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一、农村小学“撤点并校”的必要性教育是配合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农村教育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因此,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教育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节约教育投入成本和教育资源的集约化使用,从2001年起,《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实施以来,国家推出在广大农村地区实行“撤点并校”的重要决策。
摒弃“村村办学”“麻雀学校”的方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1]从办学体制教育质量和教育投资上看,农村小学传统的“村村办学”“麻雀学校”的办学布局将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
农村小学实行撤点并校政策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生源数量越来越少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着接受教育不规范的现象,有些地区的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加之,城镇教育优势的诱惑,使得大量学生外流;还有许多留守儿童,被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到大城市就读等原因都造成了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
“村村办学”——村小布局分散;“麻雀学校”——班额小,学生人数少。
在增加学校设备等教学设施上,政府投入大量经费,致使教育资源浪费严重。
[2]近年,为了改变生源数量少,提高教育投资效益的目的,“山村小学“走上了撤并的道路。
(二)农村小学仅享有“低质资源”1.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首先,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数是属民师转正或直转,大多知识水平低、知识老化、专业技能薄弱、学历偏低和老龄化现象与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远远不相适应,严重影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4]农村的教育信息相对闭塞,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师不能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些教师四十岁以上者居多,很难接受新观念、新方法,他们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滞后,教学能力不强,落伍已成不争的事实。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流失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基础教育学校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包括撤并和存在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仅影响到了学校的发展,更直接影响到了农村学生的教育权益。
我们需要认真反思这些存在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
一、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的原因1. 人口减少近年来,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严重,尤其是年轻人的流失。
这导致了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的学生数量急剧减少,学校的生源严重不足,许多学校面临着无法维持正常运转的困境。
为了节省教育资源和减轻教育经费,政府部门便开始对一些生源不足的学校进行撤并。
2.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总体上远远不如城市地区,这导致了许多农村学校在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处于短缺状态。
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通常会选择将资源相对丰富的学校合并到资源短缺的学校中,以实现教育资源最优配置。
3. 教育质量不高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等原因,许多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一直不高。
这导致了许多农村学生选择到市区的学校就读,从而使得农村学校的生源进一步减少。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政府部门往往会采取撤并的方式,将教育资源从少的学校转移到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学校中。
二、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存在的问题1. 学生上学难由于学校的撤并,导致了很多农村学生需要到更远的地方去上学,而有些家庭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得不选择放弃孩子的教育。
这使得学生的教育权益受到了严重侵害,也造成了许多农村学生辍学的现象。
2. 师资分配不均学校的撤并导致了师资分配不均,一些教师要去远离家乡的学校任教,而一些学校则因撤并而多出了些许师资。
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过剩,而一些学校则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困境。
3. 学校办学条件不足农村学校本来就面临着教学条件不足的问题,而学校的撤并更是加剧了现有学校的教学条件不足的状况。
这些学校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缺乏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导致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下降。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后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后的问题与对策探析【摘要】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后面临着资源分配不均衡、师资力量不足、学生适应和交流困难以及家庭教育参与度下降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督、完善资源配置机制、提高师资培训和支持、以及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家庭教育的对策。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解决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后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撤点并校、资源分配、师资力量、学生适应、家庭教育、政策引导、资源配置、师资培训、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农村教育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小学“撤点并校”是指将原有的多个小规模农村小学合并成一个大规模学校,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质量。
这一举措通常是由于农村人口减少、学生规模小、学校资源匮乏等原因所致。
撤点并校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08年国家出台的《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分类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学校资源整合,优化师资结构,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教育领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作为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举措,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
撤点并校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如资源分配不均衡、师资力量不足、学生适应和交流困难、家庭教育参与度下降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深入分析撤点并校的影响,解决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和支持,促进学生适应和交流,提高家庭教育的参与度。
只有全面掌握问题的发生原因和解决方法,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小学的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至此结束。
1.2 问题提出农村小学“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虽然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教育质量,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由于学校撤并导致学生数量增加,学生适应和交流困难,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习惯产生影响。
资源分配不均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学校设施陈旧,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
关于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
师资短缺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资源, 影响教学质量。
教育资源优化整合
政府出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 教育质量的考虑,对部分办学条件 差、教学质量低的学校进行撤并。
撤并的影响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学生就学距离增加
撤并学校可能导致教育资源过度集中于城 市或中心乡镇,加剧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 不平等。
02
农村中小学校撤并现状
撤并情况概述
0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农村地区中 小学校的数量逐渐减少,部分学 校被撤并。
02
撤并学校主要集中在偏远、人口 稀少地区,这些学校往往面临生 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
撤并原因分析
人口外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 村人口流入城市,导致农村地区
撤并学校的影响
撤并学校对当地社区、学生和家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学生需要 转学、家长需要承担更多的接送负担等。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探讨农村中小学校撤并的原因、 影响及应对策略,为政府和教育 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农村中小学校撤并问题 ,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 高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 发展。
05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0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农村中小学校撤并有助 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提高教育效率。
02
撤并后可整合优质教育 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和 水平。
03
撤并能够减轻农村家庭 经济负担,降低教育成 本。
04
撤并有助于推进城乡教 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 教育差距。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关于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教育质 量为核心,以公平公正为基础,以改 革创新为动力,推动农村教育健康发 展。
02
撤并前准备
制定撤并方案
确定撤并原则
撤并应遵循就近、集中、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等原则,确保撤 并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调查和研究
对拟撤并的学校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学校的历史、现状、师资力量 、学生情况等,以便制定合理的撤并方案。
等问题。
教师调配困难
撤并学校意味着教师需要重新调 配,而部分农村地区交通不便,
给教师工作带来实际困难。
问题处理措施
制定合理的撤并计划
01
政府应制定详细的撤并计划,包括对学校进行综合评估、合理
调配教育资源等,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浪费。
加强学生和家长沟通
02
在撤并过程中,政府应积极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需
制定详细的撤并计划
包括撤并的时间、步骤、资金投入、人员安排等,确保撤并过程的 顺利进行。
宣传教育工作
宣传教育对象
面向学校师生、家长、社区居民 等不同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
传教育工作。
宣传教育内容
介绍撤并的目的和意义,讲解撤并 后的好处和长远发展,消除疑虑和 误解,增强公众对撤并的认同和支 持。
宣传教育方式
保护农村特色
对于具有特殊地理、文化背景的农村学校,应尽量保留,并 在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特色文化。
关注弱势群体教育
保障贫困学生权益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通过提供资助、加强帮扶等方式,确保他们接受 良好教育的机会。
关注留守儿童
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应加强心理疏导、拓展课外活动等,以弥补家庭 教育的不足。
浅谈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问题与对策
学生寄宿 以后 , 一些学生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少 了, 不能完全
适 应 新 学 校 的 学 习 和 生 活 , 习惯 新 老 师 的 教 学 方 式 , 周 围 的 不 与
2 解 决农 村 中小学 撤点 并 校 问题 的对 策
21 提 高 农 村 中小 学 低 龄 学 生 生 活 自理 能 力 .
22 加 强师 资 力量 , 全 学 校心 理 健 康 教 育 机 制 . 健
农村撤点并校 以后 , 使得现有 的学校教学设备数量增加 , 但 也造成大批教师的冗余 。 教学设备增加 以后 , 教学设备 的使用是
一
个关键 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如果 其教学利用率不高 , 也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 。 上 农 村 地 区 的教 师 队伍 老 龄 化 严 重 , 些 教 师 不 具 备 相 关 加 一
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就应该 建立 人才培养与优化
的人 才 机 制 , 行 “ 师 流 动 制 ”加 强 教 师 的 理论 学 习 , 强 师 实 优 , 加
方 面 , 主任 及 其 他 心 理 辅 导 老 师 应 不 定 期 地 深 入 学 生 宿 舍 , 班 了
解和关心低龄学生的生活 , 帮其解决生活中遇到 的实 际问题 , 也
可 以让低龄学生与高年级同学混合住宿 , 在学习 、 活上帮助和 生
引导低龄学生 , 通过家庭和学校共 同努力 , 断培养 他们的生活 不 自理能力 , 也就逐步提高 了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些 地区的校 车居然是 敞篷车 ,部分家长还用农用拖拉机或者
三轮车替代校车。 自从 甘 肃 庆 阳 校 车事 故 之 后 , 体 曝光 的全 国 媒 各 地 幼 儿 园 、 学 等 校 车 事 故 频 现 。 大部 分 的 校 车 是 社 会 车 辆 , 小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农村基础教育学校面临着撤并的压力。
撤并是指将周边农村小学合并成一个学校,或将一些学校停办,学生转到其他学校就读。
虽然撤并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撤并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反思与建议三个方面对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进行分析。
一、撤并的原因1、资源分配不均:由于农村地区的资源相对较少,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无法满足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政府需要对学校进行资源投入,而这种资源投入实际上对政府来说是一种负担。
为了更有效地使用资源,政府决定对农村小学进行撤并,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2、学生数量减少: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流失,一些小学的学生数量不足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如果不对这些学校进行撤并或停办,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3、教育质量不稳定:一些农村小学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差等原因,导致教育质量不稳定。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均衡教育资源,政府采取撤并的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1、学生转学难题:对于一些孩子来说,转学可能是一种困难和不适应。
他们需要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学,甚至还要面对与家人分离的问题。
2、教师安置问题:学校撤并导致教师数量的减少,这就面临着如何安置教师的问题。
一些老师可能失去了工作岗位,需要重新就业,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
3、教育资源不均衡:学校撤并导致一些学校的教育资源浪费,而有些地方却仍然存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
这种不均衡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质量的不稳定。
三、反思与建议1、合理安排学生转学:在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时,应该合理安排学生的转学问题,考虑到他们的生活习惯、家庭环境和学习习惯,尽可能地减少他们的困难和不适应。
2、合理安置教师:对于失去工作岗位的教师,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和帮助,尽量减少他们的就业压力。
3、加强教育资源配置:在进行学校撤并时,应该加强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尤其是对一些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要进行重点投入,以保障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农村撤点并校产生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撤点并校产生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我国把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作为重要政策,一方面采取大力发展经济,另一方面仍坚持以人为本。
在实施国家农村撤点并校政策时,也明确要求保护贫困家庭孩子的自由受教育权。
然而,推进农村撤点并校,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到贫困家庭孩子从小学到中学教育的受教育权。
首先,农村撤点并校政策带来的学校极其不平等。
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使贫困家庭孩子的学校资源分配变的更加不均,有的学校教学设备现代化,有的学校连最基本的教学资源都得不到。
这样的不平等,使贫困家庭孩子在获得教育上处于劣势,使同龄孩子在学习技能的发展上出现差距。
其次,农村撤点并校政策带来的学校环境恶化,使贫困家庭孩子的学习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学校规模缩小,校园设施落后,学校管理水平降低,学习环境也受到严重影响。
例如,在一些撤点并校学校里,学生们可能出现教室过少、厕所设施落后、饮用水不卫生等问题,使孩子们获得良好的学习环境变得更难。
- 1 -。
我国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研究
2.提高农村中小学低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家 庭方面,家长可以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 家务;学校方面,了解和关心低龄学生的 生活,低龄学生与高年级同学混合住宿
四、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对策
• 3. 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机制对农村中小学各 个班级尤其是低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有条件的地区 可以为每个并校的学校配置一名具有心理咨询专业技能的 教师;健康教育课;观看安全教育纪录片;监护制度
三、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
• 4.部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困难 过 大的班额影响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优秀 师资补充困难;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教师 队伍老龄化严重
三、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
• 5.多数农村中小学学生宿舍和食堂管理不善 如宿舍、就餐、饮水、洗漱、卫生、保安 等不能满足学生寄宿的基本要求,因而城 镇里出现了大量的陪读者;食堂管理较为 松懈,没有做到不定期的食堂卫生检查。
2020/1/8
五、日本的撤点并校进程及对策
二、对策 (一)国家通过财政补贴保障撤点并校顺利
进行 (二)基层教委建立专门审议会充分听取民
意 (三)采取弹性化的措施解决撤点并校中的
小规模学校问题 (四)建立完善的校车制度
2020/1/8
六、美国的撤点并校措施及借鉴
一、措施 (一)学校交通制度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
• 4 .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 学质量一是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 采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资金,完善合并后学校的基础设施, 扩建新校舍,新宿舍等。对于规模较大的班级,要进行合 理调整。二是提高师资力量,实行全员聘用制,采取优教优 酬,末位淘汰的措施有的地方可以对农村教师岗位实行流动 制,增加部分教学点的师资。
探析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
探析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容摘要: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本研究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采用实证分析与文献法探析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
研究发现,农村撤点并校之后存在资源浪费、教育成本过大和规模不经济等问题,我们对此进行充分论证,并进行原因分析和提出针对性建议与对策。
我们认为在未来,农村教学点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农村办学的主要形式。
关键词:撤点并校,资源配置效率,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适龄儿童减少、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力转移以及基层行政区划调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并提出更高要求。
国务院2001年出台《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第十三条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各地开始进行撤点并校,普遍通过适度集中办学方式,满足群众需求,提高办学效率。
但是,近几年来,撤点并校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与反思。
随着撤点并校的发展,农村出现中小学大规模消失,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农村小学数量10年减少了52.1%;此外,农村还出现学生辍学数量激增、家庭教育支出攀升、亲情教育缺失、校车安全事故频发、学生午餐安全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由于陪读父母离婚率上升、乡村文化衰落等问题。
对此,2012年9月初国办专门下发了《关于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正是有针对性地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要重新科学制定农村校布局。
教育部根据国办文件的精神,也正在对后续的工作提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对于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方案要进行重新的审视,各省一定要停止撤并学校和教学点。
本研究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分析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所带来的问题,有利于各地政府因地制宜的置办校点,科学规划中小学撤并布局结构;有利于教育投入合理化,避免资源浪费;有利于政府意识到对教育投入的欠缺,加大财政支出,减轻家庭负担;有利于从整体出发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规模效益,达到更良好的资源配置状态。
我国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研究
四、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对策
• 5.改善育人环境,完善农村学校宿舍、食堂 管理宿舍实行人性化管理;食堂用具消毒 ,校长负责制的食堂卫生监督组织 • 6.杜绝不合格接送车辆,健全校车系统 校 车系统;教育部门要承担责任主体地位; 校车运营体制则采用政府和市场相结合模 式
五、日本的撤点并校进程及对策
一、进程 (一)战后重建时期的撤点并校 (二)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撤点并校 (三)进入少子化社会时期的撤点并校
三、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
• 1.盲目大规模撤校,造成很多学生上学难、 上学远、上学贵,致使很多学生辍学从表 面看撤点并校提高了办学效益,而实际上 造成入学机会的不公平。由于合并后学校 路途遥远,家长选择陪读或者学生住校, 由此产生的伙食费、住宿费、交通费给家 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有的家长只能选 择让孩子辍学。
三、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
• 6.一部分农村中小学的接送校车存在安全隐 患 “黑校车”;严重超载,违章驾驶
四、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对策
1.正确理解政策,因地制宜调整中小学布局 ,国家给予适当补偿地方政府应合理规划 ,因地制宜地调整中小学布局,坚持以学 生为本,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交通不便地 区仍需保留教学点,避免一刀切。国家需 建立对农村家庭的教育成本补偿机制,减 轻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 2.提高农村中小学低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家 庭方面,家长可以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 家务;学校方面,了解和关心低龄学生的 生活,低龄学生与高年级同学混合住宿
五、日本的撤点并校进程及对策
二、对策
(一)国家通过财政补贴保障撤点并校顺利 进行
(二)基层教委建立专门审议会充分听取民 意
(三)采取弹性化的措施解决撤点并校中的 小规模学校问题 (四)建立完善的校车制度
【推荐下载】浅谈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
浅谈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进入新世纪,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农村义务教育适龄人口减少,出现了大量规模小、生源少、条件差、质量低的麻雀学校,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浅谈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
马克思指出:教育是人类发展的正常条件和每一个公民的真正利益。
①目前,人们对于教育公平、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倍加关注。
从表面上看,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提升了办学效益,可以为农民子女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但是,这种教育效益的提高导致入学机会的不公平,有些孩子会因此而失学。
很多农村家庭教育成本增加,远远超过免收学费、书本费带来的实惠,农村贫困家庭受到更加不公正的教育待遇。
当政府以提高效益为出发点实施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伤害了农民利益的时候,政府就应该启动补偿机制,实现利益关系的重新平衡,确保教育公平。
②令人遗憾的是,政府并未采取补偿措施,农村家庭享受公平教育之希冀再次破灭。
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确保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提供平等的教育条件,以及教育成功机会的均等。
一般来说,人们把这三个层次概括为起点均等、过程均等、结果均等。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导致的教育不公凸显的现象,主要体现在起点均等上。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从一开始就体现着明显的效率价值取向,其最原始的动力是节约办学资源,虽然其中也提到质量和公平,但这是以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前提的。
所以,许多地区农村中小学撤并的速度要远远快于中小学适龄人口的递减速度。
由于盲目大规模撤点并校,导致许多学生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致使新一轮的农村学生辍学现象出现。
要确保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不伤害本就处于弱势的农村家庭,保证农村学生的入学机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正确理解政策。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
同时,也提出了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等一些前提条件。
关于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
目 录
• 背景介绍 • 撤并带来的问题与影响 • 撤并的实践策略与建议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 结论与展望
01
CATALOGUE
背景介绍
农村学校现状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办学规模小 、教育资源分散、教学质量相 对较低等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 外流,部分农村地区生源严重 不足,导致教育资源浪费。
农村学校往往缺乏现代化教学 设备和优秀师资力量,难以提 供优质教育。
撤并原因与目的
通过撤并农村部分中 小学校,优化教育资 源配置,提高教育质 量。
通过集中优势资源, 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 质量和竞争力。
缓解农村地区生源不 足的问题,避免教育 资源浪费。
政策与现实背景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以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 。
背景
某地区农村学校过于分散,教学 质量普遍较差,且存在教育资源
浪费现象。
撤并措施
将部分学校进行撤并,试图通过 集中优势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失败原因
撤并后新学校设施不完善,师资 力量不足,无法满足当地学生的 需求。同时,家长对新学校缺乏 信任感,不愿意将孩子送到新学
校就读。
经验总结与启示
成功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及时 处理撤并过程中可能出现 的突发情况。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 及时解答疑问,确保学生 的权益得到保障。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 好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 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04
CATALOGUE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的撤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这涉及到了教育资源的分配、师资力量的整合、学生的转学安置等问题。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的背后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不均衡。
农村地区的学校往往面临着教师配备不足、教学设施简陋、教学质量低下等问题,而城市的学校则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的撤并往往导致了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向城市倾斜,农村的孩子们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 学校规模不合理。
在一些地区,由于学生数量锐减,学校的规模过大,而一些学校的规模过小,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学质量的下降。
学校的撤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规模不合理的问题,但也引发了一些其他问题,如学生转学对他们的适应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3. 师资力量浪费。
农村地区的教师数量普遍不足,而在教师配备相对充足的城市,则存在师资力量浪费的问题。
学校的撤并是否能够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反思与解决之道1. 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改善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吸引城市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
2. 合理规划学校布局。
在学校的规划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避免规模不合理导致的浪费和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
也应该注重综合考虑学生的需求,避免学生转学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3. 合理配置师资力量。
学校的撤并应该充分考虑到师资力量的合理配置,避免师资力量的浪费和教师的地域性断档。
可以通过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4. 积极践行素质教育。
农村学校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的撤并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撤并学校的目的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的撤并及存在问题进行反思,以期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的撤并现状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日益凸显,一些农村地区面临着学校资源过剩和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地方政府开始对农村基础教育学校进行撤并。
撤并学校的方式多样,有的是对相邻学校进行合并,有的是将学校纳入乡镇综合学校,还有的是将学校整体搬迁至县城或者其他地方。
通过撤并学校,政府希望能够实现资源整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二、存在的问题及反思1. 学校撤并缺乏民主参与在一些地方,学校的撤并决策缺乏对师生家长等相关利益群体的民主参与。
撤并决策往往是由政府或者学校主管部门单方面决定,缺乏广泛的听取意见和参与讨论。
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决策的不科学和不民主,影响着撤并的实施效果。
反思:应该加强学校撤并决策过程中对师生家长的民主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公开、透明、民主,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学校撤并后课程设置不合理在一些地方,撤并学校后,新学校未能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下降。
由于原来的学校存在着学科设置不齐全或者重复冗余的情况,而新学校在撤并后并没有对课程进行相应的整合和配套安排,导致学生的课程轮换不规范,无法保障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反思:学校在撤并后应该加强课程整合和调整,合理地设置学科课程,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
在一些地方,撤并学校后,师资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导致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
由于原来的学校存在着师资短缺或者师资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而新学校在撤并后并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资源,导致师资的浪费和不合理的分配。
反思:学校在撤并后应该合理地配置师资资源,优化师资结构,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关于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
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布局不合理,导致教育资源浪费和教学质量下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部分农村地区人口外流,导致生源不足,学校规模逐渐缩小。
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背景介绍促进教育公平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可以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教育投入的效益。
提高教育效益推动农村地区发展目的阐述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条件030201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撤并,可以将优秀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教育资源集中到核心学校,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
优化学校布局撤并后可以将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化,提高学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提升教师素质撤并后可以集中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优化学校布局,提升教育质量教育公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城乡教育差距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1 2 3焦虑和不安孤独感学习压力学生与家长心理问题教师短缺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待遇问题教师资源配置问题03交通问题01教育资源不均衡02学费问题教育公平问题做好学生与家长心理疏导工作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01020304加大政府投入,提升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实现教育公平某地区撤并学校成功案例介绍背景撤并方案实施效果背景优化方案实施效果某地区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的成功案例介绍某地区提升农村教育水平的成功案例介绍背景01提升方案02实施效果03总结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01020304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水平方便学生上学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完善教育政策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支持农村学校发展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中国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预期目标偏离的问题及对策-精选文档
中国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预期目标偏离的问题及对策一、中国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预期目标偏离的表现。
(一)合理利用资源配置目标的偏离。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由县级政府进行财政拨款来举办和管理农村义务教育,加上农村地区学校规模小、质量低的问题,促使“撤点并校”这一政策实施的首要目的是重新配置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预期的合理利用资源配置的目标偏离了。
首先,改革造成了大量教育资源闲置和浪费,撤并后,很多地方的学校所在地被废弃搁置,国家投资购买的教学设备统一搁置在空荡的教室内。
其次,合并后的中心学校引发了教育资源分配的新问题,政府缩减教育经费的目的落入空口。
并校后的城镇中心学校人数大增,一些县城甚至出现了人数上万的学校。
比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撤并南部山区学校,在城市建设几所学生近万人的中学,山西的学生都集中在这些学校就读。
”[1]。
(二)提高教育质量目标的偏离。
针对农村偏远地区学校人数少、规模小、教学水平偏低的问题,政府撤除“麻雀学校”,合并成规模较大的城镇中心学校。
但是,规模大的学校真的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一是教师任务加重,影响正常教学。
二是学生精力有限,难以充分理解接受到的课程知识。
如果教师“教”是低效的,学生“学”也是低效的,那么就不可能提高教育质量。
对教师而言,除了大班额的教学任务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往返问题,住宿管理问题等,教师不能把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授学生知识上,更不用提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学生而言,上学路途遥远而产生的交通问题以及学校环境的变化都会负面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学生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中国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政策目标偏离的归因。
(一)民主决策方式缺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成立教育咨询委员会,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咨询论证,提高重大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农村撤点并校
论农村中小学的撤点并校的不良后果摘要:“撤点并校”,是指90年代末已经存在,2001年正式实行的对我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一场教育改革,也是我国政府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
具体的来说,就是大量撤销农村原有的中小学,使学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镇学校。
由于在这项政策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某些方法的不当,在各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阻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撤点并校,一个推行了多年的教育改革政策,随着一系列教育问题的出现,再一次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针对这些问题和成因,希望各地政府能科学的认识现实和调整相关政策,继续稳步推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科学、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辍学率高、学生食宿、校车、家长负担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推行在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我国进行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各级地方政府以农村初、高中为重点,撤并了一批规模过小的学校,初步整合了当时的农村教育资源。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日益成为我国各项工作的重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再次受到高度关注。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并指出应“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原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
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
学校布局调整要与危房改造、规范学制、城镇化发展、移民搬迁等统筹规划。
调整后的校舍等资产要保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
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
第二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
2002年和2003年,国务院和财政部分别下达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和《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简称“撤点并校”,是一项始自上世纪90年代末已推行10多年的教育改革,其目的在于扩大学校规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但伴随着上学难、废校利用难、学生辍学、城乡教育差距拉大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其距离“布局调整”的初衷越来越远。
本文针对撤点并校目前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对策
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一份名为《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文件,其中第十三条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该条具体规定: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
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即是所谓“撤点并校”。
1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主要问题
1.1 部分住校低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不足
撤点并校所面对的对象主要是小学义务教育的儿童,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年龄相差不等。
这些低龄学生在家要依赖父母亲人的照顾,离开父母的呵护,住校后吃穿住行各方面都需要自己管理,他们适应寄宿学校生活还需要时间和过程。
如果不能独立照顾自己的生活,甚至部分学生不能正常的生活,那么就必然影响学习。
很多学校出现了因学生恋家偷偷跑回家、开始住校的几个月整天哭闹、低龄小学生晚上经常尿床等不适应寄宿生活的现象,而多数学校的寄宿管理尤其是对低龄学生的生活管理与引导难以到位。
1.2 多数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较低
学生寄宿以后,一些学生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少了,不能完全适应新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不习惯新老师的教学方式,与周围的同学交流甚少,恋家情绪严重,时常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同时学习成绩也会下滑。
而多数农村中小学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老师,大多数班主任也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生长时间过集体生活,一些孩子遇到困难或心理问题容易产生焦虑或烦躁等不良情绪,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往往对学生以后的发展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患抑郁症、辍学等现象就会出现。
1.3 部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欠佳
农村撤点并校以后,使得现有的学校教学设备数量增加,但也造成大批教师的冗余。
教学设备增加以后,教学设备的使用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其教学利用率不高,也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上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一些教师不具备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新的课改跟不上了,工作精力少了,无法
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综合应用。
一些学校的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并没有随着合校的步伐而进行合理化调整,也造成大批量师资力量的闲置。
1.4 多数农村中小学学生宿舍和食堂管理不善
撤点并校之后,吃、住是家长及社会人士最关心的问题。
然而多数农村中小学的宿舍条件和食堂卫生很是令人担忧,许多学校的宿舍都是以前的旧平房或旧楼,没有重新建造,合校后人口过于密集,原先的宿舍楼梯设置如果不科学,过于狭窄,没有必须的应急设备如消防栓、应急探照灯等,万一发生险情,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一些学校受资金限制无力配备食堂基本设施,食堂管理较为松懈,没有做到不定期的食堂卫生检查。
1.5 一部分农村中小学的接送校车存在安全隐患
大范围的学校合并,使得农村孩子就近入学变得困难。
家长们很难承受更高的交通费用,于是“黑校车”应运而生,媒体报道一些地区的校车居然是敞篷车,部分家长还用农用拖拉机或者三轮车替代校车。
自从甘肃庆阳校车事故之后,媒体曝光的全国各地幼儿园、小学等校车事故频现。
大部分的校车是社会车辆,归私人拥有,在运营过程中,司机为了减少成本,往往不顾孩子们的安全,严重超载,违章驾驶,缺乏责任意识。
2 解决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的对策
2.1 提高农村中小学低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
对于低龄学生在寄宿制学校生活的自理能力,要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对学生进行逐步教育和培养。
家庭方面,家长不能一味地宠爱孩子,可以适当的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
学校方面,班主任及其他心理辅导老师应不定期地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和关心低龄学生的生活,帮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可以让低龄学生与高年级同学混合住宿,在学习、生活上帮助和引导低龄学生,通过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不断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2.2 加强师资力量,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应该建立人才培养与优化的人才机制,实行“优师流动制”,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部门应该定期对农村中小学各个班级尤其是低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为每个并校的学校配置一名具有心理咨询专业技能的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活动。
农村寄宿制学校应该建立起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监护制度,对学生越轨行为进行及时的矫正,如损坏公物、打架斗殴、人身伤害、偷盗、撒谎等。
[1]
2.3 整合全部教育教学资源,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教育资源的整合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合并,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借鉴开展撤点并校较好的地区经验,发展适合自身的“校本”整合模式。
在并校问题众多的矛盾冲突中,政府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合并学校造成部分资产流失的现象。
此外,政府还应妥善处理原有教育资源,有效利用闲置的学校资产,避免浪费,减少教育成本。
[2]只有合理运用各种教育资源,使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完美结合,才能从整体上取得教育效果的优化。
2.4 改善育人环境,完善农村学校宿舍、食堂管理
在合校后的农村中小学,学校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学校要把宿舍和食堂卫生安全监管放在首位。
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学生宿舍的管理力度,合理安排学生住宿,完善应有的措施和硬件设备,实行人性化的管理。
对于食堂卫生安全,学校一方面要购置餐具消毒柜,对学生使用过的碗筷进行彻底的消毒;另一方面也要成立校长负责制的食堂卫生监督组织,不定期的对食堂卫生进行彻底检查,同时要科学合理地搭配学生的一日三餐,提高学生的营养补给水平。
2.5 杜绝不合格接送车辆,彻底解决校车安全隐患
给学生上学路程远的学校配备校车应是政府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提供的免费配套服务之一。
美国关于学校交通问题的解决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3]要杜绝校车安全的隐患,这就要求政府要将校车系统建设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把校车纳入学校后勤保障系统,教育部门要承担责任主体的地位,有权协调公安、交通公司等部门。
校车运营体制则采用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模式,将运营业务进行公开招标,审核有资质的公司和政府配合运作,政府在整个过程中起引导、管理、监督和检查的作用。
3 结束语
“撤点并校”在2010年被教育部转入“暂缓”状态,但地方政府的热情迄今未见消退,我们应该深刻反思其中的原因。
农村教育原本就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基础最薄弱、问题最突出的环节,如何发展农村教育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难题。
参考文献:
[1] 王景,张学强.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发展的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2010(6).
[2] 代金凤.我国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教园地,2010(5).
[3] 吉芸.让“撤点并校”少走弯路——中美农村学校合并的比较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