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将重点建成15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合集下载

《中国制造2025规划》(全文)

《中国制造2025规划》(全文)

中国制造2025规划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5年5月8日《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中国制造2025规划》(全文)

《中国制造2025规划》(全文)

中国制造2025规划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精品讲座课件】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制造强国,ppt,可编辑

【精品讲座课件】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制造强国,ppt,可编辑
政府和市 场
关系 发展条件 资源禀赋
发展动力 技术水平 对外经济关系Biblioteka 高速增长中高速增长
资本短缺
资本充裕
商品短缺,解决有无 产能充裕,消费升级
产业分离
产业融合
技术革命的间歇期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性作用
定性作用
劳动力、土地、资源、劳动力、土地、资源、
能源、环境容量给充 能源、环境约束加
25
25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
TFP相对资本投 入贡献偏小、TFP和 资本边际产出递减 的趋势共同表明, 我国的工业经济增 长主要依靠要素投 入、创新驱动不足 的特征显著、甚至 在日益强化,而这 也正是我国工业经 济增长速度最终进 入下行通道的根本 原因。
26
新常态的核心是变革,是产业结构的优化 升级,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 迭代更新。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关键是要勇于 打破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尤其是破除旧的 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加快建立以创新、质量、 品牌、服务等为核心的新的发展理念、发展路 径和竞争优势。
➢广度上,3D打印、激光加工、超声加工、仿生加工等 新的加工手段、制造工艺加快发展,不断丰富制造的内 涵。 ➢深度上,制造技术进一步向极限拓展(极大、极小、 极精)。如,纳米尺度的超精密加工,超大尺寸构件加 工,MEMS等极微小制造工艺,深海、深空等极端环境下 装备。
18
❖模式:规模标准化生产走向规模个性化定制
第三阵营
印度 59.56
韩国 57.17
巴西 31.97
29
“三步走”战略
建国100周年 2035年
创新引领 实现跨越 迈入全球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2025》(全文,2015年5月19日发布)

《中国制造2025》(全文,2015年5月19日发布)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5年5月8日(本文有删减)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2023年安化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数字中国:数字化建设与发展题库

2023年安化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数字中国:数字化建设与发展题库

2023年安化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数字中国:数字化建设与发展题库一、单选题(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1、“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数字中国”的重点任务,提出了()的重点任务。

A、数字中国的建设工作B、数字经济C、数字化应用D、智能制造正确答案为:A2、“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数字中国”的重点任务,提出了()的重点产业。

A、数字中国的建设工作B、数字经济C、数字化应用D、智能制造正确答案为:B3、“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数字中国”的重点任务,提出了()的重要场景。

A、数字中国的建设工作B、数字经济C、数字化应用D、智能制造正确答案为:C4、()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对数据要素市场相对准确、清晰的认识和界定,是探索和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模式和方向的重要前提,也是值得各界商榷的难点所在。

A、数据要素B、数据资源C、数据资产D、数据要素市场正确答案为:A5、()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的集合。

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计算机代码的集合。

A、数据要素B、数据资源C、数据资产D、数据要素市场正确答案为:B6、()从本质上来讲是产权的概念,是指由个人或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够为个人或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以物理或电子的方式记,录的数据资源。

A、数据要素B、数据资源C、数据资产D、数据要素市场正确答案为:C7、()就是将尚未完全由市场配置的数据要素转向由市场配置的动态过程,其目的是形成以市场为根本调配机制,实现数据流动的价值或者数据在流动中产生价值。

A、数据要素B、数据资源C、数据资产D、数据要素市场正确答案为:D8、()是建立在明确的数据产权、交易机制、定价机制、分配机制、监管机制、法律范围等保障制度的基础上。

A、数据资源B、数据资产C、数字信用D、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正确答案为:D9、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报告(2020-2021)》,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将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归结为()大模块,覆盖数据要素从产生到发生要素作用的全过程。

工信部印发《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考核评估办法(暂行)》

工信部印发《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考核评估办法(暂行)》

上海信息化84工信部印发《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考核评估办法(暂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考核评估办法(暂行)》(以下简称“《评估办法》”),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考评内容、材料、程序、结果等做了明确规定。

《评估办法》共26条,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

《评估办法》指出,考评对象是已运行满一年的创新中心。

考评分为年度考核与定期评估,年度考核每年进行一次,定期评估一般三年进行一次,评估当年不进行考核,考评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和运行情况。

考评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类。

对考评结果为优秀的创新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予以奖励。

考评结果为不合格的创新中心整改期为一年,期满后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专家现场检查整改结果。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对检查再次未通过的创新中心予以调整。

创新中心存在弄虚作假、违法违规行为的,按有关法律规定予以处理。

《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底我国将实现“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具体包括建成5个左右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遴选10个左右跨行业跨领域平台、推动30万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培育超过30万个工业APP等内容。

《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同期印发。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作启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进一步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技术、模式、业态等创新和应用示范,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18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以。

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

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

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全文内容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1)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1)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距很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成果对产业支撑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

《中国制造2025》将创新驱动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方针之一,将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首要任务,说明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重塑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一、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新趋势、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制造业历来是创新最为集中、最为活跃的领域。

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都注重将制造业创新作为驱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制造业的创新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国际竞争的重要焦点。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发达国家竞相布局制造业创新战略全球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呈现加速态势。

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许多国家都将创新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层面。

美国积极推动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建设,期盼以技术创新的先发优势继续保持其全球领先地位。

德国也积极制定高科技战略,确定了五大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十大未来项目。

应该看到,经过长期追赶发展的沉淀和积累,本轮产业变革是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最小的一次,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实现工业强国的百年梦想。

(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兴经济体加速崛起,唯有依靠创新才能把握国际竞争新优势在科技创新、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全球产业结构进入深度调整周期。

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高端制造领域向发达国家回流的“逆转移”趋势显现端倪。

中国制造2025规划

中国制造2025规划

中国制造2025规划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 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 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 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 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 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整体实施方案中国制造实施方案智能制造工业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整体实施方案中国制造实施方案智能制造工业
创新驱动、质量为本。把创新作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主引擎,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坚持质量第一,以质量铸就品质,以品质塑造品牌,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
基本原则
01
到2025年,形成15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基本覆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引领带动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
实施目标
02
实施方案
方案内容
包括建设创新平台、推进技术研发、加强产业协同、优化创新生态等方面,具体措施包括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广智能制造技术、培育人才等。
实施步骤
分为前期准备、实施推进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具体的时间节点和重点任务。
资金保障
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为创新中心建设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
国内发展现状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体思路
02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为目标,以实施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制造业发展新优势。
保障措施
政策保障
制定有利于创新中心建设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为创新中心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组织保障
建立创新中心建设的领导和协调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加强协作,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技术保障
加强技术研发和引进,提升智能制造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为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鼓励企业加强共性技术的研发,促进技术成果共享和转化应用。
技术产业化
支持企业将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转化为可推广的工程化产品,推动技术产业化发展。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政策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政策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政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认定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省级会给予一次性奖励3000万元,用于支持项目建设,同时按照技术引进及购置科研仪器、设备和软件等实际投资的30%给予补助,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此外,还会按照通过技术成果转化、委托研发和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获得实际收入的5%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市级会给予一次性奖励300万元,并按照省补助资金给予1:1配套。

对于认定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将获得一定程度的奖励和支持。

政策还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共性技术知识产权
战略储备,形成战略前瞻布局,加强知识保护,支撑和保障制造业创新发展。

建立以市场化机制为核心的成果转移扩散机制,通过孵化企业、种子项目融资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首次商业化应用和产业化。

探索采取股权、期权激励和奖励等多种方式,鼓励科技人员积极转化科技成果。

围绕重点领域组建标准推进联盟,研制对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技术标准,通过标准固化创新成果、推动创新成果应用、增强市场信心,促进标准与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众创空间、新型孵化器等各种形式的平台载体,利用“互联网+”,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加速创意孵化和技术成果产业化。

推动互联网企业构建制造业“双创”服务体系,培育“互联网+”制造新模式。

加强与各类投资基金合作,拓展创新创业投融资渠道,为企业“双创”提供持续支持。

打造多层次人才队伍。

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
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中国制造2025解析(王喜文)

中国制造2025解析(王喜文)

二、中国制造2025
(四)绿色制造工程
组织实施传 统制造业能 效提升、清 洁生产、节 水治污、循 环利用等专 项技术改造。
开展重大节 能环保、资 源综合利用、 再制造、低 碳技术产业 化示范。实 施重点区域、 流域、行业 清洁生产水 平提升计划, 扎实推进大 气、水、土 壤污染源头 防治专项。
制定绿色产 品、绿色工 厂、绿色园 区、绿色企 业标准体系, 开展绿色评 价。
重点开展行业基础 和共性关键技术研 发、成果产业化、 人才培训等工作
制定完善制造业创 新中心遴选、考核、 管理的标准和程序
二、中国制造2025
(二)智能制造工程
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 域关键环节,开展新 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 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 和工程应用。
支持政产学研用 联合攻关,开发 智能产品和自主 可控的智能装置 并实现产业化。
开展示范应用,建立奖励 和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核 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 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 材料的首批次或跨领域应 用。
组织重点突破,针对重大 工程和重点装备的关键技 术和产品急需,支持优势 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 攻关,突破关键基础材料、 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 产业化瓶颈。
强化平台支撑,布局和组 建一批 " 四基 " 研究中心, 创建一批公共服务平台, 完善重点产业技术基础体 系。
提高 生产率
缩短创新周期,解决产品的复杂性, 运用大数据的挖掘分析作用
缩短产品 上市时间
提升 灵活性
实现大规模定制,满足不 确定情况下的市场需求, 提升生产调度管理水平
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
德国工业4.0
01
02

中国制造2025计划全文(详细版)

中国制造2025计划全文(详细版)

中国制造2025计划(全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国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规模、政策与机制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规模、政策与机制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规模、政策与机制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制造业创新实践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举措之一,也是提高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力争将其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平台。

一、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规模1. 覆盖范围:制造业创新中心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三个层次。

国家级创新中心是面向全国的高端创新平台,在产业培育、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总体规划和组织协调的作用;省级创新中心以省域内制造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发挥区域优势,推动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市级创新中心服务于区域内广大制造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等服务。

2. 组织形式:制造业创新中心根据具体需求和业务特点,可采取各种组织形式,如研发机构、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技术服务机构等。

3. 资金投入: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需要巨额投入,主要包括设施建设、基础研究费用、人员培训费用、实验设备购置费用等。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会给予资金支持,各级政府还鼓励企业投资建设,通过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保证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和运营。

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政策1. 财政扶持政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财政上给予制造业创新中心一定的扶持和优惠,包括资金直接拨付、税收优惠、协调资金配套、鼓励企业参与等。

2. 人才引进政策:对于制造业创新中心中需要的高层次人才,中央和地方政府都给予了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如提供高额的薪酬、住房补贴、科研经费等。

3. 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为鼓励企业在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开展研究开发工作,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对于企业开发的技术成果给予保护,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

4. 批量采购政策:在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政府会对于设备、技术、材料等进行批量采购,确保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三、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机制1. 先进的硬件设施:制造业创新中心需要先进的实验设施和研发设备,更好地支持科研人员的创新研究和产业化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16.08.19•【文号】工信部科〔2016〕273号•【施行日期】2016.08.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科〔2016〕27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以下简称《指南》),现就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提出以下意见:一、重要意义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源动力和主引擎。

当前,我国产业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创新成果产业化不畅的问题依然存在,现有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亟需在发挥已有各类创新载体作用的基础上,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瞄准制造业发展薄弱环节,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国家制造业创新平台和网络,形成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动我国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一)总体思路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按照《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围绕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核心任务,有效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按照“一案一例一策”方式,统筹推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汇聚创新资源,建立共享机制,发挥溢出效应,打通技术开发到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形成制造业创新驱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切实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

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是什么2017年将是我国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关键一年,有关部门将出台一系列举措,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持续落地和制造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那么,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任务是及目标什么?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下面随小编一起来了解相关资料吧。

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目标是: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通过“三步走”最终实现中国制造业强国的核心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2049年),制造业强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第一步目标是制造强国战略实现的关键,因此在《中国制造2025》中制定了细化的目标。

即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

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

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 融合迈上新台阶。

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见图1-4)。

将实行五大工程,具体介绍如下。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等工作。

制定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遴选、考核、管理的标准和程序。

到2020年,重点形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力争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批,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印发的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背景及意义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中国制造2025》由百余名院士专家着手制定,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时间年表2015年3月5日,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

2015年3月25日,李克强组织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

也正是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

2015年6月15日,李克强先后考察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在考察中,李克强说,中国制造在国家综合国力提升中功不可没,但要看到,我们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总体还处于中低端水平。

新形势下,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不仅在一般消费品领域,更要在技术含量高的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领域勇于争先。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规〔2016〕344号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实现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是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迫切任务。

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支撑。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引导和加强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工业转型与升级,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成就及存在问题“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一)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国逐步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大型飞机、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高速轨道交通、云计算、部分行业应用软件等核心领域,集中力量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推动了高技术船舶、汽车发动机关键部件、高精度冷轧板、碳纤维等重点领域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攻克了包括“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技术”、“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工艺技术”、“高磁能积稀土永磁体”、“铝电解节能重大技术”、“申威SW-3众核处理器”等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装备、风力电机等部分领域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第一艘航母交接入列,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实现向发达国家批量出口,28纳米芯片制程工艺进入量产,核心技术掌控能力显著增强。

工业行业标准化工作进展顺利,“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共批准发布1.1万余项行业标准,完成了近6000项行业标准的复审工作,废止了538项行业标准,进一步优化了标准体系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6午 第 5 O卷 N 0
4l
砂 轮磨 削 速度 越 大 , 表 面 粗 糙 度越 小 。因 为砂 轮磨 削速 度增 加 , 单 位 时 间内参 与磨 削 的磨粒 增 多 , 致 使 磨 削 表面 质量 提高 ; 砂 轮磨 削速 度相 同时 , 工 件进 给 速度 越快 , 表 面粗糙 度 越大 。工 件进 给速 度增 加 , 单
[ 8 ] 王树逵 .工业 陶瓷平 面 磨削 的试 验研究 [ J ] . 机 械工 程
师, 2 0 0 4 ( 1 0 ) : 5 7— 5 8 .
图 8 表 面 粗 糙 度 比较 图
[ 9 ] 张玉周 , 皮钧 . 脆 性材 料延性 域加 工研 究进展 [ J ] . 集 美
4 结语
第 一 作 者 :白 永 明 , 讲 师, 无 锡 工 艺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2 1 4 2 0 6江 苏 省 宜 兴 市
F i r s t A u t h o r : B a i Y o n g m i n g , L e c t u r e r , l r  ̄ s t i t u t e o f A r t&
位长 度 上 参 与 磨 削 的 磨 粒 减 少 , 使 磨 削 表 面 质 量
下降。
图 8为两 种磨 削条 件下 的粗糙 度 对 比图 。在相
同材料 去 除率 下 , 大 切深 缓 进 磨 削 时 的 工 件表 面粗
糙 度小 于 采用 小切 深快 进磨 削 。因 为相 同的材 料去 除率在 缓 进磨 削条 件 下 单 颗 磨粒 切 削厚 度 变 小 , 材 料 去 除时 塑性 去除 比例 增 大 , 且 单 位 时 间 内 参 与磨 削 的磨 粒 增 多 , 使磨 削 表面 质量 提高 。
大学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 2 0 1 3 , 1 8 ( 1 ) : 3 8— 4 5 .
[ 1 0 ] 荣 , 何宁 , 李亮 , 等. 微细铣 削氧化锆 陶瓷铣 削力特 征 分析 [ J ] . 中国机械工程 , 2 0 1 4 , 2 5 ( 2 3 ) : 3 2 0 0— 3 2 0 5 .
探[ J ] . 机 械设计 与制造工程 , 2 0 0 1 , 3 0 ( 1 ) : 5 3—5 4 .
[ 3 ] 肖冰 , 徐鸿 钧 , 武志 斌 , 等. N i —C r 合 金 真 空 单 层 钎 焊 金
刚石砂轮 [ J ] . 焊接 学报 , 2 0 0 1 , 2 2 ( 2 ) : 2 3— 2 6 . [ 4 ] 武 志斌 , 徐鸿 钧 , 肖冰 , 等. 真空 条件 下钎 焊单层 金 刚石 砂 轮的研究 [ J ] . 东 南大学 学报 ( 自然 科学 版 ) , 2 0 0 1 , 3 1
导向、 政产学研用相结合 的产业技 术创新 体系 , 着 力 突 破 重
点领域共性关键技术 , 加 速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为 现 实 生 产 力 到
2 0 2 0年 , 我 国工业 和信 息化 重点 领域 产业技 术创 新 能力 明
( 2): 6 —8 .
[ 5 ] 白永明 , 商 家铭. 一种 多孔金 属结 合 剂金 刚百砂 轮 节块 孑 L 隙率 的试 验研究[ J ] . 现代制造 工程 , 2 0 1 4 ( 1 0 ) : 1 0 0—
1 03.
[ 6 ] 牛 文铁 , 徐燕 申. 工程 陶瓷缓 进 给磨 削磨 削力 的实验 研 究[ J ] .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 2 0 0 3 ( 2 ) : 2 4— 2 7 . [ 7 ]梁 国星 , 李文斌 , 张秀 亲, 等. C B N砂 轮窄深槽 加工机 理
工信部近 日印发《 产业技 术创新 能力发展 规划 ( 2 0 1 6— 2 0 2 0年 ) 》 , 提出到 2 0 2 0年重 点建 成 1 5家 左 右国 家制造 业 创新 中心 . 培育认 定 1 0 0家左 右工 信部重 点实 验室 , 围绕 智
能制 造 等 重 点 领 域 制 修 订标 准 1 0 0 0 0项 以一 k, 主 导 形 成 国 际
T e c h n o l o g y, Y i x i n g, J i a n g s u 2 1 4 2 0 6, C h i n a
创 新 能 力 。为 此 , 工信部提出 , 要 健全 以 企业 为 主体 、 市场 为
2 0 2 0年 我 国将 重 点 建 成 1 5家 左 右 国家 制 造 业 创 新 中 心
发 生变 化 ; ③ 大切 深 缓进 磨 削时 可 取 得较 好 的磨 削
表 刚石 工具 技 术 的基 础 研 究
[ D] . 南京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 0 0 7 . [ 2 ] 武志斌 , 肖冰 , 徐鸿钧. 单 层 钎 焊 金 刚 石 砂 轮 上艺 研 究 初
( a ) :2 2 . 5 m / s 、 =3 m/ mi n 、( b ) = 2 2 . 5 m / s 、 , = 0 . 3 m / ai r n
“【 1 =0. 01 8i n o t “【 】 :0. 1 8 mm
研究 [ J ] . 金 刚 石与 磨 料 磨 具 工 程 , 2 0 1 1 , 3 1 ( 6 ) : 6 3— 6 6 .
将新 型 多孔金 属 结 合 剂金 刚石 砂 轮 用 于 A 1 O , 陶瓷 的磨 削试 验 , 研究 发现 : ① 法 向力是磨 削 力 的主 要来 源 , 磨削 深度 是影 响磨 削 力的 主要 因素 ; ② 随着
磨 削 深度 增 大 , 单 位 宽 度 材料 去 除率 的 比磨 削 能 逐 渐下 降 。 当磨 削深 度 超 过 一 定 值 , 比磨 削 能 几 乎 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