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点并校背景下的农村教师师资补充和保障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一、农村小学“撤点并校”的必要性教育是配合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农村教育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因此,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教育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节约教育投入成本和教育资源的集约化使用,从2001年起,《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实施以来,国家推出在广大农村地区实行“撤点并校”的重要决策。

摒弃“村村办学”“麻雀学校”的方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1]从办学体制教育质量和教育投资上看,农村小学传统的“村村办学”“麻雀学校”的办学布局将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

农村小学实行撤点并校政策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生源数量越来越少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着接受教育不规范的现象,有些地区的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加之,城镇教育优势的诱惑,使得大量学生外流;还有许多留守儿童,被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到大城市就读等原因都造成了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

“村村办学”——村小布局分散;“麻雀学校”——班额小,学生人数少。

在增加学校设备等教学设施上,政府投入大量经费,致使教育资源浪费严重。

[2]近年,为了改变生源数量少,提高教育投资效益的目的,“山村小学“走上了撤并的道路。

(二)农村小学仅享有“低质资源”1.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首先,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数是属民师转正或直转,大多知识水平低、知识老化、专业技能薄弱、学历偏低和老龄化现象与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远远不相适应,严重影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4]农村的教育信息相对闭塞,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师不能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些教师四十岁以上者居多,很难接受新观念、新方法,他们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滞后,教学能力不强,落伍已成不争的事实。

农村“撤点并校”现象研究

农村“撤点并校”现象研究
撤 并 后 出现 “ 巨班 ” 现象 , 六 七 十 人 甚 至 更 多 学 生 挤 合 了教育 资 源保 留 了各 个学校 的优 质 资源 , 提 高 了资源利 规 模 , 教室 内空气 不流 通容 易 引发 口 乎 吸道 传 用率 。各 学校 长期 以来 形成 了各具 特 色 的校 园文化 , 在 撤 在 同一 个教 室上课 , 染病 , 班 级 人 数过 多 , 教 师 无法 满足 每 一个 学 生 的 学 习需 并后 组 建 起来 的 新学校 中表 现 出校 园文 化 多元 化 的 发展 趋势 , 丰 富 了学校 的校 园文 化 建 设 , 增 进 了不 同地 域 文化 要使得 教育质 量 降低。许多学校 被 撤并后 闲置 的校 产 没有 便造 成 了新 资源 的浪 费 , 违 背 了基 础 教 的 大融 合 。合 并 后 的教 学点 大 都 设在 人 群 比较 密 集 的村 得到 充 分 的利 用 , 并 没有达 到优 化教育 资源 的 目的。 镇便 于 学区进 行集 中管 理 。国 家加 大 了教 育投 资 , 在 基 础 育改 革的初 衷 , 1 _ 2 . 3 再 度 引发教 育公平 热议 。学校布 局调 整 的 目的 设施 、 师资、 教 学仪 器 的配 置和 学校 的管 理水 平 方面 也 朝 以促进 教 育公平 着城 镇 中心化 发展 。 充沛 的 师资能 够满足 学 生 的需要 , 改 是 为 了提 高教 育质 量均衡 教 育资 源分 配 ,
竞 争 又一 次 摆在 教 师面 前 , 他 们 感 受到 来 自各 方 修 缮 学校 , 购 买教 学 用 的图 书 , 器 材 。但 在 撤 点并 校 之 后 才济 济 , 面 的压 力 。面 临新 的环 境 , 教 师要再 一次经 历人 际 关系 的 政 府就 能节 省一 大 笔 资金 , 将 其 用在 社 会 的其他 建 设上 。 成功 地融入 到 这个新 集体 中并 非易事。 ② 对 于 学校 而言 , 撤 点并校 后 由于投 入 加 大 , 资 源相 对 集 磨合 , 1 _ 2 - 2 学校 发展 受 限。很 多新教学 点并没 有相 应扩 大 中, 办 学 条件 有很 大 改 善。 不仅 提 高 了教 学质 量 , 而且 整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后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后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后的问题与对策探析【摘要】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后面临着资源分配不均衡、师资力量不足、学生适应和交流困难以及家庭教育参与度下降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督、完善资源配置机制、提高师资培训和支持、以及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家庭教育的对策。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解决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后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撤点并校、资源分配、师资力量、学生适应、家庭教育、政策引导、资源配置、师资培训、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农村教育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小学“撤点并校”是指将原有的多个小规模农村小学合并成一个大规模学校,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质量。

这一举措通常是由于农村人口减少、学生规模小、学校资源匮乏等原因所致。

撤点并校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08年国家出台的《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分类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学校资源整合,优化师资结构,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教育领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作为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举措,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

撤点并校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如资源分配不均衡、师资力量不足、学生适应和交流困难、家庭教育参与度下降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深入分析撤点并校的影响,解决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和支持,促进学生适应和交流,提高家庭教育的参与度。

只有全面掌握问题的发生原因和解决方法,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小学的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至此结束。

1.2 问题提出农村小学“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虽然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教育质量,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由于学校撤并导致学生数量增加,学生适应和交流困难,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习惯产生影响。

资源分配不均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学校设施陈旧,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义务教育协调发展问题浅析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义务教育协调发展问题浅析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义务教育协调发展问题浅析哎呀妈呀,说起咱们农村的义务教育,那可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啊!现在,国家政策一调整,学校都往村里撤了,合并起来搞起了“并校”,这可真是让咱们这些孩子们高兴坏了。

可是,合并之后,教育质量会不会受影响?老师会不会少了?这些问题,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首先得说说合并的好处。

以前,每个村里都有几所学校,学生多了,老师们也累得够呛。

现在,学校少了,资源集中了,师资力量也强了。

这样一来,教学质量肯定能提上去。

而且,家长们也能省下不少钱,孩子上学更方便了。

不过,合并也有个小问题,那就是有些地方因为师资不足,可能会影响教学质量。

所以,咱们得想办法解决这个小难题。

再说说合并后的新问题。

合并之后,学校少了,学生们就得走更远的路去上学,这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还有,合并后的学校,管理起来可能也会有点麻烦。

比如,老师少了,有时候上课会显得不那么热闹;学生多了,作业和考试的压力也会增大。

但是,这些问题都不是不能解决的。

咱们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提高教学效率来弥补。

咱们得谈谈合并给农村教育带来的长远影响。

合并之后,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有望得到整体提升。

而且,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农村孩子有了更多的机会接受优质教育,这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是有好处的。

这也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总的来说,并校政策虽然让咱们农村的教育环境变得更好了,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让合并后的农村教育更加美好。

毕竟,教育是国家的未来,咱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它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农村基础教育学校面临着撤并的压力。

撤并是指将周边农村小学合并成一个学校,或将一些学校停办,学生转到其他学校就读。

虽然撤并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撤并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反思与建议三个方面对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进行分析。

一、撤并的原因1、资源分配不均:由于农村地区的资源相对较少,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无法满足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政府需要对学校进行资源投入,而这种资源投入实际上对政府来说是一种负担。

为了更有效地使用资源,政府决定对农村小学进行撤并,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2、学生数量减少: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流失,一些小学的学生数量不足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如果不对这些学校进行撤并或停办,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3、教育质量不稳定:一些农村小学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差等原因,导致教育质量不稳定。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均衡教育资源,政府采取撤并的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1、学生转学难题:对于一些孩子来说,转学可能是一种困难和不适应。

他们需要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学,甚至还要面对与家人分离的问题。

2、教师安置问题:学校撤并导致教师数量的减少,这就面临着如何安置教师的问题。

一些老师可能失去了工作岗位,需要重新就业,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

3、教育资源不均衡:学校撤并导致一些学校的教育资源浪费,而有些地方却仍然存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

这种不均衡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质量的不稳定。

三、反思与建议1、合理安排学生转学:在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时,应该合理安排学生的转学问题,考虑到他们的生活习惯、家庭环境和学习习惯,尽可能地减少他们的困难和不适应。

2、合理安置教师:对于失去工作岗位的教师,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和帮助,尽量减少他们的就业压力。

3、加强教育资源配置:在进行学校撤并时,应该加强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尤其是对一些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要进行重点投入,以保障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我国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研究

我国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研究

2.提高农村中小学低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家 庭方面,家长可以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 家务;学校方面,了解和关心低龄学生的 生活,低龄学生与高年级同学混合住宿
四、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对策
• 3. 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机制对农村中小学各 个班级尤其是低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有条件的地区 可以为每个并校的学校配置一名具有心理咨询专业技能的 教师;健康教育课;观看安全教育纪录片;监护制度
三、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
• 4.部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困难 过 大的班额影响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优秀 师资补充困难;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教师 队伍老龄化严重
三、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
• 5.多数农村中小学学生宿舍和食堂管理不善 如宿舍、就餐、饮水、洗漱、卫生、保安 等不能满足学生寄宿的基本要求,因而城 镇里出现了大量的陪读者;食堂管理较为 松懈,没有做到不定期的食堂卫生检查。
2020/1/8
五、日本的撤点并校进程及对策
二、对策 (一)国家通过财政补贴保障撤点并校顺利
进行 (二)基层教委建立专门审议会充分听取民
意 (三)采取弹性化的措施解决撤点并校中的
小规模学校问题 (四)建立完善的校车制度
2020/1/8
六、美国的撤点并校措施及借鉴
一、措施 (一)学校交通制度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
• 4 .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 学质量一是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 采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资金,完善合并后学校的基础设施, 扩建新校舍,新宿舍等。对于规模较大的班级,要进行合 理调整。二是提高师资力量,实行全员聘用制,采取优教优 酬,末位淘汰的措施有的地方可以对农村教师岗位实行流动 制,增加部分教学点的师资。

我国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研究

我国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研究

四、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对策
• 5.改善育人环境,完善农村学校宿舍、食堂 管理宿舍实行人性化管理;食堂用具消毒 ,校长负责制的食堂卫生监督组织 • 6.杜绝不合格接送车辆,健全校车系统 校 车系统;教育部门要承担责任主体地位; 校车运营体制则采用政府和市场相结合模 式
五、日本的撤点并校进程及对策
一、进程 (一)战后重建时期的撤点并校 (二)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撤点并校 (三)进入少子化社会时期的撤点并校
三、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
• 1.盲目大规模撤校,造成很多学生上学难、 上学远、上学贵,致使很多学生辍学从表 面看撤点并校提高了办学效益,而实际上 造成入学机会的不公平。由于合并后学校 路途遥远,家长选择陪读或者学生住校, 由此产生的伙食费、住宿费、交通费给家 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有的家长只能选 择让孩子辍学。
三、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
• 6.一部分农村中小学的接送校车存在安全隐 患 “黑校车”;严重超载,违章驾驶
四、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对策
1.正确理解政策,因地制宜调整中小学布局 ,国家给予适当补偿地方政府应合理规划 ,因地制宜地调整中小学布局,坚持以学 生为本,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交通不便地 区仍需保留教学点,避免一刀切。国家需 建立对农村家庭的教育成本补偿机制,减 轻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 2.提高农村中小学低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家 庭方面,家长可以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 家务;学校方面,了解和关心低龄学生的 生活,低龄学生与高年级同学混合住宿
五、日本的撤点并校进程及对策
二、对策
(一)国家通过财政补贴保障撤点并校顺利 进行
(二)基层教委建立专门审议会充分听取民 意
(三)采取弹性化的措施解决撤点并校中的 小规模学校问题 (四)建立完善的校车制度

农村教师补充政策有效性研究

农村教师补充政策有效性研究

农村教师补充政策有效性研究引言:农村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为了解决农村教育中教师短缺的问题,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补充政策,旨在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从教。

然而,这些政策到底有多有效,对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尚需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内容和实施情况农村教师补充政策主要包括经济、政策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优惠措施。

例如,提供农村教师教育津贴、生活津贴和住房补贴,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给予农村教师更多的机会参加职称评聘和培训等,提高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

实施方面,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力度。

通过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提供系统的培训课程,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此外,政府还积极引导高校和教育机构将毕业生派往农村从教,以弥补农村教师短缺的现象。

二、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有效性首先,农村教师补充政策有效地提高了农村教师的待遇和福利。

通过提供额外的津贴和补贴,政策有效地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收入水平,提供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农村教师补充政策增加了农村教师的职业发展机会。

政策鼓励农村教师参加职称评聘和培训,使他们能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职业地位。

特别是通过与高校和教育机构的合作,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支持,促进了他们的专业成长。

然而,农村教师补充政策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仅仅提供经济上的补贴还不足以解决农村教师短缺的问题。

农村教师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收入低,还包括缺乏职业发展机会、工作环境较差、社会地位低等。

政府还需要采取更全面的措施,改善农村教师的整体待遇和工作环境。

另外,农村教师补充政策在教师培训方面仍有不足。

目前农村教师的培训主要是短期的培训班和培训课程,无法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提供更系统、深入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

结论:总的来说,农村教师补充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农村教师的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增强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农村“撤点并校”现象研究

农村“撤点并校”现象研究

农村“撤点并校”现象研究作者:宋雯燕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4年第1期宋雯燕(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院为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的政策,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农村小学适当合并。

但同时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由于某些不合理因素使得“撤点并校”给社会、学校、家庭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因此,针对出现的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建议和措施,以缓解负面影响使教育政策能有效实施。

关键词院撤点并校教育公平资源配置基础教育2001 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中明确规定:“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基础教育中的优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了许多教育成本,但同时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由于某些不合理因素使得“撤点并校”给社会、学校、家庭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因此,探究如何减少撤点并校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1 撤点并校的影响及表现1.1 撤点并校的积极影响1.1.1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融合,实现了教育资源的集中管理。

①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大量撤并散置学校有利于学校的集中管理,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当地政府的财政支出。

例如在未实施学校布局调整之前政府要调拨大量资金修缮学校,购买教学用的图书,器材。

但在撤点并校之后政府就能节省一大笔资金,将其用在社会的其他建设上。

②对于学校而言,撤点并校后由于投入加大,资源相对集中,办学条件有很大改善。

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整合了教育资源保留了各个学校的优质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各学校长期以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撤并后组建起来的新学校中表现出校园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增进了不同地域文化的大融合。

合并后的教学点大都设在人群比较密集的村镇便于学区进行集中管理。

国家加大了教育投资,在基础设施、师资、教学仪器的配置和学校的管理水平方面也朝着城镇中心化发展。

农村学校撤点并校影响及对策

农村学校撤点并校影响及对策

农村学校撤点并校影响及对策摘要: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及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学龄人口逐年减少,学校布局的调整成为区域教育发展中经常性的工作。

但是,近几年我国农村广泛进行的以“撤点并校”为导向的学校布局调整力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了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也造成的大量的校舍闲置,引发出诸多新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撤点并校现状问题解决方案因地制宜前言一、农村学校撤点并校背景2001年起,中国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

但由于部分地区在操作中的不当,也有地区出现学生生活条件下降,甚至辍学的现象。

因此,该政策的实施和操作方法的正确性,受到舆论的争议。

孤儿背井离乡独自求学,父母含辛茹苦将儿女送到城中读书,城镇学校校长惊惧农村学生如潮涌来等等,随着一系列“尴尬”的暴露,推行了10年的“撤点并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走进公众视野。

概念界定:撤点并校,特指中国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二、农村学校撤点并校的原因首先、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及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学龄人口逐年减少,因此产生了撤并乡村学校的需要。

其次、农村小学传统的“村村办学”的办学格局,村小布点分散,乡村学校大量小规模地分散零星分布在各个村落中,数量大,规模小,随着生源的减少,一些学校生源不足,办学难以持续。

第三、城乡办学条件差距大,很多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相对较差,致使很多农村家长将孩子送往城镇小学读书,加剧了农村学校生源的减少最后、移民潮,随着人口大量转移,农村学龄儿童大量减少,一些偏僻山区的学生数量减少更快。

撤点并校后山区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困境研究

撤点并校后山区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困境研究

撤点并校后山区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困境研究撤点并校是指将一定数量的小学或初中撤掉,让学生统一到一个学校就读,以节省教育资源和提高教学质量。

但对于山区农村小学来说,撤点并校在资源配置上带来了一些困境。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研究。

一、撤点并校后的资源配置问题撤点并校后,小学的人口规模会发生变化。

对于较小的学校,学生数量减少可能意味着有些教师岗位被裁撤,有些老师也可能被迫离开自己习惯了的岗位。

相应的,学生增加可能意味着教育设施和课程资源不足。

这样,增加学生和缩减教师相互配合会导致教育资源相对集中,而不是广泛分散。

虽然提高教学质量是撤点并校的重要目标之一,但这样做不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在学生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学校可能需要更多的教室、更多的课程资源和更高水平的教师。

但是,在撤点并校过程中,新学校可能还没有足够的资源,这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即使有了更高水平的教师,也可能因为学生人数多、资源较少而难以带好课堂。

二、如何解决撤点并校后的资源配置问题为了解决撤点并校后的资源配置问题,一些措施可以采取。

首先,应该在撤点并校设计的早期,给予农村学校的决策者更多的话语权,让他们对自己的学校做出重要的选择。

决策者需要有选择的能力,可以考虑一些措施:一是鼓励增加当地学童的学费补助,以补充全国范围内的教育补贴的不足。

这样大学校才会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二是通过建造新的小学,以支持远离已撤销小学的十字路口村庄的发展,同时减轻原本面临饱和的大学校的负担;三是通过发展程度更高的可支配资源收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质量间的关系。

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应通过性别平等,照顾弱势群体等方法,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配置,确保学校的教育资源充足。

总之,撤点并校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虽然教育资源短缺可能会导致撤点并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缓解冲突,提高教学质量,有益于农村小学的长期发展。

我国农村“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完善对策

我国农村“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完善对策

我国农村“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完善对策摘要:自2001年全面推行“撤点并校”政策以来,全国掀起了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改革运动。

尽管国家制定政策的初衷无可厚非,也确实在一些地区因地制宜地实行教育资源整合,达到了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的预期。

但是,在全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初见成效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该政策实施十多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盲目跟风,不切实际地调整中小学布局,不仅没有达到集中力量改善乡镇中心学校办学条件的预期目标。

相反,由于不科学地撤并,导致了部分学生上学难等问题的出现。

我们选取河北省某少数民族自治县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了解了当地在“撤点并校”政策实施后出现的问题及影响,以期从一个侧面反映“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撤点并校教育资源教学质量教育布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农村学校布局基本以“村村有小学,乡乡有初中”为原则。

许多县教育部门规定学校要在村庄2.5公里之内,以方便学生就近上学。

80年代中后期,中国进行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各级地方政府以农村初、高中为重点,逐年撤并了许多初中及小学。

本文所指的“撤点并校”,是指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末、发展于2001年的一次对全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

具体来讲,就是大量撤销农村原有的中小学,使学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镇学校,从而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对邻近的学校进行资源整合,优化教育配置,改善教育环境。

从积极意义上说,撤点并校,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教师不愿意去的、偏远的、硬件设施不好的学校撤掉,集中到县镇办学,提高农村教师的收入,同时也提高所有学校的办学质量,使农村儿童可以和城市儿童一样,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

撤点并校+初中职教+保育寄宿:化解农村教育诸多矛盾的有效模式

撤点并校+初中职教+保育寄宿:化解农村教育诸多矛盾的有效模式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2理论思考作者简介:甘良清(1963-),女,湖北兴山人,大专,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农村学龄儿童教育。

撤点并校+初中职教+保育寄宿:化解农村教育诸多矛盾的有效模式榛子乡,是湖北省兴山县东北部的一个边远而又高寒(平均海拔1300多米,号称“小西藏”)的小乡(镇)(8个村53个组219个户联责任区,3000多户,1.2万人,面积361平方里)。

解放前有一句谚语“四十五里的侯家坪,不带干粮饿死人”是其真实写照。

由于条件艰苦,解放后也一直是犯错之人学习改造和年轻干部(教师)吃苦锻炼的地方。

艰苦的自然条件、薄弱的经济基础、落后的育人意识等制约了教育的发展,从而导致了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恶性循环。

如何走出恶性循环?笔者一家两代三人在榛子从教(政)几十年,亲身经历和见证了其始于教育的“变”与“兴”。

一、困则思变(一)变数量1993年8月,为有效化解师资队伍缺量低质、教育(学)质量提高难、校点危房众多、师生安全保障难、经费严重不足、学校正常运转难等多难困境,乡教办没敢请示乡政府和县教委同意,做出了一项大胆决定:秘密进行“撤点并校”试验,将黑风垭、朱家铺、麻林等7所校点撤并到完小(乡教办与包括保康县百峰乡在内的临近乡镇签订协议,双方学生可跨区域择校免收借读费,后《湖北教育报》曾以“撤点并校为普九?”开展讨论),试验成功了就汇报,失败了再恢复。

尽管后来因“只斩不奏”受到了上级领导的甘良清(湖北省兴山县教育培研中心,湖北兴山443700)摘要:湖北省兴山县榛子乡边远高寒,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恶性循环。

笔者一家两代三人在榛子乡从教(政)几十年,困则思变,变数量、变方法、变布局;变则俱兴,教育兴、产业兴、乡村兴,自我探索出了一条“撤点并校+初中职教+保育寄宿”的乡村办学模式,化解了农村教育诸多矛盾,分类培养各种人才,特别是农村实用人才,为今天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撤点并校+初中职教+保育寄宿;农村教育矛盾22理论思考全县及县外广泛推行。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的研究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的研究

遇到重重 困难 。班级规模过大不仅是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陷 ( 3 ) 保障学生安全, 规 范 校 车 管 理 。在 制 定 布 局 结 构 调 整 于困境 , 同时也加大了教师的心里压力 , 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 规划前, 必 须 深 入调 研 当地 的 地 理情 况 、 受 教 育人 口 的分 布 状
现状的调查 , 对该政策 的实施利弊进行 思考 , 对如何更好地 完善贯彻“ 撤 点并校” 这 一政策提 出具体 的建议和措施 , 促
进 教 育 公平 。
关键词
农村小学
撤点并校
现状
措施
文献 标 识 码 : A 提 条件 的, 要 按 照小 学就 近 入 学 、 初 中相对 集 中、 优 化教 育 资源
教师认为“ 撤 点并校” 给 自己带来 了切身利益, 首先距离减少 , 点 并校 ” 方案时, 抱着 不 纯 的动 机和 急 功近 利 的 心理 , 忽 视 了农 教 师每 天 花 费 在 路 上 的时 间 就 会 大大 减 少 ; 其次 , 教 室 离 家 较 村 地 区相 对 贫 困 , 经 济发 展 相 对 落 后 的客 观 情 况 , 采取 “ 一 刀
和 许 多 学 生 及 家长 的欢 迎 。 ( 2 ) 受地 方 财 政 困 境 的 影 响 。自 2 0 0 1 年 实行 以县 为 主 的 ( 1 ) 有助于优化教学资源。根据有关数据显示, 7 5 %的学 管理体制和农村税费改革 以后 ,农村义务教育经 费陷入 巨大 生认 为 , “ 撤 点 并校 ” 之后 , 合 并 的学 校 相 对 于 以前 的 学校 , 环 的困境 , “ 撤点并校” 正好为地方政府提供了一个“ 机会” , 通过 境得 到较 大 改 善 ,教学 设 施 的改 善 是 显而 易 见 的 。在 班 级 人 “ 撤 点并校” 缩减地方政 府开支成为很多政府的选择 , 加 上地 撤点并校” 规划时 , 缺 乏 足够 的实 地 调 研 和 充 数方面, 学校合 并之后 , 班级人数在 4 5人之下的 占到了总班 方 政 府 在 制 定 “ 级数的 7 9 %, 基 本 实现 了小 班 教 学 的 目标 , 得 到 了绝 大 多数 学 分 的科 学 论 证 , 完全是“ 一刀切” 。 生 的认 可 。 4对农村中小学“ 撤点并校” 的建议 ( 2 ) 有 助 于 提 升 教 学 水平 。 根 据 有 关 数 据 显示 , 有5 0 %的 ( 1 ) 维护 农 民利益 , 促 进教 育公 平 。 政 府 在 制定 和 执 行 “ 撤

“后撤点并校时代”我国农村地区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后撤点并校时代”我国农村地区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育 学校 布局 。按 照 小 学 就 近入 学 、初 中相 对 集 中 、优 化 教 育 资 源 加 了家庭劳动力成本 。同时 ,县城 的小 学却 出现拥挤 ,每班 人数都 在 配置 的原则 ,合 理规 划 和调整 学校 布局 。 ” 农 村小 学 和教 学 点 “ 要 5 o 人以上 ,大班额现象也成 为困扰县城小学校长们 的头疼问题 。
了3 O 8 6 . 8 8 万人 , 减 幅为 2 3 . 7 2 % 。2 0 0 0年 ,全 国普 通初 中数 量为 6 . 3 9 步伐 ,村 小老 师 的思 想 上不 够 对 教 学 质量 重视 ,有 些 教 师 教 学 种 万所 ,初中在校 生 6 2 5 6 . 2 9万人 ;2 01 1 年 ,全 国普通 初 中数量 为 5 . 4 1 地两 不误 。上 下课 的 时 间也 不 是 很 固定 ,拖 堂 或不 在 课 堂 让 学 生
“ 后 撤 点 并校 时代 " 我 国农 村地 区教 育现 状及 原 因分 析
李艳 海
( 四川 师 范大 学 四川 成 都 6 1 0 0 0 0 )
作 者简 介 :李 艳海 ,男 ,汉 ,河南 卢 氏 ,研究 生 ,四川 师 范大学 ,教 育管 理 。 摘 要 : 中小 学布 局调 整 即俗 称 的 “ 撤 点并校 ” 教育 政策 已于 2 0 1 2年 9月被 国务 院 紧急 叫停 ,并要 求各地 坚决 制止 盲 目 撤 并农 村义 务教 育 学校 ,应采 取 多种措 施 办好 村 小和教 学 点 ,由此农 村教 育开 始进 入 了所 谓 的 “ 后撤 点 并校 时代 ” 。该 项 政 策 虽然 被 紧 急 叫停 ,然 而 其给 我 国农 村教 育所 带 来的 影响却 远远 没有 就此止 步 ,而且 我 国的 农村 教 育 出现 了很 多怪 象 :上 学 难 与有 学 不上 并 存 、城 乡生源 失 衡 加剧 , 尤其 是城 乡生源 失 衡加 剧进 一步造 成 了新 的教 育 不均衡 ,究其原 因却 是 多方面 的。 关键词 :后撤 点并校 时代 ;农 村地 区;教 育怪 象 ;原 因 中图分 类 号 :D 6 0 1 文 献标识 码 :A

后撤点并校时代村校建设:稳定教师复式教学

后撤点并校时代村校建设:稳定教师复式教学

后撤点并校时代村校建设:稳定教师复式教学农村教育出了问题,坐而论道解决不了,要干起来探索解决新的办法不是来自教科院教科所,而是来自一线教师农村孩子的长处是什么,我们要好好琢磨,扬长避短在农村撤点并校被叫停两年多之后,农村学校,尤其是小规模学校现状如何?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日深入甘肃陇东地区,进行调查采访。

发现小规模学校已经成为这一地区的常态教育形式,百人以下的学校占到绝大多数。

这些位于偏远山村的小学,硬件都能够达标,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乡村小学对于农家子弟的吸引力,就成为摆在当地教育部门和乡村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

为解决现实问题,这里自下而上进行了一些新尝试,比如,教育部门因地制宜,推行小班复式教学;面对师资不足的现状,实行教师“走教”,开齐音体美课程。

小班“复式”教学让师生关系自然亲密“谁能先找到翅膀的翅字?”张春梅老师话音刚落,立刻有一个男孩从面前摊开的识字卡片中拿出一张,高高举过头顶,“老师,是这张!”随后,又有两个孩子也找了出来。

在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最偏远的新窑镇大兴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在上一节语文复式课,一年级6个孩子,二年级5个孩子。

这是一所“麻雀小学”,全校共有40多个学生,只有4个教师。

张春梅是从城关一小来的支教老师。

虽然来的时间不长,但她和孩子们已经是好朋友。

下课后她常与孩子们一起玩,有时放学后还走段山路送孩子们回家。

刚来时,三四年级的孩子常从外面偷偷爬到窗台上看张老师上课,现在一下课就会亲热地拉她一起玩。

农村小规模学校大多在偏远地区,老师一般周一到周五住校,学生对老师一点不拘束。

这种放松的相处带到课堂上,学生自然而然敢于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很活跃。

老师也很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更易于因势利导。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平凉市崇信县和泾川县的农村地区观察发现,实现了小班化教学的学校,无论学生人数多少,上课时学生都不再面向黑板,而是有利于小组讨论的围坐式。

因为学生人数少,这些农村学校的教室相对显得宽敞,教室里都放置了饮水机、洗手的水桶,每人一个小水杯,一条条小毛巾挂在墙壁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撤点并校背景下的农村教师师资补充和保障研究
关键词:撤点并校农村教师师资保障
什么是“撤点并校”?
"撤点并校",指的是自90年代末已经存在、2001年正式开始的一场对全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具体说来,就是大量撤销农村原有的中小学,使学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镇学校。

从1997年到2010年的14年间,全国减少小学371470所,其中农村小学减少302099所,占全国小学总减少量的81.3%。

“撤点并校”实施的背景
2001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文件,其主旨内容就是要求地方政府根据当地情况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

其原因在于,首先,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农村学龄人口数量大幅下降,“村村有小学,乡乡有初中”的原则已经不再适应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从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看,“撤点并校”可以集中生源和师资力量,在提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亦可进一步减轻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压力。

再次,中国“城镇化”道路的进一步向前发展要求对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的布局进行优化和调整,以缩小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

最后,调整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布局有利于推动社“撤点并校”政策对农村教育的影响
(一)20世纪末以前的中国,我国农村学校的布局理念在于“村村有小学,乡乡有初中”。

农村的小学包括“教学点”和“村完小”两种。

“撤点并校”就是把撤掉办学点并将之并入乡镇的中心校内。

会公平的发展。

(二)根据《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1--2011)的数据可知,从2001年到2011年十一年间,全国小学学校数减少了25.01万所,在校生人数减少了2617万人,分别约占2001年数据的50.90%和20.86%。

自1997年以来,全国平均每天有80所小学消失,其中农村小学或教学点平均每天消失64所。

由此可见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和学生锐减,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学点、农村小的减少。

(三)“撤点并校”布局调整后产生的成效
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重新布局,实现了对“碎片化”的教学点的整合。

这一改革不仅使得学校在数量上有所减少,同时在教学质量方面也有了一定提高。

学校在“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资源的投入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

1、“硬件”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改善了办学条件
“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首先体现在学校办学点在空间布局上的变化。

以往在“村村有小学,乡乡有初中”的原则指导下,农村教育资源呈现出“散、多、小、劣”等问题,未能体现规划资源的理念,同时办学条件也令人质疑。

政策实施后,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通过撤并、新建途径,针对“散、多、小、劣”等情况进行了整改。

与此同时,在宏观方面国家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义务教育工程,注入了现代信息社会必备的实验室、机房、远程教育设施等电子设备。

在学校建筑方面,不仅新建了教学楼,同时还整改了学生基本生活设施,农
村义务教育的办学“硬件”条件得到了改善。

其次,办学条件的改善还体现在对原有资源的整合方面。

“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把各个学校原有的图书资料、教学设备集中到中心校,这对乡镇学校的教学“硬件”资源得到了补充。

2、“软件”资源的整合:改善师资队伍状况
对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的调整不仅在空间上调整了教学硬件条件,同时也对教师队伍进行了整合和调整,因地制宜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也随之兴起。

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教育中代课老师是屡见不鲜的,在改革的过程中,这些代课老师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改革前优秀的乡村骨干教师集中到中小小学,利于教学研究和资源共享。

同时,各中心小学引进了优秀师范类大学毕业生以及特岗教师,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师队伍的合格率。

3、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了学校规模效益
由于农村中小学长期以来“散、多、小、劣”的现状,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及农村适龄儿童对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

学校规模效益的产生基于三个条件,即资源利用的充分性、资源使用适当性和规模扩大的有限性[1]。

改革前我国农村中小学规模小、多的情况,无论多小都要投入固定的教育资源,这样就造成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浪费,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撤点并校”政策实施后,中心学校因学生数量的增加从而使学校在其他教学资源方面规模扩大,集中了有限的教学资源、形成了优质的师资队伍,避免了分散教学的低效率和低质量,学校规模效益得以彰显。

撤点并校后给农村教师带来的影响
一、优化了师资队伍,为学校注入新鲜血液
调整前,由于缺少教师,有的学校只能开出语、数两门课,甚至是一个教师包全年级的课程,没有专职的英、音、体、美教师,许多学生从来没上过音、体、美课,更谈不上享受什么优质教育了。

部分农村教师为了赶集或干农活,自己随意调整上课时间等。

许多地方借机推进了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妥善安置了一批代课人员,精简了部分不合格的教师,选拔补充了一批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从而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的学历达标率和整体素质。

同时教师参加教育培训与交流活动的可能性增加,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推进师德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

二、避免大班额,保证教学质量
较好学校的“大班额”问题,通过实施学区管理、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等措施合理分流学生。

河南要求,原则上农村成建制小学每年级为1到4班,城镇小学每年级2到6班,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每年级为4到12班,班额不超过5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每年级为2到4班。

禁止出现66人以上的超大班现象。

三、留住优秀教师,晋升工资双激励
职称晋升和绩效工资向农村教师倾斜
在一些教育界专家看来,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就需要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留下来。

记者注意到,《意见》提出,一方面提高公用经费标准,另一方面要稳定农村教师队伍,通过职称晋升和绩效工资倾斜等办法,让农村教师留得住,优秀
教师下得去。

江西教育厅财务处处长胡军向记者介绍,2011年,全省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性经费占当年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38.5%。

除了加大投入,江西省也开始不断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从2008年起建立了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制度,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为全省农村教师发放特殊津贴。

2011年起,江西省级财政增加安排5000万元,提高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津补贴标准。

与此同时江西省还开展了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作,2010到2012年,为659所农村学校建设教师周转宿舍8192套。

在职称评审、特级教师评选、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在绩效工资中,单设农村教师津贴,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缪富国介绍说,这是安徽的政策。

据悉,安徽还制定了全省统一的教师编制标准。

缪富国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加大对中西部省份中小学“特岗计划”、“国培计划”的支持力度,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民族的兴旺在于教育,教育的兴旺在于教师。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个教育大国。

全国12亿多人口,9亿在农村,全国80多万所中小学绝大部分分布在农村,两亿多名中小学生绝大多数在农村。

农村教育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以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全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同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

但总的来说,我国农村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比较低,农村中的许多不良社会现象的发生与农村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低素质的劳动者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要使农村经济社会得到全面的发展,就应必须优先发展农村基础教育。

而农村教育的发展又依赖于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大计。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农村政治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文化发展以及对培养农村高素质劳动者和对农村整个生产力发展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但农村小学是义务教育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无数优秀的学生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1、深入农村学校调研。

人们听说过乾隆下江南,听说过康熙微服私访,没有听说过教育主管部门官员到农村学校调查研究。

检查工作就是到镇上的学校打一趟,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

各种数据都是由各学校的报表而定,没有深入到农村学校,不了解农村学校师资的真实状况。

2、按岗位、按学科招考老师。

每年,各区县都要公开招录一批大学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

但很多专业不对口,学非所教。

我想,除了考教育学、心理学、综合能力之外,还应该考专业知识,有的教师报考的岗位和工作的岗位不符,通关系、走后门不到偏远的村校任教。

有的根本不任教,搞停薪留职,占了教师的编制,增加了在职教师的工作量,上级部门应坚决按岗设人,对这种违规违法行为坚决查处。

3、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学习。

对教师的培训学习要落到实处,真正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有所提高
[期刊]《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第02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