培训机制志愿者招募是志愿者服务的第一步,因此,建立一个优化的志愿者招募机制至关重要。
首先,应该广泛宣传志愿者服务的意义和价值,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其次,可以通过社区、学校、企业等渠道进行招募,形成多元化的志愿者队伍。
此外,为了确保志愿者的素质和能力,应该建立完善的志愿者培训机制,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和资料,帮助志愿者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建立科学的任务分配和管理机制志愿者服务工作通常涉及多个领域和多个项目,因此,建立一个科学的任务分配和管理机制可以更好地发挥志愿者的作用。
首先,需要对志愿者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充分了解,然后根据其个人情况和项目需求进行合理的任务分配。
同时,应该建立健全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包括志愿者档案管理、工作时间统计、任务完成情况评估等,以便更好地监督和评估志愿者的工作表现。
三、加强志愿者服务的监督和评估志愿者服务的效果和质量是评估其工作机制的重要指标。
为了确保志愿者服务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首先,可以通过定期的会议和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志愿者的工作情况和困难,及时解决问题。
其次,可以邀请专家和学者对志愿者服务进行评估,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以便改进工作机制和提高服务质量。
四、加强志愿者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志愿者服务的宣传和推广是扩大志愿者队伍和提高社会参与度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志愿者服务,应该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
首先,可以通过媒体、社交网络等渠道宣传志愿者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和展览,展示志愿者服务的成果和影响。
健全完善志愿服务机制举措
健全完善志愿服务机制举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志愿服务机制成为社会的基础设施,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志愿服务是一种无偿服务形式,是公众参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
志愿服务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势,可以减轻社会负担,促进社会和谐和发展。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活跃志愿服务主力,积极推进志愿服务机制的建设和完善,是提升社会发展水平的必要步骤。
一、建立志愿者注册制度建立志愿者注册制度,是加强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的关键举措。
通过注册制度的建立,可以系统化地管理志愿者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
并且,通过注册制度,可以加强志愿者的自我管理,提高志愿者的专业化水平,推动志愿服务向深入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
二、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志愿服务组织是加强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的有力保障。
志愿服务组织是由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组成的服务平台,通过完善的机制,将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相互联系,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志愿服务组织的建立可以为志愿者的服务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保障,同时可以加强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为志愿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志愿服务管理加强志愿服务管理是加强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的必要步骤。
通过完善志愿服务管理机制,可以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加强志愿者的监督和管理,发挥志愿服务的最大作用。
同时,加强志愿服务管理也可以为志愿服务机制的建设提供持续的动力和保障。
四、完善志愿服务法律制度完善志愿服务法律制度是加强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的重要举措。
通过完善志愿服务法律制度,可以为志愿服务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和依据,加强志愿服务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从而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完善志愿服务法律制度也可以为志愿服务机制的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支持。
总之,健全完善志愿服务机制举措的建设,是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和谐的基础设施。
只有不断创新志愿服务机制,为志愿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和支持,为服务对象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才能更好地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让志愿服务成为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探索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探索“三全育人”是指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是一种全面的素质教育理念。
在大学教育中,提倡“三全育人”理念,不仅要在学生的专业知识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志愿服务精神。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大学教育“三全育人”理念的具体实践,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获得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文素养。
本文将从“三全育人”理念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对于实施“三全育人”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有效途径。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们能够深刻感受到社会的需要,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出一颗爱心和奉献精神。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对于实施“三全育人”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为了更好地实施“三全育人”理念,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
大学要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学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引导,建立健全的志愿服务指导体系与管理机制,明确志愿服务工作的目标与任务,规范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程序,确保志愿服务工作的有效推进。
大学要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宣传与引导。
学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宣传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
关于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的探索与思考(完整版)
关于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的探索与思考关于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中国的志愿服务伴随改革开放逐步发展,经历2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在国内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尤其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中国志愿者热情的微笑和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全世界的誉和认可,让志愿服务的理念普及到千家万户。
如何将志愿者的行动重点从“平安奥运”转移到“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工作轨道上来,将奥运会志愿者工作遗产转化为首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资源,加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是现阶段各级志愿服务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门头沟区关于推进志愿服务事业长远发展的探索 90年代初以来,我区的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共青团系统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妇联系统成立了“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民政系统成立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工会系统成立了“贴心人服务队”,综治系统成立了“治安志愿者服务队”,随着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公安、消防等部门逐步成立了禁毒、消防等志愿者队伍,广大志愿者在社区服务、大型活动、社会公益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重点服务项目,为推动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我区近3万名奥运会志愿者工作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全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纵观我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轨迹,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1.加强机制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共青团系统成立了区志愿者协会,民政系统成立了社区志愿者协会,定期召开协会理事会、会员代表大会,及时调整、增补理事。
lOCaLhOsT协会根据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机构建设,区志愿者协会现除常设机构秘书处外,及时增设了实施发展部、项目管理部、宣传推广部,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管理的规范化。
其它各支志愿服务队也都不断健全组织建设,形成了共同致力于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创新工作载体,拓展工作平台一是加强阵地建设。
建立“志愿服务活动基地”、“京西志愿驿站”等新的服务形式,将公益机构的志愿服务需求和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商业场所的志愿服务优势和顾客的服务需求等有效衔接、合理分配服务资源。
构建志愿服务机制
法 制教 育 既要 严 谨 ,又要 活 泼 ,必须根据 小学生 的年龄 特点 , 寓教于乐 ,让他们在生动形象的活 动 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为此 ,我校 在法 制副校 长的积极 帮助指 导下 ,
师道 ・教研 21 0 1年第 8期
《 利民诊所》 《 老转开车》 ,快板
《 门前看升旗》等精彩节 目 天安 还让
的身 份 ,作 为 国家与 社会 的小 主 人 ,应具备责任感与使命感 ,从小
志愿者帮忙。让志愿者积极参与学 校的管理 , 相信他们的工作 ,能增
强小志愿者 的主人翁意识 ,促使他
学校要成立小志愿者协会 ,选 出协
识 ,也肯定不能成为合格 的社会公
民。小学是基 础教育 的重 要阶段 ,
会 的负责人和骨干分子。小学生经 验和阅历都不足 ,所以小 志愿者协 任 ,协会 的骨 干则 由学生 民 主选
出。特别要指出的是协会骨干 的评
学生从一开始接受基础教育就应该 会 负 责人 可 由学 校大 队辅 导员 担 清晰地认识到 ,每个人都具有公 民
探讨 通过 在小学倡导志愿服务 ,构
责任感 、使命感 和权利义务观融为
一
( 1—0 0 》再次 明确 提 出要 2 0 22 年) 0
加强学生的公 民意识教育 ,树立社 会主义 民主法治 、自由平等 、公平 正 义理 念 ,培 养 社会 主 义合 格 公 民。对学生的公 民意识教育 ,将是 国家未来素质教育的重要 内容。
普法办为师生进 行普法演出。 《 情 景普法进校园》普法组一 台台精彩
的节 目,针对性 强、趣 味性浓 ,场
型, 虽然还 只是模拟式 的体验 ,但
是 ,这种 情境 ,近似学生 的生活 ,
健全志愿者服务机制
健全志愿者服务机制一、前言志愿者服务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社会凝聚力。
然而,在志愿者服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志愿者服务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等。
因此,建立健全的志愿者服务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二、建立健全的志愿者招募机制1.明确招募目标和需求在招募志愿者之前,需要明确招募目标和需求。
只有明确了目标和需求,才能更好地吸引到合适的志愿者加入。
2.多渠道宣传招募信息为了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加入,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招募信息。
可以通过社交媒体、邮件、短信等方式发布信息,并且可以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张贴宣传海报。
3.建立志愿者数据库建立一个完整的志愿者数据库可以更好地管理和跟踪志愿者信息。
在这个数据库中,需要包含志愿者基本信息、参与项目情况以及反馈意见等内容。
三、完善培训机制1.制定培训计划为了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质量,需要制定培训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志愿者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服务规范等内容。
2.多种形式的培训为了满足不同志愿者的需求,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
例如线上课程、面对面培训、实践演习等。
3.建立评估机制为了检验培训效果,需要建立评估机制。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来评估志愿者的学习效果。
四、建立绩效考核机制1.明确绩效考核标准为了更好地激励志愿者,需要明确绩效考核标准。
这些标准应该与项目目标相一致,并且可以根据不同项目和任务进行调整。
2.建立奖惩机制在绩效考核中,可以根据志愿者的表现来设立奖惩机制。
例如优秀志愿者可以获得荣誉称号、证书等奖励;而表现不佳的志愿者则可能被取消参与资格。
五、完善管理机制1.建立管理团队为了更好地管理志愿者服务,需要建立专门的管理团队。
这个团队应该包括项目负责人、培训教师、志愿者管理员等人员。
2.制定管理规范为了管理志愿者服务,需要制定管理规范。
这些规范应该包括志愿者服务流程、工作时间、安全保障等方面。
3.建立沟通机制为了更好地与志愿者沟通,需要建立沟通机制。
建立志愿服务体系实施方案
建立志愿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实施志愿服务体系是为了激发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下面是建立志愿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一、明确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提高社会成员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社会公众对志愿服务的需求,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2. 原则:自愿参与、广泛参与、互助共享、规范管理、可持续发展。
二、形成组织架构1. 成立志愿服务组织:设立统一的志愿服务组织,负责协调、管理和推动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服务组织可以由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共同参与组成。
2. 建立志愿服务队伍:通过招募、培养和管理志愿者队伍,形成一支具有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志愿服务队伍,具备一定的专业和技能水平。
三、健全培训机制1. 设立培训中心:建立志愿者培训中心,提供培训课程和资源,培养志愿者的意识、能力和技能,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质量。
2. 开展培训活动:组织志愿者定期培训活动,包括专业培训、心理健康培训、法律法规培训等,提升志愿者的素质和能力。
四、建立服务机制1. 确定服务领域:根据社会需求和志愿者的特长,确定志愿服务的主要领域,如教育、环境保护、健康等。
2. 制定服务计划:根据需求和资源情况,制定志愿服务的具体计划和项目,包括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时间等。
3. 落实服务岗位:根据服务计划,设立相应的志愿服务岗位,吸引志愿者参与,确保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加强管理和监督1. 建立志愿者注册制度:对参与志愿服务的个人和组织实行统一的注册管理,建立志愿者档案,定期进行更新和核查。
2. 加强监督和评估:建立志愿服务项目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服务质量。
六、加强宣传和推广1. 宣传志愿精神: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的意义,提高公众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重视。
2. 扩大宣传渠道:利用各种媒体、社交平台等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
志愿评价机制建设实施方案
志愿评价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志愿者队伍已经成为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
为了更好地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志愿者评价机制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志愿者评价机制建设实施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一、建立志愿者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志愿者评价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志愿者的工作态度、服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内容。
同时,应该根据志愿者的不同岗位和任务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二、建立志愿者评价记录系统。
其次,建立一套完善的志愿者评价记录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这个系统可以记录志愿者的服务时长、服务项目、服务质量等信息,为后续的评价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这个系统也可以作为志愿者个人成长的记录,为志愿者的个人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三、建立志愿者评价机制。
在志愿者评价机制的建设中,我们需要明确评价的主体和评价的程序。
评价的主体可以包括志愿者本人、服务对象、组织管理者等多方参与,形成多维度的评价结果。
评价的程序应该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程序性,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四、实施志愿者评价工作。
最后,我们需要将建立的志愿者评价机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这包括对志愿者的定期评价、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等环节。
通过这些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志愿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志愿者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在实施志愿者评价机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尊重志愿者的个人意愿和特点,注重激励和引导,不应该仅仅以评价结果作为对志愿者的一种惩罚和奖励。
同时,也需要注重评价结果的应用和反馈,确保评价工作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建立和完善志愿者评价机制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可以提高志愿者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可以促进志愿者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组织能够重视这一问题,积极推进志愿者评价机制的建设和实施工作,为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和壮大提供坚实的保障。
学生志愿者服务团建设方案
学生志愿者服务团建设方案一、背景与目的如今,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活中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因此,建设一支高效、专业、有影响力的学生志愿者服务团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旨在提出一份具体的方案,以便能够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学生志愿者服务团。
二、团队组建1. 招募与选拔通过校园宣传、社交媒体、学生社团等渠道,广泛宣传招募志愿者,吸引有志之士参与。
招募过程中,应注重选拔具备相关技能、责任心强、团队合作能力强的学生。
2. 培训与提升为新加入的成员提供系统的培训,包括志愿者活动规范、沟通技巧、领导力培养等方面的训练。
此外,也要定期组织各类专业讲座和培训活动,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志愿者项目策划1. 市场调研了解社会和学生团体对志愿服务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志愿者项目计划。
同时,应与校内外相关机构和团体合作,共同策划和开展有意义、有影响力的志愿者服务项目。
2. 项目规划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志愿者项目的具体目标、时间表、负责人等,并充分考虑资源利用和活动场地的问题。
同时,对于长期性项目,应设立明确的目标和考核机制,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四、志愿者活动组织1. 活动策划与组织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和流程。
在活动组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团队成员的特长和兴趣,合理分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志愿者队伍管理建立志愿者档案,记录志愿者参与的活动和表现。
同时,要加强对志愿者的关怀和激励,通过定期聚会、表彰先进、优先培养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
五、与社会资源的合作1. 校内外合作积极与学校教育部门、社区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合作,争取他们的支持和赞助。
共同开展志愿者活动,提升团队的社会影响力。
2. 环保与公益项目开展重点开展环保与公益项目,如环境保护、扶贫助学、义务救援等。
通过合作与创新,提高志愿者服务的内容和质量,使之更加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
六、宣传与推广1. 制作宣传材料制作精美的宣传册、海报,并通过校内外的宣传媒体进行推广。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实施方案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实施方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概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通过志愿服务,可以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素质,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鉴于当前我国志愿服务机制建设仍存在不足,需要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志愿服务机制,推动志愿服务事业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建设,提出以下具体方案。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建立健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更好地发展,实现全民参与、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共建的目标。
2. 原则:坚持中心服务对象、充分发挥志愿者主体作用、依法管理服务行为、强化志愿服务品牌建设、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三、重点任务1. 制定和完善志愿服务法律法规:加强志愿服务立法工作,制定志愿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志愿服务的权益和义务,为志愿者提供法律保护和支持。
2.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加强对志愿服务组织的引导和培育,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设立志愿服务机构,建立覆盖城乡、多领域的志愿服务网络。
3. 完善志愿者管理和培训机制:建立统一的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明确志愿者的职责和福利待遇。
加强志愿者培训工作,提高志愿者的素质和能力。
4. 加强志愿服务项目开展:鼓励社会各界举办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和项目,为全体志愿者提供广泛多样的参与机会。
重点关注扶贫攻坚、环境保护、教育支持等领域。
5. 加强志愿服务宣传和推广: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积极宣传和推广志愿服务的理念和价值,树立志愿服务的正面形象,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
6. 建立志愿服务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项目评价制度,对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给予表彰和奖励。
通过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
四、实施计划1. 2021年-2022年阶段(筹备阶段)(1)开展调研和分析,深入了解当前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志愿服务教育指导纲要
志愿服务教育指导纲要一、引言志愿服务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旨在通过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扶贫助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志愿服务教育指导纲要旨在规范和加强学校志愿服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2)促进学生个人全面发展;(3)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原则:(1)自愿参与: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应是自愿的,不强制要求;(2)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实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3)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全员参与,共同成长。
三、内容与方法1.内容:(1)社区服务: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志愿者招募、环境清理等,增强对社区和社会的了解和关注;(2)环境保护: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造林、废品回收等,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3)扶贫助困:学生参与扶贫助困活动,如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关心特殊需要群体,培养关爱他人的精神。
2.方法:(1)课堂讲解与引导: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和引导,向学生介绍志愿服务教育的目标、意义和方法;(2)社区合作:学校与社区合作,邀请专业人士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3)学生自组织:学校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组织能力。
四、师资培训与评估1.师资培训:(1)教师培训:学校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升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能力;(2)专家指导: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学校教师提供指导,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评估与认可:(1)学生评估:学校根据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进行评估,为学生提供学业成绩和绩点的奖励;(2)社会认可:学校与社区、企业等单位合作,获得社会认可的奖项和荣誉。
五、机制与资源保障1.机制建设:(1)志愿服务小组:学校成立志愿服务小组,负责组织和策划志愿服务活动;(2)活动制度:制定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考核制度,保证志愿服务教育的长效开展。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实施方案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实施方案一、引言2021年是全面建设文化强国的起点年,也是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的关键年,在构建一个繁荣发展、和谐文明、安定有序的社会中,志愿服务的作用日益凸显。
我国正处于一个具有历史性的最好发展时期,迎来了蓬勃的志愿服务热潮。
在网络普及、数字化进程、全民参与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建设好、实施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分析问题、提出建议,旨在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的创新发展,推动应该服务理念的深入人心,从而实现全民共同参与发展、建设和共享的宏伟目标。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建设1. 行政机构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建设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首先要完善组织机构和合作机制。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制定详尽的政策指导,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以及合作机制的构建和发展。
行政机构与社会组织应该密切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优势共享、工作协同,让志愿者服务工作发挥最大效益。
2. 科技手段与志愿服务的深度结合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工作手段和方法得到了极大改进。
利用新技术手段,各类社会组织可以更加高效地组织和管理志愿服务工作,而志愿服务机构和志愿者可以通过科技手段低成本获取志愿服务资源和跨地区工作的机会,从而提高整体服务质量和效果。
3. 特色工作项目的创新要建设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关键在于特色服务项目的创新和发展。
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都有可以发掘的特色服务地区和工作项目,例如重点帮扶困难家庭、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提高农村废弃资源的利用价值等等。
通过建立特色项目的创新“孵化器”,所有志愿者都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挥个人的特长,实现服务中心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目标。
4. 组织管理与培训学习的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关键在于健全完善的组织和管理机制,同时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学习条件。
关于健全志愿服务体系的说明报告
关于健全志愿服务体系的说明报告健全志愿服务体系说明报告一、背景介绍志愿服务是一种无偿的、自愿的和为他人利益而服务的行为,它对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高社会公益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工作,满足群众对志愿服务的需求,不断培育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优势1. 贡献社会:志愿服务可以发挥社会的力量,参与社区建设、环保、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提升社会公益水平,改善社会福利。
2. 培养人才:志愿服务通过提供各种服务机会,培养了一大批有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
3. 促进社会融合:志愿服务可以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打破社会阶层隔离,加强社会融合,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三、不足1. 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管理机构:目前志愿服务组织众多,但缺乏统一管理,各个组织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不够,导致资源的浪费和重复。
2. 志愿者培训和评估不足:一些志愿者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不够强,需要提供更多专业化的培训和评估机制,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质量。
3. 缺乏长期的支持机制:志愿服务工作往往依赖短期项目资助,缺乏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导致志愿服务活动无法持续发展。
四、健全志愿服务体系的措施1. 建立统一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建立志愿服务联合会或协会,统筹各个志愿服务组织的资源,实施统一的管理和组织。
2. 加强志愿者培训和评估机制:建立志愿者培训基地,提供培训课程,提升志愿者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同时,建立志愿者服务评估机制,对志愿者的服务进行评估和认可。
3. 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政府应该加大对志愿服务的支持力度,提供长期资金支持,为志愿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条件,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4. 加强志愿服务宣传和推广:通过媒体宣传、教育机构合作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度和参与度,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五、总结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广大志愿者的共同努力。
开展学生志愿服务的措施
开展学生志愿服务的措施近年来,学生志愿服务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为了推动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采取一系列措施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一、宣传推广宣传推广是开展学生志愿服务的第一步。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开展志愿者招募会、举办志愿者经验分享会等,向全校学生宣传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并介绍各类志愿者岗位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二、设立志愿者组织在学校内建立专门的学生志愿者组织是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手段。
这个组织可以由学校教师和学生自愿参与,负责组织和协调学生志愿者的活动。
它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参与志愿服务的机会和平台,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志愿者岗位,并提供培训和指导。
三、提供多样化的志愿者岗位志愿者岗位的多样性是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因素。
学校应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专业背景,提供多样化的志愿者岗位供学生选择。
例如,开设环境保护、社区服务、互助助人等不同类型的志愿者岗位,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四、建立志愿服务考评机制建立志愿服务考评机制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保障。
学校可以设立志愿服务学分制度,将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计入综合素质评价,并在毕业证书中进行相应的标识。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有更强的动力参与志愿服务,提升综合素质。
五、与社会机构合作与社会机构合作是丰富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与公益组织、社区机构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志愿服务项目。
通过这种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阔的志愿服务领域,提高参与志愿服务的机会。
六、提供培训和指导为了提升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这些培训可以包括社区服务技巧、团队协作能力、公益项目策划等方面的培训。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培训,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志愿服务的理念和方法。
七、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是学校推动学生志愿服务的核心内容。
制定志愿服务建设方案
制定志愿服务建设方案志愿服务是一种无偿的、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个人力量的行为。
它既是当代社会的一种追求,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团队合作意识,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因此,我们制定了以下志愿服务建设方案。
一、建立志愿者招募和管理机制我们将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招募和管理机制,包括招募渠道的开拓,志愿者的注册和培训,以及志愿服务活动的跟踪和评估等。
通过建立志愿者数据库,及时了解志愿者的信息和动态,以便更好地发挥志愿者的作用。
二、开展多样化的志愿服务项目我们将制定一系列多样化的志愿服务项目,覆盖教育、环保、健康、文化等领域。
其中,我们将组织志愿者到农村学校开展教育支援活动,提供志愿医疗服务,举办社区文化活动等。
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展,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能提高志愿者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三、加强志愿者培训和素质提升为了更好地发挥志愿者的作用,我们将加强志愿者培训和素质提升。
首先,我们将制定培训计划,包括职业素养、项目技能和沟通协作等方面的培训内容。
其次,我们将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如专家讲座、案例分享和团队建设等,以提高志愿者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建设志愿者服务站点和基地为了提供良好的志愿者服务环境,我们将建设志愿者服务站点和基地。
志愿者服务站点将设在社区、学校和医疗机构等容易接触到服务对象的地方,方便志愿者开展活动。
志愿者服务基地将提供志愿者休息和培训的设施,满足志愿者的基本需求。
五、开展志愿者荣誉表彰和激励机制为了激励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和贡献,我们将建立志愿者荣誉表彰和激励机制。
通过评选出优秀志愿者,并给予奖励和荣誉称号,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此外,我们还将提供一定的志愿服务补贴和福利待遇,以进一步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
六、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为了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我们将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
通过制作宣传册、海报、微博等工具,介绍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作用,并向社会公众传递正能量。
教师志愿服务成立方案
教师志愿服务成立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教师志愿服务成立方案:随着社会发展,教师志愿服务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责任,更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建立教师志愿服务机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背景分析现在,教师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有必要积极推动教师志愿服务机制的建立。
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目标设定1. 建立健全的教师志愿服务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明确志愿服务的内容、范围和方式。
2. 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和支持教师发挥专业优势,为学生和社会提供服务。
3. 培养教师的服务意识,提高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4. 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实施方案1. 制定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教师志愿服务机制,建立专门的教师志愿服务组织机构,明确相关职责和权利。
制定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明确志愿服务的内容、范围和方式,规范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
2. 组织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学校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如关爱留守儿童、支教活动、环保义工等,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为学生和社会提供服务。
鼓励教师自发组织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教师的服务意识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培养。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树立典范作用,激发教师的服务热情,提高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 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学校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媒体,宣传教师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志愿服务机制建设
作者:谢红梅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16期
【摘要】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工作是素质教育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本文从实际出发,对志愿服务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对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志愿服务机制建设进行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志愿服务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38-01
2007年9月我校成立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义工联以来,伴随着学校的飞速发展,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有效地加强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
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如何更好地建设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呢?笔者结合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学院这几年的志愿服务工作的探讨谈几点看法。
一、志愿服务对于素质教育的意义
调查发现,不少大学生志愿者在刚开始参加活动的时候,只是想打发时间或帮助他人或结识新朋友,但是在服务过程中却收获了快乐,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善良,提升了自己的交际能力,拓宽了自己的专业素质,加深了回报社会的意识,强化了自己的心理素质。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志愿服务能让他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发挥自己的特长爱好,与不同的人接触,见识不同的事务,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其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
二、我院大学生志愿者(义工)活动存在的问题
截止2017年12月,数字媒体学院注册义工有1893人,达到了全院学生的98%,志愿服务领域涉及环保宣传、体育义工、助残扶弱、心理辅导、文艺慰问、社区服务等项目,多项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得到了深圳特区报等媒体的详细报道。
虽然我院志愿服务工作在扎实有效地推进,但同时也看到了我们面临的一些问题:
1.志愿参与的覆盖面不够广泛
志愿参与服务的义工覆盖面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
新生刚开始参加志愿服务人数多,参与积极性高,各项志愿服务活动都能够顺利有序地完成。
半年或一年后,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主要集中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学生干部。
于是,我们的志愿服务活动成员得留待刚入校的大一新生补充,这样就使工作出现断层,导致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缺乏连续性,无法深层次的开展下去,更不要说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建设了。
2.志愿服务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现有的义工章程、招募制度、注册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尚不完善,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时,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很多工作流于形式,而非发自内心的实实在在的参与。
志愿服务活动与学生的毕业学分等相脱节,志愿者也不明确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该承担的相应义务,难以形成以志愿服务为荣的一种良好氛围。
虽然我院在推优入党、评优评先中对志愿服务时数有所要求,但毕竟覆盖面不大。
有些义工一旦积累了一定的服务时数就不想也不愿再次参与。
长期以往,在这样的工作心态下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服务质量也就明显下滑。
3.志愿服务工作欠缺专业的指导,专职人员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们的志愿者招募程序简单,招募对象的条件要求不高。
在培训方面只是进行简单的常规培训,没有建立一个科学的培训系统,志愿者的服务水平、服务意识参差不齐。
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是决定了开展的服务项目后,才进行相关的培训。
培训的滞后性导致一些志愿者在服务活动中感觉仅仅是付出,而没有学习、充实、提升,久而久之,服务热情就逐渐降低了。
各学院的志愿服务指导老师均担任辅导员工作,日常工作繁忙琐碎,经常会感到时间、精力有限之外,还有自身的水平也很有限。
三、我校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的思考
随着学院跨越式的发展和建设“志愿者之校”工作的整体推进,上述问题如果得不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将会影响到我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我校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专业化、社会化机制的建设。
1.加强志愿服务培训的课程化建设,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及指导老师的培训
“志愿活动活跃的美国,一些大学还开设了志愿服务的相关课程,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学分。
而在墨西哥,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至少从事6个月的社会服务活动,使之作为获得毕业文凭的先决条件之一。
”目前我院开设了《志愿服务培训》这门选修课程,能否借鉴国外的做法,将志愿服务培训课程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列入教学计划当中呢?这些课程能够直接的让大学生志愿者认识到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学习到志愿服务的相关知识,达到教学的育人目的。
加强专项服务培训是提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质量的另一重要途径。
聘请志愿服务培训师开展专题讲座、理论培训、模拟训练、素质拓展、经验交流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必要时单独强化礼仪培训、服务技能培训、英语口语培训等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技能培训,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领导能力、应急处理能力、义工服务能力,进而实现志愿者在服务质量上的提升。
同时也要加大对志愿服务指导老师的培训,走出去,引进来。
各学院志愿服务指导老师都是辅导员,日常工作琐事繁事缠身,对志愿服务的指导工作业务水平没有专门的培训,自身能力有待提升。
面对新形势的工作要求,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加大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的完善和落实
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是调动志愿者参与活动积极性的有利措施。
为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工作流于形式”的现象,我们要建立和完善长期的、合理的、多形式的激励机制。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可将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纳入其综合测评范围内,规定每学年志愿服务时数,甚至可以设置单项志愿服务奖学金,使志愿服务活动激励机制规范化,进而把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成为大学生提高服务社会意识的基地和培养团学干部的摇篮。
3.加大志愿服务工作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对口性,让志愿服务持久
志愿者在奉献爱心,帮助他人的同时,自身的成长也非常重要。
如果志愿服务活动能和志愿者所学的专业结合起来,将知识转化为一种生产力,志愿者就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为志愿服务提供不竭动力。
也可以尝试从志愿服务与职业生涯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教育,帮助志愿者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社会变化过程中把握机会、拓展空间,获得人生成功。
志愿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顺利,他也就能拿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持久地去帮助别人,有利于推动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和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健,张道生,余靖静.怎能让商业化玷污了志愿活动[J].半月谈杂志社,2010,(08).
[2]文学禹.论高职院校青年志愿者活动与大学生素质拓展[J].社科纵横,2009,(02).
[3]谭建光.做好的志愿者[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丁元竹,江汛清.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谢红梅(198507—),女,广东韶关,本科,现担任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